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必读书目
中山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生必读书目
1、经典作家论近代中国与世界的有关著作
2、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费正清等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4、范文澜著:《中国近代史》
5、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6、《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7、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
8、近代中国重要人物文集、传记、年谱(林则徐、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胡适等)
9、各种近代经济史料汇编
10、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11、台湾文海出版社:《近代中国史料丛刊》(正、续、三编)
12、《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
13、《清史稿》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 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必读书目
一、专题史
茅海建: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萧致治: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茅家琦:太平天国通史
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晚清洋务热透视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
戴 逸:甲午战争与东亚政治
石 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王 拭:维新运动史
吴廷嘉:戊戌思潮纵横论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柯 文:历史三调:作为经历、事件和神话的义和团廖一中:义和团运动史
乔志强:辛亥革命前的十年
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
金冲及、胡绳武:辛亥革命史稿
李 新:中华民国史(共五篇八卷)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稿
李新,陈铁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通史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
张玉发:中国现代史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二、通史研究
严耕望:治史三书
柯 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
萧一山:清代通史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三、专题研究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近代社会 辛亥革命前后史事论丛
辛亥革命前后史事论丛续编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黎 澍:再思集
李时岳:近代史新论
李 侃:中国近代史散论
周策纵:五四运动:近代中国的思想革命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许纪霖:中国现代化史
罗尔纲:湘军兵志
宝成关:奕欣慈禧政争记
苑书义:李鸿章传
李喜所:梁启超传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
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
朱 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
马 敏: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
侯宜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政治改革风潮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
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
丁伟志:中体西用之间
吴雁南、苏中立:晚清社会思潮
王先明:近代新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嬗变与重构
罗福惠: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论稿
黄逸平:近代中国经济变迁
四、专题论文:
理论与方法: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及其他
历史研究2004年第4期
近代中国社会变迁(1860——1916)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形成过程考析
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中国的确立
近代史研究 1996年第1期
论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双重动因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4期太平天国的悲喜剧 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关于太平天国史研究的几个问题 史学月刊2000年第6期
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轨迹——纪念太平天国起义150周年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8期
太平天国失败的多维透视 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8期
中国式近代化的启蒙与浅尝:关于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评说山东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中国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反思史学理论研究2002年第4期
洋务运动与中西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春季刊
中体西用论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
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对法斗争方略演变之探讨
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0世纪中法战争史研究回顾与前瞻 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6期如何看待中法战争的结局 广西师大学报1994年第1期
中日甲午战争的前因与后果 历史教学1994年第7期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齐鲁学刊1991年第1期
洋务派与戊戌维新运动 史学集刊1998年第4期
论“百日维新” 广东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思想观念与社会角色的错位:戊戌前后湖南新旧之争
历史研究 1998年第5期
中体西用论在戊戌维新时期的嬗变 历史研究1994年第1期
戊戌维新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
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义和团运动和古典爱国主义的终结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5期义和团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有关八国联军战争的几个问题 清史研究2000年第4期
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2001年第10期
社会思潮与义和团研究的百年历程 历史教学2000年第12期探求民主与富强之路的两种模式——晚清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论福建论坛1988年第1期
20世纪初年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三个方案及其命运
湖南师大学报1991年第5期
清末新政与清朝政府的灭亡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2期
辛亥革命阶级基础再认识——兼论海峡两岸学者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意见分歧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
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清季科举制改革的社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近五年来关于晚清时期“西学东渐”问题的研究略述
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1期
西学传播与晚清社会的蜕变 复旦学报1993年第3期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中国现代化的艰难起步 教学与研究1991年中国近代化问题研究述评 史学理论研究2000年第4期
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2期
第三篇:研究生必读书目1
汉语言文学专业必读书目
一、作品
1、鲁迅《鲁迅自选集》;
2、郁达夫《沉沦》;
3、老舍《四世同堂》;
4、钱钟书《围城》;
5、茅盾《子夜》;
6、沈从文《边城》;
7、穆旦《穆旦诗文集》;
8、巴金《家》;
9、曹禺《雷雨》;
10、张爱玲《倾城之恋》;
11、林海音《城南旧事》;
12、白先勇《台北人》;
13、聂华苓《桑青与桃红》;
14、柳青《创业史》;
15、路遥《平凡的世界》;
16、高行健《车站》;
17、张承志《金牧场》;
18、莫言《红高粱家族》;
19、王小波《黄金时代》;
20、苏童《妻妾成群》;
21、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22、王安忆《长恨歌》。
23、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4、钱理群《与鲁迅相遇》,三联书店2003年版;
第四篇:教育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必读书目
一、中外名著必读书目
1、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25年版。
4、赫尔巴特:《教育学讲义纲要》,载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6、《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大出版社1982年版;
7、左腾正夫著、钟启泉译:《教学论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8、克伯屈:《教学方法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9、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
1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2、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13、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学》(上中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990年版。
14、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课程与教材(上下)》,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15、布鲁柏克:《教育问题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马斯洛等著:《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17、《学记》,载《学记今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1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0、《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1、《美国2061计划》,载《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四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
二、教材及其参考书目
1、陈侠:《课程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廖哲勋:《课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钟启泉编著:《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吕达等著:《独木桥?阳关道?──未来中小学课程面面观》,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
5、施良方著:《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大出版社,1995年版。
7、比彻姆著、黄明皖译:《课程理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8、劳顿等著、张渭城等译:《课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9、吕达著:《中国近代课程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0、黄甫全著:《阶梯型课程引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1、李子建等著:《课程:范式、取向和设计》,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胡森主编、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13、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2版。
14、王策三著:《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5、李秉德主编:《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吴也显主编:《教学论新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田本娜主编:《外国教学思想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8、吴文侃主编:《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车文博著:《教学原则概论》,湖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0、熊明安主编:《中国教学思想史》,西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
21、李如密著:《教学艺术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2、董远骞等著:《教学的艺术》,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23、钟以俊著:《教学美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4、顾泠沅著:《教学实验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25、黄甫全、王本陆主编:《现代教学论学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6、黄甫全主编:《课程与教学论学程》,高教出版社,2001年版。
27、江山野主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8、胡森主编、中央教科所比较教育室编译:《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上、下),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9、董远骞著:《教学原理和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0、张铁明著:《教学信息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学认识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年版。
32、施良方著:《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3、田慧生、李如密著:《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34、王策三主编:《教学实验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5、杨启亮著:《困惑与决策——20世纪的新教学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6、施良方等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7、张楚廷著:《教学论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8、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三、报刊杂志类
原则上,各教育类报刊、杂志尽可能多浏览、阅读。重点的如下:
1、中国教育报
2、教师报
3、教育文摘周报
4、教育研究
5、中国教育学刊
6、课程教材教法
7、教育理论与实践
8、比较教育研究
9、教育评论
10、教育科学
11、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
12、人大复印资料:《中小学教育》
13、各部属师范大学学报 ……
第五篇: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文艺学研究生必读书目
1、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2、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3、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4、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5、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6、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7、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8、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9、韦勒克:《文学理论》
10、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11、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12、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13、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14、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15、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6、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17、萨特:《存在与虚无》
18、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19、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20、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21、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22、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23、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24、A.杰弗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
25、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26、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流行体系 符号学与服饰符码》
27、伽达默尔等:《理解与解释》
28、戴维•洛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评论》(上下)
29、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30、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
31、彭小妍主编:《文艺理论与通俗文化》
32、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
33、约翰·菲斯克:《解读大众文化》、《理解大众文化》
34、Theodor W.Adorno,The culture industry :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35、John G.Cawelti,Adventure, mystery, and romance: formula stories as art and popular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