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时间:2019-05-13 22:5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第一篇: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

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使自身地位空前提高。

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还制订全面抗战路线,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

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还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从8年的抗战历史里我们还能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中,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些非但没有换来侵略者的尊重,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招致侵略者更加疯狂、贪婪的掠夺。这一切的一切还根源于中国的落后!而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正是仰仗的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工业。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团结就是力量。30年代的中国,内乱不断,一盘散沙,军阀各自为营,纷争不已。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使救亡图存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但使日本侵略者没能三个月灭亡中国,反而在与中国打了14年后惨遭失败。

自强而后自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亿万中华儿女

第一次空前的大团结,在强敌入侵面前舍生忘死的第一次大拼杀。在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慷慨赴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日军的新的长城,对抗整整14年,最终赢得民族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面对日寇这样的强盗,苟且不能偷生,委曲不能求全,拼杀才有出路,自强而后自立。只有拿起武器浴血奋战,将强盗赶出家园,我们才能安享太平。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也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努力地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尽快走上强大富裕的道路;我们要更多沟通和了解,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使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尽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我们还要始终高举和平与发展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二篇: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

“七月七,卢沟桥,日本鬼,开了炮。佟麟阁,赵登禹,两将军,把兵举,守南苑,攻丰台,身虽死,有荣哀。姚子青,守宝山,一营兵,只余三。段云青,一等兵,身体健……”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29军发动进攻,第29军奋起抵抗。中国长达8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

实际上,从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地区冲突,1931年11月4日,发生在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的江桥抗战,在时任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指挥下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人民正面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次战役,因此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日本先后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上海市,以及热河、察哈尔两省,至1937年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对于最早失陷的东北三省来说,抗日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之久。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

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

20世纪30年代的日本是世界列强之一。中国作为一个百年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独自抗击如狼似虎的日本军队,胜算有多少,显然令人怀疑。日本军阀甚至扬言只要一个星期就可以灭亡全中国。当时的欧美舆论预测,中国海军只能抵挡一周,中国空军只能消耗一个月,中国陆军至多坚持六个月。我国内部的亡国论者,也认为抗战断无胜利的可能。但是,中国的爱国者和有识之士做出了完全相反的判断,他们认为,虽然敌强我弱,但最后的胜利必定属于中国。毛泽东同志就曾打比方说,中国就像一口大缸,日本人想用半桶水就把大缸填满,那是不可能的。这种乐观与自信来自哪里?来自对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敏锐洞察。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华民族开始觉醒,中国政治日益进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那种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四分五裂、一盘散沙的衰弱局面,已经被民族觉醒和有效的政治动员所取代。这种表面不起眼而实际影响深远的变化,使中华民族在面对帝国主义侵略时,能够组织起全民族的抵抗。这就有效地弱化了不利于我的“敌强我弱”的一面,而强化了有利于我的“敌小我大”的一面。因此,当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时候,才吃惊地发现,自己所面对的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的中国,不是八国联军入侵时的中国,也不是他们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时的中国了。这种由民族觉醒和政治进步而累积的精神能量,在民族危亡之际迸射出无比耀眼的光芒,并凝聚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坚定力量。这正是中华民族能够结束屡战屡败的屈辱历史,夺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深刻背景。经过十四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军民最终把日本侵略者逐出了国土,并

使中国初步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国。但抗战胜利带给中国的不仅于此,还有更加内在的收获,那就是一扫百年来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精神积弊和悲观阴霾,鼓舞着我们这个民族走出了屈辱幽暗的历史低谷,重新找回了自尊与自信。这种久违了的自尊与自信,使中华民族获得了足够的信心去重新缔造一个崭新的国家。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觉醒了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爱好和平的古老民族,并不畏惧战斗和牺牲,她有决心有能力在“亡国灭种”的“最危险的时候”救祖国于危亡,并在救亡图存的基础上迈向伟大的复兴。从此以后,任何帝国主义国家都不敢再像近代列强那样把中国视为一个欺压的对象,中华民族开始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日战争的确堪称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的伟大转折点。

毛泽东曾以气吞山河之势向世人宣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以其应有的作用和地位走向世界,这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良好开端。一个民族要走向振兴,就必须挣脱枷锁走向世界,争取国际荣誉,争取国际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声誉。中国人民的浴血抗战受到世界人民的崇敬,使自身地位空前提高。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实现了自民国以来一直未能实现的统一与团结,这是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

抗战前的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各种政治势力,除了国共之间的对立和战争外,还有国民党各派系之间,中央政府和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斗争,地方实力派相互之间也是你争我夺,混战不已。在山河破碎,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中华民族各种政治力量、各个阶级终于摒弃成见,共同团结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民族敌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我振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得到锻炼,更加成熟,更加坚强,政治威望空前提高,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主要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还制订全面抗战路线,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抗日战争造就了我国一代科技人才,他们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宝贵财富。大批科技人员聚集战时大后方,埋头苦干,潜心科研,蕴藏在他们身上的巨大的爱国与献身热情,成为推动中华民族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要转折,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屈辱史,历史也证明了中国人民能够在“灭种亡国”的最危险时刻开辟救亡图存的新出路,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是无限的。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还昭示我们:中国人民既然能以艰苦卓绝的努力,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一定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新的振兴。

从8年的抗战历史里我们还能得出一些经验和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一直被笼罩在列强侵华战争的硝烟中,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先后与22个国家签订了745个不平等条约。这些非但没有换来侵略者的尊重,反而助长了侵略者的气焰,损害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招致侵略者更加疯狂、贪婪的掠夺。这一切的一切还根源于中国的落后!而日本之所以敢发动侵华战争,正是仰仗的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国防工业。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经济实力和国防工业与日本相比,居于绝对劣势。

团结就是力量。30年代的中国,内乱不断,一盘散沙,军阀各自为营,纷争不已。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下,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政党、团体、爱国人士、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巨大的民族觉醒和空前的民族团结,使救亡图存成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所产生出来的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但使日本侵略者没能三个月灭亡中国,反而在与中国打了14年后惨遭失败。

自强而后自立。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第一次大觉醒,亿万中华儿女第一次空前的大团结,在强敌入侵面前舍生忘死的第一次大拼杀。在日本侵略者的杀戮面前,成千上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无所畏惧,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视死如归,慷慨赴难,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抵御日军的新的长城,对抗整整14年,最终赢得民族之战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面对日寇这样的强盗,苟且不能偷生,委曲不能求全,拼杀才有出路,自强而后自立。只有拿起武器浴血奋战,将强盗赶出家园,我们才能安享太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正真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没有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风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放养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风斗的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条件。

第四,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那段浴血抗战的历史,也因此,我们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安定环境,努力地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使我们的国家尽快走上强大富裕的道路;我们要更多沟通和了解,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使中华民族每一个成员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尽享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豪;我们还要始终高举和平与发展的大旗,团结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士,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三篇:谈谈你对学习

谈谈你对学习《航空航天概论》的认识及心得体会

学号:0930606120928物流1209班 路朝阳

今年我们开了航空航天这门课,老师的风趣幽默把航空航天知识讲的趣味横生,我们大家听得也很仔细,不知不觉这门课已接近尾声,在此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对我国航空及世界航空的一点了解,同时在此结束之际我也谈谈自己的管窥之见!

一.首先是对世界航空航天大事件的认识:

风筝起源古代中国,约14世纪传到欧洲

公元前500-400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木鸟并试验原始飞行器

1909年世界第一架轻型飞机在法国诞生

1903年12月14日至17日,由莱特兄弟设计制造的“飞行者”1号飞机,在人类航空史上首次实现了自主操纵飞行.这次试飞成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人类航空史从此进入新的纪元

1947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试飞员查尔斯·耶格尔驾驶X—1飞机实现了突破音障飞行

1969年7月20日22时56分20秒,阿姆斯特迈出一小步成为全体地球人类的一大步

1957年10月4日

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1959年9月12日

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1961年4月12日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1969年7月20日

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1970年12月15日

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1971年4月9日

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1971年12月2日

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

1981年4月12日

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成功

1986年1月28日

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1986年2月20日 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服役已经超期8年,至今仍在运行,是目前最成功的人类空间站

1993年11月1日

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二.是对我国的航空航天大事件的了解: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返

回式科学试验卫星,并于3天后成功回收。

1984年4月8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4月7日,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通信卫星,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国外卫星,使我国在世界航天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1999年10月,我国和巴西联合研制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顺利升空,并正常运行,这是我国首次在空间技术领域进行的全面国际合作。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并于2003年10月16日圆满回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2月和2004年7月,我国与欧洲空间局联合研制并发射了“探测一号”和“探测二号”科学卫星,“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取得圆满成功。

2004年1月23日,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由国务院批准立项。

2005年10月12日,神六成功发射.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神舟七号(首次出舱活动)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发射天宫一号,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及其意义和前景

古语云,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人类在漫长的社会进步中不断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现在,人类的活动范围已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

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

很久以前,人类就有飞出地球、探知太空奥秘和开发宇宙资源的愿望,我国古代的不少神话故事便是突出的反映。最典型的是流传很广的嫦娥奔月,它描写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得的长生不老的仙药后,身体变轻飘到月亮上去了。

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是15世纪中国官员万户。1945年,美国学者基姆在他的《火箭与喷气发动机》一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他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然后命其仆人点燃火箭。但是,随着一声巨响,他消失在火焰和烟雾中,人类首次火箭飞行尝试没有成功。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航天技术的春天。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纲要》,把航天技术列为我国高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之一。“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对我国航天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证,描绘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前景的蓝图,一致认为载人航天是我国继人造卫星工程之后合乎逻辑的下一步发展目标。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研制载人飞船工程。自此,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自行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1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发射宇宙飞船的国家。此后,又分别把神舟2、3和4号送上九重天。在1992年开始研制载人飞船之前,我国“863”高技术航天领域的专家们曾为研制哪种运输器这个问题进行了几年的研究,即对从研制飞船起步和越过载人飞船直接发展航天飞机的多种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的论证、比较和分析,甚至还激烈地争论过。

2003年10月15日圆了万户的梦,因为在这一天中国人民期待已久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顺利升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中华千年飞天的理想。它也打破了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的多年垄断格局,成为世界第3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载人航天器的国家,这对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振兴中华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载人航天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代载人航天技术的问世,则使人类走出地球这一摇篮而到达太空,开始了一个“空间文明”的新时代。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不过,由于载人航天技术与无人航天技术有很大差别,主要反映在安全性、复杂性和成本高三个方面,所以从1961年第一名航天员上天到现在,它还没有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用途。但从可以预见的未来来看,人类现在面临的资源枯竭、人口急增等急待解决的几大问题,只有通过开放地球、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来解决。即使在当代,发展载人航天也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首先,它能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威望。因为航天技术的水平与成就是一个国家经济、科学和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载人航天的突破--用本国的载人航天器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的标志。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迄今为止,只有俄罗斯和美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其他拥有一定航天技术基础或较强经济实力的国家,虽欲染指载人航天,但因力不从心,所以只能求助于与他们合作,出钱出资,用俄、美的载人航天器将本国航天员送上太空,以图逐步加入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两弹一星就没有中国的大国地位。所以,我国航天员进入太空,也能像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拥有“两弹一星”那样,引起全世界注视,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全民的凝聚力。

其次,它能体现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成就,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可以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将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例如,就载人航天器本身的研制和运行而言,它对通信、遥感、推进、测量、材料、计算机、系统工程、自动控制、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等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技术的进步。

再有,载人航天的发展能促进太空资源的开发,为地球上的人类造福。载人航天器所处的高远位置和微重力等特殊环境,可为科研提供一个理想的实验场所,它在推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等许多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有望在一些前沿学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的效益。一些国家已经在太空制药、太空育种和太空材料加工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并准备建造太空工厂,其效率和效益不可限量。

另外,地球能容纳的人口是有限的,大约80亿~110亿,因此有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向外空移民的方案;地球上的能源也日益紧张,那么是否可以到别的星球开发矿藏呢?这是科学家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不是天方夜潭,因为类似载人登月等许多过去可望不可及的神话和幻想,如今有不少都变成了现实。

最后,载人航天具有巨大的军事潜力。使用载人航天器可以很好地完成侦察和监视任务;灵活部署、修理和组装大型军用卫星;安全而连续地指挥和控制地面军事力量;还能作为特殊武器的试验场。例如,早在1965年12月,美国双子星座7号飞船上的航天员就曾用红外遥感器监视和跟踪了1枚潜射导弹的发射,所获信息比潜艇上的观察人员报告的还要快。第1次、2次海湾战期间,和平号空间站与“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对战区进行了大量观测活动,取得了许多有用的信息。

中国载人航天的未来前景

中国载人航天将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国在成功发射4艘无人试验飞船的基础上,已将首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载人航天的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除继续用载人飞船进行对地观测和空间试验外,重点包括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和发射长期自主飞行、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以尽早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大系统,解决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更大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

航空航天技术

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

三.对航空航天基本知识的了解

我们知道,人类的家园是地球,而地球的外面覆盖着一层大气,如果没有水和大气以及适宜的温度和环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

通常,在人们的眼中,“天”很高,要想冲出厚厚的大气层,进入太空非常非常困难。其实,与地球相比,大气层是很稀薄的。人们知道,地球的直径大约为12700千米,而大气层的厚度只有100-800千米。如果将地球比作一个苹果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把大气层看成是苹果的皮,可这层“苹果皮”本身却是变化多端的。

比如最贴近地球表面的一层,叫作对流层,其高度从海平面起一直到大约11000米止,其顶界是随纬度、季节等情况而变化的,在赤道地区为17000米,在中纬度地区(如北京、天津地区)为11000米,在地球两极地区则为7000-8000米。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空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又称为变温层,平均而言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5℃。与此同时,气压也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 5500米的高度范围内,包含了大气总量的一半,而整个对流层,大约占了全部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

由于几乎所有的水蒸气都集中在这一层大气内,再加上大量的微粒,因而,这里也是风云变幻最为剧烈的一层。从大约11000米的高度起,直到30500米左右,其大气温度基本不变,平均保持在-56.5℃上下,因此被称为同温层(实际情况是:在25000米以下,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在同温层顶,气温约升至-43至-33℃)。同温层的气温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该层大气离地球表面较远,受地面温度的影响较小,并且其顶部存在着臭氧,能够直接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等。

同温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大约占整个大气的四分之一弱。在这一层大气内,没有上下对流,只有水平方向的风,所以又叫作平流层。另外,该层大气几乎不存在水蒸气,基本上没有云、雾、雨、雹等气象变化的现象,这对飞行器的平稳飞行是非常有利的。不过,由于空气密度很小,飞机在这一高度层上又不适宜机动飞行。

人类的航空活动差不多都集中在对流层和同温层内。为了保证飞机和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飞机飞行的高度一般不超过30千米的界限。

从30千米到80-100千米的高度范围,被称为中间层。这一层空气的特点是:以 45千米为界,温度先升后降。由于大量的臭氧存在,其气温先由同温层顶的-33℃提高到17至40℃左右;从45千米起,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又开始下降,一直降低到-65.5℃至-113℃。

中间层的空气已经很稀薄了,其空气质量约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3000。在8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只有地面的五万分之一;而在100千米高度上,空气的密度仅为地面的一千万分之八。由于空气非常稀薄,并且气体开始呈现电离现象,因此,人们一般把飞行高度达到80—100千米的飞行器,看成是不依靠大气飞行的航天器。

1967年10月,美国试飞员约瑟夫·沃尔克驾驶X-15A火箭飞机飞出了 7297千米/小时的惊人速度,创造了有人驾驶飞机速度的世界纪录。而且,他还曾多次飞到了80千米以上的高空,成为美国第一个“驾驶飞机的宇航员”。按照美国航空航天局规定:飞行高度超过80千米的飞行员即可称为宇航员.在中间层之上直至800千米高空的范围,称作电离层。其特点是:含有大量的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空气具有导电性。并且,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大而迅速升高,在200千米高度时,气温可达400℃。所以,这里又被人们叫作“暖层”。在电离层顶端之外,便是大气的最外层——“散逸层”了。由于地球引力的减弱,气体分子和等离子体与地球已若即若离。

电离层和散逸层的空气密度极低,对太空飞行器的影响已很小,因此,人类大部分的航天活动都是在它们之内(或之外)进行的。

航空与航天的区别:

第一,飞行环境不同。所有航空器都是在稠密大气层中飞行的,其工作高度有限。现代飞机最大飞行高度也就是距离地面30多千米。即使以后飞机上升高度提高,它也离不开稠密大气层。而航天器冲出稠密大气层后,要在近于真空的宇宙空间以类似自然天体的运动规律飞行,其运行轨道的近地点高度至少也在100千米以上。对在运行中的航天器来讲,还要研究太空飞行环境。

第二,动力装置不同。航空器都应用吸气发动机提供推力,吸收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本身只携带燃烧剂。而航天器其发射和运行都应用火箭发动机提供推力,既带燃烧剂又带氧化剂。吸气发动机离开空气就无法工作,而火箭发动机离开空气则阻力减小有效推力更大。吸气发动机包括燃烧剂箱在内都可随飞机多次使用,而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使用。虽然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经过回收可以重复使用20次,其轨道器液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重复使用50次,但与航空器使用的吸气发动机比较起来,使用次数仍然是很少的。吸气发动机所用的燃烧剂仅为航空汽油和航空煤油,而火箭发动机所用的推进剂却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还有固液型的。

第三,飞行速度不同。现代飞机最快速度也就是音速的三倍多,且是军用飞机。至于目前正在使用的客机,都是以亚音速飞行的。而航天器为了不致坠地,都是以非常高的速度在太空运行的。如在距地面600千米高的圆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其速度是音速的22倍。所有航天器正常运行时都处于失重状态,若长期载人会使人产生失重生理效应,并影响健康。正因如此,航天员与飞机驾驶员比较起来,其选拔和训练要严格得多。一般人买票即可坐飞机,而花重金到太空遨游的人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

第四,工作时限不同。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飞机,最大航程计约2万千米,最长飞行时间不超过一昼夜。其活动范围和工作时间都很有限,主要用于军事和交通运输。虽然通用轻型飞机应用广泛,但每次活动范围相对更小。而航天器在轨道上可持续工作非常长时间,如目前仍在使用的联盟TM号载人飞船,可与空间站对接后在太空运行数月之久。再如航天飞机,能在轨道上飞行7-30天,约1.5小时即可围绕地球飞行一周。载人航天器运行时间最长的当属和平号空间站,它在太空飞行了整整15个年头。至于无人航天器,如各种应用卫星,一般都在绕地轨道上工作多年。有的深空探测器,如先驱者10号,已在太空飞行了32年,正在飞出太阳系向银河系遨游。航空器的优点是能多次重复使用,而航天器除航天飞机外,只能一次性使用,载人宇宙飞船也不例外。

第五,升降方式不同。飞机的升空是从起飞线开始滑跑到离开地面,加速爬升到安全高度为止的运动过程。它返回地面降落时只要经过下滑和着陆即可。只有个别飞机如英国的“鹞”型战斗机采用发动机喷口转向的方式使飞机能够垂直起落,但机身并未竖起,仍处于水平位置。而至今为止的航天器发射,包括地面和海上的发射,顶部装着航天器的运载火箭都是垂直腾空的。在完成发射过程中,运载火箭要按程序掉头转向和逐级脱离,最终将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有的航天器发射,中间还要经过多次变轨,情况更为复杂。航天飞机虽然也能施放航天器,但它本身亦是垂直发射升空的。至于返回式航天器,其回归地面必须经历离轨、过渡、再入和着陆四个阶段,远比飞机降落困难。航空器的起飞、飞行和降落与航天器的发射、运行和返回,虽然都离不开地面中心的指挥,但两者的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及其工作性能与内容也是大有区别的。

四.最后是对自身的一点寄予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航空航天的发展如此,我们个人的发展亦是如此。在过去半年中,接连发生了两起重大航天灾难。尽管人们备感痛惜,但这些挫折并不能阻挡人类进军宇宙的步伐。既然航天活动风险如此之大,为什么人类依然不放弃进军宇宙的梦想呢?从长期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总有一天必须走出自己的摇篮;从中短期看,航天活动可带来巨大回报,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进军宇宙是人类现在和未来的一项伟大事业。

我们亦应该如此,不畏艰难困苦,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我相信那样我们的人生夜也会像航空航天事业一样取得突破性进展!再次希望我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为之奋斗终生!梦想虽远,但我不会停止追求的脚步!

2011年12月1日

第四篇:谈谈对《老子》的感想

谈谈读《老子》的感想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08级(5)班李淑娟080302289

摘要:主张重返自然,因而逃遁这个世界,并对孔家的礼法表示轻蔑;主张田野式的生活、文学、艺术,并崇尚原始自然的淳朴;代表奇异幻象的世界,加之以稚气的朴质的神话,这就是那个骑青牛的老子。《道德经》一书也缔结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不仅仅是哲学,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珍果,并且在中国文化中重要特征之一的田野风情的生活与艺术及文学,采纳了道家思想的人占了不少的一部分,一种闲散自然的快乐之情,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老子的回归自然,这才是自然的本性,人的本性。老子提倡我们本着一种自由、洒脱、逍遥的境界来度过我们人生的这场旅途,贫困和富有都不算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旅途的过程中,不要追求功名利禄,是你的就拥有它,不是你的就放弃它,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面对旅途中的种种事情,这样到最后,才能得到生命的升华,人生的升华,灵魂的超脱。

关键词:老子 道德经 道法自然 无为 虚静恬淡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种崇尚自然之情调,差不多流露于中国所有的诗歌里头,成为中国传统精神的一个主要部分,这就是道家所提倡的自然,而被尊为道家始祖的老子就是喜欢抗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老子说:“言有宗,事有君。夫唯夫知,是以不我知。”老子对生命及宇宙的哲学观,四处散见于他的晶莹隽语中(老子的智慧》第8页)。老子的隽语是出现于现世见识的火花,老子像宝石,不需要装饰便可以自己闪闪发亮,然而,老子的智慧像谜一样,让许多人能为之痴狂。我通过选修了《诸子散文研究》,重点讲述了《老子》,让我更是感慨于他的智慧,为中国能拥有一颗这样璀璨的星星感到骄傲,为中国最先拥有《老子》这样一本经典之作感到激动。下面谈谈我个人通过目前的了解谈谈读《老子》的感想。

一、惟道是从,崇尚自然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认为道是天地

间之上至高无上的存在,天的万物的根本。道,本义:大路,坦途。《说文解字》中曰:

“道,所行道也,从足,从色,一达谓之道。”段玉裁注曰:“道者人所行,故亦谓之行,首者,行所达也。”道之所以难以命名,主要原因在于,道并非现象的存在,而是本真的存在,无象无形,不可以简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

在我国有“五行”成物论,万物以五行为根本,而五行自身亦更有其根本,老子认为,五行之本根是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而道作为万物之本原,其存在与其他任何事物都不相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恍惚”,似有若无,恍惚中有物,此物即是万物的起始,并周行不殆,长动而不息,化生天地万物。老子认为道化生天地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似有若无,不可闻不可见之道,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及缔造者,也并非有意而为,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老子哲学的根本。“自然”并非是作为物质性的存在,也不是事实性的存在,“自然”一词在古代并不具有自然界的意义,而是自以为然、自得其然、自己使自己成为自己现今这样的状态,而没有外力的强迫之义。(《虚静与逍遥》第56页)“自然”是老子哲学的关键词语,以不治为治,为政以无为为之,民之处事,自己担当,事成后说:我自然。“自然”是对某一状态或结果的说明,“道法自然”,并不是说道之外有自然。“自宇宙本体言之,则为道,字演的程序言之,则以自然为极致。”(严灵峰 《老子达解》 第388页台湾文艺印书馆1971年)王弼曰:“到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也,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中华道藏》第九册,第200—201页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为法。“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根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了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原因,可见‘自然’一词,并不是名词,而是状词,也就是说,并不是指具备存在的东西,而是形容‘自己如此’的一种状态。”(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5页1992年)

道法自然之后就是做到无为,《老子》中出现“无为”字样的句子并不多,且没有一句是以“无为”作主语的,但“无为”的思想却贯穿全书。“无为”是个政治主张,教诲、吁求侯王君主们实行“无为而治”,以无为的方式达到有为想达到的目的。“夫唯不争,故

莫能与之争。”。在老子看来“无为”是治国的根本原则和最高理念,而“无为”的理论依据是“道法自然”,也即是道,是顺应万物的自然而去做,按照自然的客观规律行事,也就是依道做事。“无为”作为“道法自然”的一种后期做法,也是最大的美德,无为而治则是最高的德政,以德治国。

惟道是从,崇尚自然。才会使人更富于自然化,更为纯净,生活也就更会平静安宁。

二、虚静、恬淡的处世,命是决定人生贵贱福祸的,带有必然性和神秘色彩的某种异己力量,而作为一种人力无法左右的异己力量,命也就称作天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老百姓大部分都信命常说草根命、当官命什么的,有时候总感觉冥冥之中是上天早已注定了的,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我也会有这种感觉,而且现今社会还存在着很多迷信成分占大部分的算命。其实,说完全不信是不可能的,像《易经》当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合理性的存在,也是有根据“自然”而来的,也就是“道法自然”中的“自然”。

老子对于“命”少有论述,只是顺便提到了“复命”: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此处之命,是性命之“命”,而不是命运之“命”,“复命”就是恢复性命之本来状态。(《虚静与逍遥》第243页)反而是儒家认为“命不可违”,强调“知命”。老子因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是周而不殆的,因此认为生命也是一种不断变迁、交互兴盛和腐败的现象。当一个人的生命达到巅峰时,也正是象征着要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了,犹如潮水退尽,接着又开始涨潮,这也是老子产生了强调柔弱的力量。(《老子的智慧》第13页)

命是人的基本,不管是生命还是命运之命,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对于团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根本。要求成为一种束缚。(《虚静与逍遥》第203页)与儒家对于人的工具性形成强烈的反差,道家则大力高扬人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强调人的自主、自由和自尊。老子曰: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意思是,能够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自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如果人失去了本性,那是因为受到了物质世界的诱惑导致了分心,因此,一般宗教家认为,要使人类的精神得到解脱,只有采取无我的政策,也就是道家所提出的无为,不过无为超越于无我。自然、平静、欢乐是人的本性,无为而治,是天下人得到平静与欢乐。人本自身无为,不为物喜不为己悲,与“自然”随行。

水平静了,才可以召见一切显于它面前的事物,人的心神若是平静了,可以探索天地的奥秘,“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穿;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若是自满自夸,不如适时而止,因为水满则自溢,过于自满的人,必会跌倒。若常显露锋芒,这种锐势总不能长久保持,因为过于刚强则易折,必遭打击,持富而不骄傲,功成身退才合乎自然之道。如果一个人太过于自鸣得意,锋芒太路,太过于显富,很有可能会受到打击,因为有很多不平静的人已经虎视眈眈了,准备磨刀霍霍向“猪羊”,而功成了还不急流勇退的话,要么会被后辈超过,自然在心灵上一时接受不了,要么会倒在与年轻人争“功”的路上,说不定还会被人在背后说什么不好听的话。因此,要顺应自然,做到无为,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强硬的东西,从无形之中穿过。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要懂得无为的道理,才能使自己达到平静与欢乐。

老子同时还提倡人要做到无为,还应提高自身的修养,即虚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命常客,客乃公,公乃王,王乃大,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致虚、宁静的功夫达到极致,以去知去欲,那么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都不难看出他们由无到有,再由有到无,往复循环的规则。虚静的学说是由往复循环的理论而来,当“静”为道回返原始的形体时,动则为道暂时的表现。静默,可以养病,按摩,可以防衰老,心情平静可以缓解紧张情绪,这些只是叫人休息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本身自己就能平静无为的话,就不需要被人教导去做这些了。(《老子的智慧》第82/82页)致虚、宁静以观万物的变化,物虽千变万化,亦不会脱离其根本,其根本是静,因此要知常守静,自然无为。“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以以天地之本为精微,以外物为粗略,以有储为不足,心灵恬淡清静而无为。以柔和荏弱、谦虚的态度为外表,以常无、常有为内在的实体。遵从自然,无为处世。参考文献:林语堂《老子的智慧》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罗安宪《虚静与逍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赵又春《我读<老子>》岳麓书社

第五篇:谈谈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谈谈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感想

接到学校要我谈谈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感想,也不知从何谈起,回想这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孩子的成长过程,本人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与学校和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也能得到学校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能使自己的孩子在各方面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从小抓起,努力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期,可塑性相当大,最容易受引导。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长技能的欲望强烈,容易接受成人对其行为的训练。孩子良好的习惯多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各种细节小事上。如孩子做事认真的习惯,体现在他不丢三落四,做事有条理,观察细致等等。作为家长,必须放弃“树大自然直”这种错误的看法,从小事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让孩子能从小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家庭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价值趋向、道德品格、情感志趣和生活方式中,也体现在家庭环境建设和衣、食、住、行中。家庭文化环境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家庭文化与其它方面文化相比,亲合力、感染力更强。家庭文化对人的习惯的影响最早、最持久。

现在大多数小孩受到了父母的百般溺爱,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百般的迁就,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负面影响相当大。要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制止和消除不良行为,父母还必须做到不溺爱,在教育孩子过程必须讲原则,不能一味顺从,适当地运用表扬与批评、肯定与否定、奖励与处罚等强化手段。例如孩子做了好事,受到他人的赞扬而继续做好事。“做好事”这种行为的增强是由于“他人赞扬”起了强化作用。强化是孩子行为塑造的重要心理机制。

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习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躬行实践。只有不断地将社会要求、标准转化为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孩子进行行为方式的指导。只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告诉她如何去做。

目前看来,孩子的行为习惯,我们认为是可以肯定的,但也感到困惑。如何做到既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要快速开发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真的很难。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源动力,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小对孩子讲一些名人如何刻苦学习的故事,先让自己的孩子潜意识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学好能为社会服务的本领。我们通过对孩子各方面兴趣的培养,激发孩子对各方面知识的学习兴趣。在语文的学习上,从小开始,由浅入深地对孩子进行阅读和写作训练,逐渐形成一个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写作,一直以来语文方面的知识积累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数学方面的培养上,我们通过在孩子的学习任务不是很紧的情况下,适量地布置一些与课堂教 1

育相关性不是很大的一类数学题让她完成,也鼓励她以后要积极参加各类数学竞赛,激发她对数学的兴趣。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尽管时间安排很紧,但她学习热情很高。只要她愿意学,我们就给她创造机会,并引导她坚持不懈的去做,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是我们绝对不会按住牛头吃草,让她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环境中增长知识,锻炼自我。

三、正确面对失败,培养孩子的心理调节能力

每当孩子考试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认为自己考试不理想时,作为家长,首先不能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并在认真分析孩子这课外作业,考试失败的原因后,教育孩子,一次考不好,天是塌不下来的,关键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不要自我形成压力,鼓励孩子有勇气面对失败,今后做得更好。除此之外,我们还教育孩子,在人的一生中,不光在考试中会面对失败,其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面对失败,一个心理没有缺陷的人,面对困难和挫折,都会振作精神,自强不止的,教育孩子不能把眼睛看着过去,关键是要如何去面对未来。

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孩子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知识,但广泛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也用一定的时间来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孩子喜欢绘画,我们也安排一定时间让孩子学习绘画,孩子平时过于文静,我们就通过教孩子一些体育项目,既可锻练身体,也增加了她的运动量,孩子太腼腆,我们就努力地通过必要的辩论,培养她的语言运用和反应能力。同时,我们也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有利于树立孩子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正面教育,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正直正气的人

家庭教育就是要传授作为人所必备的重要东西。人生最初的老师是父母,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才。人具有双重性,既有向善的基本素质,也有从恶的根本倾向。解决矛盾,引导其走向抑恶的一面,则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

有意识的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孩子认真完成,遇到困难,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不能包办代替,让孩子有机会独立完成。指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她感到家庭的温暖。

我们认为适度的处罚也是必要的,但要讲究艺术,我们有责任告诉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总之,作为家长,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要给我们的孩子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引导他们自由采集家庭、学校社会上的闪光宝石,装饰自己美丽的前程,自然快乐地成长。

下载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具体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浴血抗战历史的感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对职业化的感想

    谈谈对职业化的感想 什么是职业化呢,就如公司传达的学习文件上所说的,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要求我们把社会或组织交代下来的岗位职责,专业地完成到最佳,准确扮......

    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谈谈你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进程的深入,改革的难度在增加。有些改革进展缓慢,以至于处于“胶着”和滞后状态;对于计划经......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结合历史与现实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认为中日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因此一定要辩证的看待中日关系。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周......

    谈谈你对健康的认识

    浅谈对健康的认识 在学校,我们每个人应该保持适当的学习节奏、合理的运动消耗、有规律的生活方式、科学的食品结构。还有,不容忽视的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要乐观、豁达、平和......

    谈谈你对保健食品的认识

    谈谈你对保健食品的认识,并举例说明某些保健食品对人的健康(某方面)的调节作用 经旅系工程本112班 黎小妮 2011111435 保健食品系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

    谈谈你对专利法的认识

    谈谈你对专利法的认识 一、 专利法的概念和特征 专利法是由国家制定的、调整因确认发明创造所有权和利用发明创造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和,是以保护发明为手段,......

    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谈谈你对养老的看法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人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延长,中国在逐步进入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因此老年人迅......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大全]

    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两岸共同点 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 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因此,大陆坚持从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