第一篇: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艺术本科录取规则
云南艺术学院2013年艺术本科录取规则
云南艺术学院在全面考察考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公平、公正、择优录取。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优先录取本校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录取非第一志愿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予以退档。云南艺术学院招生考试分为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两个阶段。凡报考我院普通本科各专业的考生,文化考试必须参加全国高考;凡报考我院视觉传达设计(限招“三校生”)、艺术教育(限招“三校生”)本科专业的考生,文化考试参加云南省“三校生”统一考试。除面向云南省招生的部分专业认可云南省艺术类统考成绩外(详见招生简章),考生必须参加云南艺术学院组织的专业招生考试。
专业考试结束后,各专业按一定比例划定专业合格线;文化考试结束后,我院作为“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将自行划定各专业文化最低录取控制线,报相关省(区)招办备案。各专业的录取原则为:
(一)普通本科
1.艺术设计学、建筑学本科专业或方向实行“专业、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文化排名择优录取”,文理相同,且无级差;
2.音乐学、艺术教育、戏剧学、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美术学、绘画(书法)、摄影、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事业管理(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或方向实行“专业、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文化与专业总分相加后排名,择优录取”,文理相同、且无级差;
3.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舞蹈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公共事业管理(礼仪与公关艺术)本科专业或方向实行“专业、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专业总分成绩排名,择优录取”,文理相同、且无级差。
(二)“三校生”招生考试的专业:视觉传达设计(限招“三校生”)、艺术教育(限招“三校生”)本科专业实行“专业、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专业总分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三)“专升本”各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美术学、艺术设计、艺术教育专业实行“文化成绩达到最低控制线后,按专业总分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第二篇:云南艺术学院艺术美学考试复习资料
艺术美学考试资料
课本外知识:
李泽厚与刘纲纪合编的《中国美学史》在中国美学研究史有开创意义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的含义。原始含义的是制作的学问。布莱希特“艺术陌生化” “艺术泛化”,赵丽华写的“梨花诗体”
艺术观。西方五个艺术观,古希腊艺术观是模仿说,古希腊艺术模仿说的代表人物“亚里斯多德”。三种艺术形式是:喜剧、雕塑、建筑。
“艺术终绝说”的谁的?(黑格尔)
“理性冲动”和“形式冲动”是谁的什么里说到的?(席勒的“游戏冲动”)
论述题:《毛诗序》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论述)孔子三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填空)课本知识: 绪论部分
艺术是一门交叉学科,通俗地讲,是艺术与美学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科学发展不断分化和整合的必然。
俄国著名画家“康定斯基”在《绘画的元素》中认为:早起艺术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对整个艺术史的透彻认为。一方面,它将考察不同时代,不同人所运用的艺术元素、结构与方法;一方面它将套索确定的这三者中一种发展的特性;这一任务的第一部分是即分析部分,接近‘实证’的科学任务,第二部分是即发展的方式,接近哲学的任务。在“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看来,美学是感性学,是研究人类的感情判断的。第一章
何谓艺术观?艺术观就是人们对于艺术整体的一般性观点和看法。
20世纪四种艺术定义的理论考察
第一定义:艺术是对社会生活的反应。第二定义: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概念符号。
第三定义:艺术是艺术家的白日梦,是特殊的心理补偿形式。第四定义:艺术是人学。“艺术是人学”是我国的钱谷融先生提出。
艺术反应论:艺术反应生活,来源生活,高于生活,这是反应论的观点
如何理解艺术反映论? 认为艺术是艺术家的白日梦的理论?
20世纪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的真实性:1,艺术的真实性不同与生活的真实性,2,艺术的真实的鉴定在嘉定意义上的真实。3,艺术的真实往往是约定俗成的。
假定性两种形态:1,常态类型的假定性:“爱生活的本来面目”来塑造。2,特定形态的艺术给人以陌生感。
艺术的思想性和情感性(论述)艺术的情感的以上古本质的特点。对于艺术是偏重于变现人类的思想还是偏重于人类的情感,历史上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
“诗言志”和“诗言情”的对立,西方美学中也有再现和表现的对立。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是沟通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普列汉诺夫补充道:“不,文艺既表现人的感情也表现人的思想。死昂性和情感性在同一个作品上是分不开的,艺术的思想性必须隐藏到情感之后。艺术的思想性和情感性都必须融入到形象性当中。
席勒式的创作方法:1,席勒从哲学研究出发进行创作。2,艺术创作中把个性消融在原则倾向,把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
艺术典型性和意向性:典型理论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是“蔡仪”。什么叫意?所谓意指艺术家的主观意念和情思:什么叫象?所谓象指客观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物象。什么叫意象?指主观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的融合。意向性,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理念的客观事物上得到了准确的体现。
艺术的意向性是艺术家创造的一种虚伪或幻想的世界。什么是审美价值的遇合性?就是审美主客体的遭遇,碰撞和契合,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火花。
审美价值的生成性(填空)审美价值的生成性是指它是一种构成艺术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总和质。它并不先验地存在于作品的物质层面上,而存在于物质媒介的行而上。
艺术作品美感层次的含义?1,悦耳悦目。2,怡神悦性。3,境界提升。
18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乔
治·巴托《简化成一个单一的美的艺术》
你认为艺术是掌握世界的特定的艺术方式是哪一点?答:那就是实践论。
爱美欲——唯美主义的信仰:(简答)如何理解爱美欲作为艺术创造动力之一?爱美欲作为艺术创造动力之一,动力是积于对形式的迷恋,对美的信仰,它表现为形式主义和唯美主义的流派。唯美主义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对艺术有功力目的。一是认为形式本身的价值就是艺术的一切。并且唯美主义还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所以爱美欲作为艺术创造动力之一 艺术阐释论:当代美国艾布拉姆斯认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活动过程包括如下四个因素:宇宙——作者——作品——读者。就是采用了对立的方式对四个因素进行割断式的研究。形成了作者中心,作品中心,读者中心的形形色色的理论。
以作者为中心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作为一种阐释模式。以作者为中心的阐释模式确立是艺术原则有:1,任何艺术作品都有自传性,在艺术作品中我们始终能看到艺术家自身的影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人格的表现“风格即人“。2,艺术作品是作者意图的现实,作者的作品意义阐释的真正权威。3,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特殊心里补偿形式,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生命历程的有机资质成分。4,艺术不是技巧性工作,而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艺术的目的是心灵于心灵的交流。
术批评是一种理论见之于作品的评价性话语行为。
“艺术批评艺”(解释):艺术批评是一种理论活动 艺术观教育是艺术教育中的核心问题。在清醒的历史意识、自审意识、超越意识中确立科学的现代艺术观。(填空)艺术更本质的特征是什么?是情感性。
第三篇: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优先录取政策
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本科招生优先录取政策
1、考生报考南京艺术学院按专业分择优录取的专业,对于外省考试院(或省级招办)投档的考生,凡专业成绩合格,文化高考成绩达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普通类第二批次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且第一志愿填报南京艺术学院的,优先录取;对于江苏省考试院投档的考生,凡专业成绩合格,文化高考成绩(即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原始分(不含附加分)与政策性奖励分、照顾分之和)达江苏省普通类本二文科省控线×90%,且第一志愿填报南京艺术学院的,优先录取。
2、音乐表演(声乐演唱、中国乐器演奏、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流行音乐演唱、流行音乐演奏)、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展示)专业前三名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南京艺术学院,高考文化成绩可分别照顾本专业规定分数线的:第一名10%、第二名8%、第三名5%。
3、被南京艺术学院确定为舞蹈表演、音乐表演(声乐演唱、钢琴与键盘乐器演奏、管弦与打击乐器演奏、中国乐器演奏)专业“特优”考生,第一志愿填报南京艺术学院,高考文化成绩可照顾本专业规定分数线的20%。具体报考和选拔及奖励办法见《南京艺术学院本科招生优秀新生选拔办法》。
第四篇:2014云南艺术学院省外艺术美术类招生简章(外省)
艺旗美术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云南艺术学院学士学术论文
云南艺术学院学士学位论文
浅谈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
学艺术教育的衔接
指导教师姓名:
职称: 毕业生所在院系:
专业:
论文提交日期:
论文答辩日期: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授予日期:
论文指导教师评分: 论文评定小组评分:
综合得分: 浅谈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
学艺术教育的衔接
摘要
哈尼族民间歌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情感表现社会生
活,体现民族历史,传情达意,抒发情怀。哈尼族民间舞蹈是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哈尼人民最激动的感情,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劳动、狩猎和祭奠性等一切领域。在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今天,哈尼族民间歌舞的发展,传承,和创新,即是传统艺术的内涵发展,又迎合了时尚,避免了审美疲劳,是文化艺术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从全面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来说,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衔接,对于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哈尼族民间歌舞
中小学艺术教育
衔接与发展
传承
历史悠久的哈尼族民间歌舞,在长期的创造、传承和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结构。思茅哈尼族民间歌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了许多独具风格的民族歌舞,如哈尼“哈巴”、“阿茨”和“阿迷”等即节日歌、祝贺歌、祭祀歌、哭婚歌、叙事歌、习俗歌、情歌、儿歌、生产调等哈尼歌曲,以及哈尼族棍舞、刀舞等祭祀性舞蹈,栽秧舞、捉泥鳅舞、竹筒舞等劳动性舞蹈和乐作舞、扇子舞、三弦舞、锣鼓舞等生活娱乐性舞蹈。这些歌舞都具有浓郁的山野气息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的起源及其特点 哈尼族歌舞起源于生产劳动,反映了哈尼人的生产生活特色。哈尼歌舞艺术折射出的独特文史内涵和底蕴表现为:对婚姻的忧虑,对逝者的哀思,对儿童的关爱,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缅怀先人,歌颂劳动,这些充分表现出哈尼族的团结和睦、友爱相亲和豁达乐观的精神。
哈尼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他们跨境而居,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境内哈尼族人口共140多万人,位居全国56个民族的前16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元江和澜沧江之间,亦即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广阔山区。哀牢山区元江、墨江、红河、绿春。哈尼族的族源与彝族同源于南迁的古羌人。根据史籍记载,这支古羌人,是于公元前3世纪活动于大渡河南的“和夷”部落。从公元4世纪到8世纪初唐时期又有部分向西迁移到元江以西达澜沧江地区。在唐代文献里,哈尼族的先民被称为“和蛮”。公元7世纪中叶,“和蛮”的大首领向唐朝进贡,唐朝在给云南各首领的敕书中就列入了“和蛮”首领的名字,并承认他们都是唐朝的臣属。“南诏”、“大理”政权建立后,其东部“三十七蛮部”中的“官桂思陀部”、“溪处甸部”、“铁容甸部”等与今哈尼族在红河外侧的聚居区大体相同。在这一地区,元朝设立和泥路,明初改为和泥府。
思茅地区的哈尼族能歌善舞,按不同曲调来分类,民歌有四类,即:哈巴、阿哧、仪式歌、然古宅。“哈巴”,是歌唱传统古规、道理的,一般称“酒歌”。凡节庆佳节,婚丧嫁娶及祭祀活动,新居落成等场合,多在酒席上边饮边唱以自娱。酒歌有<唱天地>、<唱人生>等。哭调有<离娘调>、<哭诉调>、<出嫁离别>、<媳妇调>等。“阿哧”,属山歌,歌唱劳动与爱情,也称“阿其”。主要在山间田野中或劳动休息时唱,一般多用男女对唱形式、亦有双方几个人同时齐唱或单人独唱。“啊哧”的曲调,一般说来高亢宏亮,奔放悠然,委婉动听,清新明快。根据表达的情感和句型结构,又可分为四种,即:(1)“哧麻”。在山上或串寨途中唱,曲调高亢明朗,富有抒情色彩。(2)“罗北”。男女对唱时一般多用此调,曲调较自由,情绪欢快。(3)“哧然”。男女青年坐在一起时喜唱此调,用假嗓唱,声音尖而细,抒情味极浓。(4)“夺虾”。恋人约会时或一个人走在山路时吟唱,曲调较简洁,低沉而缠绵,较有感染力。山歌有<甩山调>、<吼山调>、<跑山调>等,情歌有<小月亮>、<小男妇女>等。
仪式歌:主要有“眯煞威”、“苏眯威”、“约拉祜”。“咪煞威”是丧歌、挽歌,老年人死后,小辈和同辈亲属对死者哭唱,同时可借哭死者来哭悼自己已去世多年的亲人。“苏咪威”是哭嫁歌,新娘出嫁时,百感交集,在亲人、伙伴前边哭边唱,表达心中之情。“约拉祜”是喊魂歌,过去哈尼族很重视生产的兴旺和人口的繁衍,故在不同场合的仪式上有喊谷魂之歌、喊人魂之歌。祭调有<撵鬼调>、<叫魂调>、<祭山神>、<祭灶君>等。
“然古宅”,即儿歌。一种是母亲为幼儿唱的摇篮曲,一种是儿童自唱的游玩歌,句子短小,多重复句。有(催眼歌)、<拣竹叶>、<捉泥鳅>、<摘果果>等。
哈尼族民歌音乐无固定格式,句子、音节、句式较自由,篇幅长短全以表达感情需要而定,但讲究句子的排比与对仗按习惯说法,就是要求成双成对地唱出来。用韵上一般是押脚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又常转韵。
活动喜庆时跳的舞蹈。“打莫撮”是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此外还有跳龙纵、三跺脚、芦笙舞、弹弦舞等。哈尼族民间器乐,思茅地区的主要有吹管乐、弓弦乐、打击乐三类,多作歌、舞、演唱伴奏用。(1)吹管乐。有唢呐、笛子、葫芦笙、金竹哔芦、稻秆哔芦、响篾、哨笛、口笛、叶子、曲里(直箫)、牛角号、巴乌等,多作抒情曲伴奏。曲目有吹叶调、响篾调、祈神调、迎客调等。(2)弓弦乐。有小三弦、大三弦、二胡、牛脚弦、牛角胡琴、竹琴、竹片琴、牛角弯头琴等,多用于歌舞场,曲目有庆丰收、唱古根等。(3)打击乐。有大鼓、象脚鼓、竹筒、芒、锣、镲等。多作起舞伴奏以增强气氛,曲目有锣鼓调等。
哈尼族民间舞蹈。墨江、江城流行“嘎尼尼”、“扭鼓舞”、“扭芒”。墨江、普洱流行“打莫撮”。江城、墨江、普洱流行“阿迷车”。澜沧流行“摆手舞”。澜沧、孟连流行“竹筒舞”。孟连流行“串花舞”。数十种儿童舞在江城、墨江、澜沧、孟连、普洱流行。“嘎尼尼”是腊米支系节日庆典时跳的舞蹈。“阿迷车”是哈尼族男女社交
二、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为了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继承者和接班人,我觉得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制定中小学开展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将唱民族歌、跳民族舞排入课程,每周一课时。特别邀请文化站站长、哈尼族著名民间艺人、聘舞蹈教师到校教授哈尼歌舞。活动时间为一年,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教唱优秀的哈尼族传统民歌;第二阶段,主要编排大型哈尼族校园舞《扇鼓舞》及其他的哈尼歌舞;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主要由学校编写乡土教材,对第一、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和总结。
中小学师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创编出一套富有哈尼舞特色的校园课间操,让校园充满浓郁的民族气息。师生喜唱哈尼歌乐跳哈尼舞,把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实施素质教育和“减负增效”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丰富了全体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其次为了思茅哈尼族民间歌舞得到传承,我们可以向自治区教科所教研室申请,将“本土民族民歌、舞蹈引入中小学音乐课”作为课题进行开发研究,并于今年在自治区教研室立项。
本次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主要由课题负责人等老师到民间搜集哈尼族民歌及舞蹈素材,通过走访民间艺人,向有关专家请教学习,搜集到哈尼族儿歌、民歌、哈尼族舞蹈乐曲。经过归类、筛选、整理,按种类和难易程度分为小学低段、小学高段、初中段3本教材,把随意性较大的哈尼族民间歌舞纳入可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成为该校本教材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哈尼族歌舞音乐教学。县小负责音乐的制作,其余由兄弟学校共同承担完成。在音乐教案设计中,要求学生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了解哈尼族传统文化和西迁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继承和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的意识。
思茅中小学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汇报课的展示,让大家见证哈尼族民间歌舞分段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可行的,师生评价良好。
第三阶段是验证总结阶段。课题负责人可以在月底结题写出研究报告,邀请自治区教科所教研室专家进行成果鉴定。
最后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它在促进人的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显现出特有的功能和作用。新的哈尼族民间歌舞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天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音乐美的艺术氛围中感悟人生,这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大进步。然而,哈尼族民间歌舞教学依然存在着:“老”、“窄”、“缺”的缺憾以及“同一性”的弊端,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音乐舞蹈爱好者,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音乐文化的同时,怎样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喜欢上民间歌舞课,将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首要、最严峻的任务。如在学唱哈尼歌曲时,可以编排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再利用已有的服装资源,让学生穿上,学生在边跳边唱中更直接地体会、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堂内涵得到提升,活跃的课堂气氛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作为一名音乐、舞蹈爱好者者,本人在上好舞蹈第二课堂的同时,大胆舞
蹈带进中小学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说,舞蹈作为以人的肢体活动为媒 的动觉艺术,相比于听觉的音乐和作用于视觉的美术来说,具有二者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育功能。
三、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艺术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不断进行创新教学。把思茅哈尼族民间歌舞带入中小学课堂,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表演能力,了解更多知识,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审美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喜欢上音乐课。把思茅哈尼族民间舞蹈带进音乐课堂,可以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思茅哈尼族民间歌舞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民间艺术,是研究历史,透视、破译文化现象的“活化石”。是用人类自身的形体动作和思想精神表现生活,体现民族历史和文化特征,通过人体的形态和神态传情达意,抒发感情;是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的延伸;是各族人民的精神食粮。新教材所采用的民族、民间音乐,只能让学生从听觉上去感受,却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各个民族的民族特点、民族习惯及风土人情,学生听起来“乏味”,老师讲解“费力”,故我巧妙地将舞蹈穿插于音乐中去,比如在欣赏西部歌曲《黄土高坡》时,我编排一些简单的腰鼓动作,并背上腰鼓让学生边唱边舞边打,将西部歌曲的豪放用鼓表达出来,学生很快掌握这首歌的节奏内容特点,增加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中国是一个民间歌舞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征的民族民间歌舞,由于自然条件,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不同,歌舞艺术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特点。通过音乐与舞蹈,学生了解到哈尼族民间音乐歌舞与人文地理的关系,并在舞蹈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如在学唱哈尼歌曲时,可以编排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再利用已有的服装资源,让学生穿上,学生在边跳边唱中更直接地体会、了解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课堂内涵得到提升,活跃的课堂气氛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蕴藏着我国经典的音乐,古老的建筑和优秀的文化。传统的音乐欣赏,要求学生在用耳听赏之后,分析旋律的特点。歌舞教学,让学生在静中有动,动中有情的边歌边舞中升华情感,并真正体验民族情感,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精髓。把哈尼族歌舞带入音乐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演力,了解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身体形态的美感。诚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很到位的掌握每一个舞蹈动作,但是老师应多给予引导、鼓励、表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曾一再强调他的教学法不是以培养音乐家为主要目的,而是通过小提琴,培养能力之芽,同时打好品德修养的基础,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成为心灵美的人。我们也不是要培养舞蹈家,也不是要学生表演得如同专业演员似的。只要他们敢于表演,大胆尝试,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成功的。
哈尼族民族民间歌舞文化能够让中小学生对枯燥呆板的环境中营造一个轻松、高雅、自由的空间,让青春期的孩子们有一个正当的抒发、宣泄情感的场所和方式,新教育体制改革下的音乐舞蹈教学,要求我们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所有的学生,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哈尼族民间歌舞美的氛围中快乐成长。当学生都在期盼着每周一节的音乐课时,我们的素质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让我们把哈尼族民间歌舞引入音乐课堂吧!
让哈尼族歌舞走进音乐课堂,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也让学生的身心、个性得到发展。当然,在让学生表演时,老师应控制好课堂纪律,注意安全。
综上所述,大胆进行创新教学,让哈尼族民间歌舞走进音乐课堂,既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音乐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职责。在培养学生的参与、表演能力时,我们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顺应他们的表演。
结语:
推进思茅地区哈尼族民间歌舞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衔接,对于提高思茅地区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国民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云南民族史》,作者:尤中等
(2)《红河哈尼族文化调查》,作者:白克仰、李期博等
(3)《云南省思茅地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民族民间舞蹈普查(试记稿)(韫秀斋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