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修实践课之法律旁听
思修实践课之法律旁听《动画片之殇》视频学习观后感
姓名:朱洪卿 学号:201350836 班级:临床药学22班
动画片之殇——江苏“绑架烤羊”孩童烧伤案,案件发生在今年4月6日,江苏东海县冉冉(8岁)、浩浩(5岁)和同伴顺顺(9岁)3名小孩一起玩耍时,模仿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玩起了“绑架烤羊”的游戏。两名小朋友被绑在树上,因为风大,树叶点燃后火势失去控制,无力救助之下,两名小朋友被严重烧伤,其中一名烧伤面积达40%,另一位烧伤面积高达80%。
原告方律师苗红伟律师称,他先后到达现场、当地派出所以及医院,并找到当事人、村里的邻居进行多方调查取证,最终受受害人的委托向法院正式提起了诉讼。经过充分的调查和取证后,苗红伟律师来到了东海县人民法院,向法院递交了一份《民事起诉状》,将当天点火的顺顺的法定监护人以及《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制片方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起告上了法庭,要求两被告依法赔偿受害人医疗费等。法院一审判决显然认为“喜羊羊”制作公司负有责任。因为模仿影视情节而发生犯罪的事件不少,不过在国内外的诸多案件中,似乎还没有听说过有哪部影视作品要连带负担赔偿责任,所以这起案件判决也引发了不少关注。
对于被判要赔偿原告,原创动力方面明显不服,并表示会提起上诉,原创动力的宣传总监吴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判决连称不合理,“大家没去关心那个受伤的小孩怎么样,都来看‘喜羊羊’怎么样,这有点本末倒置。”
他对于作出判决逻辑出提出了质疑,“这个逻辑是不成立的,我是正常渠道拿到许可证播出,中国是有审查审批制度的,怎么会说看个片子就导致这个事件呢,如果说这个逻辑是成立的话,那以后做文艺创作都会有这样的控制在那里,对文艺创作非常不利。”
东海县人民法院在判决中认为原创动力公司“在制作发行的涉案影像制品中,仍存在暴力情节和画面,对本案未成年人的行为认知产生了不良影响”,吴先生也有不同意见:“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做小孩动画片就很重视这些东西,要积极健康励志,没有渲染暴力在里面。但戏剧冲突,没有冲突会好看吗,肯定会有些动作。前段时间所谓‘央视点名批评喜羊羊’大家也是误会,本来是我们自发倡议,大家来做些更健康绿色的片子,结果„„挺冤的” 罪魁祸首是谁?小孩有模仿的天赋,所以他们天真无邪,谁知道他们认为的一个小游戏会有如此惨重的结果。制片方也许有点错误,不应在动画片里放置过多的暴力场景,毕竟动画片的观看对象主要是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在暴力场景处应该有警示语,依照法律,应该付出应有的责任。然而我认为罪魁祸首是家长,他们或许是无辜的,在这里责怪他们或许不应该,但是因为他们的疏忽,因为他们没有做好家庭教育,只是忙于工作,忘记关心孩子的安全,出事故了才知道着急。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尤其重要,小孩子除了法律的保护,家庭必须给予巨大的关怀!这次事故给予了人们敲响了警钟,但愿这样的事故不再发生。
第二篇:思修作业之法院旁听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
法院旁听
策划书
时间:2013年11月8号 地点:成都中级人民法院 案件类型:房屋纠纷
成员:
2013,经房地产公司介绍,卖家与买方签订合同,将自己房产以109万元实收的价格购卖给买房。合同约定,买方在签约2日内付足定金2万元,然后首期款19.8万元,余款按揭支付。卖方在签约后3日内出具合同交与公正人员,委托担保公司。并规定任何一方违约需按房屋总价的20%支付对方违约金,同时对其他事项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约定。
合同签订后,买家按时交付了定金,但由于房价上涨,卖家收受定金后又毁约不卖了,并不配合买方.导致交易无法进行。然后买方就要求卖方赔偿违约金21.8万元.但被告仅愿意赔付原告损失2万元,不同意履行合同,同时因私下调节时间较长,卖家已将房产卖给另外的一个人.已经不能够在继续履行合同.。买方在私下与卖方调解无果后决定将卖方告上法院.请求法院进行公平的判决.当时被告辩称,买方在后面并没有按时将房款打入自己银行卡内,并且违约金制度只是补偿性的而不是惩罚性的,所以不同意赔偿21.8万元的赔偿,只能适当的进行赔偿.请求法院驳回原告
最后法院当庭做出判决,因为买方的后续支付不到是因为卖方的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不是买方的原因.并且公正合同有效.卖方应该履行合同的赔偿事宜.判决卖方赔偿买方21.8万元,原先合同失效.卖方应在规定时间内支付买方.总结:因为对审理不太理解,民事这种简单的案件在实际中的审理时间并不是很长,当庭就没多久就结束了.并且不像一些刑事案件那样特别正规.同时因为不认识路,在路上耽误了很多时间,到地方的时候 已经开始了,这是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后在做事情前应该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做好足够的准备.在进行行动.
第三篇:2011思修实践课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作业(有1学分)
2011级本、专科的全体同学:
本期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理论,紧密结合实际,利用春节寒假期间从事社会调查活动,获取第一手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目的:以达到进一步理解、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实践调查参考选题如下:
1、可以对本村或者本人所在的社区范围内家庭和睦情况、尊老爱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更深刻地(目的):了解家庭美德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强化自身的家庭美德意识。
选
2、可以对有关的城市市民社会公德、社会诚信状况展开调查,如公民遵守交通规则情况、公民公共场所是否有大声喧哗、随地乱扔垃圾等现象、公民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是否诚实守信等,通过问卷、观察等方法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提高我们对现代社会公民文明状况有更全面的认识,提高我们的社会公德意识。体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3、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群众,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国家命运和我们每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道理,加深爱国情感。
二、书写要求
1、文体必须是“调查报告”,不能写成其他文体.2.、须注明调查的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和主题,以及调查的主要方法.3、必须是手写稿,字迹规范,字数2000-3000字以上.(本科生不低于3000字,专科生不低于2000字)
三、调查报告交稿的时间、形式
开学第一周内由各班班长收齐,清点报告份数,并按学号排好顺序后交到公共基础教学部教学秘书办公室(八号楼520办公室)。
1.分为优(≧90)、良(≧80)、中(≧70)、及格(≧60)和差(≧40)五个档次。
2.凡是直接从网上下载,或简单拼凑或抄袭者,一律评为“不及格”.3.任课教师必须在调查报告封面上用红笔写上成绩,并按教学班装订保存。
五、注意事项
请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报告中的题目下写清楚自己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并且注明本(专)科。
基础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2011年12月20日
第四篇:思修论文之法律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
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培养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2.法制观念淡薄
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
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 为强烈。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 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秩序以及法律的憧憬和期待,进而增强其法律意识。1.培养法律价值的认同感和法律信仰
只有在法律信仰的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若社会公众缺乏对法律的信仰,法律规范就不能内在化,进而落实到自发的行为之中。法律虽然是一些规则和条文,但法律规则和条文背后深深隐藏着道德关切,寄托着深切的信仰,当人们在对法律产生认同并建立了法律信仰之后,遵守法律规则和条文就会形成自觉。在法治社会中,法律之所以能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威,并为每一个公民所信奉,根本在于法律体现、保障并实现着正义。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注重要求大学生用现代理念来评判与思考法律条文所体现的价值观,它是否充分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内在法律权威 的要求,是否充分满足了现代正义观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对法律的感情和其发自内心的对正义的信仰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大学生才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去遵守法律、尊重法律,最终完成法律意识的理念升华。
2.创造良好的法治社会环境
一方面要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只有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觉化以及法律监督的制度化,才能实现依法治国。大学生思想开放,其观念具有激进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主观上期望法治,关心国家法制建设。因此,要培养大学生的现代法律意识,就必须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良好的法制社会环境。另一方面要创建有利于强化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社会舆论、道德环境。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在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塑造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典型案例,进行生动的法治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舆论环境,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3.创造良好的校园法治氛围
一方面高校应该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法开展学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规章条例办事,尤其是在学生普遍关注的学生德智体量化考核、评奖评优、贫困生资助、学生干部的管理等问题上,按规定办事,不因人而异,对违法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法制观念。另一方面创建法治校园文化,开展法制教育活动。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演讲比赛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审判、模拟法庭、参观考察监狱、开展
法律心理咨询和法律社会调查等,形成浓厚的法制教育氛围,促进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形成。
4.提高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提高教师的法律修养。教育者应首先受教育,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法律素质和修养是增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从事法制教育的教师应站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修养。二是注重加深大学生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和现代法律意识的提高。教学内容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要,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在“少而精”方面做文章,重点讲授与学生有一定联系的部门法,如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劳动法等。三是采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教学方法上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比如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育效果,从而也使学生通过法制教育了解法律,懂得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5.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法治教育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法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空间和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网络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特点,推动法治教育由封闭的、被动的模式,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型模式转变。使法治教育体现新颖性、直观性、参与性、系统性,通过网络将高品位图书推荐出去,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目的地向他们灌输符合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意识,强化版权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以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治观念,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1]魏志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教育发展研究,2003(4-5).[2]倪怀敏.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2(5).[3]王刚.略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研究,2004(2).
第五篇:思修法律课心得体会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是我国公民的义务。对我们大学生而言,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应该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观念。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只有认真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加强法律修养,才能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做一个知法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
通过法律基础课学习,我们从不同方面对我国法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内涵方面,我们明确了一个观点: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法律的性质也不相同。现在世界主流法律性质是资本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法律,而社会主义法律是一种新型的法律制度。在法律的本质方面,我们记住了三点: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学习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并在其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意识确实非常重要。我们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积极参与法律实践,培养一种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法律信仰,在此基础上积极宣传法律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对国家普法教育做出贡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平衡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面对不法行为时,也可以迅速拿起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通过道德与法律合理限制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平等的和谐环境。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治素养,做个合格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