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调查活动的策划
关于大学生择业问题的调查活动的策划
活动主题:大学生择业观调查报告
主题类型:调查问卷,走访了解,倾听讲座
活动背景: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大学生就业不仅早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实际上也是整个社会的关注焦点。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一方面与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的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面对社会用人制度的深刻变化和改革带来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们是否己做好思想准备,他们择业心态如何,能否做出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我们展开了调查。
活动内容:
活动目的:1.了解大学生的主要就业意向,以及不同的就业方向需要为此付诸的努力。
2.吸取成功人士的经验教训,为自己提供借鉴
3.为学弟学妹提供榜样人物,以帮助他们尽早明确择业方向,做出适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4.紧跟时代步伐,更新大学生就业观念。
活动时间:10月9号---10月12号
活动具体步骤:
10月9日上午:展开小组讨论,分工合作,明确各自
任务。下午,准备好问卷等书面资料。
10日上午,完成活动的整体策划,进行问卷调查。下
午,走访各类择业人群,获取有用信息。
11日上午,小组成员再次集合,讨论交流,汇总各类资料,分析总结。下午,撰写调查总结报告,准备汇报交流材料。12日,在课上与同学们交流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总结:1.调查问卷:制作,分发,找人填写调查问卷,提取有关信息。
2.采访记录:与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简单沟通,将其看法建议记录在案,以便后期总结时归纳不足,获得进步。
3.根据分析结果制作表格,百分比例图或直方图等,直观易懂。
4.活动组成员整理所有材料,编写活动报告。
5.产生影响:对还不确定择业去向的同学有所启发。
活动经费预计:调查问卷打复印—-
其他费用--
活动意义:1.引导大家关心社会状况,关注现实,关注大学生择业动向。
2.吸取前辈们的经验教训,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理智规划,积极准备。
3.大体择业动向分为就职,考研,考公务员,以及自主创业这几大块。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耐力,以及敢为人先,勇于挑战的气魄。
4.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5.活动开展过程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同学们的现实敏感度和团队意识,加深成员间的感情和合作默契度。
第二篇: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4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4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4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4
(四)依赖心理重………………………………………………………4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5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5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5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5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5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5 参考文献…………………………………………………………………7
浅谈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就业形势的愈演愈烈,大学生择业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关系到自身前途与命运的人生重大选择中,没有足够的信心坦然面对,因此产生了很多心理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如何助其解决就业时候心理上的困扰,通过正确的心理引导,帮助大学生做好即将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
关键词:就业,形势,心理问题,解决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遭遇“寒流”,在毕业之后选择一份怎么样的职业成了他们的难题。面对势不可挡的挑战,难免在择业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即择业挫折,具体的解释就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反应、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此心理问题,有如下几点分析:
一、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
(一)存在“精英意识”,对工作期望值过高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已经实现了向“大众化”的转变,但不少大学毕业生仍存在精英意识,以“天子骄子”的身份自居,认为是“我去择业”,而不是“职业择我”,对就业单位和应聘岗位挑三拣四,特别明显的现象是在诸如北京、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求学的学生在择业时对工资待遇、工作环境要求是苛刻的,都希望在东部沿海地区工作,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则缺乏就业热情。
(二)不能正确认识和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
当代大学生们毕业时都已意识到要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必须把自己放入人才市场与别人进行激烈竞争,然而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他们往往顾虑重重,具体表现有:
1.恐惧:有些学生由于在平时没有认真学习和积累经验,求职的知识、能力、心理准备不充分,在因几次求职受挫后,产生恐惧心理,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甚至产生绝望心理。
2.急躁:有些大学生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在求职时草率急躁,对用人单位不作详细了解,草草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大学生的这种急躁心理,常常使他们烦躁不安,缺乏自制力。
3.自卑:有些大学生因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或性格内向或有某种生理缺陷而存在强烈的自卑心理,在择业时缺乏自信心,不敢大胆地推荐自己,不敢主动展示自己的能力与个性。
4.孤傲:有些自身条件比较优越的大学生自视过高,在择业过程中看不上这单位,瞧不起那职业,这山望着那山高,好高骛远。
(三)不能正确认识成功,存在侥幸心理
受社会风气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渴求走捷径成功,梦想比尔·盖茨式的成功,一夜暴富,一举成名,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地去成就自己的一份事业。
(四)依赖心理重
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把择业希望寄托在自己父母、亲戚身上,寄希望于拉人情关系完成自己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也有一些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身上,希望学校做好“全职保姆”,表现出消极等待的心理,缺乏把握时
机创造机会的主动性。
二、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适办法
(一)客观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每一个大学毕业生首先要认清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自我定位,客观评价自己,明白自己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其次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同时树立职业的社会意识和长远意识,在求职和择业的过程中,既有对自己正确的评价,也有对社会长远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将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把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大职业观。
(二)客观认识竞争,保持良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位置和不同的分工,在求职择业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自卑,面对求职失败,应该认真反思,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争取新的机会。在对部分成功就业毕业生调查中,绝大多数都谈到自己在择业过程中,注重发现自己的“卖点”、自身的优点或长处,并设法在应聘中突出自己的“卖点”,最终达到目的。
(三)树立艰苦创业、立志成才意识。
成功的事业有时会由于良好的机遇而变得一帆风顺,但是绝大多数必须付出艰苦努力。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立志成才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抱负、获得幸福的良方,大学生只有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做起、从基层做起才能最终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业绩。
(四)做好就业技能准备,增强竞就业争实力。
大学生一进校门就要自觉把自己的专业与以后的就业联系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只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五)学会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
心理调适是指毕业生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改变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新的情况或新的历程。其作用在于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击时,能够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解心理困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J]。如果常常出现焦虑不安、不满、自卑、自我定的心态,则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舒缓不良情绪。第一,自我转化法。可以采取迂回的办法,把自己的情感和精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第二,自我宣泄法。在因挫折造成焦虑和紧张时,可以向朋友、老师尽情地倾诉自己的不
满和委屈,甚至可以痛哭一场,求得安慰、疏导和同情。第三,自我慰藉法。这实质上是自我排解。就业中遇到困难和挫折,已尽了主观努力仍无法改变时,找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理由让自己保持内心的安宁,承认并接受现实,以求得解脱。
总之,大学生要排除心理障碍,树立远大理想,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面对就业。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质,磨炼坚强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择业就业的重要关头,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态,不至于在困难面前退缩,从而达到成就事业。
参考文献:
[1]张国华.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5-26.
[2]李书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太学出版社.2007:33.
[3]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o4:97.
[4]浦瑛瑛.大学生就业心理剖析及调适优化途径[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4.
[5]陈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8.129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
当代大学生择业意向调查
(一)2009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为了应对严峻的2009年就业形势,拓宽2009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商讨推出四项2009年就业政策。就业新政策的提出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学生如何看待这些 政策对他们2009年就业形势的影响?这些新的就业政策能给他们带来哪些实惠,同时又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2009年就业形势?
54.6%学子相信教育部2009年大学生就业新政策将使自己受惠。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等就业新政策应长期实施。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新浪网教育频道,对1364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35.6%的人相信出台2009年就业新政策这些措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降低就业难度,缓解大学生们在2009年的就业压力。75.1%的人表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落实。据了解,四项就业新政策主要包括:对在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达到一定年限的高校毕业生,由国家代为偿还其学费和助学贷款;扩大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力度落实部队征兵更多面向各类院校毕业生的新政策;扩大招收研究生和普通高校第二学士学位的规模等。调查显示,75.1%的大学生认为仅有政策是不够的,还要看接下来的落实执行情况;32.3%的人认为就业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素质,国家政策只是外因;9.2%的人认为“新政”针对性强,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5.8%的人认为“新政”很好很及时。63%的人认为“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最应长期实行。调查显示,54.6%的受访者相信“新政”会给自己带来实惠。其中20.9%的人认为国家代偿贷款,减轻了自己和家人的经济负担;18.8%的人认为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了专业自主性,可以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兴趣,完善知识结构;9.9%的人认为考研升本加分,降低了升学的难度和门槛;7.8%的人认为扩大研究生规模,直接增加自己被录取的几率。此外,也有45.4%的人认为“新政”对自己的影响不大。
本次调查显示,在解决2009年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29%的受访大学生认为要靠社会,社会的需求才是就业最大的动力;40.1%的人主张靠自己,认为政府只是起引导作用,当今社会需求变化太快,只有自己掌握真本领才最靠谱;54.2%的人认为要靠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合力,毕竟结构性矛盾不可能单靠一方解决。调查中,当问及“哪项政策最应该长期坚持下去”时,63.0%的人选择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达到年限代偿贷款”;50.4%的人认为是“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招3万学生西部任教”;23.4%的人选择了“扩大第二学士学位规模,增加紧缺学科硕士招生”;22.9%的人认为是“部队预征新兵,升本考研加分”
考研、考公务员热度不减:应届本科毕业生依然是考研“主力军”,就业难则成为众学子报考研究生的主因。与此同时,公务员招考一样“红火”,2010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又创下了历史新高,招录比例提高至69∶1。携笔从戎进军营:为了吸引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国家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每人最多可获2.4万元国家补偿,用于补偿相应学费或代偿助学贷款。大学生能够在军营中得到历练,也是人生的一次蜕变,即使复员之后,也对学生再就业有所帮助
(二)2010高校就业趋势预测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预测
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计划年均新增劳动力需求总量为1800万,但“十一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供给为2000万,每年将出现200万富余劳动力。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应总量为4000万,而需求总量为6000万。以上两项数据表明:我国劳动力总体有富余,但专业技术人才仍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专业人才需求具体表现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上。
第一产业缺口218万人
2010年农业科技人才需求可能达到几百万人,但相关人才供给有限。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涉农院校43所,在校学生大约为9万,教学和科研人员为3.5万人,130万大中专毕业生中已有80万离开了农业。预计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缺口将达到218万人。
第二产业缺口1220万人
我国大学生中38%为工科类学生,但是毕业生人数还是不够,振兴我国工业还需大量的工程师,主要集中在IT、微电子、汽车、环保、系统集成、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开发、条码技术、铁路高速客运技术等领域。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数字巨大,将达1220万人。
第三产业人才缺口325万人
该产业将是扩大就业岗位最多的部门。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会计、涉外律师、涉外金融服务、同声传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物流、精算和心理咨询等行业,都需要大量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缺口预计在325万人。
由此可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仅仅为一表象。原因有两点:第一,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所成,知识和能力结构能否达到企业用人标准,这值得思考;其次,个人就业意愿和社会意愿存在很大差异。
(三)大学生择业时的几种心理
1、功利心理
这种求职心理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常常可以看到。他们有获取高收入、高地位的渴求。许多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涌向经济特区,涌向三资企业,或者是开创民办科、工、贸一体的公司,往往出于这种心理。
2、安全心理
所谓安全心理就是指在选择职业时有些人往往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而选择那些国有制的企业单位。这种心理在受传统文化影响较大的求职者身上常常遇到。例如大学生往往选择高校、科研单位,认为这些地方虽然收入不高,但安全稳定;一些大学生往往选择国营大、中型企业,也是出于安全稳定的考虑。
3、求闲心理
求闲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中追求舒适、清闲的心态。在一些大城市里常有一种怪现象,即有些工作无人愿意干,而有些人无工作干。在北京市的一次招工见面会现场,常常看到许多手持求职证的人在“挑肥拣瘦”地寻求职业。他们宁可待业,也不愿去当工人。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求职择业时也会常常遇到。一些大学生在求职现场寻找热门职业,报考的人数越多,她们对那些职业的渴求越大。于是人们在求职时纷纷拥挤在“三资”企业、大饭店及外贸部门等狭窄的小路上。
5、依赖心理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流传很广的社会俚语也在左右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是由家长或老师做的主,临近毕业时,这些人又把就业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怀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依赖心理。他们一方面也希望找到称心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不愿意自己到处奔波。于是有的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帮助、有的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
(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1高校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错位。大学生认为“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是市场供大于求。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是我国四年一个周期的高校专业设置决定着专业人才的产出量,大学生就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周期有较大的关联。产业结构调整的后面带来的是职业、职位、岗位的变化。四年前还是社会需求的热门职业,四年后变成了滞销专业,供给与需求错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2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2、知识沉旧,转化率低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已被转化了的知识才是力量所替代,知识的时效性在快速缩短,5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30年,90年代大学生知识能用10年,2003年统计,大学生所学知识能用3年。我国入世后,这种趋势愈加明显。
在对近2000多名已毕业的大学生调查,30%的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较远;计算机专业学生讲,摩尔定律9个月一个周期,不到社会上学习,毕业后所学知识多数都过时了。
3、准备不足,生涯模糊
我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中国有俗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中,60%的大学生没有“生涯”概念,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生涯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市场配置成功率。据国内各大城市举办大型人才交流会统计,多数学生参加人才交流会都有一种“赶集”的感觉,没目标、没准备,全凭运气碰,结果造成了有意向的没信心,有信心的准备不足。大学生交流会对接成功率一般在 30%。
(五)走出理念滞后的误区
理念是核心价值观,正确的理念带来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会有正确的结果。大学生就业理念受社会各种价值取向的影响,指导就业理念也存在误区:
1、“宁愿出国带光环,不在国内做职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部分重点院校三分之二学生毕业首选出国,不研究家庭、自己所学专业是否适应和承受力大小,结果“海归”变成“海待”。
2、“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在调查中显示对就业单位的选择倾向上,三资企业位居榜首,成为大学生的首选;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的重要方面。有1/5的大学生执着于选择党政机关;有1/5的学生愿意选择高等院校,还有1/5的学生愿意选择科研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仍受青睐。但是我国就业市场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 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中小企业发展空间,提供创造能力平台,个人职业发展机会,以及易于产生成就感等都大于外企和那些大型国有企业。
3、“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只有少数大学生认为就业找饭碗不如创业谋发展,大树底下长不出大树。
4、“就业难不如再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压力下,选择了继续读书,虽不情愿,但别无选择。社会实践证明,本、硕、博连读不利于人才的成长,发达国家对一些专业限制连读,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允许读研。人才市场反映,近年来研究生与本科生同时进入市场竞争,硕士生找工作成功率也开始下降。
5、大学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存在着固守大城市、开放地区,而不愿意去老少边穷地区的倾向。相当多的大学生把到沿海开放城市和直辖市作为自己未来安身立命的首选场所,只有极少数的学生愿意回偏僻的家乡。
(六)结束语
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的调查
关于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的调查
热动0802班
随着大学生日益增多,大学生的择业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所关注的问题,而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率也越来越低,择业就业成了困惑家长的一个难题了,更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难题。
大多数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总是感觉很迷茫,觉得找不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其实现在对毕业生来讲“适合”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你适合的行业、职业、企业、上司这四个方面。我觉得对学生来讲我们最主要选择的还是一个社会的职业。在“适合”的问题上我们要分两方面来谈,一个是你自己更加愿意做什么,有潜力做什么,第二个是社会更希望你做什么。我们现在面临更直接的问题是社会更希望你的专业和学校帮你定位,但是我们自己更应该用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帮自己定位。所以我觉得影响在“适合”方面要把两方面结合起来,一个要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在哪方面更有潜力,另外也要看社会需要我们做什么工作。
而又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有的大学生并不是一职难求,而是择业者的就业观出现了问题。他们总是把目标订得很高,希望一蹴而就成为主管、成为白领、成为拿高薪的企业管理人员。目前去大饭店、大酒店应聘的人不少,但不少大学生一听说要当服务员,要从底层做起,扭头就走。大学生不肯从底层做起的原因很多。首先是人们对大学生的看法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由于高考刚刚恢复,社会发展又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知识青年,于是大学生成了天之骄子。只要一毕业,不管是什么学校,不管有无真才实学,都被一个个单位抢着聘去,委以重任,最不济也弄个技术人员干干。于是在人们眼里,上大学就等于谋取了拿高薪的好工作。尽管目前社会发生了变化,但人们仍然以这样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如果有个大学毕业生没有成为白领或主管,而是成了服务员,就会被看成没出息。因为对大学生有不谋高职不拿高薪就是“没有出息”的看法,大学生即使自己愿意降低标准去就职也会招致异样的眼光。这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其次,我们的教育也存在问题。一个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几乎都被灌输这样的思想,考取大学才证明你是有用之才,而一个有用之才毕业后怎么能去当洗盘子擦台子的服务员?由于这样的思想灌输,很多学生对读大学的期望值非常高,他们把知识改变命运等同于读大学改变命运,以致毕业后一旦找不到理想的工
作,就会发出“知识难以改变命运”的感慨。其实,在目前现状下,大学生择业应该树立从底层做起的观念,不要以为大学毕业就应该坐办公室,拿高薪。社会对于每个人都有个认知的过程,大学毕业只能证明你曾经接受过高等教育,并不意味着你已经具备多么高超的职业技能和素质,你还需要慢慢地在工作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很多当今事业有成的实业家,当初都是从端盘子、做勤杂工干起的。
就业观念陈旧。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学而优则仕”、“干部意识”和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影响了大学生以及家长的就业期望和择业取向。进入21世纪,我过高等教育已迈向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昨天的天之骄子,但是,陈旧的就业观念依然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思想,阻碍着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可以说,大学生就业并不难,难的是找不到符合他们期望的“好工作”。所以,从根本上说,陈旧的就业观念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思想根源。
现在一般企业招聘都要求有工作经验,许多应届大学生没有工作经验而容易被吓退,其实企业要工作经验是企业的一个要求,如果面对毕业生他愿意接收你,工作经验就不是一个主要问题,就不要被企业的条件吓倒了,我们看到的是这样,学生没有一个直接的工作经验,但是可以有间接的工作经验。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实践,比如我们班里、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还有暑期实践,打工也是实践活动;第三个是实习,在大四的时候会有这样一些实习活动,这些东西都是社会实践,所以我觉得这块可以和企业强调一下。另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没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你会看到你的师兄、师姐以及你的朋友工作的具体情况,他们怎么做事情的,怎么完成任务的,这些东西你也告诉企业,这是一方面,从这些方面比完全没有经验更有优势一些。所以今天我觉得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面临企业的挑剔时不要把自己的劣势看得太重,因为这已经是我们的劣势了,没关系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现自己身上已有的优势。
择业难、就业难,一方面,国家的财力有限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大学生能力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所以不少用人单位他们宁可用职业技术教育学院毕业的学生,而不用大学生,这是因为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适应性教育,所以用人单位召来的学员可以很快适应工作的需要,而我国大学的生能力教育,创造力教育应
当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并没有引起更高的重视与关注,所以大学生的能力和总体素质,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自然成了中国大学生需要反思与重视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深层资次的原因,一个是传统的注入式教育模式,一个是教学规模盲目扩张导致发展速度与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质量与数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在增长着,规模上去了,但办学条件改善跟不上,加之优秀的教授到不了教学第一线,所以大学教育质量普遍较低,从而导致了毕业的学生能力低,难以适应就业与择业的需要。
择业就业难,学校需要思考,家长需要思考,社会更应当关注,大学生也需要反思,如果我们在校期间,大学生注意到这个问题,那么,早一些关注社会、关注市场的需求,比如在校期间,利用假期作一些社会调查,作一些市场调查,并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作一些针对性强的调查,根据用人单位的所需,自身作一些努力培养自身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那么这部份学生的择业、就业机会就会多一些。在校期间,关注自身能力的打造,并主动与用人单位联系,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早、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凡是注意到这个问题的大学生,他们的择业空间与择业机会自然就多一些。从上可分析表明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呈现一下特点:
(一)多数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较低;
(二)有些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规划还比较模糊,自我认识不够,绝大多数人没有明确目标;
(三)还有些大学生对社会人才的需求了解甚少,另外,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不足,学生了解就业相关信息的渠道较少;
(四)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期望更注重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因此,我认为,根据上述特点,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大学生应该及早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第五篇: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就业问题是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关注的头等大事,了解大学生择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选择倾向,并在学校各方面的帮助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帮助我们就业。我们承诺,所有的问题都无对错好坏之分,我们的问卷不记名,不会对您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请不要有任何顾虑,为您保密是我们的职责,感谢并希望您能积极配合。
第一部分: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级是: A.大三B.大四
3.您所学的专业是:(勘查技术与工程)
第二部分:
1.您毕业后准备:B
A.找工作B.考研C.考公务员D.出国E.先就业,再创业F.直接创业G.其他()2.您是否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B
A.有明确规划B.有较模糊的规划C.走一步、算一步
3.您更愿意进入或者首先选择的就业单位是:D
A.国家机关 B.事业单位 C.国有企业 D.三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企业
E.私人企业F.民营企业 G.自主创业
4.您愿意选择此种单位最主要的原因是:E .
A.薪水福利较高 B.社会地位高 C.比较稳定 D.专业对口 E.可实现自己的价值 F.适合自己的兴趣 G.有熟人照顾 H.其他()
5.您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A),其次是(D),再次是(E)
A.收入高B.工作稳定C.社会地位高D.个人的兴趣爱好
E.自我价值实现F.人际关系简单G.专业对口H.其它()
6.择业时,您准备去哪里发展:A
A沿海发达城市B.国外C.国家急需人才的西部地区D.中小城市E.乡村
7.您选择上述地区的原因是(可多选):B
A.生活条件好B.有较大的前景C.能得到较好的锻炼D.回报家乡 E.生活压力小F.为祖国视野做贡献G.其他()
8.您对工作与您所学专业对口的态度是:B
A.一定要对口B.可以不对口
9.您首选的择业渠道是:A
A.招聘会B.父母、亲友的帮助C.网络招聘D.人才市场(中介)E.其他
()
10.您期望的月薪是:(5000)元左右。
11.您对第一份工作的态度是;A
A.很看重,最好一步到位B.要求不高,主要积累经验
12.您认为对能否顺利就业影响前三位的因素是(选三项):DCB
A.专业好 B.毕业院校好 C.学习好,证书多 D.个人能力强 E.社会关系广泛 F.个人气质、形象好G.其他()
13.您认为自己目前求职最欠缺的方面主要是:D
A.专业知识和技能B.人际交往能力 C.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D.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E.其他()
14.您认为自己找工作:B
A.非常积极主动B.不是很主动C.没有行动
15.您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态度:B
A.形势严峻,就业困难,没有信心B.就业不成问题,只是好工作难找
C.只要努力,最终会找到满意的工作
16.您认为大学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AD
A.人才供大于求 B.用人单位过于挑剔 C.大学生太挑剔 D.“走后门”现象严重 E.学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过于薄弱 F.没什么太大问题G.其他()
17.您觉得您的择业观受谁的影响最大:A
A.社会普遍流行的价值观 B.父母的价值观C.某些亲戚朋友的价值观D.老师的价值观 E.自己的判断 F.其他()
谢谢您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