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5篇

时间:2019-05-13 22: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

第一篇: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

解决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影响的对策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投资,进入东道国市场,大多数跨国公司会选择通过收购并购的方式。然而相对于跨国公司而言,东道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运行效率都远远落后。跨国公司并购国内企业,会导致企业技术升级,这就会引发企业的“技术缺口”,进而使得企业内一部分工人所掌握的技术过时,企业可能会辞退这一部分工人。同时,企业效率提高也会产生许多富余人员,这也会导致企业解雇员工。如果被收购的企业与跨国企业某些子公司的 职能重复,也会削减机构,减少就业。如果被收购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也会导致失业。等等,众多因素导致“合理化”的裁员。

对于跨国公司的裁员,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对策来解决,尽量把损失减小到最小化。第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网络,使得在跨国并购中失业的工人能够及时的受到各种保障。第二,采取积极地劳动市场政策,这包括提供失业工人培训和再培训,提供工作搜寻和就业的服务及时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等措施。第三,采取补贴等形式控制跨国裁员规模。第四,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保护工人的各种权利。

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就业的消极影响除了直接影响,还有间接的影响,就是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后,可能会挤掉当地的企业,进而造成当地的失业问题。对此提出的政策有:

1、加快发展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国内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对内开放市场优于对外开放,给予国内企业以并购优先权。发展中国的大企业,就必须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业绩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这是对付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企业的有效举措,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需要跨越的一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跨国公司并购我国企业的同时,培育我国的大公司、大企业与之抗衡。2增加企业的品牌意识,保护民族品牌。品牌代表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是企业的标志。它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成为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强有力的武器。并购中应体现我国品牌的无形资产,勿使国有资产轻易流失。3加强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尽量避免恶意并购。跨国并购中的技术扩散对东道国的贡献程度有多大,取决于引资国自身的技术能力。东道国的技术能力越强,当地企业便愈具有学习、培训、适应和竞争的能力,从而越有利于技术进步。

跨国公司进入东道国市场,一般会选择优势的环境,比如中国的东南部,这样就加剧了东道国的地区不平衡性。然而正是跨国投资地区分布的高度不平衡性,给各地区资本形成、地区经济增长、地区工业化、区域贸易和区域创新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针对区位不平衡性,企业和政府都应该采取一些对策来减小上述的消极影响。

一,主动出击,科学分析,吸引行业百强投资于东道国不同的地区。不仅吸引外资去发达的地区,还要采取各种优惠诱惑,导致外资投资于不发的的地区。二,完善地区政策,强化推进中西部硬环境建设。三,进一步优化中西部的税收优惠政策,相对减少中西部外资的税收,来吸引外资。

第二篇:石家庄对就业的投资(模版)

石家庄未来五年将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

到2015年,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人才资源总量从2009年的81.5万人增加到111.7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密度提高到16.6%,万人口人才含量由2009年的834人,提高到1086人,每个人才平均创造GDP的贡献率达到49.8%。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和吸引指数,将我市在省会城市中排名21的位次前移到15位左右。

“十二五”时期,石家庄市城镇实现新增就业4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5万人,培训各类劳动人员100万人次,新增技能劳动者1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十二五”末,全市城乡养老参保人数由现在的238.4万人增加到691.8万人,其中全市企业养老127.5万人,机关事业养老14万人,农村养老550.3万人。到“十二五”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由2010年的218.6万人上升到350万人。逐步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管理。

到“十二五”末,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到48%;实施职工工资倍增计划。做好劳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等工作,各类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率达到98%以上。进一步完善劳动法规建设、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和市、县、乡三级劳动监察网络体系建设。实施“金保工程”二期建设,形成全方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重点推进标准统一、功能兼容的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到“十二五”末,“一卡通”的持卡人数达到550万人,覆盖率达到80%,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达到80%。

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每年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部分的增幅高于财政收入增长1-2个百分点,完善社会保障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提高社会保障项目的标准,缩小城乡保障差距。以五项险种计算的社会保障水平达到5%以上。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面临着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日前,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规划以加快人力资源大市向人才强市转变和增进我市城乡居民福祉为目标,大力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实施扩大就业工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保障水平,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完成转型升级和跨越赶超两大任务,为富民强市和加快省会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和和谐稳

定的社会环境。

五年后专业技术人才达到37.7万

“规划”提出,我市将在“十二五”加大对人才发展投入的力度,建立健全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人才开发投入机制。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每年达到1000万元。

我市将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强与省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驻石高校的经常性联系,采取省会人才一体化的方式,强化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项目+人才”的模式,在开展招商的同时招贤纳才,在引进资金的同时引进智力。主动到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引进新的研发项目,把带有项目和课题的人才引进来,增强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鼓励海内外人才通过开展项目合作、短期兼职、教授讲学、学术休假、顾问咨询、科研攻关等多种方式为我市所用。

加强京津石人才、智力合作。树立京津石人才、智力一体化观念,根据构建京津石都市圈所形成的新的人才流动形势,建立在人才双向流动态势下石家庄借力发展机制。减少关卡,畅通办事通道,提高办事效率,为在石家庄开办企业和干事创业的人才提供方便、快捷的办事环境。

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7.7万人。同时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高技能人才达到21万人。强化基地建设,充分利用我市现有高职、中专、技师、技工院校的培养、培训能力,开展紧缺岗位高级技工培训,以及技能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提高。

实施扩大就业工程促进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渠道。据测算,目前我市GDP每增长1%,大约可增加7000个就业岗位。为此,“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扩大就业;强化劳动力市场服务水平,增加劳动力输出扩大就业;转变就业观念、扩大灵活就业形式,以减少结构性就业矛盾来扩大就业。加强职业能力培训从根源上增强劳动力就业能力来扩大就业。通过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完善失业调控、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完善各类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加大公共服务、减轻企业负担等方式来实现稳定就业。我市将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支持农村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农民联合创办经济实体,扩大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瞄准京津地区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增加更多的劳务输出。持续加大对就业的资金投入,每年平

均达到3亿元左右。形成公共财政保障、社会多元化投入的机制。把就业效应作为评价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改善民生的首要因素。积极探索建立经济发展与就业相互促进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数据统计方法,定期发布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切实落实就业优先的战略方针。

为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十二五”期间,针对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的主要就业障碍,我市将大力加强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在创业资金、创业场地、创业氛围上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同时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年轻劳动力通过培训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鼓励农村年轻劳动力自主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十二五”期间突破75万人。

我市还将实施城市创业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建立创业服务中心,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不断开拓就业增长点,实现每年5000人的创业计划,带动就业10000人以上。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加大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政策的覆盖面、实惠性和操作性,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资源。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加强信息服务。抓好高校毕业生、自主择业退役军官两个就业群体的自主创业。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各级政府鼓励创业的相关政策,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创业培训、开展创业服务的经验与成效,在全社会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创业意识教育,转变就业观念,通过培训提升创业知识、创业能力,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博览会,交流成功创业信息,使有意创业者不断积累创业经验。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市将建立有序组合的全民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立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增强制度间的协调性。

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填补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空白点。“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费的征缴办法,提高基金保障能力;探索提高统筹层次、扩大覆盖面、缴费与养老金计发相联系的方式、方法,并在实践中试行、推行,解决目前困

扰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发展的保险费征缴力度不足、统筹层次低、覆盖面过窄、一些县区的基金统筹支付压力不断增大等具体问题。

统筹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是我国医保制度发展的方向与必然趋势。目前,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7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92万人,“十二五”期间,本着“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我市将建立市级统筹、多层次自由选择、适度保障的城乡医疗保险统筹的制度框架,实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市级统筹,建立城乡居民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十二五”时期,我市还将按照新的《工伤保险条例》,研究并开展扩大工伤保险适用范围工作,逐步将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纳入参保范围,到2015年参保人数达到110万人。同时,加快研究实施细则,简化认定程序,发挥工伤保险制度设计中的工伤预防功能,使工伤事故发生率降低30%。

加快实施工伤康复中心项目建设,积极开展工伤康复工作,建立工伤康复体系。完善工伤补偿政策,确保因工伤亡职工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落实,提高补偿水平。统筹研究各类用人单位历史遗留的工伤人员的保障问题,解决“老工伤”人员待遇问题。同时将尚未参保的农民合同制工人纳入失业保险。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束缚,统筹城乡失业保险管理,把乡镇企业从业人员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推动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加入失业保险,以形成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十二五”末期,失业保险参保职工由目前的89.6万人提高到95万人。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倾力打造增加劳动收入的良好环境和制度条件,实施职工工资倍增计划,理顺工资分配关系。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

强化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帮助和服务,充分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企业工资分配,保证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到“十二五”末使我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由2009年的2.9万元增加到6.1万元。完善最低工资制度,特别是特殊用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适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实现最低月工资标准倍增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1900元。

加大指导国有企业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工作力度,指导国有企业带头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切实发挥国有企业在全社会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改革国有企业工资管理办法,将工资总额管理与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有机结合起来,重点确定经

营者收入与生产一线职工工资的合理比例,建立两者互动挂钩的具体办法。控制垄断性企业和行业的工资水平,扭转其与其它行业的工资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十二五”末建成各类交流服务平台20个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创建开放、有效的重点领域人才交流的平台,积极建设符合重点领域特色的人才配套服务体系,完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建立人力资源网络服务平台和高新区人才协会,加强与重点高校、高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中高端人才中介和咨询服务机构、知名人才网站的合作,搭建中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增加人才信息储备和人才培训基地。完善市区、产业园区、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办法,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会,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和知名高校筹建开放式的技术创新研究平台,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建研发实体或组建产业技术联盟;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所等研发组织建立科技创新联盟。到“十二五”末,建成各类交流平台、服务载体20个。

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体系,完善职业供求信息、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信息、职业培训信息、人力资源市场分析信息的发布制度,为劳动者求职择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以及培训机构开展培训提供支持。建立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网,开辟高校毕业生、高层次人才、海外人才、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群体服务专栏。进一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专业化水平,建立面向全社会的信息采集制度,开发就业岗位,拓展就业领域,疏通就业渠道,创造更多、更大的就业空间。

市场主体劳动合同签约率达95%以上

我市将建立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掌握各类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实现对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监管。完善劳动合同制度,使各市场主体劳动合同的建制率和签约率均达到95%以上。规范签约行为,避免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完善劳动合同条款,严格依法订立,提高劳动合同的履约率,将违约事件控制在5%以内。研究用人单位小型化、多样化趋势与劳动立法规定统一性等矛盾,完善相关政策规定,提高劳动保障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可操作性。

强化对农民工劳动保护,保证农民工和用人单位之间真正建立平等的劳动关系,实现“同工同权、同工同时、同工同酬”。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实行无偿援助制度。建立专门的欠薪索赔特权制度和欠薪保障基金制度。重点对雇用农民工较多的建筑业、饮食服务业和私营企业的用工制度进行规范,加强对其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

第三篇: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当代台湾史 课堂展示

浅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学院:影视艺术技术

姓名:屠胡清 学号:13123605 指导教师:严泉

浅析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

摘要: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增强了对台湾事务的介入力度,美国因素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的演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台湾问题的“美国化”趋势明显。本文分析了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起因,总结了美国影响台湾当局两岸政策走向的基本模式,以美国影响岛内政局演变的3个主要案例剖析了美国对于台湾问题的消极影响。关键词:美国 台湾 两岸关系 岛内政局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变化、两岸关系紧张以及美国对华战略调整,美国对台湾事务的介入越来越深、越来越频繁,美国因素对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演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重新介入台湾问题?美国是如何影响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走向和岛内政局演变的?而美国的介入又给台湾问题带来了哪些具体的消极影响?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美国介入台湾问题的起因

1979年中美建交、美台断交之后,美国与台湾之间的官方联系与交往一度降到最低限度。但是从199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关注和兴趣逐渐上升,介入力度不断增强,美国因素对台湾事务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有三: 1.台独势力的抬头挑战着台海稳定。台湾民主化和本土化的后果是台独势力的抬头,两岸关系成为岛内政治力量博弈的重要角力点。从李登辉开始,台独势力开始以各种方式推进台独日程,谋求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而台湾海峡也因此结束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的相对平静状态,紧张和危机不断出现。台海局势的紧张挑战着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不统、不独、不战”原则的底线,迫使美国频频介入灭火。尽管台独势力坐大与美国的支持分不开,但从自身国家利益考虑出发,美国又不得不在紧要关头勒紧缰绳,以免局势失控。

2.岛内政治生态的变化。台湾的民主化和本土化使岛内政治结构从一元化走向二元化,出现了基本上以统独划线的泛蓝和泛绿两大政治势力的角逐,从而给外部因素施加影响提供了更大的空间。由于美国通过《与台湾关系法》扮演着台湾保护者的角色,泛蓝和泛绿在政治角逐中都试图争取美国的支持,“挟美自重”,美国也因此成为影响蓝绿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对美而言,通过影响岛内政治力量的平衡,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其在台湾海峡和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3.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需要。在20世纪70、80年代中美苏战略大三角的框架中,美国视中国为友好的非盟国,美国不需要“以台制华”,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利益下降,对台湾事务的介入力度也因之大为降低。冷战结束后,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美国视中国为潜在的战略对手,有意借助各种政治和军事手段对中国进行战略牵制。基于这一战略考虑,从克林顿政府后期开始,尤其是小布什执政以来,美国重新“发现”台湾的战略价值,再次打起“以台制华”的战略牌。在此背景下,美国通过介入台湾问题来发挥“台湾牌”在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中的作用。

二、美国影响台湾问题的模式

美国目的是要保持两岸“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既便于美国控制台湾,又便于美国制约中国大陆。美国政府一方面既可宣布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声称对台的“三不”政策,同时又通过所谓“台湾关系法”,搞对台“军售”。可以说,美国既不愿看到“急统”,但也担心“急独”。这是美国两党基本认同的处理两岸关系的基本政策。

具体说来,美国在牵制台湾当局两岸政策上的举措可分为施压——惩罚——摊牌“三段式”。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是为了向台湾当局施压;在联合国做出反应、降低过境待遇以及打军事牌则带有惩罚性质;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是最后一招,即向台独势力摊牌。美国比较经常地使用通过既有管道私下沟通、派遣特使、公开喊话等手段,但对于打军事牌、公开宣示“反对”台独则慎之又慎。美国对台军事合作是基于美国亚太战略和对华战略的需要,美不会轻易拿这个议题开刀。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柯庆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台在台湾当局的两岸政策上的分歧是暂时的,而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是长期的,鉴于达成军售交易与实际交付武器之间存在时间差,美国为惩罚陈水扁而停止对台军售实际上影响的将是他之后的台湾当局。

三、美国对台湾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

1.军事:增强了台军的军事实力,是台湾当局“以武拒统”的主要靠山。面对国家分裂的危险,中国在反“台独”、反分裂问题上,表现出最大的决心、最强硬的姿态,并做好了应付最复杂局面的准备。从军事上说,一旦“台独”得势,大陆将不惜采取潜艇封锁、导弹攻击直到登岛作战等方式,坚决粉碎“台独”企图,即便因此而导致中美对抗也在所不惧。将导致东亚地区的军备竞赛,使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大增。2.政治: 1)岛内局势

以2000年陈水扁上台、长期执政的国民党下台为标志,台湾政治进入蓝绿竞争时代。在两大政治力量争夺政治权力的过程中,美国巧妙地施加影响,以使台湾岛内的政治格局符合其利益需要。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台湾领导人选举中,泛蓝以绝对优势获胜,虽然这主要是由于选民对陈水扁执政八年备感失望、对马英九抱有厚望,但美国因素还是再一次凸显出来。

陈水扁不断冲撞美国对台政策底线,蓄意制造台海紧张局势,危及亚太和平与稳定,挑战美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和合作态势的需要,干扰美全球战略,因此布什政府需要通过岛内的政治平衡牵制陈水扁、甚至在必要(以及可能)时换马,以维护美国在对华关系中的重大利益和全球战略安排。这就是美国在2004年陈水扁连任后推动泛蓝控制立法院以及在2008年台湾大选中顺势帮助马英九上台的缘由。表面看来,美“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实际上,其中一以贯之的基本逻辑是,让台湾服务于美利益需要,而不是让美服务于台湾的利益需要。2)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深入发展的最大阻力,正是来自美国。美国虽然宣称欢迎两岸和平发展,但实质上非常担心台湾在经济上依靠大陆,导致在政治上也“倒向”大陆。因此美国近几年有意识地推动美台高层交流,强化美台经济关系,防止两岸经贸关系“过度密切”。

“2008年马英九上台后,曾主动提出军事互信机制、和平协议等两岸深入发展方向,但后来这种主动性、积极性都不见了”,中科院台湾研究所的王建民研究员指出,马当局的这种态度转变,背后明显有美国施压的影子,也是美国“重返亚太”战略影响两岸关系的最直接表现。马英九第二任期开始后,将“亲美友日和陆”作为政策主轴,在政治、安全方面倚重美国,经济发展依靠大陆,显示两岸政治谈判遥遥无期。3)中美关系

虽然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但美台间的非官方的实质性关系却发展迅速,且美国国内不时传来“以台制华”和“协防台湾”的声音,这很大程度上一方面是出于美台政治体制模式相近,价值思维接近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基于遏止中国发展的需要,其影响就是使中美关系裹足不前,彼此间缺乏政治互信,进而导致两国民众的敌对。3.经济: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造成了台湾经济对美国的严重依赖。美国对援助资金运用的经常性指导,使援助方对援助的使用受到制约和限制。“由于受美援规章之限制,有时美援之运用,须征得美方之同意,美方亦直接间接籍此影响政府部分财经政策或措施之形成。”美国对台湾的经济援助长时间的输入,台湾经济逐渐对美国商品、资本和专家技术形成了高度的依赖。[1].农业依赖

美国对台湾提供的巨额的剩余农产品援助不但改变了台湾人民的饮食结构,而且造成了台湾对美国农产品的长期依赖。在接受经济援助的十多年时间里,台湾的小麦进口由美国一家垄断,美国以外任何一国无论以任何廉价都无法打进台湾市场。并且一直到美援停止后,台湾仍然继续以大笔资金来购买美国的农产品,这样使美国的剩余农产品不仅在美国提供经济援助期间,而且在援助结束后仍能在台湾占据市场。[2].技术依赖

战后初期,台湾的技术引进完全依赖美国所提供的专家和经费,经济援助停止后,美台官方和民间的技术合作在台湾的技术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经济援助停止后,由于美援的惯性作用,台湾派人出国反而更向美国集中。台湾经济部门使用的经济全是美国“版本”,为保持技术和人员素质的一贯性,台湾只有继续使用美国的技术和进口美国的先进技术,并继续派人留学美国,学习美国技术。这样就自然形成了对美国技术上的依赖。[3].贸易依赖

战后初期,台湾外汇严重不能满足进口需求,美国通过美援贷款,提供台湾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以提高台湾采购外国物资的购买力,虽然缓了台湾经济一时之急,但长此以往,使台湾陷于长期贸易入超的局势。究其促成台湾对美国经济依赖的目的,就是防止台湾在经济上过分依赖大陆及两岸关系发展过快。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重大利益决定了它不会“金盆洗手”。美国助理国务卿柯庆生坦言:“战略、道义和法律上的要求,使得美国必须继续关心台湾和它的安全。

“两大之间难为小,台湾在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战略角力中面临选择难题。”台湾淡江大学的陈一新教授说,面对复杂多变的亚太局势,政经实力有限的台湾基本采取沉默的中间姿态。但台湾又处于所谓“第一岛链”的关键位置,在东海、南海等争端中,既不可能真正置身事外,又不能彻底倒向一方,其实位置相当尴尬。

因而,两岸问题的最终解决必定是场“持久战”,如今处于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的关键就是尽最大努力保证两岸持续和平发展。在美国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下,我们更应抓住它带来的机遇,客观理性地处理好台湾问题。

参考文献:

[1].吴心伯.美国对台湾事务的影响:现状与走向[J].现代国际关系, 2008,(6):13-19.[2].严安林, 张建.美国“重返亚太”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J].东北亚学刊, 2013,(1).[3].杨中强.台湾问题中的美国因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29(3):37-39.DOI:10.3969/j.issn.1000-2359.2002.03.012.

第四篇: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客观地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确有其巨大的负面效应,但是从历史上看,它也确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官吏选拔制 度,尤其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人事选拔制度发展过程中最成熟、最进步的一个阶段,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

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曾 影响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尽管废除已近百年,但它对加强当时 的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积极影响

(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全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 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使中国封建 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中 央集权国家的发展。

(二)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自隋唐以来,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学而优则仕”者,如范仲淹、王安石、林则徐等等。在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气风发,有的伟大抱负。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 批较有才能的人士,为封建统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管理阶层的 新陈代谢。

(三)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

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对选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 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制度,封建国家官吏队 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 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

(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由于科举考试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获取功名的机会,一方面大大激发了中下层阶级的 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以后,随着时势的不断发展,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考试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主 要为培养应试士子而设立,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才。

(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据记载,早在唐中宗时期,日本建立了模仿唐代制度的考试选官制度。16世纪以后,我 国的考试制度愈来愈受到世界的瞩目。到1 9世纪中叶,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已为欧洲知识界普遍知晓,朝鲜和越南也曾长 期实行过科举制。毋庸置疑,科举制度西传欧美并影响世界是中国对世界文明进程的一大贡 献。

二、消极影响 科举制度在其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内容。

科举考试内容过分强调文学诗赋,而忽视了其他促进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文化知识,尤其是 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忽视,这对中国文化的畸形发展以及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确实产 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考试形式。

科举考试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考试形式也日益走向僵化,因循守旧,漏洞百出,特 别是明清以后实行的八股文制度,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士子们的实际能力,反而强 化了人们投机取巧的考试心理,败坏了学风,腐蚀了心灵。

(三)科举制度的价值导向。

科举制度虽然达到了选贤任能的目的,但它也把人的思想束缚、禁锢于一定范式中,民 主意识被无情地扼杀了。同时,科举制度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贵族观念,引 导人们轻视社会各行业,轻视生产实践,使知识分子严重脱离社会实际生活,造成中华民族 在表面的文化繁 荣下日益空洞衰弱的颓唐之势。

科举制度做为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政治人才选拔制度,不可避免的对当代我国人才的培养,行政人员的选拔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值得我们现代领导和教育工作者认真审视的问题。

03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学号:030911014 姓名:张 颖

第五篇:3国际投资学作业: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国际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国际投资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经济活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投资成为了各个国家增强经济联系的有力渠道。但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又不可避免的对各个参与国家,即投资国和东道国,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它直接创造了东道国的就业机会,而且工资高福利高,这就为高失业地区带来了就业的机会,推动了个别经济不是很好的地区的发展。但在带来积极的影响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于投资国来说,他们会有大量的劳动力的输出,尤其是当人么都看重某发展前景较好的区域时,各个投资者都希望从中分得一杯羹,这样反倒促使了地区间的不平衡。

间接影响的积极方面有,关联效应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向国内企业传播了新的管理方式,使企业转向劳动力多的地区,防止劳动力的大量剩余。但同时又会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被淘汰,在国际竞争中被迫降低工资水平。而且,在劳动力多的地区有很多的竞争企业,这就会对当地的的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2.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

对于小企业来说,发达国家的大企业起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他们可以从这些大企业借鉴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与管理方式以提高自身的实力,而且从大企业的投资决策方向,小企业也可以减少寻找目的地的时间成本。但是这其中的竞争又对小企业形成了冲击,产生不利的影响。3.技术进步水平

投资国通过对东道国的投资,形成一定的技术转移,从而带动了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创新。对投资国本身来说,通过对成熟技术的转移既避免了技术的无端浪费,又可以为其增加一定的资本和扩大本国对东道国的影响力。4.产业结构水平

通过国际投资可以推动东道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最终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5.资本的形成

在国际投资的带动下,可以为东道国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从而增加其资本量,对资本的形成十分有利。6.产业安全效应

这主要表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层面来说,一国的的制度安排能够导致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从微观层面来看,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一定生存规模所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时,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对产业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总之,国际投资就像是一把 双刃剑,我们再利用他的时候,它反过来又会对各国家产生或积极或消极,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其他明显的正负面效应反应。其带来的经济影响复杂而多样,以上仅为可列举的较重要的方面,我们在进行国际投资时,应该综合考虑各个影响因素,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

下载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跨国投资对东道国就业消极影响的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离岸公司跨国投资税收法律实务[模版]

    离岸公司跨国投资税收法律实务 虞海升 离岸公司(Offshore Company)指非当地投资者在离岸法域依据该法域的离岸公司法规范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而离岸法区,则......

    延安整风对知识分子的消极影响5篇

    延安整风对知识分子的消极影响 延安整风作为中共史上一次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中共历史上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同时我们对一切事物都必......

    “名人效应”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消极影响

    “名人效应”及其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消极影响 摘要:当代“名人”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名人效应”不同于“名人崇拜”,它吸引着大学生选择表层化、功利化的目标,助长“审丑意......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具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例如,投资规模小;外国市场进入方式以合......

    跨国转让定价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探讨(共5则范文)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跨国转让定价对我国经济的不良影响及对策探讨 作者:兰荣娟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给我国经济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

    前两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简介.

    附件3: 前两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简介 由商务部和中国贸促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分别于2007年5月16日-17日和2008年4月22日-23日在北京连续成功举办......

    跨国绿地投资的风险管理2(模版)

    关于海外绿地投资的认识和思考 Understanding and consideration about overseas greenfield investment) 刘小梅 Liu Xiaomei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规划发展部) (Planning & De......

    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及招商工作总结

    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及招商工作总结 2011年4月下旬,贸促会组织人员赴北京参加了第五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并利用赴京时间,积极进行联络对接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