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
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
漂白四壁()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
(5)迥乎不同:(2)锲而不舍:
(6)一反既往:(3)群蚁排衙:(7)潜心贯注:(4)兀兀穷年:
(8)气冲斗牛:
【学法指导】
精选的典型事例、精致严谨的结构、精当的抒情议论,使这文章充满了感人的力量。这些特点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应仔细加以揣摩。学习本文,还要注意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感染力和音乐美的语言。
【资料链接】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县人,学者,诗人,民主战士。曾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学习,1925年回国任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诗集《红烛》,以反帝爱国为主题,1928年出版《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因不满蒋介石反动独裁统治,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1.填空
(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3.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内改正
(1)、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2)、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栽,争取民主!()
(3)、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棵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4、简答题
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如何过渡的?把这些话找出来,说说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答:
1、诵读积累:
①学生朗读课文,初步理解文章内容。②学生交流朗读感受。
2、整体感悟:
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什么不同一般人之处? ②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什么精神?
合作探究,人物性格
1、合作探究:
①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的“说”和“做”?围绕这两方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②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④怎么理解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2、人物性格:
①请同学们用下面的句式来再一次表现闻一多先生的性格特点:
闻一多是一个
的人,我从
这里可以看出。
品读赏析,互动释疑
1、品读赏析:
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体会语句饱含的激情。①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
②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③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④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2、互动释疑:学习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本文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作者前半部分介绍了闻先生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刻画了闻一多先生前期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十年如一日的敬业精神,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精神,体现了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作为例证,表现了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两部分互为补充,使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跃然纸上。
2、拓展延伸:
①摘抄文中你喜欢的语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②自读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并说说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③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能力提高
1.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会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来表现,试分析并体会作者的详略处理? 答:
3.体会下列句中加粗的“说”的含义。(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 “说”。
【省以致善】
开放探究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 ”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答: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第二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第二篇: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附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艺术家……其中有一位备受世人瞩目的热情澎湃的诗人,卓越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位大勇的革命烈士,他就是闻一多先生。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以及抒情、议论、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4.了解并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干“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自学指导
(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典籍(jí)慷慨(kāng kǎi)迭(diã)起 赫(hâ)然 淋漓(lín lí)目不窥(kuī)园 兀兀(wù)穷年 沥(lì)尽心血 无暇(xiá)及此 迥(jiǒng)乎不同 仰之弥(mí)高 锲(qiâ)而不舍 炯炯(jiǒng)目光 2.注意下面这些多音字。
⑴校(xiào校规;jiào校订)(2)壳(kã弹壳;qiào地壳)(3)藏(cánɡ躲藏;zànɡ宝藏)(4)行(hánɡ行列;xínɡ行动)
3.解释下面的词语。
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4.作者链接
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5.背景链接
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五四运动时,参加了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这以后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积极参加了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于爱国民主运动中。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闻一多先生不顾别人的劝阻,毅然参加并主持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在会上拍案而起,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使群情为之振奋。会后,闻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记者招待会,在返家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熟悉内容,体会感情。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
【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句和总起下文的‚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的过渡句,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交流点拨】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二)深层探究
研读第一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处写得好,因为 ……… ”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示例:这一部分对闻一多先生的介绍,给我们展现出一个潜心学术勤奋钻研废寝忘食的学者形象。我认为‚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球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一处写得好,因为它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写法,句式整齐,音调铿锵,具有形象美、音乐美。‚钻探‛这个词用得好,比‚钻研‛‚研究‛词义程度更重,写出了闻先生对古代典籍的热爱和研究之深。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
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闻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闻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心血一滴滴学术研究花朵的钻研精神。
3.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4.我认为‚不动声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一处写得好,‚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实干;‚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研究硕果累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5.我认为‚十年坚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一处写得好,‚赫然而出‛写闻一多《楚辞校补》的问世令人惊讶、引人注目,此处写出了人们对闻先生卓越成就的赞叹。
小结: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四、拓展延伸
闻一多、臧克家都是诗人,你能各写出他们的一首诗吗?把他们的诗歌抄写下来,并试着分别做150字左右的评价。
【交流点拨】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死水》《静夜》《七子之歌》; 臧克家:《老马》。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闻一多先生,这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作者臧克家先生把他的形象塑造得多么鲜明,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文本探究
研读第二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处写得好,因为….”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2.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二)写法探究
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请你加以概括。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交流点拨】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音乐美。
⑴生动形象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⑵精练含蓄: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⑶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四、拓展延伸
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两个例子写两句赞扬他的话。
【交流点拨】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
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文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
2.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
3.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哀微
独裁
B.硕果
C.疏懒
D.赫然 澎湃 慷慨 高标
沥尽心血 警报叠起 炯炯目光 形式紧张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心脏里插上了一把尖刀。....C.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4.结合具体语境,指出下列各句中“说”的意思。(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答:(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答: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答: 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6.综合性学习。
某校七年级(1)班要举行“闻一多、臧克家诗歌朗诵会”,大家推选你来主持,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 开场白。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7~11题。7.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 8.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9.“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答:
10.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1.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山西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②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③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罗伯特·巴乔。在巴乔 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④2001年,他加入AC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地位,为AC米兰队摘取无数荣誉,并于2006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24年的世界冠军。2012年6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令意大利先拔头筹。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⑤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他也是非主流的。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12.请从“商业家族”和“足球王国”两个方面,概括皮尔洛“非主流”的具体表现。答:(1)(2)1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本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答:
14.本文题目为什么是“绿茵场上的非主流”,而不是“足坛巨星——皮尔洛”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答:
15.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皮尔洛”,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16.王浩棋同学读到本文第④段中的“绿茵场上的达·芬奇”时,既感新奇巧妙,又有些许困惑: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于是查找了达·芬奇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完成探究。
材料一: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意大利把他作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品中的珍品。
材料二: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他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发明、音乐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材料三:达·芬奇说,兴趣——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答:
四、写作练笔 17.【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jí qiào mí qiè
2.【解析】选C。A项中“哀微”应为“衰微”;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3.【解析】选D。“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与题干语境不符。
4.答案:(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什么的意思。(2)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3)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5.答案:(1)记叙(2)描写(3)议论、抒情
6.答案(示例):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风采,感受到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其实,臧克家和闻一多一样,都是著名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朗诵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来进一步认识闻一多,了解臧克家,感受他们的风采。7.答案:承上启下。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分别概括选文选取的事情: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答案: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9.答案: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表现他宣传革命、积极斗争的精神,“说”与“做”是统一的。
答案: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结尾句往往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答案: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1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商业家族”的“非主流”结合第①段理解,具体表现在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足球王国”的“非主流”结合第②至④段理解,具体表现在皮尔洛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
答案(示例):(1)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坚持自己的梦想,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2)皮尔洛不遵从意大利足坛的主流理念,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
13.【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首先判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作用。按照“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的模式组织答案。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皮尔洛的传球”比作“导弹”,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传球精准无误的特点,表现了他因为敢于做自己,所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了最好。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能力。“绿茵场上的非主流”这个标题生动形象,既点明皮尔洛的职业又表明他的另类成功方式。
答案(示例):因为“绿茵场上的非主流”既非常形象地点明皮尔洛的职业是足球运动员,“非主流”一词又含蓄表现了皮尔洛敢于靠自己,敢于做自己的另类成功方式。这个题目含义丰富,新颖独特,读来兴味盎然;而“足坛巨星——皮尔洛”不能准确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且语言表达显得直白。
15.【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称运用及作用的把握能力。使用第三人称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向下寻找答案。
答案(示例):好处是使文章结构精巧,激发读者饶有趣味地不断往后读、寻找答案。16.【解析】此题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从材料中寻找皮尔洛和达·芬奇的共同点。
答案:(1)他们都是意大利人的自豪,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2)他们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3)他们都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身各自所选择的领域。
17.答案(示例):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
第四篇:重庆市永川区第五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27 斑羚飞度导学案
27.斑羚飞度
1.查资料了解斑羚这种动物。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对峙()湛蓝()悲怆()磐石()飘渺()斑斓......()苍穹()狩猎()娴熟()嶙峋()....3.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悬涯 眩目 制序井然 眼花潦乱 心甘情怨
了解作者 沈石溪,上海人,原籍浙江慈溪,动物小说作家。
他曾经这样说过:动物小说折射的是人类社会。动物所拥有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哲学应该引起同样具有生物属性的人类思考和借鉴。
一、选出下列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狩猎(shîu)斑羚(línɡ)剖开(pōu)B.戛洛山(ɡā)对峙(shì)姑妄(wǎnɡ)C.湛蓝(zhàn)苍穹(qiïnɡ)斑羚(línɡ)D.迥然(jiǒnɡ)甜腻(nì)悲怆(chuànɡ)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开始,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绝境,一片恐慌。....进退维谷:
(2)在年轻斑羚队伍里,年龄参差不齐。....参差不齐:
(3)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大斑羚略胜一筹。....略胜一筹:
(4)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迥然不同:
1.第一课时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详写第一对斑羚试跳成功的全过程,试用自己的话复述。
3.镰刀头羊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头羊两次不同的步伐表现的心理如何?
第二课时
1.“彩虹”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各有什么意义?
1.斑羚身上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2.人类在文中充当的怎样的角色?你想对人类说什么?
()——峰回路转——试跳成功——()——-走向深渊
一、选词填空。
(1)过了一会儿,斑羚群渐渐()下来,„„ A.平静 B.安静 C.沉静
(2)随着头羊的那声吼叫,整个斑羚群()分成两拨,„„ A.立即 B.急速 C.迅速
(3)(头羊)本来站在年轻斑羚那拨里,„„咩了一声,迈着()的步伐走到老年斑羚那一拨去了。
A.沉重 B.欢快 C.沉稳
二、填空。
(1)这篇课文细腻地记叙了______ ______________的 全过程。表现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2)本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顺序。【省以致善】
一、下面的句子用得好,好在哪里? 伤心崖是戛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
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到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为什么要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灿烂”的含义如何理解?
三、揣摩下面句子的特点,用指定的动物仿写一句。
这叫声与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平和„„
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精练·小试牛刀
⑴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班羚调换位置。
⑵它们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⑶绝大部分老班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⑷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在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⑸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⑹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这群斑羚不是偶数,恰恰是奇教。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侨。
⑺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段(1)作者描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其用意是什么?
2.段(3)中加点的“只有”一词有何表达作用?
第五篇: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题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衰微___校补___弥高___无暇___
窥园___迭起___排衙___卓越___
二.据拼音写汉字
___qiè而不舍___lì尽心血气冲___dǒu牛___qián心贯注 心会神___níng ___jiǒng乎不同 慷___kǎi淋漓__ __wùwù穷年
三.形似字注音组词
暇()___迥()___凝()___契()___ 瑕()___炯()___疑()___挈()___
四.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
例: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犹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仿写: 例: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仿写:
五.整体感悟课文后回答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和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
2.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
3.为什么文章最后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和“行的高标”?
4.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用哪些话过渡的?说说这些话是怎样起过渡作用的?
【体验·探究】
六.课内语段阅读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仆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公仆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给上面的文字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2.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①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青年听得到。
②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3.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
4.第②段“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5.请在选文中找出穿插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6.最后几段,几乎是一句话一段,能不能合为一段,为什么?
【实践·拓展】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军神
重庆临江门外,一个德国人开设的诊所里。医生沃克端坐桌后,神情孤傲。他头也不抬,冷冷地问:“什么名字?”“刘大川。”“年龄?”“24岁。”“什么病?”“土匪打伤了眼睛。”
沃克放下笔,正起身准备察看伤势,一个护士走进诊所,悄悄说:“沃克医生,5号病床的先生害怕做手术,要求„„”沃克粗暴地打断护士的话,鄙夷地说:“叫他滚蛋!我的诊所里再不要见到这胆小鬼!„„”
沃克医生余怒未息。他熟练地解开了病人右眼的绷带,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重新审视着眼前这个病人,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邮局职员。”“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德国军队的军医。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从容镇定!”病人微微一笑,针锋相对地回答:“沃克医生,军人处事是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老太婆似地喋喋不休!”
沃克怔住了。他伸手制止了闻声赶来的护士,双目火辣辣地盯着对方。良久,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突然对护士吩咐:“准备手术!”
沃克换上手术服,洗净手,戴上了消毒手套。这时护士跑过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随即,走进手术室,用教训的口气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从医生的指挥!”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大脑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
沃克再次怔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头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终于开口对病人说:“你忍不住可以哼叫。”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垫单,手臂上汗如雨下,青筋暴起。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病人脸色苍白,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沃克医生吓了一大跳,怀疑地问道:“我割了多少刀?”“72刀。” 沃克惊呆了,失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按德意志的观点,堪称军神!”“您过奖了。”
孤傲暴躁的沃克医生脸上浮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却又忍住了。他挥手让护士出去,关上手术室的门,然后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刘伯承。”
沃克医生肃然起敬:“啊,川东支队的将领,久仰久仰,认识您很荣幸。袁世凯正悬赏十万买您的头!”刘伯承开玩笑地说:“您要是告诉北洋政府,说我在这儿,准能发一笔大财。”沃克医生像受了侮辱,怒气冲冲地说:“对侮辱我人格的人,我不惜决斗!”刘伯承微笑道:“伤口好了后,一定奉陪。”说着,友好地伸出手去。
(注)刘伯承(1896—1986)四川省开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26年5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早年,他率领四川护国军第4支队参加讨伐袁世凯的战争,在一次剧烈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入他的右眼。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三个加点的词
①鄙夷地说()
②由衷地说()
③失声嚷道()
2.分别说明下列两句中量词或数词叠用的作用
①“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中的“一刀刀”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中的“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沃克医生第一次问刘伯承名字时,刘伯承说了个“刘大川”的假名,这是因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沃克医生为刘伯承检查病情后,立即断定“你是军人”的理由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沃克医生“粗暴”的性格表现在_______,沃克医生对刘伯承“头一次浮出慈祥的神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6.沃克医生一直以“你”来称呼刘伯承,然而最后按中国人的习惯连用两个“您”来称呼刘伯承,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沃克医生的优点:他具有高尚的_______和高明的_________。
8.举例说明刘伯承有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