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付系统运行问题调研对策
小额批量支付系统与大额支付系统的实施,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大小额支付系统搭建起了跨行资金清算的“高速公路”,使资金清算汇划更加快捷高效,同时也是连接商品交易和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大动脉”,满足了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对支付清算工作的需求。但因系统缺陷和内控管理方面的漏洞,使该系统存在诸多风险点,需引起各方关注。
一、支付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一)系统风险。主要表现在:一是系统未设置操作员自动签退功能。操作员在处理业务时,若中途离岗或在规定时间内无业务操作,系统不能自动退出,仍停留在操作界面,这就可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形成资金安全隐患,密码设置要求偏低,不利于风险防范;二是同城票据清算差额过渡户风险较大。3160科目属过渡性账户,其资产性质属资产负债共同类,借贷方均可出现余额,这就给异常资金提供了藏身之处,大额资金汇划和重大事项也无主管审批功能,容易引发资金风险;三是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管理功能不够完善。系统只设置了按旬录入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而不按存款余额提示应缴存的法定和超额准备金数额,只有在准备金账户余额不足时,系统才提示透支罚息清单的打印,不便于人民银行掌握其资金头寸,也不便于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四是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bs的报表、清单打印功能不完善。每日营业终了,操作人员必须全面、完整、及时地打印发出业务清单、接收业务清单、业务信息核对表,若当日遗漏其中的某一项打印业务,次日补打的报表、清单就只能由核算中心的综合柜打印,余额表不能在当天打印,只能在次日打印,这对县支行实现的网点柜核对凭证、账表,及时向事后监督中心寄送传票监督业务带来了一定风险。
(二)业务操作风险。一是联行资金汇划风险。资金汇出业务处理时先由网点柜根据原始凭证录入信息,再将信息发送到核算中心,联行柜依据网点提交电子信息添加相关要素后生成并发出联行业务,而联行柜无法审核原始凭证的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即便有误,也会通过支付系统随时到达收款人账户;二是联行查询查复风险。联行查询查复业务是联行业务的补充和保障,大额支付业务的查询查复路径仅限于直接参与者之间,而对间接参与者的查询,由于各网点无查询查复功能,只能通过直接参与者传真传递查询查复,时间长、效率低,也容易导致责任不清,出现风险纠纷。
(三)内控管理风险。随着小额支付系统的全面推广,会计核算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虽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但针对小额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各网点没有对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这样必然造成了管理和操作上的随意性,从而导致资金风险隐患。
(四)道德风险。一是有些基层行领导对内控制度缺乏足够的重视,重财务基建轻会计核算、重发行保卫轻会计风险防范的倾向,放松了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致使会计各业务环节潜伏着很大的风险隐患;二是大额支付系统上线后,部分业务人员对其业务操作不够熟悉,尤其在碰到异常情况时,不能及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正常办理或系统的正常运行;三是少数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较差,责任心不强,加之系统自身安全防范措施不力,人为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导致银行业务差错或中断系统运行。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系统功能,降低运行风险。一是对现行的支付系统进行版本升级,使系统可设置操作员自动签退功能或屏幕保护功能,若操作员离岗或无业务操作时,系统自动签退,退出操作界面,以加强系统的安全性;二是进一步完善系统准备金提示功能,以便人民银行在准备金账户余额出现下降趋势时及时掌握资金头寸,准确考核和管理存款准备金;三是增加的额汇划和重大事项主管审批功能,增设一道资金风险防火墙。
(二)规范业务操作。针对支付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和薄弱环节,从业务操作的点滴入手,细化风险防范措施,使风险防范不留死角。在具体业务操作中,做好各个环节的复查和复核工作,特别对外出的资金在系统中必须有三人控制才能发出,防范业务处理中的风险,以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所造成的损失,切实做到风险防范的认识到位、工作力度到位、防范措施到位。
(三)整章建制,提高系统运行质量。小额支付系统上线运行后,系统运行管理模式、岗位设置、工作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原来的运行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应根据系统运行的运作模式、操作特点、岗位要求,对原有的内控制度进行修订,规范业务操作流程,明确岗位的设置和各岗位职责权限以及合理兼岗。使得各项操作有章可循,各个岗位有规可遵,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清算资金安全运行。
(四)加强会计支付队伍建设,提高员工道德素养。针对基层会计人员配备不足的实际,整合人力资源,加强业务培训,促使操作人员全面了解支付系统的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一是让会计专
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做到学有所用;二是对会计岗位人员加强业务培训,特别是对新政策、新制度、新系统、新业务的培训,对新手还应进行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并严格做到持证上岗,强化应急演练急制,提高操作业务和应急事项处理能力;三是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为利益所动,不为官位所趋,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
础工作规范》操作;四是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提高一线业务人员的待遇,以增强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其自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第二篇: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附件 3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包含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承担支付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清算中心(含结算中心,下同)及直接参与者(含特许参与者,下同)的运行维护部门。
负责支付系统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部门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支付系统运行管理范围包括:
(一)国家处理中心;
(二)城市处理中心;
(三)直接参与者;
(四)支付系统备份系统;
(五)支付系统网络。
第五条 清算总中心负责国家处理中心、支付系统备份系统以及国家处理中心与城市处理中心之间网络(以下简称主干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负责对清算中心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对系统运行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清算中心负责城市处理中心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对辖内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进行指导。
清算中心和支付系统网络运行部门负责城市处理中心相关系统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配合清算总中心维护主干网络。
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负责本单位支付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 岗 位 管 理
第六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合理安排各岗位人 119 员,确保大额支付系统在系统工作日和小额支付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设置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操作员和系统维护员岗:
(一)系统管理员负责配置运行参数,设置、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增加、更改、删除用户;
(二)业务主管负责系统的业务运行,对用户授权,设置业务参数,维护行名行号数据,处理或授权处理异常支付业务;负责保管密押操作员卡,密押设备的登录和启动操作,提供业务咨询、协调服务;
(三)操作员根据业务主管授权负责日常运行操作和监控;
(四)系统维护员负责设置系统参数,维护软件、硬件及网络,定期完成系统和数据备份;负责辖内各接入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接入环境的建立与改善;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协调服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可根据支付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按照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增设其他岗位。
第八条 各岗位人员上岗前应当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 岗位人员变动应当办理岗位变动交接手续并在系统中注销该用户。
第三章 操 作 管 理
第十条 清算总中心和清算中心应当严格执行支付系统运行操作规程。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支付系统运行操作规程,报清算中心备案。
第十一条 清算中心应当定期或按清算总中心要求,报告系统运行情况。第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严格遵守支付系统运行时间的规定。国家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授权,调整系统运行时间。
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在业务运行期间未经批准不得退出登录。第十三条 国家处理中心和城市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或授权操作下列事项:
(一)设置直接参与者的支付业务接收、发起权限;
120
(二)设置支付系统的业务金额起点;
(三)设置小额支付系统提交清算场次和时间;
(四)设置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质押品价值和投信额度;
(五)根据设备存储容量和业务需要设置业务数据联机保存期。
第十四条 操作人员在系统工作日应当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并填写系统运行日志。
发现未按时登录、轧差跳场、核押错误、小额轧差净额清算报文回执丢失、日终对账不符、日切通知丢失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监控业务轧差、资金清算情况。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督促出现“轧差排队”和“清算排队”业务的直接参与者及时处理,并可根据业务需要对“轧差排队”业务启动撮合机制。
直接参与者发现“轧差排队”和“清算排队”业务,应当主动调整额度,筹措资金,确保支付业务及时轧差、清算。
第十六条 支付系统行名行号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国家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通知进行维护;城市处理中心可根据需要向直接参与者提供行名行号等基础数据。
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不得擅自对行名行号进行增加、更改或删除。第十七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参与者应对待办业务事项及时处理,保证在日切前当日待办业务事项全部处理完成。
第十八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统计查询查复、返回申请及应答、止付申请及应答、借记业务及实时贷记业务的处理情况。
第十九条 国家处理中心应当监控轧差净额的提交及处理情况。
第四章 维 护 管 理
第二十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制定支付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规程,按照规程完成日常检查和系统维护并记录维护日志,发现系统异常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清算总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授权,负责对国 121 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的支付系统应用软件版本进行统一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对系统主机、网络、密押和存储等主要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更换和维修,对软件进行版本升级、配置参数调整,应当经过主管领导书面授权。
城市处理中心主要设备和系统的变更,应当事先向清算总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记录变更过程。
直接参与者主要设备和系统的变更,应当事先向清算中心报备。
第二十三条 国家处理中心可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设置小额支付系统在国家处理中心或城市处理中心的停运或启运状态,但须提前三个系统工作日通知所有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
第二十四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进行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并填写备份记录。
第二十五条 需请外单位人员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由系统维护人员陪同进行并作维护记录。
第二十六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分别制定支付系统应急预案并逐级报备,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备份系统测试,并记录备查。
第二十七条 清算总中心对城市处理中心应当定期进行运行维护情况的检查,并记录备查。
第五章 安 全 管 理
第二十八条 支付系统所有用户应当严格权限管理,增设用户和变更业务参数等操作应当遵循“双签制”原则。
第二十九条 支付系统岗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置:
(一)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禁止兼任业务主管或操作员;
(二)业务主管禁止兼任操作员。
第三十条 操作人员在接到用户标识后,应当立即登录系统,修改用户口令,用户口令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外泄;操作人员禁止使用未经修改的口令进行业务操作。
用户口令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操作人员遗忘口令时,应当立即报告业务主管,由业务主管通知系统管理员重新设定,业务主管应 122 记录备查。
一个用户标识只能分配给一个操作人员,一个操作人员只能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
第三十一条 操作人员应当在规定权限内操作,禁止与业务关的操作;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应退出登录。
第三十二条 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在第一次登录支付系统后,应立即更换登录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应采用不易破解的字符串,并定期更换。
第三十三条 支付系统密押设备由清算总中心统一定制配发,由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指定专人配置、维护和保管。
第三十四条 支付系统全国押密钥由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地方押密钥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国家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授权制作、分发全国押密钥卡;城市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业务主管 部门的授权制作、分发地方押密钥卡。
全国押密钥卡和地方押密钥卡由业务主管设置和保管。
第三十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妥善保管密押设备和密钥卡。如有丢失,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
第三十六条 支付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网络连接,应当采取防火墙等必要的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实现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
第三十七条 支付系统病毒防范处理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在支付系统上安装病毒处理程序,及时升级杀毒程序;对外来数据应当进行病毒检测;定期查毒,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逐级报备。
第三十八条 禁止在生产和备份设备上进行开发和培训、使用非系统专用的存储介质和安装与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第三十九条 禁止泄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参数、配置信息和参与者的支付交易、账户信息。
系统设备因故障需外送维修时,应当删除系统设备存储的数据。
第四十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特殊情况下需要对后台业务数据进行变更操作时,须经业务主管部门授权并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由至少两名系统维护员共同实施,详细记录;事后由业务主管及时核对业务数据,并向业务主管部门和本单位主管领导报告。
123
第六章 机 房 管 理
第四十一条 支付系统机房应当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房的管理规定。
第四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门禁系统管理制度和进出审批登记制度。
第四十三条 保持机房的清洁、整齐、有序,禁止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和与运行无关的物品带入机房;禁止在机房内使用明火或可能影响运行的设备。
第七章 设 备 管 理
第四十四条 支付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场地设备等,实行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并定期检查,账实相符,禁止挪作他用。
第四十五条 支付系统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技术规范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填写记录,确保生产设备稳定运行,备份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第四十六条 支付系统机房应配备专用传真机、专用程控电话、拨号备份线路和专用调制解调器,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八章 文 档 管 理
第四十七条 支付系统运行文档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运行维护手册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书面信息和存储介质信息等。
第四十八条 运行文档的保管和使用应当做到:
(一)指定专人负责入库保管,建立文档登记簿,保管人员调动时,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
(二)文档须妥善保管,并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潮和防蛀;
(三)对存储介质形式的文档,应当定期检查、定期复制,防止因存储介质损坏而丢失资料;
(四)严格查阅、借用登记,禁止私自或越权复制和外借运行文档。第四十九条 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文档保存期限为该应用软件停止使用后5年;其他运行文档应比照同类会计档案确定保存期限。
第五十条 废弃或过期的运行文档应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销毁处理。
124
第九章 故 障 处 理
第五十一条 直接参与者或城市处理中心发生支付系统故障时,应当遵循“先报告、后处理,尽快恢复运行,优先保障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的原则进行处置。直接参与者发生支付系统故障应向城市处理中心报告,城市处理中心发生支付系统故障应向国家处理中心报告。
第五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发生支付系统重大故障,清算总中心应及时处置并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十三条 支付系统故障分为常规故障和非常规故障:
(一)常规故障为故障现象和其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有明确描述的故障;
(二)非常规故障为故障现象和其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没有描述的故障。
第五十四条 支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由系统维护员按照故障处理规定和排除方法进行处理。
第五十五条 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故障,操作人员应当立即记录或复制设备提示信息,并将故障现象报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依据故障程度逐级上报,同时由系统维护员对故障进行排除;短时间不能排除的,应当请求技术支持或经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
第五十六条 清算总中心应当组织、协调外部资源对城市处理中心提供远程或现场技术支持。
第五十七条 当支付系统发生故障时,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直接参与者应当相互配合排除故障。
故障排除后,应当做好故障现象、分析和处理结果的记录,并提交故障处理报告。
故障发生和处理情况按照规定对外披露,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故障信息。
第五十八条 支付系统通信中断时的信息传输,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章 纪 律 与 责 任
第五十九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应当遵守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加 125 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业务的正常处理。
第六十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妥善保管密押设备和密钥,严防丢失泄露。因保管不善泄露密钥,造成资金损失的,有关责任方应当按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故意泄露密钥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一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擅自修改支付系统基础数据,未造成资金损失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造成资金损失的,有关责任方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未做好信息安全防范措施,给系统运行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第六十三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疏于运行维护和管理,造成小额支付系统出现重大故障,参与者贷记轧差净额无法正常清算的,经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认定,按准备金利率对延误的资金向有关银行赔付利息。
第六十四条 支付系统运行维护部门工作人员在办理支付业务中玩忽职守,或出现重大失误,造成资金损失的,应当按规定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篡改支付系统业务基础数据盗用资金的,应当没收非法所得,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五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支付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有关当事人均有及时排除障碍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
第六十六条 对管理混乱、工作失职,发生重大运行事故,造成客户资金损失或其它重大损失的支付系统运行部门,应当追究直接责任人、主管人员及主管领导的责任。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六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六十八条 本办法自小额支付系统运行之日起试行。
126
第三篇: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含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以下简称支付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支付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承担支付系统运行、维护和管理的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清算中心(含结算中心,下同)及直接参与者(含特许参与者,下同)的运行维护部门。
负责支付系统网络运行、维护和管理的部门也适用本办法。第三条
支付系统运行管理范围包括:
(一)国家处理中心;
(二)城市处理中心;
(三)直接参与者;
(四)支付系统备份系统;
(五)支付系统网络。
第四条
清算总中心负责国家处理中心(含备份系统)以及国家处理中心与城市处理中心之间网络(以下简称主干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负责对清算中心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并对系统运行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
清算中心负责城市处理中心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对辖内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
清算中心和支付系统网络运行部门负责城市处理中心相关系统网络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配合国家处理中心维护主干网络。
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负责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 岗位管理
第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设置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操作员和系统维护员岗:
(一)系统管理员负责配置运行参数,设置、监视系统运行状态,增加、更改、删除用户等;
(二)业务主管负责系统的业务运行,对用户授权,设置业务参数,维护行名行号数据,处理或授权处理异常支付业务;负责保管密押操作员卡,密押设备的登录和启动操作,提供业务咨询、协调服务等;
(三)操作员根据业务主管授权负责日常运行操作和监控等;
(四)系统维护员负责设置系统参数,维护软件、硬件及网络,定期完成系统和数据备份;负责辖内各接入系统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接入环境的建立与改善;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供技术咨询、协调服务等。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可根据支付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增设其他岗位。
直接参与者应当根据支付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第六条
各岗位应当配备相应数量和具有相应资质的人员,上岗前须通过中国人民银行组织的业务技能、安全知识培训和考核。
第七条
岗位人员变动应当办理岗位变动交接手续,并在系统中注销该用户。
直接参与者系统运行相关岗位人员变动应当向清算中心报备。
第八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合理安排各岗位人员,确保大额支付系统在运行工作日和小额支付系统7×24小时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
第三章 操作管理
第九条
清算总中心和清算中心应当严格执行支付系统运行操作规程。
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支付系统运行操作规程,报清算中心备案。
第十条
清算中心应当定期或按清算总中心要求,报告系统运行情况。
直接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应当定期或按清算中心要求,报告系统运行情况。
第十一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严格遵守支付系统运行工作日和运行时间的规定。工作日和清算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在业务运行期间未经批准不得退出登录。
第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和城市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对直接参与者接收、发起的支付业务权限进行控制。
第十三条 国家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设置大额支付系统业务的金额起点。
第十四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设置小额支付系统提交清算场次和时间。
国家处理中心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授权对小额支付系统直接参与者的质押品价值和授信额度进行设置和调整。
第十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根据设备存储容量和业务需要设置业务数据联机保存期。
第十六条 操作人员在工作日应当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并填写系统运行日志。
发现未按时登录、轧差跳场、核押错误、小额轧差净额清算报文回执丢失、日终对账不符、日切通知丢失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七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当监控业务轧差、资金清算情况。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督促出现“排队”业务的直接参与者及时处理,并可根据业务需要启动撮合机制。
直接参与者发现“排队”业务,应当主动筹措资金,确保及时清算。
第十八条 支付系统行名行号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国家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通知进行维护;城市处理中心可根据需要向直接参与者提供行名行号基础数据。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不得擅自对行名行号进行增加、更改或删除。
第十九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参与者应当对待办业务事项及时处理,保证在日切前所有待办业务事项全部处理完成。
第二十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应当定期统计查询查复、退回申请及应答、止付申请及应答、借记业务及实时贷记业务的处理情况,并由城市处理中心将统计情况通告各直接参与者。
国家处理中心应当监控轧差净额的提交及处理情况。
第四章 维护管理
第二十一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制定支付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规程,按照规程完成日常检查和系统维护并记录维护日志,发现系统异常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因需要对国家处理中心主机、网络、密押和存储等主要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更换和维修,或者对软件进行版本升级、配置参数调整,应当经过主管领导书面授权。
城市处理中心主要设备和系统的变更,应当事先向清算总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并记录变更过程。
直接参与者主要设备和系统的变更,应当事先向清算中心报备。
第二十三条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决定,国家处理中心可以设置小额支付系统在国家处理中心或城市处理中心的暂时停运或启运状态,但须提前三个工作日通知所有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第二十四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定期对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进行系统备份和数据备份,并填写备份记录。
第二十五条
需请外单位人员对系统进行检查维护时,应当经批准,由系统维护人员陪同进行并作维护记录。
第二十六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分别制定支付系统应急预案并逐级报备,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和备份系统测试。
第二十七条
清算总中心对城市处理中心、清算中心对直接参与者应当定期进行运行维护情况的检查。
第五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八条
支付系统所有用户应当严格权限管理,增设用户和变更业务参数等操作应当遵循“双签制”原则。
第二十九条
支付系统岗位应当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设置:
(一)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禁止兼任业务主管或操作员;
(二)业务主管禁止兼任操作员。
第三十条
操作人员在接到用户标识后,应当立即登录系统,修改用户口令,用户口令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外泄;操作人员禁止使用未经修改的口令进行业务操作。
用户口令应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操作人员遗忘口令时,应当立即报告业务主管,由业务主管通知系统管理员重新设定,并记录备查。
一个用户标识只能分配给一个操作人员,一个操作人员只能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
第三十一条
操作人员应当在规定权限内操作,禁止与业务无关的操作;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应当退出登录。
第三十二条
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在第一次登录支付系统后,应当立即更换登录识别信息。识别信息应采用不易破解的字符串,并定期更换。
第三十三条
支付系统密押设备由清算总中心统一定制配发,由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指定专人配置、维护和保管。
第三十四条
支付系统全国押密钥由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地方押密钥由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国家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的通知制作、分发全国押密钥;城市处理中心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业务主管部门的通知制作、分发地方押密钥。
全国押密钥和地方押密钥均由业务主管设置和保管。第三十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妥善保管密押设备和密钥。如有丢失,应当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业务主管部门。
第三十六条
支付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网络连接,应当采取防火墙等必要的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应当实现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
第三十七条
支付系统病毒防范处理应当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安装病毒处理程序,及时升级杀毒程序;对外来数据应当进行病毒检测;定期查毒,发现病毒立即处理,并逐级报备。
第三十八条
禁止在生产和备份设备上进行开发和培训、使用非系统专用的存储介质和安装与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第三十九条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泄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参数、配置信息和参与者的支付交易、账户信息。
系统设备因故障需外送维修时,应当将数据删除。第四十条
特殊情况下需要对后台业务数据进行变更操作时,须经授权,应当由两名以上系统维护员共同实施,详细记录;事后由业务主管及时核对业务数据,并向上级报告。
第六章 机房管理
第四十一条
支付系统机房应当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房的管理规定。机房的面积、温度、湿度和供电等指标应当达到支付系统设备和运行的要求。
第四十二条
国家处理中心、城市处理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当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门禁系统管理制度和进出审批登记制度。
第四十三条
保持机房的清洁、整齐、有序,禁止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和与运行无关的物品带入机房;禁止在机房内使用明火或可能影响运行的设备。
第七章 设备管理
第四十四条
支付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和场地设备等,应当实行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并定期检查,账实相符,禁止挪作他用。
第四十五条
支付系统设备应当按照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技术规范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填写记录,确保生产设备稳定运行,备份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第四十六条
支付系统机房应当配备专用传真机、专用程控电话、拨号备份线路和专用调制解调器,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八章 文档管理
第四十七条
支付系统运行文档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运行维护手册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书面信息和存储介质信息等。
第四十八条
运行文档的保管和使用应当做到:
(一)指定专人负责入库保管,建立文档登记簿,保管人员调动时,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
(二)文档须妥善保管,并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潮和防蛀;
(三)对存储介质形式的文档,应当定期检查、定期复制,防止因存储介质损坏而丢失资料;
(四)严格查阅、借用登记,禁止私自或越权复制和外借。第四十九条
支付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文档保存期限为该应用软件停止使用后5年;其他运行文档应当比照同类会计档案确定保存期限。
第五十条
废弃或过期的运行文档应当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销毁处理。
第九章 故障处理
第五十一条
支付系统故障处置应当遵循“先报告、后处理,尽快恢复运行,优先保障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的原则。
发生系统故障时,应当立即报告故障情况:
(一)直接参与者向城市处理中心报告;
(二)城市处理中心向国家处理中心报告。
第五十二条
支付系统故障分为常规故障和非常规故障:
(一)常规故障为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有明确描述的故障;
(二)非常规故障为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没有描述的故障。
第五十三条
支付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由系统维护员按照故障处理规定和排除方法进行处理。
第五十四条
支付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故障,操作人员应当立即记录或复制设备提示信息,并将故障现象报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依据故障程度逐级上报,同时由系统维护员对故障进行排除;短时间不能排除的,应当请求技术支持或经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
第五十五条
清算总中心应当组织、协调外部资源对城市处理中心提供远程或现场技术支持。
第五十六条
当支付系统发生故障时,城市处理中心可根据故障程度要求直接参与者配合排除故障。
第五十七条
故障排除后,应当做好故障现象、分析和处理结果的记录,并提交故障处理报告。
第五十八条
故障发生和处理情况应当按照规定对外披露,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披露故障信息。
第五十九条
支付系统通信中断时的信息传输,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章 附则
第六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第六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全县经济运行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转型发展的压力。在新常态经济下,经济增长方式必须由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县传统依靠资源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优势不断减弱,而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新能源产业、健康服务业等新的支撑力量尚在形成之中,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亟待根本破解。
二是结构优化的压力。工业上,我县一些传统制造业、初级加工业项目存在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经济效益差和名牌产品少的问题;农业上,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档次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第三产业上,新兴服务业、电子商务、商贸流通等新业态发展刚刚起步,基础较差,经验不足。
三是要素约束的压力。土地方面,国家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将未利用地也纳入计划管理,政策红线压缩了县域建设用地空间;资金方面,目前金融机构对县域贷款的总量仍是杯水车薪;劳动力方面,劳动力价格正在逐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不足。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是基础支撑方面。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换档升级,我县经过多年的建设积累,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支撑
现主营业务超百亿元,让“中国钙都”的梦想成为现实。农业上,注重发挥中国辛夷之乡、中国柞蚕之乡、中国玉兰之乡这三个国字号品牌的优势,强力发展以辛夷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柞蚕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玉兰为主的苗木花卉业,把农业做成工业,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做强旅游业,实现三产融合。同时,加快发展养老养生产业,依托南阳万家园养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集旅游观光、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养生、娱乐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全省首个养老产业集群。
二是提升载体平台水平。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以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中心区为龙头,非金属新型材料、碳酸钙中下游、石材、汽配铸造、农业精品示范园等区中园建设为支撑,依托鑫泰钙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带动整合产业链条,促进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加快关键性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不断强化适合园区发展需求的物流、金融、咨询等专业化配套服务功能,以人性化、特色化的园区环境增强产业吸引力。同时,支持各乡镇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加大资源、要素、服务整合力度,建设专业园区、子园区,促进企业集中布局。
三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共性需求,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鼓励和引导专业园区、骨干企业树立高端合作理念,拓展与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与交流,创建品牌、申报专利,依托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研究中心、设计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晰市县审批、核准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对列入市重点的建设项目,在审批、土地、资金保障上予以优先倾斜,加快市直部门联审联批进度。
三是增加要素保障。由于项目用地严重不足,很多有技术、有前景、符合产业政策的好项目迟迟无法落实建设,请求市里在用地指标上对南召给予倾斜照顾。我县地方财力有限,现有投融资平台融资规模较小,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建议适度降低融资和财政担保门槛,支持我县联合捆绑发行债券,盘活资本市场,特别是在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上予以倾斜,帮助我县企业克服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能力不足等问题。
四是完善发展机制。在差异化发展上,建议市里统筹做好产业布局,根据各县区的资源、产业、区位等多方面因素,制定重点发展产业目录,通过政策引导、要素保障等行之有效的手段,促进各县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升级,防止产业同质化、竞争无序化等问题加剧。在一体化发展方面,建议市里根据全市产业发展情况,研究提出全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培育区域龙头企业集约集聚发展,各县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按照县域产业具体情况,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努力形成区域主导产业集群。
第五篇: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运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深圳同城支付结算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运行管理,确保系统安全、高效、稳定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深圳金融电子结算中心(以下简称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的运行维护部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系统的参与者包括直接参与者、间接参与者和特许参与者。
第四条结算中心负责系统后台处理中心(以下简称后台)及相关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负责对各直接参与者及特许参与者的运行维护进行监督和检查,并提供业务和技术咨询。
前置机系统(以下简称前台)由参与者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第二章 准入和退出
第五条具有办理支付结算业务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有办理特定支付业务需要的其他机构,具备参与系统运行的业务及技术条件的,均可申请成为系统相应的参与者。申请时,应向结算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结算中心应在接到申请后进行核验,并于10个工作日内就是否同意加入给予答复。
第六条参与者主动退出系统运行的,须由所属直接参与者或特许参与者向结算中心提交书面申请,或按照有关协议规定,经批准后方可退出。
被解散、被宣告破产及发生违反协议约定等情形的参与者,结算中心应当停止该参与者的运行。
发生严重违规行为或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深圳中支)认定应当退出系统运行的参与者,人行深圳中支可要求结算中心直接停止该参与者的运行。
第七条参与者需要变更有关信息的,应向结算中心提交书面申请,由结算中心进行核验,符合条件的予以变更,并由结算中心将变更信息通知相关各方。
第三章 岗位管理
第八条系统后台应设置系统管理员、业务主管、操作员和系统维护员岗。
各参与者应根据系统运行管理的需要,合理设置岗位。
第九条岗位人员的变动必须办理岗位变动交接手续,并在系统中更改相应用户。
第十条结算中心及各参与方应合理安排各岗位人员,确保系统不间断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章 操作管理
第十一条
系统后台应根据人行深圳中支的规定设置系统的资金清算场次和时间。各参与者应严格遵守系统运行工作日和运行时间的规定。
第十二条
系统后台应根据设备存储量和业务需要设置业务数据联机保存期。
第十三条
系统运行人员应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准确、完整地记录系统状态,填写系统运行日志。系统运行人员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结算中心和直接参与者应监控业务运行、资金清算情况。第十五条
直接参与者应加强资金清算风险控制,做好对其在人行深圳中支准备金存款账户的余额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资金用于系统的净额清算。因资金不足影响大额支付系统正常运行的,按大额支付系统运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对待办业务事项及时处理,保证在系统进行日切处理前全部处理完成所有待办事项。
第十七条
结算中心应定期统计并向人行深圳中支上报各类业务的处理情况。
第五章 维护管理
第十八条
结算中心及直接参与者应制定系统维护管理制度和日常检查规程,严格按照规程完成日常检查和系统维护并记录日志,发现系统运行异常时按规定处理。
第十九条
结算中心对系统主机、网络通信、密押、存储等主要设备的硬件进行升级、更换、维修,或者对软件进行版本升级、配置参数调整的,必须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并填写维护记录。
第二十条
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对计算机系统、网络通信系统进行系统备份和定期数据备份,并填写备份记录。
第二十一条
结算中心应制定系统应急预案,并向人行深圳中支报备。结算中心及各参与者应定期进行系统应急预案演练和备份系统测试。
第二十二条
结算中心和各直接参与者应建立例行检查制度,对系统的运行环境、运行情况、备份设备和备份线路进行定期检查。
第六章 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结算中心应加强对所有用户的权限管理,用户设置和业务参数设置等操作应遵循“双签制”原则。
第二十四条
系统岗位兼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系统管理员、系统维护员严禁兼任业务主管或操作员;
(二)业务主管严禁兼任操作员。
第二十五条
操作员在取得用户标识后,应立即登录系统,修改用户口令,用户口令仅限本人使用,不得外泄。
用户口令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至少每季度更换一次。操作人员遗忘口令时,应立即报告业务主管,由业务主管通知系统管理员重新设定,并记录备查。
一个用户标识只能分配给一个操作人员,一个操作人员只能拥有唯一的用户标识。
第二十六条
操作人员应在规定的权限内操作,不得进行与业务无关的操作;操作人员离开操作岗位时,应退出登录。
第二十七条
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网络连接,必须采取防火墙等必要的技术隔离保护措施,必须实现与互联网的物理隔离。
第二十八条
系统病毒防范处理应符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结算中心和各系统参与者应在系统设备安装病毒处理程序,及时升级杀毒程序,定期查毒,对外来数据应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及时处理。
第二十九条
生产和备份设备上禁止进行软件开发和业务操作培训,使用非系统专用的存储介质,安装与系统运行无关的软件。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泄漏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相关参数、配置信息和各参与者的支付交易、账户信息。第三十一条
系统设备因故障需外送维修时,应删除相关数据。
第三十二条
特殊情况下,结算中心确需对后台业务数据进行变更操作的,须经授权,并由两名以上系统维护员共同执行,详细记录操作内容,事后及时进行报告。
第七章 机房管理
第三十三条
系统机房应符合国家建设标准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机房的管理规定。机房的面积、温度、湿度、供电等指标应达到系统设备和运行的要求。
第三十四条
结算中心及各直接参与者应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门禁系统管理制度和审批登记制度。
第三十五条
系统机房应保持清洁、整齐、有序,禁止存放与系统运行无关的物品。
第三十六条
任何人员不得将易燃、易爆、易腐蚀等危险品以及食品、饮料等物品带入机房,不得在机房内使用明火或可能影响系统运行的设备。
第八章 设备管理
第三十七条
系统设备包括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场地设备等。系统设备应实行专人管理,建立档案,并做到定期检查,保证账实相符,禁止挪作他用。
第三十八条
系统设备应按技术规范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并填写记录,确保在用设备稳定运行,备份设备处于可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
系统机房应配备专用传真机、专用程控电话、拨号备份线路和专用调制解调器,保证信息渠道畅通。
第九章 文档管理
第四十条 系统运行文档包括技术资料、操作手册、运行维护手册以及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书面信息和存储介质信息等。
第四十一条
系统运行文档的保管和使用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须做到:
(一)指定专人负责入库保管,建立文档登记薄,保管人员调动时,须办理有关资料的交接手续;
(二)文档须妥善保管,做到防盗、防磁、防火、防潮、防蛀;
(三)对存储介质形式的文档,要定期检查、定期复制,防止因存储介质损坏而丢失资料;
(四)严格使用、借用登记,禁止私自或越权复制和外借。
第四十二条
系统应用软件开发文档保存期限为对应应用软件停止使用后5年;其他运行文档比照同类会计档案确定保存期限。
第四十三条
废弃或过期的运行文档比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销毁处理。
第十章 故障处理
第四十四条
系统故障处理应遵循“先报告后处理、尽快恢复运行”的原则。
发生系统故障时,直接参与者应立即向结算中心报告故障情况。
第四十五条
系统故障分为常规故障和非常规故障:
(一)常规故障是指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有明确描述的故障;
(二)非常规故障是指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在现有运行文档中没有描述的故障。
第四十六条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故障,由系统维护人员按照故障处理规定和排除方法进行处理。
第四十七条
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常规故障,操作人员应立即记录或复制设备提示的相关信息,并将故障现象报主管人员,由主管人员视情况逐级上报,同时由系统维护人员对故障进行排除;短时间内不能排除故障的,应请求技术支持或经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八条
系统发生故障时,结算中心可根据故障性质要求参与者配合排除故障。
第四十九条
故障排除后,结算中心应做好故障现象、故障分析和处理结果的记录,并向人行深圳中支提交故障处理报告。
第五十条 系统通信中断时的信息传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由人行深圳中支负责解释和修改。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自系统运行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