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撒西部, 信系温暖”活动总结
风虽凛冽情更浓密
——“爱撒西部,信系温暖”活动总结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六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爱心社团为给西部小朋友带去温暖以及为想奉献爱心的同学能有个平台,特举办“爱撒西部,信系温暖”活动。活动主要项目是为甘肃省靖远县川口小学的109位小朋友写信。奉献爱心,扶危济贫,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积极传播慈善文化,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活动开始的前一天爱心社已经召开了一次介绍会,已经把我们这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和主要活动项目为大家一一讲解。这以是为什么27号和28号活动开展的那么顺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27号早上按着计划顺利进行。七点半的时候所有通知要到的社员全部到齐,这一点很好地充分表现了大家的积极和支持,应该表扬。早上寒风凛冽,吹得大家都哆嗦了,但却没有一个人叫冷的。蓬刚支起来没多久,马上就有学生前来咨询并表示想参加,而且持续到中午我们计划的109位小朋友基本上都有人选定为他们写信了。这不仅体现了他们的爱心更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他们对爱心事业的支持更加增强了我们办好每次爱心活动的信心。到了下午连候补人员都有了40多个。到了第二天的收信环节,和前一天一样——活动有次有序,同学激情满怀,我们热情积极。我相信甘肃那儿的小朋友们以应该感受到我们的爱了吧。
开展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安排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活动中个别社员不够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保证质量的完成;第二,活动中个别社员对分配的任务马虎大意;第三,组织上比较混乱不能落实到位等。虽然出现问题,不过经过组织和社员的积极问题基本上都得到解决。这次为以后的活动提供了大量经验——下次活动时可以加强宣传力度和加强社员的积极度,以更丰富的形式将我们的活动介绍给大家,让想奉献爱心的同学和想了解我们活动的同学更加方便。
通过这次活动的圆满完成不仅表现了我们社团的魅力,更加体现了大家奉献爱心的决心。由此,我相信爱心事业会越走越好。
爱心社付赟
2011年10月30日
第二篇:“春暖花开,爱撒城建”捐款活动总结
“春暖花开,爱撒城建”捐款活动总结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信工学院的李俊涛因趣味活动导致脑震荡,其家境贫寒,但需要支付高昂的医疗手术费,我们城建学院特组织了“春暖花开,爱撒城建”捐款的活动。希望由此让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患者感受来自同龄人的关爱并感受来自本校的关爱。
活动前,我们先安排干事协同宣传部做一份“爱心捐款”板。在2月26日星期天协同组织部在大一开展主题班会时,由青协干事分成若干小组到各班进行宣传,各班同学积极响应了本次爱心捐款活动。星期一在四食堂门口安排捐款箱,摆好宣传板,各班所收款项由班长在第二天交到我们在四食堂设点的捐款箱。活动结束后讲捐款箱交到书记手中,为李俊涛献去爱心。
这次献爱心募捐活动,我们部门每一个成员都很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活动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多方面的支持,也得到了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家都为这次活动献出了一份爱心。
相信人间有情,大爱无疆。本次活动折射出了我院广大师生身上所具有的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良好风貌,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把它发扬光大、为我院的美好明天添光加彩。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维护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不断关注。献爱心只是其中一个插曲,我们青协部在以后的行动当中还会更加认真地落实和开展这样的献爱心活动。这次活动我们城建学院全体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募捐活动看到了团体的力量,感受到了良好品质,陶冶了情操,锻炼了我院青年志愿者队伍。
虽然这次爱心募捐的行动已经结束了,但开展这次活动对我们的意义是重大的,奉献爱心的行动是终身的。希望李俊涛同学能坚强起来,平安度过灾难。
武昌理工学院学生会
城建青协部
2012年3月4日
第三篇:爱撒山乡,青春无悔
爱撒山乡 青春无悔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榔坪镇秀峰桥小学
刘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刘芳,来自榔坪镇秀峰桥小学,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爱撒山乡,青春无悔》。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值得尊敬的人,我从小就渴望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所以,2012年大学毕业时,我毅然回到了榔坪镇大吉岭春蕾小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开启了我润物无声、教书育人的圆梦之旅。
登上讲台已有五年时间,五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作为年轻人谈教学经验是十分匮乏的,今天站在这里也是十分惶恐和不安,我只能说这五年带给我很多的成长,我喜欢教师这份光荣的工作。
真情无价,教书让我懂得爱的真谛
记得有一次在一节校本课上,我以“舌尖上的美食”为话题让学生相互分享妈妈的拿手菜。此话一出,孩子们欢乐的讨论起来,涨红的小脸、灿烂的笑容顿时明媚了整个教室。“我最爱妈妈的土豆丝、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红烧肉、我妈妈做的鱼最好吃”......从孩子们的嘴里我仿佛闻到了五香粉的味道,眼前浮现出了一桌子色香味俱全的拿手菜。我微笑地听着孩子们的分享,也沉浸在无限的幸福之中,只有坐在第三排的秀兰耷拉着头、眉头紧锁的玩弄着自己的小手,这与班上的热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微笑着问道“秀兰,你最喜欢妈妈做的什么菜呢”,“我妈妈离家出走了,我已经好久没有吃到妈妈做的菜了”,孩子小声的说道。班上的孩子们顿时安静了下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也有些不知所措。正当我想着该如何安慰秀兰的时候,贝贝的小手举起来了:“刘老师,这个星期放假了,我可以邀请她到我家去吃我妈妈做的拿手菜吗”,“刘老师,秀兰家离我家很近,也可以到我家去吃我妈妈做的菜”,“刘老师,下个星期我请妈妈给她炒菜用饭盒带到学校可以吗”,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着,看到眼前的孩子们我竟然忍不住背过身去。孩子们的话也勾起了我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十年之前伴随母亲的离世我便再也不曾吃到妈妈的拿手菜。秀兰的遭遇让人感伤,但难能可贵的是,我看到了班上其他孩子的善良与纯朴。晚上,我邀请秀兰在我寝室和我一起吃饭。在饭桌上,秀兰悄悄的跟我说:“刘老师,您做的菜真好吃,我吃出了妈妈的味道。”
妈妈的味道就是爱的味道,教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如何去爱,孩子们朴实的爱是我前进的动力,指引着我去做一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老师。
润物无声,教书让我懂得丰富生活
生命化教育课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即“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是“慢活”,也是“细活”,是生命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作为青年教师我始终坚持“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快乐留给孩子”,学习不应该是负担,而应该是快乐的成长。在我看来一个班级能否管理好,班级文化很重要,所以在平常工作中我也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课前我为学生们制定了关于听、说、读、写等相关要求的班级口号,并要求学生分别在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之前齐声朗读口号,用这种无形的力量影响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我延用了资教所在学校构建生本课堂的一些课堂模式,尽量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互动交流,并时刻规范自己的课堂用语,尽可能的全英语授课,注重评价和多维互动,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的进行自我展示,并用英语对话表演,在相互鼓励的氛围里学生们表现得更加自信,充分运用赏识性教育方法,告诉学生们课堂上没有失败者,更不允许学生之间相互嘲笑。课余时间,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谈学习、谈生活、做游戏、猜谜语、挖野菜,我教会了孩子们跳广场舞,我引导孩子们练习了配乐诗朗诵,我指导学生们办起了英语手抄报,举办了属于孩子们的的绘画展,开展了“为校园种一棵树、栽一株花”的植树节活动。在孩子们快乐的世界里因为有我的参与,他们对我多了几分信任,他们有心里话会跟我说,有想法也会和我谈,偶尔还能收到他们亲自动手的小作品,与其说是我丰富了孩子们的求学时光,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纯净的世界丰富了我枯燥的生活、净化了我不安的内心。
沧桑人间,教书让我懂得惜福感恩
从教五年了,家访徐操的那次经历让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和王老师骑行一个多小时来到学生徐操家时,我被眼前贫困的景象惊呆了。在三间低矮的瓦房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堂屋中间随意丢弃着杂物,另一间房里散落着玉米堆,还不时传出老鼠的声音。还有一间房既是他们的寝室又是他们的厨房,东倒西歪的椅子上铺满了厚厚的灰尘。我的到来让两个小家伙不知所措,哥哥告诉我父亲又喝醉了,尽管家访的消息孩子们早已告知,但醉意朦胧的父亲仍躺在床上。孩子的母亲因忍受不了贫困和家庭暴力,已经离家出走好多年,我估摸着孩子已经失去了对母亲的记忆。其实那天我准备了很多话,本来要历数两个孩子在学校的种种不良表现,可是那一刻我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我心中苍白无力,我只想躲在角落里哭泣。从徐操家出来,我又走访了好几个孩子,我才知道乐园村里孩子们的家庭水平也都差不多。
那次家访深深的触动着我,促使着我对留守孩子有了更多的关切和鼓励,也激励着我更好的履行一名人民教师的使命。于是,我通过网络向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及社会爱心人士寻求帮助,为孩子们筹集棉衣、棉裤,在教室里办起流动图书角,为特别贫困的孩子筹集生活费。在这几年时间里,孩子们对我越发的依赖,最感动的是孩子们在作文里这样写道“放假了舍不得回家,在校的日子过得可真快,刘老师真像我的妈妈,刘老师是我的知心大姐姐......”。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大吉岭春蕾小学的条件是艰苦的,也是清贫的。一间单人宿舍,既是我的寝室,又是我的厨房,还是我的办公室,虽然条件简陋,但我习惯了苦中作乐,习惯了在平凡中收获感动,习惯了和孩子们相依相偎,只要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对我而言再苦也是甜。
学海无涯,教书让我懂得学无止境
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教育模式不断创新,网络改变着世界也影响着教育。在这个知识获取途径不断丰富的年代里,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古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作为青年教师我十分注重和珍惜每一次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在我看来参加比赛追求获奖的名次远远没有听到优秀教师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重要。对待每一次活动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精心准备,设想最糟糕的结果,深刻的反思总结,找自己的不足。在参加各类活动的过程中促使我不断学习,在书本中获取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感人的教育故事中获取共鸣,在观摩优秀教学视频中获得启迪。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既感到使命光荣,更感到责任重大,唯有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永葆学习进取之心,既读有字的书,更读无字的书,学以致用,常学常新,力争把最新潮的理念灌入到学生心中,用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召唤学生,愿化作一根灯烛去照亮学生们求真求知之路。
2014年12月,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联合会授予我“中国儿童慈善奖—春蕾芬芳”荣誉称号,并受到了李源潮副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5年省妇联表彰我为“湖北省三八红旗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授予我“县优秀支教生”、“县优秀教师”、“县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面对荣誉我诚惶诚恐,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唯有不懈奋斗才能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
最后借用汪国真先生一首诗和在座的各位共勉。“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让我怎样感谢你/ 当我走向你的时候/ 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 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
谢谢大家!
第四篇:奉献青春,爱撒杏坛
奉献青春,爱撒杏坛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你们好!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长大后,我终于真的成了你,奉献青春,教书育人。从此,我的青春和教育紧紧相连。
我的启蒙老师,当她风华正茂的时候就做了一名教师,如今15年过去了,她已不似曾经那般青春靓丽,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换了多少学生,可是她依旧坚守在这个岗位,含辛茹苦,尽职尽责。我这才深刻的明白,为什么歌词中说守巢的总是你,以及歌词所包含的尊师之情。我明白,教师是青春的无私奉献。
人们常说:青春如梦,岁月如歌,时不消逝,何能复得?青春是人生中一段难以磨灭的年华,它注定是不平凡的,它需要我们用心灵和智慧去诠释,更需要我们用勇气和自信去充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但有了理想的支撑,生命就可以从此变得坚强。我相信,教育事业会为我的生命披上一道美丽的霞光。从此,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生命的烈火,便可以一曲响彻云霄。
青春是资本,也是力量。但是青春的我们,可能没有深刻的阅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但我身边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对学生孜孜不倦、循循善诱,他们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刻的教育心得,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责任和奉献来诠释对事业的执著。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有这么一位老师,在她班级里总有一些很努力但是成绩却很差的学生。她没有歧视他们,反而给以他们特别的关注,教他们解题技巧、学习方法,帮他们分析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常常给他们免费补课。为此,她曾遭到某些家长的埋怨和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但是,这位老师无怨无悔。她说,她对得起所有学生,对得起自己热爱的事业,她明白每个孩子都值得关注,她问心无愧。是啊,我明白,每一个老师心中都有一个“教育梦”,它是激扬的青春,坚定的理想,神圣的责任和无私的奉献。每一个学生值得我们用善良去耕种,用真诚去浇灌,用智慧去培育,用坚定的意志去期待。教育更是是一份良心工作,这颗良心就是师德。只有凭着这颗心,将无私的爱和有限的青春奉献给这个钟爱的事业,才能不辜负“人民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呼。
在我的教育工作中,也曾遇到各种问题,我曾经病倒过,彷徨过,迷惑过。但一位诗人说过:青春,是碧空中曼柔舒展的微笑,是星海里犹豫迟疑的寻觅,是大海上扑朔沉浮的翅膀,是旷野里沉默寂然的耕耘,是日子里跋涉突围的履迹,是岁月中纵横驰骋的心痕。是啊,谁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是生命所赋予我们每个人的礼物。青春应该是勇锐盖过怯弱。我明白,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时间会不断消失,所以很多人都问:时间都去哪了?我们会老会死,但面对这种必然的结局,我们依旧认真进取,为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这又使得我们的生命如此坚强,正因如此,它才熠熠生辉。选择教师,我无怨无悔。就这么一辈子和年轻人在一起!从此,同所有教师结伴而行,肩负起历史使命,用饱满的热情,教书育人。让我的青春因为责任、因为奉献、因为理想、因为教育而美丽。
雷锋说过: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的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就是这一句,我明白,教师岗位虽然平凡,点点滴滴,丝丝缕缕,但汇聚起来,灌溉的是良田万倾,照亮的是锦绣中华,撑起的是伟大的祖国。在默默无闻的奉献中,我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事业的辉煌,青春的亮丽,生活的多彩;祖国需要我们的奉献,可亲可爱的孩子们需要我们奉献。奉献我们的青春,奉献我们的智慧,奉献我们的汗水。在奉献中丰富自己的生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获得正直与坦荡。我也深刻的明白,教育事业是我们国家发展、强大的基础。我们身上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强国梦,我们的中国梦,绝对不能没有教育梦,我会尽心尽责、兢兢业业得同我们的教师团队坚守在这个平凡的岗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个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我将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知识、专业知识和人格魅力,严于律已,为人师表,在三尺讲台上,认认真真,尽心尽责。为年轻的生命讲授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扎根在教育的这片沃土,挥洒青春的雨露,孕育心灵的芬芳。为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断努力。因为:孩子们的进步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孩子们的成就是我们最大的荣誉,孩子们的成长是我们最大的期待。
有人说:教育是“教学相长,师严道尊”,教师是“敢说敢作敢为,无怨无恨无悔”;有人说: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是“德高鸿儒博学,望重英雄豪杰”;有人说: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为国为家为民,风吹日晒雨淋”。一朵鲜花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人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愿同我们优秀的教师队伍一道,奉献青春,爱撒杏坛。
第五篇:爱撒敬老院
爱撒敬老院 人人献爱心——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侧记
大学是一座象牙塔。大学生在这里汲取知识,吸取文化的甘露,与此同时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也是必修课。大学生有必要在通过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的同时,参加体验民生、调研基层社会现状等活动以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2012年的暑假,皖西学院组织一批由各二级学院优秀学生组成的数十组小分队奔赴安徽舒城、霍山等地,展开了为期六天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这次的活动不仅将先进的科技撒向农村,也让学生深入农村,体味农村,感受农村。
大学生“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下乡,科教、文和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各高校在在暑期开展的一项意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
其中一支实践团队来到位于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的舒城。该队的活动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为记录下我们传播先进文化和了解社会、感受社会的实况,当地电视台和实践团队一起走进了敬老院。
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身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是有责任、有义务将这面民族的旗帜高高举起。在敬老院,实践团队给孤寡老人们带去一片欢声笑语,在炎热的夏日给老人们送去阴凉,给老人们寂寞的生活增添趣味,让年轻大学生的如火热情去温暖这些远离天伦之乐的老人孤寂的心。
愉快的时光在歌舞声中开始的,三下乡成员各显所长,给老人们带来精彩的表演。有的同学带来了在学校学习的健美操,还有的同学送上了热情洋溢的现代舞。在老人们的一致要求下,学过京剧的同学还唱起了“苏三起解”,开心的老人们也在下面跟着和唱起来。最精彩的还是魔术表演,老人们说团队队员的表演的都可以和刘谦媲美了。
实践团队还了解到在当地政府和敬老院服务人员的照顾下,虽然老人们衣食无忧,但是因为身体的因素,很少能够出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或者感受现代信息的气息。为此,三下乡成员拿出精心准备的一些名胜古迹的介绍片,用投影仪在老人们的面前展现出了雄伟的长城、威严的故宫、壮观的黄果树瀑布,还有“数不清狮子”的卢沟桥。游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国外的异土风情也同样引人入胜,有浪漫的法国巴黎,还有美丽的“水上城市”威尼斯,蜿蜒的水巷,流动的清波,她就好像一个漂浮在碧波上浪漫的梦,诗情画意久久挥之不去。……老人们“未离家门,却了却天下事”。正所谓“境由心造”,老人们的脸上漾满了愉悦。老人们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像孩子一样,睁着他们好奇的双眼,仔细看着,时不时还和三下乡的成员聊上几句。
除却景点无数,还介绍了我们祖国的航天史,从他们熟知的东方红一号到现在不断发展的神舟系列。老人们不禁感慨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位91岁满头银发的蔡婆婆,她无儿无女,下肢瘫痪,全靠敬老院里的工作人员照顾。但她19岁开始教书,将自己的一辈子都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现在虽然听力不好,视力也很差但仍坚持每天读书看报。看到实践团队队员围拢在她床前争先恐后地与她聊天,为她扇扇,帮她整理房间。她激动得老泪纵横,颤声说:“还是共产党好啊,把国家建设得这么强大,让我这无用的老太婆都能享受国家的照顾,不愁吃穿,还有你们这样的乖娃娃来陪我说说话,帮我整理房间。而我现在只会拖累国家,不能再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真是感到于心不安……”蔡婆婆的话让志愿者们很受教育,使实践团队感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大学生,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如此高龄的一名普通老婆婆,却还想着祖国建设,关心祖国的发展与强大,甚至为不能再给国家服务而自责。何况我们这些国家的未来乎?实践团队队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下乡活动旨在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大学生参与社会,在公益活动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的敬老院之行,启发了大学生在公益活动中产生的所思、所想,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引导大学生进一步去了解、感受社会。爱撒敬老院,人人献爱心。我国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社会,关注老人、关心老人、关爱老人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义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媒体的宣传,更多的人可以关注老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