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各类事故情况
姓名:学号:专业:公共管理
班级:2013级研究生6班
一、2013年中国各类事故情况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69434人。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24人,比上年下降12.7%;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1.52人,下降7.3%;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2.3人,下降8.0%;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0.288人,下降23.0%。
2013年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共50起。其中:一季度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18起;二季度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11起;三季度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12起;四季度全国共发生重特大事故9起。
2013年度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和失踪人数875人,其中一季度278人,二季度290人,三季度136人,四季度171人。
2013年,全国道路、水路运输以及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280.5起(件)(水路运输领域运输船舶与非运输船舶碰撞事故记为0.5件),死亡失踪1336人,同比分别下降25%和28.4%,安全生产形势稳中趋好。
2013年上半年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和13.9%,其中煤矿分别下降34.8%和16.5%;全国重大事故分别下降16.1%和22.9%,较大事故分别下降17.6%和22.2%。
2013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3.7%,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6%和37%,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93,同比下降21.7%。
2013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2%和3.5%、较大事故下降17.8%和17.2%、重特大事故下降16.9%和5.9%,其中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2.5%和22.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3%。
二、2013年中国煤矿生产安全情况
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22.5%和22.9%;较大以上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31%和24.8%;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23%。2013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3.8%和23.7%,其中较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35.6%和37%,重特大事故同比分别下降12.5%和10.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0.293,同比下降21.7%。
第二篇:借鉴全国煤矿水害事故
学习1-5月份全国煤矿水害事故通报 彻查我矿各类水害隐患,落实水害防治措施
一、全国煤矿水害事故通报
2009年以来,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广大煤矿企业积极推动煤矿防治水工作,全国煤矿水害事故基本稳定。但是,较大、重大透水和淹井事故仍时有发生。据调度统计,1—5月份,全国煤矿共发生水害事故16起、死亡60人,同比起数持平、少死亡7人。其中较大事故6起、死亡27人,同比增加1起、少死亡2人;重大事故2起、死亡25人,同比起数持平、少死亡2人。
两起重大透水事故分别为:
1、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一非法煤矿“3·21”老空透水事故,死亡13人;
2、黑龙江省鸡西市天源煤炭公司金利煤矿(乡镇煤矿)“4·4”老空透水事故,死亡12人。
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了3起淹井事故,分别为: 1、1月8日,河北省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公司九龙矿发生陷落柱突水,矿井被淹; 2、3月25日,中煤能源集团平朔煤炭工业公司三号井工矿发生老空透水事故,矿井局部被淹; 3、4月18日,国投新集能源股份公司板集煤矿(基建)井筒发生突水涌砂事故,矿井被淹,当班入井622人,其中621人安全升井,1人死亡。
通过对今年水害事故的分析,煤矿防治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2、水文地质资料不清。
3、探放水措施不落实。
4、水害应急预案不分健全。一些矿井根本没有水害应急预案,发生透水后,束手无策;有的虽有水害应急预案、但从未进行过应急演练,或水害应急预案内容不全、不具可操作性。
5、防范暴雨洪水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6、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存在漏洞。
二、现阶段我矿存在的各类水害隐患和整改方案 1、22116、22118采空区积水(约9.7万m3)严重威胁B2107回风顺槽的安全掘进,22112采空区积水(约4.7万m3)严重威胁B2107轨道顺槽的安全掘进。
整改措施:进行探放水,探放点的水位降到2m以下方可继续掘进。排水能力不得小于150m3/h。
(负责人:地测科科长吕建红、机电科科长仝志宏、一采区区长曹俊文、安监处副处长袁爱国)2、12503回采工作面,全区带压,上部砂岩裂隙水含水丰富,回采呈下山,预计最大涌水量80-100 m3/h,水害隐患严重。
整改措施:回采前,12503轨道顺槽内切眼向外550米附近打设两个至少容量50m3的水仓,配备两台能够同时开启的37kw排水泵,备用一台,共三台泵,配套二趟4寸排水管路(其中一趟备用),实行双回路供电。南五轨道大巷内排水能力要符合最大涌水量2倍以上的要求。(负责人:地测科科长吕建红、机电科科长仝志宏、三采区区长高贵林、安监处副处长袁爱国)3、18207回风顺槽,该巷道位于古交断层防水煤柱上盘,下盘直接与奥灰对接,落差140米,位于划定的危险区内,带压1.5-2.5Mpa,突水系数0.05 Mpa/m—0.07Mpa/m。该区域为奥灰水防治的重点区。
整改措施:采用多种物探手段,对古交断层的赋水性、导水性进行圈定,结合钻探对古交断层防水煤柱的留设进行评定,对8#煤底板下三带进行研究,通过多种途径确定该区域带压开采的可行性。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先探后掘,超前钻探60米,允许掘进40米,始终保持20米的超前距。两趟排水管路和3台37KW的水泵紧随工作面掘进进度。(负责人:地测科科长吕建红、安监处副处长袁爱国、机电科科长仝志宏、一采区区长曹俊文)
4、防水闸门现已施工完成4道,还有三道防水闸门未施工,需尽快完成东翼回风、东翼胶带、东翼轨道防水闸门的施工,保证最后一道防线的安全可靠。
整改措施:尽快完成剩余防水闸门的施工,施工完成的防水闸门及时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定期进行维护,建立完善防水闸门管理制度,由专人进行维护管理。
(负责人:地测科科长吕建红、计划科科长杨森柱、安监处副处长袁爱国、机电科科长仝志宏、矿调度主任孙高留、生产科科长贺哲)
5、所有施工队组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必须附详细的防治水措施和避水灾路线图,并在井下各交叉路口标设醒目的避水灾指示牌。处于相对安全区的工作面,必须铺设4寸管排水管一趟,安设2台37KW的水泵。处于过渡区和危险区的工作面,严格执行先探后掘,超前钻探60米,允许掘进40米,并铺设两趟排水管路和安设3台37KW的水泵。
(负责人:安监处副处长袁爱国、机电科科长仝志宏、地测科科长吕建红、一采区技术主管刘智宏、二采区技术主管刘福平、三采区技术主管王玉杰)
三、山西焦煤集团公司矿井防治水安全管理特别规定(第五、六条):
1、带压开采及受小窑积水威胁的矿井,采掘工作面排水系统必须紧随工作面采掘进度,排水系统完善可靠,排水能力达到预报最大涌水量的2倍以上,并实行双回路供电。
2、带压开采工作面结束后,必须按设计及时施工防水密闭墙,并预留放水观测孔,定期进行观测。
四、当前,进入雨季,煤矿防治水工作任务紧迫而繁重。为切实加强雨季防治水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透水事故和防范暴雨洪水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现提出如下要求:
1、全面组织开展一次防治水专项督查 认真贯彻6月1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增强做好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水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水害防治工作职责。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工作各级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要召开一次防治水专题会议,研究本地区、本单位防治水工作重点,并全面认真开展一次防治水专项督查,切实抓好各项防治水措施落实,治大隐患、防大事故。
2、切实加强防治水基础工作
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防治水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采用物探、钻探、等先进适用技术,查明矿井或采区水文地质情况;特别要定期收集、调查核对本矿及相邻煤矿的废弃老窑情况,编制《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等基础图纸和资料,准确掌握矿井水患危险的情况,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预测预报,提出预防和处理水害的针对性措施。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建立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矿井水文地质文宇资料、数据、图件、计算评价和矿井防治水预测预报一体化。
3、认真做好井下探放水工作
凡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矿井,要开展充水条件分析,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煤矿井田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和极复杂的矿井,在地面无法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必须坚持有掘必探。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确定探水警戒线,并采取防治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严格按设计进行探放水。矿井有透水征兆时,受水害威胁的区域要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井下探放水必须使用专用的探放水钻机,严禁使用煤电钻探放水。
4、加强“雨季”三防工作
就防范暴雨洪水进行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彻底消除隐患。井口标高低于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要有应急措施;对洪水可能淹没的废弃老窑井口必须按规定填实封死,或在井口浇注1个大于井筒断面的坚实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严防地表水倒灌井下导致淹井。雨季要安排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井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出井下人员的制度,发现暴雨洪水灾害严重、可能引发淹井时,必须立即停产撤人,只有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5、加强水害应急救援和职工防治水安全知识培训
制订完善水害应急预案,建立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增置各类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煤矿企业也要储备足够的抢险物资和设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队组加强对职工水害防治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并不断完善矿井水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使职工掌握逃生的路线。要求各队每月不少于两次对透水征兆、避水灾路线和避灾原则进行贯彻学习。
6、加强防治水监管监察工作力度
煤矿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对煤矿水害的日常监管职责,加强对辖区内煤矿的监督检查力度。凡防治水措施不落实、没有开展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必须责令其立即停产整改。
全矿干部职工要认清形势,彻底转变观念,把防治水工作放在与瓦斯治理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大防治水工作力度,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认真落实防治水各项工作,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地测科 2009年7月21日
第三篇:2013年全国煤矿事故统计表
2013年全国煤矿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2月28日(农历正月十九日)20时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翼中能源张矿集团艾家沟煤矿发生井下压风机着火事故,造成11人因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第四篇:全国典型事故处理情况
十.典型事故案例及处理结果介绍
三年来众多官员因特大事故受到惩处
近3年来,众多官员因特大事故受到惩处,现汇集如下:
▲ 1997年6月27日,北京东方化工厂特大爆炸和火灾事故
死亡9人,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1.17亿元人民币。
给予北京市化工集团总经理柴晓钟行政记过处分。
▲ 1998年1月31日,佳木斯华联商厦特大火灾事故
死亡1人,直接经济损失3638万元。
给予佳木斯副市长曲当柏行政警告处分。
▲ 1998年7月12日,江安县特大沉船事故。
死亡5人,失踪88人。
给予江安县陈开鹏撤销副县长职务处分;副县长李尔林行政降级、免去副县长职务处分;副县长余江行政记大过处分;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光华行政记过处分;宜宾市交通局局长宋雅翼行政记过处分;宜宾市副市长曾远志行政警告处分。
▲ 1999年1月4日,重庆綦江县彩虹桥特大塌坍事故
死亡40人,伤14人;直接经济损失631万元。
綦江县县长、县委书记张开科被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县委副书记林世元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 1999年11月24日,烟台大舜轮沉没特大海难事故
死亡282人;直接经济损失9000万元。
给予烟台海监局局长王炳江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处分; 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龚学智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处分;交通厅厅长周秋田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给予山东省副省长韩寓群行政记过处分;山东省省长李春亭行政警告处分。给予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行政记过处分;交通部部长黄镇东行政警告处分。
▲ 2000年6月22日,四川省合江县特大水上交通事故 死亡130人。
给予合江县副县长罗德荣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合江县委副书记龚百川撤职处分;合江县县长陈维国行政记大过、免去县长职务处分;泸州市市委委员、合江县委书记唐德旗党内严重警告、免去泸州市市委委员、县委书记处分。
▲ 2000年3月29日,焦作市天堂俱乐部特大火灾事故
死亡74人,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19.95万元。
给予焦作市商贸局局长白纪安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副市长李孟顺行政警告处分。
▲ 2000年6月30日,江门市土出高级烟花厂特大爆炸事故
死亡37人;重伤12人;直接经济损失3000万元。
给予江门市副市长王南建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江门市副市长罗德培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
▲ 2000年7月7日,柳州市壶东大桥特大交通事故
死亡79人,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给予柳州市建设局局长韦建军行政记大过处分;柳州市建设局副局长刘传林行政记大过处分;柳州市交通局副局长董向荣行政撤职处分。
给予柳州市市长宋继东行政警告处分;柳州市副市长黄家仁行政记过处分。
给予广西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姚鸿业行政警告处分。
▲ 2000年8月4日,江西省上栗县烟花爆竹药料重大爆炸事故
死亡27人,失踪1人,伤26人。
给予内蒙古察右前旗副旗长赵沛生党内严重警告、行政记大过处分;副旗长郭全宝行政警告处分。
▲ 2001年4月6日,陕西省铜州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38人,伤7人;2001年4月8日,在渭南市华阴山玉泉院通往华山西山门的人行涵洞内,发生游人拥挤踩踏伤亡事故,死亡17人,5人受伤;2001年4月21日,韩城矿务局下峪口煤矿多种经营公司一处个体承包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死亡48人。
给予陕西省省长程安东行政记过处分,给予其他20名县处级以上有关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
摘自2001年7月份《劳动保护》杂志
近年重大事故处理情况
▲ 广西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
中共广西区委、广西区人民政府作出决定,鉴于中共河池地委、地区行署主要领导在南丹,“7。17”特大透水事故中负有不可推卸的领导责任,停止莫振汉中共河池地委书记职务,停止晏支华中共河池地委副书记、河池地区行署专员职务,停止张国辉河池地区行署副专员职务。
▲ 广州家具材料综合商店“10。19”特大火灾
1999年10月8日,广州白云区竹料永发家具材料综合商店因违章操作,造成15人死亡。直接责任人陈永朝、高伟鸿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和2年。
▲ 广东增城“10。26”特大火灾
1999年10月26日,广东增城发生火灾,造成20多名工人死亡,8人被烧死。直接责任人谢成灿、谢成照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 长春夏威夷大酒店“12。26”火灾
1999年12月26日,长春夏威夷大酒店发生大火,烧死20人,烧伤11人。该酒店原康乐部经理刘继婷犯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
▲ 广东佳成打火机厂“3。28”特大火灾
2000年3月28日,佳成打火机厂发生火灾,烧死17人。该厂厂长陈林平被追究刑事责任,其他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 河南洛阳商厦“12。25”特大火灾
2000年12月25日晚,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特大为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因电焊作业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王成太因犯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对造成事故负有责任的当地公安、消防、文化、工商、建设等部门的负责人,也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
▲ 江西幼儿园“6。5”火灾
2001年6月5日,江西广播电视艺术幼儿园发生火灾,13名3至4岁的幼儿在火灾中丧生。南昌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对江西省广播电视发展中心艺术幼儿园园长、法人代表刘越南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摘自2001年第3期《现代职业安全》杂志
第五篇: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事故统计 2012年1月14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京召开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骆琳作了题为《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务院<意见>精神 扎实工作全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工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各部门、各地区和各单位共同努力,2011年全国安全生产继续保持了总体稳定、持续好转的发展态势,总体上实现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开局。——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据安监总局调度统计:2011年全国发生各类事故347728起,死亡75572人,同比分别下降减少15655起、3980人,4.3%和5%。工矿商贸领域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1万人以下,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到2000人以下。——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同比减少98起、403人,分别下降5.7%和5.9%。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特大事故同比减少13起、325人,分别下降15.3%和22.6%;其中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同比减少7起、251人,分别下降63.6%和61.2%。通过有效防范和全力救援,全国没有发生一次死亡50人以上的事故。——反映安全发展水平的各项主要指标进一步趋好。同比降幅均在10%以上,其中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由0.201降到0.173,降幅13.9%;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事故死亡率由 2.13降到1.88,降幅11.7%,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由3.2降到2.8,降幅12.5%;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0.749降到0.564,降幅24.7%。——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普遍改善。工矿商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7.3%和8.6%,其中煤矿分别下降14.4%和18.9%,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分别下降13.7%和16.6%,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人数下降5.2%,烟花爆竹分别下降12.9%和22.6%,建筑施工分别下降4.5%和4.9%,冶金机械建材等工商贸其它分别下降4.8%和1.3%。道路交通分别下降4%和4.4%,水上交通分别下降10%和11.6%,铁路交通分别下降5.7%和4.2%,消防火灾分别下降5.4%和
8.2%。农业机械事故死亡人数下降20.1%,渔业船舶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7%。民航没有发生运输飞行事故。——大部分地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中,有24个单位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21个单位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或持平,其中内蒙古、安徽、青海、新疆兵团4个单位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广东、海南、西藏、宁夏12个单位的工矿商贸领域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实施情况良好。指标实施进度低于控制目标4个百分点。工矿商贸领域的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以及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和水上交通、消防火灾、铁路交通、农业机械、渔业船舶等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均在控制目标以内。全国32个省级统计单位事故死亡人数均在控制考核指标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