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工项目管理计划书
项目管理计划书
1、编制施工阶段工程建设控制性进度计划,要把在合同中约定由业主完成的工程全部列入计划。
2、对于五通一平,提供设计文件,提供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提供水准点和坐标控制点,管理部要认真按时限要求完成这些工程,要承担不作为责任和工作失误责任,保证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3、对于质监、人防、消防、绿化、城管、环保、公安等政府主管部门,管理部要落实责任人专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要主动汇报、积累联络,取得这些部门的支持。
4、严格执行各种合同约定的时限要求,按时答复、审核、批准,避免因不遵守时限要求而造成违约。
5、定期检查工程进度情况,力争按合同完成施工任务,若要突破工期要求,项目管理部要向业主报告,非业主或不可抗力原因替代的突破合同工期,要追究承包单位的违约责任,并向其提出索赔要求。
6、项目管理部要编制由业主供应的材料、设备采购大纲,确定采购方案和采购计划,负责工作,满足工期进度的要求。
7、定期向业主汇报工程投资的使用情况,使业主了解资金的运行状态,便于业主根据工程对资金的需求来筹划资金,并按时支付各项应付的款项。
8、按合同约定的时限要求参加分部工程、专业工程验收,及时组织竣工验收,协助业主办理竣工备案手续。
9、认证组织好图纸会审,及时整理交底资料,办理涉及变更洽
商。
10、支持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工作,按规定进行进场材料报验和试验。
11、在施工过程中组织承包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的协调工作,解决好施工中的设计技术问题,保证工程的质量。
12、参加工程的事故处理,维护好业主的利益,保证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对造成业主损失的要对责任方进行索赔。
13、组织由承包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单位参加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要符合设计要求和工程验收规范。
14、对合同进行风险分析,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协助业主完成应承担的义务,减少和避免针对业主提出的索赔。
15、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主动与业主进行协商,认真听取业主的意见,及时传递各类重要信息,使业主掌握各方面的工作状态。
16、按时组织召开工地例会,协调好施工现场的进度、质量、投资等方面的问题。
第二篇:浅谈施工项目管理
浅谈建筑施工项目管理
刘义超张朔孟蓉蓉
【摘要】近年来建筑市场竞争程度日益加剧,企业要想生存,适应残酷的建筑市场竞争。各施工企业必须对内抓好项目管理,在保证质量、安全、工期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缩减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赢得市场。
现就项目管理阐述以下观点:
【关键词】安全第一、质量管理、降低成本、决策中心、以人为本
一、项目管理、安全第一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安全的重视力度。安全不仅能为施工企业赢得效益,更是施工企业的生命,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而安全管理工作,不是贴标语、开开会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落实。首要工作是成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并根据所承担的施工项目特点,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布置落实。具体措施是:① 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施工现场,对项目部所有施工人员逐个进行安全教育;无论是老职工、新学员都要进行安全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教育使进入施工现场的职工对所要从事的工作有全新的认识、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及能力。另需强调的是外协队职工进入项目部前必须做资格审查并进行体检;审查、体检合格人员录用后应进行安全管理规定及规程的系统学习,进行必要的施工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要求各专业针对本工程特点及专业特点,编制出危险点、危险源、危险面
及防护措施,作为向职工安全交底的主要内容,并在作业面做出明显标识,警示施工现场人员。
② 确保安全投入、充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责任考核机制以确保安全员的责任心,给予安全小组相应的权力支撑已确保工作的落实。项目可设立日检、周检、旬检、月检;由项目部项目经理牵头组织旬检、月检,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安全小组的日检、周检的结果及落实情况予于考核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立即落实整改。
③ 严格作业人员的班前教育,作业指导书、重大施工方案的交底工作;交底人及被交底人必须本人签字。利用安全事故通报、安全事故录相、安全演讲、安全事故案例对职工进行教育;使每个人从意识上形成“我要安全”、“生命对我只有一次”、“妻子、儿女期盼着我”的理念;使每个职工始终牢记安全、心系安全以确保安全文明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质量管理、企业之本
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施工质量是建筑企业的生命线,只有建设高质量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才能为企业应得生存空间。这就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特别是施工项目管理,在施工质量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项目管理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① 项目开工伊始,要树立“精品工程”目标,教育每个职工质量与企业,质量与个人的关系,懂得企业凭质量占领市场,失去质量,就是失去市场,失去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项目部要制定出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组织编制针对本工程的施工方案,使施工整齐化、规范化、标准化,并要求各施工专业编制本专业的施工质量通病及相应措施,做到事前控制。
② 组织好各专业的施工图纸,施工工艺图纸的会审工作,将设计缺陷消除在施工之前。制定严格的材料检验制度,把好施工第一关,避免由于材料质量问题造成的返工及质量事故。
③ 编制操作性强的施工作业指导书及大型施工方案,做好交底工作,并且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做好施工原始记录。要组织各专业进行质量知识、施工技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严格执行各级验收制度及工序交接制度。
④ 项目部要制定质量奖惩制度,对于施工工艺质量好的专业要给予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专业要进行暴光、通报批评及经济处罚。对关键工序要责任到人,使每个环节都在质量控制之中。
三、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施工企业在抓市场的同时必须把紧自己的“口袋”;在保证工程安全、质量的基础上,抓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消耗,增强企业效益。成本管理是经济管理的中心,项目部又是企业的利润中心;项目管理必须降低成本,堵住成本流失漏洞。项目部成本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
① 建立由项目经理、各专业施工队队长组成的成本管理体系,落实责任,确定成本目标。实行项目部一支笔管理,项目经理控制资
金的支付,避免越权签字;对各专业、各科室进行可控费用承包,制定承包奖惩办法;降低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
② 各专业化施工队处于项目工程成本管理工作的首位。应对各专业施工队下达降低施工成本指标,每月组织预算部门、财务部门进行考核,做成本分析,对节余奖励,超支处罚;促使各专业化施工队在人员投入、材料领用、机械使用上,不得不精打细算,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③ 材料采购要实行招标,堵住人情网、关系网,以避免在采购中乱加差价,导致资金流失。对外承包队伍要先核定施工图工作量,签订合同后再进行施工,避免在决算中多报工作量,弄虚作假现象。④ 组织责任心强、思想素质高、懂技术的人员进入项目部计划部门,对项目工程所有施工图纸工作量实行微机管理做好预算,以便对各专业队、各外协队的施工任务单、材料计划单、施工预算等进行审核,实现对各专业队的成本控制,避免材料库存积压。项目部组织好各专业图纸会审工作,切实落实设计量与施工实际量的相符程度,及时向设计院提出补充量。成本管理是全员行为,要教育每个职工节约意识,要培养浪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血汗钱的理念。
四、抓好管理,决策是关键
各项管理措施再好,领导意识不到位、领导思想不统一,就等于是一张白纸,是一句空话,所以项目管理者必须做到:
① 加强自身素质培养,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加强管理理论学习。
② 项目部领导层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各专业、各科室人员相互了解。这样既可增强每个领导的责任,使各专业、各科室人员,清楚干什么事,找哪位领导,避免多头领导或无人负责,杜绝领导之间的矛盾,增强团结,提高办事效率。项目部班子成员要定期召开思想交流会,针对施工现场及职工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及时处理。互相取长补短,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增进了解,做到团结协助、友爱互助。实行政务公开,在分配奖金、评先、奖励等方面进行集体商议。对职工敏感性的重大问题采取民主问卷,在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不搞一言堂,一人定乾坤。
③ 项目部领导在工作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身先士卒,尤其是在急、难、险的施工情况下,干部必须到场。项目部领导要积极参加各部门组织的安全质量大检查,要参加每月成本分析会,了解项目部各项工作,要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指挥和决策。
五、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我们有着先进的管理办法,有先进的施工机械。但一个项目综合管理目标的实现,是靠每一个职工具体实施的,所以必须加强职工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因为思想境界达不到,有能力的人不好好干,无能力的人瞎干,企业无创新,无生机,这样的企业用不了多久就会垮掉。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要以人为本,把职工当作主体,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尊重人、信任人、关心人、理解人的文化氛围,要在生活上关心职工,在思想上了解职工。
在物质上进行鼓励,激发行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业绩突出者获得奖励,使之受之无愧,而使其他人有奋斗目标。同时在精神上也要激励,采取公开表扬方式,把每个职工都看成是优秀的员工,使每个职工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同时增强职工对领导的信任,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激发工作热情和创造精神,使企业充满活力。
一个企业的经营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赋予企业新的活力,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根据自己的施工特点,人员结构,本着安全、优质、高效的原则,制定符合自身的管理方法和严谨有效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创出企业的品牌,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浅谈施工项目管理
浅谈施工项目管理
建筑行业已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市场环境以及行业趋势的快速转变,“高压”、“高标准”、“微利”等词汇已经成为了高速路面行业的微标签。多元化的市场形态与复杂激烈的竞争关系让企业“自然选择”的周期变得更短,我们要想在新时代保持长久不衰稳步发展的态势,就必须把对项目的管理理念从“战术”向“战略”转移,提前做出应对才能让交建路面工程分公司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具体说来,我们需重视对所属项目的战略规划,从企业文化、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竞争力。
一、重视文化引领作用,打造精品项目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时间的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企业的灵魂,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长久发展的精神核心,其根本意义在于它拥有一系列其它规章制度和规范所不具有的特殊功能。对于分公司来说,则需把企业文化核心与所属项目相结合,打造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的精品项目文化。首先,要塑造项目核心价值体系,项目在长久的施工生产中会自然的形成一种对于目标的共同期待,这种期待所造就的价值理念作为一个项目的文化核心,凝聚着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价值,其所具有的向导作用往往会引导着项目的生产运行,促使项目的整体行为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其次,管理者则要借助“制度约束”、“奖励激励”、“舆论造势”等措施手段将项目的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同时,项目应当注重从特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出发,把企业长时间传承下来的文化核心与项目自身拥有的优势充分结合,打造项目自身独特的文化标签。再次,项目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工作氛围是体现项目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处理好项目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建设优秀文化的基础;通过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性化的项目管理理念加强员工对企业、对项目的忠诚度,增加员工的获得感,从而建立项目员工群体团结一气、戮力同心的良好氛围,促使项目文化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二、开拓创新积极求变,紧跟市场行业趋势
在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新兴事物不断发展的今天,行业也在紧跟时代节奏不断变化。各种先进工法工艺、大型机械设备不断出现,打破了分公司对传统施工生产的认知。在目前形势下,分公司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就必须积极求变,善于接纳新兴事物,让分公司的“嗅觉”永远处在行业最前列。
一是要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分公司在激烈的外部市场里能够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分公司开源节流保持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运行生产的过程中,所属项目要加大对科研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项目管理人员要及时发现各种工艺工法的不足,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对其进行改良优化,保证项目施工生产在技术操作上“不拖后腿”。
二是观念创新。现在是科技、经济等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分公司要积极尝试接触各种新兴事物,保持行业嗅觉的敏锐性。一方面对“员工岗前培育”、“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施工”等新式生产理念进行实施,先一步发现新兴事物与项目生产实际较难契合的方面,在项目运行的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不断探索、优化,使之更好地与实际生产融合;另一方面,在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日益日趋成熟的今天,分公司管理要改变传统观念上的误区,对于路面行业的新制度、新规定要第一时间接纳并全面推行,争取早日进入新的施工领域。
三是制度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是分公司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项目管理制度,才能给分公司带来预期的效益。所以在项目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分公司管理者应当以实现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要素的最优组合为核心,以强化以责任成本、加强现场管理创新、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为目的,不断调整优化现有各种管理制度,并且根据行业新兴事物的发展趋势推行新的制度办法,使项目管理在不断变化的时代潮流和行业趋势中稳步推进。
三、强化人才储备战略,夯实人才培养布局
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堡垒和中坚力量,人才力量的储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分公司发展应当把人才培养作为长远发展的基础,建立科学的人力管理体系,不断增强人员素质,减少人才的流失,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分公司来说,对人才的运用不能仅仅停留在现阶段的表层价值,只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和储备体系,发挥人才的战略价值,才能更好地为公司创效增收。
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下,人才培养需要适应企业的发展。一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前提条件在于确定明确的标准与目标;分公司在人才引进时需根据人才的专长进行分类,结合人才自身的意愿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目标,为人才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职业规划路线;二是落实培训效果,业务技能的培训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首先需要改变观念,明确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一种战略投资,而不应当是对员工的福利支出。所以,分公司所属项目应当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同时借助“导师带徒”、“实践操作”、“轮岗学习”等多种措施办法夯实对员工的培训效果。
随着外部市场的不断多元化发展,施工的人才流失率也在随之走高,所以分公司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应当做好人才储备,减少人才的流失,节约人才培养成本,巩固分公司发展基础。一是做好感情留人,打造优秀和谐的企业文化,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是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增加员工的获得感和归属感;二是做好事业留人,针对员工自身的学习能力、技能专长等打造符合自身的发展路线,同时完善岗位竞聘制度,建立新型用人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增强企业内部的竞争意识,激发项目创效潜力;三是做好待遇留人,待遇留人主要是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根据时代的发展加入不同的福利元素,员工薪资则要根据员工个人能力的提升而相应的提高;四是做好职工关怀,职工关怀是否落实到位也是影响人才流失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分公司尤其是对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的边远项目,管理人员及群团组织要及时发现职工的思想波动,了解职工在各个阶段的基本诉求,提高职工关怀力度,减少人才流失率。
四、全面推进精细管理,提高项目运行效率
项目作为分公司的一个生产单元,包含了分公司生产的各种条件。项目的成功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完善的制度以及明确的奖惩去让施工运行的每一道流程变得更加简单有效,让公司的战略规划能有效的贯彻到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
一是细化责权归属。细分分公司组织架构中的职能和部门,使项目管理体系健全,责任权利明确到位,避免因各个职能部门在长时间的工作中出现责任归属模糊而导致的工作拖延,保证了项目生产运行的效率。
二是细化奖惩制度。在制定奖惩措施时,分公司需要把奖惩的项目条款明确,把奖惩机制做成不同岗位阶层针对性的鼓励办法,具体说来就是要把奖励的种类分得更多,把奖励的层次分得更为细致,使分公司的内部形成一个良性的竞争。处罚措施的制定亦是如此,力求细化每一项内容,并且制定相关制度去监督实施,让项目的管理处于一种鼓励与监督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项目生产运行效率。
三是细化修正改革。分公司应细心地去发现生产成本管控、工作流程简化等每一个可以去优化改进的切入点。生产流程的持续改进和工艺工法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生产效率。
管理的本质意义就是一种对目标细化分解和落实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项目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细化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一项工作从决策到落实的时间,提高项目决策执行效率,降低项目管理成本。
总之,面对复杂的行业趋势和市场形态,我们所属施工项目需要时刻关注行业市场的发展动态,分析行业发展走向,发挥分公司项目所拥有的资源优势,长远规划,战略布局,让分公司在新时代浪潮中抓住机遇,稳步发展。
第四篇:施工项目材料管理
第九章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
第一节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概述
一、材料管理的意义
施工项目的材料管理是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的计划、供应、保管、使用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工作的总称。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目的是贯彻节约原则,节约材料费用,降低工程成本。由于材料费在流动资金和工程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故搞好材料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搞好材料管理是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物质前提。施工项目的施工过程同时也是材料的消耗过程。任何——种材料,如不能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质量、数量、价格保证供应,就会给生产的正常进行带来影响,严重的可导致施工生产中断,停工停料,直接影响施工计划的完成。因此,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做好材料供应的组织管理工作。
2.搞好材料管理,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材料储备大,储备资金约占全部流动资金的50%一60%。如果加速这部分资金的周转,就可用同样数量的流动资金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或者说,可以用较少的流动资金完成同样多的生产任务,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流动资金的经济效果。因此,在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材料储备,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
3.搞好材料管理,可以降低材料费用,从而降低工程成本。因为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大,以土建工程而言,一般为60%~70%。因此,要从材料的采购、运输、储存、保管、领发、使用等各种环节加强管理,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材料费用,以降低工程成本。
4.搞好材料管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材质不合格或运输保管不善使材质降低,就会影响工程质量;由于管理不善造成二次搬运以及材料规格不符引起改制代用,会造成物力和人力的浪费,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所以,加强材料管理,通过合理组织订货、验收、保管等途径来保证材料质量、规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管理的任务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的主要任务,可归纳为保证供应、降低消耗、加速周转、节约费用4个方面,具体内容有:
1,保证供应
材料管理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施工生产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供应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经常保持供需平衡,既不短缺导致停工待料,也不超储积压造成浪费和资金周转失灵。
2.降低消耗
合理地、节约地使用各种材料,提高它们的利用率。为此,要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严格地按定额计划平衡材料、供应材料、考核材料消耗情况,在保证供应时监督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约使用。
第178页
3.加速周转
缩短材料的流通时间,加速材料周转,这也意味着加快资金的周转。为此,要统筹安排供应计划,搞好供需衔接;要合理选择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尽量就近组织供应,力争直达直拨供应,减少二次搬运;要合理设库和科学地确定库存储备量,保证及时供应,加快周转。
4.节约费用
全面地实行经济核算,不断降低材料管理费用,以最少的资金占用,最低的材料成本,完成最多的生产任务。为此,在材料供应管理工作中,必须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三、施工项目现场材料管理
凡项目所需的各类材料,自进入施工现场至施工结束清理现场为止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材料管理,均属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范围。施工项目现场材料管理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材料计划管理。项目开工前,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根据工程变更及调整的施工预算及时间,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供料月1十2g,作为动态供料的依据;根据施工图纸、施工进度,在加工周期允许时间内提出加工制品计划,作为供应部门组织加工和向现场送货的依据;根据施工平面图对现场设施的设计,按使用期提出施工设施用料计划,报供应部门作为送料的依据;按月对材料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不断改进材料供应。
2.材料进场验收。为了把住质量和数量关,在材料进场时必须根据进料计划、送料凭证、质量保证书或产品合格证,进行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验收;验收工作按质量验收规范和计量检测规定进行;验收内容包括品种、规格、型号、质量、数量、证件等;验收要作好记录、办理验收手续;对不符合计划要求或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应拒绝验收。
3.材料的储存与保管。进库的材料应验收入库,建立台账;现场的材料必须防火、防盗、防雨、防变质、防损坏;施工现场材料的放置要按平面布置图实施,做到位置正确、保管处置得当、合乎堆放保管制度;要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账实相符。
4.材料领发。凡有定额的工程用料,凭限额领料单领发材料;施工设施用料也实行定额发料制度,以设施用料计划进行总控制;超限额的用料,用料前应办理手续,填制限额领料单,注明超耗原因,经签发批准后实施;建立领发料台账,记录领发状况和节超状况。
5.材料使用监督。现场材料管理责任者应对现场材料的使用进行分工监督。监督的内容包括:是否按材料作法合理用料,是否严格执行配合比,是否认真执行领发料手续,是否做到谁用谁清、谁清谁用、工完料退场地清,是否按规定进行用料交底和工序交接,是否做到按平面图堆料,是否按要求保护材料等。检查是监督的手段,检查要做到情况有记录、原因有分析、责任有明确、处理有结果。
6.材料回收。班组余料必须回收,及时办理退料手续,并在限额领料单中登记扣除。余料要造表上报,按供应部门的安排办理调拨和退料。设施用料、包装物及容器,在使用周期结束后组织回收,建立回收台账,处理好经济关系。
7.周转材料的现场管理。按工程量、施工方案编报需用计划。各种周转材料均应按规格分别码放,阳面朝上,垛位见方;露天存放的周转材料应夯实场地,垫高300n,有排水措施,按规定限制高度,垛间留有通道;零配件要装入容器保管,按合同发放;按退库验收标准回收,做好记录;建立维修制度;按周转材料报废规定进行报废处理。第十章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
第一节机械设备管理概述
一、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种类
建筑施工中所用的机械设备类型很多,此设备的范围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生产性机械设备。一般指直接改变原材料屑性、形态或功能的各种工作机械和设备。如各种挖掘机械,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钢筋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木工机械,铝材切割、石材切割机械,焊接、热处理、冶炼设备,维修加工设备,锻压设备和风动工具等。
2.动力设备。指用于生产电力、热力和其他动力的各种设备。如发电机,空压机,蒸汽锅炉等。
3.传导设备。指用于传送固体、液体、气体和动力的各种设备。如上下水管道,蒸汽、压缩空气的传导管,电力网,输电线路和传送带等。
4.交通运输设备。指用于运送材料和载人的各种运输工具。如各种汽车,工程起重机械,铲车、行车、电瓶车等。
5.仪器仪表。指用于工程和其他工作用的各种仪器、仪表和工具等。如测量仪器,测试仪器和科学试验设备等。
本章以生产性机械设备为重点。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1.机械设备管理的概念
机械设备管理就是对机械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选购机械设备开始、投人生产领域使用、磨损、补偿、直至报废退出生产领域为止的全过程的管理。在机械设备的运行中存在两种状态:一是物质运动状态,包括设备的选择、进厂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革新改造、封存、保管、调拨、报废和设备事故处理等。二是价值运动状态,即资金运动状态,包括最初投资、折旧、维修费用、更新改造资金的来源及支出等。机械设备管理包括这两种运动形态的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前者是机械设备的使用业务管理,一般叫机械设备的技术管理;后者叫机械设备的经济管理。
2.机械设备管理的特点
建筑产品的生产所具有的技术经济特点,决定了建筑机械设备的运动也具有如下特殊性:
(1)建筑生产和流动性决定了其机械设备的频繁搬迁和拆装,因而有效作业时间减少,利用率低;每拆装一次都会降低机械设备的精度,加速磨损,缩短机械设备使用寿命。
(2)建筑机械设备多数为露天作业,难以遮盖防护,因而易于受自然条件的不利影响和尘污的侵蚀,加速了机械设备的损耗。
(3)建筑机械设备多为临时固定,稳定性差,加上工作负荷不均衡也加速了设备的磨损。
(4)建筑机械设备施工对象多变,装备的配套性差,品种规格庞杂,从而增加丁保修工作的
第190页
复杂性。
3.机械设备管理的意义
机械设备是生产的手段,随着建筑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机械施工将逐渐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作用也愈来愈大。因此,加强机械设备管理,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和作业效率,这对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施工进度,防止事故发生,完成企业的施工任务和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
三、机械设备管理的任务及内容
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在机械的经济寿命期限内,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尽可能降低机械成本,提高产出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机械设备管理的具体工作内容有:
1.机械设备的选择及配套
机械的技术性能必须适合使用要求。除主机外,还要注意辅助机械的配套,在数量和生产能力上必须彼此适应。例如现场混凝土浇灌,应从后台上料、石砂水泥运输、定量搅拌、成品出料运输、就地浇灌捣固等工序,都要相应配备砂石水泥上料机械、搅拌机械、水平运输机械等。其数量必须符合需要的比例,要成龙配套,尽可能使各种机械设备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必须考虑一机多用。
2.维修和保养
为了提高机械的完好率,需要做好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努力使本企业的所有大机械设备达到“三无、一好、一高”的水平。即机械设备无失修失保、无丢失损坏、零部件无乱拆乱卸;机械设备台台完好;机械完好率、利用率达到最高。
3.检查和修理
要定期检查和校验机械设备的运转情况、工作精度,发现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根据机械设备的性能、结构和使用状况,规定小修、中修、大修的时间,以便及时恢复机械设备的工作能力,预防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等。
4.确定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和管理制度。例如,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计划检修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日常登记、保管、调整等项工作制度等。
5.提高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要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正确使用和维修保养设备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为合理使用和维护设备创造必要的技术条件。
6.有计划地做好机械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第二节机械设备的合理装备
施工项目机械设备合理装备的目的是既保证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又能使每台机械设备发挥最大效率,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装备的总的原则是生产上适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第五篇:第三方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书
第三方物流项目管理
(1)请在该项目的启动阶段为项目团队制定一份项目的计划,包括实施步骤和进度安排。
项目计划
1项目背景分析及项目目标 1.1背景分析
国内背景:目前,我国物流行业竞争激烈,无数从事运输、仓储的企业不断改进技术手段,从而提供更快捷、更便利的物流服务。我们知道,在物流活动中,信息的传输和及时更新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为应对市场的变化,物流运输企业应当不断改进技术,提供及时准确的物流信息,拥有更多的客户,提升客户占有率。
企业项目背景:该企业主要的客户是外资企业,主要运输电子电器类产品。希望吸引更多的客户,运输附加值高的货物,因此购买了某物流信息管理软件。IT部门经理和业务部门经理组成项目团队,在选定了一名项目经理后决定启动项目。
1.2项目目标
该物流企业希望实施一套运输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对公司的整个运输业务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以提升企业的服务的服务质量,在运输附加值高的货物的同时,赢取更多的市场机会。2项目实施步骤 2.1系统安装调试
在购买系统后,测试软件的兼容性,安装和调试,保证该系统能够使用。2.2系统培训
成立项目小组,要求项目小组的成员接受该系统软件的培训,对软件中的系统流程和各个模块的功能有比较清楚地了解。然后在企业中进行推广,以提升企业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能力。2.3评价系统
在了解该运输管理系统功能的基础,讨论发现系统功能的不足和缺陷,对系统加以改进,或者对现有的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具体分析系统的可利用价值和改进的成本等。2.4业务流程优化
采用各种方法,对系统和企业的运行机制进行设计,使之适应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业务流程的优化有许多方法和步骤,开展好业务流程规划,能够使企业的运输管理更加完善,提高运输效率,从而赢得更多的客户。2.5系统推广
推广初期,仍旧以手工操作或原有的操作为主,不断灌输系统的原理和理念,增加员工对软件的理解和认识,逐步使用,最后达到普及。当系统普及之后,企业要逐步实现整个流程的自动化。3进度安排(1)安装调试:1天 由提供系统软件的公司业务代表和企业的IT部门负责;(2)培训:15天 项目小组成员;(3)评价系统:3天 项目小组成员;(4)流程优化:10天 项目经理、项目小组成员、企业的操作员工;(5)确定方案、方案改进:3天 项目小组;(6)方案实施:30天 项目小组、业务部门、操作员工 4项目计划管理
(1)项目的管理组织设置:选定项目经理,挑选骨干组成项目小组,以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和积极性都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
(2)项目成本:进行项目的成本预算,保证完成项目的实际成本、费用不超过预算。
(3)项目时间安排:包括具体活动的界定,活动排序,时间估计,进度安排和时间控制等。
(4)项目质量管理:进行项目质量规划、质量规划和质量控制。
(5)项目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并制定制定对策和风险控制。5项目评估
评估所购买的的系统的价值的大小,花费的费用是否合理,系统产生的效果大小,员工的认可和熟练程度等。
(2)请制定一份业务流程优化的计划书。
业务优化计划书
一、业务优化的背景介绍
该企业购买了系统软件,项目成员接受此套软件的培训。在培训期间,项目组成员基本上对系统流程和各个模块的功能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培训完后,项目组成员发觉此套软件的功能并非完善。
如果将其直接用于现有的流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因此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对业务进行优化。
流程优化包括两个层面上的涵义,一个是流程重组(BPR),一个是流程改进(BPI)。流程重组指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性的再设计。BPI强调渐进式改变,在现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建立新的流程。流程优 化的目标是减少流程中的非增值环节,创造最大的价值。流程优化的思想是,不能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为了改进而改变。因此,采取BPR还是BPI,需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现有流程的运作情况和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定。
二、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项目小组发现,如果将系统直接用于现有的流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大家开始争论,对现有流程的优化是基于此套系统的流程改进,还是改变系统以适应现有的流程?现有的流程是否已经高效运行?借助系统,整个流程是否一定能够自动化、高效地运行? 项目小组要讨论和分析,清楚地了解整个业务流程操作的现状。需要弄清楚业务流程优化是系统依靠流程,还是流程依靠系统?我们知道,系统的运行应该与企业的管理结合在一起,发挥两者的优势。因此,需要弄清楚:(I)项目实施的目的;(2)系统的流程;(3)系统处理的长处和不足;(4)现有业务流程的核心环节:(5)现有业务流程中的突出问题;(6)业务流程中,花费80%时间做20%的事情是哪些?;(7)因为系统而解放出来的人力和时间,能做哪些增值性的工作?;(8)流程的改进是渐进式的还是彻底型的?:(9)组织结构的改进是渐进式的还是彻底型的?
三、业务流程优化方法选择
为此,项目组成员经过讨论设计了一份业务访谈问卷的内容,并安排时间对整个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的操作人员作了一次非常详细的访谈。访谈结束后,项目组成员对访谈的内容作了总结,发现在现有的流程中存在大量的管理问题,主要是操作不规范、信息滞后和不完整、操作人员职责不清、员工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同时,大家也意识到,该系统的实施并不能涵盖现有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因而需要另外定制一些新的功能。
四、业务流程优化内容
1、信息系统的完善
流程管理不完全等同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是管理的辅助部分,其价值在于提供了一种工具和手段,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一方面,IT系统的应用拓展了流程改进的空间,推动了流程的实现和组织的变革:另一方面,流程为IT的发展明确了流程的方向。
2、设计组织结构
流程决定组织,而不是组织决定流程。组织结构的调整需要以流程为中心。由于信息的共享性、可随时获取性和数据保存的完整性,使得人们从繁琐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工作中脱离出来,通过分析信息,作出决策。因此,一个管理者手下可以管理更多的人。组织管理学认为管理的幅度与管理的层次成反比关系。信息系统使得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
五、实施业务流程优化
在项目经理组织了一次“头脑风暴法”的讨论后,项目成员达成一致意见:以系统的流程作为参考,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调整组织结构;设计最终的流程优化方案,以及过渡阶段的方案,并逐步推动。
六、业务流程优化结果
在项目成员确定了优化后的过程后,根据流程的需要,重新设计了组织结构,分配了工作角色,减少了管理层次。在新的组织结构图中,加入了跨职能式的管理思想,以团队方式完成为大客户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