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时间:2019-05-13 12:2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第一篇: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什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学习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解释一些声现象。

自主学习:

一.声的产生

声是由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的的形式传播。

三.声速:

1、声音的传播需要,真空传声。、、都可传声。一般情况下: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体中的声速(选填 ﹥、﹤或 ﹦)。但.....

特殊。

2、声是以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3、15℃时,声速是。

4、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有。

合作探究:

例1:①人说话,唱歌靠的振动发声,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它们分别属于、、(选填 固体、液体、气体)

思考1: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例2: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月球上没有,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交谈

②“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都能发声,能传播声音。(选填 固体、液体、气体、空气)

当堂训练:

1、、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2、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

3、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____________能够传声。

4、月球上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谈,主要是因为_______不能传声。

5、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________。在15℃时空气中的这个值是___________。

6、北宋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一根较长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耳朵紧贴钢管的同学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传播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传播的。若某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另一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则他可以听到声音的次数是________。

8、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在铁轨中比在空气中传得慢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9、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古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

原因是()

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10、如图,两个小纸盒、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表明()

A、气体能够传声B、固体能够传声

C、电流能够传声D、只有纸盒能够传声

分析上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2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链接

一、填空

1.如图2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

起。该实验能说明那些问题?请你写出一个:。

2.“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

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3.学业水平测试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产生的,是通过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

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的影响。

5、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

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6、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7.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遥控下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_____。

8、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_产生的。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__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

9、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二、选择

1.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山西绛州鼓乐团表演的《鼓韵龙腾》气势磅礴。下面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鼓乐声主要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乐声主要是由鼓内空气振动产生的C.鼓乐声是经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D.由于设计师对剧场的混响时间的合理设计,才会使现场观众感觉鼓声的气势磅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女生的音调都是一样的3.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区分不同人的说话声音,主要是通过音调辨别D.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4.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只能通过介质传播

C、声音在一切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D、声音中,人们听不见的声音只有超声波

7、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说话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8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m/s

D.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9、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的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下列说

法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A.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

B.地震时会产生地震波,这种地震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D.受灾人员通过呼喊和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0、如图所示,小华将一只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产生的原因B.决定音调的因素

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1.如图1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

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

D.吉他声具有能量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D、公路旁安装隔音板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3、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B、“土电话”靠固体传声。

C、声音在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慢。D、真空不能传声。

1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振动可能也会发出声音

B.声音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

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速与什么有关。

2.用观察与实验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

3.培养学生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声音是物体的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以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但不能传声。

4.声传播的快慢用来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声速的大小跟和有关。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5.一切体、体、体都能传声,固体中的声速液体中的声速气

体中的声速(填大于或小于)。

二.合作探究 6.请自选器材设计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请你想象一下,如果“声音的速度变为0.1m/s”,我们的世界将会有什么变化?请写出

三个有关的场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讲点拨

四.反思整合【达标检测】

1.声音是靠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 中传播,但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_________而产生的,并经_________传入人耳。

3.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_____________.

4.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口来吹,使管子里的___发生_.

5.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

球会被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__________.

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

和的振动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7.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做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架在3015米高空飞行的飞机,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35米/秒.则飞机发出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_______秒.

9.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在真空中以很小的速度传播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增大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随着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10.甲在足够长的有水的自来水管一端打击一次,乙在另一端用耳朵伏管听,能听到()

A.一声B.最多声C.3声D.4声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于光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金属中传播得快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在旷野里谈话比在屋子里响亮

1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是什么,有人建议以下几个实验方案,你认为能说明问题的实验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空气抽出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面,水上溅起水花

C.吹响小号后,按不同的键使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13.雷雨交加的夜晚,小瞳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 s听到雷声,小瞳距雷电产生处大约()

A.1500mB.17mC.1700mD.无法计算 14.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声带不停地振动才能发出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人耳听不到,振动的物体就不会发声

D.只有固体和气体振动时才能产生声音

【反馈提升】

1.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后才按表计时,测得运动员的成绩为13.69s,求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设当时气温为15℃,无风v光=3.0×10m/s)

2..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

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⑴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

表明.⑵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⑶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⑷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8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

教学难点: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利用回声计算

3.教学用具

橡皮筋、直尺、哨子、小铃铛、梳子、音叉、杯子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录像:电闪雷鸣、江河咆哮、鼓乐齐鸣、放鞭炮、电锯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画面

[引语]从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可以说人们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声音的奥妙呢?学生回答:想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与声音有关的问题 观看录像

由直观的画面创设声音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 1)探究声音的产生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器材及周围可利用的物体,如铅笔盒、书、纸、笔等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组最先发现?

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不同物体进行发声实验,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有的拉长橡皮筋,有的拨动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摇小铃铛等等自己设计的实验,兴趣盎然。

[引语]现在已有不少组同学发现问题了,下面我们共同交流一下

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还做了哪些实验?学生交流。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动脑,把不同器材结合使用很好,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用手按住喉头部分,大声说“振动”

生活中声音产生的现象很多,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加深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后面发现声音的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学生在交流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他们的交流尽可能多的做实验,通过实验也就不难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他们真正体验探究的快乐。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谁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

[思考]烈日当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会听到“砰、砰”神奇的枪声,这时大家都会惊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来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气温超过42℃,沙漠中的石灰岩受热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裂,现在你知道枪声哪来的吗?

有时我们需要将声音记录下来,怎么办呢?学生阅读课本31页(2)声音的传播

我站在讲台上说话,你们可以听见,声是靠什么传播的呢? 同学们思考固体能否传播声音?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气体、固体可以传声,那液体能否传声呢? 师:出示装有小金鱼的鱼缸,轻敲鱼缸,看金鱼的反应,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师: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科学吗?

师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来回推动,可以看到疏密变化从而引出声波,学生看课本33页明确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看来声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声有一定的速度。同学们通过33页小资料的表格,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1)一般来说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3)在空气中声速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在教室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为什么? 学生回答,声传播的速度慢

学生仔细分析讨论,然后起来交流获得的信息。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声速

通过学生分析表格获得信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回声。三,整体感知

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传播的形式,声速的大小。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四,知识拓展

课本34页1、2、3、4、5 学生完成练习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不足之处?

学生纷纷发言 六,布置作业 刻印题一页

板书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振动物体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影响声速的因素:介质种类、温度

第四篇: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现象

一、内容概述

人们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初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本章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应该说,这些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实际探究过程有很大差距,例如,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同学们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很简单。这样的设计,是根据同学们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的,应该说,学习本章内容时我们对探究活动还相当陌生,处于初级阶段。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回声”“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声音的产生原因及声音的传播条件。2.声音的三要素及影响因素。3.声的利用。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难点:

1.对声速的理解、回声与原声的区分。2.对乐音三个要素的理解及区分。3.有关声音的计算。

三、学法指导

1.转化法:在探究振动产生声音时,为了观察发声体在振动应用了转化法。

2.比较归纳法:本章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生的区别,以及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3.概念辨析法:在学习声音的三个特征时,要注意用概念辨析法正确的理解它们,特别是音调和响度。

4.日常现象归纳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学习本章知识,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积极动手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和对实验的操作,领悟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建议

根据本章的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本章的教学建议如下:

1.对课本上安排的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学中要重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3.在学习中可运用比较、归纳、转化等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更明确。

4.在学生印象中,噪声是有害的,在讲课时,可通过阅读或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它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5.在实验过程中,可对学生渗透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

五、课时分配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2节 声音的特性1课时

第3节 声的利用1课时

第4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教学用具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相关课件。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 在教室里播放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现象相关的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学生自学教材第27页至第30页,完成学生用书第一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声音的产生

图1 活动一: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产生。

【实验器材】硬纸盒、铅笔、橡皮筋等。

【实验过程】(1)如图1所示,把橡皮筋绷在硬纸盒上,用两支铅笔插入垫起橡皮筋,使橡皮筋悬空。

图2(2)用手指拨动橡皮筋,观察发生的情况。

(3)如图2所示,边说话边轻按喉头,说出自己的感觉。【实验现象】发声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的喉头也在振动。【实验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反思小结】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树叶__在振动;笛子等管乐器发出动听的声音,是由__管内空气(或空气柱)__振动产生的。

【教师点拨】

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风吹树叶哗哗的响声,是由树叶振动产生的;管乐器发声都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探究点二 声音的传播

活动二:探究实验

图3 【提出问题】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猜想与假设】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介质,也可能不需要介质。

【设计并进行实验】(1)如图3所示,玻璃钟罩内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声吗?

(2)用抽气机抽取钟罩内的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电铃声有什么变化?(3)如果把钟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还能听见声音吗?

【实验现象】抽气过程中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当空气完全被抽出后,将听不到声音。【实验结论】

声音可以在空气(介质)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反思小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针对训练】完成针对练二:声音的传播

2.如图是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的照片,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B)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教师点拨】

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有人造空气环境,所以可以直接对话。

探究点三 声速及回声测距 活动三: 1.让学生自学课本第29页至第30页“声速”部分内容,从实例入手引入声速的概念,介绍声速的单位,认识一些介质中的声速(课本“小资料”内容)。

2.要求学生分组设想出测量声速的方法,在全班交流。【反思小结】

声速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是v固体>v液体>v气体。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五、达标检测,反思目标

学生完成学生用书“课后评价案”部分的内容。板书设计

第二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第五篇: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3 蜡烛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蜡烛

【教学目标】

1、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3、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消除战争的正义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探究这篇通讯感人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一位南斯拉夫母亲把一生中惟一珍爱的东西——结婚蜡烛,献给了一个苏联青年。这一幕将永远留存在热爱和平的人们的记忆里。

作者简介:

西蒙诺夫(1915-1980),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42年加入共产党。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西蒙诺夫的作品大多描写二战时期的苏联,在战时有很大影响。他曾多次在苏联的各项文学奖项中获奖,可以堪称苏联文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3、背景介绍:

1941年6月,纳粹党控制西欧后,德军侵略苏联,破坏了双方1939年签定的条约。德军长驱直入苏联,围攻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苏联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困苦。

德国以为胜利在即,但俄罗斯人坚决抵抗。俄罗斯寒冷的冬天冻死了很多毫无准备的德国士兵。1943年1月,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败,90000多名德国士兵成为俘虏。虽然战争仍然持续两年,但这是纳粹党末日的开端。

同年,苏联红军迫使德军退回边境,最后把他们逼到柏林。接着在1944年6月,随着同盟军度过地中海,攻入意大利,期待已久的“第二战场”终于开辟。1945年5月,德国投降。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损失非常惨重。国民受到德军残酷对待,约有几百万平民伤亡。

【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瓦lì()精疲力jié()fú 晓()揣在怀里()颤巍巍()鞠...躬()

2、下面两个句子中,填入空白处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一枝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

着柔和的光芒。②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要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A、闪耀 闪烁 B.闪耀 闪耀 C、闪烁 闪烁 D.闪烁 闪耀

3、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

之苦的老妇人,的动人事迹,赞美了

,讴歌了

的深厚感情。

4、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好在哪里。(1)方场上散布着几辆烧毁了的坦克和铁甲车,有德国人的,也有我们的。..

(2)老妇人想了半天,……从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8、文章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精读精练】

阅读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绕过那一段没有倒下的铁栏杆,回到地窖里去了。” 回答问题。

9、为什么要对蜡烛的来历作补充说明?

10、这里的“黑色围巾”有何特殊意味?

11、这几段文字描写了老妇人的哪些细节?

12、试揣摩文中描写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主题阅读】

(一)生存的地方

有两个人在大海上漂泊,想找一块生存的地方。他们找到了一座无人的荒岛,岛上虫蛇遍地,处处潜伏着危机,条件十分恶劣。

其中一个人说:“我就在这里了。这地方现在虽然差一点,但将来会是个好地方。”而另一个人不满意,于是他继续漂泊。他终于找到了一座鲜花烂漫的小岛,岛上已有人家,他们是18世纪海盗的后裔,几代人努力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他便留在这里做小工,很快就富裕起来,过得很惬意。

过了很多很多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财大气粗的他经过那座他曾经放弃的荒岛,他决定去拜访老友。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高大的屋舍整齐的田畴,健壮的青年,活泼的孩子……

老友过早衰老,但精神仍然很好。尤其说起变荒岛为乐园的经历时,更是神采奕奕。最后老友指着整个岛说:“这一切都是我双手干出来的,这是我的小岛。”那个曾错过这个地方的人,什么话也说不出。

是的,生活就是这样:有些人再辛苦、再困顿,但他奋斗了,他是生活的主人;有些人再舒适、再富足,但他缺少艰难的创造和奋力的拼搏,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3、第二段的“他们”指哪些人?“把小岛建成了一座花园”中“花园”是什么意思?

14、第三段“岛上的一切使他怀疑走错了地方”句承上启下,照应了上文什么语句?引出下文什么内容?

15、老友说“这是我的小岛”。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6、来访者过得很惬意,为什么听了老友的经历什么话也说不出?下文为什么又说他始终自豪不起来?

17、结合文中两个人的生活道路简要谈谈你打算如何寻找自己人生的立足点,开创全新的人生。

(二)生死攸关的烛光

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

⑵ 伯诺德夫人的任务是把收到的绝密情报藏好,等盟军派人前来取走。为了情报安全,她想了许多方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的搜查。

⑶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他们坐下后,一个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放到少校军官面前。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点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蜡烛的秘密就会暴露,秘密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松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⑷ 轻松没有持续多久,中尉又把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他说。

⑸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下来了。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烛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此时此刻,那烛光仿佛成了这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⑹ 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

⑺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18、根据上下文选词填空:

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德军______(A.严谨 B.严峻 C.严密D.严厉)的搜查。

19、第⑸段中,“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 “厄运”在文中具体是指: ..(1)______。(2)______。20、(1)“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保持原意,把这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是:(2)联系上下文可以看出,文中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是为了表现那个中尉______的态度。

21、(1)“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分别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夫人此时既______又______的复杂心理。

(2)其中的比喻句写出了德军的()

A、态度之蛮横凶恶 B、态度十分友善 C、表情十分可笑滑稽 D、眼神十分专注执著

22、概括母子三人为了保护秘密情报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如:大儿子杰克借口搬柴,端走烛台。

① 伯诺德夫人。

② 小女儿杰奎琳。

23、母子三人保护秘密情报的行为表现出他们 的优秀品质。

【能力提升】

下载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导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