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视作品欣赏试题
1、消息类电视节目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新闻30分,新闻联播,)
答:传播快速,篇幅简短,题材广泛,内容鲜活
2、消息类新闻分析要点是什么?
答:时效性分析;内容分析;结构分析;表现手法分析;语言分析;
3、专题片的特点与类型有哪些?
答:1.从风格上可分为纪实性专题片、写意性专题片和写意与写实结合的电视专题片;
2.从内容上分为形象(城市、单位、产品)专题片、人物专题和事件性专题片3.从文体上可分为新闻性专题片、纪实性专题片、科普性专题片与广告性专题片。特点:电视专题片是介于电视新闻和电视艺术片之间的一种电视形态,要求既要有新闻的真实性,又要具备艺术的审美性。
4、专题片与消息类作品的报道方式有何不同
答:专题片给予集中的、深入的报道;消息类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报道;
5、分析《焦点访谈》栏目的节目特点,说明电视新闻评论与平面媒体新闻评论的异同。
答:1.电视评论最大的特征在于它的视听互补和声像兼备
2、突出真实、突出现场、突出感染力。电视评论所传播的意见是一些立体化的、多方位、参与式的整合后的观点,它的论据与论点,发挥电视现场感的优势,无论来源还是表现形式,更为丰富和多样,这也是有别于报刊评论和广播评论的特点。传统平面媒体评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缺乏对新闻作品背景的全面介绍,评论员热衷于断章取义;缺乏对法律常识的基本关照,满足于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口诛笔伐;缺乏对辩论对手的人格尊重,习惯于在字里行间冷嘲热讽;缺乏基本的逻辑常识,在辩论中深文周纳;缺乏对辩论主题的有效思考,不断偷换概念愚弄读 者。
答:《焦点访谈》的内容是当前的热点、焦点话题,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焦点访谈》通常有两类题材,一类是正面的宣传报道,另一类批评报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曝光”。《焦点访谈》的最大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纪实风格是《焦点访谈》的另一特点。
6、电视评论性节目的报道特点是什么?
评论类电视新闻节目具有新闻评论的共性要求,具有新闻性、社会性、政论性和指导性
7、什么是新闻性访谈节目?
答:节目的性质:公共新闻(或民生新闻)节目的形态:互动式的新闻性的谈话节目。节目的传播方式:电视现场直播(地点在小型新闻演播室)。新闻谈话应在热烈、活泼中保持理性,语言要轻松,并保持适当的张力,节凑适中偏紧,连接自然。主持人要淡雅自然不夸张。
8、分析《东方时空》栏目访谈节目的特点。
1、明星主持人的谈话艺术2话语空间广泛,选题独具匠心。直指内心的情感表达和积极正面的情感诉求9、1、社教类节目的使命是什么?这类节目寓教育于娱乐,寓教化于服务,寓宣传于信息、文化知识的传播之中
10、分析《实话实说》与《往事》两个栏目的异同。
《往事》创立于2005年,由上海著名主持人刘凝主持,是国内最早的口述历史栏目。它打破了访谈节目散点化叙事的常规,采用严密的故事化叙事方式,以纪录片创作理论为指导,实现了“真 实人物、真实事件、真实史料、真实细节”基础上的戏剧化表达,使“口述历史”的学术性与电视传媒的公众性成功嫁接,成为国内电视界传播“公众历史”观念最 具影响力的平台之一
11、第一部分:先写对给定的电视栏目的总的认识看法。比如分析某期《新闻调查》,就要
先谈一下对这档栏目的整体看法和认识,包括栏目的层次定位、受众定位,栏目的整体特点等等。大约写200字左右。第二部分:写针对给定的这一期节目的看法。比如这
期《新闻调查》的话题是关于全国的文明城市评选活动的相关报道,可以谈一下对这个话题的选择、定位、深度、特点等的总的看法,可以评价本期节目是否能够做的符合栏目的要求,又是否有价值。第三部分:从以下四个分析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突出的并且能够有话说的方向,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结合节目的具体内容细节,展开分析论证。这类似于电影评论的要求。1²节目内容。2²节目的编导策划的结构。3²节目的主持人的表现。4²节目的制作,就是技术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方向为主,切忌贪多,要集中有限的笔墨深入展开分析一个方向。第四部分:再次结合栏目的整体定位进行总结。《天网》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一档制作播出以记录历史名案大案为主要内容的纪录片栏目,同时又是记录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典型事件的系列纪实专辑时段,是展播社会法治类纪录片和系列纪实专题节目的重要平台。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那些曾经对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案件的真实记录,以新的视野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大案、要案、名案。
《天网》致力于用纪实手法向案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开掘,形成节目的冲击力和亮点;追求社会意义和专业意义的典型性,从而使得观众得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和实例借鉴;力争通过对重、大、名案的真实挖掘和纪录,让观众获取对社会、人生和破案科技手段认知的满足;竭力挖掘细节,寻找逻辑联系,记录社会意义和人性意义上的深刻而复杂的戏剧性过程。《天网》还将引进国外的一些优秀的社会法治类记录片,让观众了解国外的名案、要案,了解国外先进的破案手法与刑侦技术,开阔大家的视野。
第二篇:电视作品分析
一、填空
1、陈鲁豫在《凤凰早班车》中开创了说新闻 主持风格。
2、三档新闻类节目《新闻联播》,《新闻调查》,《新闻直播间》。
3、《艺术人生》主持人朱军。
4、凤凰卫视中文台的“大案、要案、奇案、公案——拍案”是 窦文涛 主持的节目《文涛拍案》 中的宣传标语。
5、春晚已走过30年。
6、列举几个春晚的节目 《宇宙牌香烟》、《冬天里的一把火》、《卖拐》、《卖车》、《不差钱》、《千手观音》、《让爱住我家》、《难忘今宵》
7、《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窦文涛。
8、《幸福魔方》的升级版是《情有可缘》。
9、列举湖南卫视比较有代表性的娱乐节目 《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挑战麦克风》、《智勇大冲关》、《天生一对》、《舞动奇迹》
10、什么什么的韩国节目是《 情书 》。
二、名词解释。
1、《梦想成真》是江苏卫视2012年全力打造的一档帮助普通人实现心愿和梦想的励志情感类节目,2012年2月2日首期节目开播,由李响、李艾主持,意在绽放梦想,助力心愿。节目流程:“每档节目以2到3个故事组成,外拍与演播厅相结合,主持人会全程参与外拍,并且引入明星给当事人制造重重惊喜。” 在《梦想成真》舞台上,观众既能看到普通人的小小梦想华丽绽放,又能领略精彩的草根梦想才艺秀。《梦想成真》主张公益、帮百姓圆梦的内核让节目在众多梦想类节目中突出重围。
2、《焦点访谈》是央视创办于1994年4月1日,属于新闻评论类、舆论监督节目。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栏目定位:“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主持人有侯丰、敬一丹、李小萌、张泉灵、张羽等。在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播出。
3、纪录片:运用现在进行时的新闻镜头真实地记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摆拍的新闻性节目形态。
4、《新闻调查》: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深度新闻评论类,也是央视唯一一档深度调查类节目,时长45分钟,每周一期,在百姓和高端都有着广泛的影响。从1996年5月17日节目开播开始,它以记者的调查行为为表现手段、以探寻事实真相为基本内容、以做真正的调查性报道为追求目标,崇尚理性、平衡和深入的精神气质。在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时候,《新闻调查》注重研究新问题,探索新表达,以记者调查采访的形式,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理性,平衡和深入,为促进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发挥着作用,记者:柴静、古兵、孙宝印、杨春。制片人:张洁
5、《经济半小时》是中央电视台创办最早,影响最大的经济栏目,于1989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栏目的独特品质----“观经济大势、知民生冷暖”,使得栏目已经拥有了以经济界中高层管理决策人士与技术服务阶层为主体的稳定的收视群体。主持人:谢颖颖、王小丫、赵赫、马洪涛、李雨霏、芮成钢。
6、《文涛拍案》:是凤凰卫视的一档时事电视评书节目,2004年开播,2011年12月26日停播,历时8年(2005年曾中断)。在这个“另类法制节目”中,主持人窦文涛以迥然同形象出现,号称“大案、要案、奇案、公案一一拍案”,性情毕现,有理有节,仗义直言,击浊扬清。节目中运用各种影视手段起承转合,丰富情境,强化感染力,被称为“新派电视评书体”。
7、《我爱记歌词》:浙江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爱记歌词的宗旨是打造全国K歌联盟,于每周六晚21:21播出,华少和伊一担任节目主持。节目选取中国各个年代脍炙人口的流行经典歌曲,通过设计唱歌游戏,让参赛者现场回忆歌词,并大声唱出,唱对歌词最多的参赛者,就是当场比赛的冠军。节目中不比歌喉,不比音准,不比舞台表现,只要唱对歌词,就有机会成为爱心大使,所得到的获奖金额将以慈善金的形式全部捐赠给慈善机构,调动了全民的娱乐积极性。
8、《非诚勿扰》:是2010年1月15日江苏卫视制作的一档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2012年改称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由孟非主持,在每周六、周日晚21点20分播出。新节目的互动形式将完全突破过去传统的交友方式,完全体现新时代男女的婚恋观。节目中有24位单身女生以亮灯和灭灯方式来决定报名男嘉宾的去留,经过“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决选”、“男生权利”等规则来决定男女嘉宾的速配成功。节目中设有点评老师乐嘉和黄菡。
三、简答
1、《艺术人生》的艺术风格:
a、在选题上,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通过明星自己讲述自己的故事来吸引观众。b、节目内容的选择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为标准。
C、创作人员始终保持创作上的真诚。
D、集各种节目形态和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
E、主持人的个人风格。(真实化、人性化、名人化)
2、《中国财经报道》专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内容定位的单纯化,重点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2)、透析复杂的经济现象,全力打造权威财经栏目。
(3)、深入洞察研究,高端的前瞻预见。
(4)、独立思考的品格,客观公正的立场。
3、《中国财经报道》的大众化风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大众化的形象解读:
a,选题上注重“以百姓的眼光看经济,以经济的眼光看社会”
b,人(主持人)成为联结财经和群众之间的纽带
c,夹叙夹议的报道方式,直观形象的表现手段。
4、《一站到底》有什么特点:集益智、娱乐、刺激为一体
A, 主持人是李好、晓敏夫妻搭档 他们将组成国内首个主持夫妻档
B, 打破了《开心辞典》那种平民与主持人对抗的模式,而是采用了攻擂的形式让平民与平民进行激烈对抗。
C、可以由守擂者根据自己喜怒爱好,分析判断,自己选择挑战者进行PK;
D,挑战者将通过20秒的限时答题与守擂者PK,任何一方失败的话,脚下的机关就将开启,选手将直接掉下脚下的陷阱,接受惩罚!失败者离开时垂直落体运动,失败者的表情、掉下的姿势是一大看点,刺激性、娱乐性
E,题目知识面广,深度题目不多
F,挑战者之间的唇枪舌战、心理战,又一大看点。
G、,最终赢家奖品丰厚,可以赢得10个家电;
5、专题类节目的特点:
A,纪实性:运用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手法对某一事件进行集中深入地报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B,参与性:专题节目在叙说真人真事的时候,还要表现出创作者的参与性,多以创作者的主题思想为依据;
C,艺术性:在事实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上的扮演、补拍、追述等艺术处理,以情感人或以理服人,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6、调解类节目在题材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强烈的故事性,更直接的宣泄功能,更世俗的平民倾向,这是人际沟通谈话类节目的特点。
选题上注重“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房产纠纷,婚姻状况,婆媳关系,邻里之间,亲情友情爱情。。
四、作品分析(结合一期节目自己分析)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全力打造的一档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节目于2012年4月14日首期常态化播出,每周六22:28于CCTV-1首播,周日13:13重播。节目中,崔永元身兼数职,不仅担任节目主持人,还是节目剧本的主创之一,甚至还要亲自上阵扮演不同角色。该节目以“乐而不俗”为节目宗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参演明星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没有剧本,没有台词,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主持人崔永元的幽默诙谐再加上他对文化高品位的坚守可以将《谢天谢地,你来啦》的节目宗旨发挥到极致。
《谢天谢地你来啦》(原名《正大综艺·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一套新推出的一档大型明星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据悉,该节目是央视首次将海外戏剧表演真人秀节目引入本土,被公认为是一档“高智商”节目。它的推出是央视对于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一次全新阐释和创新引领。节目每期邀请5位明星作为嘉宾,明星们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都会通过一扇门进入到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未知的特定主题场景,场景的人物角色见到参与嘉宾的第一句话就是:“谢天谢地,你终于来啦!”迅速将参与嘉宾、观众带入到设置的场景当中。在扮演某个特定角色的过程中,明星面对各种未知挑战表现出的机智反应将给本节目带来不间断的笑点。最后由点评嘉宾进行点评,点评嘉宾主要有王雪纯、李立群、老梁等人。
例如第20120512期演员金玉婷在表演《泰坦尼克号》时表现就相当突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时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当Jack问及他们的誓言她从容地说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衣衫,然而我注定用它寻找幸福。”以及“一句我们国家最流行的话:此时无声胜有声。”),金玉婷在表演时很好地把自己融入情景中,尽量发挥自己的搞笑功力,创新并让人出乎意料地给观众呈现出一场娱乐版“泰坦尼克号”,从而引得广泛好评。
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境,扮演着陌生的角色,明星们是措手不及,还是泰然处之?往左走、还是往右走,明星们面对各种未知挑战表现出的急智反应将给本节目带来不间断的看点。戏剧化的冲突,带来的不仅仅是搞笑、幽默,更是一场真人秀节目的“高智商”测试,对嘉宾现场反应,即兴表演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真人秀”已然成为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法宝。此次入主这样一档新鲜娱乐节目,一直以谈话节目见长的崔永元表示,接下节目之初以为是一档文艺节目,没想到成了一档娱乐节目。即使是娱乐节目,也不愿意看到一直反对的低俗。宁可观众不笑,也不要低俗。希望节目在后续录制中,继续避免低品位、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他相信即使是娱乐节目,也能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有意义的笑声。
《谢天谢地,你来啦》在节目定位上强调两个方面:一为“智慧”,强调嘉宾的随即应变能力和即场发挥能力。二为“文化”,注重节目的文化型而非娱乐性。文化内涵上,《谢天谢地,你来啦》从节目播出以来一直致力于树立娱乐节目的文化标杆,强调节目的文化引领和价值主导作用,在节目创作上主张实现从“娱乐”到“文艺”再到“文化”的三级跳。
2、《一站到底》
于2012年3月2日推出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采用场上参与者分别单独厮杀的模式,让不同职业、社会标签的参与者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PK。2012年2月,江苏卫视宣布该档节目将由李好和妻子郭晓敏搭档主持,成为国内首个夫妻同台主持的节目。这档节目将打破以往答题类节目的固定模式,每档节目中将会有各种年龄层次,不同身份,各异性格的10位守擂者和1位攻擂者参加,以PK的方式获得别人手中的奖品,一旦失败,就将掉下擂台,能否“一站到底”,成为节目中最大悬念。[1] 《一站到底》的问答题目讲求的是娱乐性。
12岁女孩邓自宇,该节目首期挑战成功者,节目中淡定机智、气场很足,最终战胜自称智商180的门萨俱乐部徐琦,赢得所有大奖。
《美食当道》电视节目策划书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浅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已经不再局限于吃饱穿暖这样基本的要求,开始重视对于生活品质更高层次的追求。对于吃,不只吃味道,还要吃环境、吃服务、吃文化,吃健康。
二、企划动机——《美食当道》这档美食资讯节目,为商家和食客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优秀的商家可以尽情展示自身特色美食功夫。而美食爱好者们则可以通过节目的推介,节省时间、精力,接触到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各种美食。大可以凭此慕名而来、亦可尽兴而去。
第二部分:节目设定
一、节目名称——《美食当道》
二、节目类别——观众参与度高的一档本地美食资讯节目
三、节目主旨——让爱美食的人走进节目 让看节目的人走近美食
四、节目目标
重点打造一档精品的美食资讯节目,不仅仅做美食,还囊括了相关的综合资讯。力图达到“美食主动靠过来,观众自然看进去”的效果,打造口碑,铸就精品。
五、节目定位
这是一档集美食推介节目与菜肴烹饪节目于一身,力图更好的开发本地特色美食资源的服务资讯类美食节目,兼顾一定的娱乐性质。采用立体全面的推介方式,为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优质精选的美食信息,商家现场展示、与美食爱好者们现场沟通交流。
六、节目形态——服务资讯类电视节目
七、节目特色
《美食当道》不仅仅是向观众推荐优质美食的服务资讯节目,其相关介绍细腻丰富,另外还邀请了相关食肆的厨师进行现场烹饪展示。现场观众均可以参与其中,互动、品尝。场外观众也可以通过短信和网络参与节目,发表意见与建议。
八、节目特点
1.指导性——节目组搜索并筛选了本地大量的美食信息,将其中最优质的挑选出来呈现给观众。这些食肆的信息丰富翔实,极其具有指导意义。
2.互动性——节目设置中不仅有介绍商家和美食的VCR短片,也邀请了厨师现场烹饪,更有观众互动参与,品尝与鉴赏。
3.娱乐性——有精心制作的短片,大厨现场的烹饪表演,观众的互动游戏,场外参与,节目更富参与互动性。
九、节目风格
节目轻松、知性,提倡健康自然的乐活理念,不仅仅是推介美食、食肆,也将一种新的观念、想法带给
观众。节目强调美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事物,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认识态度,乃至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自由的交流。
十、诉求对象(目标观众)
这档《美食当道》美食节目中提供的,一般都是相对偏于中高端,或是比较有历史文化蕴涵的食肆,通常不会包括街边的大排档等类似对象。所以,针对的目标受众也是热爱生活,追求生活品质,受过一定教育,有相当收入的职业人士。他们讲究品味与格调,对细节与品质要求比较高,不仅仅讲求食物的味道,还对饮食的环境、包装、服务都有所要求。
十一、叙事方式
不同于谈话节目,虽然《美食当道》节目的单元是一定的,但是叙事方式会比较多样化。由于节目的目标主在于推介,其次是交流,同时力图兼顾娱乐性,因而叙事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基本上随着每期节目所介绍的食肆各有特色,大相径庭,相应的节目叙事方式也就必须随之变化,不拘泥于形式以求更好的表现每家食肆的特质。
十二、主持人串联风格
这档《美食当道》力图营造的是轻松愉快、健康自然的乐活氛围,因而并不希望主持人过于严肃破坏了现场氛围、打击嘉宾与观众的情绪;但也不希望主持人过于放松甚至太过“亲切”以至于给节目带来一种市井风气。如地方台一档美食节目《美食成都》:主持人是当地知名的方言节目主持人,因其语言风趣、插科打诨,可谓亲切感十足,快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但是这样的风格并不适合《美食当道》,《美食当道》需要主持人温和亲切,自然优雅、措辞简练,重在分享,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主持人需要通过简单的话语向观众传达一种交流的态度,从而通过他们的引导加大观众的接受程度。
十三、单集节目构成节目不会明确剥离细分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但是会有较稳定的节目成分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片头、音乐
2.主持人开场白、简单迅速引入当期《美食当道》推介的美食、食肆
3.展示相关内容短片,包括相关美食的优势、特色、背景知识介绍
4.参映食肆的厨师现场烹饪表演,进行展示
5..现场观众参与互动,协助或模仿厨师;场外观众通过短信或网络平台参与节目
6.特邀嘉宾与观众试吃品尝,现场点评美食,分享心得体验、传播美食感受。
7.结束、片尾
十四、节目长度
每集90分钟,分为上下集播放(不计入中间插播广告的时间)。
十五、播出时段
鉴于《美食当道》节目的特性,偏向休闲、放松,但是又相对知性,因而策划每集节目在周末双休日
晚20:30——22:00首播,并于次日早晨7:00——8:30重播。
十六、播出次数——2次
十七、节目集数——8集左右
十八、节目优势分析
虽然现在美食类电视节目比较泛滥,但是《美食当道》针对的是本地中高端美食资源,市场细分到位,垂直性强,这保证了《美食当道》的特色和优势。另外,《美食当道》不是单纯的美食资讯节目,强调互动,兼顾娱乐。节目复合性强,也是《美食当道》的独特资源优势。《美食当道》的节目设置比较合理,较之普通美食资讯类节目,信息更为全面细致,节目复合型强,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节目有效地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第三篇:电视作品赏析
关于刘翔04年雅典奥运会夺冠和05年世锦赛创纪录两个新闻作品的比较
小组成员:冉维佳(组长)李津 高月 陈婍烜
不同点:
1、是同一类型题材的电视新闻作品,都是关于刘翔在田径赛场上夺冠为国争光的报道;但报道的具体事件不同,是对同一类型题材不同事件的报道,时间上一前一后,一个是较前的奥运会夺冠的报道,另一个是较后的世界锦标赛创造世界纪录之后的报道,在时间上为纵向相关,两个作品放在一起也让观众从纵向上看到了刘翔作为一个运动员在短时期内充满爆发力的成长和他运动生涯中一个非常精彩的阶段;
2、世锦赛的报道中采用了现场报道,出镜记者直接出现在新闻第一现场报道当
时刘翔比赛的情况,带来当时的现场画面,新闻时间地点形成统一,具有真实感和现场感,与观众产生面对面交流的感觉,且时效性强;同时,能及时出现在重大事件的现场也体现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3、奥运会夺冠报道一直停留在一个现场即夺冠现场,现场声音画面错位组合,产生“1+1>2”的效果。而世锦赛中不仅报道了夺冠现场还延伸到发布会,灵活处理了固有理论的参考价值;
4、奥运会夺冠报道中的语言具有绝对性和主观性,语言使用上带有浓重的官方
色彩,比如“牵动着十三亿中国人的心脏”“注定要成为今晚全场的焦点”“所有人都在担心”,用词绝对性和主观性太强,超出了新闻的“合理想象”;而“这场巅峰对决”“生死对决”之类的用词不符合体育报道语言使用的恰当范围,带有浓重的江湖观念和暴力色彩,与体育精神有悖;相较而言世锦赛的报道中语言使用则较为客观适当,恰到好处。
相同点
1、两个视频都通过表现现场观众和媒体对刘翔的关注和簇拥来正面衬托出刘
翔获得荣誉后受到的追捧,而奥运会夺冠报道中加入了刘翔夺冠后其他运动员在一旁的落寞表现来侧面衬托出刘翔为国争光后的充满荣誉感的积极形象和胜利姿态,在这个细节处理上更加具有表现力;
2、都捕捉到了刘翔夺冠的最有价值、最精彩的新闻瞬间,着力的新闻眼相同,反复播放或放慢刘翔比赛冲刺的场面和夺冠瞬间,用新闻眼的扩张和放大来强化所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
3、都反映了媒体的新闻判断和新闻选择,所传递的新闻价值观也相同,传递了
刘翔获得冠军、打破记录为国争光的新闻价值和主题,也向观众展示了刘翔充满自信的青春面孔和个性张扬的一面,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
第四篇:猫作品欣赏
音乐剧《猫》作品欣赏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它是一门十分年轻的表演艺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产生了众多风格迥异的作品。其中属于更靠近歌舞类的音乐剧《猫》(Cats)是音乐剧历史上最成功的剧目之一,甚至曾一度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作为当代四大经典音乐剧之一,《猫》是在伦敦上演时间最长、美国戏剧史上持续巡回演出时间最长的剧,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的剧本取材于若贝尔文学家得主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诗作《擅长装扮的老猫精》,并由著名音乐剧大师、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作曲。这个剧主要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猫葛莉兹贝拉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成为可以升上天堂的猫。
《猫》是以简单的戏剧结构来承载舞蹈、音乐及舞美等元素来展现百老汇式的音乐剧。简单的故事情节,但整个剧它通过不同的音乐旋律,舞蹈编排,场景设计,服饰装扮,展现出其非凡的魅力。
首先,音乐和舞蹈是《猫》这个剧的一个不得不提的特色。整部音乐剧的乐曲尤其非常优美动人, 除去欢快的爵士型音乐, 还有激烈的摇滚、幽怨的布鲁斯以及高贵典雅且带古典风味的古典流行乐, 在将近三小时的演出中, 共容纳了二十三首独创乐曲, 随着剧情的推进, 曲式氛围由主线爵士音乐转接各种类型音乐元素, 形成主曲副曲相互呼应的流畅式倾泻,带给观众无尽的审美享受。“甘比猫”中珍尼点点的嗓音明亮抒情, 旋律婉转动听;“英雄猫”的男中音音色缓慢地唱出了抒情部分, 接着音乐突然变成欢快的爵士风格, 杰里罗伦、迪米特、邦巴露娜的三重唱合在一起时立刻形成华丽花哨的音调, 一种快乐夸张的感觉油然而生。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场面的舞曲外,前后四次出现的主题曲《回忆》更是一首百听不厌的金曲。而舞蹈部分,为了传情达意,编导们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场面来表现猫的不同特征和性格。这里既有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又有凝重华丽的芭蕾舞,还有充满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其次,在舞台美术方面,《猫》的舞台也极精彩。《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由“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的设计理念出发,观众从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个垃圾场,上面堆放着1500多个牙膏皮、碎碟子、坏信用卡、可乐罐、废弃的汽车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猫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还有一座重达5吨的天桥,供猫儿上下戏耍,演出时桥下有三个工作人员躲在里面控制烟雾、灯光、变出“魔术猫”。《猫》中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
最后形形色色的猫的形象是这个剧的一大亮点,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猫的形象有:“领袖猫”。猫族中的首领,充满智慧和经验,他必须出席一年一度的猫会,并最后决定哪一只猫能够升天获得重生;“迷人猫”,剧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剧舞会高潮时她是领舞者,在青蓝色调的光线下,惟有她的红色皮毛洋溢着温暖;“魅力猫”,年轻时是猫族中最美丽的一个,厌倦了猫族的生活到外面闯荡,但尝尽了世态炎凉,再回到猫族时已丑陋无比——她的样子最像人类,长发披肩,身穿黑色晚礼服,脚蹬一双高跟鞋。一曲《回忆》平息了所有猫儿对她的敌意,唤起了对她的深深同情和怜悯。其次还有“富贵猫”、“保姆猫”、“剧院猫”、“摇滚猫”、“犯罪猫”、“迷人猫”、“英雄猫”、“超人猫”、“魔术猫”等。这群五花八门、各不相同并被拟人化了的猫儿组成了猫的大千世界。在舞会上,它们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不像《歌剧魅影》中繁华褪尽似的无奈,也不像《钟楼怪人》里动人心魄的悲壮,《猫》给我的影像是杂乱无章的,是神秘莫测的,但也是统一唯美的。《猫》从剧情到表演,无一不充满着诡异凌乱的色彩,然而回味起来却似乎又有着共同的中心。可能是最后老戒律伯最讲的“猫与人的世界是同样的”,也可能是魅力猫唱出的《回忆》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或者是其他更深层次的东西。无论如何,猫剧确实散发着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令人们不得不臣服在它的意境之下。
第五篇:徐悲鸿作品欣赏
徐悲鸿作品欣赏
徐悲鸿
(1895.7—1953.9)。男,汉族,江苏宜兴人。自幼随父亲徐达章读书学画。十三岁时家乡遭水灾,随父流浪江湖卖画为生,绘画以“神州少年”题款。1915年去上海,谋事不遂返回乡里。第二年又去上海,以典当度日,后投画上海审美馆馆长高剑文、高奇峰兄弟,得以出版销售。同年考入震旦大学法文系。后明智大学征求仓颉画像,投画中选,因之结识康有为、王国维诸人,得机会包览金石书画名作,开始尝试结合西洋画的明暗透视表现中国画的空间体积,创作大量的国画作品。1917年去日本,倾囊购画,半年后回上海,后去北京,被聘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1919年由罗瘿公、蔡元培推荐去法国留学,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校,以校长弗拉孟为师,结识名画家达仰,得益良多。1923年所作油画入选法国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好评。1925起创作日趋成熟,有油画《萧声》、《蜜月》、《原闻》、《怅望》、《抚猫人家》等相继完成,优以《萧声》、《远闻》为人称颂。1927年去瑞士,意大利,在欧期间观摹了大批古今绘画名作和雕塑艺术珍品,视野大开。1927年4月回国任田汉筹办的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不久又任中央大学教授,教学之余创作完成具幅油画《田横五百士》。1929年由蔡元培推荐,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大力提倡国画革新,反对因袭守旧。后因聘齐白石为教授遭人攻讦,辞职回南京,又任教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33年完成具幅油画《徯我后》,并先后去法国、意大利、苏联等国举办中国近代绘画展览,去比利时、德国举办个人画展。1934年秋回国。1935年去广西写生,创作了《风雨思君子》、《晨曲》、《古柏》等中国画。1937年后仍任教于中央大学,在重庆创作了《负篑巴妇》、《巴人汲水》、《自写》等中国画。1940年春应泰戈尔之邀去印度讲学,为泰戈尔、甘地画像,并举办个人画展。后赴印度大吉岭,创作有中国画《愚公移山》《喜马拉雅山》等,油画《喜马拉雅山的晨雾》。1940年底去新加坡日夜作画,第二年在吉隆坡、槟榔屿等城市举办筹赈画展。1942年夏抵重庆,先后在贵阳、重庆、成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在国内外举办多次画展之所得全部赈济国难灾民。1946年任北平艺术学校校长,并任北平美术工作者协会名誉会长。1949年去布拉格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同年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并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国画创作坚持师法造化的写实传统,吸取外来的艺术技巧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方法,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达到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浓厚的民族特色的高度结合。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山水、人物、鸟兽、花卉无不落笔有神,刻划尽致。尤擅画马,所画奔马,意蕴深刻,神形兼备,称誉海内外。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数十年,重人爱才,奖掖后生,帮助同人,当代有成就的艺术家出其门下或受其指导者甚多,一生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奔马图
1941年,纸本水墨
130×76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从这幅画的题跋上看,此《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似乎要冲破画面。
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2、愚公移山图
1940年,纸本设色
1.43×4.24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此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它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抗战中南京、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局势紧张,物资匮乏,徐悲鸿奔走于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募集资金捐给祖国以赈济灾民。1939至1940年,应印度大诗人泰戈尔之邀,徐悲鸿赴印度举办画展宣传抗日,这期间他创作了不少油画写生,但最重要的成果却是这幅《愚公移山图》》国画。其故事取材于《列子·汤问》中的一个神话传说:愚公因太行、王屋两山阻碍出入,想把山铲平。有人因此取笑他,他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结果终于感动上天,两座山被天神搬走了。
画家在处理这个故事时,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就空间布局,他作了数十幅小稿反复修改,最终以从右至左,从前往后的格局展开画面。画面右端有几个高大健壮、魁梧结实的壮年男子,手持钉耙奋力砸向黑土。其姿势表情不一,或膛目,或呐喊,或蹲地,或挺腹,然动态均呈蓄力待发之状,有雷霆万钧之势。这群呈弧形分布的人物占据画面大部分空间,人物顶天立地,有撑破画面之感。根据构图需要,左侧画面的人物排列较为松散,人物或高或低,树丛小景置于其间。一挑筐大汉和倚锄老者背对观众以加强空间纵深感,拉开与右半段紧张劳作者之间的距离,造成右半部是前线而左半部是后方的感觉。老翁似乎正在语重心长地对下一代人叙述自己的愿望和信心,描绘着未来的美好景象。这组人物显得神情自然逼真,姿态生动自如。背景青山横卧,高天淡远,翠叶修篁。
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成一体,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3、田横五百士
1930年
布面油画
197×349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这幅《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慨,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
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慨。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4、牛
立轴 设色纸本
辛未(1931年)
钤印:悲鸿
题识:芳草得来且自饱,更须向计慰平生。乙黎贤兄雅教。辛未春悲鸿。
乙黎即钱昌照先生。钱昌照生于1899年,父亲钱荃琛,兴办实业,母亲为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后代。钱先生自英国留学归来,即在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及资源委员会任要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5、梅花
立轴 设色纸本
壬申(1932年)作
钤印:东海王孙
题识:春如短梦初离影,人在东风正倚栏。壬申春尽写奉性元夫人雅赏。悲鸿。
性元夫人乃钱昌照先生的夫人。
6、春之歌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亥(1935年)作
钤印:悲
题识:春之歌。大千道兄教正。乙亥悲鸿。
徐悲鸿画马名闻天下,他的马之所以能在上千年来无数画马的作品中凸现出来,主要是他成功地将西画的技法和精神溶入了国画中,注重比例、造型准确,以形传神。牛也是徐悲鸿特别钟爱的题材,他所画的牛犹如他的马一样意韵生动、神气十足。此图中体形庞大的牛,与小巧灵动的儿童,以及泛着新绿的垂柳,构成了充满希望的春之歌。
7、落花人独立
立轴 设色绢本
1944年作
钤印:徐、悲鸿
题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卅三年元日悲鸿磐溪斋中。
徐悲鸿的人物画最能体现其“惟妙惟肖”的艺术主张。无论是在讲究素描结构,光线明暗的肖像中,还是在纯以传统笔墨线条造型的人物画中,徐悲鸿都追求惟肖及神似。此幅仕女图,既以细笔线描的传统工艺方法为主,又颇具现代感和时代气息,别有一番意韵。
8、松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虬枝历与雷霆斗,士脉微枝春气醒,一代淫威谁敢赭,天荒地变独青青。寿石工集散原老人句。汉仑先生雅教。悲鸿。
9、草书四言对联
立轴 水墨纸本
钤印:悲鸿
题识:永松仁弟嘱,悲鸿。
10、狮吼
1922年
素描
42×62.5厘米
11、箫声
1926年
布面油画
80×39厘米
12、睡
1926年
布面油画
40×51厘米
13、陈散原像
1929年
布面油画
60×73厘米
14、九方皋
1931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9×351厘米
15、傒我后
1933年
布面油画
230×318厘米
16、桂林风景
1934年
布面油画 56×7417、黄山
1935年
布面油画
67×81厘米
18、雪
1936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1×78厘米
19、逆风
1936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1×83厘米
20、巴人汲水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294×63厘米
21、漓江春雨
纸本设色 国画
74×114厘米
22、巴之贫妇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2×63厘米
23、风雨鸡鸣
1937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2×76厘米
24、月夜
1937年
布面油画
90×97厘米
25、女人像
1938年
布面油画
132×107厘米
26、牛浴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0×75厘米
27、负伤之狮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0×109厘米
28、大树双马
1938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31×77厘米
29、印度牛
1929年
布面油画
66×68厘米
30、群奔
1939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5×181厘米
31、少妇像
1940年
布面油画
82×54厘米
32、泰戈尔像
1940年
纸本设色 国画
51×50厘米
33、喜玛拉雅山
1940年
纸本水墨 国画
34×52厘米
34、群马
1940年
纸本水墨 国画
110×122厘米
35、木棉
1940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6×45厘米
36、喜玛拉雅山之晨
1940年
布面油画
95×59厘米
37、喜玛拉雅山之林
1940年
布面油画
58×68厘米
38、鹅闹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92×61厘米
39、庭院
1942年
布面油画
64×78厘米
40、月色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65×54厘米
41、灵鹫
1942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21×92厘米
42、孔子讲学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9×113厘米
43、李印泉像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76×43厘米
44、银杏树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1×88厘米
45、读
1943年
布面油画
101×61厘米
46、玉簪花
1943年
布面油画
66×48厘米
47、山鬼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1×63厘米
48、群狮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3×217厘米
49、少陵诗意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50×55厘米
50、国殇
1943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07×62厘米
51、梅花通景
1944年
纸本设色 国画
110×125厘米
52、徐夫人像
1943年
布面油画
62×48厘米
53、骑兵英雄
1950年
布面油画
88×63厘米
54、农民任继东像
1950年
素描
31×25厘米
55、神鹰图
抗日战争期间
纸本水墨 国画
32.5×26厘米
56、鸡竹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47.5×52.5cm
创作时间: 癸未(1943年)作
57、四喜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8*56cm
特征: 镜心
创作时间: 194658、双骏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53*65.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4259、三友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27*62cm
特征: 镜片
创作时间: 194660、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水墨纸本
尺幅: 100*61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4461、双马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11*72.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4762、秋风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7.5*53cm
特征: 立轴
63、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31*78.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664、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99.2*52.7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565、柏马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9.9*54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566、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4*54.5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193467、群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10cm*122cm
类别: 国画
创作时间: 1940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藏
68、六骏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50×93cm
类别: 国画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
69、驰骋图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90×55cm
现收藏者: 徐悲鸿纪念馆
70、奔马
作者: 徐悲鸿
媒材: 设色纸本
尺幅: 105×74cm
特征: 立轴
创作时间: 卅年二月在吉隆坡作
71、群奔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5*18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创作时间: 1939年作
72、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2*61cm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43年作
73、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2*6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74、奔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52*78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
创作时间: 1938年作
75、大树双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31*7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38年作
76、群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10*112cm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0年作
77、饮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90*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1年作
78、立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89*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79、回头马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88*57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立轴
创作时间: 1943年作
80、九方皋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139*351厘米
特征: 水墨设色纸本横幅
创作时间: 1931年作
作品简析: 《九方皋》,这是取材于《列子》中的故事:春秋时代,有个姓九方,名字叫皋的人,很有识马的本领。有一天,秦穆公对以相马闻名的伯乐说:“你的年纪已经很老了,儿孙中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本领繁荣人?”伯乐叹息道:“我的子孙中有能识马的,但没有能是识千里马。我有一个朋友,名叫九方皋,他虽是个挑柴卖菜的苦力,但识马的本领,不在我之下,”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便叫九方皋为他物色一匹千里马。九方皋在各地跑了三个月,看了无数的马,最后,才找到他所中意的一匹黑色雄马。他回来见秦穆公,穆公问道:“你找的吗是什么颜色的呀?”九方皋回答道:“黄色”穆公又问:“是雌的还是雄的?”九方皋答道:“雌的”穆公叫人牵马来看,却是一匹黑色的雄马,不仅大失所望,便对伯乐说:“九方皋连马的的雌雄颜色都不能辨认,如何能识别马的的好坏呢?”伯乐喟然叹息说:“大王呀,您不知道:九方皋在观察马时,是见其精望其粗,在其内而望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呀!”意思是说九方皋注重的不是马的皮毛外貌,而是马内在的精神、品质。秦穆公听了,令人骑上这匹黑色的雄马实验,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徐悲鸿有感于这个动人的故事,正是由于他亲眼看到了在当时的政府统治下,大量人才被压抑、被埋没的现状;也是由于他亲身感受到要提携、培养一个有才华的人是何等的艰难;同时,他永远也望不了自己为生活所迫几乎投江自尽的悲惨经历。。。所有这一切,都强烈激发着徐悲鸿的创作欲望。他要籍《九方皋》倾吐内心的抑郁,抒发渴望发掘人材的美好意愿。这幅宽三百五十一厘米、高一百三十八厘米的中国画,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朴实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察看面前的那些马,而那匹黑色的雄马仿佛突然见到了知音,它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钢铁般的蹄子,跃跃欲试。
徐悲鸿笔下的马都是奔放不羁的野马,从来不戴缰辔,画中黑色的雄马却例外戴着缰辔。有人问徐悲鸿:“这是为什么?”徐悲鸿笑答:“马也和人一样,愿为知己者用,不愿为昏庸者制。”
81、《春山十骏图》
作者: 徐悲鸿
尺幅: 33.8×179cm
类别: 国画
创作背景: 此画上款是:“曼士二哥”,徐悲鸿与黄曼士情谊深厚,徐将其视为“平生第一知己”,尊称曼士为二哥”,同时也有文献记载画是赠与新加坡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分公司总经理黄曼士的。黄曼士(1889-1963),祖籍福建南安,出身名门,交游及广。1925年徐悲鸿在法国读书时境遇窘迫,经黄曼士大哥黄孟圭引见.到新加坡为南洋侨领画像,与黄曼士昆仲结下深厚情谊,视为“平生第一知己”,尊称曼士为二哥.从1925年到1942年间,徐悲鸿曾多次到新加坡,都是住在黄家的江夏堂,为黄曼士画了百余幅画作。当时,悲鸿先生画的最多的是马,以咏志抒怀,时有“万马奔腾江夏堂”之称。1946年,黄孟圭还为此《十骏图》题诗一首,徐悲鸿并复信表示感谢,亦成佳话。
资讯: 在200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为421号拍品,估价:RMB 300-400万元,以200万元底价起拍,经过数十轮竞争,最终以627万元成交,创徐悲鸿中国书画作品拍卖世界纪录。
作品简析: 此幅作品系徐悲鸿一生可数力作之一,可谓三绝:一是存世仅见的十匹马,徐悲鸿画三马、五马虽也不多,但还是偶然可以见到,画十骏至今所知仅此一件;二是十骏形态各异,奔跑、跳跃、翻滚、饮水,善画马的徐悲鸿将马的形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三是背景丰富,画春日山坡,绿以意盎然,一派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