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的现状1
中国大陆的中产阶级的现状
中产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兴起是毫无疑问的实事,不论以哪一种标准来划分中产阶级,我们都可以观察到中国中产阶级在稳定地扩张而且扩张的速度在逐步加快,不过,即使如此,中产阶级在中国总人口当中的比例仍然较低。社会学家依据职业分类及相关指标划分的中产阶级在城市社会中已具有相当规模,但是真正符合公众心目中的中产阶级形象的人数比例则很低。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以农民和工人占绝大多数的社会结构,要发展成为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近年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产阶级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得以稳步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现象目前主要表现在收入和消费领域,人们通过收入的标准和一些标志性的大宗消费物品而很容易发现中产人群,并且感受到这一群人的数量在增长。
目前中国中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态度很难用简单的两分类来加以判断,我们无法明确判断目前的新中产阶级持有的态度是激进主义还是保守主义。新中产阶级的确具有比其他阶级更强的政治民主意识,但同时他们对国家权威的认同也并不是很低,这一点与他们对政府较高程度的信任有一定关联。一方面,他们普遍赞赏西方的政治民主体制,尤其是那些因工作、求学或旅游而出过国的人,他们对于现存政治体制中的一些不民主做法而导致的贪污腐败、滥用职权和决策失误等现象表示不满。但另一方面,较少有人认为中国需要立即推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毫无疑问,高速经济增长使中产阶级极大受益,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而且他们也预期在未来几年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还将继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政府的政策和现存政治体制持有基本肯定的态度,对于政府的治理能力有较高的信任度,他们认可政府的合法性和较高程度地承认国家权威。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是现存体制的支持者。但同时他们具有比其他阶级更强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对于生活条件改善和安全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对政府提出诸多批评,要求政府做更进一步地和更快速的改进。近几年来,大众媒体上铺天盖地指责政府的住房政策、医疗政策、教育政策以及收入分配调节政策,这些批评浪潮的主要推动者是中产阶级——包括新中产阶级、边缘中产阶级和中小企业主。对这些批评和指责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批评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企图影响政府决策者去调整、修改或强化相关政策,而并非意图改变现在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相反,这些批评是要求政府对相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更多的干预和更强化的管理,这也说明,中产阶级可能对政府寄于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要求,他们批评政府的具体政策而并不攻击现存政治制度,表明他们基本上是相信政府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从这一点来说,他们又是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力。但需要强调的是,至少在目前来看,他们所主张的社会政治变革是有利于现存政治体制的稳固和优化的,而并不主张现存政治体制的根本改变。政府对新中产阶级的批评和要求不断地做出反应,虽然常常反应过慢或者不尽如意,引发中产阶级的不满,但目前看来,新中产阶级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互动和互利关系。如果经济继续稳定增长而中产阶级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继续稳步提高,这种互动和互利关系将会维持下去。很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新中产阶级普遍地反对社会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动,他们希望维持现有秩序的稳定,总体而言,新中产阶级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力量。
不过,另一方面的问题是,新中产阶级内部发出的声音有时是不一致的,新
中产阶级的上层与中下层之间的割裂现象日益突显,新中产阶级的上层越来越向企业主阶级和特殊利益集团靠拢,而新中产阶级中一部分中下层成员的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极端情绪却进一步发展,这两种相对立的声音都能形成广泛的舆论声势而试图对政府决策者施加影响,有时导致政策左右摇摆而难以决策。新中产阶级的内部割裂可能影响到新中产阶级与政府之间的互动平衡,它可能带来的另外一个后果是,新中产阶级通过制造舆论来影响决策的策略公开化了不同阶级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而进一步导致对立双方的冲突情绪加剧,从而激化利益争夺或引发社会冲突。
第二篇:中国大陆房车露营地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大陆房车露营地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旅游消费的个性化和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显,在我国,自驾车旅游、背包徒步旅游、房车露营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在这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房车露营相对来说还属于较新的概念,更多是被用于户外探险、商务接待、影视拍摄等特殊领域,真正使用房车露营、旅游休闲的人则很少。与此同时,房车的增长急需与之配套的露营地的增长的大力支持,可是我国房车营地的发展还比较迟缓,至今国内尚没有成规模的营地出现。目前我国大陆只有北京、天津、河北、乌鲁木齐等地根据当地旅游景点的特色和发展趋势,建设了一些房车营地和相应的娱乐设施,但其质量尚未达到国际标准。很多国外旅客开着露营车到中国境内,在我国找不到一处符合国际露营标准的露营地,没有为车辆配套的上下水及电源设备,只好入住宾馆,汽车停在宾馆院内。由此可见,我国的房车露营及营地的建设与发展还未跟上市场需求,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其潜力。
一、关于房车与露营地的概念
房车,英文全称Recreational Vehicle,简称RV,它兼具“房”与“车”两大功能,但其属性还是车,是一种可移动、具有居家必备设施的车种。房车旅行集“衣、食、住、行”于一身,驾着房车的旅行途中不必担心住所、交通和餐饮问题,房车是实现人们“生活中旅行,旅行中生活”的现代化产品。房车是移动的家,那么露营地就是移动之家的停靠点。露营地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露营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可供人们进行露营活动的某一片土地。狭义的露营地指较为专业的露营地,指具有一定自然风光,可供人们使用自备露营设施如帐篷、房车或营地租借的小木屋、移动别墅、房车等进行短期或长期居住、生活,配有运动游乐设施、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并安排有娱乐活动、演出节目的占有一定面积、安全性有保障的娱乐休闲小型社区。营地按其功能装备的不同可分为停靠式房车露营地与常规式房车露营地。而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将露营地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山地型露营地、海岛型露营地、湖畔型露营地、海滨型露营地、森林型露营地、乡村型露营地。
二、中国大陆房车露营地发展现状
中国房车露营旅游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尽管近几年房车旅游也开始席卷中国大地,但受我国经济及旅游业发展影响,我国目前拥有的房车还不到5000辆,因而与之配套的设施--房车露营地的产生和发展也比较迟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房车露营地的数量少,中国大陆目前只有18家房车露营地,而且还具有地域集中性,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京津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次是现有的房车露营地规模较小,设施设备还有待完善,国内很多房车露营地只能提供简单的水、电、网络等服务,娱乐项目很少;再次是国内现有的房车露营地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不够系统,此外房车露营地的星级划分标准和露营地设施设备建设标准也还在筹划中,这不利于对房车露营地的统一有效管理;最后是我国政府还未设专门的管理部门对房车露营地进行统一管理,而现有的房车露营地协会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总的来说,我国大陆房车露营地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缺少有规模的房车露营地。
而房车旅游在欧美国家已风行了一个世纪之久,拥有着广泛的爱好者和相当成熟的基础。据资料显示,目前在欧美国家已经有70%的家庭拥有房车,并且,其租赁市场约占总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有约800万的庞大人群选择房车出行的旅游方式,占其总人口的9%—10%。为进一步完善这个蓬勃发展的大市场,欧洲已建立起与之配套的五万个房车露营地,拥有85万名俱乐部会员,以及三千多个俱乐部露营地。这些营地从最早的只是提供加油、加水和停车等简单服务,发展到现在复合型多功能营地,食宿、游乐、休闲度假、汽车保养与维护、汽车租赁等功能齐全的接待地。
中国大陆与国外房车露营地发展比较如下图: 露营地数量 中国
中国大陆现有18家,主要分布在京津地区和珠三角地区
国外
露营地数目很多,在主要的风景区和交通干道入口有露营地的广告和标识牌
规模与设施 规模小,一般提供水、各种规模均有,设施设备多,拥有从提供简电、网络插孔等简单服单的水、电、网络插孔服务的营地到拥有超务项目,娱乐设施少 市、各类运动区、休闲娱乐区的高标准营地
露营地还处于摸索阶段,没有营地管理发展成熟,有完整的管理链,营地管理体系统的管理章程,很多一般有电脑预订系统 系 营地会依据管理者偏好对营地进行管理
露营地还没有成文的星级划星级划分规则,行业内也没有分建设 统一的划分标准
政府暂时还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但已在筹备中)行业协会也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露营地根据建筑物、场地、设施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一星至五星五个等级,有详细的分级标准和设施要求,等级评定后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进行定期检查和重新评定 政府、露营地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会共同对其进行管理,社会组织和个人则可以对房车露营地进行监督 露营地的管理部门
三、我国大陆房车露营地建设的SWOT模型分析
国际知名的管理学者史提勒(Steiner)将环境中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es)与威胁(Threats)组合起来,称之为SWOT模型。利用这一模型,为项目开发、企业营销等重大的投资决策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该模型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对重大的投资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作者就我国房车露营地的发展,也进行了SWOT模型分析,用以为房车露营地的健康发展寻求可靠的基点与依据。
(一)优势分析
1、露营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美国2010年2月的户外产业协会调查,金融危机中很多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户外产品尤其是涉及徒步、露营、独木舟、皮划艇及其他一些简单户外活动的商品销售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已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我国汽车普及率的提高与高速公路网的建设为我国露营旅游发展提供了相当的便利。据统计,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7619.31万辆,私家车与数量庞大的单位车辆、社会经营车辆,形成了坚实的露营旅游物质基础。此外,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便捷通达的综合立体交通在保证旅游最终目的实现的同时,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旅游群体,引导旅游客源市场的分布。
3、我国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可以促进其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所关注的重点不再只有物质层面而是转向精神文化领域的享受。公民对旅游的消费品味正在不断升级,回归自然、体验休闲的需求日益提高,旅游概念日趋个性化和理性化,简单的吃、喝、玩、购物等观光短时度假习惯已经渐渐被放松娱乐的休闲度假“深度游”新理念所取代,房车露营产业也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发展态势。
4、支持露营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已经形成。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总体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地位不断上升,发展环境不断改善,要素体系不断优化,支持露营旅游发展的整体环境已经形成。一是旅游景区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我国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40处,居世界第三位。二是旅游市场规模更加庞大。2010年我国旅游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总体保持健康发展势头,我国将继续保持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目的地和亚洲最大国内旅游市场的地位。
5、居民的平均收入和闲暇时间不断增加:“5+2模式”(5天城内、2天城外)。
2010年我国人均年收入可达1.5万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假日制度法定假日调整为“两长五短”——两个“7天长假”与五个“3天短假”——职工的法定休息日达到115天;休假制度(年假),形成了居民休闲动向和消费模式的新特点:散客化、家庭化、个性化、自驾车出游等。
(二)劣势分析
1、对露营市场缺少足够的认识。客观地讲,对于我国露营旅游市场,我们还缺少应有的基础分析和科学预测,特别是对露营市场发展规律还不能做到有效把握。在我国露营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导向不足,行业协会引导欠缺,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我国露营旅游市场的发展。
2、我国家庭房车保有量严重不足据调查显示,至2010年底,我国房车保有量还不足5000辆,远不及欧美等国家的房车保有量,难以形成一个有规模的房车露营旅游市场,因而不能很好的带动露营地的建设和发展。
3、露营产品严重供给不足。一方面,从露营地的数量与分布上来看,我国露营地供给明显无法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从露营产品的内容上来看,我国现有的露营旅游产品过于单于一,季节变化性、观光性、参与性的不足,线路设计趋同,可供选择的产品不多。此外,从露营地的网络化发展上看,也还处在起步阶段。
4、政策保障与服务较弱。当前,我国露营旅游业的发展和露营地的规划与运营缺乏相应的引导、监督和管理,还未在行业内制定露营地建设标准、露营地安全规范管理标准、露营管理人员的资格认证标准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露营旅游业的发展。
5、露营对旅游景区的影响。旅游景区内露营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对景区的环境污染带来威胁,特别是在缺乏有效管理的条件下,大量露营者的涌入以及开展不良的集体活动,会使得景区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这是一些管理部门所担心的。
四、对我国房车露营地发展的建议
我国是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拥有众多风景优美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我们只要把握当前的发展机遇,制定好适合21世纪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战略,推出精心策划的露营地产品,并对景区进行更为专业的保护,许多景区是可成为房车露营地的,在为房车露营旅游爱好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增加景区的客源流并为景区创造收益。具体的推进建议如下:
(一)建立健全支撑房车露营地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国务院新发布的《分工方案》,国家旅游局将积极将露营旅游发展纳入“十二五”规划,同时,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商务部、体育总局的协调合作,加快制定房车露营地建设标准,房车露营旅游服务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等行业规范性文件。
(二)加强企业在房车露营地建设上的主体地位。
首先,要强化企业在房车露营地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参与力度,重视房车露营旅游经营企业的发展诉求,在充分融合房车露营旅游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制定满足多层次发展的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战略。其次,要积极引导传统旅游企业的升级转型,鼓励新型经营机构进入房车露营旅游市场。
(三)加强对房车露营地建设的示范引导。
为了推动我国房车露营地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要在科学分析我国房车露营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一批有实力的房车露营旅游企业开展露营地示范建设。同时,要在房车露营地示范建设过程中加强指导与监督。从露营地的选址到建成、经营的整个过程,都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制度,在产品定位、服务理念设计、人员培训、产品营销等具体环节上要结合当地发展要求,充分考虑经营主体投资效益的基础上尽量达到一定标准。并强调房车露营地的示范作用,强调服务理念的现代化和服务设施的人文化与信息化,要凸显不同房车露营地的示范特色,避免同质化造成的资源浪费。
(四)加强房车露营旅游行业协会的合作组织平台建设。
与房车露营地相关的各级行业协会积极做好房车露营旅游业的管理工作,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积极反映房车露营旅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诉求,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房车露营旅游业形势分析与研究,加强房车露营旅游业战略性指导文件的落实工作,加大协作力度,推进我国房车露营地的健康发展。
(五)着力实现房车露营地经营的网络化。
房车露营地的建设与发展不能单打独斗,一定要像汽车租赁服务那样,打破区域界限,实现覆盖面较广的网络化布局与经营。只有在较大区域内实现网络化,才有可能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并进而实现品牌化,推动房车露营地的迅速发展。
(六)适当考虑国营房车露营地的发展
(七)房车露营地的建设要符合中国人的需求
中国大陆发展房车露营地自然少不了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但并非完全照搬照抄国外的发展模式。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国人的旅游观念等都有自己的特点,我国大陆在发展房车露营地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建设真正适合中国人的房车露营地。
结束语
房车露营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必然出现的新兴业态。我们要从其产业基础与发展前景分析出发,对我国房车露营旅游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强化科学管理,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有了日益成熟的房车露营地建设经验和国家的大力支持,我相信国内房车露营地状况很快就会得到改善,相应的,房车露营市场很快将呈现另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三篇:中国大陆网络游戏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中国大陆网络游戏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社会,网络成为了人们每日必不可少的平台,网络也同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网络游戏利用其多样性强、可玩型高等优点,迅速成为了一个在世界上新兴的产业,迅速充斥了年轻人的闲暇时光,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期的过程中,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中国网络游戏的现状与发展结合调查与报告进行论述。
一、什么是网络游戏
既然我们这篇调查报告的主题是网络游戏,那我就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新兴的产业进行介绍,让您对网络游戏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网络游戏和单机游戏进行一些粗略的区分。
(一)定义
英文名称为Online Game,又称 “在线游戏”。指以互联网为传输媒介,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以游戏客户端软件为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实现娱乐、休闲、交流和取得虚拟成就的具有可持续性的个体性多人在线游戏。
(二)与单机游戏的区别
1.单机游戏因为在画面、剧情、音乐、可玩性方面上比网络游戏更加优良,所以需求的配置也相对较高,在需求的配置中,显卡和CPU最为苛刻。而网络游戏因为需求大众化,所以在配置等方面只需为普通配置即可娱乐。
2.网络游戏都是网络游戏运营商采用专业的游戏服务器进行管理和运营,才能让网络游戏玩家在娱乐时让网络游戏的属性和数据进行存储和变化(例如等级、攻击力、防御力等),但因为网络游戏的终端并不是在本地,所以网络游戏才必须依靠互联网才可正常运转。而单机游戏都具有本地游戏服务器,则也就是单机游戏的属性和数据都是由本地游戏服务器来进行存储和变化,所以单机游戏不依靠互联网也可正常运转,并且部分单机游戏的本地游戏服务器也具有着互联网联机的功能,在互联网下玩家可与其他互联网玩家进行互相娱乐。
二、中国网络游戏的产业与模式
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还处在一个走向成熟的阶段,其经营模式与管理制度尚与一些网游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有区别,但网游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之迅速,已经让
越来越多的人想来分一杯羹,加上管理制度的滞后型,导致中国网络游戏产业良莠不齐,使网络游戏产业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一)中国游戏产业的大环境
在中国整个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从无到有,发展到目前成为中国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游戏产业之所以可以打破在原来中国整个网络经济中的平衡,主要缘于在20世纪末中国网络经济泡沫破灭整个网络经济大受打击的时候,网络游戏却异军突起成为整个网络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得到迅猛的发展。
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128亿元,同比增长66.7%。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达到4800万,环比增长17.1%。用户增长一方面来自休闲游戏用户的增加,另外一方面来自于各游戏厂商对二三级等城市的开发。
2007年中国网络游戏实际销售收入为105.7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长61.5%。其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68.8亿元,占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的65.1%。在新投入到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公测的76款网络游戏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民族网络游戏达53款,占69.7%。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国内网络游戏市场的支柱。
2007年中国收入排名前15的网络游戏运营商中,有10家为上市企业,上市企业的收入约为98.7亿元,占总收入的77.1%。预计到2009年上市企业的市场份额将占到90%以上。
(二)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1. 买断模式 买断模式及用户话费一定数量的钱将游戏的使用权买断,在之后的游戏过程中将不会再有收费项目,即在游戏中的所有玩家所付出的金钱都是等同的,这种模式的盈利点主要就在于买断费用上,故此中模式需用户一次性支出较多,优点在于游戏内部的公平性,这种收费方式常见于大型且精良的游戏中,目前在中国此种收费方式不常见,归其原因在于中国的网络游戏参差不齐,且游戏可玩性不高,从盈利的角度上来讲,买断式收费也是盈利最低的收费方式,也并不迎合国内网络游戏商的口味。
2. 时长收费 时长收费是指用户花一定的钱去买在游戏中的时间,一旦游戏时间到期,则需再次购买游戏中的时间,方可继续游戏,这种游戏模式在中国正越来越受到玩家的欢迎,从数据上看喜好时常收费的用户比例从2008年的25.8%提升至2009年的62.8%,这种游戏方式依然可以很好的提供游戏内的公平性,同时也赋予玩家更多选择的权利。
3. 道具收费(免费游戏)道具收费即很多厂商宣扬的免费游戏模式,玩家可不花一分钱的进入到游戏中,且从始至终的进行游戏,但同时游戏内开放商城,如果玩家想要更好的游戏体验,或高人一筹的角色的话,则需要在商城购买很多道具,这就是道具收费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在中国最为流行,也是中国的游戏开发商最喜欢的一种盈利模式,首先其降低了门槛,让更多的人进入到游戏中,同时抓住中国人喜欢的攀比的心理,使愿意为游戏花钱的玩家更加的强大,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游戏本身的平衡性,从相关调查中发现2008年明确表示喜欢道具收费的用户比例为41.9%,而09年该比例下降至28.9%,这也是中国网络游戏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三)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社会地位
随着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兴起,其在年轻人中间的地位越来越重,很多时候都成了年轻人中间每日必聊的话题,随着这项产业的发展与普及,社会对其的看法也从一开始的敬而远之到现在的欣然接受,其在中国大陆的社会地位也与日俱增,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3分钟的时长报道游族网络等网页游戏产业企业代表在原创民族网游发展中的贡献及良好势头。今年前8个月200亿的收入,也使得原创民族网游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最快的版块。游族网络坚持精品战略、坚持民族原创、坚持文化导向,并凭多款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页游产品,受到央视等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肯定。
同时最为现代最有效的一种文化输出的方式,主打中国风的国产网游越来越多,同时中国网游产业也从以前的引进国外大作,到现在向国外输出极具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从文化等软领域让世界更加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在电影和音乐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网络游戏成为了中国向世界年轻人输出中国文化的又一个新的突破口。
三、中国网络游戏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网络游戏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其取得的成就已经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在其创造出的巨大产值和在年轻人中与日俱增的影响力的背后,是急需完善的体制约束,很多网络游戏宣传过于低俗庸俗,抄袭和乱收费现象严重,这些方面的改善都是中国网络游戏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宣传急需规范
针对当前一些网络游戏在市场宣传中炒作芙蓉姐姐、凤姐、苍井空等不雅照或视频的女主角。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网络游戏作为文化产品,健康的游戏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的经营活动是保障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再考虑到网络游戏的受众,宣传倡导健康正规的宣传方式才是对青少年负责任的态度。
(二)抄袭现象严重
抄袭、山寨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这种现象正说明了中国文化产业创造力的缺失,在这种你山寨我、我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游戏制作水平日益下降,创新性的玩法和突破性的进展在原创网络游戏中几乎已经销声匿
迹了,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上,不光是在网络游戏这方面,在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国家和政府去进一步的监督管理,只有保证了原创人的合法利益,才能让更多的创作者加入到原创的大家庭中来,才能让这个产业持续的、蓬勃向上的发展。结束语:
这次我采用中国大陆网络游戏为调查报告主题是因为其中国具有很强的特色,也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网络游戏发展状况,同时其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再加之受众是广大年轻人,足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以亲身经历为例,作为男生,身边几乎85%以上的同学都有网络游戏的经历,可见其在年轻人中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世界中,人与人之间可以重新建立关系,扮演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永远都不能企及的角色,天马行空的虚拟世界让很多人沉迷其中,一款好的网络游戏也的确会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应和社会影响力,但这个新兴的市场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规范,其带来的几百亿产值背后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思考的东西,所有的东西都有其两面性,网络游戏在给人们带来实现梦想的机会的同时,也让很多人对现实世界失去了耐心和希望,虽然政府出台了所谓了防沉迷机制,但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里形同虚设,照搬国外的管理制度显然是不行的,尽快寻找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游戏管理之路才是这个产业的当务之急。
高尚
201120612021
食品工艺二班
第四篇:中国大陆西瓜产业现状与发展
中国大陆西瓜产业现状与发展
1、我国大陆西瓜生产现状
2、我国大陆西瓜市场特点
3、我国西瓜产业发展分析
4、我国西瓜产业建议对策
1.1、我国大陆西瓜主要产区
我国大陆的西瓜主产区
面积在百万亩以上的省有:
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江西、黑龙江等
其它重点产区还有新疆、甘肃、湖南、贵州等
我国大陆的西瓜特色产区
北京、宁夏、甘肃、广西、海南、西藏等
1.2、我国大陆西瓜主要栽培模式
普通露地栽培
北方、南方多数地区6—7月采收
东北、西北地区的露地栽培(8—9月采收)
南方(广东、广西、海南的冬春季栽培)(12—4月采收)
华北、西北、东北的日光温室栽培
(4—6月采收)
北方和南方的保护地大棚栽培
2、我国大陆西瓜市场主要特点
小生产、大市场、流通程度越来越高;
消费季节性比较显著;
消费的差异性逐步形成,但仍以普通消费为主;
消费的替代性逐渐增强;总量相对平稳,人均明显下降;
品质、品牌和标准化商品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3、我国大陆西瓜生产分析
3.1西瓜生产规模年际波动较大
3.2西瓜生产的总体效益有所下降
3.3西瓜生产的品种和技术需要更新
3.4针对市场特点的生产模式具有创新力
3.1、西瓜生产规模近年来波动较大
1998年我国的西瓜生产规模超过2300万亩,市场总体供大于求,价跌卖难; 2001—2002年由于棉花销售低迷,面积下降,西瓜面积回升;
2003--2004年国家出台粮食生产直补政策,棉花价扬,西瓜面积显著减少 2007年由于面积减少,气候等因素,西瓜的市场价达到近年新高
3.2、随国家农业政策调整和市场总体形势变化,西瓜的生产效益有所下降 西瓜甜瓜生产的比较效益仍超过大田作物;
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上升;
棉花等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提高;
肥料、农药等直接生产成本增加;
2004年实行新道路法,禁止超载,增加瓜果运销成本;
国家取消有关税费,降低瓜果生产生产成本;
有关省份出台绿色通道政策,降低运销成本
3.3、生产品种与技术需要更新
品种的更新
抗逆、优质、丰产、有更多的类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技术的进步
标准化、无公害、绿色食品
延长地产鲜果供应期
加工,贮运保鲜方面仍不足
3.4面向市场发展的典型模式
长江三角洲浙江8424代表的西瓜品牌生产
海南冬季反季节西瓜生产
西北绿色西瓜甜瓜生产
4、我国西瓜生产今后发展对策
市场导向因地制宜应用新优品种
普及不同地区和产品类型的标准化栽培模式,提高上市瓜果的商品质量,推广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发
展绿色生产
研究保护地问题,普及嫁接育苗,推广采光、保温更好的设施材料与方法
注重研究开发初级产品的深加工
发展产业化,建立注重品牌和品质的高效产销体系
4.1、以市场为导向推广适宜不同栽培条件和针对不同市场目标的优良品种
通过引进资源、种质创新等措施,尽快选育、筛选、推广适合我国各地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重点是
推广抗逆性好,坐果性好,具有良好外观的优质新品种。在不断推出新品种的过程中,通过专利申请、品
种登录、注册专有权等工作,保护育种家的合法权益。有利我国西瓜甜瓜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得到进一
步发展。
4.2、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模式,发展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绿色产品,提高商品瓜质量
根据各地产区的生态与生产条件,针对不同品种、不同市场的要求,通过综合农艺措施的系统研究,提出生产管理的量化指标,明确各类条件下的种植要求和栽培技术。积极研究制订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国家
西瓜甜瓜商品标准,提倡生产者和管理部门积极采用西瓜甜瓜品牌与商标的市场信誉制度,尽快适应加入
WTO后的农产品品牌产品的竞争。
对当前西瓜甜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生产中表现突出的病虫害问题,应以无公害防治为原则,将对环境和
果品的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普及对枯萎病、蔓枯病、霜霉病、美洲斑潜蝇等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科学用
药,提倡使用物理方法如海南等地区的防虫网设施栽培;使用低残留和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符合无公害防治要求的生产基地进行绿色果品认证,发展绿色瓜果的生产。
一、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
六六六(HCH),滴滴涕(DDT),毒杀芬(camphechlor),二溴氯丙烷(dibromochloropane),杀虫
脒(chlordimeform),二溴乙烷(EDB),除草醚(nitrofen),艾氏剂(aldrin),狄氏剂(dieldrin),汞制剂
(Mercurycompounds),砷(arsena)、铅(acetate)类,敌枯双,氟乙酰胺(fluoroacetamide),甘氟
(gliftor),毒鼠强(tetramine),氟乙酸钠(sodiumfluoroacetate),毒鼠硅(silatrane)。
二、在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不得使用和限制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methamidoph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久效磷
(monocrotophos),磷胺(phosphamidon),甲拌磷(phorate),甲基异柳磷(isofenphos-methyl),特丁硫磷(terbufos),甲基硫环磷(phosfolan-methyl),治螟磷(sulfotep),内吸磷(demeton),克百
威(carbofuran),涕灭威(aldicarb),灭线磷(ethoprophos),硫环磷(phosfolan),蝇毒磷
(coumaphos),地虫硫磷(fonofos),氯唑磷(isazofos),苯线磷(fenamiphos)19种高毒农药不得用于
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三氯杀螨醇(dicofol),氰戊菊酯(fenvalerate)不得用于茶树上。任何
农药产品都不得超出农药登记批准的使用范围使用。
4.3、研究西瓜甜瓜保护地栽培连作重茬问题,因地制宜发展嫁接与无土栽培
随着西瓜甜瓜保护地生产的发展,设施内土壤连作重茬的影响逐渐突出,应根据各地条件积极采用嫁
接栽培,选育推广适合 我国各地条件的砧木品种。根据当地生产水平因地制宜发展无土栽培,特别基质型
无土栽培,保证设施生产西瓜甜瓜的产量与品质。
4.4关于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
西瓜的深加工
北京的企业已经初步研究了瓜氨酸的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西瓜水的加工等商品瓜初级产品的进一步
升值。具有重大前景
4.5、加强组织引导进一步做好市场产销协调,保证持续发展
利用行业协会和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做好市场调研和产销协调,避免丰收之后的瓜贱伤农。
有关主管部门通过知名品牌认定、保护,有关标准的宣传、落实,市场及品种种子信息的发布传播等方
式引导扶持支柱产业
生产者应树立市场意识、品质意识、品牌意识和风险意识
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的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刘君璞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中国园艺学会西瓜甜瓜专业委员会 45000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外市场的统一与规范,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农业部在2002年提出了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组织实施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据此大力发展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生产,将是今后我国西、甜瓜产业工作的重点。笔者就我国当前无公害西、甜瓜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推动其发展提出一些初步建议,仅供参考。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发展现状
为适应“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中无公害西瓜、甜瓜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2年发布实施了无公害西瓜、甜瓜(哈密瓜)的国家行业标准。据标准的有关规定,目前对无公害西瓜、甜瓜果实的卫生要求主要是针对乐果、多菌灵、辛硫磷、溴氰菊酯、百菌清等农药残留含量,亚硝酸盐及硝酸盐等化肥残留含量和汞、铜、砷、氟、铅、镉等重金属含量均不得超标(剧毒、高毒农药不得在西瓜、甜瓜上使用及检出);产地环境标准主要是针对空气中二氧化硫、氯化物含量不能超标;灌溉水质中铬、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和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物质等含量不能超标;土壤中铬、汞、铅、镉、砷等重金属含量不能超标。在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技术规程中强调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中禁用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除草醚,汞制剂,砷、铅类,敌枯霜,氟乙酰胺,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内吸磷,水胺硫磷,杀虫脒等数10种农药品种。农药使用中应注意安全间隔期、不同药剂的合理混用与交替使用,提倡利用物理与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
从近年来我国西、甜瓜生产整体情况看,严格遵循国家无公害西、甜瓜行业标准生产的比例仍不高,而能够通过有关管理部门检测认证的企业(产区)及商品瓜品牌更少,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有数10个企业(产区)获得了省部级西、甜瓜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仍是过量使用化肥、滥用农药及部分产地的环境污染。随着市场消费导向和无公害生产标准的建立与监管,更多的生产者认识到,生产同样品种的西、甜瓜,能否遵循无公害生产标准,其产品的市场效益是迥然不同的。
根据初步调研,目前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发展较快的有:北京、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河南、甘肃、山东、湖北、江西、黑龙江、上海等省、市。如河北省早在2001年已颁布实施了省级西瓜、甜瓜无公害生产标准(DBl3/T455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DB13/T465无公害甜瓜生产技术规程),江苏省在2001年也颁布了省级无公害保护地西瓜生产技术规程,安徽省在2002年颁布了省级嫁接稀植无公害无籽西瓜生产种苗质量、嫁接育苗、栽培技术、商品果等系列标准及规程。有一些主产区制订了地方性无公害瓜菜生产技术规程。这些地方性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标准的发布与实施,促进了无公害西、甜瓜标准化生产的发展,并为这些地区的相关企业和生产者带来了直接效益。还有一些产区和生产企业申报了省级无公害生产基地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时许多省、区已根据农业部实施的“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提出并实施了包括西、甜瓜在内的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目标。
河南省作为我国西、甜瓜主产区,各级政府与生产者日益重视无公害瓜菜标准化生产工作。如扶沟县江村镇每年的无籽西瓜总产量达1亿kg左右;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引进的黑蜜2号、黑蜜5号无籽西瓜抗病高产。2002年发展绿色无公害西瓜4000hm2。中牟县自2002年开始实行无公害瓜菜市场准入制度,无公害西瓜生产面积6666.7hm2,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县政府出台了“无公害西瓜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等一系列配套标准,并由技术监督局牵头组建了县级无公害瓜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进入市场的瓜菜免费检验后发放“瓜菜放心卡”,凭卡上市,促进了优质瓜果的销售。
浙江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由省农业厅统一负责认定与监管,计划在“十五”期间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0个,2003年计划认证100个。要求生产基地的生态环境达到相应的环境标准,建立相应的生产规程,生产的农产品达到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有注册商标。如嘉兴市秀洲区1998年引进精品小西瓜特小凤等品种后,开展了以“丰禾”品牌为主的无公害特色西瓜生产,实现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产品质量、包装标签、贮运保鲜等均有标准可依,生产的无公害西瓜销往上海、杭州、无锡、苏州等城市,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山东省2002年承担了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无公害瓜菜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设立苍山县和肥城市2个核心示范区和惠民、莘县、博兴、济阳、齐河5处重点推广基地县。项目完成后示范区的瓜菜产品农药残留达到国家安全标准,硝酸盐含量降低30%以上,保证示范区瓜菜质量符合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行业标准。高青县西瓜常年播种面积在6666.7hm2以上,总产40万t以上;2002年正式成为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西瓜生产基地,生产的“青苑”牌西瓜,经农业部环境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济南)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东明、昌乐、莘县、临沂等产区均突出科技导向,引进、推广高抗优质品种;测土配方,合理使用化肥,注重施用有机肥;利用生态栽培综合防治病虫害。在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方面下工夫,使西、甜瓜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当地有关部门还积极申报注册了有关品牌商标与无公害及绿色食品标志,生产的无公害西、甜瓜远销南北各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已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重视,生产者也逐步认识到其与市场需求及效益的密切关系,其规模、比例有明显增加,但在当前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首先是西、甜瓜的生产与经营高度分散。目前各地西、甜瓜的生产经营主体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每一个瓜农既是生产者又是经营者,可以说,在此情形下大部分地区西、甜瓜生产和销售基本处于盲目、无序状态,因此要进行大规模有严格质量标准的无公害西、甜瓜生产与市场流通的难度很大。如在生产中,许多生产者往往注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化肥用量明显偏多,造成果实品质下降;有些生产者从降低生产成本出发,使用成本低、见效快的高毒、高残留农药,造成农药残留问题比较突出。在市场流通中,由于分散经营,流通环节普遍缺少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与营销网络,其结果不仅加大了市场经营成本,也增加了管理部门质量监测管理的难度。
其次是无公害食品方面立法工作滞后,质量标准与管理体系不完善。目前国家对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尽管不少地方政府和部门都出台了一些无公害方面的政策或法规,对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较大作用,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因没有专门的法律依据,无法设置与实施处罚条款,在执法管理中操作较难,出现了无法
可依,或因相关法律规定抽象,实施无力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订与管理体系的建设,担仍很不完善。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标准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种类质量标准正在制定或刚刚完成。在已制定的标准中,对产品自身标准内容制定得比较详细,但对涉及产前、产后等相关标准的内容较少。正在实施的一些质量标准,由于质量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尚难以真正落实。
第3,无公害西、甜瓜宣传力度不够,生产者与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认识不足。2002年起农业部开始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于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无公害食品的概念刚刚接触,加之有关宣传不到位,社会上对什么样的食品是无公害食品,怎样才能生产出无公害食品,购买无公害食品应注意哪些事项,无公害食品的优点等了解的人不多。因此经常在无公害食品检测中发现高毒禁用农药的残留;不少消费者还认为过去吃了几十年普通食品也没问题,普通食品与无公害食品没多大区别。
由于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成本较高,售价也相对较高。据了解,目前无公害西、甜瓜市场售价比普通的高1~3倍,其原因既有生产成本的增加,也有进入市场前的检测认证、包装等方面增加的成本。然而由于认识问题,消费者往往期望以普通西、甜瓜的价格购买到优质、通过检测认证的无公害西、甜瓜,从而造成市场上无公害西、甜瓜难以形成气候,成为制约其生产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如2001年安徽合肥丰田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西瓜,当地质量检测机构执行DB34/207—2000标准,使其获得了检测合格证。但该公司商品瓜进入超市销售,因每500g售价1.50元,1天还没卖掉100kg;而普通西瓜售价0.37元。1天卖出3000kg。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丁世和主任认为,推动绿色消费的原动力是广大消费者;只有消费者自觉“绿色选购”,无公害农产品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
第4,有关无公害食品的发展投入不够。尽管各级政府对无公害食品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但面对巨大的生产、流通、消费领域,要从源头到市场准入真正把好每一道关口,还需要政府更多的专项经费扶持。当前迫切需要增强对无公害食品生产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推广,以及各项监管体系建设的支持,以保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顺利落实。发展我国无公害西瓜、甜瓜生产的建议
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我国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食用农产品的无公害生产,保障消费安全,质量安全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中等水平。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当前应以确保鲜食瓜果食用安全和提高西、甜瓜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为主线,以积极推进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尽快将我国西、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在当前农村经济体制下,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主产区建立无公害西、甜瓜商品生产基地,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作用,将分散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组织西、甜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将生产规模做大、产品质量做高、品牌做响。通过公司+农户等产业化运作,在城市设立无公害鲜食瓜果农产品专销区,采取连锁配送等营销方式,实施产、供、销一体,解决鲜食瓜果的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实现无公害西、甜瓜优质优价,降低市场风险,有效解决无公害生产及标准化问题,使农民增收。其次,在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要尽快建立健全有关无公害食品标准、检测、认证、技术推广、执法、信息等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农业标准化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国家无公害西瓜、甜瓜行业标准均已颁布实施,不少西、甜瓜主产区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标准或栽培技术规程等。当前重点应做好行业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的工作,使各地西、甜瓜产区能够按照统一标准与技术规程栽培与产品检测,有利于生产发展与市场开拓。不仅需进一步完善各级检验监测机构与生产基地、市场速测点的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有条件的产区还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网络宣传推广与组织协调作用,在主管部门协调下使之与专业检测中心的工作有机结合,加速西、甜瓜主产区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基地建设。
第3,加快无公害食品的专门立法与有关宣传工作,增加政府的投入力度。落实和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发展,一方面有待政府尽快立法,使得无公害西、甜瓜生产法规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同样需要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加强宣传引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让广大生产者充分认识到无公害西、甜瓜生产的重要意义和实际效益,从而自觉实施。
应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用于对无公害西、甜瓜生产中重大问题的科技攻关及检测、执法队伍条件的改善,尤其要增加抗病虫害优质品种的育种研究与推广,高效低残毒农药的研究开发与推广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快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同时应逐步加强无公害食品检测、执法队伍的建设,保证政府对无公害食品监管工作真正落实到位。
第4,为保证全面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议对包括无公害西、甜瓜生产在内的重要无公害农产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条件地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如在主要商品生产基地、主要消费城市、重要出口产品基地等地逐步实施挂牌监测,对符合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的生产企业准许进入特定市场销售,对各主产区采取分批定点抽查监测监督等多种措施,保证消费者能够获得安全优质的商品瓜。
第五篇: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2001年说,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萧灼基说:10年后中国将有五类人能进入中产阶层,萧老的预言,给给向上爬的人打打气,给他一个大枣吃。本人想提三个问题:中国的新阶级、新权贵和新精英。
新阶级
故事一:
狗熊带兔子玩,上厕所时没带手纸,狗熊 问,你怕脏吗?兔子说不怕,狗熊用兔子毛当手纸了。狗熊的块头那么大,兔子没法子只好拿自己的衣服给狗熊当“手纸”了。中产阶级象只兔子,跟富人玩好了就变成手纸,玩不好......中产阶级——难以界定,文学家形容他们象一块没有冻好的冰,艺术家编了一套老板丽人伪幸福的梦,经济学家说他们是中国稳定的核心,社会学家说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政治家怕他们长得太快胃口太大,行政官员吃拿卡要想捏死他,民工们恨不得宰了他,再来一次均贫富。
一提中产阶级,人人都特敏感,弄得我好生尴尬。不是我存心找不痛快。在我们这个貌似平等的社会中,一谈中产阶级,人们就老大不自在,心中暗想:我算老几?老大、老
二、老三,还是个零蛋......有人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我是格格。我心说您甭提满清这一壶。路边的小饭馆变成了宫庭宴,电线杆上的小纸条儿变成宫庭秘方,街上的小妞也全都变成了格格。经济学家管这叫“预期紊乱”。关于中产阶级争议和对中国公民社会的企盼,象是学术界吐出一串好看的泡沫。人们不否认他的重要性,鲜有人进行分析、量化和实证。我一接这题就发觉不妙,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着力点。中产阶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方的园的还是三角的,他的政治理念、社会意识、生活预期全然不清楚。
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原本是个舶来品,欧洲是经过了 300 年工业原始积累,再加上战后持续 50 年的高工资、高福利的保护才出现了中产阶级。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消灭了有产者,改革 20 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他们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办公司、投资、信贷、交易和纳税,在这一奇迹中,他们很有特色。所谓中产阶层,是以知识份子、职业专家为代表的主流精英的群体,有院士、研究员、教授、律师、医生、作家、专家、艺术家、自由职业者、高级职员等,包括文官、学人和企业家。他们成长周期才10年还很不成熟,我们缺乏训练有素的文官来操作民主,又缺少公益的学人来坚实公民社会基础,更缺乏讲信用的企业家来完善产权制度,从而使经济和民主同时陷入僵局。
早在 1997 年刘吉曾说过,中国很有可能产生新阶级。中层消费者怎么形成的?大约是在 1992 年后,要素市场(资本、信贷、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中介服务等)开放后,形成的所谓的“第四代富人”。大批政府、企事业机构的干部、知识分子下海后,利用他们过去的资源和社会网络,中层才迅速扩大。据中国社科院历时 10 年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民营中小企业家中干部下海的占 31%。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过程中才形成了广大的中层。也正是 90 年代中期,一大批中层的金融资产早已超过实物资产。中层消费者其实就是潜在的中产阶级,他的生活预期要远远超过其它预期。知识、财富、地位等资源的分配本身就倾向于官员,或接近官员的人,文官和学人本出自同一条根,却走上不同的路。如何保持官僚制度廉洁,又不脱离民众?他既保持充分的权限,又不损害地方、企业的利益,引导国家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曾折磨过历代国家决策人。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受益群体是知识分子,由于市场稀缺资源的知识、权力和资本三大资源首先向他们倾斜,他们走上快速上升通道。在富人和中产者流行的个体排它法,你不富说明你没路子,你费物。
新阶级一起步就象走上了钢丝绳,没招他惹他,他都害怕自已一不小心栽下来。极度渴望别人尊重,又怕受人忽视的痛苦,是中产阶级一大特色。天大的事,莫过于他们自已的地位下降,他们不自信,虚荣势利活得很累。中产阶级最担心的是社会地位,中产阶级社交网络是它化解生存危机的有效工具。二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分化中,迅速分化出来一个获利的少数和失落的多数。任社会学家大喊大叫,富人离散倾向和不满情绪,穷人的反社会和暴力倾向,都是极难对付的。
在改革大潮中,晃晃悠悠的中产阶级象一条船,经济变量越大,人们越是经历着角色和预期紊乱的过程。穷人多以富人为蓝本或参照物,中产阶级更信奉权威和官员,垂涎更高的社会地位。对于名声、地位和舆论都惊若寒蝉。象叔本华所说:所有的痛苦来自欲望。中产阶级的多重性,即得一些利益,又常常牺牲受挫,寄望于小胜即安,又常常失算。人人自危,即便目前还好,可担心未来的情绪正在蔓延,人们预期不定,社会角色不确定会对社会造成紊乱。精英离权贵资本很近,离穷人却越远。中产者们憎恨比他更富更黑的贪官和富人,可他们也并不喜欢穷人,中产阶级好于同类相聚,远离那些越发好斗的穷人。他们常把自已的不满发泄出去:一个为富不仁的高层,一个充斥暴民的社会!“官不象官傍大款,商不象商勾黑帮,学不象学向官场。”富人在中国近乎无形阶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中只在国家级春节团拜会中露露面,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圈子,他们害怕穷人的敌视,也讨厌中产阶级的巴结。客观上中国出现了大分化,可谁也不愿给穷人贴标签,这让穷人更抬不起头,中产阶级处在积累期,他们的收入、消费、投资的理念正在形成。过剩经济下,商品市场对他们已失去吸引力,要素市场上他们已成为主体消费群,金融、证券、信息、信贷、劳动力资源等,中产阶级已占主导地位。一旦他们预期不稳,市场必然有反应。预期紊乱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和动荡。
中产阶级总得有个标准吧,有人说有房有车,有人说年收入 20 万,有人说不得少于 50万。有钱就能提高社会地位吗?那只是给向上爬的穷人打打气而已。实在绕不开钱的话题,清华李强在 2000 年初《经济展望》的统计,全国 3.9 亿户家庭,利益群体分为四层,社会底层、利益受损群体、普遍受益集团、特殊获利集团。社会底层全国大约在1.48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000元,占总人口43%,利益受损群体全国约1.6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万元占总数47.6%。两者相加共3亿户,涵盖人口近11亿人口。普遍受益2513万户,户均不足10万元,占7.4%.中国富人是特殊获利集团,441万户,户均54万元,占1.3%。普遍受益加上特殊获利集团总共不到3000万户涵盖人口1.2亿。(天元数据)这是我们迄今看到最全最近的统计数据了。我们常说的 2:8 规律是错的,现在是 8.7%的人拥有 60%以上的居民存款。全国 7万亿元居民存款中,他们起码占了 3.72 万亿元。在基尼系数达到 0.468,中产阶级是不能保持稳定的。
不单单有钱就可以小小不然的挤身中层,还有职业、社会地位、公众评价。综合因素很
多,你受的教育,你所从事的职业,你的爱好、品味,你穿什么,用什么,住的如何,开什么车,说什么话,你一张嘴,你的语音就暴露了你的身份。深入研究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心理预期,对宏观、微观经济相当有用。中产者想什么,他们怎么消费,怎么投资,他们的责、权、利是什么?分析他们的生活预期,这就是个大市场。中层的生活预期,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信用良好的社会界面,以保护他们的收益和地位。迅速扩大的中层,将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世界金融业认为,中国如果没有自已的中产阶级,中国经济要想和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公众意志之上,民主政治强调的则是诚实、公正和效率。公平正义不是市场问题,道德沦丧也不市场化的结果,恰恰是制度工具出了问题。人大舆论研究所对社会地位评价,90年代初排在前 10 位的是教师、军官、科技人员、工人、农民、大学生、医生、作家、记者、警察。90 年代未排序则变为科学家、官员、教师、医生、律师、厂长、经理、军官、私营业主、演员、外企雇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地位也在重新排队。经济变量越快,人们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增大了。
有人担心中产阶级生成得太快太大,急需扩大他们对社会舆论、决策上的影响力。富裕起来的新阶级,急需与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实力。人们一般高估了他们的政治预期,低估了他们生活预期,有专家指出: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其政治人格在向经济人格的转变。中产者有政治理念吗?他们只在小圈子里发发高论,敢到大街上说说吗,马上就灭了你。学者们想得挺好,富裕的人越多,中产阶级是一个扩大的平民化“中层”,当中产阶级融汇了平民阶级,形成扩大的公民社会时,那么民主社会的确立也就为期不远了。此话当真?不是说无产阶级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吗。老大哥都快变成了小阿弟了,海外学者还在那空谈工人变成中产阶级,开什么国际玩笑啊。老大哥早都被失业吓破了胆。
新阶级正在稳固阵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瓦解。中产阶级走的三部曲,通过市场活动达到他们的生活预期,通过生产实践来达到他们的社会预期,通过专业、学术或院外社会活动,最终将达到他们的政治预期。其中任何一条路走通了,都会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影响决策不灵,走市场挣钱再受挫,那只有一条不归之路——社会参预。预期紊乱是会影响稳定的。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对政治的恐惧。中国人很少有政治预期,学人的为权贵赏识,暴民的招安,那是升官发财的梦,升官发财绝不是政治预期。价值观的改变,要比汽车、豪宅的普及慢得多。
亚洲模式都一样,要想出人头地无非是两条路,一靠家族,二靠官僚。第三条路社会参与可能性极小,所谓民间组织 NGO、某某论坛、那仅仅是精英走穴瞎起哄,圈子里竖竖小山头充大个。受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限制,知识分子自已行使主权后,更加摆脱不了集权和专制。缺少公民意识的认同、组织化和程序化,缺少公开的制度化,人与人之间就缺乏一种稳定的关系,随机性行为不断扩大,在个人、家族、利益集团垄断的社会里,腐败才最为猖獗。亚洲价值观被刘军宁概括为: 其一,亚洲价值的核心就是安定与和谐高于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国家的权利绝对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国家的安定绝对高于每个人的尊严。在亚洲价值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国家的安定。其二,亚洲价值的支持者认为亚洲价值的意义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亚洲价值在经济方面也种下了不少恶果,如官商勾结、金权交易、贪污腐败、操纵市场、垄断经营、与民争利等等。使得腐败几乎成为东亚政治的固疾。其三,亚洲价值观还特别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亚洲的民情和文化的特殊性,也给发
达国家带来借口关于人性人权的的问题攻击,并最终防碍了亚洲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真佛只说家常话,中国最大的问题: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首先是尊重他人的产权。
通缩、二极分化、暴富群体、贪官、暴民大凡都与此有关。流动人口、新移民削弱了原有的社会的纽带、宗法和家庭的控制,两极分化会造成冷漠反常的群体偏见,冲突与混乱就在所难免。不稳定并非是因为他们穷,而是他们都想致富,暴富的期望值超过其满足希望的能力。只要预期紊乱,社会就不会稳定。“只要发展经济,就能保证社会稳定。”那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暴富群体是特殊获利的富人,即使破产,他不是中产者,也不是穷人。于祖尧曾指出,暴富群体的崛起,是深化改革的主要危险之一。不能用占有财富多少来划分是否暴富。只能从牟取利润或租金的途径和手段来判断。暴富者侵吞劳动者成果,掠夺公共财产,挥金如土,败坏改革声誉。解决暴富和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从整顿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加强法制,从政治体制改革上找出路。国家的政策,货币、财政、税收、利率、汇率等政策,不应成为富人的天堂,应当成为穷人的饭碗。首先是任何资源也不会向他们倾斜,我们一些低级决策(货币、财政和税收),没有给穷人以上升通道。结构性失业把他们最后一条生路也给堵死了。这种群体性排它法,使弱势群体变成危险的边缘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卸任前说:“我们这个星球正处于两种强大的、相互矛盾的力量所左右——全球化与边缘化,自由化与极权,民主化与专制,富裕与贫困在齐头并进。二极分化到什么程度,政策是对富人倾斜还是对穷人让渡。政府能否利用税收再分配政策来调控危机。处于变革中的人们,只有极少数才懂得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旗下,给了富人和想当富人的机会和预期,也给了穷人和绝望者以反抗的手段,发展中国家也找着一个理由,以专制集权方式来推进民主化和现代化。象家长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针对社会稳定的研究,处在一个低水平上。不应忽视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作用。中产阶级不再是穷人,可远远不是富人,不能让他们惶惶不安像只兔子。
中产阶级调查: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场景一:上海外滩曼哈顿酒店。
一日,我在酒店餐厅吃早餐,忽闻隔桌诸人高谈阔论,争辩起“中产阶级”话题来。我心中窃喜。良顷,趁他们埋头用餐,我转过身去,问其中一人:“你们是什么地方来的?” 此人从盘子中抬起脸来,满腹狐疑地望着我。我急忙自报家门。他卸下狐疑的表情,用餐巾擦了擦嘴:“我们都是来自浙江的乡镇企业家,来上海参加一个订货会。” “饭后,我能不能到您房间坐坐,聊聊你们刚才谈论的中产阶级话题?” 他又换上了警惕的眼神:“我们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事后,我猜想,他的警惕大概源自我的境外记者身份。)
尽管采访未遂,但我至少知道,在中国,热衷于谈论中产阶级话题的人,并不限于大城市的学术界、传媒圈或白领阶层。如今,在中国的搜索网站百度上,你搜索“中产阶级”这个词,你能搜出158万个网页来;走在中国大、中城市的大街上,你也常常会看到针对“中产阶级”的房地产广告。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者”呢?
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办公楼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对我说,目前中
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照目前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
中国政府官员似乎更为乐观。早在2001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位官员就对记者说,他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将有2亿人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同一年,原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在新加坡预测,未来10年中,中国具有中等收入的群体将达4亿之多;
某些西方商业机构也加入了这种预测“大合唱”。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预测,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美国美林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
最新加入这个“合唱团”的是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该公司最近预测说,中国中产阶级将经历两波发展潮:第一波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壮大,到2011年,下层中产阶级人数将增至2.9亿人,并在2015年增至峰顶;第二波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扩张,包括吸收部分收入攀升的原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到2025年,上层中产阶级阵容将高达5.2亿人,超过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
(场景二:北京,一个典型的“中产”小区。
作家王刚为我沏上一杯茶。
听到我找他要谈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中产”生活,王刚一愣:“什么叫‘中产’?” 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十多年前。当时,文学评论家李陀曾对我说,刘索拉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批中产阶级,如果你继续努力,也有可能像刘索拉一样,成为中产阶级。我当时听了很新鲜,想问刘索拉,中产阶级将会怎么生活,但最后没敢问。”刘索拉,女,当时尚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上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以一篇现代派小说《你别无选择》在中国红火过一阵。
“那时,中产阶级在中国好像是一件大事,” 王刚呷了一口茶,“不像我在加拿大的一个亲戚,那么穷酸,来中国还舍不得住酒店,跑到我们家住,但也敢自称中产阶级。”)
在中国,同样是中产阶级话题,不同的人谈论的,却并不是同一件东西:不仅人们对中国是否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莫衷一是,而且对如何划定中产阶级也在使用着不同的标准。引起争议最大的,大概要算是划分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了,因为收入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个阶层规模的大小。2005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个标准:“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5.04%扩大到45%。
很多中国人对此标准不以为然。一个署名“山鬼”的网友在网上嘲弄说:“昨天我们还是小康家庭,今天一出门,脑门上就叭的贴上‘中产阶级’标签了。”
但麦肯锡公司的标准更低。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把年收入在25000元(约合3100美元)至4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家庭定义为下层中产阶级,把年收入在4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界定为上层中产阶级家庭。该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和美国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当。
(场景三:重庆希尔顿酒店。
在上海,那位浙江乡镇企业家婉拒我去他酒店房间,探讨中产阶级话题;在重庆,却有一批人主动来到我的酒店房间,讨论同一话题。这批人包括都市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公司白领职员、大学管理人员和新闻从业人员。
“从事色情行业的小姐收入的确很高,但她们肯定不属于中产阶级。”重庆天域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灵灵笑着说。
她用一种玩笑的口吻,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能够仅仅用收入来界定“中产阶级”吗?“我认为,中产阶级应该是社会的调节器,它能调节一个国家前进道路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
盾。真正的中产阶级,应该是富、贵、雅三个标准的一个平衡。”重庆团队培训公司总经理王又勇如是说。)
也许王又勇的“富、贵、雅”三标准过于抽象,而专门研究中产阶级的学者周晓虹则给出了更为具体、严谨的三标准:收入、职业和教育。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在接受我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三项标准:(1)经济上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2)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周晓虹领导的课题组根据这三项标准,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武汉五大城市的3038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五大城市中产阶级占人口11.9%的结论。
学者张宛丽则提出了更为细密的标准。张宛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在接受我采访时,她特意强调说,她在自己的学术文章中不用“中产阶级”这个词,而用“中间阶层”这个词。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有车有房,就属于中产了,”张宛丽笑着说,“其实,这是对中间阶层的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和误读。”张宛丽提出了研究“中间阶层”的七项指标: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
2、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3、职业权力:对其授权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调度、支配、控制权,对其上司及其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建议权、发言权;
4、收入及财富水平;
5、就业能力:主要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培训资历及掌握相应的职业专业技能;
6、消费及生活方式:有能力支付其中等水平的家庭消费;
7、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场景四:还是重庆希尔顿酒店。
李潇潇最后一个走进我的房间,她自报家门:“我不是中产。” 但张灵灵补充说:“她是中产的后代。”
整个一个晚上的讨论过程中,20岁左右的李潇潇一言未发。待众人欲起身告辞时,我忽然想到她:“你能不能也说几句?”
李潇潇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你们讨论这标准、那标准的,有什么意义嘛?为什么要在人群中划分阶级呢?”
我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是啊,中国走出那个“亲不亲,阶级分”的时代,已经30年了,难怪文革结束后出生的李潇潇、张潇潇们听到这个词,感到这么刺耳。)
不过,张宛丽认为,今天划分“阶层”(她坚持不用“阶级”这个词),与30年前划分“阶级”,目的、功用和标准完全不同;今天在中国研究“中间阶层”,意义更是特别重大。“中间阶层之所以在西方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研究中引起特别的关注,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也成为热门话题,就是因为,这个阶层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 同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社科院大楼内,张宛丽对我说。
在张宛丽看来,中间阶层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它对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出现的贫富分化具有一种缓冲的作用。在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这种功能尤显重要:“在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中间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居于中间状态,其一旦获得合法性地位及其社会认同,便有可能发挥该阶层的‘中间价值’──预留社会政策调整空间,以缓解上、下两层的矛盾冲突。”
回到英国后,我又采访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张伟博士。他认为,中产阶级不仅具有缓冲贫富分化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拉动消费、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功能。在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但内需不足的中国,这种功能尤为珍贵。
张伟说,中国当前出现的为了投资而进行的投资,是很危险的,而靠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海外
倾销,也会引起国际反弹,都不是可持续性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只有培育强大的中产阶级,才能摆脱这种恶性发展的怪圈,才能真正扩大内需。
张伟指出,凡是中产阶级弱小、穷人众多的国家,如拉美、非洲,不仅社会不稳定,经济也不稳定。
但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认为,中国能够逃脱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宿命” ──
“迅速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把一度贫穷但相对平等的中国社会改造成为具有不同收入阶层的社会。这一演变过程已经在不断加剧贫富分化,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紧张关系已成为中国政府政策的核心。然而,我们的预测表明,中国将避免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的‘哑铃经济’:庞大的穷人阶层、人数不多的富豪阶层和人数同样稀少的中产阶层。甚至就在极贫与极富之间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之际,中国城市所有阶层的收入仍将全线上升。”这种预测究竟是麦肯锡公司的一厢情愿呢,还是最终会变为中国的现实?
我们„„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