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在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家乡的鱼,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因此,我们决定把“走近家乡的鱼”作为“走近垂虹文化”这一主题的一个具体活动主题,进行专题研究。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对家乡的鱼的调查研究,使学生更加了解家乡,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获得丰富多彩多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表象,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敢于实践的精神。
3.培养学生收集有关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汇总和应用的能力
4.学习写调查报告,懂得用多种方法展示调查结果。
二、活动准备:
制定研究计划,准备好必要活动设备,如摄象机、照相机、电脑、网络等。
三、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活动内容:学生根据主题讨论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及要求。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分配好人员,选好各小组组长。
2实施阶段活动内容:通过各种途径查阅资料,去农贸市场向鱼商采访、调查,去鱼农的鱼池参观、考察。收集资料、文章、照片、诗歌等。
3总结阶段活动内容:开展成果汇报活动,各小组汇报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四、活动总结
1学习写研究报告
⑴.向学生提供几份研究报告,让学生阅读,讨论、归纳。
①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那几部分?(导言,研究情况,资料统计分析,总结提出设想或建议。)
②研究报告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写清楚资料统计分析及设想和建议。)
⑵.学生根据调查材料写研究报告。
2布置展板,展板内容为各组学生写的研究报告、收集到的资料、拍到的照片等。
3组织学生将研究报告,建议书,手抄报,图画等宣读,张贴或寄给报社,并请老师,家长,社会有关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充分展示研究结果。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
1、小组探究活动中应怎样合作?
答题要点: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每个成员主动参与表达自己的活动意见,遇到意见不统一时,少数服从多数,相互谦让,避免发生冲突。
2、进行采访活动应提前做好哪些工作?
答题要点:和被采访人预定好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准备好采访工具,对小组成员进行简单的分工,准备好采访的问题,设计好采访方案。
3、当你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学生的研究活动不是自己完成的,你将如何进行评价?
答题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原则是注重过程、尊重多元、注意反思。因此当发现学生的研究成果不是自己完成的时,不要急于否定。要注重从学生的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方面,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
4、简述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
答题要点: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5、请你参加“关于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活动,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方法展开调查?请制定一份调查计划。
答题要点:可以从近视的原因、学校近视率状况、预防近视的措施三方面开展调查。
调查计划应包括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步骤、成员分工、成果展示方式、时间安排等。
调查方法指:观察法、采访、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调查步骤、成员分工、时间安排可以和在一起写。
6、怎样理解“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举例说说你在平时的活动组织中是怎样做的? 答题要点: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
1、学生要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2、学生要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
3、在课题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跨地区、跨国界合作探究的方式等。在课题的探究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原则,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1、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答: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
2、简述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答儿童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深化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使命。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基本关系,发展学生的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信息意识与技术意识、劳动观念与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与创新,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适应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综合实践活动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3、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是什么
答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5、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科化
2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化 3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化
6、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要求
答1正确处理学生主动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 2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克服形式化倾向 3恰当处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4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7、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问题性
2、开放性
3、主体性
4、社会性
5、实践性
6、人文性
7、综合性
8、差异性
8、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什么
答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9、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要求是什么
答●重视与各科知识的联系●重视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重视与学生个人经验的联系
10、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1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应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应围绕主题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实践。
1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13、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理念 答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领域。它强调学生通过人与物的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来从事操作性学习强调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通过该领域使学生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14、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懂得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常识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技术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技能通过技术实践与技术探究活动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初步具有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能力丰富劳动体验具有亲近技术的情感和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15、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内容是如何选择的 答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要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以及专业化倾向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在重视操作技能习得的同时应重视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应用要重视对技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感悟重视对技术的设计、试验与创造方法的实践与探究强调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实施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和做好劳动保护并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建设。
16、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信息并用以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体验和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具有健康负责的信息伦理。
1、结合自已的实际教学谈谈如何选好综合实践的活动主题 答
1、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
2、让学生在课前经过调查研究后提出
1、从日常教育工作着手老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存在问题
2、开发利用学校资源
3、贴近生活实际寻找与学生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问题
4、从生活情境中选择主题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
5、联系地方文化特色寻找城市建设的问题充分利用社区资源
6、探究历史文化发掘民族传统文化
7、联系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研究与环保相关的问题
2、谈谈你在综合实践课中是如何转变角色的 答在《新课标》中特别强调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要与学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不再重视学习的结果而重在教会学生学习与探讨的方法求知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仅适用于语文等基础学科还同样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特殊性更加彰显了教师特殊的角色更加强调了教师角色与地位的转变。教师要成为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不再是单一的传授教学任务教师要与孩子真正地融为一体学与玩兼顾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与孩子们团结合作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与困难要倍加注重增强老师自身的服务意识为学生的综合活动千方百计服好务。
3、谈谈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答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指导教师因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或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项目或课题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规范地运用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在指导方式上注重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加强教师的协同指导。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篇: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在一次午饭后,发现学生浪费的现象很严重,我们把学生在饭堂用饭后浪费现象拍摄下来让学生看,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鸡腿、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盆的饭„„学生对此议论纷纷。从学生的谈论中我们了解到,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二、活动具体目标
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
知识目标:
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获得亲身探究的体验。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
能力目标:
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
1、分班级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生活中浪费现象的认识。各班级的活动方案总负责人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统计学生活动方案情况,初步设计活动实施方案。
2、每个班推选8-10名学生的代表参与年级的活动实施方案的设计、策划、参与活动的准备等等,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活动总负责人。根据反馈情况,统一认识,确定主题内容,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
3、根据学生选择的研究主题组成研究性学习小组,打破班的界限,学生跨班级自由选择活动小组。
4、动员学生、家长、老师积极参与活动,上网发布活动方案。召开家长会,邀请热心学校教育的家长作为学生活动指导老师。成立家长协助指导小组,支持和帮助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6、每个研究主题活动指导教师参与小组的各项活动中,做到与学生一起具体落实,分工合作,并做好指导工作。
第二阶段 进入问题情景
1、指导老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及学科特点,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研究主题的活动。活动由各班的主要负责教师统筹进行安排。
2、指导老师和学生积极探索,搜寻“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相关资料,归纳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4、研究的主题由各班定,先由年级确定总研究主题,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次研究主题。根据研究主题以班级小组组成研究性的学习小组。各组根据本组的特点自定研究的计划、内容、方法、成果展示。
四、研究活动建议:
(1).选择研究的主题。
(2).了解和分析研究主题内容,制定研究主题的计划。
(3).上网调查收集、整理各种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的资料,了解浪费现象对社会的影响和危害性。
(4).采用问卷、采访、参观等实地调查方式进行调查,调查采访各班级的学生和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上的人,了解生活中的浪费现象对我们的危害,设计各种调查量表,并且填写调查表,统计分析研究主题的情况。
(5).学生把研究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和观察到的现象,设计出可以解决的方案,还可以画出自己设计想象的节约的产品,如果有条件可以制作出来。这样设计的方案用来避免浪费现象的发生。
(6).总结研究内容,了解研究的结果,讨论研究的对策,商量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的方法或者研究的产品。
(10).成果展示会:学生的成果展示会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成果展示。
五、活动要求:
1、以小组集体活动为主,每组分工细致,每个学生都要有任务,并按照小组要求,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2、学生对调查的参考资料、书籍、网址等进行记录。
3、指导学生对研究的情况进行随笔记录,写出研究的感想、活动反思等,对研究活动进行过程性、总结性的小结。
4、开展以畅谈收获、体验、发现、思考、感悟等主题活动。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学生分别写出每次活动的收获和活动反思。指导老师可以从下一问题指导学生谈体会:
(1)、你们在调查采访中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在采访调查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困难的。
(2)、根据调查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3)、通过采访、调查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有什么新的想法和做法。
(4)、在活动中获得了哪些体验,对自己的活动体验做出评价。
(5)、评价自己小组分工合作的情况,你认为自己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的地方?
(6)、这次活动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说一说你感受最深的事情,它对你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7)、你在今后的活动中有什么样的打算。
5、教师与学生一起评价研究主题的活动,对好的作品与创新方案给予鼓励和奖励,并举办“节约小明星”评比活动,每个年级进行分别进行专题展览。
六、活动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以自我评价为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法、与人交往的技巧、小组合作的团结、成果展示的创新等进行自我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互评方式对自己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
(2)注重过程性评价。活动不在乎学生结果的质量高低,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表现,在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种种体验,评价学生可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行为、参与态度、努力程度等各方面进行评价。
2、对指导老师的评价
(1)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态度、对学生的调控能力、师生合作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对教师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指导、总结、活动后的认识与反思进行综合评价。
(3)由学生对指导老师进行评价,采取口头表达与书面文字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4)教师自我反思评价。
(5)同行之间相互评价。
(6)家长、社会、社区的综合评价。
七、活动延续:
注重活动的生成性,小组根据活动主题进行延伸,扩大到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设计各种环保产品,制定环保计划,实施行动,以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周围的人。
八、活动主题的参考:
1、吃的方面
①吃饭时挑食;
②买各种零食吃;
③常常跟随电视广告,向父母提出购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吃的方面,凡事多余的、不必要的、过高的需求均会带来浪费。
2、穿的方面
①旧的衣裤不穿,总爱买新的衣服;
②互相攀比,追求新异穿名牌。
过分的攀比、打扮、追求时髦,是穿的浪费。
3、用的方面
①这随意丢弃物品、破坏物品,买不适合小学生的高档文具和图书,也是一种浪费。
②将铅笔、橡皮、书本、衣服、雨伞等经常丢失。
③坐不端正,乱摇桌椅,用小刀刻桌椅,乱撕作业本。
④乱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杂志,花钱大手大脚。
随意丢失物品、破坏物品、买高档文具和不适合小学生看的书籍,也是一种浪费。
4、玩的方面
①买很多玩具,又不爱惜,几天就弄坏了。
②过生日,大手大脚请客。
③到公园时,玩这样那样。
不加以选择的贪玩,不爱惜物品等也是一种浪费。
5、资源方面
①随便浪费水电。
②时间的浪费,做事是磨磨蹭蹭,一边学习一边玩,有些应该做的事情,今日拖明日,明日拖后日等。
③浪费纸张,不会节约用纸,环保用纸。
资源是有限,对各种资源不能合理利用也是一种浪费。
第四篇: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
不少语文教师在困惑,平时学生词句积累了不少,写作辅导的时候也下了不少工夫,奈何学生交来的习作大多空洞干瘪。笔者以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的设计往往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当然更何论言之有序了。
小学生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作文往往缺乏内容,即使苦思冥想,也无济于事。因此,作文教学的设计,首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作文的内容,使学生作文做到“言之有物”,进而才能“言之有序”了。
一、从学生活动中寻找素材。
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诸多素材。为此,必须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投入生活;同时,我们在作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也将各类活动与作文教学挂起钩来,引导学生在多彩的活动中拓宽思路,感受生活,从而丰富作文的内容。例如,班队会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主题:尽心尽职,学会管理——争当小主持;热情大方,礼貌待人——扮演小主人;动手栽培,收集种籽——做好小园丁;能歌善舞,无私奉献——甘做小演员;„„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收集材料,并引导他们充实和扩展已经获得的材料。这样做,既延伸了这一富有意义的活动,又大大开拓了思路,激发了作文动机。
二、给学生设定观察物寻找素材。
通过必要的途径,让学生对有关对象观察、体验,这是作文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例如写《超市一角》前,我们将从超市拍摄 的最新家用电器播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学生的观察对象从学校扩展到了社会。学生描写的家电产品种类繁多,有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饭煲等。我们又把一豆浆机的过程全部摄录下来,让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再抓住主要部件进行比较,发挥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从而了解这些家电产品的外形、色彩、功能、结构特点,学生观察得多了,认识事物的能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
三、让学生换位思考获取素材。
换位思考的一种做法是“逆向练笔”。如高年级要求选择一个人的特点进行写作。我先组织学生开个“说说自己最讨厌的一种行为”的讨论会,然后让学生挑一个人的最让自己讨厌行为进行写作,让事实说话,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出人意料的是,不少学先选材的面拓宽了,主意也不俗。学生们写出了“爱吸烟的爸爸”、“懒妈妈”、“毛草的同桌”等习作。对这一次写作,学生兴致勃勃,甚至欲罢不能。
换位思考的另一种做法是“一题多练”。此类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并积累乃至灵活运用生活材料。在教师指点下,一个作文题目可以加以延伸进行多次训练。在命题作文《糊涂的爷爷》的练习后,教师可推出相关题目《我和糊涂爷爷》、《第一次同糊涂爷爷上街》、《糊涂爷爷去做客》等。由于换了一个角度重新接触这一题材,多数学生因已经有了一定的材料积累,写作比较顺利,有的还能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还需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别设计。具体地说,就是要善于发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因人而异地启发、指导他们,使之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一步。
1、区别情况,分类指导。
如写《我的同学》的作文草稿时,教师发现有此基础较好的学生写得并不尽如人意,而有些基础较差的学生选材的材料较为贴近生活。为了弥补班级指导不足,我对这两类学生进行分类指导,从而避免了全班教学中“顾此失彼”的现象。
2、个别指导,以点带面。
教师对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喜怒哀乐要予以体察和分析。诸如获得成功的喜悦,受到他人的赞扬的快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碰到误解,责难后的气愤等,总会表现在一部学生的身上。根据这一情况,我们有计划地重点帮助个别学生将真实的感受融入自己的作文,并让他们在适当的时机“现身说法”,让这部分学生先得益、后示范。本学期运动会上,许多学生参加了比赛,有的同学获得了较好的名次,而有的同学平时看拿奖不成问题,但出人意料无缘冠军。在运动会的总结会上,我因势利导地引导他们回顾参与这一次活动的切身感受,分别指导他们及时将点点滴滴的有新意的材料加以记录和整理。这部分学生的作文在教师指导下写得有新意、有感情,对提高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是一个推动。此外,当一位程度一般的学生,他们作文经教师先行指导而在班级里出现了“亮色”后,会激发周围同学的进取心,竟相要求得到教师的先行指导,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部分面批,淡化评语。
长期以来,大量的作文评语耗时费力,成为无效劳动。但对部分 学生的面批,却无疑有助于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做法可分为“面改”、“面谈”、“面议”几个层次。这样能使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和缺点真正有的了解。对较差的作文,教师逐言逐句当面批改;对一般的作文,粗线条地面淡,指出问题;对有一定质量的作文,则师生互相讨论,教师当面肯定优点,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第五篇: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把数学带进生活
从生活中寻找数学 把数学带进生活
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数学,教师在日常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生活经验,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感觉很轻松、快乐。而且,为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用最熟悉的素材学数学
新课标倡导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组织学生学习时,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部分教材时,让学生对自己最熟悉的文具、生活用品等进行观察、比较、操作、尝试,从而建立起空间概念。在教学中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再让学生探索在我们身边、我们周围的物体。
二、注重个性差异,多样化的思维探究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发现,因为这样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科学。因此教学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中去发现。在发现中学习,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让学生在动手、思维的交互作用种探索、创新,在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小组的探究中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课堂异常活跃,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学生兴趣浓厚,人人学有所获。在各小组的探究中,还联想到生活中的排队是按高矮排的。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到处都有数学,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
三、学习方法多样化
新课标倡导这样的学习方式: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强调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独特体验,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的奥秘,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环境。
把数学带进生活,能使每个学生的兴趣、思维、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展示。现代社会尤其是倡导个性的张扬,教育也越来越讲究以学生为本。每个学生都有自我发展的需求,应当得到尊重、信任和关怀。作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学习的伙伴,是建立在相互依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他们的关系是大朋友与小朋友的关系。可以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自己喜欢学习的数学。在同一片蓝天下师生共同探究,在体验中获取更多的数学知识。师生同乐学数学,易学、乐学。大家学,学有所得。人人动手,个个动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