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时间:2019-05-14 03:3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篇: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06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宏观经济运行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问题。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和问题,对于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经济较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经济增速再创新高,工业增长尤为强劲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91443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并创下新世纪以来季度最高值。从结构看,三大产业都保持较快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8288亿元,增长5.1%,比去年同期略快;第二产业增加值46800亿元,增长13.2%,也是近几年的历史最高值;第三产业增加值36355亿元,增长9.4%,增速依然较快。

二、三产业的增速差继续扩大,由2005年底的1.8%扩大到3.8%。

工业增长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速度逐月加快。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968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上月快0.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快1个百分点。从结构看,重工业增长18.5%,轻工业增长15.8%。重、轻工业的增速差由2005年底的1.8%扩大到2.7%,反映出我国重化工业进程仍在加速。

2、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2%,比近3年的平均值要高出1.2个百分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97元,实际增长11.9%,比近3年的平均值高出2个百分点。

在收入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消费需求依然保持旺盛。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448亿元,同比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都是2003年以来的较高值。

尽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要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由于二者的统计口径不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仍然慢于城镇居民。数据显示,2003年—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扩大。

3、价格指数止跌回升,通胀压力尚不明显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八大类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呈五涨一平两跌:食品价格上涨1.9%,居住价格上涨4.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0.9%,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其它类商品价格略有下降。

受工业和投资需求强劲增长的影响,生产价格指数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有较大上涨。上半年,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6.1%。6月份,两大指数分别上涨了3.5%和6.6%,均比5月份快出1.1个百分点。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从数据上看,CPI当月增速自4月份以来逐月上升,分别为1.2%、1.4%和1.5%,但扣除翘尾因素后,新涨价因素分别只有0.7%、0.7%和0%,并没有显示出逐月增长的态势。同时,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上游价格向下游CPI的传导过程较慢,且影响较小。所以,可以肯定,今年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不会很大。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CPI编制方法是与国际接轨的,但目前的CPI水平确实与人们的实际感觉差距比较大,而且也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走势背离。这说明,现行CPI编制方法在商品选择和权重分配上还有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也说明,仅仅有CPI是不够的,有必要建立起一个包含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体系。

4、企业效益出现好转,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1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75,比去年同期提高15.66点;企业上交税金总额6251亿元,同比增长23.3%。上述指标增速均创下近两年的新高。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13456亿元,同比增长16%,增速为近两年的最低值。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被国家发改委圈定为产能过剩行业的利润也大幅增长。比如,纺织业利润增长了38.3%,汽车业利润增长了70.8%等。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去年开始的产业调控政策已经发挥了一定作用,淘汰了一批落后的生产能力;另一个是这些行业的出口在今年大幅增长。这同时也说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科学界定和分析产能过剩问题,还需要深入研究。

受企业利润和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上半年全国税收继续大幅增长。据统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计,全国共入库税款19332亿元(不包括关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增收3522亿元,同比增长22.3%。若加上海关征收的关税和进口环节税2958亿元,则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4.4%。如果再加上社会保障、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收入,我国的总体税负已高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当。

5、国际收支顺差迅猛增长,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

上半年,全国进出口总值为7957.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其中,出口4285.9亿美元,增长25.2%;进口3671.5亿美元,增长21.3%。外贸顺差逐月加速增长:1月份是94.9美元,到6月份达到614.5亿美元,增长了54.9%,创年中值的历史新高。

1-6月,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略有下降: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9750家,同比下降6.8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84.28亿美元,同比下降0.47%。利用外资增速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是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导致国内流出的“假外资”减少。上半年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萨摩亚等地对华投资占到了全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的55.2%。但这些地方的外资实际上是“皇帝的新装”——大家都知道,大多数是假外资。

如果说改革开放初期,外资给我国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但到今天,外资更多地是向我国转移资源消耗、环境污染,造成社会净福利损失,对国内资金形成挤压,并占用了大量财政补贴。所以,外资增速下降不是一件坏事情。

受净出口异常增长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也加速增长,各月份的增加额分别达到263、348、562、761、1061、1222亿美元,6月末外汇储备达到了9411亿美元,不仅创造历史新高,也创下了全球新高。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在升值预期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等因素的作用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呈稳步上升的态势,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价跌破1:8的心里关口,6月末收于7.9956。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外贸顺差过大、货币供给过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对这些问题的成因及影响,有必要进行分析。

1、外贸顺差过大

外贸顺差逐月加速增长是在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下实现的,这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汇率弹性是较低的,企业竞争力也较强,这是一种好现象。同时也要看到,由于政府价格管制和社会性管制的缺失,我国出口商品中很少体现了环境、安全、社会保障等社会成本,出口成本低于合理水平,这也是导致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因素。

外贸顺差增长的结果大大超过了很多机构的预期,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没有如原来预期那样保持下降的态势,而是企稳回升。从周期性因素来看,主要有两个原因:外需较快增长和国内产能过剩。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强劲。第一季度,美国经济走出去年飓风导致的经济下滑,增速高达5.6%,是两年半以来最强劲的增长速度;日本和欧盟经济也加快增长。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无疑是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另外,近两年国内产能增加很快,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为产品寻求海外市场,扩大出口。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外贸顺差的急速增长,加剧增加了宏观调控的复杂性。首先,会增加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进而对货币政策的选择形成掣肘。其次,还会增加贸易摩擦,并带来一些政治问题。

但更要关注的是,巨额外贸顺差里面可能隐藏着伪装成贸易的资本流入,进而使GDP虚增。从理论上分析,我国与贸易伙伴之间的数据应该大致相当,但事实上,我国的进口数字大大高于外国的对华出口数字,而我国的出口数字则小于外国从中国的进口数字。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虚报进出口货值,夸大实际出口额,从而把高于实际货值的外汇转移到国内。这种外汇收入,实际上是对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的建仓行为和投机行为,不是真实的贸易顺差,随时可能套利后撤离。

据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的计算,由于虚报货值和转移定价帮助外汇资本流入,2005年我国102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隐藏了约670亿美元的非贸易资金流入,真实的贸易顺差仅有350亿美元。按此比例计算,今年上半年真实的外贸顺差只有210亿美元。

以各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简单平均数计算,今年上半年外贸顺差约为4931亿人民币,占GDP的5.4%左右。但如果真实的外贸顺差只有210亿美元,那么上半年的GDP值将下降到88197亿元,GDP增速将下降到9.5%左右,外贸顺差占GDP的比重也将下降到1.9%。也就是说,上半年10.9%的经济增长速度中,可能有1.4百分点是虚增的。从物价水平来看,GDP的真实增速应该在9.5-10%之间。

2、货币供给增长较快

央行确定的2006 年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分别增长16%和14%,全部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2.5 万亿元。

但从上半年的数据看,这些目标完成起来可能有困难。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3%,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高2.76个百分点,超过目标2.4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13.9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6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同比增长12.57%;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99个百分点。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半年的信贷增幅就超过了全年目标的85%。

货币供给增长较快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央行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今年年初就加大了央行票据发行量;年4月28日起将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五一长假前夕与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银监会五部委联合发文,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7月5日起又将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即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虽然6月份M2、M1和贷款增速都比上个月有所回落,但是紧缩效果并不明显。

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原因有多方面,首先与第一个问题有关。外贸顺差过大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对稳定,央行必须维持低利率来抵制热前流入,同时通过央行票据来回收流动性。从实际情况来看,央行的策略在抵制热钱方面基本是成功的,但低利率也降低了国内资金成本。

货币供给增长过快还和商业银行信贷偏好增强有关。今年各大商业银行陆续上市后,其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大大缓解,加之强制结售汇制度使商业银行获得了大量的人民币头寸,银行由原来的“惜贷”逐渐转变为流动性宽裕,付息成本上升,进而引发银行放贷冲动。甚至有的银行在上市之前就已经签订了大量的贷款项目,上市后就加速放贷,直接影响了信贷和货币的增长率。

货币供给增长过快也和货币政策本身的两面性有关。例如,4月28日的加息措施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借款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息差收入,使得银行更加愿意放贷。而一些国有企业、上游的投资项目以及市政建设项目等对于利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率的敏感性一般不如银行,因此,升息对于借款意愿的抑止小于对贷款意愿的刺激,紧缩效果当然就较小。

需要关注的是,反通胀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观察指标主要是CPI。但当前的CPI水平并不高,没有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与实体经济关系更密切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速也不是很快,因此,央行的举措只能理解为抑制资产价格膨胀,主要是房地产价格。因为货币过剩可以通过实体经济来吸纳,也可以通过资产市场来吸纳,若是后者,就表现为资产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居民对利率最为敏感,任何紧缩性政策导致的利率上升都会压制低收入居民的购房需求,从而也有悖于民生导向的住房保障政策。所以,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之后,货币政策工具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3、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71亿元,同比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6368亿元,增长31.3%,加快4.2个百分点。

投资增长是否过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判断:增长速度是否远高于均值,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有没有引起总供求关系的紧张。

由于2003-2005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平均增速为30.65%,上半年31.3%的增速并不是特别高。而且,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国家在铁路、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地方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对新农村建设的投资都在启动,投资规模必然较大。

从投资结构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各级财政加大了对农业、教育、公共卫生、资源、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资。上半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了6.6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则下降了0.3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在逐步优化。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从物价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来看,当前的投资增长也没有引起总供求关系的紧张。因此,虽然上半年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还是基本合理的。不过,需要关注的是,今年2月份以来,城镇固定资产增速分别为26.6%、29.8%、29.6%、30.3%和31.3%,呈现出了逐月走高的态势,有必要加以控制。

投资增长较快的原因主要有三:首先与第一个问题有关,因为投资增长主要是由贸易部门(制造业)带动的。其次,与第二个问题有关,低利率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诱导了投资贷款,前5个月国内投资贷款增长了24.1%。最后,与地方政府有关,上半年地方项目占到了全部投资项目的89.6%。而且,地方政府还通过各种手段放大了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对投资的诱导作用。

4、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

2005年,全国、尤其是上海等地的房价快速上涨,引发了居民的严重不满。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国八条”和“七部委文件”,将控制房价提高到政治高度,建立政府负责制,一些地方也采取了相应的房价控制措施。但调控结果与控制房价的目标背道而驰,不仅全国房价总体继续上涨,北京等地的房价在2006年一季度甚至大幅飙升。于是,2006年5月,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六条”,随后央行等九部委根据“国六条”精神联合公布了15项紧缩政策。

从上半年的数据看,调控效果开始有所显现。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7695亿元,增长24.2%,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6%,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关于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的争论,使各界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规律和政府职能的认识逐步升华,并在某些方面形成了共识,比如,建立民生导向的住房供应体系。“国六条”将“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放在第一条,说明很多共识已经形成了政策。

但这一政策的落实,难度将会非常大,尤其是建设小户型和增加低价房。据德国、日本和瑞典3国的统计,从1960年至今每年建设住房的平均户型,大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多都在100平方米以下。而我国2004年当年建设的住房中,1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户型住宅占总建房数的60%以上,有些地区高达到85%。今年上半年经济适用房完成投资217亿元,同比仅增长6.1%,而同期商品住宅投资比去年增长了28.2%。廉租房的处境更加尴尬。

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的错位。当前,我国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目标实际上存在三个(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三重),按重要性排序分别是: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合理增长(本质上是经济增长导向和经济效率目标);控制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本质上是社会公平目标)。由于各级政府担心房地产价格的下降将会影响到第一个目标(即经济增长目标),在实际调控中陷入了两难处境:一方面“怕涨”,另一方面又“怕跌”。或者说,政府仍然在“保持经济增长”和“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这两个目标孰轻孰重之间徘徊,而其实质则是在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难以做出轻重取舍。

本轮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另外一个大的背景,那就是全球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在2002年取消了外销房和内销房的区别后,我国境内房地产在外资投资方面没有了任何政策障碍,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87个成员中少数几个对房地产投资没有限制的国家。这样在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下,大量国际资本投机人民币,使央行被迫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推动房价上涨;同时,还有一些国际资本直接或变相进入国内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刺激房价上涨。这说明,我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还相当薄弱,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监管水平。同时,还要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健全征信体系。对房贷项目按风险进行甄别,实施差别性的贷款利率或者首付比例,这些措施更多应该是商业银行自身该做的事情,而不应完全依赖于央行或银监会的干预。

5、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进一步分析,当前宏观经济运行还存在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一是出口——投资循环中断的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增长对外需的依赖过大,不仅表现在外贸顺差上,也表现为贸易行业的投资增长上,而且二者相互循环:出口增长带动贸易行业投资增长,而贸易行业投资增长反过来又促进出口增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长。如果世界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大于要素成本的上升速度,这种循环就没有问题。但是,世界经济也是周期性的,一旦世界经济走向低谷,我国出口就将减少,并带动投资减少,出口-投资循环就会中断,最终导致国内经济增长下滑。而中国经济增长的下滑又会带动全球经济下滑,进一步影响到国内出口-投资循环。从各方面的情况来看,世界经济在这两年是上升周期的顶点,随着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和各国紧缩政策的出台,世界经济增长可能在明年以后向下调整,我国出口——投资循环中断的风险在加大。所以,我国应该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保持国内经济较快增长。由于总供给增长较快,4-6个季度连续保持10-11%的经济增速,应该不会导致总供求关系的全面紧张。

二是国内经济结构失衡。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忽略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出口-进口=储蓄-投资 + 税收-政府支出,即:净出口=储蓄投资缺口+政府收支缺口。如果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必然会出现贸易顺差。近两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恰在于我国国内储蓄和政府税收增长较快,储蓄率过高,宏观税负过高。储蓄率过高,是因为消费率过低。其根源又在于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中,企业盈余、政府税收比重过高,居民收入比重过低且分布严重不均。而且,政府对公共产品支出较少,使居民必须用个人消费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消费倾向下降。因此,解决国内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国内需求,提高消费率。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大幅度增加政府对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社会保障的投入,即可在短期内减少政府收支缺口,降低净出口,又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增加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性和均衡性。

三是经济发展战略扭曲。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被扭曲为以GDP增长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被扭曲为效率唯一。战略扭曲的最大危害是造成了财税体制、官员激励机制扭曲,使一些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成为“经济人”,成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这些政府部门一方面打着“发展经济”、“政府调节”的旗号,极力控制公共资源,成为资源和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最大障碍;另一方面,对中央政策刻意曲解、阳奉阴违,成为宏观调控的最大阻力。因此,从短期看,为了保障宏观调控措施的到位,必须对这些政府部门的某些行为和官员予以严厉制裁。但从中长期看,不仅要改革现行的财税体制、官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员激励机制,更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发展和改革战略进行深刻反思。比如,党和政府的工作应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还是以科学发展为中心?政府调控应该遵循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还是行政体制?等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市场对大多数资源配臵起主导作用的情况下,很多战略性的目标、原则和思路应该进行重点调整了。

三、下半年经济发展环境及趋势

1、外部环境

2005年底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再次加速。2006年4月公布的OECD领先指标继续强劲回升,这预示OECD经济在未来6个月还会持续好转。IMF最近将全球GDP增速调高至4.9%,调高了0.6个百分点,表明未来经济增长将好于此前的预期。

但由于住房市场的逐渐降温、利率和能源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预计美国经济增长从第二季度起将会放缓。美联储6月14日发表的经济形势报告预计,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仅为第一季度的一半,大致为2.5%到3%。另外,随着全球通货膨胀形势骤然紧张,主要经济体纷纷加快了货币紧缩步伐。除美日欧央行加息外,韩国、印度、丹麦、南非和土耳其也选择了升息。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可能将从强劲增长转为温和增长。

2、政策走向

在产业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将严控新开工项目、全面清理在建项目和严格审查各类拟建项目,加速淘汰产能过剩和生产能力落后的产业,并尽快分解和明确各地区降低能耗和主要污染减排的任务,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社会性管制也将得到加强,这些措施将会对投资增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在财政政策方面,国家将继续调整出口退税率,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类产品实行零出口退税率;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则保持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同时还会加快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增加社保投资,促进公平收入分配,更好地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货币政策总体上会由稳健走向“偏紧”,但调整的力度则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要看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大小:压力大,力度可能就小,反之就大。由于美国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态度缓和,中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缴的份额增加,近期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压力相对缓和。随着当前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货币流动性被抽紧,国内QDII的引入,也都有助于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可能贬值,人民币相对于这些货币也将贬值,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还将继续增长,这又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美联储可能会在今年年底结束这次长达两年的加息周期,人民币升值压力届时会重新加大。综合判断,人民币12个月内的升值幅度将会同美元和人民币利差一致(2.5-3%之间),而货币政策仍将会在利率和汇率之间求得平衡,可能的趋势是小幅加息和人民币小幅升值并行。而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央行将继续向贷款过多的银行发行定向央行票据。

总的来看,2006年宏观调控的走势,还会是坚持“双稳健”取向,但货币政策将会偏紧,而财政政策将会偏松。

3、趋势预测

由于在施工项目和新开工项目的规模仍然较大(前5月份分别增长了26.9%和23.6%),上半年企业利润大幅增长,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都有较大提高(上半年同比分别增加了4.2点和4.0点),短期内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难迅速下降。初步估算,如果不出台2003年那样严厉的行政调控措施,第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30%左右,而全年将增长28%左右。

受经济持续增长的影响,下半年城乡居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可能与去年持平。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6月份,预期个人或家庭收入在未来会有所增长或保持不变的消费者占65%。国家一系列改善民生政策的出台,也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促进消费的增长。但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负担不会在短期内大幅度减轻,居民的储蓄倾向仍将较高。初步估算,第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3.3%左右,而全年将增长13.2%左右。

由于国内外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下半年进出口增长仍将较快。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贬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出口,并带动进口。因此,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增速可能在上半年的基础上小幅回升,而全年增长将会有所回落。初步估算,第三季度出口将增长26%左右,进口将增长22%左右;全年将分别增长23%和21%左右,贸易顺差将突破1000亿美元。

虽然通胀压力在当前并不明显,但经济高速增长、货币供应较多、国内资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源价格上调、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增加了2006年通货膨胀风险的可能性。不过,由于总供给增长迅速,国内产能过剩比较严重,价格水平也不会有太快上涨。初步估算,第三季度CPI将上涨1.7%左右,全年将上涨2.0%左右。

受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预计,第三季度GDP将增长10.5%左右,全年将增长10.2%左右。

总体来看,2006年下半年投资、进出口增速将保持强劲,消费增长仍然较快,宏观经济仍会延续去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调查报告

央行发布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提要]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认为,2009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有所显现。

日前,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认为,2009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充裕。200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CPI同比上涨-1.5%,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累计CPI同比上涨-1.1%,人民币贷款新增7.4万亿元。报告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一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9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充裕。200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CPI同比上涨-1.5%,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累计CPI同比上涨-1.1%,人民币贷款新增7.4万亿元。宏观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下一阶段,应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促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

一、经济增长持续回升,经济主体信心趋于恢复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GDP累计增长7.1%,比去年同期低3.3个百分点;二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季回升1.8个百分点。

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季节调整后的GDP季环比折年率二季度为14.9%,比上季高6.4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3.7%的最低点高11.2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的GDP环比相对GDP当季同比增速平均先行1-2个季度。从趋势看,GDP环比最低点出现在去年四季度,今年一季度开始回升,二季度持续回暖;GDP同比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开始反弹。GDP环比增速比同比增速早一步,更及时地反映出经济回暖的势头。

CPI同比与CPI环比指数季节调整后序列

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显示,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68.4%,比上季高7.2个百分点,比去年四季度最低值(60.9%)回升7.5个百分点;二季度银行家信心指数为 40.0%,较上季大幅反弹14.4个百分点。股市继续回暖,上证综合指数(3423.639,-11.57,-0.34%)从上季末的2373.21点升至6月30日的2959.36点,上涨24.7%。城市储户问卷调查显示,二季度居民拥有股票景气指数为52.3%,大幅高于上季的18.6%,居民对股票市场

回升的信心在增强。

二、工业生产回升加快,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幅比上年同期低

9.3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9.1%,比一季度提高4.0个百分点。人民银行调统司据此测算,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长4.0%,增幅比上季低0.2个百分点,但高于上年四季度-1.4%的环比增速,显示出今年以来的工业回升势头。

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增长趋势

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速大幅下降,但下降幅度在逐步缩小。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增长-22.9%,较去年前5个月20.9%的增速低43.8个百分点,但较今年前2、3和4个月的增速分别高14.4、9.3和5.0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3-5月份,企业实现利润较上3个月(2008年12月-2009年2月)增长92%,季节调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逐步收窄。1-5月累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增长幅度虽比去年同期低40.7个百分点,但分别较今年前2、3和4月累计提高18.5、8.3和7.4个百分点。

5000户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趋势

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幅度逐步收窄。1-5月累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35%,增长幅度虽比去年同期低40.7个百分点,但分别较今年前2、3和4月累计提高18.5、8.3和7.4个百分点。

第三篇:2013宏观经济分析

2013宏观经济分析

国内:2013—短期下行的终点,长期下行的起点

在经历了2008-2012年长达4年的经济调整后,2013年可以视为我国经济短期下行的终点。受前期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影响,基建投资成为拉动2012年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三季度以来多项经济指标均显示我国经济已逐步企稳回升,鉴于笔者仍然坚持我国经济将呈现“L型”走势的判断,2013年则是“L”那一竖的终点。但是,2013年同时也是经济长期下行的起点,去库存和补库存的动力消失后,经济很可能因需求动力不足而再次出现温和走软,中国GDP潜在增长率下降或将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即2013年也成为“L”那一横的起点。

展望2013,拉动GDP的三驾马车很可能继续沦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内需尤其是消费将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但短期稳增长的关键还在投资,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依旧为负。政策面上,笔者认为政府会延续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随着金融创新的加速,传统的信贷已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影子银行也随之兴起,企业债券融资和信托贷款这些直接融资模式有望在2013年进一步扩张。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预计2013年央行会延续逆回购来调节市场资金,但鉴于资金规模和期限的考虑,2013年仍有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而由于通胀的压力仍在,且利率调整对于资产价格的刺激作用较为明显,明年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

国际:2013—持续分化

美国:2012年美国经济成功实现了触底回升,私营部门从2010年以来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就业市场有所好转,QE3推出的MBS购买计划也有望加速房地产行业的复苏,但是财政紧缩使得美国GDP增长维持在中低位。美联储力推QE4可以防范“财政悬崖”造成的国债收益率波动,减轻政府融资成本,并可以改善更广泛的金融环境,但随着多轮QE的实施,其边际效用其实是处于递减的过程中,QE4更多的是对之前宽松政策的延续,其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有限。总体而言,2013年美国经济将在宽货币、紧财政的政策下实现稳步复苏,房地产市场加速回暖,制造业稳中有升,失业率有望下降。

欧元区:短期内看,欧债危机难有令各方均感到满意的解决方案。目前唯一相对比较靠谱的做法就是紧缩财政减少赤字。但紧缩则意味着居民福利收入及相关政府私人部门消费的减少,这实际上也拖慢了通过经济增长的方式度过危机的进程。因此,2013年欧盟区经济可能将继续下行,但也很可能将成为欧债危机见底的一年。更长远的时间内,受到财政紧缩的制约,欧盟何时能重新走上回归增长之路,仍然难有明确的前景。

华泰长城期货

第四篇:2016宏观经济分析

(一)2016年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各地区、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引领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度扩大总需求,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良好发展预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529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三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66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9415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79890亿元,增长7.6%。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

1、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秋粮生长形势较好

全国夏粮总产量13926万吨,比上年减少162万吨,下降1.2%,是历史第二高产年。早稻总产量3278万吨,比上年减少91万吨,下降2.7%;秋粮有望获得好收成。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33万吨,同比下降1.1%,其中猪肉产量3690万吨,下降3.6%。生猪存栏43163万头,同比减少3.4%;生猪出栏47924万头,减少3.7%。

2、工业生产运行平稳,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增速与上半年持平。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集体企业增长0.7%,股份制企业增长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4%,制造业增长6.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3%。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6和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2%和32.6%,比上年同期提高0.6和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5950亿元,同比下降0.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47%。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584亿元,同比增长8.4%,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增长19.5%,比上月加快8.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7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66%。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6906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7月、8月和9月当月投资分别增长3.9%、8.2%和9.0%,增速连续2个月加快。国有控股投资151617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261934亿元,增长2.5%,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3402亿元,同比增长21.8%;第二产业投资16749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投资246008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83245亿元,增长19.4%。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442238亿元,同比增长5.9%。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7663亿元,增长22.6%。从环比看,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52%。

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459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1%。房屋新开工面积12265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6.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0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7.1%。全国商品房销售额80208亿元,同比增长41.3%,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43.2%。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491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1%。9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612万平方米,比6月末减少1804万平方米。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04711亿元,同比增长15.5%。

4、市场销售稳中有升,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48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08344亿元,增长7.8%。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40亿元,同比增长10.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542亿元,增长10.9%。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25614亿元,同比增长11.0%,商品零售212868亿元,增长10.3%,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01785亿元,增长7.9%。通讯和居住类商品增长较快,通讯器材增长12.7%,家具增长13.9%,建筑及装潢材料增长15.4%。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85%。

前三季度,全国网上零售额34651亿元,同比增长26.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7950亿元,增长25.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1.7%。

5、进出口降幅收窄,一般贸易比重上升

前三季度,进出口总额175318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00585亿元,下降1.6%,收窄1.1个百分点;进口74733亿元,下降2.3%,收窄2.4个百分点。进出口相抵,顺差25852亿元。9月份,进出口总额21679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出口12231亿元,下降5.6%;进口9448亿元,增长2.2%。贸易结构优化。前三季度,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7%,为出口主力;民营企业出口增长2.3%,占出口总额的46.5%,继续保持出口份额首位。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增长,前三季度对巴基斯坦、俄罗斯、波兰、孟加拉国和印度出口分别增长14.9%、14%、11.7%、9.6%和7.8%。部分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增长,前三季度进口铁矿石7.63亿吨,增长9.1%;原油2.84亿吨,增长14%;煤1.8亿吨,增长15.2%;铜379万吨,增长11.8%。

6、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由负转正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1.8%。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4.1%,衣着上涨1.5%,居住上涨1.5%,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交通和通信下降1.8%,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4%,医疗保健上涨3.6%,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0.5%,猪肉价格上涨21.2%,鲜菜价格上涨12.3%。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环比上涨0.7%。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0个百分点;9月份同比上涨0.1%,结束了同比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环比上涨0.5%。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3.8%,9月份同比下降0.6%,环比上涨0.4%。

7、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37元,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98元,同比名义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82,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5626元,同比名义增长8.1%。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17649万人,同比增加95万人,增长0.5%。三季度,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232元,同比增长5.9%。

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发展的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效。前三季度,原煤产量同比下降10.5%。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6%,自4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商品房待售面积自3月份以来连续7个月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4%,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前三季度,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3.4%、20.5%和20.1%,分别快于全部投资35.2、12.3和11.9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持续升级。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8%,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3个百分点。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1.0%,比上年同期提高13.3个百分点。新经济快速成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0.8%,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8个百分点。节能降耗成效突出。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2%,水电、风电、核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为19.3%,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措施、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综合作用下,前三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下阶段,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常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科学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狠抓政策落实改革落地,努力巩固壮大积极变化,确保实现全年预期目标。

(二)“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预测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支撑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

——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大幅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从人均8.7万元提高到12万元以上。届时,我国经济总量超过90万亿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差距,既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关键。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完成约1亿人居住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实施一批水利、农机、现代种业等工程,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到2020年,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得到更好保障,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形成沿海沿江沿线经济带为主的纵向横向经济轴带,培育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城市群和增长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3万公里,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

——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后五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23%、15%、18%,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特别是治理大气雾霾取得明显进展,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发展新体制。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开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际产能合作实现新的突破。对外贸易向优进优出转变,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升,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逐步构建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新格局。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补齐基本民生保障的短板,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等工程,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提高中等收入人口比重。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00万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中华文化传承等工程。

做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着力把握好三点。一是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妥善应对挑战,使中国经济这艘巨轮破浪远航。二是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当前发展中总量问题与结构性问题并存,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三是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经济发展必然会有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过程,当传统动能由强变弱时,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形成新的“双引擎”,才能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要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成长,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分享经济发展,建设共享平台,做大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动力强劲的新引擎。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推动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使之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只要闯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够浴火重生、再创辉煌。

第五篇:宏观经济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经济运行总体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拉动和支撑作用继续增强,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夏粮生产和农业农村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下阶段宏观经济政策应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与节奏,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力求在“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有利条件方面看:

一是世界经济有望继续保持温和复苏。今年以来,虽然经历了一些起伏,但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态势已基本确立。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年率增长0.4%,较去年四季度有所回落,但企业效益指标表现良好,这预示下半年美国经济上行仍有现实基础。欧元区经济复苏整体强于市场预期,一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增长0.8%,同比增长2.5%,创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德、法经济增长尤其强劲,同比分别增长4.8%和2.2%。日本受强震影响一季度经济环比下降0.9%,但随着灾后恢复重建的推进,下半年有望实现正增长。总体判断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尽管低于预期,复苏的过程也会出现反复,但出现剧烈波动仍属于小概率事件。这将在总体上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较为稳定的外部环境。

二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依然较为强劲。虽然上半年我国经济出现温和放缓,但工业化、城镇化、消费结构升级、收入增长等经济增长的支撑力量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且今年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企业发展经济的能动性较强。目前,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价格调控总体有效,市场供应得到较好保障,社会需求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重点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三是信贷质量总体风险可控。在刺激经济复苏的过程中,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风险性因素,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信贷。根据国家审计署的报告,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与国内生产总额和地方政府财力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是完全可以化解的。

从不利因素方面看:

一是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虽然有望保持温和复苏势头,但世界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风险性因素也不可忽视。

二是影响通胀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下半年,我国通胀形势仍面临着国际局势和国际流动性过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给宏观政策的操作带来一定难度。三是一些地区中小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今年上半年,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并向下游传导,企业融资、用工成本增加,部分地区劳动力工资上涨,给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困难。

下载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6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年度宏观经济总结分析

    2011年度经济总结理财业务部张均2012.01.04第一部分总体经济情况回顾我国今年以来经济发展状况,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地方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热情很高,地方GDP保持......

    南宁市宏观经济分析

    一、南宁市宏观经济分析 1、地理位置及人口状况 南宁位于广西的西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也是西部重要的省会城市。同时是......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的节点,如何在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下解决结构失衡,如......

    德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小 组 长:王新晴 小组成员:谢孟倪、 姜梦婕 邓徐斌、 王立群汪健一、宏观经济的基本目标 1、经济增长 2、充分就业 3、稳定物价 4、国际收支 5、公平问题 6、人口、环境和资......

    2016年宏观经济分析论文

    经济学 2016年宏观经济分析论文 摘要:从2016年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国内经济仍将保持平稳,经济的韧性好,潜力大。同时经济压力增大,进入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而从国际形势......

    宏观经济因素原因分析

    在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下,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原因: 1.经济环境因素——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 2008年的美国次借贷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低迷,虽说这次经济危机不是导致柯......

    中级宏观经济分析期末试题

    框架和期末考试共四道大题,每题25分 1、 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你所设想的2014年的宏观调控框架和具体政策 2、 请描述一下经济增长的稳态及突破稳态低水平稳态的方法 3、 请......

    宏观经济分析及行业分析报告(精选5篇)

    上半年宏观经济及行业分析报告 编者按:2008年初以来,国际市场油价暴涨,国内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及煤炭等上游原料价格不断走高,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居高不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