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贸外语教研室十二五规划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外语与旅游系
商贸外语教研室五年发展规划(2011-2015)
1.教研室基本情况分析
现有高职专业3个,包括:商务英语专业(09年始下设商务英语外贸方向),应用泰语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其中开设三年以上专业有2个:商务英语专业、应用泰语专业,已申报成功尚未开始招生专业1个:国际贸易专业,该专业计划于2011年开始招生。
1.1专业基本情况
2010年各专业在校生总体情况分析:08级商务英语专业在校生两个班,合计76人;08级应用泰语专业一个班,合计22 人;09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96人;09商务英语专业40人;09泰语专业17人;10商务英语专业30人;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50人;应用泰语专业停招。共计在校生:331人。
1.2师资状况分析
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15人。(刘彦瑧、欧松华、黄成柱、赖保利、徐颖、覃敉、孔雪飞、杨霞、喻馨锐、凌韬、孙乃强、杨艳、韦静、董健、杨玲)。同时长期聘任3位来自生产、经营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和能工巧匠等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17%。
其中研究生硕士学位1人(刘彦瑧),占专任教师比例6%。(赖保利、杨霞、黄成柱、覃敉、韦静研究生在读,占比例专任教师33%。杨艳有研究生学历,没有获得研究生学位)。
高级职称教师1人,占教师比例6 %;中级职称教师6人,占教师比例40 %;“双师型”教师7人,占教师比例47%。
教研室现有在校生331人,师生比为18:1。
2.教研室现有情况分析
2.1 专业优势
教研室有3个专业,主要涉及外贸行业,专业群建设已初具规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将面向沿海,重点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建设,专业前景与北部湾发展前景同等可观。
团队优势:拥有一个团结开放、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团队,年轻、团结、积极开拓、富有朝气,专任教师比例较高,兼职教师人数较少,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保证与提高。
教学优势:坚持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尝试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08年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商务课程开始引行业专家入课堂,开展课程授课模式的改革,受到学生好评。09年,报关业务课程申报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10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申报为学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两门课程借助先进的教学媒体和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精品课程的建设更新了年轻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水平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2 专业劣势
师资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偏于年轻,高级职称、中级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不到高职办学水平评估要求。由于年轻教师占比重大,必然存在教学经验欠缺的问题。双师型
教师比例较低,教师缺乏职业教育经验,教学改革思路较窄。
专业招生规模较小
目前拥有的3个专业中,只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形成了一定的招生规模,其余专业招生人数均出现萎缩,甚至有专业开始停招。
实训设施设备不完善
专业均存在实训设备不全或没有的状况,难以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教学,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3.教研室发展规划
3.1加强优势专业建设
本教研室专业群建设已初具规模,在专业建设上,要努力整合现有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以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为重点的商务外语类专业群。这个专业群具有共同学习特点(均涉及到外语学习)、共同环境需求(商务背景)、相似就业岗位群(外贸等涉外工作)和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国际贸易实训室、语音室)。在2011年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上,集中有限资源将现有专业办强办优,不断发掘,充实内涵,并根据社会需求,开发新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计划在2015年,教研室将达到5-6个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800人。
3.2加强教师队伍培养
根据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并在学校政策的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的进行。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通过政策导向,促使教师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行业资格证书或者商务师、经济师等职称;二是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提高现有教师的实践技能。2012年,教研室的双师素质比例教师人数占到专职教师的60%,2015年,双师素质人数达到专职教师比例的80%以上。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在现有3名主要行业兼职教师的基础上,到2012年,实现重点专业核心课程行业教师授课时间比例40%。到2015年,将兼职教师队伍稳定在6人。在教材编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方面,和行业教师充分合作,形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3.3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与创新,创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强化实践教学实现机制,强化实践课程教学,强化课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教学。在校内实训室方面,在现有国际商务综合实训室、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学实训室、集装箱运输和国际货代教学实训室、国际商务模拟实训室、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实训室,并在2013年前投入专业实践教学。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上,以每年新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的速度,重点开发柳州和广西的实训基地,在2015年,实现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30个,能充分满足学生的专业调研和专业见习、实习。
3.4深化课程改革力度
教研室内各专业要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各专业在保持独立培养方向的同时
进行相互渗透。专业课程改革要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实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协调统一,相辅相成。2012年,各专业均要有至少一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2015年,达到校级精品课程5-7门,院级优质专业1个,力争1门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
3.5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高职高专教师是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要求讲师及其以上职称教师人人有主研课题,个个有科研成果。每位教师每年至少发表论文1篇。从专业实际出发,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至2015年,教研室争取省部级(含)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立项至少1项,院级课题至少6项。
3.6教师社会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挂职锻炼岗位,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服务能力。争取在2012年基本企业培训和技术服务力争达到教育部评估的指标要求。
3.7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范围,充分发挥签约合作企业人才和物质条件的支持,尝试产学研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至2015年,争取横向项目立项1个,建立“教、学、研、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项目)1个。
第二篇:教研室十二五规划
心理学教研室“十二五”发展规划
(讨论稿)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状况
(一)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心理学教研室的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就。五年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水平上有显著提高;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有显著改善。
1.培养心理健康人才,打造优秀团队。教研室遵照立足本科教育,提升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全校近4万名大学生和120余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2006年获得学校“优秀教研室”称号,2007年获得学校“芙蓉标兵岗”称号。2009年获得“优秀基层组织”称号。
2.加强教学改革,促进精品课程建设。过去五年间,教研室致力于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主打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2006年被立项为校级精品课程,2007年被立项为湖南省精品课程,现已进入建设的后期阶段。与精品课程配套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已经先后被评为校级与省级优秀教材。
3.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较好的科研成果。教研室主持的省社科基金课题2项,其它省级课题7项均已顺利结项。在研的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课题也如期进行。
4.立足学科前沿,积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教研室5人两次于2008、2010年先后出席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29届国际心理学大会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应用心理学会议,10人次参加了国内的学术会议。对外学术交流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掌握了学科前沿。
(二)不足与问题
1、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面临着巨大困难,多学科交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还有待探索,学科综合实力急待提高。
秀硕士论文;团队力争造就1名优秀硕士生导师,1-2名校级教学奉献奖获得者,1名校级学名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
(三)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按照学校与学院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总体部署,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方向,积极参与学院重点学科和博士点的建设规划,争取到“十二五”中后期,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博士学位点的合格方向。
关注我国国民幸福指数与心理健康以及企业EAP等研究热点与趋势,根据学校与学院科研奖励机制,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组织,强化团队合作的科研意识,力争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与湖南省重大课题、横向课题等的突破,争取科研经费,特别是横向科研经费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努力使科研经费在目前的基础上翻2番。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撰写和发表高水平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十二五”期间,团队及成员出版学术著作2部,力争在CSSCI水平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篇∕年∕人。
(四)对外交流与合作
牢固树立全方位开放式教育理念,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组织的活动。“十二五”期间,团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至少1次,国内学术会议6次以上。与国内特别是省内至少2家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提供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为核心内容等的社会服务。
四、基本方针
(一)坚持人才兴教研室的方针
大力营造依靠人才、延揽人才、造就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二)坚持团结兴教研室的方针
正确处理教研室教师之间的关系,积极营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宽松和谐的氛围,树立教研室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
队成员对其进行科学改编,努力将其打造成省级甚至国家级精品教材,并且长沙理工大学的所有本科生均选用该精品教材。针对《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创造学》,以及研究生课程,均选用当的最新最好教材。
4、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吸取相关课程的教学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之中。同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以理论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优化、人格发展为标准;课程内容体系按照原理与实务结合,以综合能力培养为根本。
5、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加强师生互动式教学、学生体验式教学和实践教学;逐步推进网络教学,每门课程均需规范与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现代化教学中心的有利条件,争取每门课程的作业、答疑、心理咨询更多地在网上展开,提高教学效果。研究生课程则需增加一些课内专题讲座,向其介绍心理学与教育学发展的新动向,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视野。
6、初步创办心理健康实验室,丰富教学资源。争取学校与学院的支持,初步创办心理健康实验室,为心理与教育学科的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7、以引导研究生精读原著和学习掌握质性研究方法、SPSS19.0与Amos19.0两个统计软件为突破口,心理教研室与所带研究生每月1次学术沙龙,旨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研究生的论文质量,指导出2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
8、营造教研室和谐氛围,培育教学名师。坚定不移地坚持振兴教研室的“五大方针”,以课程建设为基础,团队建设为条件,课题研究、论文写作、著作出版为核心要素,培育与打造“校级、省级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奉献将获得者”,等等。
(三)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保障措施
9、凝练方向,发挥团队优势,有针对性地展开研究。2011-2013年,教研室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下分认知、情感、创造学习、挫折、人格发展等五个研究重点。2014-2015年,以企业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研究方向,结合EAP的核心内容,展开系列研究。两个时段的研究,均围绕国民幸福指数与心理健康这一中心主题,便于今后湖南省与教育部重点课题的申报成功。
10、以课题、著作、论文为理智基础,把心理健康教育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
第三篇:教研室十二五规划
按语:
大家好,根据系通知,下午讨论专业发展规划,我们不再集中讨论。现将基于前期讨论及系规划形成的专业规划草稿发给大家,请大家用红字修改或添加,并于今天通过网络反馈给我。同时,欢迎大家随时对教研室工作提出建议。
营销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
一、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目标定位
重点发展交通企业品牌管理与服务营销,支持管理系硕士点建设。在扩大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争取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争取将省级特色专业发展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力求正式就业率80%,总体就业率达95%。
学校今年的规划中有关于教学质量方面的,是否教研室应在理论教学方面制定出具体目标。
2、人才培养:招生规模在80——100人之间
2、知识结构上:五大模块: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专业选修课。
3、能力:5+5能力结构,即“说、想、写、跑、管”和“调研、推销、传播、管理、策划”
4、两个方向:汽车营销与创业管理。其中创业管理(可以开始创业管理、成功学、自我管理、领导学、执行力、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创造学等课程)。
5、三个特色:汽车营销;创业管理;基于消费品营销的实战营销。
6、三大突破: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领域实现突破。
二、师资队伍
1、师资队伍结构。
十二五期间,2名以上教师读博深造,2名以上教师进行国内外高校进修。教研室内获得正高职称教师2名,副高职称达到5名。聘请国内外兼职教授3人,聘请企业导师6名以上。
2、交流
加大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争取保持与中国市场学会等专业学会的经常性联系;保证每年派出1名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赴内地高校或国外高校作为访问学者,以便交流教学心得和体会,保持对学科领域前沿及先进教学方法的追踪。
3、企业实践
“十二五”期间,营销教研室的教师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商贸企业挂职锻炼,达7人次以上。以丰富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科研
1、建立科研合作机制。组建1个科研核心团队。与某些行业组织、高校、科研机构、杂志社建立合作关系,形成交流合作机制。
2、鼓励教师参加专业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3、组织教师在科研上进行团队合作,将大家的力量集中起来,以团队的力量冲击国家级的大型课题。
4、在目前已经突破省级科研项目的基础上,再申请3个省部级项目;5个厅级项目;1个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20篇;科研经费达20万元以上。
四、理论教学与教研改革
1、组建1个核心教学团队。
2、争取《市场营销学》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2门校级精品课程。
3、鼓励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深化“教学三化(双语化、案例化、多媒体化)”。其中开设《市场营销学》、《服务营销》等3门以上双语教学课程。所有课程实现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4、教学成果化:突出学生学习成果化。鼓励学生科研成果化(包括论文、报告、大赛作品等)。整理商务礼仪教学成果;沟通与谈判教学成果。
5、教材建设。对于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优先选用外文教材、全国优秀教材、统编教材。加大自编教材编写力度。除了现有的《汽车市场营销》、《广告策划与管理》、《现代秘书心理学》、《管理学案例精编》、《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案例精编》外,“十二五”期间编写《市场调查与预测》、《销售管理》、《市场营销策划》等。
五、实习实践教学
1、实验室
进一步加大营销实验室建设力度,在建好现有的“工业企业经营之道”沙盘软件的基础上,继续购买“商贸企业经营之道”、“营销之道”和“企业ERP管理”等配套软件,利用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水平,参加省内、国内的专业大赛。
进一步建设好营销实训室,完善和提高实训教学水平。
实验室的运用目前还很不充分,可以鼓励老师多尝试,不见得使用很多,可以是某一堂课、某一项活动放在实验室进行,逐渐增加。比如可以每个老师每学期选出一节互动较多的课到实验室去上。
鼓励老师们发现实验室的新用途。使用之中才能不断完善。
2、实习基地
联系有价值的大型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设6个新的有实力的实习就业基地,其中3个为汽车制造与经销企业,3个为大型消费品企业。巩固迪沙、华狮实习基地。发展润华、鲁鹰、银座汽贸、重汽集团等汽车实习基地;发展同汽车系的合作关系。扩大同润华的合作,制作完整的视频教学成果。
3、改革实习方式,所有实习成果化、实战化。整理崔字牌香油调研实习成果、力诺市场调研实习成果、华狮啤酒节实习成果、推销实习成果等。
4、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大赛。如ERP大赛;电子商务大赛;挑战杯创业大赛。
六、专业特色建设
1、汽车营销。围绕汽车营销这一特色,制定规划方案,联系行业协会、生产厂家、汽车经销企业、汽车工程系,切实把市场营销专业办出特色,争取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
2、实战教学。加强创业教育与实践;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家;所有实践环节实战化。
七、社会服务
形成团队合力,联系校外资源,提供咨询、培训服务,扶持创业,实现社会服务的突破。
市场营销管理教研室
2011年3月20日
第四篇:十二五商贸流通规划思路
宝鸡市“十二五”商贸物流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场流通科
“十二五”时期,要紧紧围绕《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及市委、市政府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任务,按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建设城市新区的商业中心,并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大力发展城乡流通新型业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依据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业上水平、上规模,生产领域出精品、出效益”的双赢共荣。
一、总体思路
全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遵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城乡商贸发展和区域内外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扩大消费和服务生产为出发点,围绕“一个目标”(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两个优势”(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突出 “三个重点”(市场主体、综合信息、仓储配送),完善“四个体系”(农副产品销售、日用工业品消费、农业生产资料消费、工业品物流),加快推进“86双12工程”(8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6大城市新区商业中心街区、12个县区日用品配送中心、12个市级农资配送中心)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大流通、网络化、全覆盖的商贸物流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整合物流资源,重点建设涉及全市85%工业生产的原辅料供应、产成品运销的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80%以上的果蔬外销冷链物流系统。
——在进一步打造和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的同时,在代家湾、高薪东区、南火车站区、福谭区、蔡家坡区、千渭新区等各新区,建设有一定影响力和规模的商业中心街区。
——在各县区新建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一级配送中心12个,乡镇区域二级配送中心60个,发展连锁经营网点2500个,覆盖全部乡镇和行政村。
——建设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12个,发展网点1500个,覆盖全部乡镇和85%以上行政村。
——扶持农产品流通配送龙头骨干企业15个,新建果蔬、鲜奶、肉品等生鲜类储存保鲜冷链系统库容5万吨,形成5个以上全国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搭建新农村网络信息平台,在80%的行政村推进农村商网建设。
——培育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35个,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00个以上,新建、改造市区和县城农贸市场50个。
三、工作重点
1、加快物流业发展。加快完善陈仓物流园核心区功能,抓紧实施宝鸡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加快华誉物流基地、蔡家坡汽车及零部件配送中心、中国钛产业交易中心、宝鸡农副产品物流中心、西北机电物流园、西北煤炭物流园等物流园和物流中心建设步伐,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向我市汇集,进一步增强我市的经济辐射力。重点扶持西部物流、华誉物流、宝鸡天润金属材料公司、东岭集团贸易公司、宝鸡
东运物流公司等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领物流业快速发展。
2、加速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随着城市的东扩南移北上,城市规模的逐步扩大对城市商贸流通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建设代家湾、高新东区、南火车站区、福谭区、千渭新区、蔡家坡等城市新区商业中心街区建设。培育和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商贸物流企业,提升全市商贸服务业的档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连锁、商业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鼓励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仓储式会员店、折扣店、网上购物等零售业态发展。鼓励非公经济组织发展商贸流通业,支持其参与国有商业企业改革,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流通企业。
3、大力发展农村商贸流通业。在进一步完善信息网络工程的基础上,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新网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为主,大力推进农村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建设,以冷链仓储、集散配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为主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加快宝鸡市农产品经营网络、日用消费品配送经营网络、农资商品配送经营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二是培育壮大农村流通主体。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产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强农村市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四是推动农商联动,促进产销对接。
第五篇:==市商贸流通业“十二五规划”
==市商贸流通业“十二五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调整优化商贸流通业发展思路,壮大经济总量,增加财政收入,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内需、促稳定、保增长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精神,现就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农业固本、工业强基、商贸活源、文化旺市”的总体思路,充分利用市场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自我发展和引进提升相结合,加快传统商贸物流业改造,重点培育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和现代物流企业,着力打造覆盖全市、辐射周边的商贸物流中心,把我市建成豫皖两省交界的商品集散地,全面提升我市商贸流通服务业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商贸流通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第三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升,商贸流通业成为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撑性产业。
三、发展重点
(一)加快市区商贸中心的建设。加大对专业市场的投入,巩固提高老城区商贸中心的地位,适当增强新区的商业功能,建设一批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大型批发专业市场和现代零售企业,形成覆盖全市、辐射周边县市的商贸中心。
(二)积极构筑城乡一体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按照“便民、为民、利民”的宗旨,引导和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向乡
1镇、农村和工业企业连锁延伸,不断提高连锁经营在流通业中的比重,建立起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体系。
(三)着力提升传统商贸业。坚持引进、扩建、连锁、改造并举,积极应用现代管理技术,努力创新新型营销模式,推进批发零售、特色餐饮、商旅住宿、废旧物资回收等行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商贸流通领域基础建设。做好中心集镇、工业集聚区和人流集散区域商贸流通业规划布局,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一批商贸流通服务设施;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走品牌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流通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商贸流通信息化总体水平。
(五)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安全、快速、便捷的现代化运输网络。利用高速交汇、沙河通航、铁路升级的交通优势,建设一批物流企业,把我市建成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四、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加快创新步伐,提高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水平
1、加快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龙头商贸流通企业。重点发展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和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开展龙头企业认定。结合我市商贸流通业实际和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向,每年在批发、零售、餐饮、专业市场、物流、汽车销售等业态中,根据经营规模、效益、市场信誉度,综合评定行业龙头企业,由市政府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奖励。
2、放开搞活中小企业。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中小流通企业发展特色化、专业化、品牌
化经营,利用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鼓励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积极利用特许加盟和自愿连锁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的组织化水平和竞争力。
3、切实推进连锁经营。鼓励连锁经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建立直营连锁网络,或通过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等联合方式发展特许经营网络。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农资、药品、餐饮、住宿、汽车销售、农产品等多领域、深层次发展。积极扶持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内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支持连锁经营企业挖掘市场潜力,到社区、农村市场建立营销网络,公安、交通、城市管理部门要对符合条件的送货车辆尽可能提供城区通行、停靠的便利。
4、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根据合理布局、重点培育、加快发展、形成中心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商务部门要会同发改、规划、建设、交通、工业经济、农业、粮食、供销社、烟草、邮政等部门,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搞好物流规划,结合专业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物流。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物流中心、港口货运中心、阿深高速货运中心和铁路货运中心建设;对符合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直接用于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项目用地同等对待,相关规费按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其用水、用气、动力用电同价;整合物流资源,努力构筑跨企业、行业性的公共信息平台,鼓励企业剥离内部物流机构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政府设立促进物流发展引导资金,采取以奖代投方式促进物流企业和物流项目的建设。
5、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相结合,提高流通领域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商务部门要建立范围广、层次高的电子商务工作体系,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和促进机制。扶持第三方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开展网上交易。
(二)加强商贸流通基础建设,提高中心城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能力
1、科学编制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商务部门要会同规划、发改等部门,根据我市商业经营实际,完成全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实施,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变更。城区建立大型商业网点实行听证制度,由市商务局牵头,组织发改、建设、规划、工商、环保、交通、质监、商业企业、社区代表和专家组成听证委员会,对新建 3000平方米 以上的商业网点和专业市场举行听证,促进大型商业网点的合理布局。设立危险化学物品经营网点须按国家有关规定申报、选址和建设,对违规建设和无证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商务部门还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我市现代服务业和外贸发展规划。
2、加大城区商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城区商业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资本投资商业区、购物中心、步行街、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建设城区江南步行街、仁和商业步行街、商城服装市场、大象购物广场、秣陵镇古槐商贸城、孙店综合大市场、李寨综合商贸城的建设,充分发挥商贸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3、引导建材、摩托车、家居用品等专业市场的发展。适时发展汽车、农产品、农资等专业市场,在巩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物流配送功能,提高商品集散能力,实现市场功能的转型和提升,创造条件向现代化批发中心转变。在争取国家的相关政策支持的同时,我市也要出台扶持专业市场建设的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专业市场实行优惠政策,并给予适当财政补助,努力提升城区聚集效应。
4、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促进生活保障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商业网点,大力发展便利服务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重点
支持发展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超市、便利店、餐饮、美容美发、废旧物资回收和维修服务网点,逐步形成门类齐全、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新开发建设的居民区内,规划确定的商业网点用房、用地以及作为小区公益性资产的便民网点,不得挪作他用。
(三)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构建顺畅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1、继续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承办企业建立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解决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引导和扩大农村消费,积极扩展网络服务功能,逐步实现消费品、农资、药品、图书流通“一网多用”,努力探索“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并整合移动、电信、烟草等服务网络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副产品创自有品牌等功能;着力减轻农家店税费负担,创造良好的长期发展环境;扩大农家店商品和服务经营范围,消除各类政策性障碍,增加农家店销售额;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及大型流通企业的配送优势,切实提高农村商品配送率;组织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商品,确保农村流通的商品质优价廉。
2、加快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和集贸市场的升级改造。依托小城镇建设和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重点扶持建材大世界、粮油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汽车交易市场、花木市场、农贸市场,===鞋业市场、龙城家俱广场、==皮革皮毛市场、==劳保服装市场、==芝麻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重点改造其物流配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交易大厅、仓储等基础设施;支持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的建设,支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建设;商务部门要争取上级资金和利用工商两费返还资金,支持对农村集贸市场水、电、棚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改造。
3、扶持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开展“农商对接”,探索和推广贸工农一体化、内外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长期产销联盟,发展“订单农业”。积极发展农村流通合作组织,开展农村经纪人的培训。
4、全力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家电下乡产品在扩大内需、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政策效用,理清思路,精心组织,强化监管,保证质量,切实做好家电下乡推广工作,真正体现家电下乡“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政府得民心”。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一项紧迫、艰巨、长期的重要任务,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二)注重规划指导。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环境生态和商贸服务业发展趋势,依据我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导向目录和商贸项目准入标准。对市政府重点扶持业态中的重大商贸流通项目,实行“一企一策”或“一事一议”政策。
(三)发挥政策引导。积极争取相关扶持政策,及时向有关企业通报信息,做好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市场资金、外经贸区域促进资金等的申报和争取工作,通过政策资金引导,采取以奖代补和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促进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