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8《中华少年》新课程教案
8《中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 有 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 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三、教学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五、教学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资料啦!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个比赛,看谁最能把流利地把你所知道的表达出来。讲得好的同学,大家将会给他最热烈的掌声!(生自由谈)
从大家的谈话当中我们都了解,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可以自豪的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华少年!”
板书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交流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雪莲: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生长
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高山中,花可入药。
山丹丹: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多在黄
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喜爱。
女娲: 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
是创造人类。
大禹: 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
夏代第一个君主。
(3)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4)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二)整体把握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
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
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难句理解
①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
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
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 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
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
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八、布置作业:
(一)朗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九、附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骄傲
锦绣山川崭新画卷
十、教学后记:
灿烂文化璀璨诗篇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8《中华少年》新课程教案
8《中华少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
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 有 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 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三、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
祖国发展变化的图片或资料介绍.五、教学方法:
课前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板书课题: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 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交流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雪莲: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生长在新疆、青海、西藏、云南等高山中,花可入药。
山丹丹: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喜爱。
女娲: 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
大禹: 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代第一个君主。
(3)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4)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整体把握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难句理解
①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 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八、布置作业:
(一)朗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
朗诵。
九、附板书设计:
8* 中华少年
自豪
骄傲
锦绣山川
崭新画卷
灿烂文化
璀璨诗篇
十、教学后记: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中华少年 3
最新版
中华少年
【课前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看到祖国的锦绣山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时,你是否为祖国的日益强盛感到骄傲?是否为自己是一位中华少年而感到自豪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中华少年》。
二、初步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互相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阅读欣赏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典故、传统风俗的资料和图片。
四、整体把握,难句理解
1.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雪莲”“乳燕”“雏鹰”“山丹丹”各喻指什么?
2.默读第2、3、4、5自然段,想一想,是什么哺育滋养了中华少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3.读第6、7自然段,感受四个“不”句和四个“要”句的鲜明对比,它们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中华少年建设中祖国的坚强决心。)
4.齐读第8自然段,体会诗歌首尾照应的表达方法。
5.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及内心情感体验。)
五、诵读,激发爱国情怀
1.自由朗诵:
以充沛的情感读出内心的自豪,读出对祖国的一片深情。
2.分角色朗诵:
甲、乙、丙、丁分配朗诵或四人小组合作读,也可以全班分角色朗诵。
3.表演朗诵:
配上音乐,化装表演朗诵。
2017.3.1 最新版
六、总结升华
交流对有诗歌朗诵的体会。
2017.3.1
第四篇:六年级语文上册《8.中华少年》教案
8*.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课前准备
学生自学课文,找一找,从诗中找出相关的景物、人物和事件,收集相关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通过阅读资料,同学们,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祖国的一些情况吗?(生自由谈)2.祖国正走向富强,作为他的儿女,你感到什么? 3.那让我们自豪地说:“(读课题)中华少年”
二、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三、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四、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板书设计: 中华少年
幅员辽阔 物产丰富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骄傲 自豪 教后反思: 本次课在理解文章内容时,老师主要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读,扫清字词障碍,通过读,了解诗歌内容,在熟读的基础上质疑,在读中解疑,在读中感悟,交流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诗句的表达方法以及内心情感体验,感悟中华少年的爱国之情。
第五篇: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顶碗少年》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4*顶碗少年授课时间:2010.3.11授课班级:六二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遇到艰难曲折不退缩,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精神。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人和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明确学习要求。
三、自觉指导1: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回忆总起----具体写少年面对两次失败不气馁,坚持表演终成功----给我的迪
三、自觉指导2: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猜问激趣: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⑴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
⑵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⑶老者对少年说了些什么?
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⑷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