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东丰县农民画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东丰县农民画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近日,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东丰·中国农民画馆在吉林省东丰县开馆,馆内集中展示了1500余幅当地农民的画作。这里的农民农忙时扛锄种地,农闲时拿笔写意,将农民画这一乡土艺术在这里发扬光大。我在参观了这一艺术殿堂之后,又顺访了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画艺术家。
据记载,19世纪末,东丰县人为装饰住宅,在纸糊的天棚上进行彩绘,随之产生了彩棚画,随后这里的人们又爱上了剪纸、木刻等艺术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当时东丰县红榔头村的李刘氏,她擅长剪纸和在毛草纸上绘画,她过世后,其长孙李洪山继承传统开始在棚纸上作画,后演变成了独特的民间彩色绘画形式。专家认为,东丰农民画就是由最初的民间剪纸、壁画、彩棚画、毛草纸画等形式演化而来的。到上世纪70年代,李洪山之子李俊敏、李俊杰在务农闲暇时,组织返乡青年成立业余美术小组,开创了东丰农民画的新纪元。东丰县委书记刘立新说,东丰农民画从萌芽到成熟已历经百年,形成了形象质朴、自由奔放、色彩艳丽等艺术风格,生动描绘了关东大地上的风土人情和火热生活,目前东丰农民画已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李俊敏的老伴儿回忆说:“那时办业余美术小组,活动的地方就是家里的一铺火炕。”李俊敏告诉我,1975年,当他们的美术小组发展到将近20人的时候,乡文化站正式成立了,弟弟李俊杰担任了第一任站长,从此有组织地开展农民画创作和培训活
动,培养了一批爱好者。1983年在全国首届农民画大展中,东丰县选送6幅农民画参展,其中农民画家张玉艳的《幸福的晚年》获一等奖,《农忙时节》获二等奖,东丰县的农民画一举成名。1988年,文化部将东丰县确定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从此,东丰农民画声名鹊起。
如今在东丰·中国农民画馆里,李俊敏有了一个像样的工作室。我在他的画室里看到了满满一纸箱的画作,全部取材于农村生活,有放牛娃娃、养鸡大嫂、二人转、秧歌戏,浓墨重彩,把北方农家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展厅里,一幅长10米、宽50厘米的《家乡新貌》吸引了我,夸张的组图还配着文字:“点灯不用油了,种地不用牛了;住上小二楼了,乡路变柏油了;村村都建厂了,产品连上网了。”这是农民画家吕延春的作品,他告诉我,这幅作品历时一年半创作而成,曾经在2006年荣获第三届中国农民书画大展一等奖。一盘炕上,老头烤着火盆儿,老婆叼着烟袋嘴儿,儿子编着柳条筐,媳妇纺着线,孩子躺在炕上玩哗啦棒。这幅《关东三九》的作者名叫刘丹,他递给我的名片上印着中国农民画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刘丹农民画培训学校校长等一串儿头衔。随后在刘丹农民画培训学校的二楼,我采访了这位中年汉子。
东丰农民画走上市场,刘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96年,北京举办全国美术作品展,因为去晚了,展厅里已经没有展位,他只好拿着《鸳鸯戏水》在展厅里站着,不想一位日本人看中了
他的画,给价2000元还问少不少,他连忙说:“不少不少。”从此,他走上了去北京卖画的路,10年间跑遍了北京的各大展会,经常是卖不出去画又没钱回家,吃尽了苦头,可是痴心不改。现在,他已经是东丰农民画最大的经销商了,当我问他年利润时,他保守地说出了200万元的数字。
刘丹告诉我,这座培训学校是政府出钱盖的,政府每年还会向他发放4万元左右的扶持资金。在二楼的教室里,我看到了十几位不同年纪的学员正在勾边描彩,上初中二年级的张也说,她一放学就到这里来学画,已经学了一年多了,完全是免费的。据悉,像这样受政府扶持的农民画培训学校有好多都在乡间,而且都是免费的。许多人从学着玩,逐渐走上了以绘画为生的道路。刘女士是个不太知名的农民画作者,她说:“这几年农民画价格翻了几倍,一幅画一般能卖到300元左右,而且已经销售到日本、新加坡等国家,所以吸引了很多像我这样的人来学农民画。”
东丰县政府工作人员告诉我,切实将农民画工作抓在手上、摆到日程上,是县政府多年来一贯的做法。近年来,东丰县对农民画的发展进行了统一协调,把农民画产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在2005年出台的《农民画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和《农民画人才奖励办法》中,积极鼓励大家不断提升作品水平,并给农民画作者一定的地位、荣誉和待遇,先后将20多名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画作者聘任到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工作,还有许多作者通过农民画创作、培训、参赛等工作,晋升了中、高级职
称。
据刘立新介绍,自2000年以来,县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民画教育培训、参展和艺术交流等,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东丰农民画已有12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400多幅作品被世界知名美术馆收藏,1100多幅作品被选送到德、日、韩、美等国家展出。目前东丰农民画作者队伍中,达到一定艺术水准的已经有5000余人,好多农民还因此而致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东丰县把农民画产业作为全县精神文明和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和目标责任考核体系,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促进农民画产业快速发展。
努力打造东丰农民画品牌。县委、县政府要求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不断扩大农民画创作队伍规模,逐步实现村村都有农民画创作者的目标。同时,对东丰农民画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从理论高度提炼其艺术价值,打造东丰农民画品牌。
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组织各有关部门科学制定营销策略,实施“自、联、展、贸、推”的“五销一体”的营销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流通渠道和营销体系,并大力发展农民画营销中介体系,通过经纪人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以及国外友人联系,扩大东丰农民画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画经济效益。
加大培养农民画后备人才力度。聘请农民画家及各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担任顾问或客座教师,对全县各中小学校美术教师进
行系统培训,建设一支精通农民画创作的师资队伍。并在全县各中小学设立农民画课程,培养学生对农民画的兴趣爱好,为东丰农民画艺术创作的繁荣提供后备人才。
加强政府扶持服务。广泛采取向上争取专项资金与政府财政投资并举的方式,加大财政投入,满足农民画发展需要。并将农民画产业纳入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规划之中,落实促进农民画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农民画骨干作者给予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激发创作热情。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内容,在229个村建农民画创作室。
进一步加强宣传。结合实际,在重要节日、纪念日及大型社会活动中,举办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活动,充分利用“东丰县政府网站”中的农民画专栏,及各类农民画展和各种层次的经验交流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扩大东丰农民画的知名度。如今,东丰农民画创作队伍已经达到了6000余人。其中,重点作者1000余人,骨干作者200余人,知名画家如李俊敏、李俊杰、姚凤林、吕延春、刘丹等40余人,农民画辅导教师100余人,每年创作精品农民画500多件,商品画3万余件。
东丰农民画不仅是东丰县、辽源市的文化名片,更是吉林省的特色文化品牌,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越来越高。东丰农民画这朵鹿苑奇葩,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大放异彩,更加辉煌!
第二篇:东丰农民画的无穷生命力
东丰农民画的无穷生命力
●赵家治
迎 春 麻彦权 摄
垄上行
闹花灯
快乐农家
2006年,我两次考察东丰农民画,归来在《吉林日报》发表了《文化创业与创业文化》一文。最近去东丰县,县领导送我《东丰农民画》册,归来反复欣赏,爱不释手。东丰农民画是中国绘画新秀,是中国农民画的一个流派。东丰农民画具有无限的魅力、无比的感染力、无穷的生命力。
一、内涵丰富
作品充实美 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画册》从2000年以来的上千件作品中精选127幅,可谓来源充实;件件作品画面弥满,可谓内容充实。“文人画”重在写意,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绘事朴素,反璞归真,大巧若拙,追求艺术的空灵化,体现人生的广大和充实。农民画重在写实,采纳万物,唯取真实,讲究取舍自如,我画我心,轻笔重彩,追求艺术的充实化,表现心理愿望和道德观念。
充实而有光辉,是东丰农民画的显著特征。吕延春的《快乐农家》画有神态各异的男女老幼13个人物。画面上下边缘画有花边装饰,横幅有感谢党恩四个大字;两边书写的对联是:新农村新政策为农民减免农业税;致富路小康路农家又添直补款。李俊杰的《农民工之依依惜别》、《农民工之漫漫长路》、《农民工之孜孜求索》,可以说是反映农民工生活的组画。每幅画有百余人物,把农民工思乡恋亲,离土创业走四方,精益求精提高素质的精神风貌反映得淋漓尽致。
二、自成流派
艺术风格美
东丰农民画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二百多年前,有浓厚的关东文化背景。发展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文化需求,促进了东丰农民在绘画艺术上的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界关心是其艺术走向成熟的社会条件。生长在同一地域的东丰农民,以民族传统为根基,以关东民俗为养分,以自身生活为源泉,形成了类似的艺术观念。他们着眼“三农”问题,关注类似的题材,采用类似的形式与材料,形成相近的艺术风格。东丰县地域文化和群众审美趣味活动的趋同,推动了群众性的美术培训和美术交流,推动了群众性的美术活动,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农民画的一个流派。
东丰农民画的形象创造风格是相近的,表现形态却是多样的。刘丹的《鹿乡春秋》长卷,融山水人物于一幅,作者“心视”长白山脉,画面展现不同的心理视角空间:自山下望长白山,尽显天池高远,寓意长白山文化源远流长;自山前窥山后,表现鹿群深远,寓意鹿乡二百多年的厚重文化;自近山望远山,表现山乡平远,社会主义新农村乡乡巨变。作者用色彩鲜明的笔触,勾画具体的可捉摸的空间,展现山乡从蛮荒到文明、从贫穷到富裕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画境空灵生动。李俊敏的《黄牛息耕图》、《牛气冲天》都是表现牛的神态,形象质朴、风格独特。前一幅用粗犷的意比、对比的手法,勾画农民用拖拉机耕田、老牛观望、鹊飞蝶舞的场面,展现了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农村新面貌;后一幅用精细的工笔、斑斓的色彩,精雕细刻,画出牛身全是宝,表现养牛发财又中奖,牛气冲天。《七彩致富路》、《长白三宝》、《牧歌》、《彩鱼》等许多作品色彩明快,重彩重情,表现作者乐在其中的情感。《古尔邦节》、《农家书屋》、《四季忙》、《农民画培训班》等作品,反映汉、满、朝、回等民族的民生、民俗、乡情、乡趣,这是东丰农民画地域性、群众性文化的真实写照和理想情趣。东丰农民画,表现北国风光、吉林风情,土气十足,魅力十足。东丰农民画的独特艺术风格,打上了关东风情的印记,也打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印记,它展示了农民画家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艺术形象,超越艺术幼稚阶段,开始走向成熟。东丰县198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8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三、形象质朴
艺术意境美
东丰农民画应是广义中国绘画的一个新品种,与年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艺术形象质朴,风格独特。它深受中国画“本于立意”的影响,构图布局不拘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也不拘于形式,“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情景融汇的艺术境界。《家乡新貌》长卷打破时空界线,由12个画面组成一幅画,描绘了乡村、家庭、农民的变化,从政治、经济、文化多角度反映了家乡新貌,表达了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境。《农家八仙》画面中有八人、八景物、八句话。“豆腐仙张亚干、养牛仙黄大憨、种瓜仙沙红宝、养花仙郝牡丹、葡萄仙田不拴、养鳖仙王老蔫、酿酒仙陆石度、运输仙常平安”。细心人会发现这是一幅诗配画,活灵活现地把八位农民专业户的德、勤、绩、效表现出来,是典型的东北风情农民画。作者运用诗和画相辅相成的结合,达到情和景相得益彰的结合,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意境。
东丰农民画的许多作品运用多种技法创造距离化、间隔化,自成境界,表现意境。运用桥梁、道路、水库、林网、院墙,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的雪打灯、抛鱼网、挥舞彩带等对物象造成距离,使物象层次分明,自成境界,给人以遐想空间,形成美感。许多作者用绘画色彩,不仅表现光的色感,更注重表现意境。《吉祥鹿》画面是三头梅花鹿,一头接近本色,两头是蓝绿色的。作为在鹿乡生活的作者,她深知梅花鹿的色彩,但她用浪漫主义手法,把具象艺术抽象化,在于表现梅花鹿是天然的、绿色的,入药也是绿色的,家乡环境是无污染的。在农民画中鱼是七彩的,牛、鸡等动物都是多彩的,反映了他们的心境。《红高粱》与《乐在其中》两幅画,冷眼看是雷同,画的都是在火红的高粱地中坐两个人,但仔细品味意境是有区别的。前者表现一对青年恋人,他们诉说与倾听,卿卿我我,表现一个“爱”字。后者是一对老年夫妇举着丰收的高粱,品味生活,无忧无虑,突出一个“乐”字。东丰农民画多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靠线条色彩表现空灵生动的意境。以实为虚,化实为虚,有无穷的韵味、涵远的境界。作者创造的形象是实,引起欣赏者的想象是虚,恰是形象产生的意象境界就是虚实结合。化景物为情思,让你遐想,令你神游,自然如行云流水。
四、根深叶茂
农民画前景美
东丰农民画借鉴并吸收国画、壁画、年画、版画、油画、水彩画等艺术特点,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绘画新秀。它又区别上海金山区、陕西户县农民画,成为中国农民画的一个流派。东丰农民画在色彩和材料上有西方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影子,但有本质的不同。西方的美术史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人物画、石雕以神为象征,力求丰满。文艺复兴以来西方人视宇宙为无限空间,人可以征服自然,他们的艺术如“歌特式”的教堂耸入太空,依靠上帝,妄图索取一切。东丰农民画是和土地联系紧密的,他们敬重大地、尊崇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睦、人身心的和善。他们的艺术是心灵的写照,反映的是多彩的世界、多彩的生活。因此,东丰农民画既是地道的中国绘画,又有自己的特色,它之所以具有无穷的生命力,源自三大动力。
一是生活中有画,画中有生活。追求是农民美术创作的原动力。东丰农民生活在长白山脉、东辽河畔,二百多年厚重文化的历史积淀、60多年来当家做主人的豪情、改革开放带来的喜悦,给了他们智慧、灵感和创作欲望。他们用画笔诉说、倾吐,表现他们的欲望、追求。任何艺术都要服从科学反映论的准则。但文艺又有别于自然科学,它不是靠“物种尺度”而是靠“内心尺度”创作。农民在劳作中揣摩,交谈中构思,梦想中升华,闲暇时作画。农民心里有把尺,把画纸当镜子,把大千世界尽收咫尺镜框之中。然而这是一个多棱镜,他们用心尺剪裁、取舍、提炼、概括,把表象凝成艺术形态,使具象艺术作品理想化、完美化。“我画我心,画中有我”。画中融入了农民的情感、德行和理想。农民画来自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农民画家认识自然求真,观察社会求善,艺术作品求美。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促使作品力求孔子倡导的“尽善尽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停止,创作就永不停止,因为画中有农民的未来,有农民的希望。
二是市场需要农民画,农民画需要创新。创新是农民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中国是农业大国,广大农民关心“三农”,迫切要求反映“三农”。东丰农民画反映广大农民的意愿,不谋而合,有需求有市场。东丰农民画描绘东北山水、抒发关东情怀,带有黑土地的韵味。这种艺术品,城里人、外国人也喜欢,市场不断扩大。农民作画由自娱自乐到自觉闯市场,思维观念、发展观念都在悄然变化。由于需求的变化、市场的拓展,促进了农民画题材与主题、风格,与格调、材料,与装裱等多方面创新,尚有开拓工艺美术、装饰艺术等广阔空间。东丰县运用文化馆、农民画院、农民网站,筹建“中国东丰农民画馆”,推动农民画产业的发展。
三是培育审美情操,开展审美教育。美育是农民美术创作的合力。美术常常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感染,陶冶情操。东丰农民画以再现或表现现实形象为主要特征,所以被人们欣赏、喜欢、理解,使作者与观众心有灵犀一点通,给人以美感、以启迪。有人画、有人看,形成合力,使作品发挥认识、教育、审美功能和作用,启发观赏者的审美意象,提高审美理想和美感能力,诱发人们在欣赏中进行多样的再创造,启发人们美好的德行。农民画的功能和效应推动创作队伍与观赏队伍的不断扩大;美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
第三篇:发展农村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我作为第三批省科技特派员入驻**。驻乡后,通过走村入户,和乡村干部、村民座谈交流,大体了解了当地“三农”现状;在调查了解乡村基本情况的同时,试着寻找发展上郑乡农村经济的亮点、思考如何改变山区贫困面貌、引导农民脱贫致富的途径。
*山多地少,人均水田面积只有0.17亩,旱地0.23亩;全乡近一半人口离乡外出务工,村里留住的多是老弱妇幼。全乡无工业和商业企业,无文化娱乐场所,全乡只有一所医院和一所中小学校。村民以种植业为主,耕地主要种植水稻和番薯,山地零星种植柑桔、枇杷、杨梅等水果。粮食和经济作物多数是自种自给,农民的主要收入靠外出务工、出售水果、毛竹和木材。05年全乡人均全年收入1560元,属于欠发达地区。全乡有59个自然村,其中有10余个自然村计百分之五左右的人口至今居住在尚未通道路的高山、深山或峻岭之中,居住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上郑乡的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强烈。
造成*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依然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群众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较为恶劣、耕地面积小耕作水平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库区水资源保护限制较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事业投入严重滞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以及综合素质不高等。
为了改变落后面貌,振兴农村经济,*党委和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摸索走一条发展农村经济的路子。目前主要在实施三个建设项目,一是修通圣堂村至富山乡公路,使部分高山上的村落和农民群众受益于公路交通带来的便捷,改善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利用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发****等旅游景点;三是对横贯全乡30多公里长的****实施五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充分利用10500多千瓦的水电开发资源。以上项目一旦完成,将极大地改变***面貌,为振兴和壮大农村和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过前一阶段的调研,根据***的资源、条件和实际情况,本人认为发展***农村和农业经济除了乡党委政府已经作出的部署以外,还应从一下几方面作重点考虑:
第一,改变种植业结构,走一条效益型农业的路子
利用有限的耕地种植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效益比较好的经济作物,并使之产业化,让农民从只种植水稻和番薯等粮食作物的圈子中跳出来,改变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和跳出自种自给小农经济思想束搏,走一条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路子,使农民从根本上脱贫致富。
一、种植蔬菜
***地处山区、远离城市,辖区内无排污企业,空气、土壤、水质无任何污染,因此,在上郑乡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是非常适合的。由于耕地较少,在有限的耕地上种植一些投资少、周期短、效益高的品种,如茄子、蒲瓜、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将会比单纯种植水稻、番薯、小麦等粮食作物带来更高的收益。
如果一些农户不愿意放弃种水稻,也可以在每年十月份水稻收割后的大片抛荒的地里种植秋冬季蔬菜,如茄子、黄瓜、西红柿、太空土豆、蒲瓜等。这些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蔬菜均可在次年的六月底前收获,不影响水稻种植。种植茄子,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2元批发出售,即可获得每亩6000元的收入;种植太空土豆,亩产2500公斤左右,批发出售价每公斤1元,每亩可获得收入2500元,种植土豆成本较低。上郑乡共有水田2327亩,如果在每年的秋冬季节,用三分之一的耕地种植蔬菜,全乡就有几百万元的新增收入。
二、种植竹笋
在山坡和旱地上种植竹笋,在临安等地的山区已有成功经验,那
里的农户家家种植竹笋,收益很好。竹笋生长在无污染的山地,是公认的绿色食品。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是城乡居民喜好的蔬菜食品。种植竹笋投资少,技术难度不大,一年中冬、春、夏季都可出笋,亩产每年可达3000公斤左右,按市场批发出售价每公斤3元计算,每亩笋地可带来9000元左右收入。上郑乡共有旱地2669亩,如果用三分之一的旱地种植竹笋,全年可为全乡农户增加700多万元收入。
第二,科学种植,管理好现有果树
***各村基本上每户都零散种植枇杷、柑桔、杨梅等水果,据
统计全乡共有果树地3500亩以上,但都处于粗放型种植,平时很少管理。因此,水果产量不高、品质不佳。遇大年,水果价格低,许多都烂在树上;遇小年,基本上没有产量。农户在水果上收益甚少,许多农户种植的水果处于自产自给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农户尚未掌握果树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对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和营销渠道不畅。因此,应建立**果蔬合作社,把家家户户组织起来,在水果的种植品种、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水果销售上予以指导和帮助,把零散的种植形式形成集约化的规模型生产经营和管理,逐步做到水果种植产业化。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以销促产、以品牌抓质量、以品质赢得市场,从而递增收益的良性循环。
第三,开发禽畜养殖业,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食物上对禽畜
肉类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每年鸡鸭等禽类消费量在2亿只以上,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禽类约8000万只;每年从外省调入的猪牛羊等畜类数量也相当可观。可见,在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实施禽畜养殖有着广阔的市场支撑。养殖禽畜也将有效地利用山坡杂草地、毛竹林地和空地,并且禽畜粪便用于肥田,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土质和环境;种植的蔬菜残叶、瓜藤枝叶又可作为禽畜的食料,形成生态循环。因此,利用好山区资源、发展禽畜养殖业,这对于农民群众增收无疑是一条路子。
经了解,**各村村民对养殖禽畜积极性都很高,但实际情况是每户都只养了一两头猪、几只鸡而已,自养自食,远没有形成商品规模实施产业化经营。养殖业长年形不成规模,过不了产业化这个坎的主要原因是启动资金缺乏和担心销路。
解决启动资金缺乏,归根结底是政府部门、金融部门、科技和农业等部门对欠发达农村脱贫致富要有紧迫感、使命感,并且在政策上、制度上实施优惠贷款措施,凡是有意从事禽畜养殖、启动资金缺乏的农户各级各部门都应网开一面予以支持和扶持。同时,出台政策,采取鼓励乡镇事业单位人员投资与农户合作兴办禽畜养殖业、积极招商引资等措施。
养殖专业户担心的销路问题,可以采取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公司进行统一销售、和当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公司、企业建立稳定的供销关系、以及利用网上销售等办法解决,以减少养殖户销售信息不灵、担心销不出去的后顾之忧。
建议乡政府相关部门对全乡各村重点养殖禽畜的种类、品种、规模、目标、资金筹措等方面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各村优势、养殖条件和地理环境确定合适的养殖种类,选取优良品种,发展鸡鸭鹅猪羊牛等禽畜养殖业。
第四,开办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企业
俗话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在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同时,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如经济学家舒尔茨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所说的:“一个国家如果以传统农业为指导,那么这个国家是个贫穷的国家;一个家庭经济收入依靠传统农业,那么这个家庭充其量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因此,***在考虑如何将传统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的同时,也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于到***远离县城,工业原材料、辅件、标准件采购供应不便和库区污染限制等因素不便于兴建工业企业,但是考虑到本地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种植、养殖业的逐步兴起,可以兴办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譬如,竹制品加工企业和蔬菜、禽畜肉品类深加工企业。
就目前的情况和条件,***可以先从丰富的毛竹资源上做文章。上郑乡现有山林地十万余亩,其中毛竹林地1.1万亩,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今后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毛竹林的种植。现有毛竹只是以毛竹原材料的形式出售,附加值不高。为了提高毛竹资源的附加值,必须对其进行深加工。毛竹是制作家具、茶具、工艺品、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常用的原材料。因此,兴建竹制品加工企业,把毛竹原材料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的竹制品,既有效地利用毛竹资源、不污染环境,又能解决剩余劳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以上思考只是本人进驻上郑乡后在不长的时间里经过调研的一些粗浅的想法,要振兴上郑乡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以上观点和举措可以说是挂一漏万,也可能是以偏概全,最主要还是要依靠当地乡村组织和领导与广大农民群众一起同心协力、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各项工作,努力把上郑乡建设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小康、环境优美的新农村。
第四篇: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业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xx地处湘鄂边陲,xx脉东北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xx片区特困县。振兴乡村就必须探索依靠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实现农民稳定增收。近期,县委政研室围绕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课题,先后到部分乡镇、县直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座谈,对xx县农业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xx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努力培植壮大农业产业体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以做大做强做优农业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xx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着力强基础、调结构、转方式、上标准,全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农业转型升级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形成柑橘、茶叶、高山蔬菜、烤烟、生猪、家禽六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渔总产值从2013年的53.1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68.3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年的7259元增加到2017年的10561元,呈现出“传统产业稳增长、特色产业促增收”的良好势头,为顺利摘掉贫困“帽子”、加快建设xx片区经济强县作出了突出贡献。
1.标准化生产日益规范。按照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深层次推进柑橘、茶叶、烤烟、高山蔬菜等支柱产业提质升级,采取专题讲座、现场培训、实地指导、印发资料等形式,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并按照办点示范、循序渐进的原则,实施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立起绿色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县创建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园1.3万亩,年改造低产园1.5万亩以上,改良优质品种约0.6万亩。全县有机茶认证面积9000多亩,有机茶转换或正在转换认证面积3.4万亩,新确立20个标准化茶园建设,先后获得
“全国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湖南省放心菜基地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渐成规模。全县拥有湘佳牧业1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壶瓶山茶叶、德尔耀、金湘源3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登记注册的农民合作社达到56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登记注册及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208家,覆盖到全县27个乡镇区、街道和农林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生产骨干力量。
3.农产品加工业更加火红。引进了集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金湘源、德尔耀、杨氏鲜果、福慧达等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主要农产品加工率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44家,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152.9亿元,出口创汇达6000万美元。注册出口柑橘加工厂29家,其中湖南德尔耀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湖南省最大的柑橘深加工出口基地。茶企、茶叶合作社206家,年加工“红、绿、白、黑”四大茶类2.1万吨,出口5000多吨,综合产值12亿元。
4.品牌营销日臻完善。组织参加农博会、展销会,凸显展会经济,与“阿里巴巴”成功合作,构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拓展外部市场。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每年成功举办柑橘节和茶文化活动,在央视、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播放宣传片,提升xx柑橘、茶叶品牌影响力。“xx柑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并荣获中国地理证明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和“湖南省2017十大农业区域公共品牌”,品牌评估价值达18.04亿元;“xx银峰”“白云银毫”“东山秀峰”等茶叶品牌多次获得国家质量金奖、国际文化名茶金奖,xx被评为全国茶业品牌百强县。同时,全县还培育了“湘佳”中国驰名商标,“xx马头山羊”“xx土鸡”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xx土鸡”品牌价值达45.94亿元。
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xx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总体规模较小、成本较高、效益较低的传统生产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与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少数镇办和部门主要负责人对“三农”工作重视不够,总是把农业农村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喊在嘴上,没有落实在行动上,认为抓“三农”工作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远不如上几个工业大项目立竿见影,抓“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劲头不足;认为现在的农业农村工作难搞,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特别是镇办干部队伍严重不足、青黄不接现象较为严重,甚至还有很多镇办干部兼职太多,既要抓农业工作,也还要分心抓民政、安全生产等其他工作,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不够专业。
2.上级政策不接地气,本级政策实际操作难。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存在少数不够合理、不接地气,得不到很好落实或落实力度不大。①关于特色养殖准入门槛。生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占全县面积的32.73%,国家、省级生态公益林260万亩,饮用水水源保护区47个,限制开发地区达到250平方公里,多集中在适合特色养殖的西北乡镇,土地供给问题突出。
②关于小额金融贷款。如,从新铺镇岳家棚村情况看,该村小额信贷贫困户28户、贷款140万元,少数贫困户在三年期满后还不上本息,贷款由谁来还,基层干部很担忧。又如,壶瓶山镇桐木山村贫困户申请的小额金融贷款(3年期、5万元),实际都集中参股在三圣乡山水湾专业合作社,每年享受分红,三年到期后能否继续享受,心中没有底。③关于产业扶持奖励基金。个别后盾单位由于资金有限,所承担的5万元补助资金迟迟无法到位;基金分配有待合理,村大村小都是20万元,“等米下锅”和“富余闲置”并存;奖励基金补助差异较大,向贫困户倾斜较多,非贫困户产业受益没有贫困户明显;大多数乡镇政府出于短期见效增收的考虑,基金基本用于养殖奖励,没有集中投入到合作社或龙头企业中,产业不能得到根本发展。
3.农村土地流转缓慢,组织化程度不高。流转机制还不健全,处于自发、分散、无序的小规模状态,没有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仅30.51万亩,耕地流转率45.8%,低于全市49.4%的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难以接轨,如,全县44万亩柑橘,由9.83万农户分散种植,每户平均4.47亩,规模相对较小,亩产不足1000公斤低产橘园在40%以上,果实品质较差,比较效益不高。一家一户的高山蔬菜生产有较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缺乏上连市场下连生产基地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对接市场能力较弱,造成产销脱节。
4.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就xx而言,南北投入差异较大。为了通过上级验收,大多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在南部地区,反而需要急切的西北山区项目不够,配套设施未跟上,从而导致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足,损失较大。如,橘园多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发展而来,标准低,灌溉、排水、机耕道等设施装备基本未配套建设,现代果园所需的水肥一体化设施、轨道型采运系统应用率较低,施肥、施药、采摘等工序完全依靠人工完成。同时,传统农业产业大多以原始人畜生产为主,不少地区
“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加上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不能胜任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的管护责任。
5.农产品深加工不够,品牌效应不明显。多以提供原材料初加工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规模偏小、实力较弱。如,xx柑橘与县域果品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不够紧密,产品以鲜果销售为主。垚泰峰、金湘源、壶瓶山等茶企还处于起步阶段,实力不强。xx茶叶品种较多,但少有在全国全省叫得响的龙头企业,企业自有品牌不够响亮,且各自为政,产品名称杂乱,附加值低,没有形成统一、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如东山峰、南北镇、壶瓶山等传统产区的夏秋茶,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和产品营销渠道,成为安化黑茶的原料产地。xx银峰与西湖龙井、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认知度大的品牌相比,竞争力明显处于弱势。
6.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科技人员总量不足,且55岁以上技术人员占比较大,专业知识老化,“三多三少”(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传统技能型人才多、特色农业型人才少,指导型人才多、操作型人才少)现象普遍,科技支撑不适应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如柑橘、茶叶是xx县重要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是山区群众重要的增收来源,而全县柑橘、茶叶专业技术人才不到260名,平均每村不到1名。而且,农业专业相关的毕业生很少愿意扎根基层。缺乏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在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销售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明显,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难以实现对代养户的技术服务全程跟踪指导,产品合格率难以有效保持。加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少愿意回到农村,完全务农者越来越少,“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业生产缺人力”的问题已经显现。
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强则基础牢。xx县农业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机遇,其势已成、其时已至、其兴可待,应该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着力构建“七大体系”,促进农业产业更好更快更优发展。
1.着力构建政府支持引导体系。政府职能部门要成为现代农业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要下大力建强农业工作部门,增加预算经费和人员力量,特别是基层站办所要明确专人专职,充分发挥好综合服务和调研指导作用。要强化资金扶持,抢抓xx片区县等政策机遇,积极争资争项,力争每年争取上级农业项目资金6亿元以上,设立现代农业引导扶持基金,鼓励引导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更多地进入现代农业领域,放大财政资金效能。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项目整合利用,提高项目综合收益,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
2.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要重点从提质增效上做文章,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农业支柱产业基础。补齐产业短板。解决好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大力发展脐橙、冰糖橙、茶叶等种植业,有序扩大香猪、岩蛙等特色养殖业,培育市场前景好、效益稳定的产业。推进品质提升。全面落实柑橘标准化生产技术,改树形、密改稀、改土壤、改面积,每年改造低产园3万亩;推行茶叶全域绿色有机化生产,推广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有机认证转换,每年改造老园5000亩;提高烟叶等级纯度和等级结构,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品质。完善基础设施。努力朝设施农业、订单农业迈进,重点支持柑橘基地建设果园生产道、水利灌溉设施,支持企业和合作社新建水肥药一体智能化管理、轨道化采收,建设果品收藏与加工设施;稳步提高茶叶机械化水平,每年推广先进茶机50台、茶园机械100台、频振灯200台以上,加快建设白云山、太青山茶叶产业园,规划创建红茶产业园;打造壶瓶山镇高山蔬菜生产基地,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3.着力构建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不断健全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力争每个产业都建立起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加大技改升级力度。制定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杨氏鲜果、德尔耀、福慧达等深加工企业,加快开发橘瓣罐头和橙汁饮料等新产品。重点抓好100家标准初加工厂、50家精品加工企业、10家深加工企业建设,推动壶瓶山、东山峰、安溪、楚韵等老茶业公司技改升级,实现产销一体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特色产业,对接农业龙头企业,实行精准招商,加大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的引进力度,千方百计引资入股,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和招商引资互促双赢。引进一批对柑橘、茶叶、养殖等乡村主导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对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人员愿意投资兴业的,帮助协调贷款支持,提供优质服务。
4.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组织化体系。坚持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道路,防范和抵御市场风险。适度扩大土地流转。建立健全激励政策,鼓励支持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进行土地流转,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新建集中连片万亩、千亩基地,建设现代化农场。加快培强龙头企业。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加工、运销、代销等服务。落实企业上市(挂牌)扶持奖励力度,支持指导湘佳牧业尽快在新三板上市。推动德尔耀、天画罗坪茶业公司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白云山、大同山、禅茶公司等现有茶企与民营联合或混改,早日组建xx茶业集团。
5.着力构建现代市场营销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政策机遇和信息化条件,在国际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份额。抓品牌经营。重点推动企业作为品牌主体的建设,对企业开展品牌宣传及产品认证给予扶持,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的再给予额外奖励。并加强与农超市场的对接,继续在周边大中城市市场设立窗口,挂牌销售,让xx农产品走进大中城市超市,进一步扩大xx农业品牌影响力。抓出口带动。巩固发展传统出口基地,积极拓展新的市场,逐步扩大xx柑橘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市场的出口份额,鼓励茶叶出口外销,开通xx茶叶“中欧班列”,打进国际市场。抓电商平台。发挥好智慧党建电子商务功能,对特色农产品种类进行全面摸底,建设精品型站点,让农产品在网上销售“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6.着力构建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一支稳定而有战斗力的农业技术服务人员队伍,解决好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建强本土技术人才。探索建立“乡土人才”信息库,把各乡镇有种养技术、懂产业经营的村民纳入进来。加大现有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探索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承担培训任务,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招引外地技术人才。制定出台激励政策,吸引外出创业或务工能人回乡兴乡,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家型人才,可以把专家团队请进来,设立科研工作站,为产业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培育后备技术人才。参照免费师范生和医学生的办法,在农业院校、农科类专业,特别是依托湘北职专探索开展公费农科生招生试点,培养农业人才。
7.着力构建农业延伸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托xx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搞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星级农庄、星级农场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突出打造xx农业休闲旅游
“六朵金花”,即秀坪橘海、夹山禅茶、璞谷奇石、白云山有机茶园、仙阳湖垂钓、罗坪长梯隘茶园,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旅游线路和精品观光景点,做活做好农旅融合的大文章。如,依靠大茶园、大产业的优势,加快推进禅茶文旅特色小镇、茶叶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万里茶道文化遗产申报为契机,以禅茶夹山寺为龙头,优先促进白云山、东山峰、罗坪等主产区茶旅融合,配套茶园步道、观景平台、茶农民宿,完善吃住购游等要素,逐步建成“xx茶叶公园”。
第五篇:西安发展绿色食品的调查与思考
西安发展绿色食品的调查与思考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结合西安市绿色食品发展的现状,探讨发展绿色食品对西安“建经济强市、创西部最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来,从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需要出发,西安市始终把绿色食品开发作为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扩大出口、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截至目前,西安市已有绿色食品企业24家,绿色食品产品48个,受到保护的农田面积32万余亩,年产量36万吨,销售收入3.5亿元。在产品种类上,形成了以果、奶为主导,饮料、酒、保健品、生产资料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绿色食品出口产品中,西安市秦美食品公司的猕猴桃原汁出口加拿大,周至县的绿色食品猕猴桃出口英、德等国,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的奶粉出口欧洲、西亚等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中,已有水果种植、畜牧养殖等基地4个。全市绿色食品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正在向“科技作指导、企业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有效模式发展。
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结合西安实际,西安市绿色食品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规模效益为重点,以提高绿色食品竞争力为目的,以开发具有西安特色的精品为手段,以构筑绿色食品生产和监督体系为保障,将绿色食品发展成为西安市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西安市应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建立健全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力争2年内在所有郊县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并有专项扶持资金。着力抓好绿色食品基地建设,发展县域经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要做到“三突出”:一是突出自然特点,二是突出产品优势,三是突出规模效益。建立和扩大4个基地,即绿色食品水果及加工基地,以周至县猕猴桃基地为主,辐射户县、灞桥等猕猴桃栽培区;绿色食品畜牧饲养加工基地,以临潼区为主,辐射未央、高陵、户县等养殖区;绿色食品特色农作物基地,以户县为主导,辐射长安、周至等农作物栽培区;绿色食品蔬菜基地,以蓝田为主,辐射市属各县。
选择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初具规模、产品质量信誉高、管理和加工技术先进、具有开拓国内外市场能力的企业,加以重点扶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有力措施,抓好绿色食品乳制品加工企业————西安银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食品猕猴桃深加工企业————西安市秦美食品有限公司,绿色食品肉制品加工企业————西安市方欣食品有限公司,以及绿色食品净菜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完善支撑服务体系,逐步加以推广,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搞好绿色食品市场建设。对绿色食品的营销环节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在我省率先成立第一家绿色食品专营公司————西安鼎天绿色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有效的绿色食品产品营销网络,畅通绿色食品产品流通渠道,创立西安地区在绿色食品销售方面的特色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吸引客商,壮大市场。
[发布日期:200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