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22:34: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

第一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字音。宰割署名孕育无垠夐黯

曛铤嫣红挚友彷徨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

3..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

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

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

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

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

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研读欣赏

a.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学习小组合作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3.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4.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5.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6..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7.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胸怀祖国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患病去世实践誓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

3.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A.开始B.开辟

C.开创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A.震荡B.激荡

C.回荡D.动荡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省以致善】

1.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D.辨伪去妄 ②[]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D.不屑置辨

2.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3.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判断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b.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c.他说:“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e.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的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第二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27 斑羚飞度导学案

27.斑羚飞度

1.查资料了解斑羚这种动物。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对峙()湛蓝()悲怆()磐石()飘渺()斑斓......()苍穹()狩猎()娴熟()嶙峋()....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悬涯 眩目 制序井然 眼花潦乱 心甘情怨

了解作者 沈石溪,上海人,原籍浙江慈溪,动物小说作家。

他曾经这样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一、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狩猎(shîu)斑羚(línɡ)剖开(pōu)B.戛洛山(ɡā)对峙(shì)姑妄(wǎnɡ)C.湛蓝(zhàn)苍穹(qiïnɡ)斑羚(línɡ)D.迥然(jiǒnɡ)甜腻(nì)悲怆(chuànɡ)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恐慌。....进退维谷:

(2)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参差不齐:

(3)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大斑羚略胜一筹。....略胜一筹:

(4)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1.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详写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3.镰刀头羊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头羊两次不同的步伐表现的心理如何?

第二课时

1.“彩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意义?

1.斑羚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2.人类在文中充当的怎样的角色?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峰回路转——试跳成功——()——-走向深渊

一、选词填空。

(1)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下来,„„ A.平静 B.安静 C.沉静

(2)随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分成两拨,„„ A.立即 B.急速 C.迅速

(3)(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咩了一声,迈着()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A.沉重 B.欢快 C.沉稳

二、填空。

(1)这篇课文细腻地记叙了______ ______________的 全过程。表现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2)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顺序。【省以致善】

一、下面的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

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灿烂”的含义如何理解?

三、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用指定的动物仿写一句。

这叫声与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

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精练·小试牛刀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2.段(3)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第三篇:春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 新人教

第11课 邓稼先

教师寄语: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学习目标

1、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2、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3、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河水萦带()至死不懈()鞠()躬尽瘁()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风悲日曛()彷()徨()死而后已.....()

2、词语解释 ①可歌可泣:

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截然不同: ④锋芒毕露: ⑤妇孺皆知: ⑥马革裹尸:

二、理解探究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合作释疑

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之文,何以见得?

5.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6.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

四、课内精读

①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②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传记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波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③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④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

⑤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⑥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⑥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7、邓稼先和奥本海默相同的地方是(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8、在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这两个人物中,你更喜欢谁?说出你的理由来。

9、根据文章内容推断,补写出第⑥段中空缺的句子。

五、拓展延伸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①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充满快乐。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②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怀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与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如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③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着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字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荒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④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爱迪生用电灯给人类增添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高锟用光纤使人类加强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⑤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步伐才会坚实有力。(有删改)

【注】①邓稼先,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②孙家栋,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③袁隆平,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④高锟,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0.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不超过25个字)

11.阅读第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来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答:

12.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第11课、邓稼先

一、基础知识.yíng xiè jū cuì xiǎn rú xūn páng huáng yǐ.①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②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③形容界限分明,想割断一样。④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⑤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⑥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二、理解探究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是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三、合作探究

4.有人说,这是一篇至情文,何以见得?

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盈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又如,第五部分“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这些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5.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按理说,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文章应把重点放在叙述邓稼先对研制“两弹”的巨大贡献上,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6.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课内精读

四、课内精读

7、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

8、示例:我喜欢邓稼先。因为他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为民族奉献,他并不骄傲,不宣扬,为人十分正直,忠诚,十分朴实。而且,他十分聪明,不会怎样的引人注意,十分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9、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五、拓展延伸

10.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1.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12.答案:【甲】② 【乙】③ 【丙】①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学案5 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学案5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掌握本文的生字生词,并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

2.体会课文语言乎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能够灵活运用速读、默读、朗读等阅读方式阅读课文。

4.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学习侧重点

1.理解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及顽强的敬业精神。

2.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解说: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读程序 1.教师简介背景(或多媒体演示)。

2.计时速读课文,并用简答题测试阅读效果。

3.计时默读课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词。

4.朗读第五部分(“我不能走”)。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2)理解“粗估’参数的时候„„ 又要有稳健的判断”这组排比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4)体会《中国男儿歌》的壮美。

5.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6.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7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俄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8.朗读第六部分。体会第2~5节的排比所抒发的强烈的感情。

(解说:以上设计的8个自读步骤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同时依据不同的内容要求而选择速读、默读或朗读等阅读方式。全文3500字左右,若按大纲每分钟200字的阅读要求,须18分钟左右。本文作为自读课文,若按此做法,教学任务与时间分配的矛盾难以解决。而同时本文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言平实易懂,时间推移、地点转换都非常清晰,人物关系比较单纯,事件虽然重大,但并不复杂,因此很适合作选读训练。按每分钟5OO~1O00字的速读速度,可在4~7分钟内读完。读后作速读测试题,以检验阅读效果。默读全文并勾画生字词或关键调约需用Ic分钟,为更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课文打好基础。接着,再根据文字深浅难易程度及教学重难点的需要,分别安排默读或朗读,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同时5、6已涵盖了对练习一的处理。7能触发学生认识个人事业只有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才能取得成就。8则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邓稼先的赞颂、敬佩和探病追悼之情。)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

2总体内容把握。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3.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学习重难点在第五部分(“我不能走”)。这一部分集中写了邓稼先之所以成为“两弹元勋”,是由于有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以及甘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这一部分语言的含金量也最大,有古诗文引用、有排比的运用、有环境描写、有人物的生动事例,也有对邓稼先的心理探求。

(解说:以上设计的自读点拨,仅为教师提供与课本相关的信息,以资借鉴或思考,力求能更准确地把握教材,能做到在紧要处适时适度点拨,并非全讲给学生,或都在课堂上完成。)自读思考 1.本文的标题是什么?作者是谁?用来与邓稼先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又是谁?请说出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于什么地方,曾于1948~195O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留学,于何年何月何日因患什么病逝世。清说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

2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可歌可泣家喻户晓元勋 彷徨马革裹尸燕然勒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举办“畅谈我的理想”演讲会。

(解说:以上阅读思考均为配合各阶段自读的需要而设计。第3题则是将学生课内的知识吸收与未来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参考答案 1.邓稼先、杨振宁、奥本海默、1924、安徽省怀宁县、美国、普度、1986。O7.

29、直肠癌、1964.1016.1967 O6.17 2、3略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1.《邓稼先》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

11、课题:《邓稼先》

学习目标

1、理解写人的文章中事件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2、体会文章是如何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动作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关于作者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生字学习

1)。字音

元勋(xūn)

鲜(xiǎn)为人知

鞠(jū)躬尽瘁(cuì)

孕(yùn)育

罗布泊(pō)

(xiòng)

黯(àn)

曛(xūn)

铤(tǐng)

2).形近字

2.词语积累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一般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元勋:立大功的人。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瘁,过度劳累。已停止。

当之无愧:指承当荣誉时无羞愧之感。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喻,明白;晓,知道,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自主学习:

1、结构特点

(1)本文由一个引子和冠以小标题的三个部分组成。引子:(引起正文的文字)从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研制原子弹有许多科学家“失踪”写到邓稼先,引出他那一段失踪的经历。第一部分:“要放一个‘大炮仗’”。写邓稼先先接受使命,参加原子弹研制工作,从此销声匿迹。第二部分:“艰苦创业的年月”。写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原子弹的理论设计,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事迹。第三部分:“这里就是战场”。写邓稼先再接再厉,为氢弹的研制成功付出了巨大代价的事迹。

(2)按小标题安排文章层次,可以以时间、空间为序,也可以以人物性格为序,本文的小标题以什么为序?

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的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

(3)本文的三个小标题的位置可以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互换,因为本文是以邓稼先参与“两弹”研制工作的过程为序,先写接受任务,再写研制原子弹,进而写到氢弹的研制。

2、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本文多处写到核武器研制的艰苦环境。作者写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的崇高精神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合作学习:

1、文章讲述了有关邓稼先的哪些典型事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文章主要介绍了邓稼先从接受研制原子弹的任务,从此隐姓埋名,到研究制造原子弹、氢弹的一段经历。叙述了他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创中国核武器设计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事迹,表现了他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愿做无名英雄,献出自己一生的崇高精神。

2、“在印第安那州普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1950年他同二百多位中国留学生一起,冲破种种阻挠回到祖国。”这句话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精神?

突出了邓稼先的的爱国主义精神,揭示了他思想情感的基础。

3、“邓稼先他们含辛茹苦地工作到1959年,就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计算的轮廓勾画出来了。”这一句话中的“1959年”,只是在交代时间吗?

这并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交代,更是强调了时间之短,可见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成效,可以想见他们工作的投入。

当堂检测:

(二)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波恩的研究生。波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作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1、(1)给加点字注音

哥廷根()妇孺皆知()难堪()(2)结合句意解释词语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2、这是一篇关于邓稼先的人物传记,然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奥本海默,其用意何在?

————————————————————————————————————————

3、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邓稼先具有怎么样的性格特征?

————————————————————————————————————————

4、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5、邓稼先能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二)(二)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了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2、文中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

13、对邓稼先给予高度评价的语句是。

14、第一段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格?

1、答案:(1)tíng rú kān

(2)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指人的才干、锐气全部显露在外面,多指人有傲气,好表现自己

2、答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答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傲,心胸开阔。

4、答案:B

5、答案:选文最后一句话,就略作改动。

1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3.两弹元勋 14.热爱祖国。15.略 译文:

织机的声音连绵不断,花木兰正在窗户下织布。听不到织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的叹息声。问木兰想什么、回忆什么。木兰既没有想什么,也没有回忆什么。昨天晚上见到了军中的文告,可汗大规模的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每卷都有木兰父亲的名字。木兰的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没有哥哥,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从此替父亲出征。

去东边买了匹好马,去西边买马鞍,去南变买笼头,去北边买马鞭。早上辞别了父母,傍晚投宿在黄河边上,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水流的声音。次日早上,离开黄河而去,傍晚到了黑山脚下,听不到父母呼唤木兰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上,敌人骑的战马的声音。

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渡过一道又一道的关卡,越过一座又一座的高山。打更的声音夹杂在北方的寒气中,寒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许多将军战死了,壮士很多年才归来。回来见皇上,皇上坐在明亮的大堂中。册封了许多官职,赏赐了许多立功的将士。可汉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意做官;愿意远足,回故乡。

木兰父母知道女儿回来,忙出门相迎;木兰的姐姐知道妹妹回来,马上化妆;木兰的弟弟知道姐姐回来,忙杀猪宰羊。开开我房间的东门,坐在我的西边床上,脱下我的战袍,穿上我旧时的衣裳。对着窗户整理头发,对着镜子贴花黄。出门去找朋友,朋友们都很吃惊:和木兰在一起十二年,不知道木兰是女郎。

雄兔静卧时,两只前脚时时爬骚;雌兔静卧时,两只眼睛常眯着。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走,怎能分辨出雌雄?

下载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