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首席专业教师素质需“三权”并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首席专业教师素质需“三权”并重
作者:蒋逸然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7期
凡是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都不陌生。“首席专业教师”在双师之上,还必须具备以下三种素质能力,缺一不可:即专业引领,教学上有发言权;理实一体,对作品有评判权;对接市场,行业里有话语权。前两者属“首席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范畴,判断他是否为优秀专业教师;后者为“首席专业教师”的核心能力,确定他能否担当首席的重任。只有三者同时具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首席专业教师”。“三权”并重,一个都不能少。
首先,专业引领,教学上有发言权。“首席专业教师”必须是学校优秀教师的代表,在专业知识的广度、教育理论修养的深度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厚度上,都应该是佼佼者,是广大教师所尊重、信赖和崇拜的,起到引领教师和指导教学的作用。
加快建设校本教研制度的今天,首席教师必须能登上演讲台作“主题报告”,在本校、本区域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本教研与创业创新中发挥领军作用。因此,“首席专业教师”更应当加强学习,不仅要学习最新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学习职业教育与专业课改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更要深入教学实践,不断积累教改经验。要善于把先进的理论解读为“普通话”,把实践中涌现出的鲜活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更好地服务和改进我们的教学。
其次,理实一体,对作品有评判权。对我们的职校教师而言,不但要像文化课教师那样,具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及教研能力和素质,还要像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广博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以及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不但要求“传道授业解惑”,还必须身怀绝技,既能说又会做,技改有能力,创新有基础,发明有专利,对作品(产品)会评判、敢评判、能生产,既懂理论又懂实践。
为此,专业首席教师既要熟知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也要了解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还要知晓行业工作任务的要求。在对学生或专业教师职业技能的命题与考评中做到融会贯通,始终把握专业标准的正确导向,准确考评对方的职业核心能力。“教师与师傅合一”,是中职专业教师的基本特征。“能说会练”是专业教师成长为“首席专业教师”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
最后,对接市场,行业里有话语权。能说会做,是称职的职校“双师型”教师。但对于职业教育走专门化、特色化发展道路的今天,专业地位决定着学校的影响力、辐射力,专业发展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一个好专业可以兴起一所好学校,一个好专业就可以是一所好学校。如果没有好专业(特色专业),一个学校即使规模再大,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力。
第二篇:中职教师必备素质
中职教师必备素质资料汇总
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关键在师资。因此,提高中职教师素质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要想提高中职教师素质,就必须先厘清中职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对此问题,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对于中职教师必备的素质,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业务能力素质
(一)专业素质
作为职业教师个体首先必须具备从事某种或多种专业教学的基本素质,其 中包含两个方面的素质:
一是专业理论素质,要求能充分理解所授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人才性质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任务,能做到对所授课程教材)内容的取舍;理论上要达到"专家”级要求,即具有从事该门学科或该门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才能体现自身的教育教学特点与独创性。
二是专业技能素质,只有具备此素质,职教教师才能在实施实训教学中做到以技服人,进一步体现职教教师独特的师道尊严。但专业技能是目前职业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薄弱环节,这与我国职业技能教育体制长期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教学分离的教学体制有关。
(二)教学素质 1.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教师的业务能力强,讲课生动、活泼、有条理、有感情,才能吸引学生,才能建立良好的威信,使学生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在教学上,教师要做到“精、新、博”。精就是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精通,运用自如;“新”就是要求教师不断吸取新知识、新见解,讲课要有新意;“博”就是知识渊博,实践证明学生最尊敬的是知识渊博又善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并且会很自然的接受其所传授的知识。此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中职教师还应具有较高的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能力,在教学方式 上,要强调灵活性、变通性,能够宽容学生的个别差异,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身心愉快的接受教育,个性得以充分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现在已是计算机和科学技术智能化时代,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是必然。中职教师必须具有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合理选用教学媒体,能够对教学媒体进行科学整合,特别是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是中职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和能力。
二、良好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之魂,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 遵循的道德和准则。职教专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与普通教师有共同之处,即都应做到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修身学习等。但是,由于职教教师所肩负的角色使命和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因而其职业道德也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
首先,体现在职业理想上,要求职教专业教师忠诚于职业教育事业,把培养合格有用的初级专门人才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这项事业。在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偏低、部分职教教师不安心本职工作的情况 下,强调对职教事业的忠诚尤为重要。其次,体现在职业良心上,要求职教专业教师具有替学生就业出路着想的高度责任感,具有把学生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职业良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则应感到羞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专长传授给学生。
第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不佳,往往对学好知识 和技术信心不足。这时教师就不能以单纯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应客观评价学生。事实上,仅以分数衡量学生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相信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因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不仅仅取决于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状况,比如说多做、多练也能弥补理解能力的不足。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锻炼机会以及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能增强自信心,学会学习.正确的学生观是实现教学过程中“学为主体”的基础。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向,又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考虑到他们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他们增强自信心,学会学习。
三、创新素质
教师的劳动就应该具有创造性。每一次备课、上课,每一次辅导、谈心,每 一次圈点、批阅,都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都凝结着教师的心血、汗水、智慧、力量,都是一个教师创造力的体现。而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教师更需要要具备创新意识,根据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对传统的教学体制、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全面改革。教师应加强对启发式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方法的研究,突出技能培养,加强挂图、标本、模型的制作和使用。还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教学、投影教学、音像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中职教师不仅是职业教育的实践者,还应该是职业教育规律的发现者、研究者。在创新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升华成为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把研究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能力,是中职教师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
四、心理素质
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教师个人素质的反映,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关键因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职教师也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尤其是因职业特点形成的压力。部分中职教师不能理解自身价值,自我调适能力差,没有职业成就感,面对基础较差的中职生,很多教师感到无能为力,不能获得职业满足感,更没成就感可言。现实与美好的理想构成了强烈冲突,使得很多中职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有的教师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所从事职业的价值,由于无法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高层次的需要便产生烦闷、压抑之类的心理问题。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善于控制和疏导不良情绪,释放和缓解心理压力,勇敢面对挫折和失败,促进自我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只有本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真正把学生教好,也才能把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解放出来,教师要通过自身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克服发展中的各种困难,获得个性的健康发展。
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1)保持平和的心态,具有良好的自控力,特 别是在面对个别学生的无理顶撞时,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出正确的处理。2)能放松心情,及时调整心态。教师在快节奏的今天,在紧张的脑力和体力劳动后,要通过各种放松方法进行积极的自我放松,尽量使自己身心保持平衡的状态。3)具有乐观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态度。4)作为教师,大部分时间是在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进行教学与管理,因此,就要求教师要有理解、宽容、坦率、真诚的人格特征。同时对学生要做到相互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做到游刃。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知识经济正在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人类的生活、生产和思维方式正发生 着重大转变,科学技术成为决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迅速崛起,使传统产业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其知识含量、信息含量、技术含量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岗位不断产生,脑力劳动的岗位数增多。传统的工作岗位也充实了新的内容,体力岗位出现脑力化倾向。所以,知识成为人类谋生、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基本手段。而那种认为青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可以终生受用,因而把人的一生划分为接受教育期和职业活动期的想法和做法,已不符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及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知识的不断更新及其总量的迅速增长,要求人们必须能够终身处于学习的过程中。因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产生的终身教育理论很快传遍世界各地,并成为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战略思想。终身学习也随之成为一些国家公民的普遍要求。今天,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我国已深人人心,因此,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尤其是职业教师,更应率先垂范。俗话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教师,首先应成为能适应时代,走在时代前面的人。因此,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职业素养。职业学生大都来自生产第一线,他们最需要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和把最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际。职业教师如果不能满足他们这一要求,势必会失去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吸引力。要适应这种要求,职业教师必须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把最新专业知识用于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对各种职业岗位的需求。
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职业教育的学者又对教师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如要求教师成为“一专多能”型人才。“一专多能”,并不是要求每个教师都能教好几门课,懂好几个专业;而是要求每个教师都应对自己所学专业,首先学有专精,这就是所谓的“专”;然后掌握相近专业的有关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多能”;再如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这是由于21世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地球村,学校和教师也早已走出了象牙塔,走向了社会。新的办学模式如“工学兼顾”、“企业冠名”、“2+1”等都使学校、教师和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来协调学校和学生与联办单位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双方的合作,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中职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起着直接的、关键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对中职教育的进程产生重要的影响。中职教育是我国新世纪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是中华民族21世纪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从事职业教育的每一位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不断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以高素质的水平投身到中职教育中去。
第三篇:专题三: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
专题三: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析
一、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
美国的保罗·韦地博士,在对9万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友善的态度。“课堂如一个大家庭一样”。(2)尊重课堂内每个人,“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戏弄”。
(3)有耐心,“决不放弃一个人,直到你做到为止”。(4)兴趣广泛,“带给学生课堂以外的观点”。
(5)良好的仪表,“语调和笑容,使入舒畅”。(6)公正,“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欢乐而不单调”。(8)良好的品性,“从不发脾气”。
(9)对个人的关注,“帮助认识自己”。(10)伸缩性,“说出自己之错”。
(11)宽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12)有方法,“我完成任务,竟然没有觉察到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著名学者叶澜教授,在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的基础上,将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分为“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的能力结构” 三个方面。三个方面综合的结果称之为“教育智能”。
一、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哪几个方面?
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1)专业理想、教师的专业理想包括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精神。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奋斗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专业理想,即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2)专业情操、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态度。第二,高尚的职业道德行为①知识传授上的道德性②人格发展上的道德性③思想品德教育上的道德性
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从内容上看,教师的专业情操包括:①理智的情操,是由对教育功能和作用的深刻认识而产生和光荣感和使命感;②道德的情操,是由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同而产生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3)专业性向
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优秀的教师的专业性向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①有见识;②有奉献精神;③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力,见微知著,富有预见性;④有独立性。不囿于教学的刻板教条、清规戒律,勇于实验与创新;
⑤在人际关系中,耿直、坦率、幽默、诙谐。
(4)专业自我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教师的专业自我情意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教师应具有独立的人格,以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对自己具有深切的认同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和自我价值感,有效地作为独特的个性“自我”来进行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效果。
二、教师的应然知识结构有几部分组成,请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说明。
目前,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
(1)一般方法论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
学知识等。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的分析方法以及科学的表达方法,才能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从事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
(2)一般科学文化知识
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要有渊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还要饱学有识,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文化素养。只有具有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才有利于教师在学科。
(3)教育学科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从具体内容上看,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
(4)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所从事的是具有的特定专业的实践工作,因而必须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并且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必须理解学科知识是如何创立、构建并与其它学科相联系的。与此同时,教师就还有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5)实践知识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与一般大众知识或“理论性知识”相区别的概念,它是一种多义的、活生生的、充满柔性的知识,是凭经验主动地解释、矫正、深化现成的知识而形成的综合性知识;也是一种“缄默知识”,是来自教学实践的智慧,对它的研究不能剥离具体的实践情境和经验背景,不以语言的方式加以传递和陈述;还是一种个人化的知识,体现了教师个人特征和教学智慧,多出自教师个人的经验,是教师自己的体验与体悟,服务于教师个人化的教学实践行为。
三、举例说明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教师的专业技能,即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展现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力是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的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专业特
殊能力。其中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从事教育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包括综合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细化到教学层面,又可以划分出许多能力的子集。
第一,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善于从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眼神了解其心理变化,用多种方法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便能够选择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育。
第二,情感智慧能力。
情感智慧能力是关键性要素,主要包括调节自我心理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等等。教师的成长中个体的动机情感、意志、兴趣等在都属于情感智慧能力范畴。
第三,自我监控能力。
教师特别需要通过自我反思、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来发现和修正自己的不良教育行为。第四,言语组合能力。
言语组合能力包括口头与书面在内的双重表达能力,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具有基本的遣词正确、发音标准、音色朗润的规范化要求外,还应追求特色与个性。如善于激发审美想象力、具有感染力和富有启迪性,并有益于训练学生规范化思考问题的缜密性等等。第五,课堂驾驭能力。
首先是科学性,要求合理地布排知识传授点,目标明确,主次分明,难易有度,教学线索清晰,从而使整个教学流程井然有序。其次是艺术性,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魂的审美感染力。
第六,新知汲取能力。
教师应该具有不断进取,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终身教育思潮正在要求教师应具备更新知识结构、补充学术养料、拓展教育视野的强大能力,这里的新知,既含所任学科的新动态、新发展,又包括大文化范畴中的新发明、新观念和新见解。使教师具有崭新科学内涵和崭新人文素质,长葆教育教学的生命力。
第七,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教育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教师必须正确地指导学生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检索信息、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并具有熟练的相应操作能力、改进信息系统的教学能力和一专多能、通晓数个学科领域、指导多门学科学习的能力。
第八,教育科研能力。
(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4)组织管理能力。(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中小学教师要由教书匠转向教育家,其实质是弘大教师作为研究者的主体价值。教师科研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创新求异能力等。立足杏坛、纵览教育理论风云,善于迅速、高效地吸纳各种信息,并予以鉴别、归类、存档、消化,逐渐提高教育实践的能力。
国内外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关概念
一、素质结构《教育法》对于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的要求。政治思想素质的核心是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业务素质是通过教师资格、职务和聘任制度得以提高和考核,以期优化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结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其概括为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三项素质要求。《教师资格条例》中表述的教师必备素质结构应当是职业思想和道德素质、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学历水平。
二、职业角色教师的“职业角色”是教师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在学校以及社会承担的职业地位、作用、形象的综合表现。一般说来,教师的角色形象由“职业道德、教育思想和个性修养”三个层面构成,是教师素质结构中的动力维,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
(1)教师职业角色第一层次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教师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
师与教师之间的基本关系。
(2)教师职业角色中间层次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教育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身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就理论层面而言,教育思想与理念是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体现,反映了一名教师的文化底蕴和美好追求。从实践层面来讲,教师的教育思想具有激励人的功能,也应具有教育人、规范人和指导人的作用。
(3)教师职业角色的深层次是个性修养。个性即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是人的认知方式、情绪特征、意志品质、心理素质、态度倾向、道德品质等的综合表现,人格健全就是指人格中的各种因素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得到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的个性修养决定了教师的精神风貌。
三、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情感领域是与认知、动作技能相提并列的三个领域之一。据此,教师的专业情意可分为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方面:
(1)教师的专业理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包括诸如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等方面内容;
(2)教师的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
(3)教师的专业性向是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具备的人格特征,或者说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4)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
四、知识结构教师专业素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由教师在系统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的知识构成的体统。教师知识结构的最上位层面是一般方法论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逻辑学知识等;教师知识结构中间层面的是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科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从具体内容上看,既要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知识,又应包括学科教育学和教材教法知识;具备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
五、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概括起来不外乎一般能力和专业特殊能力,在教师能力方面,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需的一般能力,包括诸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等;此外,中小学教师还须具备从事专业活动所必须的特殊能力,包括了解学生的能力、情感智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言语组合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新知汲取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教育科研能力。教师专业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决定因素。
第四篇:关于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培养策略论文
【论文摘要】提升中职学棱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特别是教育素质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培养策略: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教育素质 培养
国务院于2005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了培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迫切要求的相关决定。而作为培养相关技能人才主力军的中职学校专业教师,其整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高低。深化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除了应提升相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以外,还应提高将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本领,也就是相应的教育素质。教师的教育素质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在认真分析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教师教育素质主要包括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能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能力等几个方面。
一、提升地位:给专业教师“减负”、“降压”
中职学校教师压力感不断增加,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下降,已影响到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
全社会应当为中职教师营造一个维护教师职业威望的良好氛围,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教师的苦衷,对教师的工作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以此减轻中职教师过重的心理负担。学校要营造尊重、理解、沟通、信任的组织氛围,构建宽松、高雅、清新、具有人情味的校园文化,建立健全校园沟通平台,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要给教师更多的工作灵活度与教学自主权,避免使教师做过多形式化的无用功,使每个教师都有时间和精力对教育教学进行思考,创造性地教学,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快乐。只有保证中职教师的职业活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
二、严格考核:完善专业教师职前准入机制
1.优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
根据职教师资的培养目标和服务方向,必须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教育实习三元整合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出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者的融合与统一,保证职教师资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对教育类课程重视不够的现状,师范院校应增大教师资格类课程在总课时的比重,强化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师基本技能课程,使其达到总课时数的20%左右,加强师范生的从教能力与素质。
另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应重视教育实践,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加强与教育实习基地的联系与沟通,适当延长教育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针对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师范院校有必要采取“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模式,夯实教育专业课程,强化教育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完善教师资格认定与定期考核制度
教育部门应改革目前以考试为主的教师资格认定办法,提高教师资格认证的“门槛”。在考试基础上,主管部门必须对专业教师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进行严格考核,还应经过一个试用期,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学科知识、教学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知识更新能力等的考查,方可颁发教师资格证。
同时,考试方式可以多元化,除了采用传统的笔试外,还应加入面试,考核的内容可包括基本技能考试、论文考试、能力倾向检查、心理健康评估等。
另外,还可以参照国外的经验,取消教师资格证书的终身制,增加教师资格有效期制度,在实质上增强教师的危机感,使教师能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
3.严格专业教师入职培训制度
中职学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新教师群体的入职培训工作,强调导师对中职学校专业新教师的作用,必须在学校中挑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对其进行日常的辅助和监督。
另外,学校在对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入职培训之前,有必要明确新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帮助新教师设置新专业成长目标,并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最后对人职培训进行有效评估,以确保合格的新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三、强化培训:健全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职后提升体系
1.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系统提升专业教师教育素质
教师发展学校是在教师教育改革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新型学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出现了这种新的教师培养模式——专业发展学校(ProfessionalDevelopmentSchool,简称PDS)。
创建专业发展学校不是建立一所新学校,而是中小学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的机制,使得教师教育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关系。借鉴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特别是美国PDS建设的经验,一批教师发展学校在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但多数是由师范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合作建立的教师发展学校,因此,也可尝试由师范院校与中职学校合作建立教师发展学校,促进专业教师的素质发展。
2.加强校本培训
相对于传统的校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在时间上、空间上和组织形式上灵活自由。由学校发起组织的培训,以实现学校的具体要求为目的,能够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本学校个体特点的培训内容和形式,解决教师的具体问题,加强教师和学校的沟通,促进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另外,校本培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切实减轻校外培训的财力和人力的消耗,能有效缓解工学矛盾。校本培训还能够实现校外培训不能实现的全员培训,它能够满足学校每一位教师的需要,使每一位教师都有所提高,大大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四、系统设计:促进专业教师教育素质自主发展
1.合理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涉及个人、学校,而且涉及外在的一系列复杂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时善于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并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在认真分析自己目前专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审视自己发展的机会。确定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然后制定行动方案,并执行行动方案,最终对自己的发展规划有一个客观的评价。
2.自主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
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分析和解决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育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自己由单纯的“教书匠”型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研究型乃至专家型的教师。同时反思要坚持自主化和经常化,事前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最佳方案,事后全面总结反思,探索内在规律。
3.自觉开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是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融合教育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育研究方法。行动研究建立在对教育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诊断其原因,再收集素材,学习理论,寻找有关论据,拟订行动研究的方案。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应遵循“行动——研究——再行动——再研究”的原则,通过不断地研究行动、反思,最后对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初步写成研究报告或论文。
4.自觉参加在职进修与培训
专业教师必须主动从多方面、多渠道充实自己,有意识地选择安排学习机会和学习方式。这能促使教师在不断进修时,了解自己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方向,最终成为自己职业发展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成为终生学习者和自我教育者。同时“在培训中把学习到的格式化、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即公共命题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结构,升华为自身的素质,并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反思、实践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实现教师专业上的成长”。
5.主动与学校内外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教师的劳动充满了创造性、开拓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这些问题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有时是难以解决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寻求与同事进行合作与帮助。同时,“教师的劳动带有个体分散性的特点,既有开拓创造的宽广的一面,又有缺乏交流、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一面”。教师必须意识到,个体学习的方式在目前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形势下,由于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获取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因此,作为团体成员的教师应努力超越自我,学会如何相互学习和合作,在学习型团体中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第五篇:如何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如何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养?应采取哪些政策措施?
提高农村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关键所在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视频学习,这是我的一点感悟。下面,结合我校实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浅薄认识。
一、加强师德建设,引导教师树立职业理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我们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广大教师认识到“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应是一种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我校是一所距县城较远的农村初中,随着我市两所改制学校的兴建,我校的主要领导和骨干教师被抽调。新分配的青年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原有的教师思想波动也很大。面对这一情况,新的领导班子,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广大教师中开展弘扬以“崇尚责任”为核心的学校精神。在学校精神的感召下,广大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校园又焕发了勃勃生机。
二、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我校根据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开展教学比武,要求教师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当作课题来研究,每个教研组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仅提升了理论素养,而且锤炼了教学技能。
三、政策倾斜,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 随着绩效工资的实施,原来农村教师享受的提高一级工资的待遇也取消了。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相比,从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事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差距,我认为这也是农村教育留不住优秀教师的原因所在。尽管目前,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在政策上出台了晋升高级职称需要有农村工作的经历、评选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农村教师予以照顾等相关政策,但现实情况是这些政策没能从根本上帮助农村教育摆脱困境,而且农村教师也未能从这些政策中得到实惠。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如果在经济上不能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我认为可以从新教师分配、教师培训、表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村学校花大力气培养优秀教师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平衡各校的师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