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历史成列馆有感
上海历史成列馆有感
步入陈列馆,人们仿佛回到了上海的昨天,申城近代脉搏呈现眼前。陈列馆由序馆“华亭溯源”和“城厢风貌”、“开埠掠影”、“十里洋场”、“海上旧踪”、“建筑博览”、“车马春秋”等6大部分组成,以实物实景再现上海近代发展史。
陈列馆内,人们看到了弯弯曲曲的城厢老街,鳞次栉比的咸货店、酒店、花行、布号、竹器店、打铁铺、客栈等;陈列馆内,人们也看到了30年代上海的石库门弄堂,以及石库门弄堂口的老虎灶、烟纸店,穿街走巷的小贩……陈列馆内十六铺码头,望平街、福州路的报业中心,租界里的华界,大世界游乐场,上海跑马场,20年代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南京路的昔日风采等,使“老上海”回想起流逝的岁月……上海堪称“万国建筑博览会”,共有398处近代优秀建筑受到国家重点保护,陈列馆选择了130余座最具代表性建筑,以微缩模型一一向人们展示,其中有汾阳路79号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住宅(现上海工艺研究所),北苏州河276号邮政总局大楼(现上海市邮政局),汉口路193号工部局大楼(现市劳动局)等,古希腊、罗马、巴洛克、文艺复兴等时期的建筑风格一一展现。
大路通衢折射出上海的文明进步。上海开埠以来交通工具不断变化,陈列馆从旧式轿子、独轮车、马车、黄包车、脚踏车,至申城的第一辆有轨电车,都以实物形式作了展示。
不久前,市领导参观了“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后,高度评价说“青少年看了受教育,老年人看了可回味。”
原汁原味 再现真实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百年上海的历史风貌和民间风情,市文管委、历史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等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设计铺设馆内石库门弄堂一条“弹硌路”费了好大周折,工作人员最后在市郊嘉定县城找到上海仅存的具有100多年历史的花岗石“弹硌路”,并找到早已退休的市政工人,请他们现场施工铺路,昔日上海的“弹硌路”终于铺就。
陈列馆中的“百珠大礼轿”也是一件实打实的绝版真品,这座礼轿上雕刻了众多戏剧故事和人物,据说是旧上海最大的“物华号”贳器铺,请10位木雕师花费10年时间才精心雕琢而成。
陈列馆的每一件实物,都有它不平凡的来历。
“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不仅是申城百年沧桑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它作为上海宝贵的文化历史遗产,与东方明珠电视塔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人们仿佛听到了上海铿锵的时代脚步声……
第二篇:参观校史成列馆
参观我校校史成列馆和劳模墙有感
入校两年之久了,对我校的了解还停留在一些基本常识上,对我校的具体校史和成就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认识。终于通过这次的形势政策课的课外实践活动的机会我们终与能深刻的了解我校校史和过去的辉煌成就,我们参观了我校的校史成列馆和劳模墙并进行了小组讨论。在参观和讨论后,我们有许多感慨和想法。
首先,我们对学校的建立历史有了新的认识。我校成立于 1960 年,前身为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1984 年正式更名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2000 年 7 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成人高校转制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 2001 年 11 月与上海东沪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经管文理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本科院校,同时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高职院校、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5月,学校被上海市命名为首批“技师学院”。学校办学四十五年来,紧密服务于上海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并在服务上海中不断发展壮大。2002 年学校主体搬迁浦东金桥出口加工区金桥教育园区,真正实现了社区、校区与工业园区的三区联动,成为上海新世纪优美的大学校园之一。2003 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掀开了学校发展新的一幕。二工大的发展,见证了上海大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历程。
首先,在校史成列馆门口,就远远看见几个大字“厚生,厚德,厚技”,这就是我校的校训,从我刚进学校的那天我就牢牢记住了这几个大字。学校一直坚持发扬“厚生,厚德,厚技”的校训和学校精神,我们更以此来严格要求自己。然后我们就踏入校史成列馆,刚进门就看到了一幅幅,各个名人为学校题的字。在名人为学校题字的墙上,有江泽民同志曾亲临我校参加首届教师节活动,并于 2000 年为我校建校四十周年亲笔题词“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四化建设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字,非常惹人注目。五十多年来,我校为上海现代化建设输送了以全国劳动模范和优秀发明家李斌、包起帆等为代表的各级各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八万余名,被誉为劳动模范的摇篮、高级技术人才的深造平台。在后面就是各大劳模来学校的照片,与他们的生活照。同时在学校也设有劳模墙,让这群学校为之骄傲的人时刻存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在后面还有各位领导人来我校参观与我校校长的合影留恋,看到这我们都为母校感到自豪,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这一群参观者。
参观完校史成列馆我们就来到了,劳模墙的走廊。长长的走廊墙壁上贴满了学校劳模的照片,他们有的已年过半百有的还意气风发。从不同的年龄可以看到学校一年一年培养的劳模人才,他们是学校的关荣是学校的骄傲。
参观完我校的校史成列馆和劳模墙,我们不仅深深感叹,原来我们的学校有这样悠久的历史,同时培养了这么多的国家学要的人才。使我们对学校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回顾我校的历史,五十年的风和雨,五十年的日和月,五十年的天和地,都印证了建校的3次跨越,映照了学校的创业历程,蕴育了我们二工大人的奋斗精神。一张张的照片带我们重游了50年,一座座奖杯带回了现在。回顾过去,瞻望未来,前人为我们创造的种种条件,为何不好好珍惜,将二工大“厚生、厚德、厚技”传承下去。
短短几十分钟的参观,虽说不能让我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全部历史与光辉成就,但是,这次经历必将对我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不一定能够达到前辈们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向着前辈们的高度不断攀登,不断进步,不断努力。为将我校建设成为中国一流大学。
第三篇:红岩魂成列馆观后感
红岩魂成列馆观后感
总有一种精神让人们赞叹,总有一个故事让人们记忆深刻,总有一种魂让人们哀痛,振奋——红岩魂!
第一次来红岩魂成列馆还是在军训时。
刚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红岩魂成列馆六个大字。那么庄严,那么神圣。走入大门,左侧是步道,台阶上一阶一阶摆满了鲜花,右侧是一座雕塑,她为我们展示了曾经在此处发生的一刻时光。这便是红岩魂广场!
全国第一个以烈士精神命名的广场,在纪念“11·27”革命烈士殉难50周年之际,在原“中美合作所”阅兵场的基地上修建而成。
“红岩魂”广场,分为瞻仰区和纪念区两个部份,占地22000平方米,一座宽21米,长18米的人行桥廊凌空架设,将两个部分上下贯通,浑然一体。广场气势恢宏,格调沉稳。
瞻仰区主题为“浩气长存”的赤色花岗石烈士群雕耸拔入云,伟岸雄奇,犹如镶嵌于万绿丛中的巨型红宝
石,体现出“在那青翠的歌乐山颠仰望黎明”的意境,瞻仰区的顶端是覆斗形的“一一·二七死难烈士之墓”。与此相呼应,还有烈士诗文碑林和《血与火的洗礼》大型壁画。
广场纪念区西端有一水晶汉白玉砌成的碑体,上面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区
中轴线外两侧列有18根花岗石纪念柱,柱顶红梅怒放,取形“牢破梅开”,挺拔的柱身象征着烈士们不朽的人格,柱壁四边镌刻有烈士的遗诗遗言。纪念柱南北两侧宽敞的斜面草坪,寓意“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为美丽的园林”的先烈遗愿。轴线收头的广场东端,《不朽》浮雕墙衬托着刻有《红梅赞》词曲的喷泉音乐壁,与瞻仰区的烈士群雕遥相呼应,寓意时间虽在不停地流逝,但红岩英烈的精神却凝固在历史的长河中。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坐落在重庆市沙坪坝区。1963年建立“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1984年改现名,由邓小平题写园名。陵园占地2.14平方公里,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集中营旧址、烈士群雕、烈士诗文碑林、大型浮雕、烈士墓、陈列总馆。陈列总馆占地1159平方米,展出490张图片、108件实物和“11·27”大屠杀中景画,有“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先烈的斗争史实”展和6个专题展。
为人进出的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我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的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热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是叶挺将军的<囚歌>,当熟悉的声音重回脑里,清晰的字幕从荧屏里划过,心于灵魂的震撼让我感动。当看到江姐带者满生伤痛对儿子说"粗茶单饭足以"时,我感到心酸的滋味,荧屏的字幕还在放映,我看
到了誓死如归的陈然在敌人的枪口下写下了<我的白皮书>。
最不能让我忘怀的是小罗卜头天真的问起叔叔说:哪里有棺材,我看见棺材就彻底自由了,"自由对他是
什么呢,无从问起,在那个根本自由的年代,残忍的只剩下黑暗了。
反思现在,如今的幸福是什么呢?
英烈的无私奉献,对真理的坚贞不愈,用宽容的胸怀包容着黑暗的残余,用鲜血唤醒麻木的年代,黎明边
出现在黑暗的时代里。
如今,所谓的幸福变如期到来....
岁月飘逝,荡涤着人生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那久违的历史似乎又在眼前重映,一幕幕,一桩桩,打动人的肺腑,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先烈的事迹给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在中外反动敌人联合的绞杀下,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为了挽救民族危机,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他们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斗争。在监狱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优秀的共产党人始终高扬着党的旗帜,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着正义之歌。
苟利国家生死许,岂因祸福避趋之。共产党人以许晓轩,陈然,江姐等为核心,同敌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渣滓洞,白公馆,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都洒下了烈士们的斑斑碧血。
碧玉归天地,丹心痛入天。面对强权和暴力,共产党人毫无惧色,视敌人如草芥,粉碎了敌人一个又一个阴谋。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精神。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把这牢底坐穿”。这是烈士们向党和人民发出的誓言。共和国的黎明即将破晓,而他们却长眠在歌乐山下。虽然他们没能看见祖国的日新月异,但祖国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丰功伟绩和战斗不已的精神。
红岩精神是烈士对共产主义信念执著追求的高度概括;是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伟大瑰宝。今天我们应感先烈之功业,励后人之壮举。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甚至生命。
所以做为大学生的我们就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勉励自己
1深刻领会“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训。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是党带给我们的,我们除了要加倍珍惜之外,还应该时刻牢记报答党的哺育之恩。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研究生中间,以出国为最高目标的人也不在少数,以追求自身幸福为最高目标的人也有,这都不说了,甚至还有少数大学生参加练习“法轮功”,忘记在鲜红党旗下的庄严宣誓,公开站在党的对立面,这怎能不叫人心痛!
2注重自身科学道德的培养。“把党的纪律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这与“把科学道德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是相通的。其实,从北京大学王铭铭的抄袭事件,到开除院士事件,学术腐败现象的出笼,纵然有其社会大环境因素,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与自身的修养是有关系的。朱自清“不为三斗米折腰”、“不饮盗泉之水,不吃嗟来之食”都已经清楚地说明,个人的节操始终是存在的,而且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坚持自身的科学道德修养,从学生党员的角度讲,这本身就是对党的忠诚。
3热爱自己的事业,为党和国家多做贡献。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并不是很热爱自己的专业和事业,拿一个学位、拿一个文凭倒成了主要的动力。姑且不说自己很累,更大的问题是给党和国家造成了损失。想想看,国家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要付出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代价,而培养的结果呢?有的学生转行了,有的学生销声匿迹了,这就是浪费!现在都讲市场经济、优胜劣汰,但是,有的专业和行业是不能用市场经济来衡量的,它需要一股安贫乐道的精神,需要有人来为之奋斗和持续深入的研究,但在短期内又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我们现在需要这种精神,需要每个学生从自身做起,要有一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有一天我们都会毕业。都回去步入社会,都得去闯属于自己的天下,但是祖国的未来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要、严守党的纪律,永不叛党。《红岩魂》里面,相当一部分入狱的共产党员,都是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捕的。虽然大家在《八条建议》里提到“严惩汉奸、叛徒”,但我个人认为,叛徒原来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我们之间不也是互称同志的吗?我看,关键是个人要严守党的纪律,永不叛党。只有每个人做到这一点,汉奸、叛徒才不可能出现。所以,我们要加强自身的修养,从我自己做起,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永不叛党。严守党的纪律,主要的一点是把党的纪律内化成自身的一部分,而不是认为严守党的秘密是一种负担。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红岩魂》里演到集中营大屠杀开始前夕,狱中的难友们一度开始讨论“我们死后,有人记住我们吗”?“五十年之后,重庆该什么样子”?而许晓轩烈士这时候站出来,告诉大家:要把我们宝贵的地下斗争经验总结出来,献给党,这才是献给新中国的最好礼物。烈士的话感人肺腑,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党和人民。看看现在,我们党内有些人,老是嘴上说:有的人腐败啊,有的人贪污啊,一片唉声叹气,要是他们看了《红岩魂》,就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种问题。那就是:自己要对党一片赤诚。有的党员犯了错误,即使这些人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也是他们自己没有把自己当初入党的誓言保持住,经过党的再教育后,仍不改正,是他们自食其果。我们每一个党员要引以为戒,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中新中国成立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
第四篇: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有感
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坐落在美丽的人民公园旁,与上海鳞次栉比的高楼相比,规划馆显得格外的娇小玲珑,但它婉约的气质也就格外地突现出来,给人清新明亮的感觉。在参观中,我们更是感到它所蕴含的无穷魅力让人那么心驰神往。在年岁已久的黑白照片里,我看到了上海;在风情万种的仿古一条街上,我看到了上海;在五光十色的多媒体屏幕上,我看到了上海。一千米长的“南京路今昔”幻影成像系统,更以高科技的手段反映了上海中华商业第一街30年代和90年代典型的人文景观。
在城市规划展示管里,最让我难忘的是城市规划模型。虽然只是微缩模型,但它克隆的是我国最大的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占地达600多平方米,且不说它的小巧与精致,单单就是那么一座座房子、一条条逼真的马路就把上海囊括的晶莹剔透。那种气势,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体现;那种另人叹为观止的模型,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展现;那种气宇轩昂的静态景观,只有在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三楼上海城市规划平面立体模型才能感受。这模型和规划馆的其他展品,已远不止是模型,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向人们娓娓诉说着上海甚至是整个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更加光明的将来。但是,与此同时,同学们也指出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地域并不宽广的上海,居然竖立了如此之多的楼房,这无疑造成绿化树木没有地方去种植,有心植木造林,却无地。缺少绿化的上海,空气污染不断上升,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如果说三楼展现的是地理上海,风光上海的话,那么四楼就是产业上海,实力上海了。它将上海划分为港口、航空、信息技术、环保、房地产等方面。我很张彬同学绕有兴趣地还玩摸了里面的一个赛车虚景游戏,是开往小洋山港的。参观后,同学们对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的“城市、人、环境、发展”的主题有个更深刻的了解。对于初次参观的同学来说,一踏入规划馆就被它简洁独特的设计所吸引了,然而作为一座诠释了上海自解放以来几十年的巨变的展馆,它的历史厚重感更加打动我。同学们从历史照片中我们看到以前外滩边上的建筑群,外国租借到后来的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世博园区中国馆等等,从过去路上的轨道电车,黄包车到如今四通八达的地铁路线,横跨东西南北的立交桥,尤其是看到上海所有建筑楼群的模型时,更是惊讶无比,从原来遍地都是田地农地现都已被居住楼,高楼大厦覆盖,学校、体院馆、医院、剧院等公共设施也普及到各个区。
参观完毕后,同学们心中涌现出了无以伦比的自豪感,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城市,这就是这个城市的人们走过的岁月。这次活动让我们收获颇多的同时,也感慨万千。城市规划馆展现了上海从明清甚至更早之前的小渔村如何渐渐地演变成如今的国际大都市。从外白渡桥到新天地,从极具地域特色的石库门到高耸摩登的东方明珠,我们如同穿梭于时空的夹缝,如此大的反差却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上海这几十年来巨大的变化。自从上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上海每天都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地变化着,世博会的召开充分的展示了上海这几十年来成就以及未来无限的潜力,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在中共改革开放国策的引领下上海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当然城市的发展必将伴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城市规划馆中已可见到对于一些问题的思考,其中也通过一些互动的方式来向参观者们征集城市建设的意见,相信未来的上海正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说的会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样宏伟的发展不仅凝聚了上海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党和国家对于上海发展的大力支持。以前的世界我们无法参与,但是以后的城市变化中必然有我们的贡献和我们的努力!
第五篇: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2008131班20082569黄肖滢
上海城市规划馆观后感
2010年上海将承办世界博览会,这似乎是世人皆知的事,但身为上海人,对世博究竟了解多少?恐怕并不尽人意。
X月xx日,我们班级组织了本月的团日活动——去参观上海城市规划馆,第一次较全面地了解到了有关世博的知识。
人们翘首以待的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以其独特的姿彩耸立在人民广场东首,它迎着朝阳,满怀激情地接待着来自本市和国内外的游客朋友。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从底层大厅至四层展厅可供展示的面积为7000平方米,并拥有一百余米长的市民休闲街。
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总体风格定位体现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结合,布展主题是“城市、人、环境、发展”,以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跨度为主线,层层深入,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展馆的经验,体现海派风格的个性。
观看到了整个2010年上海世博会现代恢弘的规划,感到了一种震撼!更感到了一种作为上海人的骄傲!
从伦敦到上海,从1851年到2010年,中国与世博有着割不断得悠久情缘。在“世博会历史展区”,几乎每届都有中国人参展和获奖的记录,一件件艺术品和主题雕塑,让人细细回味,感受它的神奇魅力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到的震撼性的影响。
从这次的世博会历史展上,不仅可以看到中国参与世博会的第一人“徐荣村”的画像,还能看到收藏于上海图书馆的记载荣记湖丝获奖情况的徐氏宗谱,很是欣慰,中国没有和世界脱轨。
2008131班20082569黄肖滢
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上,正是中国参展商那耳熟能详的假意一摔,顿时四溢的酒香让茅台不仅获得了金奖,从此也打开了走进世界的通道,享誉全球。
通过高科技互动多媒体技术展现的“城市的畅想——上海世博会漫游”,我们不仅提前体验到2010上海世博会令人震撼的精彩瞬间,也让人感受到上海世博会的创新活力。
“一切精彩始于2010年”,我们拭目以待
世博会的宗旨是为了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一个参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参展国的地位和声誉。因此,有近155年历史的世博会被誉为是世界经济、科技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综观世博的历史,已有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比利时、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韩国、中国这13个国家,25个城市举办过世博会。每一届世博会的举办都为举办的城市带来了大步发展的机会和留下了无限回味的财富。当然,2010的上海世博,不仅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更有了让上海获得再次腾飞,去跻身于世界城市之颠的机会。
综观世博会156年的历史,实质上是人类文明进步精神的一个完美体现的历史。尤其是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开始,每一次世博会都有一个让人共识的主题。这一主题正是反映了每一个历史时期,全球人类所共同关注的主题。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世博,让城市更美好”。这一主题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前提下,人类对自然,人类对生存地球的一种和谐共存的渴望。
2010年上海世博的规划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在这规划范围内,建造永久保留的群体性的标志性建筑;在世博会的场馆内,会让人们提前感受到未来在科技成果改善下的新环境,新生活。总之,要向世人最大限度地展示科技美化城市生活。在上海的浦江之畔,世界各地的人们将透过各种科技咨询和成果,全方位地感受到城市如何美化生活,要再次印证:“世博促科技,科技美世博”。世博的展览是很逼真的,世博的未来是很美好的,她给了我们参观者一个美好的希望,也激起了我们一股热情,身为中国的一员,上海的一员,一定要为世博做出一份贡献,尽到一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