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人员礼品上交登记处理办法
领导人员礼品上交登记处理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领导人员上交的礼品登记、处置工作,根据《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本办法所称的礼品是指礼物包括金银(币)饰品、珠宝玉器、高级工艺品、高级手表、名家字画等物品和礼金。
礼金,包括本外币现金;礼仪存折(单)、信用卡;各种购物券(卡)、支付凭证和有价证券;以回扣、佣金、中介费、咨询费、信息费、折扣费等名义的各种酬金。
二、公司各级领导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对外经济往来和业务交往工作过程中,若对方馈赠各类礼品,应当予以谢绝和拒收;确实难以谢绝的,应从收受礼品之日起(外地或境外以回本市之日起)的一个月内,将所收受的礼品上交公司进行登记。
三、公司的党办作为礼品上交登记受理部门,纪检人员对上交的各类礼品进行造册登记、妥善保管,并向礼品上交者出具《礼金礼物上交凭证》。
四、公司领导班子人员、部门负责人和本部其他管理人员将礼品直接交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登记;公司所属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人员、项目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可将礼品交各基层单位纪检人员代为到公司纪检监察部门办理礼品上交登记手续,也可本人直接将礼品上交至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登记。
五、公司纪检监察部门收到上交的礼金、礼物后,除向上交者出具《礼金礼物上交凭证》外,同时可按以下途径和方式予以处理:
1、现金人民币(外币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代为交到公司工会,作为职工帮困互助会资金,用于困难职工生活补助、医疗帮困、助学帮困等。(帮困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另定)
2、有价证券、支付凭证集中代为交到公司工会办好相关领用及审批手续,用于探望慰问职工、防暑降温、经营活动等。
3、对登记上交的礼物先按市场价估价后再作处理:
(1)对价值不是很高的一般性礼物,可酌情给受礼者本人;也可留作公司招待、经营活动或慰问之用。
(2)对价值超过1000 元人民币且不满5000 元人民币的礼物,可按报批程序、以不低于50%的折价酌情处理给受礼者本人;也可移交公司工会用作年度先进表彰奖励或活动奖品。
(3)对价值超过5000 元人民币的金银(币)饰品、珠宝玉器、高级工艺品、高级手表、名家字画等贵重物品,可委托拍卖行进行拍卖,拍卖所得钱款代为交到公司工会,作为职工帮困互助会资金;也可移交公司工会用作年度先进表彰奖励或活动奖品。
六、公司内部部门及上下之间不提倡互赠礼品,如有发生,按上述规定处理。
七、公司党支部应对本办法实施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自觉执行规定、廉洁从业、表现突出的领导人员,经报批程序给予奖励,或纳入年终考评一并奖励。
八、本办法由公司党办负责解释。
九、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制度
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制度
一、全体盐业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凡在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过程中,对赠送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含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不论数额、价值,一律不得收受。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必须一律登记、上交。
二、与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的活动主要包括:
1.各种礼仪、庆典、招投标、业务洽谈等公务活动。
2.以联谊等形式为名,实际上为解决某事项而进行的“公关”、“疏通”或为办成的事项进行酬谢的猜奖、摸奖等活动。
3.亲友交往中涉及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的活动。
三、在业务交往过程中收受的礼品,按下列办法登记、上交:
1.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包括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受礼人需向局纪检组报告。
2.受礼人须填写《礼品登记表》,礼品移交纪检组。
3.上交的礼品(礼金)凡属难以保存、需要及时处理的食品及其它物品,由负责登记的部门按有关规定提出意见,报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处理。
4.上交礼品(礼金)的登记工作由纪检组长负责。
四、按规定须登记、上交的礼品,自收受之日起一月内如实填写《礼品登记表》,对不登记、不上交的人员,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或行政处分。
五、工作人员对配偶、子女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收受礼品可、制止、不退回或干上交的,追究其本人的责任。
六、收交的礼品处理办法:
收交的礼品统一造册,礼品(礼金)的收交和处理工作须经局党组批准,由纪检组具体负责承办。处理结果应由经办人在登记本上注明并签字。
第三篇: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制度
礼品、礼金上交登记制度
一、全体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凡在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过程中,对赠送的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含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不论数额、价值,一律不得收受。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必须一律登记、上交。
二、与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的活动主要包括:
1.各种礼仪、庆典、招投标、业务洽谈等公务活动。
2.以联谊等形式为名,实际上为解决某事项而进行的“公关”、“疏通”或为办成的事项进行酬谢的猜奖、摸奖等活动。
3.亲友交往中涉及行使管理职权、业务交往的活动。
三、在业务交往过程中收受的礼品,按下列办法登记、上交:
1.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包括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受礼人需向局纪检组报告。
2.受礼人须填写《礼品登记表》,礼品移交纪检组。
3.上交的礼品(礼金)凡属难以保存、需要及时处理的食品及其它物品,由党支部按有关规定提出意见批准后处理。
4.上交礼品(礼金)的登记工作由党支部书记负责。
四、按规定须登记、上交的礼品,自收受之日起一月内如实填写《礼品登记表》,对不登记、不上交的人员,视情节给予党纪、政纪或行政处分。
五、工作人员对配偶、子女利用领导干部的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收受礼品可、制止、不退回或干上交的,追究其本人的责任。
第四篇:礼品登记制度
礼品登记制度
为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办法》(粤办发[1995]15号)精神,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机关工作人员收受礼品实行登记的实施办法。
一、收受礼品实行登记的人员范围:学校党政领导、党委委员、机关工作人员、各党总支、各二级学院(系、部)、教辅单位、后勤集团、产业集团等领导。
二、上述人员在国内交往中,对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不论价值大小,均不得收受。因各种原因无法拒收而收受的礼品,必须登记上交。
三、礼品登记、上交的标准,按广东省的规定标准执行,即:上述人员在国内交往中(不含亲友之间的正常交往),每次价值按当地市价折合人民币200元(含200元)以上的,必须登记上交。
四、按规定须登记上交的礼品,自收受之日起(在外地接受礼品的,自回到学校之日起)一个月内由本人如实填写礼品登记表,并将礼品和礼品登记表一并上交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对上交的礼品要逐一登记、造册,妥善保管。
五、对登记上交的礼品,按如下原则进行处理:属耐用、高档消费品的,登记造册后要妥善保管,每年年终清理一次,由主管领导对礼品的处理作出决定,可作为办公使用或作价内部处理,也可公开拍卖。属于作为办公或固定资产使用的,应上交学校主管部门处理;属公开拍卖的,拍卖款应上交学校财务处。属一般性生活用品和不宜长期存放的物品,可由主管领导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决定处理办法,但也要实行登记,使用手续清楚。
党委办公室要自受礼人将礼品登记上交之日起一个月内,把处理情况告知受礼人,如有特殊情况,也不得超过三个月。
六、按规定应登记、上交的礼品在规定期限之内不登记或不如实登记上交的,由校党委、校行政或校纪检、监察部门责令其登记上交,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
七、党委办公室应每半年向学校纪委、监察处反馈受理登记情况。纪委、监察处负责对这项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八、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执行,与上级规定不一致的,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五篇: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礼金登记上交制度
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 收受礼品礼金登记上交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促进经营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国内交往中收受礼品实行登记制度的规定》精神,经党政会议研究决定,制定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礼金实行登记上交制度,具体规定如下:
一、必须执行礼品礼金登记上交制度的对象为:科级以上领导干部。
二、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交往中对于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馈赠(包括礼金、有价证券等),不论价值大小,均不得收受。因各种原因未能拒收的礼品、礼金必须进行登记或上交。
三、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在国内交往(不含亲友之间的正常交往)中收受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礼品,每次按价值折合人民币100元以上的,均须进行登记;价值200元以上的,均须进行登记并上交;收受礼金、有价证券的,一律登记上交。
四、按规定须登记上交的礼品,自收受之日起(在外地接收礼品的,自回到单位之日)五个工作日内,本人如实填写《领导干部在公务活动中收受礼品礼金登记表》,并将登记礼品上交纪委。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留存监察室备案,一
份留存本人。
五、上缴礼品的处理办法
1、办公用品,登记上交后经主管领导批准,可给有关部门使用。
2、不易保存的礼品或属于一般生活用品的礼品,登记后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可酌情处理。
3、高级工艺品等经登记上交后,可留监察室入库或作为我厂对外礼品使用。
3、礼券、购物卡等登记上交后,可用于我厂各单位办公、职工奖励、慰问等。
4、一般的礼品、衣物、纪念品等登记上交后,可用作奖品、慰问品、捐赠品,也可折价处理,折价处理的收入和礼金,上交监察室后统一交厂财务资产科入账。
六、按规定应登记、上缴的礼品,受礼人在规定期限内,如无特殊情况不登记上交或不如实登记上交,纪检监察部门责令其登记上交,并给予批评教育;对拒不登记上交,造成重大影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受礼后利用职权为送礼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从严处分。触犯法律的,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七、本规定由纪委、监察室负责解释。
八、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2012
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