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欣欣
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国务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农业生产将受影响。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美日经济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国接到的出口订单已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比上年减少 50亿美元以上。
——财政支出将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幅已出现逐月放缓的情况,2月份“两税”增长为 42.5%,到 5月份已降为 17.4%。虽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 1565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 17%左右,增收 2270亿元,但是,财政增收总额中的不可比客观因素较多。如从今年起将车辆购置由收费改为征税从而增加税收 230亿元,国有企业股减持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入 150亿元等等,若扣除这些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达到 14%左右,同比增幅将回落近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财政下半年的刚性财政支出将加大。据统计,下半年需在预算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 140亿元,调整职工工资需增加 160亿元,处置陈化粮增加粮食风险基金 30亿元,补助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地区需支出 20亿元等等,这些都加大了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压力。
总之,从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轻松。
但只要国家及时调整有关政策,进一步采取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将会使外需减弱的部分损失得到一定的弥补。如果世界经济不再继续减速,全年经济增长 7%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政府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府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政府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政府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府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了 7.5%,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 10.4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 29.5个百分点,6月份出口继续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势减缓,净出口增加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是- 0.22。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从国别和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24.4、20.6、43.6和 29.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 5月份,对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增长为零。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综合退税率已达 15%,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之国家退税额度不足和退税进度迟缓等问题,导致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业已出现有订单、无资金、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今年 5月份,全国所办理的出口退税额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 3个退税大省的降幅分别达到 81.2%、94.4%和 100%,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1- 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 0.03%。目前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 54%,我国外汇结售汇增量的 90%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 80%是搞加工贸易的。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
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1-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购进价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预计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今年 1- 4月份,个人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了 536亿元,占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新增额比重的 49.4%。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力仍然不足。若排除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价格总水平则是负增长。1- 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0.6%,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尤其是空调、移动电话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这种趋向预示,社会消费品市场需求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危机。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3)由于城镇居民贷款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今年 3- 5月,城乡居民储蓄的同比增长速度已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 1.5%下降为 0.7%再下降为 0.0%。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国家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已连续 5年下降,降幅累计达 25.7%,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纯收入连续 3年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 5年下降。今年的夏粮减产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减速,尤其是美国经济趋缓、日本经济下滑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以及港台地区对内地投资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外资和港澳台实际投资额增幅为 20.5%。1- 5月份,日本投资增幅为 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22.41个百分点;台湾增幅为 27.3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9.34个百分点;香港增幅为 11.1%。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1993年以来,我国物价从负增长到正增长一直很稳定,形势发展势头较好,近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2、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贷款贴息的使用范围;同时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政府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 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开创创业版市场;同时大力启动社会投资,加大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社会投资资金,应给予全免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采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因此,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是稳定农村收入的当务之急和权宜之计。从国外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或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而我国目前对农产品价格缺乏保护,加之农民税费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或者将全部农业税的收入设立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基金,以确保农副产品收购保护价的实施,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应大力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农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贷款需求。
(作者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研究员)
第二篇:广东金融运行:现状、问题、对策
广东金融运行:现状、问题、对策
黄正新
“八五---九五”时期,广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国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整体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从1990年至1999年10年,广东GDP年均增长达到14%以上,主要的经济总量指标平均增速高于全国期2-3个百分点。这一时期,广东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新旧体制转型和金融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和经济疲软、通货紧缩现象交替出现,对广东金融运行产生较大影响。认真分析认识这些特点,研究问题及对策,对于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广东金融运行的现状与特点
1.金融资产实力不断增强,信贷市场已呈现充分竞争格局
2000年1-9月,广东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累计已达16441.30亿元,占全国同期存款总量20048.33亿元的13.70%,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额累计已达11270.72亿元,占全国同期贷款总量95995.51亿元的11.74%,二指标均居全国之首。信贷业务呈现快速增长势头,银行的贷款种类不断增加。目前,广东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全面涉足住房、汽车、助学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还有个人外汇存单质押人民币消费贷款、个人商销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等多个新品种。
2.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从1991年一1998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幅达28.6%,1999年出现负增长4.7%,仍达143亿美元,居全国之首。出口需求1999年比上年增长1.3%,达到776.8亿美元,2000年上半年,出口总值达4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居全国出口总量近四成。目前广东仅珠江三角洲就拥有外资银行的分行、代表处和中外合资银行的网点100多家,成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3.物价走势基本止跌企稳,经济与金融将走出通缩的阴影
自1997年10月以来,广东零售物价已经连续20多个月负增长,1999年的物价走势呈轻微的“V”型,2000年价格总水平已基本止跌回稳,预计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回升至1%左右,预测今后三、四年内不再会有较大的波动。
4.金融现代化步伐加快
广东在金融信息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的基础上,筹措向社会推出24小时保管箱、24小时电话理财服务、24小时ATM、理财网络操作、自助式银行、快速存款机等多元化的电子金融服务新品种。
5.金融市场初具规模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相适应,广东金融市场也发展较快。货币市场方面,已形成跨系统、跨地区、多层次、大范围的同业拆借市场网络,拆借业务较活跃,票据贴现和再贴现市场有所进步。资本市场方面,企业债券和股票发行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筹资渠道,并逐步走向规范,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现代化证券交易网络已经形成。外汇市场方面,联结全国外汇交易中心、辐射全省的广州市外汇交易分中心已正式运行,外汇交易额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二、广东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通货紧缩的惯性还在持续,深层次的矛盾仍是结构问题
广东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突出的省区,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旺的负面
影响仍在继续。外贸出口连年受阻,省内市场压力不减,2000年1一8月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同比依然下降了0.2个百分点,基本建设投资同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同比下降了3.9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意欲弱化,自筹和其它资金中的集体投资123.20亿元,仅比1999年同期增长6%,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个体投资完成106.54亿元,仅增长3.5%,低于全国平均速度5个百分。下岗失业人员增加,群众心理预期较低等,使广东信贷资金局供给与低需求同时并存的现象尚未逆转。市场难以启动的更深层次原因是经济结构问题。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已从供给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经济中存在的供求矛盾的基本特征是结构性矛盾,有效供给能力低下与有效需求结构脱节,从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目前广东经济中这种短缺、过剩并存的矛盾也很突出,一方面有相当部分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的供给能力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已不能为市场接受;另一方面又有相当部分新的需求结构层次较高,现有供给能力无法满足,又不能通过迅速调整结构来适应需求的变化。
2.扑在的金融风险不断加大
当前广东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问题,如全国积压的7000多万平方米房地产中,广东占22.8%;广东的重复建设严重,盲目扩张的现象也未停止,据统计,广东乡及乡以上工业724种主要产品中,设备闲置50%以上的有168种,空调器、洗衣机、VCD等设备过剩更多;风行一时的负债经营,使广东企业大多都背上沉重包袱,目前广东国有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60%左右,国企亏损面高达58.5%,2000年1-8月全省亏损企业亏损额累计达124.25亿元,居全国第1位。二是金融业资产质量不断下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比率过低,广东金融机构的呆帐比例较高,货币流动性呈下降趋势,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虚盈实亏问题,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等。三是金融业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如近年来发生了“广信”、“粤海”等多起震惊全国的恶性金融事件。四是广东资本市场风险隐患加大,表现为企业债券的清偿风险和股票市场的不规范行为以及市场泡沫成分、投机因素所引发的风险。
3.货币投放分布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均衡影响全省整体经济起飞
广东经济发展很快,但地区间的差异十分严重,突出表现在广义货币临的存量与各地区的经济存量GDP不对称。经济发达的广州、深圳此增长远远快于其他地区,GDP占全省4O%左右,而面积占全省80%左右的其余地区资金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必仅占全省的50%左右且增长缓慢。现金Mo投放量也有向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近年来,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现金投放量逐步扩大,其占全省现金投放总量的比例由50%提高到70%-80%,而以梅州、韶关、肇庆、云浮、河源为代表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现金投放量虽然有增长,但其占全省现金投放总量的比例已下降到20%-30%,这一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固定资产投资也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广州、深圳两市。资金投放的不平衡使地区经济发展失衡问题仍十分突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增长加快,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缓慢,2000年1-9月,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中山、肇庆等市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在15%以上,而韶关、梅州、云浮、清远、潮州、湛江等市工业增加值增长均低于10%。
4.入世在即,广东金融将面临着新旧矛盾的撞击
一方面,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我国银行业将面临着巨大挑战,而广东作为外资银行大量涌进中国后首当其冲的“滩头阵地”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广东金融系统体制性弊病仍然严重,人浮于事,机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部部分网点、部分员工服务质量不高,等等。随着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与冲击,广东金融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从业人员下岗将普遍出现。
三、广东金融运行的对策与建议
世纪之交的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向好,我国也面临着入世的机遇与挑战,但最终是机遇大
于挑战、利大于弊,这为外向度高的广东无疑又提供了一次腾飞的机遇,而且西部大开发又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有利的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广东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作用,以扩大内需和开拓国际市场,实现经济适度快速增长。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增加就业,保持社会稳定。为此,应综合采取以下对策:
1.继续扩大内需和投融资范围
(1)金融机构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增发国债工作,及时发放配套贷款和贴息贷款,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
(2)放宽融通民资政策,让民资比外资具有更大的空间进入基础设施、旅游、文化、教育、体育等领域投资。
(3)抓住西部开发机遇,开展经贸合作。广东与西南部省区的经济合作更为直接,如广西、贵州的西电东送,加速西部公路、铁路的建设,可以带动粤西和全省的商贸、工业、运输、旅游业等的发展。
(4)进一步加强银贸合作,积极支持外贸出口,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可给予贷款利率下浮的优惠;对暂时亏损,但有出口订单、有还款保证的外贸企业,发放封闭贷款;积极开办外汇担保人民币贷款业务,放宽贷款期限,扩大外汇担保人民币贷款用途等。
2.积极推动信贷消费
信贷消费是国际上通行的银行业务,约占银行私人贷款的15%-20%。目前这一业务在国内刚刚兴起,仅占2%左右,主要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关键是要有配套的政策加以鼓励。
(1)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房子、汽车、住宅装饰、旅游、教育及其他高值耐用消费品,都可列入贷款对象。
(2)简化抵押和担保的手续,提高按揭比例,延长按揭期限。
(3)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允许房改房尽快进入交易市场,减免各种交易税费。
(4)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3.利用金融手段促进广东产业结构调整
(1)以组建香港“第二板市场”为契机,推动高科技风险项目企业融资。广东应推荐一部分高科技风险项目企业成为香港第二板市场挂牌的试点企业,在其市场上融资;创造条件引导一部分高科技风险项目企业到美国场外交易市场上市。
(2)重点支持支柱产业融资。应多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支柱产业如广东的电子信息产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的投资贷款规模,尤其是争取国家开发银行对广东长期低息投资贷款;广东还应创造条件让非银行金融机构代表大型企业到海外获得商业贷款,面向国际资本市场融资。
(3)扶持幼稚制造业融资。广东汽车、生物工程等属于正在成长的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面临着强大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产业发展的巨额资金短期内难以自行解决。广东省可以采取一些符合国际惯例的保护性筹资措施,诸如为有投资前途项目商业贷款提供政府财政担保,增加政府财政贴息,加大专项贷款力度,延长商业贷款的还款期等扶持其发展。
(4)银行要加大科技贷款力度。集中资金支持企业的科技进步和技术改造,尤其是支持企业在对现有设备、工艺更新换代和产品翻新升级的基础上调整技术结构,选择一批具有战略性的产品项目在资金上扶持其进行高起点、大跨度、全局性的集中技术改造,以提高科技运用率。
4.要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1)下大力气整顿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按照少而精的要求全面清理整顿地方金融机构和窗口公司,并进行必要的资金重组,通过托管、清盘、兼并、关闭等多种形式,妥善处
理各种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重点消除“广东国投”关团等事件对广东境内企业和驻港中资企业在香港和海外金融市场融资的不利影响。
(2)在实行信贷资产按五类清分的基础上,采取必要措施制止企业“只借不还”的行为和加强境外窗口公司的经营管理,继续动用法律手段处理部分欠债大户。
(3)积极稳妥地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趋利避害地利用好国际资本,减轻金融机构融资压力。
(4)完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通过完善中场退出机制,防范因个别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而导致系统性的风险。(5)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从保护小额投资者利益和维护金融业整体稳定出发,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存款保险制度,以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社会公众尤其是中低收入阶层和中小企业对金融体系的信心。
5.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一是始终将清收不良资产作为工作重点,采取多管齐下,实施追收、保存、转化、化解、盘活、诉讼的措施。二是要建立贷款责任制和信贷员贡献累积分制度,使信贷人员在催收不良贷款方面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三是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监控和考核,实行资产质量一票否决制。
6.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创新业务品种,促进资产和收入多元化
加入WTO后,国外信息、金融市场等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将更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广东金融系统必须瞄准金融业发展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业务品种,尤其要改变目前信贷资产占绝对优势的状况。大力拓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调整资产发展战略,促进资产和收入多元化。
7.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建立多元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
配合国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打有准备的攻关战。我国加入WTO后,必然会加快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步伐,在3年一5年内逐步实施二级以上银行法人体制、浮动利率制、人民币自由兑换和浮动汇率制等一系列的重大政策变革,广东要及早筹谋,作好准备。
(1)加快向商业银行转化的步伐,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改进和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借鉴国外金融业收购、合并等重组的经验,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提高抵抗冲击的能力。
(2)利用我国加快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契机,争取广东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便于在激烈竞争中开拓国内外业务。
(3)成立中外全资金融机构,并争取使广州、深圳成为我国引入私人资本入股地方性金融机构试点的城市,真正实现金融主体多元化。
(4)组织本地区银行到欧、美、日等国家或地区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帮助有实力的银行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金融业务。
(5)加快金融电子化步伐。为适应加入WTO后的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广东金融系统必须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电子化建设,构成现代化的银行服务网络。
8.强化货币供应量增长方式的监管与调控
一是继续保证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所需的货币需求;二是要加强货币供应量地区分布的调控,特别要注意增加对粤北地区的货币投放,促进各地区经济的相对均衡增长;三是要运用间接调控手段保持资金来源和运用总量结构平衡,防止两者总量结构不平衡造成经营效益倒挂的现象。
《金融与保险》2001年第6期
第三篇:目前我国酒吧行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我国酒吧行业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以黄山市为例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需要酒吧这样的场合来欢庆、分享快乐或者发泄心中的压力和郁闷,酒吧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各个类型的酒吧的调查、对比及查找相关资料,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我国酒吧行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阻碍了酒吧行业的发展。以其中一种类型的酒吧为例,我们对每个问题都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出原因并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措施,使酒吧以更好的姿态在我国发展,酒吧文化也会成为一种主流。
关键词:酒吧;调酒师;成本控制;发展
引 言
酒吧是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并以盈利为目的,提供酒水饮料和服务的营业性场所。酒吧可以是餐饮部门的一部分,作为酒店的营业部门不仅向宾客提供各种酒水饮料和服务,同时起着丰富人们饮食文化生活的作用。在另一方面酒吧对经营起着积极的作用:酒水的销售可以使宾客的消费额增加,从而提高酒水销售的利润和饭店的经济效益;佳肴配美酒,加之优雅舒适的环境和良好的酒水服务,会吸引更多的宾客,从而大大提高饭店的声誉;酒水销售单位小,成本低利润高,一般可达到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正因如此在所有餐饮经营项目中酒吧经营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酒吧同样可以作为独立的营业性场所存在于各个城市,它们为上班族提供放松与发泄场所,为一些企业高管提供商务谈判的地点,同时也是小清新们交流感情与享受的好地方。
据说在很久以前,美国西部的牛仔和强盗们总是喜欢在闲暇时间骑马到小酒馆喝酒聚一聚。酒馆的老板为了防止他们的马匹丢掉,就在门口设了一根横木让他们用来拴马。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代步工具由马变成了汽车,拴马的横木也变成了多余的了,也逐渐被拆除。但是有一家酒馆的老板不舍的将象征酒馆的横木丢掉,就将它放在了柜台的下面,巧合之中变成了顾客们喜爱的垫脚之地。其他的额酒馆听说了此事之后也跟着学了起来。于是,柜台之下摆放垫脚横木的做法便传开了。横木的英语说法为“bar”,所以“酒吧”便成了酒馆的代名词。它的原意是指一种出售酒水的长条形柜台,以供昔日牛仔、水手、游子和商人们宣泄情感和消磨时光。
酒吧发源于欧洲大陆,在美洲国家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演变,在进入我国之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沿海及发达城市更是得到了众人的追捧。北京的酒吧追求的是粗犷和开阔,上海的酒吧就显得细腻而伤感,广州的酒吧表现的那样热闹与繁杂, 深圳的酒吧就像当地的人们一样最不乏激情。在现在这个追求高品质生活、崇尚健康优雅的现代文明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吧”也慢慢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同时这样一种亮丽独特的“吧”文化景象也成了现代城市中不可忽视的景观。
在酒店餐饮部门下的酒吧种类有很多,从服务形式上分为站立式酒吧、服务酒吧、主酒吧、宴会酒吧等;从服务性质上分为中心酒吧、公共酒吧、会员酒吧;还有诸如游泳池酒吧、房内用膳酒吧、舞厅酒吧、果汁酒吧、水吧、陶吧、网吧、玻璃吧等另类形式的酒吧。主酒吧是饭店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酒吧,以高标准的饮料为主。许多主酒吧都设有柜台坐席,也配备了适当数量的餐桌坐席,其装潢高雅但不使客人感到约束。服务酒吧在中西餐厅中都设有,一般来说,中餐厅设备较简单,调酒师不需要与客人打交道,只要按酒水单供应就可以了,以中国酒为主。西餐厅中的服务酒吧要求较高,供应的餐酒品种全、数量多。宴会酒吧是根据宴会人数而设置的酒吧,通常按鸡尾酒会、贵宾房、婚宴等不同形式面做相应设计,但只是临时性的。会员制酒吧在原则上只有取得会员资格的客人及其家属才能享用。鸡尾酒廊通常带有咖啡厅的形式特征,格调及装饰布局也很相似,但只是供应饮料和小吃,不供应主食,具体的可有两种形式:一是大堂酒吧,设在饭店大堂内,主要为大堂的客人提供服务;二是音乐厅酒吧,其中也包括歌舞厅和卡拉OK厅。
独立经营的酒吧也有很多种类,像以演艺为主的演艺酒吧,它需要根据地域特色来安排不同的演出形式及类型,还要以客人的口味来制作当晚的节目,演员和节目的质量,都要精心打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客人觉得喜欢,保证客源。不仅如此,在他们的演艺中也要体现时尚,也会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这种演艺酒吧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酒吧是数量最多的酒吧,音乐演艺酒吧在开始时是最为流行的形式。
慢摇酒吧是在近几年中最新兴起的一种形式,主要是用慢摇舞曲作为本类酒吧的主流,而且会提供演艺节目,它是处于闹吧与静吧之间的一种存在形式,并充分体现了时尚的因素。它用鲜明的特点和缓和的节奏是慢摇酒吧成为潮流音乐和酒吧文化的集合体。
主题酒吧就是要在每一期提供一个吸引人的主题,这就要求酒吧的经营者用灵敏和充满创新的头脑对酒吧进行不断的创新,使其具有独特的风格。酒吧经营者较高的经营素质和长远的眼光以及酒吧主题的独特性,都是这类酒吧能够长期经营的法宝。
品味酒吧用较大的投资设计高品味的装修风格,招聘素质优良的服务人员,以俱乐部会员的形式,只接待某一层次消费群体的酒吧形式。此类酒吧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商务方面都会给会员提供服务与方便,而且品味酒吧已经不再包含夜场经营的含义了。
作坊酒吧是一种小面积的酒吧,休闲随意,所以在刚开始经营的一段时期内,客人少是极有可能的现象,所以这一类的酒吧需要经营者花时间有耐性的去经营。由于酒吧的面积小利润也比较小,所以一般经营都不需要很多的员工。
特色文化酒吧,像球吧、文化吧、怀旧吧等都是那些有相同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到一起谈天说地,讨论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自己动手做个自己喜欢的手工艺品的好去处。他们不在乎喝的是什么酒,又或者喝了多少酒,关键是在于他们来到这里谈的开心、玩的高兴、喝的尽兴。
像交友吧、同志吧这些交友类型的酒吧在现在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趋势,这一类的酒吧经营者一般都会采用红色这种暖色调为来这里的顾客塑造温馨暧昧的氛围,它们为顾客提供一定的交友工具和便利条件,让每一位客人都玩的开心,不枉此行。当然这类酒吧也会有演艺表演或者歌手和乐队的温馨献唱。还有就是像清吧静吧、咖啡吧等一些传统概念的酒吧,都是比较安静的酒吧类型。在这一类酒吧会用音响播放一些缓缓的轻音乐,或者直接有人在现场进行乐器演奏,他们所追求的是一种轻松、休闲、浪漫的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点一杯调酒师精心调制的饮品,配上考究的点心,坐上一段时间,真正是一种享受。
对酒吧的不同类型进行研究,可以使经营者更好的了解到酒吧适合的运营模式,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方法,掌握酒吧的运行规律,使酒吧经营方向朝着顾客需求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酒吧利益最大化。
酒吧在我国适时而生并发展迅速,多种形式的酒吧已经成为了都市夜晚不可或缺的存在,都市的人们已经离不开酒吧,他们会选择在酒吧中沉醉与遗忘。目前在我国酒吧行业的运行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由于酒吧的各种形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状态导致不少人对酒吧产生偏见。有些酒吧并没有像想象中那样赚取高额利润,而且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个酒吧会经常换老板。还有一些酒吧吧台和主题设计的不合理,显得酒吧不入流,便也显得清净没有了酒吧该有的味道。从这些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酒吧行业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我就以黄山市的静吧为例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黄山市作为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享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交通比较便利,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齐全,这些都为黄山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黄山市的酒吧没有找到合适的目标群体,而且目标市场也比较狭隘。黄山市的很多静吧都是位于市中心屯溪老街地区,主要以旅游观光者为目标,但是黄山市到晚上十二点左右好多商店都已经暂停营业,那么旅游观光者也鲜少出来去逛酒吧,而且他们一般下榻的酒店都会有大堂吧之类的酒吧,就会将其取而代之。这样不仅不能培养固定的消费群体,也不能获得理想的收益,更不利于酒吧的发展。
(1)酒吧环境不理想,没有营造出作为某一类酒吧该有的氛围。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酒吧经营者根本不在乎经营怎样的酒吧,而只在乎利润,所以只要是能赚取利润的项目他们都想加入,所以“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大大的存在。那么酒吧所呈现的氛围自然就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理想。我们也不知道酒吧里到底售卖的是什么,当顾客第一次了解到酒吧实情之后就不会选择去第二次,那么客源量就会减少,而不利于酒吧的经营与发展。(2)静吧经营的生命周期短
静吧似乎在经营周期中算较短的了,貌似酒吧都存在着经营的生命周期短的问题,其实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酒吧经营者所具备的专业素质,他们的不善经营,再受到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最终导致酒吧易主。也许在他们的意识里,只是想追随这样一种步伐,享受某一种感觉。
(3)酒吧存在成本的大量浪费现象
静吧是小面积小投资的营业性酒吧。现在酒吧的调酒师在乎的只是怎样调制出一杯色香味俱全的好酒,而不是在于怎样节约酒吧酒水成本。其实酒吧的成本控制不光在调酒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控制,在酒水操作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做到。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酒吧的成本,那么酒吧面临的即将是破产或易主。
(4)酒吧管理不合理
静吧虽然小,但是同样存在需要分工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果经营者在管理酒吧时并没有将酒吧的每项工作进行具体分工,那么在进行具体的工作时就会出现权责纠纷,不利于酒吧内部良好环境的创造,而且会造成酒吧人力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5)酒吧环境和主题设计不合理
静吧是过于安静的传统酒吧,顾客不能大胆发泄工作中的压抑。由于酒吧经营者对当地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及条件考察不周全,便作出了错误的决策、设计了不合理的环境与主题,这样就导致了酒吧的客源少、利润低。
酒吧浓缩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地域特征及文化背景。无论是旅游饭店中的酒吧,还是餐饮市场上独立经营、连锁经营的酒吧,目前都已成为人们餐饮消费的热点。“泡吧”已成一种时尚,而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的个性化发展,那么个性化酒吧也必将成为消费者个性需求的重要选择。因此酒吧的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首先,在酒吧中要选择最适合的吧台结构造型,从两端封闭的直线型吧台、两端抵住墙壁的马蹄形吧台和圆形吧台或中空的方形吧台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结构造型,让调酒师有个能充分发挥出个人魅力和展现娴熟优雅的调酒技艺的舞台,并且能够充分地展示酒吧装饰布置的个性、酒水种类品牌和陈列的多姿多彩。吧台位置的确定,一方面必须因地制宜,其在酒吧中的位置必须突出,使宾客一走进酒吧,就能强烈地感觉到它的存在和散发出的气息,如距入口近处,正对入口处等都是理想位置。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考虑服务空间的需求和制约,尽量使处在酒吧中任何一个坐着的宾客都能享受到快捷的服务。最后,吧台位置的确定及其范围,还应充分留有余地,以避免宾客动线和员工动线的冲突。
其次,合理完善的吧台设备配置和布局,是进行酒水标准化服务操作、保证音频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的基础。吧台设备是根据吧台的结构、空间和酒吧的规模及其提供的酒水服务的方式进行配置和布局的。像餐厅服务型酒吧设备的配置,主要用来满足酒水饮品的贮存冷藏、陈列展示和常规酒水服务操作的需要,其布局必须整齐、美观,并突出酒水饮品的外观品质和酒水促销活动的宣传。酒吧、酒廊和主题餐吧提供品种齐全的酒水,注重酒水调制的技艺,并强调饮品个性特色,其吧台设备的配置应先进高效,电气化、自动化和程控化程度都应比较高。从酒品的贮存冷藏、陈列展示、混合调制、自动供应,到水果的切配榨汁、杯具清洗消毒等,吧台设备的配置要一应俱全。另外,其布局必须充分保证酒水调制、操作、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的顺利实施并满足调酒师独立工作的要求。
酒吧环境主题是服务内容的集中反映。它的主题确定了酒吧的营业性质和功能;体现了酒吧的销售内容和方式;表明了酒吧的服务规格和水准;反映了酒吧的技术力量和专长。酒吧环境主题的选择正确与否,关系到经营的成败,在激烈竞争恶斗的市场环境下,酒吧的设计与布置应力求展示一个独特鲜明的形象,让顾客光顾后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以自己的特色占有一席之地。
在酒吧管理方面要做好在酒吧营业前的准备工作。首先是要根据前一天的盘点和每天各种酒水的销售情况,到仓库领取酒品。然后擦拭干净,按规定的位置摆放。其次要准备好各种调酒用具,并按固定位置摆放。还有就是要将各种调酒需要用到的配料,如各种果汁、牛奶、水果装饰、调味等准备好,以免调酒的时候手忙脚乱。其次就是要搞好酒吧的卫生工作。吧台应整齐干净、没有杂物,洗涤槽上干净无水,并添加好清洁剂和消毒剂,酒吧所用的各类布巾都需要洗烫干净,杯子都应洗净擦干,无油污、无水迹。干净整洁应该是酒吧最基本的条件。还有就是将酒吧供应品取出放在规定的地方,散装饮料放到架上,检查并补充冷柜内葡萄酒和啤酒,并启动制冰机。最后就是收银员要做好收银准备。还有就是要在服务方面做好管理,酒吧服务员除了要具有丰富的酒水知识外,还应该严格遵守酒店的工作规范。用良好的习惯,规范的礼仪,饱满的精神为宾客服务。
在酒吧的经营过程中,还要在饮料和收款上做到很好的控制。在酒吧中进行饮料控制的方法有量杯量度、酒瓶计量表量度以及电子饮料配出器量度系统。用量杯量取调制饮料所需的基酒是最经济、较精确的一种控制方法。其成功的关键是每酒必量。固定在酒瓶上的酒瓶计量表,可以调节流量、锁固并能自动记录总流量,每一次的倒出量都可以预先调节。而电子饮料配出系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酒吧设施,由于省时省力、度量精确、控制严密,很受欢迎。这些方法不仅使酒吧的饮料得到应有的控制,而且也使宾客得到质量相同的产品。在收款控制上,酒吧的经营者除了需要制定完善的收款制度和手续外,还必须在酒吧配置具有记录每次交易及自动打印收据功能,并有多个存款屉的电子收款机,以防止差错和作弊。电子收款机与电子饮料配出器连接,则能起到更完善的控制作用。在抓好饮料控制和收款控制的同时,建立酒吧管理标准是酒吧管理的手段之一。设立标准的目的是在保证宾客得到最佳服务的前提下,使饭店能取得合理的盈利。酒吧管理标准包括:标准定额、标准酒单、标准酒谱、标准基酒、标准定价以及标准操作等。
最后在酒水成本控制上要做到的主要就是在酒水调配方面要严格按照配方操作,使用量酒器控制成本并保证酒水产品质量。还应该建立酒水账单,并每日盘点,而且要坚持点单夜审控制以及做好物品使用和消耗控制,虽然比较麻烦,可是利益是长远的。酒吧的经营需要各个方面的默契配合,只有通过分析、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才可以达到宾客满意、酒吧获益的双赢目的。当酒吧的运营走上正轨之后,酒吧经营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采取合适的销售方案,譬如酒吧在运营中要有创新思维,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科学的采用宣传方法,提高酒吧的知名度以吸引消费群体中的潜在客户。酒吧经营还应该重视酒吧关系的建立与维系,在提高常客的忠诚度、巩固市场份额的同时,挖掘潜在客户并与之建立联系。
我相信只要将酒吧的各个方面都管理好了,酒吧经营的生命周期就不会短。酒吧行业在我国也会很好的运营下去,而且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万事的由来
(三)》.《今日科苑》 2007年5期
[2] 谢建和.《历史街区酒吧空间营造研究》.《湖南大学》 2009 [3] 互联网《酒吧的选择和酒吧里的大体消费情况介绍夜店在线酒吧窝司徒稻草网》 [4] 张青萍等.《酒吧,你因何而疯狂?》.《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7年3期
[5] 王炼军.《全球化背景下酒吧消费空间的地方性研究——以小山吧、Chinabox、路点吧为 例》.《中山大学》2010
第四篇: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现状:
一、当前制约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新的时代要求教育培养的人不仅应该具备21世纪社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具备创新精神、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自主、自信等社会性人格素质。因此,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兴起了素质教育改革高潮,各级教育包括学前教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但由于社会条件、经济发展和教育科研状况、人们观念与认识的局限等原因,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制约学前教育事业积极、健康的发展。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第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第三,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第四,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五,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未来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向
一、21世纪将是一个更为光辉灿烂的“儿童的世纪”
处于20世纪与21世纪的交汇点上,我们可以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儿童的生存状况、儿童的教育状况以及儿童权益的保护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与过往所有的世纪相比,20世纪大致可称得上“儿童的世纪”,爱伦?凯的预言基本上变成了现实。
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有一批学者分别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视界,提出“向儿童学习”的主张。“向儿童学习”这一口号可以帮助教师乃至整个成人社会认识儿童,尊重儿童,建立更为民主的师生夫系,建立更为民主的儿童与成人关系,这一口号将会使成人社会从儿童生活里得到滋养,从儿童文化中得到“反哺”。我们相信,“向儿童学习”的研究以及成人“向儿童学习”的信念将使儿童空前地凸显在历史与人群之中,他们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地位和尊严。
二、21世纪将会建立与世界保持同步同时又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我国的学前教育确实在探索,在前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西方的现代观念要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要经过摸索、实验,将先进的观念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才有可能在中国发挥其重要作用。
在世纪交汇时刻,我们尝试着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怎样建立?我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自觉地将自己的理论视野打开,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走得出去”,就是要问相邻学科乃至于全部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习,要向国外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学习;“回得进来”,就是要将所学的这一切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成为学前教育观念不断成长的营养成份。只有“走得出去,又回得进来”,我们才有可能在汲取教育史特别是儿童教育学历上一切精华的基础上,建立体现时代精神、民族特色、现代科学水平、与世界同步的现代学前教育理论。
三、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的理论架构中“儿童发展”将真正成为一个关键词
传统教育观念强调知识获得,强调“美德袋”的灌输,强调成人中心主义的师生关系等等。应试教育便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传统教育模式。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素质教育思潮便是针对应试教育而发的。素质教育最初反对的是应试教育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的种种弊端,但随着素质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对应试教育背后的原因──传统教育观念进行理论的反思,进而使素质教育思潮逐步发展为一场反对传统教育观念、建立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运动。
事实上,儿童中心论并没有错,错的是那些指责儿童中心论的人,他们错误地认为儿童中心论与社会对儿童发展的需要是矛盾的、对立的。事实并非如此。被看作”儿童中心论”代表人物的杜威一直试图调解个体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间的对立,他强调儿童是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他又认为“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社会改革的基本方法”。
儿童总要成为成人,成为社会的一员,成为文化的继承者和建设者,因而,儿童教育是不可能回避社会对儿童的种种要求的。而儿童中心论者则认为这种社会需要无可厚非,但欲实现这一需要,仍然要考虑到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只有按照儿童的本性实施相应的体现社会需要的教育,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也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儿童中心论者的这一认识并没有错。
在21世纪,在学前教育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不断强调“儿童发展”这一概念,让人们重视这一概念,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然而无论如何,“儿童发展”这一概念将是21世纪中国学前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2012-05-18 22:14清远致强520|二级
通过近几年各个方面的反应我们欣喜的看到学前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体从以下几点看:
一、学前教育地位提高,这个在《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
》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可以看到,在不久的将来义务教育会向学前教育延伸。所以从总的大方向看未来学前教育会在政策上有很大的倾斜很多方面会得到很大改观。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制定优惠政策,支持街道、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
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用地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保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城镇幼儿园建设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地方各级政府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乡镇和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设分园或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改善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配备基本的保教设施、玩教具、幼儿读物等。创造更多条件,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充分考虑农村人口分布和流动趋势,合理布局,有效使用资源。
二、学前教育的立法步伐在不断加快,自从庆阳校车事件之后学前教育立法已经成为关注热点。所以从制度保障上在不断地完善。
三、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是未来的大趋势,各地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合理确定生师比,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入口关。2010年国家颁布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公开招聘具备条件的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
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幼儿教师权益,完善落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办幼儿教师,按国家规定实行工资倾斜政策。对优秀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表彰。
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办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加大面向农村的幼儿教师培养力度,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重视对幼儿特教师资的培养。建立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创新培训模式,为有志于从事学前教育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提供培训。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
四、幼儿园办院准入门槛提高,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各地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建立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对幼儿园实行动态监管。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审批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
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各地要对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进行全面排查,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经整改达到相应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后仍未达到保障幼儿安全、健康等基本要求的,当地政府要依法予以取缔,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五、幼儿园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地要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安全设施建设,配备保安人员,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落实各项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建立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监督指导。幼儿园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幼儿园所在街道、社区和村民委员会要共同做好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
六、幼儿园收费趋于合理正规。七、三年行动计划快速高效推动,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2011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行动计划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地方政府是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各省(区、市)要建立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确保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导重点,加强对政府责任落实、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督导检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示。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组织宣传和推广先进经验,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地区予以表彰奖励,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评论(1)|3
第五篇: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 2011级审计二班 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协调各国间的行动;提供短期资金,缓解国际收支逆差,稳定汇率;提供长期资金,促进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过,这些机构的领导权大都被西方国家所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呼声和建议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反映,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硬伤,中国也不例外,哪怕被人认定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乃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投票权以及其他地位权利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历史发展
上个世纪中,我国金融机构在风雨飘摇中发展,坎坷不断,以至发展缓慢。
19世纪中叶,外国银行开始在华设点;中华民族资本的现代银行则是在19世纪末才开始创业。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存在着两个平行对立的金融系统,国民党控制地区的金融体系和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金融体系。这两大体系的对立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民党统治区域经济力量雄厚但腐败垄断现象严重,共产党领导地区一心为人民服务,但经济基础过于薄弱,要发行货币,成立银行,走了不少弯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由于内部原因,到1948年底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本本质是政府机构加金融企业,它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体系的诞生。
1953年,我国学习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大一统”银行体系模式。对于“大一统”的金融体制可以做这样的概括: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的一家银行,众多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在农村的基层机构。这种模式在根本上缺乏活力与效率,在商品经济发展中无法适应其节奏,改革势在必行。
三.机构现状
我国目前形成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心,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格局。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是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的宏观调控部门,从其职能来看,还是没有脱离政府机构加金融企业的本质。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的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服务于特定的领域。其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财政拨付,二是由原来的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划出的资本金,三是发行金融债券。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三家银行都面临着改革与转型的任务。适应形势需要,政策性银行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经营管理体制。,政策性银行把“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范金融风险”作为经营原则,防范风险的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决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加大了贷款管理、本息回收和风险防范力度,经营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处于我国金融中介体系中主体地位的是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作为影响力较强的国有商业银行,同时也是计划体制“大一统”遗留下来的产物,垄断经营,机构臃肿,人员过多,阻碍着效率的提高。自2003年以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
1999年3月至10月,我国先后建立了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组建目的有三: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的不良资产;实现不良贷款价值回收最大化;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充当着雪中送炭和善后的工作。
我国拥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迅速,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性银行,吸纳地方存款,如工资发放,水电费代缴等业务,支持地方金融经济发展,截止2007年底,我国共有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银行上市。
1995年8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成立。我国证券公司分两类:综合类证券公司和经济类证券公司。我国证券公司主要承办一些传统业务,对于一些大型业务,如公司并购,公司理财,项目融资,资产管理等业务的开展极为有限或尚未涉足。
农村信用合作社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全国广大农村普遍组建起来。自改革开放后到1996年下半年,我国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进行了多次整顿改革,基调是使其恢复合作制的性质,但实际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对于我国的信托投资公司实际上经营的是一般商业银行的业务,典型的信托业务却没有发展起来。
金融租赁公司在国外相当发展,我国虽积极引进,但总的看来经营活动却没有得到发展。我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曾有邮政储金汇业局,但正是挂牌成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则在2007年。
随着时代进步保险公司的发展也越显兴盛,但是我国民众对保险的看法较为落后,美誉起码的保险意识,在国外基本做得到“人人都保险,事事都保险”,但是在我国保险发展越显畸形,理赔困难,界定不清,使得保险业发展越来越怪。基金在我国起步也较晚,2000年才是我国开放型基金发展的起点。基金作为新鲜事物存在一定的法律盲区,我国存在一些名称形形色色,带有私募基金性质的投资基金,他们所控制的资金估计达数千亿元,这类基金的出现发展实质反映了集合投资制度的客观需要,但合法性尚在讨论之中。
总体来说,我国金融机构发展起步晚,但顺应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发展也算得到一定契机;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基本在20世纪引进完毕,但是典型业务基本都没有发展起来,没有实质意义,但是起点低,证明发展空间较大,希望在今后的改革改制中,各项机构能各司其事,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