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5篇

时间:2019-05-13 21: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

第一篇: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已经由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已经由规模的扩张开始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主,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设。2007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教育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正式开始实施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为目的的质量工程。结合我院实际,学院确定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的教育模式。进入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纺织工程专业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同时办出自己的特色,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针对地方本科院校新办专业,有必要在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上即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修订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尤其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培养能与社会多元化人才需要结构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一、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本科教育偏向于“学术型”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轻视技术教育;教学方式上强调全面的理论教育,相对忽视实践操作技能;科学研究上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技术研究,相对造成了我国“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实践应用型人才不足的局面。我国传统的“精英式”高等教育理念,趋同性的“研究型”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大一统的“学术性”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必将受到严峻挑战。高级技术型和实践应用型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然成为了制约我国经济继续健康发展的瓶颈问题,也使得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用人机制日益完善的就业市场面前面临严峻考验。通过网上调查、与兄弟院校交流、询问毕业生就业单位等方式,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贸易壁垒的打破,国际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竞争与摩擦越来越激烈,纺织品贸易人才需求量急剧上升,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再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的大中城市纺织工厂逐渐转移到郊区或其他地区,而大量的纺织品贸易公司主导着这些城市的市场,对纺织品贸易人才的需求每年也逐步上升,造成人才短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纺织品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大量的家纺企业随之诞生,但是没有相关的技术力量支持,特别是山东沿海及江浙一带对家用纺织品设计人才需求量特别高。

2、学生贸易知识掌握得少,专业知识掌握得多,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德棉股份有限公司专门成立了家用纺织品技术开发中心,但是学习相关方面知识的毕业生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夏津一乡镇企业急需原棉检验人员,山东大鲁阁急需化纤、染整、纺织品贸易等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些我系都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3、中国具有纺织工程本科的老牌院校,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计划都有所侧重。如东华大学以纺织新材料、新型纺纱技术为主;西安工程科技学院以浆料著名;青岛大学以针织服装为主;天津工业大学以复合材料为主;江南大学以CAD为主。都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所以,我院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为主,兼顾省内其它地区的需要。

二、构建纺织工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我院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不足

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自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到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教学计划共修订了三次,主要以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适应政治课程变化的需要,兼顾考研。整个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四大模块。由于我国纺织工程专业属于大纺织专业,对课程数量与课时数要求较多,但又不能面面俱到;我系根据山东以及德州地区主要以棉纺织为主的特点,与现有师资力量结合,合理进行了专业课程设置;专业选修课主要以新技术、实用技术为主,以此扩大学生专业知识面,适应工厂企业的需要;加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了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的比例,结合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虽然纺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多次,从2006年我系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毕业以来,纺织工程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100%、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基本达到了纺织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但是我院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服务,办出自己的特色,能否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显得日益重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实践能力差

从考研情况看,我系纺织工程专业考研学生复试虽然有个别学生复试情况很好,取得个别学校复试第一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学生复试时,理论知识较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与我们实践教学有很大关系,学生的毕业论文,真正进行自己动手实验得出的结论不是很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去;实验课中实验设备仪器少,学生耐心不够,怕脏、怕累等情况都是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因素。

(2)实践教学比例不高

我系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比例没有达到国家教育部所规定的不少于总学分的25%的要求,这与实验设备数量与种类的多少有关,虽然每年根据实验设备的购置增加了一部分实验,但还达不到教育部规定要求;同时在专业实习时,受工厂、企业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企业不愿接受学生实习,而且实践教学的方法、手段等需要提高。

(3)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代经济的发展,多学科交叉的融合,企业对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较高。如学生贸易、管理知识掌握得少,专业知识掌握得多,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学习家用纺织品相关方面知识的毕业生较少,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一些企业急需原棉检验、化纤、染整、纺织品贸易等人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

些我系现在所开课程方向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

2、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进一步完善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基础和专业教学阶段适当减少一些主干课程,增加必要的课程或修定相应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其更有针对性;在实验实习阶段,进行必要的调整,在5周专业实习、6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了2周纱线试纺、2周织物设计、2周工艺设计,既基本保证了原实习要求不降低,又保证了专业方向或相关基本能力的训练;按照新确定的培养目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后更快适应社会需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增加了应用协作,以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增加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代科技发展中出现的新学科,扩大学生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改变过去单纯强调专业素质的倾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坚持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两课”的教学质量,注意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把人文素质和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强他们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坚定他们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还要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人格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2)拓宽基础知识的结构:大学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应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适当减少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加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行为科学的内容,充实新科技、新进展的内容,将稳定性和先进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好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注重学生学会获得知识能力的培养,注意专业和基础的结合,学科之间的交叉,进一步完善整合课程。

(3)加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我们要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中。我们进一步在专业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原则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合作精神及创新思维能力;减少重复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拟建立学生科研小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强化创新精神培养。

(4)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知识是为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创造各种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多地得到实践锻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革理论课“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动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课教学中注重实验内容的更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思维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在专业教学和实习中,重点抓好专业基本能力的训练,加强生产实习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规范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今年2004级纺织专科班部分同学进行了顶岗实习,为学生实习方式改革提供了思路。

第二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第一部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基本过程和依据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过程

第二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的说明

(一)培养目标

(二)培养规格

二、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的说明

(一)理论课程体系说明

(二)实践教学体系说明

(三)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关系说明

(四)素质教育体系说明

三、本专业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与实施计划 第三部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

第四部分落实新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保障措施 第五部分XX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第三篇: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2015.8.10

齐鲁理工学院

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职业岗位分析

“世界需要助产士—现在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这是国际助产联盟2010年国际助产士节的主题。助产人员是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协助产科医师处理难产并负责计划生育、围产期保健和妇婴卫生的宣教及技术指导。近年来开展的导乐陪产和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产中,助产的人性化服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围产期的保健、护理和诊疗等医疗服务日益重视,发展“助产”专业势在必行,同时也符合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

(一)岗位现状

目前我国助产专业人才奇缺,医护比例、床护比例、每千人护士比例都大大低于国际最低标准,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高层次助产专业人才更为稀缺。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护士(含助产)122.3万人,于人口之比为0.97:1000;发达国家约为5.7:1000。中国各级医院中最低护士(含助产)编制不足,增加各层次护士(含助产)及培养更多合格护士就是本世纪中国护理发展首先要做到的,被国家规定为四大紧缺人才之一。

根据这次助产专业的调研资料分析,我省乃至西北地区大部分医院现有的助产人才绝大部分都是中专以下层次的,他们承担了助产、母婴护理等的95%工作量,学历低、知识面浅,远远达不到社会发展的要求,67%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士人才的学历应为大专,表明我省区助产行业助产人才质量的需求主要在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现有助产专业人员17.8万人,我国每年出生婴儿数为2700万,比例为1:153,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50,显而易见,我国助产队伍在数量上缺口很大。助产士数量决定护理病人的时数,决定助产护理的质量,决定病人的康复进程,助产士数量的短缺直接影响了助产护理工作的质量和病人的生命安危,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因此,不管从学历结构上看,还是从助产队伍数量上看,现阶段我省区各医疗单位助产士配备情况与我国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社会需求和整体护理理念的需要极不相称。

(二)就业前景

根据现行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分类,助产专业属于护理类。助产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妇产科护理的特色专长,还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条件。我国助产专业学生毕业前还可以参加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毕业时可获得毕业证、护士执业证和妇幼保健员或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等资格证书。此外,调研发现,大部分人认为助产士与普通护士工作性质有明显区别,特别是知识结构、服务态度、英语水平等。助产专业毕业生除掌握一般的护理知识外,还具有了妇产科、新生儿科的专业特长,不仅能胜任综合性医院普通内、外科护理的工作,更能胜任妇、产、儿科的护理工作,因此,比护理专业具有更广的就业适应面。

(三)岗位能力

助产工作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受的教育层次。现各医疗单位的大多数的助产士均来自初中毕业后进入护校学习3~4年的人群,由于传统的中专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课程设臵缺乏人文、社会、人际沟通方面的内容,知识结构单一,偏重于技术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能力方面的培养,助产士观察问题、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这些弊端最终将体现在对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支持与沟通、康复指导等诸多方面的欠缺。

通过对医务人员、患者的调研分析,当今助产士必须具备以下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必须具备助产专业核心知识

本调查显示,超过90%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专业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人际沟通知识、心理学知识、卫生政策与法规知识很重要,是助产士从事助产专业活动必备的知识,这与高职高专教育办学指导思想一致。现代助产士不仅要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医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知识、卫生政策法规知识,这对于助产士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解决病人健康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2.必须具备助产专业核心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是助产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能力。本调查显示90%以上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实际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很重要,是现代助产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助产人员要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运用护理程序,这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程序。助产士运用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这种有计划的、系统的护理步骤来思考和解决病人的问题,而其中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基础,要作出较为客观正确的健康评估,沟通交流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沟通交流能力、健康评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现代助产士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

3.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本调查显示,超过95%的在职被调查人员认为助产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既是众所周知的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当前助产护理人才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工作。当前很多毕业生并未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全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为己任,不是将专业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前进的动力,而是将地位、报酬、工作的清闲作为择业标准,造成职业情感低下、专业思想不稳定和大量人才的外流等。出现这些情况既有学生的主观因素,也受助产护理实践中客观现象的影响。目前,助产工作仍然受到一些怀有偏见的人的轻视,无视于助产专业的价值和复杂性,医院日益森严的等级制度阻碍了助产士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能力的发挥。助产士肩负重大责任,但未得到与之相应的合法权益的保障。凡此种种,说明对助产专业学生加强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紧迫与重要。

二、专业建设背景 我院是本地区唯一一所民办培养助产专业人才的本科高职院校,具有培养高职助产人才的能力,对于整个地区助产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院的高职助产教育将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并将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高级助产专业,是在学校重点长线护理专业的基础上发展,具有助产专业办学历史。由于多年的历史和文化沉淀,该专业具有显著的专业特色和较好的社会声誉。

目前已拥有一支具有较强责任心、又有丰富教学经历及开发能力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 19人,占教师总数的61.29%;硕士及在读硕士9人,占教师总数的29.03%;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占45.16%。

学校设臵有学科专用实验实训室20个,教学用设备达上千万元,通过了山东省教育厅、卫生厅组织的专业设臵标准认定,符合国家的设备配臵要求,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要。基础护理(助产共用)实训室有:四间模拟病房36张病床;基本操作训练室内,各种设备设施基本配备齐全,供学生循环操作训练;设臵护士站、ICU病房(内有呼吸机和抢救设施)、多媒体示教室,可同时容纳近300名学生强化情景教学,设有模拟产房、婴儿洗浴室、模拟婴儿室等专科助产实验室,一体化实验室等。

三、专业建设目标

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 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及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护理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强化特色意识、创新意识,促进人才培养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综合素质高,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护理专门人才。在现有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师资引进与培养,强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特色专业建设的要求,以现代教学思想为先导、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基本建设为支撑,从现在起,利用五年的时间,把助产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四、专业建设内容

(一)深化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理念,创建“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助产实践能力,注重整体护理理念,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原则,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高级助产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引进、培养和稳定力度,增加数量、调整结构,使专业师资力量配臵更加合理,素质不断提高。重点加强师资薄弱课程的引进和培养,引进或培养2—3名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每个专业化方向培养或引进1-2名学科带头人,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高、中、初职称教师比例为2:2:1。五年内教授、副教授达10人左右,其中教授1~2人。争取有教师能成为校级、市级或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或教学名师,形成助产专业的学科梯队。

(三)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

实训室的数量、实验设备要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的需要,一次可以满足学生实训,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要重视实验仪器、模型的不断更新和维护;要扩建、新建实验室,如基础护理实验室、ICU实验室、形体训练实验室、护理站、模拟病房、诊断学实验室、临床技能实验室等。添臵实验设备,如多导同步记录心电图机、多功能护理人、褥疮护理模型、各种注射、输液输血、灌肠导尿等模型,以及电动洗胃机、电动吸引机、抢救车、多功能升降病床、“一体化”实验室等的建设。

2.院外实习基地建设

在满足综合性临床实习的基础上,为专业化方向落实专科实习基地,积极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省外和高层次实习医院,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实习需求。

(四)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适应助产工作发展趋势、满足区域性社会需求要为目标,加快课程设臵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设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框架,加强妇科学及母婴保健、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等,突出助产专业特点。在专业技能培养中,除注重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养外,加大专科助产技术与职业资格技能培养。增加与助产工作密切相关的公共卫生知识、康复指导、保健、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等内容,将国家执业护士资格考试内容编入专业课程体系。创建精品课程为出发点,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在五年内,力争省级精品课程达到1~2门,院级精品课程达到4~5门。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加大实践课开设比例,加强实践课程考核力度。积极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鼓励积极开发课件,教学课程网络化,建立评比与奖励机制。

五、专业建设保障

1.充分认识专业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在学院的领导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组织专业建设自查自评,对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及时进行修正、调整和补充。

2.增加专业建设经费的投入

对高层次学位的学习,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对市级以上的课题立项、一级刊物发表的论文,给于激励经费。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经费按设立专项经费。3.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

重点加强师资薄弱学科的引进和培养,使师资队伍在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更加合理。注重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其做法如下:

(1)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2)派送骨干教师去相关院校访问、进修;

(3)专业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到医院顶岗实践和专业进修,不断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水平,要求临床护理(含助产)专业课教师90%以上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

(4)引进高层次人才。招聘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毕业生,或从高校、医院引进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

(5)外聘教师。聘请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的技术骨干,一般要求具有丰富临床工作经验和中级职称者担任部分课程,院外顶岗实训完全由医院兼职教师担任。

4.加强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积极加快管理机构、教学机构的完善,全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在管理手段现代化方面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以保障管理工作的快捷、高效。根据护理学专业的特点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掌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的动态和方向,把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分层次、有重点地大力开展师生人生观、价值观及护理观的教育。

5.多途径全方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1)学生管理工作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素质成为学生自身要求与追求的目标。

(2)有计划邀请护理(助产)老专家通过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随时帮助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不适,帮助学生作好未来职业选择。

(3)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强化对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增强其沟通能力、信息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

六、结论

根据国内外助产人才需求情况,和我国助产教育发展现状分析,国家还需进一步加大助产教育的发展力度,高等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仍然是我国助产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模式需转变。

助产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妇产科专业医院、综合性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月子护理中心、计划生育机构等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助产及母婴保健工作,课程体系的设臵符合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

结果显示,医院对助产专业人员的护理技能、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敬业精神、劳动纪律、团队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助产专业毕业生应加强对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根据医院各科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改善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素质。综上所述,我校制定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分制管理为基础,实施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课程设臵与企业要求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专业技能训练与行业岗位标准结合,“校企融合、学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助产行业发展的需求,能促进助产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调研目的、时间、对象、方式

1、调研目的:了解山东省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需求情况,定位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及其他职校相同专业毕业生的情况。了解毕业生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课程设置体系以及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等方面的意见,听取各类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人才培养的建议,以此作为我们高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2、调研时间:2012年9月23~10月24日。

3、调研对象:行业内的国有、民营等企业,具体有:三菱重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烟台富士康、LG等。

4、调研方式:参观企业、与企业领导交流座谈会等。

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

1、机电一体化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

2、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结构需求分析(1)企业对不同层次人的需求分析 企业对高质量产品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更关注员工的质量,就生产这一企业基础而重要的过程而言,现场加工、检测、钳工装配、电工装配、焊接工、在线管理、在线维护等人员的质量决定了生产的质量。在与企业人力资源主管的沟通过程中,我们强烈感受到,企业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稳定而熟练的操作工是完成生产任务的基本保障,而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高质量,设备维护人员又是重要的一方面,具有更熟练的操作技能或更宽的知识面或有复合技能的人更会受到企业的欢迎。如三菱重工企业主要设备为自动化生产线,这些设备由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用途自已研发,所以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生产线的维护人员不仅要对现有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还要进行设备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生产需求。这些维护人员就必需具备机电的相关知识和能力。在这些场合,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企业更需要。(2)企业对员工社会能力需求的分析

今年,我们更明显地感到:很多机电企业用人时,一方面考察其专业教育的背景,但更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和非智力素质,善于与别人交流、正确的价值观、敬业精神、吃苦精神、纪律性、责任心、工作态度。而那些或外表(发型、服饰)时尚、或衣冠不整、或表情生硬的人在面试时往往不受机电企业的欢迎。(3)中职机电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表1:各工种人数比例: 工种

比例

备注

机械维修工

10%

机械装配工

20%

焊工

20%

钣金工

10%

电气维修工

10%

流水线装配工 22%

其它

8%

表1所示主要为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在这类岗位中,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技术含量较高,要求维修人员在认识机械设备、电气设备、机电设备结构和原理的基础上,有较长时间的经验积累。目前在大多数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分工,中职毕业生在这类岗位上开始时只能做一些辅助性工作。相对而言,装配类岗位中职毕业生更轻易上手,但待遇也较低。(4)知识结构

①具有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

②掌握机械制图、机械设计、机械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 ③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具有计算机原理和应用方面的知识; ④掌握机械、电子、气、液等技术在机电一体化设备中应用的知识; ⑤掌握自动化控制方面的知识;

⑥掌握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检测和维修等方面的知识;(5)能力结构

①具有机电一体化设备常见故障的诊断与维修能力,初步具有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和研究开发的综合能力

②具有数控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数控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 ③具有熟练使用至少一种计算机辅助设计或制造软件的能力;

④具有机电产品制造工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与企业设备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和收集机电行业发展和机电产品信息的能力;

⑤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自学、写作与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公关与适应环境的能力。(6)素质结构

①初步具备机电专业一种外语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

②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较强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创新的意识: ③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流能力; ④具有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⑤具有自主学习,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7)机电一体化专业对应的职业格证书要求

①制图员中级:制图员中级与机械制图课程紧密结合,要能利用CAXA(CAD)软件进行计算机制图,要求熟练使用软件并理解制图原理。

②钳工中级:钳工中级使学生能熟练操作常用刀具,根据一般零件加工图的技术要求,确定加工工艺并实施加工。③电工中级:维修电工中级涉及到的课程有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等。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分为应知、应会两大部分,要求较广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操作技能。④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涉及可编程控制器(PLC)、变流技术、调速及变频器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等,以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体现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议

1、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议

调研结果表明企业要求学生的知识面宽,专业技能要好,工作态度端正,人际交往要友善并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所以企业不仅看重知识技能,更看重工作态度、学习态度、团队精神、沟通能力。所以对于该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课程知识不要太深、但应具有一定的宽度。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定位应该是具有相关社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2、对课程设置的建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和本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都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要目标,打破按照学科体系、知识体系设课的惯例。在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以专业技能为主要项目,每个项目彻底改变原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以项目为中心,设置多个技能模块。专业课种类与课时合理配置。对本专业而言,因学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安装、维护、维修,故在技能训练的项目应有一定的宽度,而在必备技能上要达到应有的职业资格等级工要求。

3、对教学模式改革的建议

根据调研,为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人才的目标,应打破以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建立三以一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原有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和重组,制定全新的课程标准,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适合企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并兼顾技能证书的需求。课程内容的实施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应特别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如对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器的应用等环节的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法,并有课程大作业及毕业设计作为综合性能力训练的课程,社会能力的培养应在所有的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渗透,要求专业教师在自己承担的专业课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引导,在课程考核中应有对相关社会能力的考核指标。

4、对专业师资配置及任职要求的建议

本专业教师应具有中等职业学校及以上教师资格证书,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职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态与相关行业保持紧密联系,具备本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遵循职业教育教学规律正确分析、评价、设计、实施及评价教学,具备一定的课程开发和专业研究能力,具有处理相关公共关系的能力。

5、对专业实验实训资源配置的建议

为了达到知识,理论,实践教学在时间上,场所上、教师上均实现一体化,高标准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最大程度地建设与生产实际接近的实习环境,对本专业特别加强液压与气动、电气设备维修、PLC、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钳工工场、机械拆装实训室等校内实习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相关机电类实习基地建设。

2012年10月24日

第五篇:12年专业(含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专题

2012年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

一、社会需求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等。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首先必须具有敬业精神;第二,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掌握现代化技术;第三,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二、会计环境变化调查分析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各个方面。它使我们所面临的会计环境发生下列变化

1.在过去会计的主要工作在于记账、规划、编制、定期使用报表等

会计人员的业务停留在账务处理、资产评估、资金调度等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企业耗费人力、物力的会计确认、计量、记账和编制财务报表的业务将被电脑在瞬间完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使会计业务的处理和信息提供变得越来越快捷。这表明,计算机将对传统的会计记录和记量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

2.在新的世纪里,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和会计处理内容也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许多问题是传统会计和记录手段所无法解决的。

3.会计职能也从传统的信息处理和提供转向信息的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

4.随着会计职能的拓展,未来的会计人员不仅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更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

要适应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将传统的教育目标从获取知识转到学习、如何学习上,将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育方法改变为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中国会计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会计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关键所在。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拥有一支1200万人的会计大军,可这些会计人员的特点是数量多、平均水平不高、素质低。在现存的会计人员中,受过中等以上专业训练的人不足一半,显然,目前的这种会计人员结构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考虑到我国教育体制的层次性,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及非盈利组织由于其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不如大的企业和单位,用以技

1能训练为主的中专或成人教育层次的学生就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会计教育的培养重心就是要培养在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三、专业的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1.经济的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会计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高于8%的比例增长,不但已经走出“低谷”,而且已经走过了“复苏”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供求关系不断改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随着入世后与国际经济相融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前景将更为看好。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向社会提供真实、准确的经济信息,而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载体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会越来越好。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类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税务代理等的逐渐发展壮大,会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该领域需要充实大量高级人才和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强的基层会计从业人员。

2.现有会计从业人员的现状和需求

目前,会计从业人员中的高级人才,如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严重缺乏。另外,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较差,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诸如会计电算化、基本的会计系统维护等。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会计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微机操作能力强、知识更新快的中职层次的会计人员。

四、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的调查情况

为了了解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学生人才需求趋势及素质要求。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前召开了专业建设座谈会,并到企业、统计局等相关单位开展了岗位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网络调查等方式进行了广泛的调研。

(一)会计专业招生人数逐年攀升

(二)民营中小企业是招聘高职会计人才的主力军

通过对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招聘会计人才时均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而90%以上的民营中小企业比较喜欢动手能力强的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目

前,江苏的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整个江苏的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因此,高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只要能够熟练掌握会计、统计基本操作技能和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就能大量参与到民营企业和农村会计事务中。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数量多、业务相对简单,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对会计人才规格的要求相对较低。这为高职会计人才的渗透提供了极好的机会。从会计专业往届毕业生的去向中(如图)可以很清晰地看出。绝大部分毕业生的去向也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

(三)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更为看重应聘者的工作经验

在对被调查企业、调查对象的询问中,被问及:“贵单位招聘会计、统计人员注重学历还是工作经验?”时,大多企业认为会计、统计是一门技术性和实务性很强的工作,因而他们更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非学历。在继续问到“以多少年工作经验为好?”时,而几乎所有的企业要求2—3年工作经验为宜。可见,有2-3年工作经验的会计、统计人员更容易实现就业。这不仅要求我们高职学生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从凭证的填制到账簿的登记直至报表的编制、都要会独立操作。做到一看就会,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

五、企业对会计人才的素质及职业能力需求

1.应届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具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良好沟通协调能力与吃苦耐劳精神是会计人员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高职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毕业生往往在中小企业工作,而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往往不能给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工作环境,这就要求毕业生要有良

好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的品性。而加强学生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及培训是另一个重要课题。因为会计专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与银行、工商和税务等多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

2.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问卷设置了会计职业技能、计算机技能、外语能力、协作能力、决策能力和分析性、语言表达能力等选项,而选择比例占50%以上并从大到小的排序是:会计职业技能、计算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说明用人单位喜欢那些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并非单一的只具备会计知识技能的人才。事实上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生工作后并没有从事单一的会计工作.有的还要兼做秘书、收发、日常管理、销售工作等,还有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去了银行、证券机构,承担柜面和大堂经理等工作。所以具有较多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时更受青睐。

3.职业道德方面

在被调查者中,有89%的会计从业人员认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专业扎实,而是诚实可信。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用人单位非常注重考察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考察的周期比较长。对到企业实习的学生往往并不安排重要的岗位。在与企业领导的多次交谈中,我们也发现,他们非常希望毕业生能认同企业的文化和发展前景,能和企业共生共荣,毕竟要培养一名合乎企业意愿的会计人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单位对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以及专业知识的重要程度

对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其重要程度,100%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和统计知识排第一位,管理、金融、税收及法律知识排第二位,84%的调查对象认为计算机知识排第三位。这些数据说明,会计作为一项专业技术,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法律知识、税务知识及计算机应用等知识,为职业技能奠定扎实的职业基础。因此,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并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会计人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5.能容忍大专会计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最长时限

统计结果显示:75%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学生能在工作3个月内胜任会计工作,能容忍6个月内适应工作的为20%。而容忍1年以内适应工作岗位的被调查对象仅为5%。另一方面.通过对2006级、2007级我院会计专业部分毕业学生询问,他们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大多为6个月。这说明高职教育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离我们教育教学改革“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强”的目标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我们必须

承认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刚参加工作就马上能胜任实际岗位的工作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要尽可能缩小这种差距。

6.关于职业资格证书

用人单位非常青睐具有各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毕业生。在企业与学校的供需见面会上。我们发现企业对拥有多种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学生非常感兴趣。高职学生的理论水平比不上本科学生,要有立足之地,必须体现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证书是最好的说明,如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初级统计师证、计算机等级证书和英语等级证等。

六、会计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

通过调查分析,会计与统计核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主要做好以下五点。

(一)以就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形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三)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实行“双证制”教育

(四)加强实习实训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比重

下载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纺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论证报告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论证报告

    2015年涉外旅游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总结报告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根据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涉外旅游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提纲

    人才培养方案论证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过程和依据(小三,宋体,加粗) 一、理论依据(四号,宋体,加粗) (小四,宋体) 二、基本过程(四号,宋体,加粗) (小四,宋体) 第二部分 XX......

    申请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论证报告

    申请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论证报告一、设置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 二十一世纪生产将越来越智能化,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的速度也将不断加快,更多技术岗位要求劳动者具有良好......

    9、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论证报告5则范文

    佐证材料 盐城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三年制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专家论证报告盐城市烹饪行业协会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一、烹饪人才需求结构中,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稀缺。......

    纺织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

    人人都说大学是步入社会的最后一个加油站,为了充实自己,更好的了解社会,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大学的第一个社会实践实习里,我走出校门,调查了纺织方面的情况,作此报告。学校: 河......

    纺织工程专业介绍

    纺织工程专业(本科)纺织工程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纺织工程学科是五邑大学重点学科。目前纺织工程本科专业是广东省唯一的纺织工程本科专业,纺织工程硕士点是我国华南地区唯一的......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五篇]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人才 培养方案( 工学,材料类,080405 )一、专业简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2017 年开始招生。专业师资由专业基础教师和专业教师共 22 人组成,其中教授 10 人,副教授......

    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意见(5篇范例)

    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论证意见 根据运城学院《关于修订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要求,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坚持“以学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