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1:5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第一篇: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邢 民

农业发展方式的改变只能从农业本身实现产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着力从缩小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差距,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海南热带农业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不失时机地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打破常规全面推进农业升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这既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又是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

一、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首要任务

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对比,海南农业尽管有明显进步,但仍处在传统低端的水平,产业化水平很低,与现代农业差距甚远,这是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首先必须面对的时代命题。举个例说,国外现代农业普遍采用“农超对接”的生产销售模式,亚太地区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的比重达70%以上,美国达到80%,我国目前只有15%,海南农产品直接进超市销售的比重更少。据介绍,美国农产品从产地到超市增值高达30倍,充分证明“农超对接”生产销售模式的极大优越性,农民和超市共同分享增值,使农业成为人们普遍向往的产业。

对比,海南农业在这方面差距实在太大,连最基本的“订单农业”喊了那么多年,至今仍然停留在没有任何约束力的一般协议水平,没有任何履约保证金作保证。结果往往是受利益驱使,市场行情好时,货主背着协议方,偷偷把产品易主卖掉牟利,不负任何违约责任;同样,市场不景气时,商家逃之夭夭,协议变成一纸空文,一造下来的劳动成果白白打了水泡,农民年复一年吃尽了低端传统经营的苦头。农民对产业化的长期憧憬和呼吁,要求政府主管部门牵头推动农业产业化,提供从田头进超市的一条龙服务,实现“农超对接”,让农民分享从产地至超市的增值,改变农民长期收入偏低的现状,这是海南乃至全国农业改变

发展方式的希望所在。

二、重视天然橡胶在我省主要农作物的地位

农业部认定橡胶是海南主要农作物,这是从建国初期党中央决定在海南岛大面积种植橡胶战略决策,实施了半个多世纪后做出的科学认可,但这个决定同政府一些部门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差距。据此,要确保和提升橡胶在我省主要农作物的地位,政府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必要。例如,前些年政府某部门专门召开糖蔗发展战略研讨会,把台湾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淘汰了的蔗糖产业,重新提到战略高度进行研究,这本身就是产业认知上的严重滞后。农业部把橡胶作为海南的主要农作物就是最好最有力的回答。目前,海南民营胶种植面积已超产300万亩,产量超产14万吨,与海南农垦形成两分天下的大好局面,政府应该重新认识橡胶主要农作物的地位,按原先设想的“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发展、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来综合推进,下决心整治遍布全岛的上百家民营胶厂污染源,下决心整顿和规范全省天然橡胶市场,让橡胶产业真正成为海南的优势产业。

诚然,受自然条件特别是台风的制约,海南橡胶目前产量偏低,2009年全省橡胶开割面积485万亩,总产30.71万吨,平均亩产63.3公斤,农垦橡胶亩产只有54.3公斤。因此,要充分认识产量偏低是稀有的热带资源的极大浪费,产量偏低与农业部认定的主要农作物地位也很不相称。要增强全面提升海南橡胶主要农作物的地位迫切感,政府应该加强对天然橡胶产业的领导,把改良品种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要内容,在这当中应充分重视和依靠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研发力量,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尽快培育或引进适宜海南种植的胶木兼优新品种,最终实现种植面积1000万亩,亩产120公斤以上、总产达到100万吨的目标。这样,橡胶对海南农业的贡献将从目前约14%上升至30%以上,橡胶是海南主要农作物的地位才更加名符其实。

三、实现热带农业全面升级

我省农业近几年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从冬交会展出的农产品质量的年年提升的大量事实,就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政府主管部门似乎对海南农业的未来,缺乏一个科学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例如,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本应是全省普及的事,但目前却只能在局部地区实施,这是一种对资源利用不负责的短见。笔者认为,海南是世界上保存得最好的一块原生态净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天然温室”,应该无条件地成为全国冬季绿色蔬菜生产供应基地。海南省应该庄严承诺:凡海南生产的农产品都是绿色的无公害的,这既是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也是世界宾朋和全国人民的渴求,同时又是海南热带农业自身转变发展方式的科学抉择,必将大大提升海南热带农业的地位。

国家从战略高度批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给这个世纪承诺以强有力的支持。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视察时强调指出,更充分发挥海南优势,着力加强瓜菜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全面强化科技、信息、储藏加工、运销等方面支撑服务,努力打造海南冬季绿色蔬菜生产基地。部长的要求显然不是现在的局部无公害生产基地,而是要求海南坚定地实现全省农业无公害化,这既是农业部领导对海南发展的要求,也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六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发生的“豇豆”事件,有些市、县农业部门某些领导和相关人员受到了处分,事件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政府主管部门,离全面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要求认知上的距离有多么大。又如,近年建立起来的供应港、澳蔬菜生产基地,表面看似乎是一种进步,实际上也是认知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因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同港、澳居民一样,早就有享受绿色无公害蔬菜的渴求,海南再把供港、澳基地区别建立,这本身就违背全国消费者的普遍意愿,同时也是一种隐性资源大浪费。由此可以看出,海南农业

转变发展方式的唯一出路是实现热带农业全面升级,把海南真正建设成标准统一的供港、供澳、供全国大中城市的绿色菜篮子。

四、根据消费需求改良品种,形成品牌产业带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科学家早就预言,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都将越来越高,总的趋势是要吃得好又吃得安全,这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必须遵循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农业部门永不休止的光荣使命。这就要求农业部门要把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放在品种改良上面,适时生产出能满足人们各个时期需要的合格食品。专家们在探讨我国人口达到15亿时的粮食供应问题,土豆的开发和利用将成为我国粮食长期自给的主要课题,这也是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一大范例。

海南除了全面打造全省冬季瓜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外,应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统一搞好资源科学配置,着力打造出几个有特色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例如,海南产的胡椒品质是全球最好的,应该在琼文地区建立一个能左右全球市场的大型胡椒生产基地,参与全球竞争,争创全球品牌。还有是以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为主体的芒果种植带,以陵水、万宁、琼海、屯昌为主体的槟榔种植带,以乐东、东方、昌江、白沙为主体的香蕉种植带等等,我们应充分发挥资源地域优势,打造出叫响全国的热带农业生产基地。

特别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海南除专业公司外,农民包括农垦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几乎都是在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下无序进行的,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政府应该通过统筹规划,加强指导,把农户发展的积极性纳入农业产业化轨道,这是对资源负责和实现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超对接”产销模式的必备条件。

第二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须正确处理十个关系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河南加速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大省的迫切要求和根本途径,在实际工作中须正确处理好十个关系:

正确处理加快当前发展与实现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确保河南农业发展不停滞、不倒退,更不能出问题,继续当好保障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定盘星”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要以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农业新发展,着力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性、协调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的永续性、开放发展的融合性、共享发展的公平性,坚决把过高的农业资源利用强度缓下来,把面源污染加重的趋势降下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扩大数量增长与坚持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关系。河南现有人口超过1亿人,常住人口超过9000万人,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必须继续扩大农业产能。强调数量增长,绝不意味着忽视质量效益。按照更均衡更全面的现代农业发展观要求,必须坚持数量、质量、效益三者并重,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质量,向科学管理要效率,向节本降耗要利润,实现数量与质量、投入与产出、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统一,确保数量、质量、效益同频共振、协同共进。

正确处理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底线,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高品质口粮基地作为重要目标,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做到藏粮于土、藏粮于技,是河南必须肩负的政治责任。保障粮食安全绝不能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要建立完善种粮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扩大粮补项目,增加补贴金额,让农民获得更多政策性收入。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粮食加工转化,让农民以粮食入股,并获得加工增值收入。培植新的收入增长源,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营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实现保粮增收。

正确处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转变农户生产行为的关系。目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河南农业转方式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分散的小规模农户生产过程中粗放的生产行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严重制约,必须引导和约束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和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品牌建设。要坚持“产”“管”并重,治地治水,净化产地环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坚决把住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产过程两个安全关,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正确处理发挥主体功能与挖掘多样性功能的关系。农业的主体功能是生产功能,在人增地减趋势难以逆转、食物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强化主体功能对河南农业发展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挖掘农业的多样性功能,积极发展与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密切相关的循环农业、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以及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等,不断强化农业多功能的延伸融合,走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种功能有机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子。

正确处理放活土地经营权与守住耕地红线的关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的在于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盘活农村土地资源。但是,绝不能以改革的名义冲击耕地红线,这也是农村改革的底线。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贯彻好《河南省高标准粮田保护条例》,切不可为了追求土地利益的最大化,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导致耕地红线失守。

正确处理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是党在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但如果一味局限于家庭承包经营,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就得不到有效释放;如果无视家庭承包经营,加快建立更加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新型农业生产关系就会失去根基。要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引导农户依法自愿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在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支持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强化土地流转服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质的飞跃。

正确处理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实质性成效,现已累计达2742万人。做好“转得出”这篇大文章固然重要,确保“留得住”意义更加深远。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升为农村人才发展战略,统筹重点培养农村“新农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培养现代农业新生力量;制定培育规划,实施培育工程,开展精准培训,努力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擅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切实解决“谁来种地”的大问题。

正确处理“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积极引进国外发展资金、关键技术、种质资源、管理经验等,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是河南的一贯做法,必须继续秉承。“引进来”更要“走出去”,要充分发挥河南农业技术先进、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带动农业装备、生产资料等优势产能对外合作。要制订实施农业对外投资发展规划,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业大开放、大融合、大发展。

正确处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的关系。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的办法指导和组织农业生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遵循。同时,要厚植重农氛围,强化政府引导,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完善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强化农业保险支持,加大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扶持,使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实现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省连续六年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力争通过10年左右的努力,使全省农业产出效益、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物质装备、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支持保障水平有显著提高。

农业增长要由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投入向依靠科技和资本投入转变。江苏省土地资源紧缺,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必须依靠经济比较发达和科技、人才、资本的优势,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一条集约型农业发展道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由主要依赖自然生产向发展可控的设施生产转变。设施农业打破了季节、时空的界限,产出效益相当于传统农业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是典型的高效农业形态。江苏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必须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综合运用生物技术、环境技术、工程技术,发展壮大高效设施农业产业群。

农业经营由分散的家庭经营向专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规模经营,培育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加快发展土地集中型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加快发展统一服务型规模经营,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实行统一种子种苗、统一技术推广、统一机收机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农业发展由注重农业的一产向促进农业的一产、二产、三产协调发展转变。延长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要着力做强一产,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效益;做大二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

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做活三产,构建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突破农产品流通,积极发展农业服务业。

农业功能由以农产品生产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依托农业绿色特质和农村特色地域文化,以农业景点、农事体验、农展节庆等为载体,利用人文历史、民俗古迹、旅游景观,积极挖掘农业文化内涵,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农业,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江苏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重点是要着力推进“两个化”、加强“三大载体”建设。“两个化”即粮食高产技术普及化和高效农业规模化。“三大载体”为:现代农业园区,创新管理机制和模式,大力发展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集聚、集群发展;农产品市场体系,根据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网上销售等现代流通业态,加快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此,要扎实推进以下主要措施。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加大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质粮油业、蔬菜园艺业、规模畜牧业、特色水产业和休闲观光业,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粮食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加快发展设施园艺业,积极发展大棚、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加快发展规模畜牧业,积极发展优质瘦肉型猪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水产业,提高渔业养殖综合效益。拓展农业功能,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围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创新农业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增值利润。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品牌化战略,打响江苏品牌农产品。深入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教育培训“三大体系”。全面实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工程,积极推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大力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农村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返乡农民工和村干部的培训,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农村经营管理、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农业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发展条件。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要求,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疏浚整治,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大新型适用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强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沼气治理工程、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和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和弃置污染水源。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林业产业工程建设,全面开展村庄绿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大力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

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趋于均衡。创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方式,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加快发展合作经营型、土地集中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深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确保农业贷款增幅大于贷款总额增幅。加快发展高效农业保险,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作者:黄莉新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第四篇: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作者:伯霞

来源:《农业知识·乡村季风》2012年第09期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加速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一、发展理念由传统转向现代。跳出农业看农业,深刻认识现代农业内涵,努力形成包括“种养加、农机制造、农产品物流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等内容的“大农业”概念,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开发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组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把企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和“规模、标准、质量、品牌”等理念引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推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建立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经营机制。

二、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投入。着力打造由政府引导、农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农业企业共同参与,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按照产业化的思路组建各市区县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农业科研试验站,加强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普及,加强包括科技基础设施、试验基地、野外台站、信息服务中心和网络科技环境等在内的农业科研基础建设。提高现代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用现代化的物质技术装备农业,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率和效益。加快高素质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农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应用能力,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

三、生产经营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农业要素投入使用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力争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由经验型转向科技型。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资源由分散配置转向集中配置。鼓励农民自愿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化经营,切实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耕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物种资源培育的力度,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四、城乡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金融、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劳动保障等公共政策,完善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完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机制,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统筹城乡、统筹工农业发展,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新路径,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以工促农发展的新机制。(伯霞)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五篇: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王冬生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在全国建立“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我省“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可见,如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十二五”期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城市化使得农业的耕地资源减少,工业化使得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工业化和城市化又使得农业和农村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造成农业发展资源短缺。加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缺乏有效体制和机制,农业面临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代农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要求。据国家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996年至2006年末,我国51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口比重从18.5%上升至32.5%,年均增加1.4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发展,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给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十分不利的影响。“留守老人”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们大多为小学文化,近三分之一为文盲,观念陈旧,思想保守,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劳动者,不仅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也缺乏对先进适用技术的接纳和吸收能力,直接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的合理流转,导致农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农户兼业化,农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和采用生产新技术的能力。由于土地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不愿放弃自己的承包耕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兼业农民迅速增加,兼业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收入,对低收益的农业生产重视程度不足,往往是以简单的物资投入(如化肥)替代劳动投入,保持传统的生产方式,对采用新科技和调整农业结构缺乏兴趣,农业生产率难以提高。

兼业农民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尽管最近1~2年中承包地的流转出现加速现象,但我省农户户均土地经营规模没有改变。小规模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生产效益偏低,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没有能力采用生产新技术。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稳固,区域农业生产结构雷同,生产效益不高。从总体看,农业近10年来的发展,农业科技投入要素逐年增加,生产手段不断改良,农业的生产资金总量投入在增加,但是农业的投入结构、生产结构和农民的收入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农户生产数据分析,主要表现为:1)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比呈下降趋势,2000年3.76∶1,2008年下降为2.96∶1;2)农林牧渔之间的比较效益没有发生变化,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没有改变;3)农户生产的资金支出结构基本没有变化,农业占15%左右,牧业占25%左右,林业占10%左右;4)农业生产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基本没有向好改变,农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出占60%左右,牧业占35%左右,其他生产比例很小,粮食占67%左右,棉花占6%左右,油料占11%左右。2009年,河南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5个百分点,比山东、江西分别高4.5个和16.1个百分点,而相对效益较高的林牧渔业比重不高。农业结构不优,高效农业占比低,使农民增收受限。5)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结构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土地流转“非粮化”趋势严重,缺乏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影响粮食安全。种粮的比较效益比较低,土地承包权流转之后,原本种粮食的土地,有很多改种经济效益更高的非粮作物,搞农业生态旅游、农家乐之类的项目,这种现象被称为土地流转中的“非粮化”现象。据省农业厅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898.84万亩流转土地中,非粮食生产达到了346.19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38.52%;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率达到或超过40%的有13个,达到60%以上的有6个,其中郑州市流转面积为24.7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只有

4.49万亩,“非粮化”率达到了81.84%;许昌市流转的75万亩土地中,有21.54万亩用于粮食生产,“非粮化”率达到了71.28%,而洛阳市和三门峡市则分别达到了67.1%和65.4%。以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业结构,解放农村非农务工生产力为目的“非粮化”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没有政策上的布局调控,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原经济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实施。

改善农业发展方式的建议

由于全省各地区农业自然和发展不平衡,现代农业建设不能采用统一模式。首先应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改革实验区,实施以下措施:

实现农业劳动力实质性转移。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增加城市廉租房数量,满足农民工需求,同时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以此实现农业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的实质性转移后才能加速土地流转,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科技利用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潜力。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省目前仍有近50%以上的中低产田,不少地方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重建轻管,毁坏严重。据省地调队调查,全省有近一半的农田水利设施无专人管护。应改革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把田间水利设施纳入公共管理体系,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强力改造中低产田。

在粮食生产核心区重点用政策鼓励规模经营,扶持粮食生产合作社,促使土地向粮食生产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流转,限制向企业流转。如,完善粮食补贴方式,增加粮食规模生产农户的补贴标准,增加对粮食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补贴。

降低农民利用先进科技的成本。可以考虑政府出资,赋予农业高等院校和农业科研部门科技推广职能,作为目前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补充,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⑦4

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下载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南农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5则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 2011年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年粮食总产达到了11424亿斤。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社会事......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考 傅汝仁 当前,我省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探索一条适合山东特......

    发展方式转变之思考

    县域发展方式转变之思考 株洲市副厅级干部攸县县委书记邝邹飞 推进“四化两型”,转变发展方式是当前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是一个时代的命题和现实的难题。攸县以资源采掘......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顾益康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和难点,其实质是以高效生态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业增长由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物......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本站推荐)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张华建 作为农业大省、全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不仅是农业自身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5篇范文]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专题学习体会根据厅里要求,我认真学习了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认真思考。通过学习我认为,随着我省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原......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创新农业发展理念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访江苏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 近年来,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加具有紧迫性 杨承训 胡锦涛同志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了8项战略性任务,其中第四条就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这可视为今年1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