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自开展创建农村社区建设以来,XX村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注重特色,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自XX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在县民政局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进程,保证社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时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社区建设办公室,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按照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制定具体的服务建设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服务计划及责任制度等,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各项责任和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在实行了“三公开一监督”即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极大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并成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四个服务站,包括村落社区建设服务站、公共事务代办服务站、农业生产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由村两委成员分别担任站长。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全新工作,布城村村干部、广大群众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多次在村内举办新农村社区建设、民主法治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知识宣传活动。共同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怎样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怎样建设好和谐布城”等话题,通过宣传,提高了农村党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去,形成了人人关心、大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活动,开展服务
布城村开展建设农村社区以来,为方便群众办事,专门建立了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乡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委托社区开展的各类社会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工作。
1、村落社区建设
对罗山进行两年规划,以罗陂、下山村民小组为基础,以其周边69户村民为服务对象,以社区建设模式,在罗山建立社区活动中心,修建休闲娱乐广场,成立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配备专门人员,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推进社区活动开展。
2、公共事务代办
为村民办理家电下乡提供服务,针对办理家电下乡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时间长的三大难题,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
商议,由村社区服务中心牵头,邀请街道工办工作人员来村办理家电下乡各项手续,方便群众。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对布城村符合的村民情况进行全面排摸、整理名单,并电话通知村民,宣传国家的政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农业生产方面
1月16日,第一期农民技能培训班在村党员活动室举办,培训班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前来授课,培训按照省劳动保障部门的标准程序,采用互动式扮演角色的教学方式,向广大培训学员介绍了涉及到包括种植、养植技术、集体及个人创业、农户经营等知识,内容十分广泛,整个培训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和愉悦性的特点。
4、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社区服务中心抓住冬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健康妇检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了计生宣传教育入村、入户、入脑、入心,在全村大街上悬挂条幅2幅,张贴各类计生宣传标语口号10余幅;村卫生所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为村民进行健康管理、检测血糖、门诊就医、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等,发挥了地利人和的优势。
二、主要效果
1、农村社区经济建设有声有色。布城村建有大型水泥厂、家俱厂、预制件厂和五金厂各1个,有养猪场、砖厂和酒店各2个,还有花炮厂3个,生态农庄3个,采石场5个。2009年我村完成国家税收27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65元。
2、农村社区基础建设焕然一新。编制村总体规划,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实施布局,达到有序、合理、优化。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上,村组公路水泥硬化率达98%,95%以上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改厕率达到90%;添置多种运动器材,建造村民休闲娱乐广场2个,增加农民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1个,丰富村民的日常娱乐生活。
3、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水平支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创优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了高标准的卫生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6%以上的村民被纳入保障范围,有效帮助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活跃社区文化,组建了唢呐队、腰鼓队等文体队伍,引导群体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村居民生活。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布城村紧紧围绕“建立良好社区秩序,优美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社区人际关系”这一总体目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构建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1、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党建工作,为构建“风范道德型”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农村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凝聚领导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和谐社区的局面。因此我们将注重发挥党支部在社区的核心导向作用,把社区党建工作与搞好村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融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部各项制度建设、社区工作职责、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服务站。实现社区共建、文明共创、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认真做好各类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们将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一是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在2009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困难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二是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做好社区治安工作、促进社区稳定。
第二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村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特别自开展创建农村社区建设以来,XX村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结合当地实际,注重特色,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自XX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来,在县民政局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工作进程,保证社区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及时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组长,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社区建设办公室,为社区建设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村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按照农村社区建设要求,制定具体的服务建设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服务计划及责任制度等,真正把农村社区建设、各项责任和目标落到实处。同时在实行了“三公开一监督”即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极大激发了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并成立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服务中心下设四个服务站,包括村落社区建设服务站、公共事务代办服务站、农业生产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由村两委成员分别担任站长。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项全新工作,布城村村干部、广大群众在县民政局的支持下,多次在村内举办新农村社区建设、民主法治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知识宣传活动。共同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怎样进行农村社区建设、怎样建设好和谐布城”等话题,通过宣传,提高了农村党员、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使他们积极投身到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去,形成了人人关心、大家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浓厚氛围。
(三)组织活动,开展服务
布城村开展建设农村社区以来,为方便群众办事,专门建立了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统一受理乡镇党委、政府各部门委托社区开展的各类社会管理事务和公共服务工作。
1、村落社区建设
对罗山进行两年规划,以罗陂、下山村民小组为基础,以其周边69户村民为服务对象,以社区建设模式,在罗山建立社区活动中心,修建休闲娱乐广场,成立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配备专门人员,发挥党小组的作用,推进社区活动开展。
2、公共事务代办
为村民办理家电下乡提供服务,针对办理家电下乡涉及部门多、手续繁、时间长的三大难题,村两委多次召开会议
商议,由村社区服务中心牵头,邀请街道工办工作人员来村办理家电下乡各项手续,方便群众。相关工作人员和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起,对布城村符合的村民情况进行全面排摸、整理名单,并电话通知村民,宣传国家的政策,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3、农业生产方面
1月16日,第一期农民技能培训班在村党员活动室举办,培训班邀请了有关方面的专家前来授课,培训按照省劳动保障部门的标准程序,采用互动式扮演角色的教学方式,向广大培训学员介绍了涉及到包括种植、养植技术、集体及个人创业、农户经营等知识,内容十分广泛,整个培训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和愉悦性的特点。
4、医疗卫生服务方面
社区服务中心抓住冬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的有利时机,在健康妇检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做到了计生宣传教育入村、入户、入脑、入心,在全村大街上悬挂条幅2幅,张贴各类计生宣传标语口号10余幅;村卫生所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指导下,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为村民进行健康管理、检测血糖、门诊就医、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等,发挥了地利人和的优势。
二、主要效果
1、农村社区经济建设有声有色。布城村建有大型水泥厂、家俱厂、预制件厂和五金厂各1个,有养猪场、砖厂和酒店各2个,还有花炮厂3个,生态农庄3个,采石场5个。2009年我村完成国家税收27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65元。
2、农村社区基础建设焕然一新。编制村总体规划,按照村庄建设规划实施布局,达到有序、合理、优化。村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跟上,村组公路水泥硬化率达98%,95%以上村民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民改厕率达到90%;添置多种运动器材,建造村民休闲娱乐广场2个,增加农民文化活动中心2个、“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1个,丰富村民的日常娱乐生活。
3、农村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水平支持,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产量,为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创优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了高标准的卫生服务站,为村民提供方便廉价的初级医疗保健服务;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96%以上的村民被纳入保障范围,有效帮助解决农民养老问题;活跃社区文化,组建了唢呐队、腰鼓队等文体队伍,引导群体经常性地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农村居民生活。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是全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布城村紧紧围绕“建立良好社区秩序,优美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形成和谐社区人际关系”这一总体目标,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构建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
1、扎扎实实做好社区党建工作,为构建“风范道德型”社区提供组织保证
农村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才能凝聚领导力量,形成群策群力、共建和谐社区的局面。因此我们将注重发挥党支部在社区的核心导向作用,把社区党建工作与搞好村民自治、加强社区管理融合起来,进一步建立健全部各项制度建设、社区工作职责、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员发展制度、党员服务站。实现社区共建、文明共创、资源共享的目的。
2、认真做好各类服务工作,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我们将把以人为本、服务群众作为社区一切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一是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在2009年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把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困难群众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社区工作的主要任务。二是积极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就业机会。三是做好社区治安工作、促进社区稳定。
第三篇: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总结
目前,省已建社区警务室2312个,配备社区民警4910人;建立农村警务室4054个,配备驻村民警4400人;有社区专职巡逻队2865个,队员2.3万余人。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基一化”(加速推进工业化,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础工作)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今年市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纳入20xx年“十件实事”之一,市里拨款,为县以下级别每个警务室划拨专项建设经费2.2万元,每个乡镇投入3.5万元用于配套建设,为每个警务室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工作包。
与此同时,市里还充分运用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三基一化”验收考核手段强力推动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纷纷把做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改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突破口,增强了抓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厅坚持每月对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进展情况打分排名,直接通报到各市州公安局,抄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落实。针对每月通报反映出的问题,实行带队分片包干的做法,重点深入落后地区进行督导,并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纳入治安业务工作考评,推动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发展。
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突破五大难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各级公安机关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缺人干、无阵地、怎么干、考不实、留不住”五大难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机构改革方案,对一些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下放到派出所,用于充实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同时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先到派出所和社区、农村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警力来源问题。同时,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规范》,从警务室建设、工作制度、民警的职责任务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对各市如何开展警务建设和民警怎样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作中,严格考核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并严明奖惩,将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考核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提供率、辖区发案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群防群治组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考核重点放在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实效上。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全面推动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发展。
在见实效、上台阶、可持续上狠下功夫
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从过去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在着力提高社区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实效方面下功夫,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正确。
市各级公安机关狠抓“三化”建设,推动了派出所警务、勤务机制体制改革。他们通过建立基层待遇优于机关的利益导向机制,使民警乐于在派出所、警务室工作;通过实行文职人员聘用制度,置换非执法岗位上的民警到警务室工作;通过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增加编制和精简内部机构,让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和新招录警力全部下沉警务室,实现警力配置科学化;按照“警务跟着警情走”的理念,进一步调整了警力投向和勤务方式,实现了勤务方式实战化;加快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了警务工作信息化。
第四篇:2011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2011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总结
自2009年开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以来,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切实做好相关工作。现就2011年相关工作及2012年思路简要作如下汇报:
一、2011年工作总结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的通知》(???[2009]102号)精神和县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进现场会等要求,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配强配足工作人员。由科教信息科牵头负责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相关科室根据职能参与其中。
二是完善村级农技站建设。制定并完善了村级农技站的工作职责和评定标准,全面指导村级农技站建设。对村级农技站的人员提出要求,明确站长由村主要领导兼任,配备农技员、防疫员、农产品质量监管员等“多员合一”专(兼)职村级农业公共服务协管员。各行政村均设立了农技服务站,确定一名熟悉农业生产的村级农技指导员(兼农民信箱联络员),目前全县共建有226个农技服务站,配备村级农技人员 678名。
三是强化“三资”管理。投入280多万元,统一购置了电子触摸屏等设备。将“三资”管理电子触摸屏安装到每个村,实现村村覆盖。村民通过点击触摸屏,就能查询本村集体资金收支和资产资源承包、租赁情况,使公开具有直观效果,由定期公开转为常态公开,实现详细公开、真公开,发挥更好的民主监督的作用。
四是做好信息发布。2011年由村级农技服务站发布《农情动态》19期、病虫防治简报15期。并依托县人力社会资源局“村级就业用工电子屏平台”发布各类农情农事信息85条。及时将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传递到农户手中。
二、2012年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对村级农技站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并不断拓展服务内涵。
二是继续推进工作向乡镇村服务延伸。依托我局现有农民信箱、农经网、农情动态等平台,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我县的覆盖面和到位率。全年发布各类农业技术及信息150条以,平均每周更新1次。
三是继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重点提升村级农技站人员服务水平。围绕七大产业,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市场”)。通过外请专家和局讲师团成员上课等方式,结合农时季节,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等工作,努力提高村级农技站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
第五篇: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年终工作
总结
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年终工作总结
目前,省已建社区警务室2312个,配备社区民警4910人;建立农村警务室4054个,配备驻村民警4400人;有社区专职巡逻队2865个,队员万余人。
我市把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纳入市委、市政府“三基一化”总体战略部署之中,并作为重中之重强力推进。今年市政府把社区农村警务纳入“十件实事”之一,市里拨款,为县以下级别每个警务室划拨专项建设经费万元,每个乡镇投入万元用于配套建设,为每个警务室
配备了电脑、摩托车、工作包。
与此同时,市里还充分运用公安机关综合考评和“三基一化”验收考核手段强力推动社区农村警务建设,各级公安机关党委纷纷把做好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作为改善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突破口,增强了抓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今年5月份开始,市公安厅坚持每月对全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进展情况打分排名,直接通报到各市州公安局,抄送各级党委、政府,强力推动落实。针对每月通报反映出的问题,实行带队分片包干的做法,重点深入落后地区进行督导,并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纳入治安业务工作考评,推动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发展。
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突破五大难题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市里各级公安机关借鉴外省市的成功经验,结合本省实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逐步突破了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缺人干、无阵
地、怎么干、考不实、留不住”五大难题。
去年以来,按照省公安厅机构改革方案,对一些机构进行了清理,精简下来的警力全部下放到派出所,用于充实社区民警和驻村民警,同时规定新进民警一律先到派出所和社区、农村从事基层基础工作,较好地解决了警力来源问题。同时,公安厅制定出台了《全省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建设规范》,从警务室建设、工作制度、民警的职责任务等七个方面对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规范,对各市如何开展警务建设和民警怎样开展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工作中,严格考核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并严明奖惩,将全市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考核以群众见警率、情况熟悉率、信息提供率、辖区发案率、人民群众满意率和群防群治组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把考核重点放在社区和驻村民警工作的实效上。各地公安机关采取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办法,全面推动全省社
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发展。
在见实效、上台阶、可持续上狠下功夫
市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从过去重“硬件”、轻“软件”转变为“硬件”、“软件”协调发展,在着力提高社区民警素质能力、提升工作实效方面下功夫,确保社区和农村警务工作的方向正确。
市各级公安机关狠抓“三化”建设,推动了派出所警务、勤务机制体制改革。他们通过建立基层待遇优于机关的利益导向机制,使民警乐于在派出所、警务室工作;通过实行文职人员聘用制度,置换非执法岗位上的民警到警务室工作;通过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增加编制和精简内部机构,让没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和新招录警力全部下沉警务室,实现警力配置科学化;按照“警务跟着警情走”的理念,进一步调整了警力投向和勤务方式,实现了勤务方式实战化;加快了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民
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了警务工作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