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时间:2019-05-13 22:4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第一篇: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

咋一看标题是中国中产阶级冷落了民主政治?我想得首先需要弄明白的是两个名词,及中国中产阶级和民主政治有什么含义。

中国中产阶级:《福布斯》中国中产定义:年入1万—6万美元;生活在城里;25到45岁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是奉行多数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寡头制和独裁制相对立。当然,这是一个官方的说法。那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们有了说话的权利,我们说的话有了被重视的权利。但是,在当今形式下的中国国情,中产阶级的生活怎么样,民主政治发挥的效果如何?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中国中产阶级冷落民主政治的现状。我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有政府扶持,其只需要按章办事达到国家的标准就是中产,所以进入中产的进程与民主政治动向无多大关系。中国到2020年要打造中国人口40%的中产阶级。此说法若是某人真诚的认识,那此人的思维逻辑等同白痴。虽然常见于社会宣导及些国家级精英如此频说,却无法辩识其是全平等和谐还是有层级和谐的前提社会观。具体的辨析可先两要点认识:(1)打造中产阶级实就和打造富有阶级一样,其社会成本最终依然也只会消化于社会基底层;(2)世界发达社会它只所以被标示发达,是因其基底层的可保证生活水准高于一般非发达社会,却无关乎其金字塔型还是橄榄型。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若慰籍于有些打造中产阶级的能力作为,那实在是离弃平等信念,缺乏社会顾全责任,但求形似满足的自欺欺人,而此点是绝大多数进军中产和中产的人已深刻明白。

2、生存中的奴隶性质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这得从两个方面来说:(1)从封建社会走过来还年轻的新中国,还有很大一部分受限于曾被封建思想影响过的民众,这就使中国人的奴性难改。(2)除去了人们的本体因素,还有就是环境因素。中产者并非天生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了中等财产阶层中的一员,必定经历了一番社会实践的历程,为此自身不得不染上浓厚的本土价值观。你想成为中产者吗?就得时时磨练自己,处处压抑住书生气习,泯灭掉智者的良知、磨掉个性意识的“棱角”,操行不可告示于人的潜规则,以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总之,在中国不能容忍有中产阶级自身特有的价值观,受制于种种制度、工资、环境以及现实的家庭负担,使其不能有真正的民主意识,这是导致其淡漠民主政治的又一重要因素。

3、中国民主政治总是要照顾大多数,不允许先行思想运作,不注重“治未病”的思想。其总是等待矛盾凸显,民众深刻意识的时候才开始着手处理,而欠缺制度完善开发新的模式。因此,也把中国梦的追求者在很大的程度上锁在了制度牢笼里。这看似民主的制度已经变得不似其本性了,所以被淡漠也是必然所趋。

综上所诉,中国民主制度被淡漠是一种趋势,也是如此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但是国人的生活还是得靠其表面运作方式,其对于中产或是其它阶层的人们来说的影响显得暧昧。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只能在这个笼子里挣扎与拼搏。

第二篇: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中国中产阶级的分析

国家信息中心的官员2001年说,中国将有2亿人口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萧灼基说:10年后中国将有五类人能进入中产阶层,萧老的预言,给给向上爬的人打打气,给他一个大枣吃。本人想提三个问题:中国的新阶级、新权贵和新精英。

新阶级

故事一:

狗熊带兔子玩,上厕所时没带手纸,狗熊 问,你怕脏吗?兔子说不怕,狗熊用兔子毛当手纸了。狗熊的块头那么大,兔子没法子只好拿自己的衣服给狗熊当“手纸”了。中产阶级象只兔子,跟富人玩好了就变成手纸,玩不好......中产阶级——难以界定,文学家形容他们象一块没有冻好的冰,艺术家编了一套老板丽人伪幸福的梦,经济学家说他们是中国稳定的核心,社会学家说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政治家怕他们长得太快胃口太大,行政官员吃拿卡要想捏死他,民工们恨不得宰了他,再来一次均贫富。

一提中产阶级,人人都特敏感,弄得我好生尴尬。不是我存心找不痛快。在我们这个貌似平等的社会中,一谈中产阶级,人们就老大不自在,心中暗想:我算老几?老大、老

二、老三,还是个零蛋......有人私下里对我说,其实我是格格。我心说您甭提满清这一壶。路边的小饭馆变成了宫庭宴,电线杆上的小纸条儿变成宫庭秘方,街上的小妞也全都变成了格格。经济学家管这叫“预期紊乱”。关于中产阶级争议和对中国公民社会的企盼,象是学术界吐出一串好看的泡沫。人们不否认他的重要性,鲜有人进行分析、量化和实证。我一接这题就发觉不妙,看不见摸不着找不到着力点。中产阶级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方的园的还是三角的,他的政治理念、社会意识、生活预期全然不清楚。

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原本是个舶来品,欧洲是经过了 300 年工业原始积累,再加上战后持续 50 年的高工资、高福利的保护才出现了中产阶级。解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上消灭了有产者,改革 20 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新阶层,他们有很强的购买力,他们办公司、投资、信贷、交易和纳税,在这一奇迹中,他们很有特色。所谓中产阶层,是以知识份子、职业专家为代表的主流精英的群体,有院士、研究员、教授、律师、医生、作家、专家、艺术家、自由职业者、高级职员等,包括文官、学人和企业家。他们成长周期才10年还很不成熟,我们缺乏训练有素的文官来操作民主,又缺少公益的学人来坚实公民社会基础,更缺乏讲信用的企业家来完善产权制度,从而使经济和民主同时陷入僵局。

早在 1997 年刘吉曾说过,中国很有可能产生新阶级。中层消费者怎么形成的?大约是在 1992 年后,要素市场(资本、信贷、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资源中介服务等)开放后,形成的所谓的“第四代富人”。大批政府、企事业机构的干部、知识分子下海后,利用他们过去的资源和社会网络,中层才迅速扩大。据中国社科院历时 10 年的一份全国性调查,民营中小企业家中干部下海的占 31%。是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过程中才形成了广大的中层。也正是 90 年代中期,一大批中层的金融资产早已超过实物资产。中层消费者其实就是潜在的中产阶级,他的生活预期要远远超过其它预期。知识、财富、地位等资源的分配本身就倾向于官员,或接近官员的人,文官和学人本出自同一条根,却走上不同的路。如何保持官僚制度廉洁,又不脱离民众?他既保持充分的权限,又不损害地方、企业的利益,引导国家经济发展。这些问题曾折磨过历代国家决策人。改革开放后,最大的受益群体是知识分子,由于市场稀缺资源的知识、权力和资本三大资源首先向他们倾斜,他们走上快速上升通道。在富人和中产者流行的个体排它法,你不富说明你没路子,你费物。

新阶级一起步就象走上了钢丝绳,没招他惹他,他都害怕自已一不小心栽下来。极度渴望别人尊重,又怕受人忽视的痛苦,是中产阶级一大特色。天大的事,莫过于他们自已的地位下降,他们不自信,虚荣势利活得很累。中产阶级最担心的是社会地位,中产阶级社交网络是它化解生存危机的有效工具。二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分化中,迅速分化出来一个获利的少数和失落的多数。任社会学家大喊大叫,富人离散倾向和不满情绪,穷人的反社会和暴力倾向,都是极难对付的。

在改革大潮中,晃晃悠悠的中产阶级象一条船,经济变量越大,人们越是经历着角色和预期紊乱的过程。穷人多以富人为蓝本或参照物,中产阶级更信奉权威和官员,垂涎更高的社会地位。对于名声、地位和舆论都惊若寒蝉。象叔本华所说:所有的痛苦来自欲望。中产阶级的多重性,即得一些利益,又常常牺牲受挫,寄望于小胜即安,又常常失算。人人自危,即便目前还好,可担心未来的情绪正在蔓延,人们预期不定,社会角色不确定会对社会造成紊乱。精英离权贵资本很近,离穷人却越远。中产者们憎恨比他更富更黑的贪官和富人,可他们也并不喜欢穷人,中产阶级好于同类相聚,远离那些越发好斗的穷人。他们常把自已的不满发泄出去:一个为富不仁的高层,一个充斥暴民的社会!“官不象官傍大款,商不象商勾黑帮,学不象学向官场。”富人在中国近乎无形阶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年中只在国家级春节团拜会中露露面,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圈子,他们害怕穷人的敌视,也讨厌中产阶级的巴结。客观上中国出现了大分化,可谁也不愿给穷人贴标签,这让穷人更抬不起头,中产阶级处在积累期,他们的收入、消费、投资的理念正在形成。过剩经济下,商品市场对他们已失去吸引力,要素市场上他们已成为主体消费群,金融、证券、信息、信贷、劳动力资源等,中产阶级已占主导地位。一旦他们预期不稳,市场必然有反应。预期紊乱会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和动荡。

中产阶级总得有个标准吧,有人说有房有车,有人说年收入 20 万,有人说不得少于 50万。有钱就能提高社会地位吗?那只是给向上爬的穷人打打气而已。实在绕不开钱的话题,清华李强在 2000 年初《经济展望》的统计,全国 3.9 亿户家庭,利益群体分为四层,社会底层、利益受损群体、普遍受益集团、特殊获利集团。社会底层全国大约在1.48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000元,占总人口43%,利益受损群体全国约1.6亿户,户均存款不足2万元占总数47.6%。两者相加共3亿户,涵盖人口近11亿人口。普遍受益2513万户,户均不足10万元,占7.4%.中国富人是特殊获利集团,441万户,户均54万元,占1.3%。普遍受益加上特殊获利集团总共不到3000万户涵盖人口1.2亿。(天元数据)这是我们迄今看到最全最近的统计数据了。我们常说的 2:8 规律是错的,现在是 8.7%的人拥有 60%以上的居民存款。全国 7万亿元居民存款中,他们起码占了 3.72 万亿元。在基尼系数达到 0.468,中产阶级是不能保持稳定的。

不单单有钱就可以小小不然的挤身中层,还有职业、社会地位、公众评价。综合因素很

多,你受的教育,你所从事的职业,你的爱好、品味,你穿什么,用什么,住的如何,开什么车,说什么话,你一张嘴,你的语音就暴露了你的身份。深入研究中产阶级的生活形态、心理预期,对宏观、微观经济相当有用。中产者想什么,他们怎么消费,怎么投资,他们的责、权、利是什么?分析他们的生活预期,这就是个大市场。中层的生活预期,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信用良好的社会界面,以保护他们的收益和地位。迅速扩大的中层,将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世界金融业认为,中国如果没有自已的中产阶级,中国经济要想和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几乎是不可能的。社会意识是建立在公众意志之上,民主政治强调的则是诚实、公正和效率。公平正义不是市场问题,道德沦丧也不市场化的结果,恰恰是制度工具出了问题。人大舆论研究所对社会地位评价,90年代初排在前 10 位的是教师、军官、科技人员、工人、农民、大学生、医生、作家、记者、警察。90 年代未排序则变为科学家、官员、教师、医生、律师、厂长、经理、军官、私营业主、演员、外企雇员。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地位也在重新排队。经济变量越快,人们自身命运的不确定性也就越增大了。

有人担心中产阶级生成得太快太大,急需扩大他们对社会舆论、决策上的影响力。富裕起来的新阶级,急需与经济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实力。人们一般高估了他们的政治预期,低估了他们生活预期,有专家指出: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核心,其政治人格在向经济人格的转变。中产者有政治理念吗?他们只在小圈子里发发高论,敢到大街上说说吗,马上就灭了你。学者们想得挺好,富裕的人越多,中产阶级是一个扩大的平民化“中层”,当中产阶级融汇了平民阶级,形成扩大的公民社会时,那么民主社会的确立也就为期不远了。此话当真?不是说无产阶级要取得最后的胜利吗。老大哥都快变成了小阿弟了,海外学者还在那空谈工人变成中产阶级,开什么国际玩笑啊。老大哥早都被失业吓破了胆。

新阶级正在稳固阵脚,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瓦解。中产阶级走的三部曲,通过市场活动达到他们的生活预期,通过生产实践来达到他们的社会预期,通过专业、学术或院外社会活动,最终将达到他们的政治预期。其中任何一条路走通了,都会达到一石三鸟的目的。影响决策不灵,走市场挣钱再受挫,那只有一条不归之路——社会参预。预期紊乱是会影响稳定的。建国以来的政治运动留下的最大遗产,就是对政治的恐惧。中国人很少有政治预期,学人的为权贵赏识,暴民的招安,那是升官发财的梦,升官发财绝不是政治预期。价值观的改变,要比汽车、豪宅的普及慢得多。

亚洲模式都一样,要想出人头地无非是两条路,一靠家族,二靠官僚。第三条路社会参与可能性极小,所谓民间组织 NGO、某某论坛、那仅仅是精英走穴瞎起哄,圈子里竖竖小山头充大个。受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的限制,知识分子自已行使主权后,更加摆脱不了集权和专制。缺少公民意识的认同、组织化和程序化,缺少公开的制度化,人与人之间就缺乏一种稳定的关系,随机性行为不断扩大,在个人、家族、利益集团垄断的社会里,腐败才最为猖獗。亚洲价值观被刘军宁概括为: 其一,亚洲价值的核心就是安定与和谐高于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国家的权利绝对优先于个人的权利;国家的安定绝对高于每个人的尊严。在亚洲价值中,最重要的不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是国家的安定。其二,亚洲价值的支持者认为亚洲价值的意义在有利于经济发展,但亚洲价值在经济方面也种下了不少恶果,如官商勾结、金权交易、贪污腐败、操纵市场、垄断经营、与民争利等等。使得腐败几乎成为东亚政治的固疾。其三,亚洲价值观还特别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亚洲的民情和文化的特殊性,也给发

达国家带来借口关于人性人权的的问题攻击,并最终防碍了亚洲社会生活的民主化进程。

真佛只说家常话,中国最大的问题: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首先是尊重他人的产权。

通缩、二极分化、暴富群体、贪官、暴民大凡都与此有关。流动人口、新移民削弱了原有的社会的纽带、宗法和家庭的控制,两极分化会造成冷漠反常的群体偏见,冲突与混乱就在所难免。不稳定并非是因为他们穷,而是他们都想致富,暴富的期望值超过其满足希望的能力。只要预期紊乱,社会就不会稳定。“只要发展经济,就能保证社会稳定。”那只是人们的一厢情愿。暴富群体是特殊获利的富人,即使破产,他不是中产者,也不是穷人。于祖尧曾指出,暴富群体的崛起,是深化改革的主要危险之一。不能用占有财富多少来划分是否暴富。只能从牟取利润或租金的途径和手段来判断。暴富者侵吞劳动者成果,掠夺公共财产,挥金如土,败坏改革声誉。解决暴富和解决腐败问题,关键要从整顿分配秩序、理顺分配关系、加强法制,从政治体制改革上找出路。国家的政策,货币、财政、税收、利率、汇率等政策,不应成为富人的天堂,应当成为穷人的饭碗。首先是任何资源也不会向他们倾斜,我们一些低级决策(货币、财政和税收),没有给穷人以上升通道。结构性失业把他们最后一条生路也给堵死了。这种群体性排它法,使弱势群体变成危险的边缘人。

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在卸任前说:“我们这个星球正处于两种强大的、相互矛盾的力量所左右——全球化与边缘化,自由化与极权,民主化与专制,富裕与贫困在齐头并进。二极分化到什么程度,政策是对富人倾斜还是对穷人让渡。政府能否利用税收再分配政策来调控危机。处于变革中的人们,只有极少数才懂得这场变革的终极意义”。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旗下,给了富人和想当富人的机会和预期,也给了穷人和绝望者以反抗的手段,发展中国家也找着一个理由,以专制集权方式来推进民主化和现代化。象家长打孩子:是为了孩子好。

我们针对社会稳定的研究,处在一个低水平上。不应忽视中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稳定的作用。中产阶级不再是穷人,可远远不是富人,不能让他们惶惶不安像只兔子。

中产阶级调查: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场景一:上海外滩曼哈顿酒店。

一日,我在酒店餐厅吃早餐,忽闻隔桌诸人高谈阔论,争辩起“中产阶级”话题来。我心中窃喜。良顷,趁他们埋头用餐,我转过身去,问其中一人:“你们是什么地方来的?” 此人从盘子中抬起脸来,满腹狐疑地望着我。我急忙自报家门。他卸下狐疑的表情,用餐巾擦了擦嘴:“我们都是来自浙江的乡镇企业家,来上海参加一个订货会。” “饭后,我能不能到您房间坐坐,聊聊你们刚才谈论的中产阶级话题?” 他又换上了警惕的眼神:“我们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 事后,我猜想,他的警惕大概源自我的境外记者身份。)

尽管采访未遂,但我至少知道,在中国,热衷于谈论中产阶级话题的人,并不限于大城市的学术界、传媒圈或白领阶层。如今,在中国的搜索网站百度上,你搜索“中产阶级”这个词,你能搜出158万个网页来;走在中国大、中城市的大街上,你也常常会看到针对“中产阶级”的房地产广告。那么,中国到底有多少“中产者”呢?

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办公楼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对我说,目前中

国的中产阶层占总就业人口的20%,如果按照目前中产阶层每年1%的增长速度,20年内中产阶层可以达到总就业人口的40%;

中国政府官员似乎更为乐观。早在2001年,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位官员就对记者说,他预测,未来5年内,中国将有2亿人进入中产阶级消费群;同一年,原中国对外贸易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也在新加坡预测,未来10年中,中国具有中等收入的群体将达4亿之多;

某些西方商业机构也加入了这种预测“大合唱”。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预测,到2010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总数将达到1亿户;美国美林公司预测,未来十年内,中国的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3.5亿人;

最新加入这个“合唱团”的是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该公司最近预测说,中国中产阶级将经历两波发展潮:第一波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壮大,到2011年,下层中产阶级人数将增至2.9亿人,并在2015年增至峰顶;第二波是上层中产阶级的扩张,包括吸收部分收入攀升的原下层中产阶级的成员,到2025年,上层中产阶级阵容将高达5.2亿人,超过那时中国城市人口的一半„„

(场景二:北京,一个典型的“中产”小区。

作家王刚为我沏上一杯茶。

听到我找他要谈的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中产”生活,王刚一愣:“什么叫‘中产’?” 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还是十多年前。当时,文学评论家李陀曾对我说,刘索拉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批中产阶级,如果你继续努力,也有可能像刘索拉一样,成为中产阶级。我当时听了很新鲜,想问刘索拉,中产阶级将会怎么生活,但最后没敢问。”刘索拉,女,当时尚在中国中央音乐学院上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以一篇现代派小说《你别无选择》在中国红火过一阵。

“那时,中产阶级在中国好像是一件大事,” 王刚呷了一口茶,“不像我在加拿大的一个亲戚,那么穷酸,来中国还舍不得住酒店,跑到我们家住,但也敢自称中产阶级。”)

在中国,同样是中产阶级话题,不同的人谈论的,却并不是同一件东西:不仅人们对中国是否存在着一个中产阶级莫衷一是,而且对如何划定中产阶级也在使用着不同的标准。引起争议最大的,大概要算是划分中产阶级的收入标准了,因为收入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这个阶层规模的大小。2005年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提出了一个标准:“6万元至50万元,这是界定我国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家庭年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3人计算)的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将由2005年的5.04%扩大到45%。

很多中国人对此标准不以为然。一个署名“山鬼”的网友在网上嘲弄说:“昨天我们还是小康家庭,今天一出门,脑门上就叭的贴上‘中产阶级’标签了。”

但麦肯锡公司的标准更低。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把年收入在25000元(约合3100美元)至4万元人民币之间的中国家庭定义为下层中产阶级,把年收入在4万元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的家庭界定为上层中产阶级家庭。该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家庭和美国年收入4万美元的家庭生活水平相当。

(场景三:重庆希尔顿酒店。

在上海,那位浙江乡镇企业家婉拒我去他酒店房间,探讨中产阶级话题;在重庆,却有一批人主动来到我的酒店房间,讨论同一话题。这批人包括都市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公司白领职员、大学管理人员和新闻从业人员。

“从事色情行业的小姐收入的确很高,但她们肯定不属于中产阶级。”重庆天域园林艺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灵灵笑着说。

她用一种玩笑的口吻,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我们能够仅仅用收入来界定“中产阶级”吗?“我认为,中产阶级应该是社会的调节器,它能调节一个国家前进道路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

盾。真正的中产阶级,应该是富、贵、雅三个标准的一个平衡。”重庆团队培训公司总经理王又勇如是说。)

也许王又勇的“富、贵、雅”三标准过于抽象,而专门研究中产阶级的学者周晓虹则给出了更为具体、严谨的三标准:收入、职业和教育。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在接受我采访时,进一步阐述了他的三项标准:(1)经济上月收入5000元人民币;(2)职业为事业单位管理或技术专业人员、党政机关公务员、企业技术人员、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3)接受过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

周晓虹领导的课题组根据这三项标准,对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和武汉五大城市的3038户家庭进行了调查,得出了五大城市中产阶级占人口11.9%的结论。

学者张宛丽则提出了更为细密的标准。张宛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社会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在接受我采访时,她特意强调说,她在自己的学术文章中不用“中产阶级”这个词,而用“中间阶层”这个词。

“人们通常认为,只要有车有房,就属于中产了,”张宛丽笑着说,“其实,这是对中间阶层的一种简单化的理解和误读。”张宛丽提出了研究“中间阶层”的七项指标:

1、一定的知识资本及职业声望资本;

2、职业的工作、劳动方式: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职业;

3、职业权力:对其授权管辖的工作对象拥有一定的调度、支配、控制权,对其上司及其业务安排,有一定的建议权、发言权;

4、收入及财富水平;

5、就业能力:主要指具有中等以上国民教育学历水平、具有专业技术培训资历及掌握相应的职业专业技能;

6、消费及生活方式:有能力支付其中等水平的家庭消费;

7、对社会公共事务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场景四:还是重庆希尔顿酒店。

李潇潇最后一个走进我的房间,她自报家门:“我不是中产。” 但张灵灵补充说:“她是中产的后代。”

整个一个晚上的讨论过程中,20岁左右的李潇潇一言未发。待众人欲起身告辞时,我忽然想到她:“你能不能也说几句?”

李潇潇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你们讨论这标准、那标准的,有什么意义嘛?为什么要在人群中划分阶级呢?”

我们面面相觑,哑口无言。

是啊,中国走出那个“亲不亲,阶级分”的时代,已经30年了,难怪文革结束后出生的李潇潇、张潇潇们听到这个词,感到这么刺耳。)

不过,张宛丽认为,今天划分“阶层”(她坚持不用“阶级”这个词),与30年前划分“阶级”,目的、功用和标准完全不同;今天在中国研究“中间阶层”,意义更是特别重大。“中间阶层之所以在西方有关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的研究中引起特别的关注,之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也成为热门话题,就是因为,这个阶层在整个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功能。” 同样在北京建国门附近的社科院大楼内,张宛丽对我说。

在张宛丽看来,中间阶层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它对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出现的贫富分化具有一种缓冲的作用。在现阶段的中国来说,这种功能尤显重要:“在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拉大的社会分层结构中,中间阶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居于中间状态,其一旦获得合法性地位及其社会认同,便有可能发挥该阶层的‘中间价值’──预留社会政策调整空间,以缓解上、下两层的矛盾冲突。”

回到英国后,我又采访了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张伟博士。他认为,中产阶级不仅具有缓冲贫富分化的社会功能,而且具有拉动消费、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功能。在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但内需不足的中国,这种功能尤为珍贵。

张伟说,中国当前出现的为了投资而进行的投资,是很危险的,而靠出卖廉价劳动力的海外

倾销,也会引起国际反弹,都不是可持续性的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只有培育强大的中产阶级,才能摆脱这种恶性发展的怪圈,才能真正扩大内需。

张伟指出,凡是中产阶级弱小、穷人众多的国家,如拉美、非洲,不仅社会不稳定,经济也不稳定。

但麦肯锡“2006年中国新消费者特别报告”认为,中国能够逃脱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宿命” ──

“迅速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把一度贫穷但相对平等的中国社会改造成为具有不同收入阶层的社会。这一演变过程已经在不断加剧贫富分化,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和经济紧张关系已成为中国政府政策的核心。然而,我们的预测表明,中国将避免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的‘哑铃经济’:庞大的穷人阶层、人数不多的富豪阶层和人数同样稀少的中产阶层。甚至就在极贫与极富之间的绝对差距继续扩大之际,中国城市所有阶层的收入仍将全线上升。”这种预测究竟是麦肯锡公司的一厢情愿呢,还是最终会变为中国的现实?

我们„„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第三篇: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

农村学生为何冷落涉农专业

【摘要】当今农村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招生不景气,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原因是由于农村农民的收入偏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打工族较稳定的收入的吸引以及学校缺乏师资、农场造成的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必须在大力宣传国家扶持政策的同时创办示范性学农基地,大力发展高效农业以吸引学生和家长,同时国家应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扶持,让学生及家长看到学习该专业前途和希望,才能有更多的学生报读涉农专业。

【关键词】学生;冷落;涉农专业

Why does the countryside student ford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 desolately?

Sun Jing

【Abstract】Now the countryside Vocational school 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recruitment of students not to be booming, what does the student ford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ized reason is desolately?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the reason is because the countryside farmer’s income is somewhat low;But the use land resource are few;The working class stable income’s attraction as well as the school lack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hich the teachers, the farm create not to be high, does not have the attraction to the student to create.Must change this present situation school to while propagandize national support policy to organize the demonstration sexology agriculture base vigorously, develops the highly effective agriculture to attract the student and the guardian vigorously, simultaneously the country should gives the support in the fund and the policy, lets the student and the guardian saw studies this specialized future and the hope, can have more student newspapers to read 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Key words】Student;Desolate;Fords the agricultural specialty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职业学校中涉农专业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凡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涉农专业,不仅可享受每年1500元的生活补助,而且还可以免交学费,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心。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中的涉农专业招生应该红火。可是现实又是怎样的呢?以我校为例:我校1995年以前以开办涉农专业为主,当时为社会培养了不少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涉农专业招生逐渐萎缩,最后不得不停止涉农专业的招生。(不仅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招生出现这种局面,就连高等学校中涉农专业的招生也不容乐观,某些大学农学院每年的招生缺额较多,只好降分录取就说明了涉农专业招生困难)。在国家出台免费政策扶持、支助涉农专业后,我校于2009年恢复涉农专业招生,虽然我们做了最大的努力,但招生还是不尽人意。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涉农专业还是受到学生冷落。据多方信息反映,这不是某一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农村职业学校的普遍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农民的孩子冷落涉农专业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由于我省农村的农民大多数文化水平都不高、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不高,收入偏低,导致农村学生及家长对涉农专业学习的认识不够。很多家长认为:当农民用得着读那么多书吗?我不读书不是照样能搞农业生产?使很多家长不支持其小孩就读涉农专业。

2、农村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少,农民缺乏发展资金,哪怕就是送小孩来职中学习农业生产技术,回家后面对家里那一亩三分地,你又能做出多大规模?创出多大业绩?产生多少效益呢?虽然现在政府提倡土地流转承包,但由于农业种植、养殖的成本逐年增高,体力劳动强度大,农产品价格不稳,风险高等因素,就连学生家长都没兴趣发展农业生产,弃农经商,或到经济发达地区务工,他又怎么能支持其子女就读涉农专业呢?

3、农村打工潮的吸引,使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目前在我省农村,有的地方几乎是村村寨寨年富力强的农民全部到经济发达的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务工,留下在家干农活的都是一些老人和没知识不敢出门的妇女。且从农村各家各户经济状况看出,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经济状况要比无人出门打工的家庭普遍要好得多。这就使人们形成了一种认识:只有打工,才能致富。打工是不需投入,无风险的致富捷径,使得学生在选择专业时,不一定选择免费的涉农专业,只认准能出去打工赚钱的专业,冷落免学费的涉农专业。

4、教学质量差,使学生冷落涉农专业。目前很多学校开设涉农专业,是冲着国家免学费政策开的,认为不收学费又有生活补助,学生肯定来读,学校根本就没有具备开设涉农专业的条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无学农基地。学校没有厂场,学生到校天天对着黑板和书本学理论,没有动手实习的机会,学了很快就忘记。有的学校虽有一定的基地,但投入不足,根本就没有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还不如附近农民用传统方法种植养植的效益高,更无农业生产示范带头作用。这样怎么能吸引学生呢?b、师资条件差。目前国家开办的职业学校中,教师主要是从各中小学调来的文化课教师,很少到学农高校招聘教师,只是提倡教师自学转型,或极少部分被送到高校走马观花地学习、参观、培训几个月。证书是拿了,可是实习指导课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些教师基本上没有实践经验,怎么能胜任教学?当然、这些教师可以从社会上聘请农村科技带头人,种养殖专业户等,但没有高薪恐怕很难请到。学生及家长对老师是否持有什么证书不太在意,在意的是你带领学生种、养或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比一般农民的好,是否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头作用,产生什么样的经济效益。在经济大潮的背景下,农村家长送小孩读书的功利性是很强的。读职校必须学到技能,并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吸引学生就读涉农专业。

无农不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办好涉农专业意义重大。笔者认为,要办好涉农专业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虽然目前农村各地家长都知道当地有职业学校,但有的还不太详细知道国家的资助政策以及学习农业技术的益处。急功近利,随大流外出务工。学校必须在创办示范性学农基地(或依托当地示范性厂场)的同时,大力开展招生宣传,要让效益征服家长,用事实吸引学生。要让家长及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真正实力和教师的水平,觉得从事农业一样能致富。从根本上改变他们觉得从事农业生产收入低的观点。

2、学校的学农基地建设必须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方向,建好收入较高的特种养殖种植基地。涉农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会传统农业的科学养殖种植,更要掌握经济效益较高的特种养殖、种植、园林技术以及反季节蔬菜,紧缺中药材栽培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以发展高效农业为方向,让学生及家长看到搞农业生产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才能吸引学生就读。否则,哪怕国家有生活补助又免学费,学生看不到学习本专业给今后带来的美好生活,学生也不会选择该专业就读的。

3、国家要大力扶持涉农专业学生回乡创办厂场,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助。学校要实行学生创业服务跟踪制度,在技术、信息上指导学生回家创业。同时政府要做好产业指导及农产品最低收购保护价,农产品价格不能大起大落,保护农民利益,人们学农的积极性才能提高。

第四篇:高中生感恩节作文1200字:中国感恩教育为何如此受人冷落

高中生感恩节作文1200字:中国感恩教育为何如此受人冷落摘要:可是,现在的80、90后,似乎已经把这个传统忘了,不说全忘了,起码已经没有这样的本能了,一定要靠意识才会做到。于是,教育界就批评中国的孩子已经忘记了感恩,尤其是父母„„

中国感恩教育为何如此受人冷落

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感恩教育渊源,这是全世界都不能否认的事实。从黄香的孝敬父亲、到朱德回家为母亲作家务,已经有太多名人为我们做出了榜样。父母,我们永远应当致以感恩之心的人。

可是,现在的80、90后,似乎已经把这个传统忘了,不说全忘了,起码已经没有这样的本能了,一定要靠意识才会做到。于是,教育界就批评中国的孩子已经忘记了感恩,尤其是父母。

更直接地,学校在一个月前请了一位清华演讲家为我们作感恩教育报告。坦诚地说,并不是他作报告做得不好,我承认他的确很有演讲才能,几乎2个小时的脱稿演讲,说得虽不是文采飞扬却很有条理。很多时候,我确确实实地被他打动了,我可以很坦白的说,自己大致认识到了感恩的重要性。不过我想说的不是我的启发,而是针对旁人漠不关心地做作业,偶尔不屑地说一句:又是这样的无聊发言,发表一些本人不成熟的看法。如有不妥,还请各位多多见谅。

自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已经逐渐形成了致富的意识,尤其是现代都市快餐生活已经熏陶出了一批又一批“上班族”,他们为了自己的生活,疲于奔命。手机成了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早餐几乎就没有认真对待过,累了常常趴在桌上闭一下眼。这还是对自己,那么孩子呢?有好几位朋友曾经羡慕我有个很关心我的妈妈,说她再忙都要赶回来给我做饭,我几乎就没有遇到过回到家自己做饭的情况(声明一下我还是会做饭的--)。琳常常很眼馋地听着我按门铃就能有妈妈为我开门,而自己却要自己开门独自在家里坐着。冬干脆是从小和外婆一起长大的,妈妈就住在邻楼,永远开着车到处处理事情,很难和她一起住。试想,她们没有我这样的体验,又怎能听懂演讲者“想想你一进门妈妈迎面而来,为你端上你喜欢吃的茄子”“好好想一下,父亲又是怎样与你一起谈心的”云云。不是我们没有想感恩的心,太多时候,还不能忘记,我们的父母,为了生存,时常忘记了我们。可他们,也是无奈啊!

但是你要让一个很少接触父母的孩子想到这些,除非他是天生的一副善解人意。

上次就听校长在大会上说到开龙溪大道一块地给我们停车时,曾说过我们在座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很有权位的。权利是白拿的吗?就算你不坐在办公室里

处理公事,起码也要不时地去赴宴。最起码,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机会就少了很多„„另外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全部内容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我们太缺乏陪伴了。除了给我生命,没有什么特别令我感动的事情。自然,听那些报告,只是觉得在说教,哪里能够起得到预期效果呢?

为什么我忽然想说这么多。是因为有一次,我在朋友的空间里看到她的文章:苍天,悲悯我让我和父母除去散一次步吧!

我的心,忽然在那一刻明白,没有感恩的理由。就这样诞生了这篇文字。算是申冤?算是狡辩?

任何定义都不需要下,因为它们全部都只是我片面的观点。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

必修一涉及到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主要是第四和第六单元,一个是中国人探求民主道路的探索,一个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发现更多的学生对视频材料比较认可,从中获取的知识也较多,因此选择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视频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很好的让学生对教材上死板的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在处理第四单元的时候,选择《虎门销烟》、《19世纪中期的中西方》、《辛亥革命》片段等融入课件中。第六单元,选择了《开国大典》烘托课堂气氛,感受新中国的成立。

民主是一种发展的趋势,旧中国从专制里走出来,新中国建立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这个过程,充满了曲折。同样是民主政治,第六单元可以和第四单元进行比较。中西方的民主制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探究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民主的内涵。体会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情感升华:民主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民主制的发展需要更长期的过程。

下载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中产阶级为何冷落民主政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年前,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产阶级?[小编整理]

    2020年前,如何实现中国梦,如何实现中产阶级? 2018年,将诞生许许多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关键性的一个问题?你还在用自己的时间,去见证别人的梦想吗?2018年,实现中国梦的机......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作者:房宁 文章来源《求是》2013年第23期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和建设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民......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从实际出发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014-03-08《求是》房宁 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探索和建设符合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民主制度,是许多国家面......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读后感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读后感 班号2012117107姓名:杨宏玉 学号 2012111508 2005年10月19日,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白皮书从符合国情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民主政治杨德山一个内部崇尚民主且对民族前途高度负责的共产主义执政党,正努力通过民主的方式领导和执掌着国家政权。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

    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共五则)

    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公共需求供给不足的矛盾上升,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分化问题的加重,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的突出,都使我国......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经验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四大经验房宁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历史环境、现实国情,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起点和基础;而满足当代中国工业......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途径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现途径民主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成果,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一种价值观,也是现代文明国家的显著标志。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