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南省临高二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后反思新人教版(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 说教材。
1第三单元所选的题材均和历史人物有关,《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所以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单元提示指出,“学习本单元,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实际上这一课也确实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载体。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积累字词,诵读文句。
(2)过程和方法: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典雅和文白夹杂的语句,探究其内涵。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 说教法。
1.使用多媒体演示,但仅限于出示需要大量口述的背景材料和难以转述的内容。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予以适度地点拨和引导。
3.这篇文章的写作思路相对清晰,因此训练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应该作为这一课的一个要点比较适当;同时通过训练,让学生意识到能够对一篇文章理清思路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真正的目的是理清文章思路对于我们理解所有文章有极大的好处。
4.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不是单一的,但文章的语言运用形式却是与文章的内在形式需求是和谐共生的:写作“古典学者的闻一多先生”部分的语言是典雅的,文白夹杂的;写作“大勇的革命烈士”部分的语言是豪放的,充满激情的。这些都体现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这个基本认知。
三. 说学法。
1.重视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们意识到发现问题其实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只要能针对文章的内容或形式设定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是符合要求的,如果提出的问题能正中文章的“穴位”甚至是软肋,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恰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那就更是难能可贵。
2.尽可能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推断出合情合理的结论,以期有更多的思维发散拓展空间。
3.教师预设问题的外延和内涵要有更大的包容性,这样能够吸引“待进步”学生和其他同学一同步入生成空间,而不仅是把问题只留给“优秀”学生。
四. 说教程。
1、教师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片段。简介作者和 闻一多
请学生用这些词语对题目提出合理的问题,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快速阅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弄清楚课题中“闻一多先生”的身份,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闻一多先生的大体情况,把 握文章写作的重点是“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方面,以此为提纲去理清文章思路,完成“教学目标2.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环节3(顺延环节2):请学生找出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的评价性语言。此一环节目的在于:一是环节2中学生已经弄清楚了文章的分总结构,容易利用分总结构快速找出结论性的语言——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黑体板书);二是利用作者的评价进而让学生弄清楚这个评价的原因(Why、How):“卓越的学者”——学术研究古籍方面成绩卓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大勇的民主战士”——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板书)至此完成了课题中的“做”。
环节4(顺延环节3):截至目前,课题上的“说”尚未弄清楚。我要求学生找出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原话:
A.“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B.“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C.“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D.“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E.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F.“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针对这六句话进行分类,就能够“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民主战士)”身份的“说”和“做”区分开来。
AB(学者方面的“说”)CF(民主战士方面的“说”)DE(民主战士方面的“做”)
这个环节实际上是个难点,题目中的“说”和“做”并非简单地可以通过标点符号来直接判断,它需要通过学生判断语言自身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来断定。
环节5(顺延环节4):进一步解决“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卓越“,作为“革命家(民主战士)”“大勇”的原因。
前者实际是文章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即志趣、研究目的、勤奋与刻苦(写作《唐诗杂论》的过程);后者实际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一致。后者为了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大勇”,大量叙述当时的白色恐怖,拿“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言行与之进行对比。我的用意是想借此解决文章详略安排的真实目的。
这个环节主要是解决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文章从两个侧面来表现闻一多的形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其实有着同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这个环节也是为了解决教学目标2。
环节6:要求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闻一多先生”的“话”,读出语气,并加以背诵;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句,将其合理地嵌入一段话中。这个环节意在积累名人名言,是对当前河北省中招考试的一种题型的练习,同时也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1。
至此,学习目标基本完成。
五、拓展延伸
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假如我校要树立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你写出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一句话。
2015年5月16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案 临高二中 语文组 黄春莹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掌握过渡段的作用。
4、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1、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
教学准备:学生,朗读全文,预习生字词,了解闻一多。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教师播放《最后一次讲演》片段。
2、简介作者和 闻一多
二、检查预习情况:
读准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了解全文大意。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由此来看,文章可分为两个部分,哪些段落是写他在学者方面?哪些段落是写革命家方面?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有何作用?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作用: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综合这两个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四、默读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 哪两句话是对闻一多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2、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在写这三本书时,突出了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唐诗杂论》——“做”了再“说” 《楚辞校补》——“做”了也不一定“说” 《古典新义》——“做”了也不一定“说”
五、齐读第二部分思考: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2、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 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3、请同学们说说你怎么理解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
4、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是一个具有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六、回顾全文
七、拓展延伸
那像闻一多先生这样的民族英雄,假如我校要树立闻一多先生的雕像,请你写出高度概括闻一多先生精神的一句话。
八、欣赏歌曲《七子之歌》。
九、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第二题。
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唐诗杂论》
学者
《楚辞校补》
三本书 《古典新义》
口的巨人 闻一多
行的高标
起草政治传单
革命家
群众大会上演说
三件事
参加游行示威
2016年5月16日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反思
临高二中 语文组 黄春莹
当下课铃声响起,一节课结束了,但对课的研究却没有,相反,引起我的深思。
在备课时,对《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文章,可以说时代离学生较远,背景资料对学生来说较生疏。对此,在设计时,把背景资料的查找及对闻一多的了解放在学生预习,主要想锻炼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十分精粹的散文,诗人以充沛的感情,精譬的语言来表现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及他的革命精神。可以说文章的内容不是十分难,但事例是以概括性的语言来叙述的,这需要学生认真品读后才能捕捉,这篇文章的精彩是语言,诗意化的语言含蓄、凝炼是最为值得学生品味的。而闻一多先生的精神也是学生需要学习的。
而对这样文章对初一的学生,本着一课一得的思想,把课设为两课时。由于本次教学的特殊情况,面对自己不熟悉的学生,在第一课时设计时,我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读,知道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知道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因为在第一课时如果学生真正读懂文章,真正深入到文章中来,对闻一多先生有了了解,那么在第二为课时就可以在品读语言过程中来深入挖掘闻先生这种说和做,虽前后期不同但其根本就是:为追求民主,为救国救民。这样,会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好,能读懂文章,而且学生领悟能力较强,其实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再深入引导学生对闻先生品格的精髓深入理解。而我把侧重点放在学生在当今社会如何把闻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把深入的分析推到第二课时。这也是教学中受教案和教学形式的拘泥。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更灵活的处理授课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
2016年5月16日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闻一多是一个普通而又伟大的名字。最初我对他的认识是很浅显的,我甚至只知道他是一个诗人,后来参加了革命,并在发表最后一次演讲后被敌人杀害。至于他是怎样做学者,怎样做革命家,怎样做大写的人,直到今天领着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才从心底里认识了这个不一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对于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谈谈我的理解。
按照常规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讲了人物什么内容,那么这个课堂是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没有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人物不够立体,不够有血肉,不够有感染力,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没有挖掘出来。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积极的思维和感情上的共鸣。
所以我觉得深入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对于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教师首要做的是深入理解文本,确立阅读要达到的目标,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学设计上要做大胆的创新。过去的那种介绍作者,归纳段落大意,说说思想感情的方式,完全可以用更好的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介绍闻一多做学者时,要充分理解他为什么要做学者,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具体是怎样做的,他做学者的态度如何,我们能否做到他那种实实在在做学问的态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人物的不平凡之处。既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也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否则,僵死的接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特别是分析他做学问的态度,呕心沥血,兀兀穷年,足不下楼,夜不入眠,这种一丝不苟刻苦勤奋的态度,如今的我们何人能及呀!我们真的应该找找差距,紧跟先烈。
对于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我们则可以联系中国的时代背景,结合他的《最后一次演讲》,切身的去感受他所经历的一切。而不是一味的按照常规学习他做了哪三件事,课本上给予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少,而要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代的学生去了解他那样一个伟大的人。仅仅依靠课本远远不够。课堂应该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激情充盈着幸福体验的课堂。应当有利于学生的感情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和美化。因此作为教师要汲取广泛的知识,深入挖掘闻一多这个人物本身蕴含的人格魅力,从而让学生和你一起全身心投入,以情动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事实证明学生在缺乏情感感染的环境下,是很难从英雄人物身上,得到启示和激励,更难在情感美的陶冶里,向着更高的方向发展的。
同时对于导入课题时,我建议也可以采用一些伟大人物赞颂闻一多的话导入课题,比如: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 1 国!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周恩来:“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周恩来,邓颖超:“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董必武,李维汉:“我辈犹生 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 继传统有人民。”这样导入,会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会让学生对闻一多先生快速的产生一份敬意,有利于学生快速的走进文本,并利于学生准确地感悟先生的崇高精神。
最后在“颂先生”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对先生的赞颂如诗歌,颁奖词,歌曲等,这样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形成更高更深的理性的认识,也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悟、评中充分发挥思维,充分锻炼能力。
遗憾的是,想象总是与现实相差很远。“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 过后方知自己水平的肤浅。如本节课中我引导学生个人读的太少,品析语言时,给予学生的时间较少,没有让学生更透彻,更深刻的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总之,一个好的课堂,就是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迸发出新的活力,让每一个智慧都能闪烁出新的光芒。在今后教学中,我会沿着这个方向自信翱翔。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达标训练检测 新人教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一、双基积累
1.给下列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2.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哀微
独裁
B.硕果
C.疏懒
D.赫然 澎湃 慷慨 高标
沥尽心血 警报叠起 炯炯目光 形式紧张
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在敌人的心脏里插上了一把尖刀。....C.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不断完善充实提升,锲而不舍地推进各项工作。....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4.结合具体语境,指出下列各句中“说”的意思。(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答:(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答:
(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答: 5.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1)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2)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3)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6.综合性学习。
某校七年级(1)班要举行“闻一多、臧克家诗歌朗诵会”,大家推选你来主持,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 开场白。
答: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从“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至结尾,回答7~11题。7.选文前三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 8.选文中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9.“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一句中“这个方面”指代什么? 答:
10.闻一多先生说过“我是做了再说”“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但他又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这前后的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1.体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
三、美文品析
(2013·山西中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他不顾父亲的强烈反对,毅然走上足球之路。
②在意大利足坛,防守的理念根深蒂固,无论教练还是球员,都不敢越战术纪律的雷池一步;防守能力出众的球员,尤其容易出人头地。而他,天生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更热衷于在球场上穿针引线,随时给对手致命一击。因为他的足球思想违背了主流理念,导致他一度被排挤而成为边缘人物。
③不得志的他,被租借到小球会布雷西亚。在这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罗伯特·巴乔。在巴乔 的指点下,他迅速成熟,并开始走向辉煌。
④2001年,他加入AC米兰队,主教练安切洛蒂独具慧眼,认为他的另类踢法正是意大利足坛的稀缺品种,决定对他委以重任。在实战中,他逐步成为球队的“大脑”,确立了领袖地位,为AC米兰队摘取无数荣誉,并于2006年率领意大利队赢得了阔别24年的世界冠军。2012年6月,欧洲杯烽火重燃,意大利对抗世界霸主西班牙,又是他精准如导弹的传球,令意大利先拔头筹。赛后,西班牙媒体评价他为“绿茵场上的达·芬奇”。
⑤他就是皮尔洛,国际足坛巨星。在他的商业家族里,他是非主流的;在他的足球王国里,他也是非主流的。他用另类的方式诠释着成功:靠自己,做自己,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最好,才能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价值。
12.请从“商业家族”和“足球王国”两个方面,概括皮尔洛“非主流”的具体表现。答:(1)(2)13.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本文第④段中的画线句。
答:
14.本文题目为什么是“绿茵场上的非主流”,而不是“足坛巨星——皮尔洛”呢?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答:
15.本文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一直到结尾才点明“他”就是“皮尔洛”,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16.王浩棋同学读到本文第④段中的“绿茵场上的达·芬奇”时,既感新奇巧妙,又有些许困惑:不同领域的两个人,为什么能联系在一起呢?于是查找了达·芬奇的相关资料,请你帮他完成探究。
材料一: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意大利把他作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珍品中的珍品。
材料二:达·芬奇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他多才多艺,在绘画、雕塑、发明、音乐和医学等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材料三:达·芬奇说,兴趣——这就是为着一件事物本身而爱好它,不为旁的理由。答:
四、写作练笔 17.【写法借鉴】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妙。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样写也由静态变成动态,给人的印象不再是客观的介绍,而是热情的称赞了。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颂某人对工作、学习的热爱,注意用词的精妙。(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
1.答案:jí qiào mí qiè
2.【解析】选C。A项中“哀微”应为“衰微”;B项中“警报叠起”应为“警报迭起”;D项中“形式紧张”应为“形势紧张”。
3.【解析】选D。“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褒义词。与题干语境不符。
4.答案:(1)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什么的意思。(2)有吹嘘、自诩的意思。
(3)对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5.答案:(1)记叙(2)描写(3)议论、抒情
6.答案(示例):同学们,我们通过学习臧克家的文章了解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风采,感受到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其实,臧克家和闻一多一样,都是著名的诗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朗诵这两位诗人的作品,来进一步认识闻一多,了解臧克家,感受他们的风采。7.答案:承上启下。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能力。阅读选文,分别概括选文选取的事情: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
答案:起稿政治传单,宣传革命道理;在李公朴追悼会上痛斥敌人;走在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9.答案: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10.【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能力。后者的“说”,实际上就是“做”,表现他宣传革命、积极斗争的精神,“说”与“做”是统一的。
答案:不矛盾。前者指他做学问时不说、不自夸、勤奋踏实的精神。后者指他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表现,宣传革命道理,当然要说。
11.【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文章结尾句往往起着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答案: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表现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12.【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商业家族”的“非主流”结合第①段理解,具体表现在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足球王国”的“非主流”结合第②至④段理解,具体表现在皮尔洛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
答案(示例):(1)皮尔洛放弃庞大的家族企业,坚持自己的梦想,毅然走上了足球之路。(2)皮尔洛不遵从意大利足坛的主流理念,坚持自己的另类踢法,最终成为国际足坛巨星。
13.【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能力。首先判断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内容体会其作用。按照“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的模式组织答案。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皮尔洛的传球”比作“导弹”,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他传球精准无误的特点,表现了他因为敢于做自己,所以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做到了最好。
14.【解析】此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能力。“绿茵场上的非主流”这个标题生动形象,既点明皮尔洛的职业又表明他的另类成功方式。
答案(示例):因为“绿茵场上的非主流”既非常形象地点明皮尔洛的职业是足球运动员,“非主流”一词又含蓄表现了皮尔洛敢于靠自己,敢于做自己的另类成功方式。这个题目含义丰富,新颖独特,读来兴味盎然;而“足坛巨星——皮尔洛”不能准确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且语言表达显得直白。
15.【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称运用及作用的把握能力。使用第三人称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向下寻找答案。
答案(示例):好处是使文章结构精巧,激发读者饶有趣味地不断往后读、寻找答案。16.【解析】此题考查综合探究的能力。从材料中寻找皮尔洛和达·芬奇的共同点。
答案:(1)他们都是意大利人的自豪,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2)他们都能为自己的人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3)他们都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身各自所选择的领域。
17.答案(示例):我们的老师,把教育当成热土,不断耕耘,用豪情挥洒青春,汗水满面。他们甘愿寂寞,潜心研究,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把教育我们当成最大的幸福,为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是的,他们的激情在燃烧,他们的信念依存心底,我们又怎么会不努力拼搏、奋力进取呢?我们一定会用累累硕果回报我们敬爱的老师。
第四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案(七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与学目标
(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 教与学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像。(2)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教与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情况,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努力创设情境,提出疑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法上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让学生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带;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闻一多先生的文学常识;预习课文,识记文中的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电视剧《热土》中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片断。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闻一多!看了短片,你的心,你的血会有什么变化?(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你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来介绍一下闻一多?明确: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一二•一”惨案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直到牺牲生命。
你们见过真正的闻一多吗?想不想见?不过见到他是不可能了,因为他早在我们出生前就由于反对独裁,争取民主被国民党杀害了,幸运的是我们能看到他的画像?请大家看课本中的插图,看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把时间用到了研究上。留了一把胡子。抗战八年中,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目光坚毅,说明他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为了祖国,他红烛一样燃烧自己)。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写的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来进一步了解吧。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诵,请学生谈感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作家研究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20多岁的考生数学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按说,这位考生铁定无法录取。不过,问题是他碰上了一位慧眼识货的主考官。这位主考官就是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闻先生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这位青年没有辜负闻先生的期望,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他,就是后来享誉文学界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诗人,山东诸城人。在他8岁时,生母去世,父亲患病,仅仅活了34岁。由于家庭不幸,诗人对农民辛酸、悲惨的生活有了深入骨髓的认识,加上他从小就对文艺感兴趣,这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打下了生活基础。
1932年,作家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其后又发表了长诗《自己的写照》等作品,随着他的诗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抗日战争爆发后,臧克家把个人命运和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积极投身抗日爱国活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从事进步文化工作,先后出版了《淮上吟》、《从军行》、《随枣行》等诗集,热情讴歌了抗日军民的伟大爱国精神和英勇抗敌的事迹。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的《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
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位忧国忧民的作家惨遭迫害,被迫停止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粉碎“四人帮”后,年逾古稀的臧克家同志又迎来创作的春天,出版了多部作品,凝结着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2002年12月出版。
臧克家是一位中国韵味十足的诗人。他积极向中国古典诗歌吸取养分,形成自己作品的中国风格。他的一生是不懈追求光明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勤奋笔耕、不断攀登艺术高峰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无私地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文学事业。
作品研究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以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前文,这一篇文章并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文章的1-7段,先引用闻先生的“言”再来记其“行”。记述了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敬业精神。在这方面,作者选取了三本书 的创作来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对于他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务实勤奋、谦虚淡泊,着力表现了他是“卓越的学者”。
紧承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和学者的内容之后,安排了三个过渡段: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闻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第八九段开启下文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用这些高度概括的语言过渡,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在过渡之后,8-20段叙议结合,给人以一气呵成的感觉。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作者选取三件事作为例证: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结尾部分的排比句气势磅礴,再现了他坚强不屈地“说”、昂首挺进地“做”的光辉形象,让人不能不对闻先生的凛然正气油然而生敬意,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文章结构严谨,两部分文字互为补充,使得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以及大勇的革命家的形象丰满起来。
选材精当,闻一多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等身,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只用了三本书、三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全面地表现了出来。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精当的选材,严谨的结构,领悟文意。
2.理解生动的语言和蕴含的激情,体会记述中精辟的抒情议论,前后文的过渡和照应。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课文,以领悟文意,受到熏陶,体会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2.体会生动形象,精练含蓄的语言。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播放“七子之歌”,初识闻一多先生,感受他崇高的精神境界。2.简介作家作品。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一系列诗集,凝结着他一生汗水和心血的十二卷本《臧克家全集》也于2002年12月出版。
3.预习反馈: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效果。
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神凝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气冲斗牛 二、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2.以此为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是怎样衔接连缀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3.说说闻一多先生前期和后期思想性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教师点拨: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表现人物的身份。上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
在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前期着重于学术研究,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这是由于他对社会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而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言行始终是保持一致的。
三、研读赏析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把握课文内容,填好下表:
结构
第一部分(1—7)第二部分(8—18)身份
诗人、学者
革命家 怎样说怎样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既“说”又“做” 主要成就
《唐诗杂论》(详写)《楚辞校补》(略写)
《古典新义》(略写)起草政治传单 最后一次讲演 参加游行示威
目的 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献身民主事业。
四、感受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迪?你认为我们应学习闻一多先生怎样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找出并欣赏文中精炼含蓄、耐人寻味的四字短语及精彩的语句,体会句子的含义。2.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找出具体的例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做了再说 《唐诗杂论》(详写)——卓越的学者 《楚辞校补》(略写)做了不说 《古典新义》(略写)口的巨人 言行一致 行的高标 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大无畏的革命家 群众大会演说 参加示威游行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