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东北振兴规划读书报告
论东北经济振兴
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间接使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利的条件,为东北地区拓展经贸合作领域和空间、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了更多机遇。但是,东北地区在振兴进程中仍存在体制性问题和经济结构性矛盾,以及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并且区内部分资源供给能力下降,环境破坏严重。生产资源的减少,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有效的进行。根据指导思想针对东北地,区振兴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神话体质改革,建立和完善产权制度,扩大对外开放,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发展,管理进行信息化,加快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合理化分配,有效的进行产业转型,创造新兴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大力倡导客户需发展观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质量。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要努力实现以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2年翻一番,经营自主研发具有知名皮牌的国际企业,遏制和改善环境污染物体,增强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机制,坚持体制优化和对外贸易。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培育新兴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结构和布局调整,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积极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比如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和面向生活的服务业。引导区域分工与合作,加强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到优化区域空间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协调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以点点轴发展为基础,加强各个区域的协作,在城镇和农村发展过程中做到工业反哺农业,带动周边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建立长距离的资源运输调控,有效的利用资源。在社会保障方面做到加强教育与人才培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加强基础教育的巩固和发展,为培养高端人才做好切实的基础;大力发展中小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健全劳工保障机制;加强生态保护,整改污染型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保护水资源。为了维持经济增长,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政策上优化审核程序,加快办事效率;扩大开放,对于技术性投资加大力度,摒弃低端污染产业发展,加强物流运输的能力;大力发展自主创新的企业建设,在资源,政策和体制上,支持创新产业的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的推动力。加强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点突破、协同推进,全面提升东北地区的发展活力。在政策上围绕实现东北地区振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完善加快东北地区振兴的政策措施,健全规划实施机制,保障规划顺利有效实施;进一步抓好现有政策的落实。解决积压已久的经济建设问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加大对东北地区经济建设企业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的支持。加强跨区域的经济合作,深化东北各部门的协调合作。
在东北经济建设我们不能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要因地制宜,以放缓经济增长的速率的代价,建设可持续的发展经济体系,做到一边发展一边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做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高效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关于高效落实《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的报告
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5月02日 来源: 振兴东北网
《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后,我们立即对此进行了落实性研究。我们认为,本规划既是“十二五”规划体系中一个“常规性”规划,也是一个站在东北振兴新的起点上、为推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奠定决定性基础的规划。
认真研究与落实规划,对于我们吉林省来说,最主要的是争取在国家的战略地位、重大项目与政策。下面,聚焦于此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1、农业
规划提出,东北地区要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创建粮食高产试点、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开展现代农业发展综合试点。做为粮食生产大省,吉林省应当无条件的在上述方面率先推进、走在东北地区及全国的前列。
需要注意的是:规划的现代农牧业重点工程中,辽、吉、黑、蒙东分别为7个、4个、4个、4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省;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了百亿斤粮食、粮食田间工程与农技服务、千万亩膜下滴灌节水、农业专业化合作社,但却缺少了与畜牧业大省相适应的畜牧业工程和与吉林省西部“三化”治理相适应的草原生态综合标志化建设示范工程。
规划中支持黑、吉开展陆海联运,借道周边国家港口,开展粮食内贸运输业务。这对我省是一个重要机遇,需要积极抓好。
2、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重点特色产业聚集区:辽、吉、黑、蒙东分别规划为15个、8个、9个、6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黑龙江两省;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的有九台农机、磐石有色、公主岭汽车零部件、东丰梅花鹿、通化中药生物药、抚松长白山旅游、通榆风电、延吉中韩软件产业。我省具有明显优势的德惠食品加工业却没有列入规划,松原市更是一个“零”。因此,既需要我省各县强化重点特色产业聚集区打造,也需要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县、市、区在国家争取战略地位。
3、新型工业
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规划中辽、吉、黑分别为7个、2个、6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显著少于辽宁、黑龙江两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辽、黑两省均为国家八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省(市)。从内容上看,吉林省列入的是长春汽车及零部件、长春轨道客车。需要争取的是,吉林市也应进入汽车零部件基地;长春市争取进入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
现代石化产业基地:辽、吉、黑分别规划为3个、1个、1个。从数量上看,吉林省少于辽宁两省。从内容上看,吉林市列入现代石化产业基地。松原市也需要争取列入现代石化产业基地。
北方精品钢材产业基地:规划中是鞍钢鲅鱼圈等钢铁产业基地。这是否为我省通化钢铁公司的进入留下可能?延边的钢铁产业是否有合作开发茂山铁矿可能性。
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规划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东北中部、蒙东地区中部进行建设。吉林省地处松嫩平原、东北中部,占有明显优势。这是一个区域性的大概念,其中必然有较大弹性。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更多有具体重大项目。如大成玉米深加工业,其技术水平就是代表了中国国家队伍的水平。
农林产品深加工和特色轻纺工业:规划中提出的人参、刺五加、蓝莓、五味子、林蛙、梅花鹿,矿泉水,特色纺织产品等,吉林省均有明显优势。需要抓紧落实到各个重点项目上并争取列入国家重点项目之中。
战略新兴产业:规划产品技术发展方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有9个,新能源产业有三类16个,新材料产业有五类10个,生物产业有5个,新能源汽车有五类12个,节能环保产业六类12个、新一化信息技术产业等七个领域。吉林省在上述七个领域均有发展潜力,特别在高速动车组、新材料诸领域、生态产业、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优势显著,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均需要争取在国家的战略地位。
4、现代服务业
重点物流园区:规划了粮食、煤炭、钢铁、石化等重点物流产业。但吉林省最重要的汽车物流产业却没有提出来,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将其列入国家重点物流规划之中。
服务外包:规划了大连、哈尔滨、大庆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大连为软件及服务外包实验区,而长春、吉林、延吉与沈阳、绥芬河则列为支持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说明长春市需要提升软件及服务外包的整体能力及其战略地位。
期货交易中心:规划支持大连商品交易所拓展功能,加快建设亚洲重要期货交易中心。吉林省具有玉米生产优势,还是需要积极争取长春市在玉米等期货上有所作为。
现代商贸聚集区:规划提出了此概念,但没有提出具体聚集区。这里就留出很大弹性,长春、吉林等吉林省重点市均需要积极争取。
东北休闲生态品牌:规划了冰雪、森林、草原、湿地、湿泉、海滨、民族、边境、文化等9个。吉林省除了海滨外,均有条件,需要具体落实。但在规划的北国鹤乡(白城)、林海雪原、长白山、大小兴安岭、北大荒、辽东山水、盘锦湿地、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五大连池等9个旅游区域中,吉林省列入的只有长白山和北国鹤乡(白城),而集安高句丽、延边民俗、跨境旅游等却没有列入规划,需要积极争取战略地位。
现代文化产业:没有规划具体的文化产业聚集区,这是需要强化的。其中有很大弹性,长春、吉林等重点城市均需要积极争取。
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规划没有提到此概念,从全局层面看需要强化。吉林省长春净月开发区已被国家列入现代服务业示范区,需要积极发挥作用,其他有条件的也应积极争取。
5、科技创新
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春市与沈阳、大连、哈尔滨市均列入其中。现在需要如何确立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指标体系及其加快推进政策,长春市要争取成为区域(省内及跨省)创新中心,吉林市拟也可积极创造条件争取。
国家级开发区:吉林省争取到的有长春经济开发区、长春西新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区)、吉林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经济开发区;长春高新技术开发区、吉林高新技术开发区、延吉高新技术开发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通化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松原市、辽源市、白山市、白城市则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
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东北地区振兴科技行动计划:吉林省的长春、吉林等市均应积极争取进入。
国际科技合作:长春市已建有中俄科技园区。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与日本、韩国进行科技合作,长春市、延吉市是否有条件建立中韩科技园?
东北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吉林省的长春市、吉林市均应积极争取。
6、区域协调
重点开发区域:规划提出辽宁沿海开放带、沈阳市经济区、长吉图经济区、哈大齐工业走廊、牡绥地区,蒙东综合能源基地、绿色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这里缺少了东北东部产业带,前版《东北振兴规划》已提出,建议吉林省需要联合辽、黑两省继续争取。
对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提出建设东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基地、现代物流基地、东北亚国际商务服务基地;推进长吉及延龙图一体化;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建立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因为长吉图是国家图们江大战略的先导区,国家对吉林省的开放给予很大希望,现在需要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点,并具体落实到空间上、产业上、项目上。
城市群(带):规划提出建设辽宁中部城市群、辽宁沿海城市群、吉林中部城市群、黑龙江哈大齐与牡绥城市带。其中,吉林中部城市群,以长吉为核心、四平、辽源、松原为支撑。现在是如何在推进长吉一体化同时,推进中部城市群建设。《东北振兴规划》中提出打造通化白山城市群,在本规划中没有提及,吉林省应当继续争取。
重点产业集群:这是本规划一个新亮点。辽、吉、黑、蒙东分别为16个、7个、3个、2个。吉林省不到辽宁省一半。吉林省重点产业集群,包括了四平换热器、长春汽车产业、吉林化学工业循环经济、长春轨道交通、长春光电子信息、辽源东北袜业、通化医药产业。不知什么原因国家级长春市生物产业没列入其中?辽源市、白山市的产业集群在下面的资源型城市规划中已有体现,而松原市、白城市、延边州却是“零”集群!
东北内陆边境地区:规划提出研究享有西部大开发政策的范围和具体措施。吉林省需要积极争取全部内陆边境地区均应享受,特别是需要筹划好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
7、资源型城市
接续替代产业:规划要建设一批产业聚集区、示范园区、示范项目;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机制、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先行先试;资源枯竭型城市创建可持续发展示范市。上述三个方面均没有规划到具体的市、县,吉林省的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均应积极争取。
资源型城市多元产业体系培育:辽、吉、黑、蒙东分别为3个、2个、5个、1个。规划辽源市的有高精铝加工、健康产业、冶金建材、纺织袜业。白山市有煤炭等矿产、清洁能源、林木加工,长白山休闲生态旅游、现代医药、绿色食品、矿泉水产业。其他资源型城市也要积极争取。
矿山生态与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治理试点:规划了辽宁2个城市。吉林省的辽源市、白山市也应积极争取。
8、基础设施
交通:在快速铁路与区际干线中,规划了15个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有长春—珲春快速铁路,长春—白城、四平—松江河的干线铁路,四平—松江河是否可以争取为快速铁路?规划的煤炭外运通道2个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是长春—太平川—乌期台。东部铁路贯通工程中规划的5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白河—敦化—东京城铁路、和龙—图们铁路、通化—白河段改造。中蒙俄国际铁路在通道有的4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是白城—乌兰浩特铁路扩能。高速公路11个重点项目,涉及吉林省的有:靖宇—通化、长春—双辽、小沟岭—抚松、吉林—荒岗、通化—东丰、集安—通化,四平—长春—吉林。内河水运规划3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松花江高等级航道和鸭绿江航道。机场建设的23个项目中,涉及吉林省的有新建通化、白城、松原机场,扩建长春机场。上述规划中涉及的吉林省交通项目多,既说明历史欠账较多,也说明吉林省进入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
能源:在重点联产5个项目中,包括长春东南热电联产项目;其他城市的联产项目也需要积极争取。在水电8个项目中,包括敦化抽水蓄能、集安高界河电站、丰满大坝重建三个项目。在风电基地中的两大风电基地中,其中之一是吉林风电基地。两个油页岩,其中包括吉林省。而靖宇核电没有列入。金太阳示范基地,吉林省西部也应积极争取,以利于风光互补。如何加强与俄、蒙能源合作,则需要积极争取重要地位。包括如何利用好中俄输油管道及石油资源。
水利:在调水工程8个项目中,包括吉林省的吉林哈达山、引嫩入白、吉林中部城市三个项目;在农田水利设施7个项目中,包括吉林省大安灌区、松原灌区两个项目;在江河水库7个综合整治工程中,包括松花江、鸭绿江两个流域。
信息化:三网合一试点规划了2个城市,长春市应积极争取进入试点;东北地区公共物流4个平台中,包括长春市,珲春市需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进入。
9、生态保护
森林生态区:长白山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列入其中,是吉林省一大利好。草原保护与治理示范区:规划3个区域;吉林省西部地区应当积极争取进入。黑土区保护:长白山的山前台地保护、松嫩平原保护均列入其中。流域治理与水资源保护:规划了松花江流域主要污染物排污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而牧区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湿地保护区:没有规划具体区域,我省有条件的区域均应积极争取。循环、低碳经济试点示范工作:没有明确具体区域,但吉林省白山市、四平市已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其他有条件的区域也要积极争取。
10、改革
综合配套改革:规划列入的是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黑龙江省松嫩、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吉林省延龙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蒙东资源税费与生态补偿机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综合配套改革,应当多些争取。比如,吉林省西中部粮食主产区也应当积极争取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长白山应当争取成为国家级旅游示范区。
11、开放
沿边开放:规划首先提出加快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积极推动黑龙江、蒙东地区沿边开放,扩大东北东部地区沿边开放,支持包括珲春等7个边境城市创新体制机制。支持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跨境经济技术合作区。由此可见,规划赋予了吉林省沿边开放中最为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需要高度重视,改革创新,加快推进。
建设面向东北亚开放重要枢纽:规划提出建设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吉林省应当为此发挥突出作用。规划提出东北地区加强对俄科技合作,设立中俄地区合作(投资)基金,建设对俄合作示范区。深化日韩合作,承接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加强科技人才合作。吉林省的长春市、延吉市应当为此积极作为。务实推进朝蒙合作,吉林省有合作开发朝鲜罗先经济贸易区的契机,在对朝矿产资源、基础设施、旅游、建筑业、农业、商贸等方面合作中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对蒙能源等方面合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对外交流合作5大平台中,中国.东北亚投资贸易博览会名列其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办会质量与水平。
对外贸易:规划提出建设服务外包产业集群;推动边民互市贸易转型升级。吉林省均需要积极落实到区域与项目。
“引进来”与“走出去”:规划提出争取跨国公司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中心;争取在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引导产业链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吉林省均需要积极落实到区域与项目。
12、政策支持
主要包括: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包括对现代农业支持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包括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资源型城市和国有林区经济转型支持政策;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包括对新兴战略性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支持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包括对改善民生与社会事业支持政策;文化改革发展政策;生态补偿机制,包括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投融资体系,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沿边开放,支持深化东北亚合作政策;项目布局、审批、项目等政策,支持东北重点开发区域及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等。上述政策如何落到实处,需要落实到具体项目、具体人员及其相应经费,也需要积极主动争取。
综合上面的分析:我们感到,吉林省在争取国家战略地位及重大项目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一批国家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中部城市群、一批产业集群等;将要争取到的长白山国有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珲春特殊经济功能区等。与辽宁省比较有明显差距,当然有很多不可比因素;但与黑龙江、蒙东比也有不足。特别是吉林省有的市在规划中基本没有战略地位,连重大项目也涉及较少。说明吉林省迫切需要提高战略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的策划能力及争取国家支持能力,吉林省不能输在规划线上。
我们认为,落实规划如果搞个以图表加解释性文字的行动方案,具体化到每个事项的责任人、完成时限与质量,可能会比原则性的规划的效果会更好。
特此报告。
2012年3月26日
第三篇:国务院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国务院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
——开创全面振兴新局面
近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六方面的振兴目标,城镇化率将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2640万吨,森林覆盖率达37.5%。民生方面的目标令人振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7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新建保障性住房310万套,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
《规划》围绕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的振兴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规划》强调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不断创新;着力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推动经济转型取得更大进展;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区域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高。为把东北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城乡发展协调、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繁荣和谐地区,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奠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一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巩固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二是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三是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科技和人才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四是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建立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五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比较完备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多元清洁的能源体系。六是加强森林、草原、湿地和江河流域等重点生态区保护与治理,强化资源节约和节能减排。七是采取多种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加快包括棚户区改造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八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进国有林区和农垦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规划》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加大政策支持,深化区域合作,强化监督评估,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四篇:振兴东北讲课稿
振兴东北讲课稿
前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东北三省考察,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东北振兴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深化改革、破解矛盾,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
振兴东北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六个方面的要求
习近平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四是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如何推进东北振兴
习近平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要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污染容易,治理不易。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韩正表示,要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的重要思想,从国家发展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要把深化改革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营商环境。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加快结构调整和新动能培育,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抓手,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的中心枢纽。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解决好社保、就业等重点民生问题。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必须坚定不移
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掷地有声,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重大方针,有力回应社会关切,释放出正本清源、增强信心的强大正能量。
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正是因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极大地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惠及亿万人民。实践告诉我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入新时代,坚定不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是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一以贯之推动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开创国有企业发展新局面。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就要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党中央始终关心支持爱护民营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两个不可侵犯”、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到出台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的各类政策举措……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当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政策执行中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是制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突出阻碍。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需要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实际问题,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狠抓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民营企业营造好的法治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民营企业家也要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抓住主业,苦练内功,提高创新能力,做出更多一流产品,发展更多一流产业。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志所为无不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定能“众人拾柴火焰高”,让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第五篇:中国杂技艺术振兴规划
中国杂技艺术振兴规划(2011-2015)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适应中华文化“走出去”新形势的要求,推动中国杂技艺术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杂技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也是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杂技整体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多个重大国际赛场上摘金夺银,以“惊、险、奇、美”的特色弘扬了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赢得了世界杂技金牌储藏国的美誉。振兴杂技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维护国家民族文化安全,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杂技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杂技基础性建设不足,艺术本体创新不够,各艺术门类间发展失衡等。此外,中国杂技团体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无序竞争现象,需要树立更加良好的整体形象。作为杂技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和杂技资源大国,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制约杂技艺术繁荣发展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在理念创新、节目制作、市场运营等各个方面,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高国际主流市场的竞争实力。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推动杂技艺术又好又快发展,将之培育成舞台表演艺术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点和亮点。
(二)基本原则。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增强发展活力;以人才建设和科技进步为保障,提升创新能力;以民族特色与世界水平为标准,提高艺术质量;以服务群众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全面发展;以产业融合和整合资源为途径,积极开拓市场。
(三)规划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艺术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整合国内优质资源,推出一批久演不衰、享誉国内外的原创品牌节目;在国内外建立若干高端杂技演出基地,抢占国际主流市场;加强杂技艺术理论研究及专业机构建设,科学规范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拓展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的渠道和网络,鼓励杂技艺术“走出去”,大力促进中国杂技艺术健康有序地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工作
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中国特色。中国杂技艺术要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精华,推陈出新,同时积极吸纳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赋予崭新的时代风貌,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杂技剧(节)目,成就当代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品质,积累一批“叫得响、留得住、传得开”的精品力作。
(二)坚持世界水准。中国杂技艺术要走向世界,通过整合资源,着力创新,逐步从零散节目、单个演员,发展成为能够“走出去”的品牌节目;要针对国际主流演出市场,打造2至3台代表国家形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深受国内外观众欢迎、具有市场感召力的精品佳作;要支持中国杂技院团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维护中国杂技在海外的合法权益;要引导行业自律,加强监管,杜绝杂技国外演出无序竞争,树立中国杂技艺术的崭新形象。
(三)坚持改革创新。中国杂技艺术要注重科技创新,积极实施杂技艺术创新工程,以创新为重点,通过举办展演、比赛、杂技(马戏)节等方式,引导和促进运用数字技术、声光电等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丰富艺术表现手段,增强艺术感染力;要鼓励演出设备厂商研发新型杂技表演的舞台道具和技术系统等,推动杂技表演技术持续升级;要鼓励不同艺术品种的相互借鉴,在借鉴中实现新的突破,努力做到创作构思精巧、艺术精湛、意蕴精深、制作精美,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杂技品牌节目、品牌剧目、品牌团体和企业。
(四)坚持面向市场。中国杂技艺术要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艺术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打破地域、行业界限,将优秀演员、创作团队及技术人员引入创作领域;要认真研究演出市场,细分目标观众群,大力培养一支既懂得杂技艺术,又懂得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的营销人才队伍;要注重对自身品牌进行创造性使用和延伸,逐步形成与节目创意、演出策划、市场营销、媒体推广、旅游演出等紧密衔接、相互协作、良性互动的演艺产业链,持续推动中国杂技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
(五)坚持服务群众。中国杂技艺术要面向基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放在第一位。要改变杂技艺术多年来“墙内开花墙外红”的现象,在关注国际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国内广阔市场,更好地服务城乡基层、服务人民群众。要注意把握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把舞台搭建在基层,并且延伸到普通群众之中,通过“下基层”、“三下乡”等公益性演出活动,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好更多地共享文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六)坚持全面发展。中国杂技艺术要重视发展魔术、滑稽、马戏等相关艺术门类,通过举办中国杂技、魔术、滑
稽、马戏大师班,加快培养专业人才,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杂技、魔术、滑稽、马戏明星;要创作更多融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舞台姊妹艺术手段为一体的、既有掌声也有笑声的综合性杂技剧(节)目。
(七)坚持健康发展。中国杂技艺术要加强演出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杜绝含有伤害性、低俗化、低龄化的表演以及缺乏安全保险措施的杂技表演;要对杂技演员的从业年龄、伤残保险、再就业等现实问题予以特殊关注,切实保障杂技演员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献身职业的后顾之忧;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积极鼓励原创,打击杂技领域的侵权行为,确保中国杂技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八)坚持可持续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杂技艺术的扶持力度,重点做好政策制定、人才培养等基础性工作。要大力培养杂技艺术产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人才,规范杂技教育,努力探索科学选材、科学育人的教学模式,使杂技后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要加强杂技艺术理论研究和机构建设,组织编写杂技艺术理论专著、教材,拍摄优秀杂技剧目舞台艺术片;要加强杂技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杂技艺术的腾飞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
四、保障条件
(一)推动杂技艺术的市场主体建设。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原则,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先导,以资本为纽带,充分合理地整合资源,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杂技演艺企业适应资本市场,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组建具有一定规模、投资主体多元、实行现代企业化管理的大型杂技产业集团,打造具备相当资产规模和强大市场竞争能力的国家骨干演艺集团,推出一大批既能够代表国家水准、又能够在市场上长期演出的品牌节目,从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发挥好国内外重要杂技比赛和展演的杠杆、激励作用。加强与国际杂技界沟通,提升中国杂技话语权。通过举办全国杂技比赛、国际杂技节及专项奖励等形式,支持和鼓励杂技领域新作品、新技术的创作与研发,全面提高大型节目和魔术、滑稽、马戏节目的整体水平,保持和发扬中国杂技在国际赛场上的优势地位。
(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对杂技艺术的支持,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在国内选择重点地区、重点城市,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准的杂技专门演出场所;制定并实施中国杂技“走出去”专项规划,加强对作品的内容引导,提高对获奖人员的奖励标准,建立杂技商演节目审核制度,不断完善国际杂技比赛参赛选派办法;大力扶持中国杂技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与品牌创新,以多种方式支持优秀杂技节目和作品开拓国际市场;建立全国杂技节目资源库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信息库;大力扶持民营杂技团体发展,在人员引进、市场开拓、参赛交流等方面提供良好发展空间,促
进中国杂技艺术整体发展壮大。
(四)加大杂技行业的制度建设,扩大杂技艺术的宣传和推广。加强杂技行业组织建设,不断自我完善,推动建立杂技演员伤残退役制度和保障机制,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跨越式发展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