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常见五角与幼儿学习发展的关系
幼儿园常见五角与幼儿学习发展的关系
开展区角活动可以促进幼儿自主参与活动,自发的进行学习,增进师生交流,培养幼儿交往能力,锻炼幼儿自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好奇好问能力,增强幼儿表现力,促进幼儿社会性良好发展等重要作用。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对游戏的要求指出“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
幼儿园常见的科学区,益智区,生活区,娃娃家,图书角等活动区,对幼儿学习成长都有着重要影响。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教育莫过于游戏。幼儿园的活动区就是一个最好的课堂,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娱乐场所,也不再是一种幼儿园的标志。在活动区,可以完成很多的活动,可以以此作为教育儿童的载体。在幼儿园活动区里面进行的教育和在教室里面的教育比起来,它丰富多彩,适合儿童的特点,功能多样,被孩子们所欢迎。下面我谈一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对幼儿发展的意义。
一、幼儿园活动区具有科学性,幼儿园的孩子们喜欢玩耍,喜欢接触外部新鲜的世界。活动区就是孩子们的最好的朋友,也是他们的老师。在这里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事物,让他们在游戏中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游戏中接受教育,让他们在游戏中成长。
二、在活动区养成动手的好习惯,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平时父母都怕孩子们受到磕碰,而对他们活动有所限制。可是在幼儿园的活动区,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可以得到满足,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可以接触很多新鲜事物。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们可以在教师的指点和与小朋友的合作中由地选择活动与操作,而不根据父母的意愿,让孩子们自由地成长,满足儿童的天性。
三、在活动区里,幼儿可以通过动手实践了解到一些科学常识,更好的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也能在活动中学会更多的交往技能,如分享,谦让,交换,轮流等美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己操作,在区域活动中自己探索,在区域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四、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活动,丰富的活动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交往、以及合作的机会。比如,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在益智区里,一些有趣的新鲜的可以有助于开发幼儿大脑,培养数学能力,自然知识,物理化学的简单现象的材料玩具给幼儿智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养了幼儿兴趣。
总之,幼儿园五角的环境创设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快乐的活动环境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幼儿在区域中游戏能促进其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
第二篇:浅谈同伴关系与幼儿发展
浅谈同伴关系与幼儿发展
2014级 学前1班 E1405J33112 朱正芬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交往技能
一、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它指的是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二)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三、依据引起问题原因,对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思考
(一)家庭方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缝康。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二)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1、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与持续交往的兴趣[8]。
2、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9]。这也是移情训练的应用要求,通过交换角色,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情绪等。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三、案例分析:
(一)贝贝的表现
贝贝在幼儿园里很受同伴欢迎,也很受教师喜爱,经常代表班级参加歌舞、绘画等比赛并获得奖。贝贝擅长和同伴交往,不但能妥善处理和同伴的关系,还能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同伴间的小纠纷。当笔者问孩子们“如果给你们班选一位小老师,你们会选谁”时,约有三分之一的幼儿选了贝贝,理由是“她最能干”“她会关心人”“她最听老师的话”“她有很多好朋友”等。贝贝人际交往方面的表现也令妈妈满意:“不管是跟大人、小孩、生人、熟人,她都能说得来。在院子里她跟小朋友玩得很好,很少发生矛盾,很多孩子都愿意和她玩。”
(二)原因分析
1、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亲密的亲子关系
贝贝的爷爷奶奶已退休,非常愿意带孩子,但贝贝父母认为“自己带孩子能更好地了解孩子,便于教育”,“我经常给她唱歌、讲故事,带她出去时总是边走边跟她说话”。贝贝一岁半后,家里才请了保姆。在保姆带孩子时,母亲也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幼儿都有与父母在一起的强烈的心理需求,如果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幼儿会产生被遗弃感;而在隔代抚养中,长辈往往会溺爱孩子,祖辈、父辈两代教育者之间教育观念的差异也会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贝贝父母亲自抚养孩子,时刻关注孩子的需要并及时给予帮助,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为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交往模型。
2、宽松的交往环境
贝贝的母亲性格直爽,交往范围广泛,交往活动频繁,她非常注重贝贝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为了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她创造条件扩大孩子的交往范围。“我们平时经常带孩子到亲戚家玩,到有孩子的朋友家玩,特别是带她到公园去玩,鼓励她自己结交朋友。”贝贝父母还经常带她去旅游,“见多识广了,和人交往起来就不胆怯了。”
3、有效的交往策略 贝贝的母亲比较注意教给孩子交往的策略,帮助孩子搭建同伴交往的平台。当其他孩子打了贝贝时,母亲就引导孩子作善意的理解:“没关系,她其实是喜欢你的,你还可以跟她玩”;当别人借了贝贝的玩具不想还时,母亲就引导孩子学会忍耐或友好解决:“妹妹还小,让她玩,等她玩够了就会还给你的”;当贝贝不会别人玩的游戏而犹豫不前时,母亲就鼓励、宽慰她:“没事,你小,玩错了也没关系”;当贝贝想跟同伴玩而没有策略时,母亲也会直接教她怎么说、怎么做,有时母亲还会抱着她、拉着她一起和小朋友玩。渐渐地,贝贝在家长的引导下能使用有效的交往策略了,这是良好同伴关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4、合作的双边教育
贝贝家长与教师的沟通是及时的,“孩子有什么进步,我都会跟老师讲,老师也会在幼儿园鼓励、表扬她;我有什么困惑也跟老师讲,老师就会给我提建议。我每周都会给老师打电话,老师也会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园表现。我很清楚她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相处的情况,她在家的表现老师也清楚。”对于幼儿来讲,家长与教师之间分歧越少,教育就越有效。(三)教师的策略
在访谈中,教师介绍说,贝贝有如此的同伴交往表现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贝贝初入园时,母亲就向教师介绍了孩子的各种特长和胆怯的“毛病”,教师由此了解和掌握了信息,提高了教育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贝贝初入园的时候,胆子比较小,但特长挺多,画画、跳舞、讲故事、下围棋等都挺不错,所以,很多表演活动都让她参加,受到的表扬和鼓励多了,她的胆子自然也就大了。有时贝贝在交往方面也会表现出一些顾虑,我就用眼神和手势肯定和鼓励她,给她自信。为了锻炼她,我还刻意让她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扩展她的交往范围。”“我认为让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体会成功交往的经验非常重要,这样她在同伴交往中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四、展望
幼儿同伴关系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同伴关系状况是多因素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幼儿同伴关系现状不是很良好,幼儿不合群、自我为中心等,造成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受排斥者”与“受忽略者”的问题,不仅应该引起幼儿园,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此而努力,因为孩子们就是我们的未来,社会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了帮助我们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新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了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并且融入社会大家庭,我们不仅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我们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为我们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从而为孩子们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协商,合作,共享,互帮互助的良好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小班幼儿合群行为的培养》[J]:《山东教育》第33期,1999(11)[3] 刘美娟.《合作游戏对大班幼儿同伴关系的影响研究》[M]:山东师范大学,2006(08)
[4]《幼儿社会化教育的实践》[J]:《儿童社会化》第65期,2006年(4)
第三篇:浅谈儿歌与幼儿语言的发展关系
浅谈儿歌与幼儿语言的发展关系
作者:***
指导教师:***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和发展的基本工具,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文明社会中生存。幼儿期(0-6岁)是语言学习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能力也是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儿歌是学龄前儿童最先接触的语言文学形式,其简单明了、易于上口、富于诗歌与音乐韵律美感等特点都易为幼儿所接受和喜欢。因此儿歌的研究和解析对于幼儿语言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人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解析儿歌对于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作用,并思考怎样促进幼儿儿歌语言发展和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歌 幼儿语言学习儿歌教学策略
一、引言
(一)背景介绍
语言是人类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与情感的传递载体。而作为语言学习基础奠定时期,学龄前幼儿的语言学习对于人类语言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龄前幼儿一般是指0-6岁还未进入正规学校教育的婴幼儿童,这个阶段也是语言接受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1]。对于语言研究学者、幼教老师以及家长来说,怎样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幼儿语言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其研究和关注的焦点。一般说来,幼儿语言学习过程可分为有意识学习和无意识模仿。有意识学习主要指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包括幼儿语言课程学习、学前影视教育节目、数码教育产品等。而无意识模仿则包括幼儿在成人与成人、成人与小孩之间交流中的语言模仿、日常生活中出现语言交流环境时的模仿、幼儿之间玩耍交流时的语言实践与相互模仿等。因此培养幼儿语言能力则需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其在学习与模仿中掌握语言沟通技巧。
儿歌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幼儿教育中,儿歌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教学体裁,其简单易学、形象有趣、富于诗韵美感等特点都让其成为幼儿喜欢和乐意接受的语言形式[2]。对幼师和家长来说,儿歌也是培养孩子语言感知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重要教学形式。无论是教学目的明确的现代儿歌形式还是传唱度高的古老童谣,儿歌都对幼儿的语言学习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成年人对于幼年时代的美好记忆烙印。
关于幼儿语言学的研究多见于语言学或教育学研究文献中,大多均陈述性的研究了儿歌对于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有部分文献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幼儿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于儿歌学习模仿方法和受其影响程度[3]。本文主要结合两者,从儿歌对于幼儿语言学习和情感表达以及幼儿学习儿歌的模式两方面浅析儿歌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二)研究意义、目的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的起点和基础,其中语言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做好幼儿语言教育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和未来正规教育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儿歌这一幼儿语言教育形式,分析其对幼儿语言学习中的影响和作用,并据此提出促进幼儿语言学习的相关教学策略。
二、儿歌的特点
(一)儿歌的定义
儿歌又称童谣,顾名思义,就是指针对儿童的传唱性歌谣。有学者认为儿歌即具有儿童的年龄特征,又有民歌的艺术风格,是为儿童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可吟可唱的简短诗歌[4]。由此可以看出,儿歌是一种结合了诗韵艺术和受众年龄特点的通俗文学体裁。
(二)儿歌的语言学特点
儿歌主要的受众是学龄前儿童,因此其语言学特点必须符合学龄前幼儿的心智及情感特点,以便于幼儿更好学习和模仿。因此在儿歌主要呈现出以下语言学特点:
1.内容简单浅显,主题单一。学龄前幼儿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对于世界认识相对较为简单,因此儿歌也多选主题单一较为容易理解的语言,方便幼儿接受。如《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宝宝不在留一个。”
2.富有音韵美和节奏感。音律比直白的语言更能让幼儿接受和记住,同时也更利于传唱。儿歌之所以称之为“歌”,也是因为其具有诗歌和歌曲的韵律感,同时表达形式也多为说唱形式,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如《做早操》:“早上空气真叫好,我们都来做早操;伸伸臂,弯弯腰,踢踢腿,蹦蹦跳,天天锻炼身体好。”上述儿歌除了押韵上口之外,还从中传达出一定的积极思想意识。
3.生动具体,有助于提高幼儿交流意识。很多儿歌都伴随着游戏的产生,在游戏中,生动具体的儿歌传唱有助于幼儿互相交流和模仿。如《堆雪人》:“堆呀堆,堆雪人;圆圆脸儿胖墩墩。大雪人,真神气,站在院里笑眯眯。不怕冷,不怕冻,我们一起做游戏。”
(三)儿歌的人文学特点
除了语言学角度的易学易教等特点外,儿歌还在幼儿情感成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限于心智年龄,很多思想或者情感需求不能完整通过语言描述,而儿歌则很好的帮助其情感表达。同时优美的儿歌语言也对于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1.富有情感色彩。儿歌是父母或老师引导幼儿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能让其简单快速的建立情感交流。如《小板凳》:“小板凳,真听话,和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来,我请妈妈快坐下。”上述儿歌简单清晰的表达了幼儿的情感依赖。
2.传达健康积极的精神暗示。由于幼儿无法接受系统的知识教育,因此可以通过儿歌向其传达健康积极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人文素质。如《小青蛙》:“小青蛙,呱呱呱;水里游,岸上爬;吃害虫,保庄稼;人人都要爱护它。”
3.启发心智,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时期是对这个世界感知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同时也是学习和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一些儿歌则有助于幼儿简答清晰的明白身边发生的事物。如《红绿灯》:“大马路,宽又宽;警察叔叔站中间;红灯亮,停一停;绿灯亮,往前行。”
三、儿歌对幼儿语言学习的影响
儿歌是质朴易懂的口语文学,引导幼儿的语言学习和感知[5]。其简单易学、富有情感、充满诗韵美等特点都使其成为幼儿教育的最佳的语言启蒙学习资源。
(一)奠定语言学习基础
幼儿由于其生理上的因素,学习能力较弱,不能接受复杂的知识传输。而儿歌则有着简单易学、朗朗上口等特点,有助于幼儿在很短时间内学习应用相关语言知识。
儿歌一般都在长度一般都在4-8句,但其中已包含了一些具有实质性意义的词汇,能满足幼儿的初级语言学习和词汇积累,同时儿歌也能传递一些简单的教育信息,因此对于幼儿的语言基础学习有着很大的作用。
(二)激发幼儿语言学习兴趣
幼儿学习随意性较大,不能进行系统的语言学习。所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刺激其潜在的好奇求知欲对于幼儿语言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儿歌的音韵美和简单情感表达等特点能激起幼儿对其学习模仿的兴趣,尤其四伴随着游戏的儿歌则更能让幼儿在欢笑预约中收到语言文字的感染,潜移默化的学习语言知识。
同时儿歌中一些符合幼儿世界观和认知能力的事物也更容易让幼儿接受,如关于小动物、小花小草之类的儿歌,则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童心童趣,使其更有主动学习儿歌语言的欲望。
(三)提高幼儿语言交流能力
儿歌是幼儿之间交流的有力工具。大多数儿歌都适合于群体说唱,能有力的增强幼儿的集体感。同时在小朋友游戏或者其他交流中,儿歌也是重要的交流内容之一。
幼儿之间的交流是语言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似的世界认知和思维模式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维的开发和语言的运用。而大部分交流都产生于游戏当中,游戏也就伴随了儿歌。通过对儿歌的一同传唱,相互倾听模仿和矫正,幼儿能很好的加强对于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四、针对儿歌的幼儿语言教育
幼儿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沟通学习的基础性课程。幼儿语言学习有着无意识或者说主动性很强的学习特点,只有那些被他们所理解或者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并加以学习。
儿歌作为重要的幼儿语言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幼儿教育的三方(家庭、学校、社会)都应着力于建立健康良好的幼儿语言环境,促进儿歌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积极影响,进一步发挥儿歌的语言认知作用。
(一)促进家庭教育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是幼儿接触到的教育第一站,最初的儿歌肯定也是从父母口中所教授,大部分民间儿歌都是来自于家庭的启蒙性教育。父母的语言习惯对于幼儿的影响至深,因此提倡家庭儿歌教育对于幼儿的初步语言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一般不具有系统组织性,几乎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因此父母应该有意识的搜集相关儿歌作品,并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出来,加深幼儿的学习印象。同时有条件的父母也可以根据家庭自身特点,创作一些的简易儿歌,供幼儿学习模仿。相关影视娱乐材料也是家庭中儿歌学习的重要来源,但应注意循序渐进,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选取不同的儿歌材料。
(二)提高学校儿歌教育重视程度
学校教育是幼儿学习语言知识的主阵地,同时也是教授儿歌的重要场所。虽然现代教育注重全面素质发展,但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语言知识的学习仍然是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学校应加强系统性的儿歌教授与传唱,最好是结合游戏等其他教学方法,加强幼儿学习兴趣,在欢笑中完成语言知识能力的积累。在选取儿歌体裁上,学校也应形成有意识的选取。如提高幼儿的生活模仿能力、数字认知水平或团结友谊等内容的儿歌体裁,丰富幼儿语言知识能力的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人文教育作用。
(三)加强社会宣传责任感
在幼儿教育中,社会虽扮演着间接简介角色但依然十分重要。除了家庭学校的影响,幼儿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接触到外界社会,其中比较重要的方式就是影视媒体等娱乐方式。作为人类发展的源动力,社会有责任为学龄前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而在相关影视动画作品中的角色对幼儿影响很大,其中也不乏儿歌传播。因此相关机构在涉及幼儿教育的产品时,应当注重幼儿语言教育的影响和培养,为学龄前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阐述可以看出,儿歌在学龄前幼儿的语言学习中扮演中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不光能帮助幼儿完成基本语言的积累和表达,同时还承载了幼儿的感情交流和认知能力学习等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学习。因此无论是在幼儿教学,还是家庭社会的辅助性教育中都应重视儿歌对于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培养幼儿基于儿歌的模仿学习,建立良好的语言认知基础。
参考文献
[1]赵焕明.幼儿语言关键期的教育[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4,第2期.[2]曾志平.传统儿歌魅力探源[J].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第3期.[3]黄碧.浅谈幼儿语言教育[J].重庆师专学报,2000,第3期.[4]蒋风.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17-25.[5]唐露萍.儿歌在儿童早起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浅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7,第5期
第四篇: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幼儿园幼儿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呼吸系统疾病
增强儿童机体抵抗力,防止病原体的侵入是预防本疾病的关键。
1、增强体质:加强体格锻炼,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多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
2、加强护理: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3、预防疾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尤其冬季室内要定时开窗,净化空气。
二、消化系统疾病
1、合理喂养:食物量应适中,添加食物种类时要采取过渡方式,并注意食物成分的比例搭配。避免过量冷饮和油腻食物的摄入。
2、加强饮食与环境卫生管理:注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咬手指等。生吃瓜果和蔬菜时要洗净消毒,食物要保证新鲜洁净。按照卫生要求加强环境卫生和粪便管理,夏季安装防蝇设备,及时消灭蝇、鼠、蟑螂、蚂蚁等。
3、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做好食具、用具的日常消毒。在腹泻流行季节,要加强晨检和全日观察,早期发现患儿,及时隔离,以防在园中传播。
三、营养性疾病
1、调整饮食保证营养 :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饮食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保证供给儿童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质。
2、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加强户外活动,以增加食欲。按时定量进餐,并注意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3定期体格检查:根据儿童年龄按要求进行定期的体格检查,以便早期发现体重不增等产生营养不良的潜在危险因素。
4、体弱儿管理:对患有营养不良的儿童要列入体弱儿管理对象。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主要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佝偻病的发生。
1、加强日晒
2、合理喂
3、定期体检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轻度贫血90~<110g/L(11g/dl);中度贫血60~<90g/L(9g/dl);重度贫血30~60g/L(3~6g/dl)。
1、预防措施
2、饮食治疗
(三)肠寄生虫病
1、个人卫生
2、饮食卫生
3、环境卫生
(四)蛲虫病
1、个人卫生
2、环境卫生
3、病人管理
4、药物治疗
四、儿童铅中毒
儿童的不良卫生习惯和不当行为可使铅进入体内。通过对家长和儿童的指导,切断铅自环境进入儿童体内的通道。
1、教育儿童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特别是饭前洗手十分重要。环境中的铅尘可在儿童玩耍时沾污双手,很容易随进食或通过习惯性的手-口动作进入体内,长久如此会造成铅负荷的增高。
2、注意儿童个人卫生,勤剪指甲。指甲缝是特别容易藏匿铅尘的部位。
3、定期清洗儿童的玩具和用品。
4、经常用干净的湿抹布清洁儿童能触及部位的灰尘。儿童食品及餐具应加罩防尘。
5、不要带儿童到铅作业工厂附近散步、玩耍。
6、以煤作为燃料的家庭应多开窗通风。孕妇和儿童尽量避免被动吸烟。
8、选购儿童餐具应避免彩色图案和伪劣产品。应避免儿童食用皮蛋和老式爆米花机所爆食品等含铅较高的食品。
第五篇:幼儿园幼儿数学常见问题解答汇总
幼儿园幼儿数学常见问题解答汇总?
一、常规课部分
问题现状:课堂秩序不好、幼儿不会使用学具、学具操作困难、棋子经常掉、乱。开课一个月,棋子遗失严重、不同颜色棋子乱放,如何将常规培养融入到课程中?
1、明确常规要求,掌握学具使用规范:
常规要求
(1)轻拿轻放
(2)爱护棋子不能丢
(3)听清指令再操作
学具使用规范(包括取送学具、开关棋盒、插收棋子等过程中的操作规范)
(1)取送学具的方法
将棋盒放在洞洞板的下方,紧挨下方的两个红柱子,然后双手托起洞洞板和棋盒,拇指在上,使其靠近肚子的这边紧贴肚皮,前方微微上翘(棋子不易发出声响),然后按照取送学具的路线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或是送回学具。
(2)开关棋盒的方法
开棋盒的方法:右手扳着棋盖上的小耳朵,打开棋盖,放在洞洞板的上方,然后双手捏住棋盒的两边,轻轻拿起,把装有棋子的棋盒放在棋盖里,最后,用双手一起将棋盒拿起,放到洞洞板的左边,棋子的图案要朝着洞洞板。
关棋盒的方法和开棋盒的方法相反,按着顺序倒着操作即可。
基于幼儿对左右方向的模糊认知,建议在孩子的左手上贴上小粘画或者系上红绳,以示提醒。
(3)插收棋子的要求
插棋子时,洞洞朝上;插图案时,图案朝上。
插旗子时要从前往后插,边插边数。
2、牢记常规要求,规范操作过程
发现孩子乱摆乱放、私藏棋子或是不听指令就操作棋子等现象,教师要立即阻止,并没收洞洞板,没收洞洞板并不是为了惩罚儿童,而是让他能够记住规则,被没收洞洞板的儿童要复述常规要求,方可重新获得洞洞板。教师要从点点滴滴抓起常规教育。
3、创设环境,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 根据本班教室的现有条件,如空间大小、物品摆放、玩具多少、孩子人数等,设计桌椅摆放的形式、取送学具的路线和学具存放的位置,使孩子养成有序存取学具的习惯。
* 注重操作过程的简便与清晰,并始终规范操作过程的各种使用要求和步骤。帮助幼儿巩固和掌握操作规范,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附:
1、如何培养小班孩子的常规?
现状:小班孩子年龄小,好奇心强,喜欢摆弄棋子,有时会因为喜欢而私藏棋子,也会在操作过后忘记整理棋子,棋子随处摆放。
解决方案与建议:
关于小班婴儿小神童手脑速算通例造就,咱们既要掩护其操作的兴味速算猎奇心,又要保障其通例习气的养成,这就需求先生手脑速算解小班幼儿的身心停滞特性,正当设想与调度讲习运动。小班孩子的年龄正常都正在3~4周岁,他们对于颜色娇艳、外形怪异以及较小的对象极易发生探寻兴味,故此见到色彩图案各异、操作办法多样化的棋子和洞洞板,其内正在的猎奇心和探寻愿望就被激起了。喜爱玩弄棋子正手脑速算加盟他们猎奇心强的体现,小班幼儿对于学问的主宰常常是正在对于物体的一直操作和玩弄中实现的,因而提议先生正在讲习运动中多为幼儿需要着手操作的时机和工夫。
私藏棋子的景象多正在小班发生,究其缘由,能够是由小班幼儿自我认识停滞尚没有完美的特性所决议,但凡是我喜爱的货色都是我的,但凡是给我玩的货色我都能够带走。也能够是孩子对于棋子的喜欢,让他忘却了棋子是没有能随意带走的。无论出于什么缘由,孩子私藏棋子,先生正在发觉这种景象时,率先要承受私藏棋子正在小班发生是畸形景象,其主要经过各族办法去耐烦解说,干什么棋子没有能带走?先生正在文化的进程中,没有只要让孩子晓得怎么做是准确的,还要让孩子晓得干什么那样做是准确的。最初留意顺水推舟,协助幼儿构成审查棋子单位的习气,根绝私带棋子。
在操作后忘记整理棋子,棋子随意摆放,这种现象,一方面是由孩子日常的不良操作习惯所造成;另一方面是由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过多的包办代替所造成,剥夺了孩子养成整理玩教具、整理学习用品、整理自己小天地的物品管理习惯的机会。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一切好习惯的大好时机,因此不管作为家长还是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既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还要随时督促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以便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培养独立能力。
2、如何教孩子认识图案?(幼儿智能数学常规课——认识图案)
在学会插收棋子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图案。认识图案时,要重新复习和强调插棋子的要求:插棋子时洞洞朝上;插图案时图案朝上。教师的指令一定要简洁、清晰、明了,以便于孩子能够听懂、听清教师的指令。
步骤如下,可供交流和学习。
(1)请小朋友拿出一摞绿色的棋子,把它插在洞洞板上的第一行,要求:图案朝上,从左往右,边插边数。
(2)请小朋友看一看,你的棋子上都有什么图案?
(3)请小朋友再拿出一列绿色的棋子,把它插在洞洞板上的第二行,要求:图案朝上,从左往右,边插边数。
(4)小朋友们再看一看,你的棋子上都有什么图案?
(5)请小朋友再拿出一列绿色的棋子,把它插在洞洞板上的第三行,要求:图案朝上,从左往右,边插边数。
(6)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的棋子上都有什么图案?
现在我们再看一看,咱们的绿色棋子里都有什么图案?引导幼儿说出全部图案。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引导并帮助幼儿完成学习和感知绿色棋子上所包含的图案的这样一种认识活动,通过收棋子的活动,帮助孩子整理和复习所感知的图案。如:棋子宝宝累了,我们现在把它们送回家。先送大树,收起洞洞板上的带有大树图案的棋子,要求边收边数。我们收了几棵大树啊?通过幼儿的回答,我们便能判断棋子是否有丢失。金鱼、萝卜、白菜的收回方法同大树。
在整个认识活动中,我们通过边插边数、边收边数,帮助幼儿练习和复习点数,并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依次收回棋子的方法,实际上是在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整理学具中棋子的能力以及分类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每种颜色的棋子中所包含的图案都不一样,一定要在完成对一种颜色的所有图案认识之后,再进行对下一种颜色所包含的图案的认识。老师们可以借助平时积累的一些游戏,把他们运用到数学教育中,游戏和知识一样,是可被迁移的,只要肯用心,多思考,教学能力就会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部分
1、幼儿园如何开展与提高《幼儿智能数学》课程的教研水平(教学与研究)?
* 参加本课程的教师初级培训,了解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知识点。培训过后,及时总结与复习课程培训内容,也可以在教研活动中讨论,记录不清楚或不明白的部分,及时与北京教研客服取得联系,寻找和交流解决的办法。
* 成立本课程的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整理讨论成果,总结优缺点,对于有待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可自行解决,也可联系教研客服,获得教研支持。
* 学习和了解课程教材的组成部分,掌握教师参考用书的使用方法。对于初学者,可以先模仿教参上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安排本班的教学活动,等到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可以独立设计教学活动。教案要从祥案开始写起,慢慢过渡到标准教案。
* 了解各年龄班孩子的发展特点和接受水平,结合本班幼儿的能力,设计与安排教学活动的进度与内容,写出祥案,认真备课,邀请同事过来听课,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 在日常教学中,注重积累和反思教学活动,以便总结出其中的问题。在讲师入园指导时段,积极进行交流与询问,加深自己对本课程的理解与掌握。大胆展示自己的教学活动,以便讲师在进行指导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 有条件的或是有机会参加全国各地区幼儿智能数学课程交流活动的园所或教师,建议积极参加,学习与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提高本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
* 北京教研中心为此也专门成立了提供了幼儿智能数学教学交流群,方便大家与全国各地园所取得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并广交朋友。
2、《幼儿智能数学》课程可借助哪些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
* 借助生活场景,以幼儿周围的日常生活环境与情节为线索,来引导幼儿进行数学探究学习,如:过生日、上下楼梯、排队等。
* 创设故事情境,如孩子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是动画片中的情节,小熊请客、动物运动会、蓝猫竞答等等。
* 适当加入游戏:游戏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较易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因此,在数学活动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和操作兴趣,让其在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会和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
* 在各科教学中融入和整合数学教育,注重数学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幼儿智能数学》课程中幼儿用书的封面上出现小班、中班、大班标志,与地方上幼儿园年龄划分可能不一致,选用教材时园长出现矛盾心理、家长不理解、老师有压力、幼儿接受能力有偏差等问题,怎么办?
教材封面上出现小、中、大班字样是北师大出版社所要求的规范字样,按照幼儿园编班的要求,幼儿入园后,会按照年龄的大小编入小、中、大班,但就目前全国各地的现状以及幼儿园的班级分类来看,幼儿园除了小、中、大班外,还有小托班、学前班等最低和最高的班,也就面临着年龄最小和最大的孩子,在使用本课程所面临的问题。
为此,我们建议园长在开设本课程和分配教材时,注意一下三点要求:其一,一定要按照年龄来选择教材,小班教材的标准使用年龄在3~4周岁,中班为4~5周岁,大班为5~6周岁。若中班孩子的年龄在3~4周岁,那就按照中班使用小班教材,大班使用中班教材,学前班使用大班教材这样一种顺序来进行,使孩子的真实年龄和教材建议使用年龄相吻合,有利于教师根据孩子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来设计、安排教学活动。其二,建议三周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使用小班教材,若使用,必须降低本教材的难度,写出祥案,认真备课,将教学活动和教学进度放慢,以便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特点。其三,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本班孩子的接受能力,做好上课前的知识准备和备课准备。
4、怎样设计出的,深受孩子喜爱的游戏?
方法与途径:
* 创新在于改进,要把别人的东西改编加工变成自己的。如:单双数,猜数字。
* 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途径,总结,收集整理。如:准备一个游戏锦集的笔记本。
* 分享的越多,收获就越多。如:园所每一周进行一次教研和游戏分享,或者游戏设计大比拼。
* 针对新设计的游戏,需要不断的试验,不断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