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导学案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目前,古董市场上能真正称得上“有钱人的藏品”的恐怕非青铜器莫
属。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仅在博物馆中可以见到,民间收
藏也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而且其市场价格均以万元为单位计算。在6月底刚刚结束的上海崇
源
2005春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上,仅有的三件青铜器藏品均以高出估价许多的价钱成交,其
中,一件33.2厘米高的商代青铜“卫父卣”估价为120万元,最后以154万元成交,高出估价
28%。
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
1.青铜定义:以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色而被称为青铜。
2.发展:(1)掌握:多年前,我们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2)盛行:时期,青铜在、、中地位十分重要,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3)衰微: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但青铜制作业仍很发达。
3.工艺及重要作品: 工艺(见小字);商朝后期的充分体现了当时青铜冶铸水平。
二、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
青铜器按用途分,有、、、、、等十多类,每一类
又包括很多种。
三、精湛绝伦的青铜艺术
1代表:(1)河南出土的青铜器是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代表,它的特点
是。
(2)湖南出土的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特点是。
(3)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和等,特点
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2.艺术价值:表现在、、上。还有、。
1.下列文物,最能反映商朝后期青铜冶铸技术水平的是()
A.四羊方尊B.青铜立人C.司母戊鼎D.青铜树
2.我们的祖先大约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的技术是在()
A.18000年前B.4000年前C.2100年前D.1000年前
3.下列出土文物或历史文献,能直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商朝社会状况的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甲骨文D.《论语》
4.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
A
.河南B.湖北C.四川D.湖南
5.商代青铜器中,有很多大型鼎器,此类器物的是用来()
A.盛酒B.煮饭C.装饰D.祭祀
6.商朝的青铜器是由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锡B.金、银、铜C.铜、锡、铅D.铁、锡、铅
7.青铜器的用途广泛,可有用来①食器②酒器③乐器④兵器⑤教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8.下列属于“三星堆”文化代表的是①司母戊鼎②青铜立人像③四羊方尊④青铜神树()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9.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条龙,四角各铸一只羊,结构巧
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C.青铜盘D.青铜面具
10.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以司母戊鼎为代表的时期,即()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青铜时代指哪一时期?典型的青铜器有哪些?
青铜器的艺术价值。
1.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A.黄河流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东北平原
2.古人曰:“左图右史”,区区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丰富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
点,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
(一)文物图:鉴赏文物,触摸历史,写出下列文物的名称(2分)。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铜时代,以青铜器在生产、军事和生活中地位重要而得名。我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不包括的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战国
4.下列青铜器中,最能体现三星堆青铜文化的是()
A.司母戊大方鼎B.四羊方尊C.青铜立人D.青铜盘
【省以致善】
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下列青铜器中哪件是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有关青铜器和青铜艺术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青铜器中不少器物令人赏心悦目,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B.观赏青铜器物上那些丰富的线条、优美的图案,使人得到艺术的享受
C.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
D.青铜立人、青铜树等出土于三星堆,风格独特,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3.古代社会以铜为金,所以青铜器的主要元素是()
A.金B.铜C.铅D.锡
4.在夏、商和西周时期,青铜地位十分重要,表现在()①生产方面②军事方面③生活方面④外交方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禹穴之时,以铜为兵”这里的铜指的是()
A.铁器B.青铜器C.纯金兵器D.纯银兵器
6.下列的器物中,不属于商周时期的是()
A.B.C .D.
7.青铜器的艺术价值都体现在()①整体结构美观②造型奇特或雄伟③纹饰讲究,线条丰富,图案优美④统治者用来祭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第二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27 斑羚飞度导学案
27.斑羚飞度
1.查资料了解斑羚这种动物。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对峙()湛蓝()悲怆()磐石()飘渺()斑斓......()苍穹()狩猎()娴熟()嶙峋()....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悬涯 眩目 制序井然 眼花潦乱 心甘情怨
了解作者 沈石溪,上海人,原籍浙江慈溪,动物小说作家。
他曾经这样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一、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狩猎(shîu)斑羚(línɡ)剖开(pōu)B.戛洛山(ɡā)对峙(shì)姑妄(wǎnɡ)C.湛蓝(zhàn)苍穹(qiïnɡ)斑羚(línɡ)D.迥然(jiǒnɡ)甜腻(nì)悲怆(chuànɡ)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恐慌。....进退维谷:
(2)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参差不齐:
(3)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大斑羚略胜一筹。....略胜一筹:
(4)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1.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详写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3.镰刀头羊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头羊两次不同的步伐表现的心理如何?
第二课时
1.“彩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意义?
1.斑羚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2.人类在文中充当的怎样的角色?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峰回路转——试跳成功——()——-走向深渊
一、选词填空。
(1)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下来,„„ A.平静 B.安静 C.沉静
(2)随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分成两拨,„„ A.立即 B.急速 C.迅速
(3)(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咩了一声,迈着()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A.沉重 B.欢快 C.沉稳
二、填空。
(1)这篇课文细腻地记叙了______ ______________的 全过程。表现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2)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顺序。【省以致善】
一、下面的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
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灿烂”的含义如何理解?
三、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用指定的动物仿写一句。
这叫声与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
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精练·小试牛刀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2.段(3)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第三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邓稼先导学案
邓稼先
1读准下面加线字的字音。宰割署名孕育无垠夐黯
曛铤嫣红挚友彷徨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
2.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鲜为人知(xin)开拓者(tuò)B.鞠躬尽瘁(cuì)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ng)说服(shua)D.徬徨(huáng)挚友(chì)
3..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鞠躬爆炸宰割苦闷B.崇高坦诚仰慕残案
C.大厦蓬草萦绕长亭D.颤抖焦虑筹划彷徨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
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
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
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
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
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
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
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
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歌可泣:流泪鲜为人知:少B.当之无愧:愧色锋芒毕露:全、都
C.妇孺皆知:小孩子死而后已:罢了D.家喻户晓:明白马革裹尸:皮
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 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1.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第四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2、研读欣赏
a.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学习小组合作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3.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4.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性格特点。
5.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的理解。
6..拓展延伸
(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7.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两弹元勋邓稼先
求学胸怀祖国刻苦学习
受命研制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
热爱祖国患病去世实践誓言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大厦()
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
3.选词填定
(1)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________者。
()
A.开始B.开辟
C.开创D.开展
(2)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________,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
A.震荡B.激荡
C.回荡D.动荡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2.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省以致善】
1.下面两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分别是
①[]A.可歌可气B.家喻户晓C.安然无恙D.辨伪去妄 ②[]A.鞠躬尽瘁B.潜滋暗长C.死而厚已D.不屑置辨
2.下面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老师接连问了三个问题。②重要的问题在于领导是否重视。
③这个问题连爸爸也答不出。④这种药治胃病很解决问题。
⑤那台机器出了问题。[]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③④
3.仿写下列句子。
例句:选择了高山,你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你也就选择了孤单。
仿句: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选择了________,你也就选择了________。
5、对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进行判断
a.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b.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c.他说:“眼前是一片彩云,五光十色,一会儿一变,十分有趣。”
d.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e.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的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第四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九年级数学上册《22.2.1 配方法》导学案(二)
《22.2.1配方法
(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会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地学习,养成科学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享受学习的快乐。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
1、一元二次方程化成怎样的形式就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
2、用直接开平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1、什么叫配方法?
2、用配方法可以解哪几种类型的一元二次方程?
3、你知道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吗?
1、填空:x2-6x+()=(x-)
2-1-
2、下列将方程x+6x+7=0配方变形正确的是()
A.(x+3)=-2B.(x+3)=16C.(x+3)=2D.(x+3)=-163、下列将方程2x-4x-3=0配方变形正确的是()
A.(2x-1)+1=0B.(2x-1)-4=0C.(x-1)=
222222222125D.(x-1)=
221、你能把x+6x-16=0变形为(x+m)=n.(n≥0)形式吗?是如何变化的?
2、当二次项系数不为1时如何配方?
1、探究
一、问题:
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米,并且面积为16平方米,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 思考:(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2)如何解所列方程。
2归纳总结:配方法的概念:
探究
二、例
1、用配方法解下来方程
(1)x2-8x+1=0(2)2x2+1=3x(3)3x2-6x+4=0
归纳总结: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探究
三、拓展提升
1、用配方法解方程 4x2-3x-1=3x+
22、用配方法证明:2x2-8x+9的值恒为正。
1、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
4、
5、课本P39练习题:
1、做在书上
1、解下列方程
(1)x2+10x+9=0(2)x2-x-7
4=0
(4)4x2-6x-3=0(5)x2+4x-9=2x-11
(3)3x2+6x-4=06)x(x+4)=8x+12(【省以致善】
第五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
漂白四壁()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7)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学法指导】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学习本文,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资料链接】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4、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答:
1、诵读积累:
①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
2、整体感悟: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2、人物性格:
①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③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互动释疑:学习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自读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能力提高
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答: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说”。
【省以致善】
开放探究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