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哈工大专业认证试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测试题
(学生A卷)
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1、什么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我国为什么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3、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点?
4、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5、什么是《华盛顿协议》?
6、我国加入《华盛顿协议》有什么积极意义?
7、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是什么?
10、对学生的宣传培养目标的渠道和方法是什么?
1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是什么?
12、为什么产出导向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
13、如何理解专业课程计划与毕业要求的关系?
1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四年学习期间将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哪些类课程?
15、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你是如何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促进培养目标达成的?
第二篇:2014哈工大继续教育化工专业学习心得
绿色化学与化工导论学习心得
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与生命、材料等八大朝阳科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产生了许多重要的交叉学科,但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形象反而被其交叉学科的巨大成就所埋没。化学这门重要的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反而被社会看作是伴娘科学(bridesmaid science)而不受重视。
一、现代化学发展面临挑战:化学的发展在不断促进人类进步的同时,在客观上使环境污染成为可能,但是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最终要靠人们的认识不断提升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著名的环境事件多数与化学有关,诸如臭氧层空洞、白色污染、酸雨和水体富营养化等;另一方面把所有的环境问题都归结为化学的原因,显然是不公平的,比如森林锐减、沙尘暴和煤的燃烧等。这当然与化学没有树立好自己的品牌有关系,在最早的化学工艺流程里面,根本没有把废气和废渣的处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很多化学工艺都是会带来环境污染的。现在,有些人把化学和化工当成了污染源。人们开始厌恶化学,进而对化学产生了莫名其妙的恐惧心理,结果造成凡是有“人工添加剂”的食品都不受欢迎,有些化妆品厂家也反复强调本产品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事实上,这些是对化学的偏见,监测、分析和治理环境的却恰恰是化学家。
二、绿色化学产生背景:1.环境危机2.能源危机。环境保护运动呼唤绿色化学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
1、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成灾(PH值
<5.6的雨水就称为酸雨)
5、森林锐减
6、土地沙漠化
7、大气污染
8、淡水资源污染
9、海洋污染
10、垃圾围城——最严重的城市病 这些问题等着这绿色化学的解决
三、绿色化学概念的提出:科学不但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要保护世界。化学也如此,为了应对化学所面临的挑战,提倡绿色化学是刻不容缓
四、提出“绿色化学”的意义:由于环境监控、治理及社区安全、人身健康保险等费用的增加,绿色化学当前不仅仅是为了环保,也是降低成本、充分利用资源的需要。
五、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和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 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在始端就采用实现污染预防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和零污染,是一门从源头阻止污染的化学。绿色化学不同于环境保护,绿色化学不是被动地治理环境污染,而是主动的防止化学污染,从而在根本上切断污染源,所以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环境友好化学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 :①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 的创新和发展。②从经济观点看,绿色化学为我们提供合理利用资源和 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持续发展的原理和方法。③从环境观点看,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保护环境的新科学和新技术方法。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
绿色化学与环境治理的区别 :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物生成 的新学科,它是利用化学原理来预防污染,不让污染产生,而不是处理已有的污染物。
环境治理则是对已被污染了的环境进行治理,即研究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和治理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七、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是原子经济性,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几的原子转化成了产物。这一概念最早是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著名有机化学家Trost提出的,为此他曾获得了1998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的学术奖。理想的原子经济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不产生副产物或废物,实现废物的“零排放”。他用原子利用率衡量反应的原子经济性,认为高效的有机合成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分子的每一个原子,使之结合到目标分子中。
绿色化学的原子经济性的反应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料,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废物的排放。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如下:
原子利用率=(预期产物的式量/反应物质的式量之和)×100%
八、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和5R原则:为了简述了绿色化学的主要观点,P.T.Anastas和J.C.Waner曾提出绿色化学的12项原则,这12项原则对我们今后从事绿色化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Ⅰ.防止——防止产生废弃物要比产生后再去处理和净化好得多。Ⅱ.讲原子经济——应该设计这样的合成程序,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的物料能最大限度地进到终极产物中。
Ⅲ.较少有危害性的合成反应出现——无论如何要使用可以行得通的方法,使得设计合成程序只选用或产出对人体或环境毒性很小最好无毒的物质。
Ⅳ.设计要使所生成的化学产品是安全的——设计化学反应的生成物不仅具有所需的性能,还应具有最小的毒性。
Ⅴ.溶剂和辅料是较安全的——尽量不同辅料(如溶剂或析出剂)当不得已使用时,尽可能应是无害的。
Ⅵ.设计中能量的使用要讲效率——尽可能降低化学过程所需能量,还应考虑对环境和经济的效益。合成程序尽可能在大气环境的温度和压强下进行。
Ⅶ.用可以回收的原料——只要技术上、经济上是可行的,原料应能回收而不是使之变坏。
Ⅷ.尽量减少派生物——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多余的衍生反应(用于保护基团或取消保护和短暂改变物理、化学过程),因为进行这些步骤需添加一些反应物同时也会产生废弃物。
Ⅸ.催化作用——催化剂(尽可能是具选择性的)比符合化学计量数的反应物更占优势。
Ⅹ.要设计降解——按设计生产的生成物,当其有效作用完成后,可以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在环境中不继续存在。
Ⅺ.防止污染进程能进行实时分析——需要不断发展分析方法,在实时分析、进程中监测,特别是对形成危害物质的控制上。
Ⅻ.特别是从化学反应的安全上防止事故发生——在化学过程中,反应物(包括其特定形态)的选择应着眼于使包括释放、爆炸、着火等化学事故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为了更明确的表述绿色化学在资源使用上的要求,人们又提出了5R理论:
1.减量——Reduction 减量是从省资源少污染角度提出的。减少用量、在保护产量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用量,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转化率、减少损失率。②减少“三废”排放量。主要是减少废气、废水及废弃物(副产物)排放量,必须排放标准以下。2.重复使用——Reuse 重复使用这是降低成本和减废的需要。诸如化学工业过程中的催化剂、载体等,从一开始就应考虑有重复使用的设计。
3.回收——Recycling 回收主要包括:回收未反应的原料、副产物、助溶剂、催化剂、稳定剂等非反应试剂。
4.再生——Regeneration 再生是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它要求化工产品生产在工艺设计中应考虑到有关原材料的再生利用。
5.拒用——Rejection 拒绝使用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办法,它是指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毒副作用、污染作用明显的原料,拒绝在化学过程中使用。
九、当前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情况简介:目前各国采用的绿色化学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反应原料的绿色化,即反应原料符合5R原则。
2.原子经济性反应。在基本有机原料的生产中,已有一些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典范,如丙烯氢甲酰化制丁醛、甲醇羰化制醋酸和从丁二烯和氢氰酸合成己二腈等。
3.高效合成法,不涉及分离高效的的多步合成无疑是洁净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4.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定向合成。如不对称合成。
5.环境友好催化剂。例如在正己烷的裂解反应中,固体酸SiO2-AlCl3比普通AlCl3具有更好的选择性,更小的腐蚀性。
6.物理方法促进化学反应。如微波引发和促进Diels Alder反应、Claisen重排、缩合等许多重要的有机反应。
7.酶促有机化学反应。酶促有机化学反应有高效性、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和自身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8.化学污染不仅来源于原料和产品,而且与反应介质、分离和配方中使用的溶剂有关,有毒挥发性溶剂替代品的研究是绿色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如超临界流体、水相有机合成和室温熔盐溶剂等。9.依靠计算机进行辅助绿色化学设计和模拟。在化学化工领域,计算机已广泛用于构效分析、结构解析、反应性预测、故障诊断及控制等许多方面。无疑,计算机在寻找符合绿色化学原则的最佳反应路线、化工过程最优化、产品设计等方面推动了绿色化学的更快发展。10.开发环境友好产品,如可降解塑料、环境友好农药、绿色燃料、绿色涂料和CFCs替代物等。
我国绿色化学研究战略:①突出强调绿色合成技术、方法和过程的研究。②重视发展可持续再生资源的利用和转化技术。③加快解决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中的绿色化学问题。
十、绿色化学的发展前景:当今,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可以说,绿色化学为化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1世纪化学必将有更大的作为,将会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哈工大-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认识
机械制造专业与农业机械认识
姓名:XXX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系
学号:1XXXXX
Tel: XXXX
Email:XXXXm
摘要:本文着重介绍机械制造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研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等过程。而机械制造教育更应当着重教育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专业基础,较高的创新思维。以及当今中国制造业发展,农业机械方面的发展近况,农业机械现在发展存在的问题,农业机械的发展前景,和农业机械的未来趋势进行详细的介绍。关键词:机械制造;文化素质;农业机械;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以自然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研究机械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以及其过程的自动化实现的一门应用学科。毕业生主要从事各种动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冶金矿山机械、化工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仪器、仪表及其他机械设备等生产方面。
机械制造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备,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工业化程度的主要标志之
一。我国是制造大国,规模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三。但同时我国制造业不强,并非制造业强国。机械工业产品落后,并不掌握尖端技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仅是美国、日本的1/3--1/8。中国很多机械产品价虽便宜,而质量也低,如钻头,价格是国外的1/10,而寿命也是国外的1/10。
中国制造工业存在的问题:
(1).机械工业产品较欧美日本同类产品技术上落后。
(2).很多产品并不掌握国际上先进的核心技术。
(3).制造的设备和技术较为落后。
(4).管理机构落后。
(5).研究费用及人力投入少,远落后于国外。
二、素质文化教育
1.人文素质教育
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法律基础知识、思想品德修养。这些课程是普通高校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论述。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普遍关心的形势、政策、人生、理想、道德、民主、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理想和人生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打下基础。
2.身体素质方面教育
通过体育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传授和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才能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公平竞争的态度,以及乐观、自信、进取的心理品质。
3.文学修养的素质教育
对于语文及各国的文学知识进行详尽的了解与学习。主要讲授两部分,一部分以阅读为主,精选古今中外公认的文学名篇,另一部分以写作为主,系统介绍写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欣赏文学名篇和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并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三、农业机械
近些年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我国的农机行业的不景气而使其发展呈现一种低迷状态,而国外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及时调整了发展策略,使农机行业发展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局势。所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作物的主要作业环节上已经基本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情况下,面对国内外农业新的生产形势和农业生产出现了的新特点,我们应该适时调整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方向,促使我国农机事业的快速发展。
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在 20世纪 60年代先后实现了农业机械化,进而相继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综观发达国家的发展 ,虽然各国在建设现代化农业的道路和技术路线的选择有所不同 ,但都无一例外的是先实现农业机械化 ,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比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早 10年左右。这些国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时期 ,都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并纳入法制轨道 ,通过立法和制定相应的支持政策 ,规范和促进本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这些国家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之路 ,对于我国实现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很强的借鉴性和指导性。
1、我国免耕播种机存在的问题:
我国免耕播种机机组进地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播种、施肥、撒药、覆土、镇压等作业,在作业全部生长过程中,除采用除草剂控制杂草外,不再进行任何田间作业,直至收获。它与普通播种机的不同之处在与工作条件恶劣,工作难度大。我国免耕播种机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首先是工作效率低,工作速度与国外机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其次是工作效果不理想,由于有些工作部件不完善,影响工作质量;最后是推广力度较低,免耕播种机应用及销售与其近一步研制是相关的。
2.发展前景
经过10多年的试验研究、示范推广,证明保护性耕作在我国北方是适用、可行的,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节本增收的综合效益。保护性耕作的适应范围广。特别适合土壤侵蚀严重、干旱缺水、资源消耗大的地区。我国推广保护性耕作是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下起步的,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引导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部已制定并已在实施保护性耕作推广计划:将成两个保护性防护带,一是沿京津唐防护带;二是沙尘源区防护带,包括内蒙、陕西山西、河北部分地区;用7-10年时间在“三北”地区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一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将生
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三者很好的结合,同时也已具备了“天时、地力、人和”的发展条件,因此这项技术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农机发展出路在于智能化和自动化
(1)农产品价格下滑要求降低其生产成本
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产品产量得以很大的提高,从而使其价格出现了下滑的局势;又由于受加入WTO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受到来自国际农产品市场更加剧烈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下滑[1][2]局势,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民人均收入的提高,使得许多地方出现大面积的撂荒。如内蒙古的调查资料显示,全蒙的撂荒土地面积已达57万亩,约有10%的农民不愿从耕,开始离土离乡自谋出路,还有15%的农民离土不离乡搞季节性的劳务输出。在农民收入锐减甚至无利可图的情况下,我们要降低农产品成本,则应该分析一下我国农产品成本的主要构成,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较国外高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所占比例太高,机械成本占有比例较低的结果,而机械成本低的原因是我国缺少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可供农民使用的机具。所以要降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比较高的农业机械,以提高农机化水平,减少劳动力在农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的份额。
(2)农业生产人员呈现高龄化、女性化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许多行业得到高速度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从而使该行业客观上为社会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从事农业生产的、特别是农村青壮年人员都转而加入到该行业中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生活压力。但另一方面也使我国农业生产的从业人员出现老龄化和女性化的特点。另据国外的发展经验,随着社会工业水平的高度发展,这一现象将日趋严重,如日本的农业生产从业人员平均年龄已达60岁以上。这样,要保证农业生产的及时完成,有两条途径——其一,减少农业生产过程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其二,提高农业生产的作业效率。而对于这两条措施的实施,必然要求从事农业生产的作业机械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些老龄化、女性化的农业劳动者在农业时令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完成作业任务。
(3)国外农机发展的经验
国外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采用智能化、自动化的作业方式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发展高效节本农业的有效途径。正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在采用了高度自动化的作业机械后,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而且提高了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数量和价格的相对优势。如果我们现在还忽视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那么我们与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业机械装备方面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国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很高的农机装备将占领我国市场,这样不但会使我国农机行业陷入困境,而且会使我国农产品失去与国外农产品竞争的能力
4、现有科技成果和发展局势为我国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方面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打好了基础。
(1)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传感器技术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其应用领域已经十分广泛。如在农业、水利上所用的水位测定传感器,实现了在恶劣环境下对水位数据的直接读取和数据的快速采集;在粮食烘干、储存、生物肥加工、菌种发酵等上对温度传感器的使用,解决了温度测量的精度问题和远距离非接触式的测量;在收获机上,通过谷物流动传感器的应用,可以快速测出收割机每秒收获的谷物质量M(t);通过谷物湿度传感器的使用,可以实现对收获谷物和储藏谷物湿度的在线测量和监控。其它诸如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
传感器等的应用技术更是广泛,而所有这些成果的取得都为农业机械走自动化、智能化打好了基础。
(2)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产品的更新周期不断被缩短。我国的高新科技也捷报频传,1994年,6″、0.5μm工艺的超细微加工在半导体工业中已被普遍采用。电子学领域,从半可控器件的SCR到全控型器件GTR、GTO、SIT,又经过了第三代的复合型器件的开发,出现了IGBT、MCT和SITH,至今已进入第四代SMARTPOWERIC的新阶段。所以这些小型化、微型化芯片的出现,都为其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发展更是迅猛,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实现超大规模集成芯片的研制,从而使其处理数据的能力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不仅加快了工业等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也为农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遥测遥感技术的发展
我国的航天遥测在服务于航天测量的同时,近些年开始大范围的辐射于其他领域。多年来先后研制出几代遥测系统,装备我国各主要测量基地及其他工业部门,服务于海、陆、空军用及民用领域,并分布与澳洲、南美洲以及亚洲部分国家,甚至实现了小型化、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遥感技术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实质性研究和应用始于70年代。但由于该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其发展速度特别迅速,已经取得显著的成就。如我国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其视角达到70°到120°,分辨率达到米级。目前,我国建成的返回式卫星遥感地面应用系统,使我国的卫星遥感在测绘及国土资源调查和利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气象卫星的成功发射,更是为我国其他行业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4)机器人技术的日益成熟
机器人技术是国家高新科技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该国家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水平。我国近些年通过大力投资,加大了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使得我国的机器人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我们不仅研制出可以娱乐的诸如音乐指挥机器人,而且从实际出发,研制出了工业用的焊接、装配等机器人;细小管道探测、疏通的机器人;医疗卫生方面研制了中药抓取、进行人体手术等作业的机器人;在农业方面也随着蔬菜嫁接机器人的出现,为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掀开了新的篇章。
四、结论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我国已具备工业反哺农业的经济实力 ,财政实力和发展条件。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和落实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加大支持投入力度。按照因地制宜、经济有效、保障安全、保护环境的原则 ,充分利用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武装农业、武装农民,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建设农业现代化。且策略的实施不仅需要其它方面的技术支持,更要与我国的农业作业体系充分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在一方面大力开发研究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机具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对作业对象标准化的研究与推行,才能实现农业的机械化完全。
而对我们来说,就更应该培养自己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对机械方面的兴趣,努力学习好在校期间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完成自己所需的学习,同时培养自己的文学素质修养,成为对祖国有所贡献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李宝筏,杨文革,王 勇,等.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建议[J].农机化研究,2004(1):9-13.
[2]高焕文,李洪文,李问盈.保护性耕作的发展[J].农业机械学报,2008(9):9-13.
[3]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2006年农业机械化统计年报.
[4]朱文珊.浅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第四篇:玉米制种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试试题
玉米制种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4分)
1玉米杂交制种范围内隔离区必须达到-米以上
2播种密度按品种生育期确定。
3去雄:母本行的全部雄穗在散粉前及时,干净.彻底拔除。坚持。4在我乡(镇)的玉米制种品种其全生育期不宜超过天.。
5玉米制种的施肥应掌握以下原则:基肥为,种肥.追肥为,;有机肥为.化肥为;
基肥.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基肥应以为主,种肥和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6影响当前玉米制产量的主要病害是,虫害是
7构成玉米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苗穗粒。
8玉米制种需水的最关键时期是,玉米制种需水最多时间。9割除玉米制种的次本主要是为了。
10玉米制种的播种最适深度是厘米
11我国《种子法》规定玉米杂交种子生产经营实行。
12杂交玉米的生产必须取得后,进行生产。
13玉米制种是甘州区的支柱产业,用方式与农民约定。
14花期调节的基本原则是。
15玉米制种的砍除杂株的主要目的是。【
1、提高种子芽率
2、降低种子含水量
3、提高种子纯度】。
二、简答题(一题10分)
1病虫害的防治,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2杂交玉米制种田为什么要求在田间地头挂上牌?
3玉米种应怎样晾晒?
4种子交售前应该做那些工作?
参考答案
367
8大喇叭口期,开花灌浆期9
112生产许可证
131
4问答
1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2为了便于管理,这样便于技术员对制种田进行逐产逐块管理和指导。
3收获的果穗及时晾晒在阳光充足的房上或固定场地,厚度10厘米每隔5-7天翻动一次。晾晒若遇天气下雨、气温下降0度以下时,必须盖篷布。
4交售前要将杂穗、病穗、秕穗、遗漏父本果穗等杂质清除干净,保证种子质量
第五篇:哈工大环境工程复试题05-07
哈工大200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一、描述氮、磷和硫酸盐等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简述脱氮、除磷的主要处理工艺,分析其处理机理及优缺点
二、简述污水中常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及其主要适宜的污水类型?简述混凝处理工艺的影响因素、混凝剂的主要种类及各自的优缺点
三、以某一种烟气脱硫技术为例,简述其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
四、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主要有哪些方法?各适用于何种类型的废物?并说明各方法的基本工作原理,及该怎么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五、何谓COD、BOD?简述这两项水质指标的测定意义、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与步骤,试比较这两项指标的特点及在环境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意义。哈工大2006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1.描述碳、氮和硫等污染物在自然界中的降解过程。概述脱氮、除磷主要处理工艺,分析其处理机理及优缺点。
2.概述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中常用的处理工艺,并以某一种具体工艺为例,概述各处理单元工作原理和设计参数。
3.以某一种烟气除尘技术为例,概述其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及应用前景。
4.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有哪些方法,各运用于何种危险废物?并说明个方法工作原理,即如何实现废物减量化。
5.以2个污水处理监测的主要指标为例,概述其水质指标的测定意义、测定原理、测定方法与步骤。是比较这两项着标的特点及在水环境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哈工大2007年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复试试题
1.简述活性污泥的基本原理,指出采用该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有哪些主要的设计和运行参数,推荐参数的合理取值范围。
2.生活污水最常用的水质指标有哪几项?分别叙述基本概念,并指出在污水处理工艺设计中的用途。
3.污水处理二次沉淀池与初次沉淀池有何区别?在设计中应如何考虑?
4.燃料组成,燃料条件等都影响SO2和NOx的排放,先进的燃烧过程对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都有显著效果,燃烧后烟气净化广泛用来减少两者的排放。试从多方面对比控制SO2和NOx的技术和策略。
5.为什么生活垃圾在焚烧处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怎样对其产生和污染进行控制?
6.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是怎样产生的?其水质具有哪些特征?
7.为什么说水中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的测定能间接反映水体受有机污染的情况?简述“三氮”的检测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