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

时间:2019-05-13 21:49: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

第一篇: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

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

仔细研读了学校提出的关于“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施意见”(讨论稿)。深有感悟,谈几点个人认识。

一、“讨论稿”是我校关于办学定位基本确定之后,切近我校实际,提出了全面落实办学定位的具体措施和途径。教学的建设、改革和管理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中三项基本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个基本要素。对我们三本院校,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教学的规范化管理。其中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是最重要的五项教学基本建设。“讨论稿”的四款二十四条正是围绕这五项教学基本建设任务,结合我校存在的差距,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办法。沿着这个方向走下去,我校必有一个好的发展前景。

二、“讨论稿”就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从教师引进到教师培养,从激励机制到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从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到奖惩制度,提出了系统的措施和办法,这无疑是抓到了根本上。我校目前除延大外派教师外,教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本地区各普通高校在职或已退休教师中聘请来的教师,如何使这部分教师适应我们三本院校办校定位的特点和需要,有效地发挥作用,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另一部分是我校近几年招聘来的青年专职教师,这部分教师还处在成长期,如何使他们在不同的专业教学中,培养他们的专业意识、专业思维、专业兴趣、专业能力,并发挥到教学工作中去,尽快地成长为教学的骨干力量,也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锻炼。

我们不能忘记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有两支队伍,一支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另一支是高素质稳定的管理队伍,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可以保证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作用,稳定的管理队伍可以保障教学管理的延续性。特别是建立一支热心教学管理工作又能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稳定的中青年管理人才队伍,对我们三本院校显得更为重要。对这支队伍人才的引进、培养和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各部门管理人员的配备,应该有所侧重,更不能长期空缺。

三、“讨论稿”提出的积极培养优势专业,是我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突显我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其中的条条措施都十分具体和得力,在我校专业发展,已达到里一定规模的今天,积极推动优势专业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

我校土木、建筑类专业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群,选择

一、两个专业作为优势专业来培育,也是当务之急。我个人认为,如果选取建筑学、土木工程两个专业作为优势专业来培育更好。建筑学专业能反映这个专业群的水平,但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制年限和教师队伍还要作很大的努力。土木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更大,适应面更宽,加上我校已有多年办土木工程专业的经验的积累,特别是有校本部土木工程专业雄厚的力量为后盾,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条件、教师队伍建设,也有许多工作要做。

四、关于“课程建设”“讨论稿”提出了通过“精品课”“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系列课程”建设,突显课程体系和结构的整体优

化,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课堂监控和评价体系”、“考核办法的改革”等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建设”不但可以促进教师治学作风的改善,还可为学生良好学习风气创造必要的前提,其中每项工作都必须结合三本院校办学定位和特点去落实。如:教学大纲的制定,可以选取少量的课程,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下点功夫,不要照搬一、二本院校的教学大纲,也不要在一、二本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只作一些形式上的删减。教学大纲的内容可以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要求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而另一部分则是留给学生通过自学、教师指导去完成。课堂教学部分要通过系统的研究、根据教学目标,分清那些是最基本的,必须掌握系统知识的底限,避免课堂教学内容过于繁杂,让课堂教学过累,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学生课外研读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列出一些研读题目,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和兴趣,选取其中一两个题目,通过课外钻研教材去完成,写出总结和论述,教师评阅并给予加分。

五、“讨论稿”提出了一系列“努力搞好实践教学建设”的措施和要求。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是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过程,对我们三本院校更为重要。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实验、实习见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项项都要落到实处,这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系统工程。例如:我们建工系的校外实习基地虽已有三个,但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还要看管理。因为对土木建筑类专业、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要贯穿始终,配合常规教学的参观、见习、课程设计、集中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大都要实习基地的配合,所以随时都需要掌握实习基地的条件、状况、信息,然后传达到教师,以便有效地利用,这就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队伍,应该进一步构建实践教学管理体机制和队伍,以便更好的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

建工系主任:胡应东

2007年11月30日

第二篇:落实办学理念保障措施

落实办学理念保障措施

一、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人文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分校长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分校长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4)以规程为向导,以评比为杠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二、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机制。

(2)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

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有所长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强化教育科研

坚持以科研为学校发展动力,勇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1)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校教育特色。

(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

(3)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

(4)关注教研网络,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管理,人人有小课题研究。

五、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未来的五年中,我校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六、改善办学条件

(1)以发展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人文化“建设,使学校达到校园标准化建设标准。

(2)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逐步更新设备,努力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3)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对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逐步规划、精心布置,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到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沟通,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共同进步;弘扬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内涵,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宗旨装饰上墙上栏,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八、关注学生健康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体艺2+1项目”实施方案》,推动学校体育和艺术工作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校体育要保持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户外活动,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要全部达标。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能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

(3)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用丰富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九、保障校园安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做到物防、技防、人防三结合,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2012、9

第三篇:一些大学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

福建省省属重点高校的办学定位、战略途径、学科特色

省内部分高校

1.厦门大学

办学定位:是一所包括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和医学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战略途径: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特色:近年来厦门大学按照“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培植特色、加强应用”的思路,坚持“树优势、争一流、创名牌”的理念,逐步构建起基础学科力量雄厚、应用学科前景广阔、交叉学科活跃强劲、新兴学科不断生长,基础巩固、重点突出、交叉融合、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南洋研究、台湾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

2.福州大学

办学定位: 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福建省属重点大学

战略途径: 走区域特色创业型强校之路的办学理念,建设我国东南地区强校。

学科特色: 坚持理工结合,促进学科协调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开放式办学,与社会紧密结合,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福建师范大学

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培养造就职业市场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的教学型大学。

战略途径:把学校建设成服务基础教育、造就优秀专门人才的摇篮,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融入发展大局、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力量,推动对外交流、弘扬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学科特色:

4.福建农林大学

办学定位: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战略途径: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教学科研并举,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并重,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立足福建、辐射华东、面向东南亚,优势突出、特色明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综合性大学,成为福建省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知识创新的研究基地、关键技术的攻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綦地,为福建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学科特色: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为发展重点。

5.华侨大学

办学定位: 华侨大学是一所以招收华侨、港澳、台湾籍青年为主的多科性综合大学,学校以“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为办学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的办学宗旨和“会通中外、并育德才”的办学理念。

战略途径:以全面发展华文教育、全面建设厦门校区、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三大任务为核心,致力于建设成以华文教育为特色、以工程学科为优势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成为海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学科特色: 坚持和强化海外华文教育学科特色、工程学科优势,贯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建设思路,发挥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的多学科、跨学科群体优势,立足本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面向学科前沿,使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学科取得较好的学术成就和标志性成果。

6.福建医科大学

办学定位:集教学、科研、医疗、预防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省属医科大学。

战略途径:.福建医科大学正大力推进新一轮发展,努力建设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服务的创新药物研究开发平台、基础医学研究创新平台、临床医学诊疗创新平台、公共卫生服务创新平台、医学实验动物服务平台和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平台等六大平台,努力成为海峡西岸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中心、医学科学研究中心和医疗预防保健中心,跨入国内同类高校先进行列。学科特色:以医为主,理、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全省优质的医学教育资源,培养的学生在省内、外医疗单位得到广泛认可和肯定。目前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等医学类及医技类专业已成为我校优势专业。

7.福建中医药大学

办学定位: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教学研究型中医药大学。

战略途径: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充分利用大学在教育、科研、医疗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在教育方面,突出中医药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在科学研究方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加强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和标准化研究等,加强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的科学研究,促进中医药继承创新;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积极参与并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实施中医药“三名三进”工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努力实现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等六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中医药院校,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科特色:学校形成了“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的学科建设思路,突出中医药优势,凝炼了一批重点学科和学科方向,确定中医学(含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为重点建设学科,并以此带动护理学、心理学、情报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共同发展。

8.漳州师范学院

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以教育创新为指导,以内涵发展为主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战略途径: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博学、明理、砺志、笃行”校训,始终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根植闽南,立足福建,面向全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以生为本,分流培养,面向社会”的育人指导思想,形成了“传承与创新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与培训衔接,服务与引领并行”,实现与中小学互动发展,共同培育基础教育师资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科特色: 以教师教育专业为基础和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

省外部分高校

1.宁波大学

办学定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战略途径:实施“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朝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海外影响的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前进。

学科特色:以应用海洋生物工程学科为优势和特色学科,以理论物理学科为强势学科。把学科建设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建立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在融入地方中逐渐形成学科特色和亮点,在服务地方中不断获得学科资源,在与地方合作中快速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2.安徽大学

办学定位:安徽大学是省属重点大学,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是以培养本科人才为主的教学科研型综合大学。

战略途径:立足本省、服务地方,面向全国,培养‘三基(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并重,全面发展’的各领域专门人才。

学科特色:学校拥有汉语言文字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2个国家重点学科。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计量认证中心。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收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3.南昌大学

办学定位:南昌大学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产学研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和江西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战略途径:坚持“育人为本、教研并重、兼容并蓄、致善致用”的办学理念和“崇德尚能,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龙头,以狠抓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努力培养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特色:学校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食品科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

4.上海大学

办学定位: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高校之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建立与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教育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成为国内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战略途径:建构绿色、文明、平安、信息化校园,培育自强不息、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兼容并蓄、和谐向上的上海大学校园文化,营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满足全校各类学生在科学、文化、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素质发展的需要。学科特色:上海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钱伟长校长提出的关于“拆除四堵墙”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一系列重大措施上,始终坚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放在第一位。

5.北京工业大学

办学定位:以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多科性市属重点大学。

战略途径:坚持“立足北京,服务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宗旨,秉承“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全面推进育人质量的提高,努力将北京工业大学建设成为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大学,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学科特色:材料学、光学、结构工程等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

6.扬州大学

办学定位:扬州大学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教学科研并重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战略途径:合并办学1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构建了扁平化的组织体系,减少了管理层次,理顺了内部关系,提高了运行效益,为学科、专业建设创造了更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在新的征程中,扬州大学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内涵建设,大力推进由“规模大校”到“内涵强校”的转变,由“改革名校”到“质量名校”的转变。

学科特色:预防兽医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首批建设的省级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在首席学科带头人刘秀梵院士带领下,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已形成特色鲜明的四个研究方向和体系,在畜禽主要传染病流行规律和防制对策、畜禽重要疫病病原体生物学特性、畜禽主要传染病发病机理和免疫机理以及转基因动物与实验动物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并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认可。

7.大连海事大学

办学定位: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战略途径: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弘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承载使命,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学校建设成世界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并向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学科特色:大连海事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大学,在近百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的发展脉络始终沿着一条具有鲜明航运特色的探索路线前进。

8.上海海事大学 办学定位: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战略途径:学校将立足航运,依托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建成世界高水平的海事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科特色: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学科,是首批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体系证书以及挪威船级社颁发的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证书的高校。

9.上海海洋大学(原名:上海水产大学)

办学定位:上海海洋大学是由农业部与上海市共建,属地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一所教育体系完备,学科门类众多,办学特色鲜明,农、理、工、经、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战略途径:学校办学目标: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海洋、水产、食品等学科优势明显,理、工、农、经、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教学科研并重,国际化、开放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

学科特色:水产、海洋、食品等学科是特色学科

10.青岛大学

办学定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举,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战略途径: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推进教学水平提升、学科品牌建设、科研振兴、人才强校、国际化发展和管理创新六大办学战略,全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科特色:国家级特色专业:纺织工程

临床医学;省级特色专业:应用物理学

第四篇:办学定位示范材料

三、重点建设内容

(一)办学定位

1、建设目标

学院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动力,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和谐校园建设为抓手,在稳定办学规模、狠抓内涵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内部管理、提升办学水平的基础上,努力打造都市职院的专业品牌、质量品牌、就业品牌和管理品牌,将我院建设成办学特色鲜明、办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省内名列前茅的民办高职院校和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为今后将学院建设成本科职业学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1)规模定位

学院将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日制高职专科学生稳定在6000人左右,每年各类短期培训稳定在5000人次。

(2)类型定位

以全日制专科形式的高职教育为主,以技工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以培养土建大类和材料与能源大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重点,其它专业类型协调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

(3)层次定位

以高职专科层次学历教育为主体,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学历文凭与资格证书并重、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结合的多层次的办学格局,融高职教育、技工教育、成人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

(4)服务面向定位

在服务面向上,将立足长株潭,面向湖南,辐射全国,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层工作和生产一线需要,提供区域建设类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专业技术服务、对口支援与社区服务,实施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更好地为长株潭区域“四化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5)形式定位

以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历教育为主体,兼顾技工教育,大力发展岗位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适当发展高等函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等形式的成人学历教育和岗位培训,多渠道、多形式联合办学,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兼顾;以全日制教育为重点,全日制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并存。

(6)专业设置定位

以专业链对接产业链,适应生产一线对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重点发展印刷技术类、建筑工程类、航空服务类和机电工程类专业,形成以印刷、建筑、航空和机电专业群为主体,计算机和财经等专业群为补充的具有湖南都市职业学院特色的专业体系。到2015年,力争建成省级特色专业2-3个、院级重点专业10个,建立起以省校级重点专业为龙头、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专业建设新格局,并形成龙头带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梯度结构。

(7)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建筑、建材行业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 “首选高技能型人才”。

(8)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方针和“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专业建设思路,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首选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标,构建和创新符合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特点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图5办学定位构成图

2、建设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对接产业(行业),深入企业调研进行人才社会需求调研和职业岗位与能力分析,准确定位符合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创新和完善湖南城建特色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走具有湖南城建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学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湖南经济建设和长株潭“四化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3、建设内容

(1)修改完善《组织章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校长治校、教授治学的办学思路。每年召开2次院董事会会议,对学院发展战略、工作计划和阶段性重要建设工作进行研讨和审核。全年召开2次湖南建筑职教集团理事会会议,与省内建筑建材龙头企业共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工作。对照湖南建筑建材行业发展需要,每年上半年开展“党委书记说发展、院长说办学、分管院长说管理、处室负责人说服务”、下半年开展“系部主任说专业、教师说课、职工说岗位”等研究性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全院上下对高职教育办学规律研究,形成质量建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特色立院的办学理念。每年组织召开2次有关国家、省市高职教育政策和精神的专题学习会、集中培训和专项讲座,邀请国家著名职教专家和省教育厅职成处领导来校指导,深化对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

坚持依章程办学。结合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通过院长办公会和党委会等民主决策会议、中层干部会和离退休教职工会等院务公开会以及邀请建筑建材行业内紧密合作企业召开校企合作办学研讨会等形式进行多方论证,对学院《组织章程》进一步修改完善,以《组织章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符合高职教育办学规律、具有湖南城建特色的办学定位,实现依章程规范办学。

(2)科学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行业企业调研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湖南经济发展和建筑建材行业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每年组织各教学系部深入省建工集团、中国建材南方水泥集团等校企紧密合作企业,围绕职业岗位工作标准和新工艺、新工法的要求进行调研,形成专业调研报告,以此为基础构建和形成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每年5月和9月邀请湖南省建工集团及所属各公司、中国建材南方水泥集团公司、湖南路桥集团公司、中铁十二局、上海大华集团等多家企业领导和人力资源部部长参加学院人才培养座谈会,围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开展合作交流。组织院领导、部门负责人和教学骨干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外示范性高

职院校、中南大学等高校以及国外知名大学,围绕建筑节能、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开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考察调研和校校合作。通过网络、走访等方式加强与校友的密切联系,结合当前企业一线的实际需求,针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征集校友意见和建议。

依托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建设方案。组织各专业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针对各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深入校企紧密合作企业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强化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岗位任职标准的对应关系,结合各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意见,科学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工作方案,实现专业建设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深度融合。

(3)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构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湖南城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依托行业、对接产业、定位职业、服务社会”的建设思路,进一步加强与湖南建工集团、中国建材南方水泥集团等优势企业的合作融合,构建和创新符合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特点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订单培养”比例达到在校生的30%以上,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

校企合作创新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湖南建工集团及所属各公司等企业构建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等重点专业“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4+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4个学期进行素质基础平台课程的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基本知识和通用能力。第5学期按照多个不同专业方向(建筑、装饰、安装)进行专项职业能力的学习与训练,再组织实施模拟工作环境下的综合实训。最后1个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最终形成就业所必须的职业岗位综合能力。

依托湖南建工集团规划设计院等企业,构建建筑设计技术专业“1+1+1”的“前堂后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三一重工等企业,构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学校-企业三循环”的工学交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武汉比城比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构建数字城市专业“项目+公司+工作室”工学交替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4)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学院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搭建校企合作管理与服务平台,加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董事会、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城建产业公司等项目的内涵建设工作,以湖南建院董事会体制建设、湖南建筑职教集团理事会管理体制建设、湖南城建产业公司以股份制为主体的多种体制建设、专业系与行业企业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权责明晰、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五项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为学院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支持与经费投入环境,并在专业与课程建设、校企专家

互聘、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促进教育资源与市场资源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增强办学活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政府、行业、企业、学院的互利共赢。

4、建设进度

第一阶段:调研与规划阶段(2011年1月—2011年12月)

成立由省建工集团工会主席石俊云、学院党委书记袁钢强为负责人的办学定位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组织章程与办学指导思想建设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建设组、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组等重点项目建设组,完成项目建设的基础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第二阶段:改革与建设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结合学院实际,利用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平台,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等高职教育政策文件,依托院报、学报平台和高职教育研究所的作用,使全院上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全面加强、深度优化项目建设。

第三阶段:完善与发展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完成项目4个重点建设内容的建设任务,形成湖南城建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5、资金预算

示范性(骨干)高职院建设中,办学定位专项投入10万(2011年投入43.4万元,2012年投入32.4万元,2013年投入24.2万元)。其中组织章程与办学指导思想建设投入3万元,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投入7万元,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投入10万元,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80万元。

6、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高起点、高标准完成办学定位项目建设

学院及时成立办学定位建设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4个建设内容建设组,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工作。党政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建设计划并督查落实。

(2)加强政策学习,明确项目建设思路

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国家和省市高职教育政策文件,引导教师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办学规律,使全院上下统一认识,形成明确的办学定位建设项目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方向。

(3)建立符合地方性、职业性、高等性办学定位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 完善政府、企业、学院三方联动的办学机制,建立由政府、企业、学院组成的战略合作工作委员会;依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办学定位

项目建设运行机制;依托院—质量督查办—系三级督导管理体系,建立动态管理的项目建设监控机制;依托学院成熟的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客观优化的项目考核评估机制。

(4)依托省建工集团,多措并举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一方面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省建工集团的大力支持,以校企合作共建的方式筹措建设资金,另一方面通过学院增收节支,从办学收入中节支,逐年加大学院发展性投入中用于办学定位建设的比例。

第五篇:学校落实办学理念保障措施

2013 – 2015年办学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及方针,围绕“规范管理”和“提高质量” 两大主题,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管校,科研兴校,文化强校为宗旨,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办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把学校办成师生共同成长的学园、家园和乐园。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文化建设,把我校办成:校园环境优美、文化厚实;教师师德优秀、质量一流;学生习惯良好,素质过硬的一流农村学校。

2、具体目标

(1)校园建设: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优化人文环境,用文化熏陶人,用环境影响人。促进和谐校园发展,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把学校办成理想智慧的家园,成功愉悦的乐园,科学人文的花园,自主互动的学园。

(2)德育教育:整合社会、家庭、学校德育资源,加强养成教育、品质教育、感恩教育等,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道德素养,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质量提升:实施“质量兴校工程”,继续推行质量承诺,强化教学质量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有效教学途径和方法,争取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教学特色鲜明、教学质量优良”的目标。

(4)科研强校:以教育科研研究为抓手,整体推进我校科研、教研课题的研究进程。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加大科研活动力度,提炼具有特色的科研成果。形成明显的学校教育特色,促进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5)优化师资: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师德师风高尚、业务能力精湛、教学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6)美化环境:树立文化立校的意识,在继承和发扬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物质文化,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初步形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学校文化。

三、保障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人文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管理措施。(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加强学习,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分校长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2)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3)以规程为向导,以评比为杠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2、提升师资素质。

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目标,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聚焦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特征的,适应教育信息化、优质化要求的理论水平高、学科造诣深、业务技能精、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责任感强、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机制。(2)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思想的班主任队伍。(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有所长的专业教师队伍。

4、强化教育科研。

坚持以科研为学校发展动力,勇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1)积极开展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上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学校教育特色。(2)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深入研究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3)围绕课题,突出主题,进行常规教研活动,实现教中研、研中教。(4)关注教研网络,进一步规范课题研究管理,人人有小课题研究。

5、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未来的三年中,我校将强化质量意识,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有效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实行三个优化: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 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辅助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

我们要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为中心,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本着“夯实基础,突显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原则,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教学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高。

6、改善办学条件。

(1)以发展的眼光高起点、高标准“绿化、美化、人文化“建设,使学校达到校园标准化建设标准。

(2)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逐步更新设备,努力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3)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对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7、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逐步规划、精心布置,做到净化、绿化、美化;

建立和谐、健康的校园人文环境,做到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经常交流沟通,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共同进步;

弘扬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内涵,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办学宗旨装饰上墙上栏,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8、保障校园安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做到物防、技防、人防三结合,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四、实施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增强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做好学校规划的实施工作。学校将在每学年初围绕三年规划,制订出具体的实施计划,每学年结束前对规划和计划落实情况进行自查自评,及时总结规划、计划实施成效。3 对没有落实的项目,要具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加以整改。

2、营造良好氛围,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增强主体意识,积极营造教师专业化发展与学校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关心每一位教职工的身心发展与学习生活情况,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既心情舒畅又严于律己,既利于扎实工作又利于不断创新的环境,以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重服务保障,增强学校发展后劲。增强服务意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后勤服务的管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学校的协调发展提供后劲。

下载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落实“办学定位”的途径和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落实办学理念保障措施

    邢家小学2011--2015办学规划 为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区及中心校教育发展......

    小学落实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措施[大全5篇]

    小学落实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及措施 学校根据教育形势的发展、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出了“勤学善思、文明乐观、自律诚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切实全面实现......

    李家村小学落实办学理念保障措施

    李家村小学2010—2020年办学规划 为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创建特色学校,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省、市、区及中心校教......

    农户贷款:定位、途径、模式

    涉农贷款:定位、途径、发展模型 一、涉农贷款的定位 涉农贷款是国家支持的一项旨在为农户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常规贷款方式,一般而言这些贷款主要有贴近农村地区实际的银行及贷......

    规范办学行为措施

    黔西县中建中学2013—2014学年度 规范办学行为措施 为进一步认真落实上级关于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过重负担的文件精神,端正办学思想,坚决制止和纠正学校存在......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

    关于我国高校办学定位的研究“正确定性”是高等学校科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每所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准自己的发展空间,明确前进方向。确定自身的发展战略与战术,这对办学者来......

    整改落实措施

    整改落实措施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校坚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当前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来抓,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学习实践......

    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上海长久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竣工验收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环保公示) 1、 项目名称和性质 项目名称:上海长久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制品生产线 项目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长兴镇创建路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