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浅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内容摘要: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这一流行语使用的区域性和传播的局限性,使大多校外人士对它是一头雾水,知其言而不知其意。本文主要针对校园流行语的分类、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分析、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三大方面来谈谈笔者对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认识。
关键词:流行语 分类 语义 基础
大学校园流行语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在校园中出现的、主要流行于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的词语,是大学生生活、心理等方面在语言中的折射。由于这一流行语使用的区域性和传播的局限性,大多校外人士对它是一头雾水,知其言而不知其所以然。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这次的毕业论文,笔者走访了多所大学的大学生,对各种流行语可谓耳熟能详,对其中暗含的“奥妙玄机”也颇为了解,现将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些高频校园流行语加以收集和分析,进行探析。
一、校园流行语的分类
校园流行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本文将它分为三类,具体如下:
(一)内容分类
大学生流行语是大学生活在语言中的折射,它绘声绘色地反映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有:
1.学习方面。反映上自习看书的“学习文件”。反映考试态度的“横眉冷对考白卷,眼睛直对钢笔尖”。反映考试结果的“过了”、“挂科”。反映学习积极态度的“考研”、“考级”、“过级”。表现学习消极态度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堕落”等。
2.爱情方面。爱情在大学生中间是个永恒的话题,从高中时代的朦胧到大学时代的狂热,大部分学生都体味过爱情的种种滋味。因此校园流行语中有大量描述爱情的语言。如“甜蜜一下”、“晒月亮’’是男女朋友约会的代名词。男生追女生被称为“钓花”,女生追男生被称为“钓虾”。反映恋爱结果的有“修成正果”、“比翼双飞”、“毕业以后我们一起失恋”。既有得不到爱情的沮丧后对女生的反面嘲讽:“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要在大学找。不仅数量比较少,而且质量也不好”;也有得到爱情的甜蜜与慰藉:“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
3.心理方面。抱怨无奈的气愤心理:这叫什么鬼事、郁闷、恶心、崩溃、晕、痛苦啊!对刻板语言的叛逆心理:我爱死你了(我讨厌死你了)、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的蠢材)、长得很有创意(长得不好看)、神童(神经病儿童)。保护隐私与避讳的心理:砌长城(打麻将)、见周公去了(上课睡觉)、幸福去了(约会去了)、上政治课了(专指和老师谈话)。
(二)语言单位分类
语言单位包括语素、词语、短语、句子、篇章。在校园流行语中较常见的是词语、句子和篇 章。以下是按照不同的语言单位做出的分类:
1.词语:老大、美女、郁闷、考研、我晕、我吐、偶像、小白、卧谈、搞定、小样、受挫、长得安全等。
2.句子:你有没有搞错?我郁闷啊!你有病啊?我无语了。上眼皮与下眼皮亲密接触。你好白哦!(你好白痴)。做人要厚道等等。
3.篇章:某大女生一回头,鬼哭狼嚎谁都愁。某大女生二回头,黄河之水倒着流。某大女生三回头,吓死田边一头牛。某大女生四回头,飞机撞倒沟里头……找点空闲,找点时间,独自在网吧把电影看看,带上倦容,带上心烦,去趟图书馆,把小说翻翻。
二、校园流行语的语义分析
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说:“如果把规范的形式称之为零度形式,那么对零度的超越、突破、违背和反动的结果,便是偏离形式”,“在交际活动中,语音、语义和语法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出现偏离现象”。[1]校园流行语中就有这样一类词是通过对语义的偏离(对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产生的。这种“偏离”是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有意而为之。
(一)对理性意义的偏离
理性义是指词义中与表达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又叫概念意义。对理性意义的偏离是对词语的概念意义的零度形式的超越和反动。其偏离意义与概念意义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
零度形式 偏离形式
活该 应该这样,一点也不委屈。活得应该。
青红皂白 是非,缘由。无论是青的,还是红的,用肥皂一洗就白了。
非凡 超过一般,不平常。非常平凡。
神童 特别聪明的儿童。神经病儿童。
可爱 令人喜爱。可怜没人爱。
(二)对附加意义的偏离
附加义是词所附属的色彩意义,是附着在词语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外围意义。感情色彩是附加意义的一种,以下是对感情色彩偏离的校园流行语:
零度形式 偏离形式
天才 卓越的创造力、想象力;有天才的人。(褒义)天生蠢材。(贬义)
可爱 令人喜爱。(褒义)可怜没人爱。(贬义)
贤惠 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褒义)闲着,什么也不会。(贬义)
蛋白质 天然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多种氨基酸组成。(中性)笨蛋、白痴、神经质。(贬义)
猪头 猪的脑袋。(中性)女孩对自己喜欢男孩的爱称。(褒义)
“可爱”一词是对理性意义与附加意义的同时偏离吗?要说清楚。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这些词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旧词,人们对于它的零度意义也是再熟悉不过了的。但当它们摇身一变成为校园流行语,广泛地使用于大学生日常交际的时候,它的零度意义就完全消失,表达的完全是偏离意义。当大学生告诉你:“你真是一个天才”,你可千万别得意,是在嘲笑你是天生的蠢材;当你听到“我真是一个非凡的人啊!”这句话时不要以为他有多自负,他表达的意义是他真是一个非常平凡的人;如果有人夸你真可爱,你也别理解错了,是在说你“可怜没人爱”。无论是对理性意义的偏离还是对色彩意义的偏离,都是新颖的、机智的、诙谐的。虽然表面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它着实体现了大学生集体生活活泼、富有情趣的一面。这些偏离词义的产生是对其潜在词义的开发和利用,是一种时尚地创新。
三、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
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相应的背景或基础,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产生也不例外。笔者结合王希杰先生提出的“四个世界理论”,对其作以简易分析。
语言是物理(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人类认识和把握物理世界的工具,是我们用来认识和表达物理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巨大的。语言负载、传播、创造着文化,同时文化也制约着语言的运用。心理世界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总和,语言的运用和交际活动都要受到各种各样心理规则的制约。[2]校园流行语也是一种语言现象,它的产生和流行与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联系紧密。或者说,社会现实、文化背景、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是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基础。
(一)社会基础
语言的产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流变的语言符号,流行语是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某些变化和社会心理变迁的语言现象。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注重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就业压力大,创新意识增强,追求个性独立。这些种种的社会现象都在大学生校园流行语中有所反映,也就是说学生们使用的流行语言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以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为依托的。例如: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大学生们崇尚简洁、方便,他们急需缩短表述时间,因此一大部分数字、字母流行语言在大学生当中风行起来。像286(智商低)、7456(气死我了)、我T你(我踢你)、BC(白痴)、sL(色狼)、BF(男朋友)、GF(女朋友)、94(就是)、771(亲亲你)等。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无奈、自嘲、烦躁的情绪:“郁闷”是近年来大学生使用
频率最高的流行词,表达忧虑、空虚、烦闷的情绪。此外,“有没搞错”、“我快崩溃了”等流行语言也经常被用来表达内心的苦闷和宣泄不满的情绪。
(二)文化基础
校园流行语言的产生与时代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调查显示大学生流行语的产生受娱乐性电视节目及时尚杂志、网络语言、广告语言、影视作品的影响较大。可见,娱乐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行性强、传播面广,得到青年学生的普遍青睐。学生们刻意去模仿它、创新它,创造属于自己的个体语言。因此校园流行语带有鲜明的娱乐化风格。
例如2005年湖南卫视承办的风靡全国的大型选秀节目—— “超级女生”带来的一批时髦的流行语,在校园迅速走红,像“pk”、“海选”、“粉丝”、“想唱就唱”等。再如,一些流行的影视剧、小品的经典台词:“相当”(赵本山、宋丹丹所演的小品的台词,是程度副词“很”的意思)。“伤自尊了”(表示受到伤害的戏谑语)。“做人要厚道”(冯小刚贺岁片《手机》中人物严守一与费墨交谈时的台词。)“靠”、“我靠”(周星驰《大话西游》中出现的对白,是脏话的谐音。被青少年和大学生用来表示惊叹、气愤不屑等情绪。)[3]
(三)心理基础
任何新的语言现象不仅有社会、文化的原因,还有心理原因或基础。校园流行语的产生也自有大学生特有的心理作基础。
1.求新求异的创新心理。在知识创新的时代,大学生是不容忽视的创新群体。他们接受教育程度高,吸收的新知识多,语言信息量大,所以一些创新的词语就会不断涌现。出于对刻板语言的叛逆,他们追求新奇、崇尚创新,将旧的词语赋予新的含义,故意别解旧词或创造偏离意义,从而满足求新求异的欲望,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2.追求时尚、表现个性的心理。追求时尚,展示自我是新新人类一族所追求的,这股前卫之风席卷了整个校园,在大学生中盛行开来。另类的穿着、前卫的生活方式、创造属于自己的个体语言,在大学生眼里是“酷”的表现。这种追求时尚,展示自我个性的心态便促使他们喜欢采用语言的变形方式,打破约定俗成的常规语义,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潘世松,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出版第2期。
3、郝世宁,从校园流行语看大学生的郁闷情结,教育与职业,2008年出版第5期。
4、祝西莹、赵雨,从校园流行语浅析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考试周刊,2005年出版第4期
第二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调查分析
引官
流行语是带有浓厚时代烙印并充分体现创新意识且频传于人们口语的一种语言,而校园流行语则是学校校园里流行的一种语言形式对于校园流行语,语言学学者认为,流行语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对民族语言的戏谑和反叛,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是不健康的苗头 社会学学者认为,校园出现大量反常规语言,会对语言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呼吁大学校园流行语要找准方向心理学学者认为,校园流行语良莽不齐,尤其是负面影响的 词太多,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要净化校园语言 不少大学教师认为,年轻人迷恋流行的事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注重自身文化内涵和能力素养的提高。一些同学觉得,校园流行语作为一种纯粹的休闲搞笑可以但一味模仿就显得很庸俗,“痞子味的言语不适合校园的文化氛围
而持相反观点的一些专家则认为流行语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意味。新词语的活跃程度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城市活力的指标新时代的大学校园应该成为一个飞扬着青春活力,引领着时代潮流,体现着生命价值的地方 而校园流行语的特点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 这些专家也承认,有的流行语潜在地消解了一些具有严肃意义的内容。不过,这也是后现代社会普遥存在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第三篇: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和特点
大学校园流行语浅论
摘要:流行语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校园流行语作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面镜子,反映着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念,是一种词汇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论文主要对大学校园中的流行语进行探讨,校园流行语的使用主体主要是大学生,他们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因而流行语的来源也很广泛,可根据其来源进行分类,则有心情、情绪类,网络词语、影视词语、生活词语、人际交往用词和爱情词。大学生作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感,喜欢丰富多彩的有趣味的生活,因而他们的流行语也新颖奇特、风趣幽默、简单快捷、形式多样。然而,校园流行语的存在并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论文将从社会和大学生心理两方面对其进行探究。针对校园流行语的一系列特征,笔者认为其有很大的语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不足之处,应对其加以规范。
关键词:校园流行语 个性时尚 文化内涵 社会 大学生心理 语用价值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buzzwords Abstract: The buzzwords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an era and it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social life.As a mirror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life, Campus buzzwords reflect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It is not only a vocabulary phenomenon but also a special cultural phenomenon.In this paper, we mainly explore the buzzwords in the university campus.The main users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buzzwords are college students.They are knowledgeable and their vision are open.As a result,the campus buzzwords’ origin is very extensive.They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source, the mood and emotional words, the network words, the television word, the life words, th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ords and the love words.As young people, college students are always curious about new things and they tend to like colorful and interesting life.Thus the campus buzzwords are often peculiar, humorous, quick and easy and in various forms.However, the campus buzzwords’ presence is not by chance, but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We will explore it from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two aspects.Finally, for a series of features of the campus buzzwords, we think it has a great pragmatic value.But there are also deficiencies in these buzzwords, so they should be regulated.Keywords: universe campus buzzwords;personalized fashion;cultural connotations;sociology;students' psychology;pragmatic value
一、大学校园流行语含义及成因
语言不仅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一种文化载体,可以表达思想情感和彰显个性。流行语通常表达人们在特定时期的新观点、新感觉,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大学校园流行语则是指在某一时期大学生在校园口语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话语形式,属于一种大学生自己创造的社会方言,是现代校园生活的即时反映,折射出了当代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思想,从90年代的“I服了YOU”到最近的“杜甫很忙”无不反映出了校园流行语的即时性与多元文化的特点。
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文化多元化等形势的影响下, 大学校园已成为一个展现青春活力, 引导时代潮流, 突出自我价值的区域,现代大学生,大都是“80 后”、“90 后”,他们身上总是有意想不到的东西让人眼前一亮,从外在服饰装扮到内在思想,处处闪烁着个性的光彩。他们在生活上追求个性,在语言上则体现在他们追求时尚, 热衷于运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 随之校园流行语作为大学生展现自我的方式,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园流行语随时代而变、随潮流而变,都是一定时期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反映,体现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几乎涉及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显示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不被常规与传统束缚的个性[1]。
二、大学校园流行语的分类
(一)心理、情绪词语。
这一类词语在流行语中所占比例相当大,比如“郁闷”、“晕”、等。“郁闷”一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似乎已经成为高校独有的一道风景线,反映了部分高校学生在现实中所承受的压力。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压力和烦恼日增,需要宣泄,“郁闷”一词在此情况下,开始频频出现。它既表达了一些大学生心中的情绪,又体现了社会上特有的文化氛围。
(二)网络词语。
网络在现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影响也越来越大,大学生自然不肯落后。网络上“MM”(女孩)、“GG”(男孩)、“杯具”(悲剧)、“神马”(什么谐音)、“打酱油的”(路过)、“汗”(被吓到)、“顶”(支持)、“给力”等,都是网络常用词语。网络以其丰富多彩性、快捷互动性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而上网反映了新的通信手段的优势,也成为大学生获取新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另外由于大学生课余时间相对丰富,“上网”逐渐成为消遣娱乐的形式[2]。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大众化,一些网络词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大学生容易接受新奇和独特事物,思想无阻碍,所以网络流行语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推崇和喜爱。
(三)影视台词。
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影视小品的台词也为校园流行语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历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学会了“忽悠”、“你太有才了”、“那是相当的”、“做人要厚道”等词。近几年来,电影与电视剧里的台词,也颇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如《大话西游》中“曾经有一分真挚的爱情放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爱上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等被称为影视经典的语言,因其具有趣味性、独特性的特点,影响力正逐年上升。
(四)生活用词。
许多大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语言创新。如:“点名”、“特困生”、“挂科”等词,把大学生活动中心戏称为“大活”,这些都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它反映了大学生对抗压力和追求自由的情感。相对于课堂的枯燥乏味,外面的世界却丰富多彩,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这样的词语便应运而生。在课堂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思想道德与法律修养简称为“思修”,高等数学简称为“高数”,无不与大学生的学习课业紧密相连。而“考碗族”、“啃老族”、“毕婚族”等词语的出现,表现的是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出路与未来的调侃,是大学校园独特的产物。
(五)人际交往用词
人际交往是青年学生学习之外主要活动,也是为踏上社会所做的必要准备。人际交往的流行语表现在多个方面,有的是特定称谓语,如:“老油条”、“作(坐)家”、“枪手”(替考的人)。有的是反映男女朋友交往的词语,如:“拍拖”、“理工男”、“Dating”等;还有一些反映打架斗殴、骂人的流行语,如: “猪头”、“2B”、“围 炉”等。
(六)爱情词
爱情在大学生中间是个永恒的话题, 从高中时代的朦胧到大学时代的狂热, 大部分学生都体味过爱情的种种滋味。因此大学校园流行语中有大量描述爱情的语言。如“甜蜜一下”、“晒月亮”是男女朋友约会的代名词。男生追女生被称为“钓花”,女生追男生被称为“钓虾”。映恋爱结果的有“修成正果”、“比翼双飞”、“毕业以后我们一起失恋”。既有得不到爱情的沮丧后对女生的反面嘲讽: “天涯何处无芳草, 何必要在大学找。不仅数量比较少,而且质量也不好。”也有得到爱情的甜蜜与慰藉:“和你在一起的感觉真好”、“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等。
三、大学校园流行语的特征
(一)新颖奇特
当今社会的用语推崇创新、追求个性。校园语言在大学生们求异心理的支配下, 也日益追求标新立异,张扬自我。校园流行语的显著特点就是富有创造性[3]。校园流行语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创造新词语,二是旧词赋新用。青年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这种心态促使他们去积极创造新词,以彰显个性。如:“校花”(大学、学院里最漂亮的女生)、“班草”(班里最笨的男生)、“知本家”(以知识为谋生手段的人)、“网虫、书虫”(对电脑或书很痴迷的人)、“表酱子”(不要这样子)等。这种心态使很多学生纷纷效仿,都想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如:“史努比”(死路边)、“后起之秀”(起床较晚的同学)、“s”(很拐弯抹角)、“大喜(洗)之日”、“情剩”(情场上剩下的)等等。另外就是旧词赋新用,有一些词语本来就存在,但却被大学生们移花接木,赋予新的含义。如:“青蛙”(指相貌丑陋的男生)、“恐龙”(长得丑的女生)、“特困生”(特爱困的学生)、“孔雀”(自作多情)、“研究生”(烟酒不离身的学生)、“情圣”(情场上剩下来的)、“黄昏恋”(下午锻炼)、“神童”(神经病儿童)、“可爱”(可怜没人爱)等等。
(二)风趣幽默
与一般的社会群体相比,大学生不仅在生活中,而且在思想上更为自由洒脱,桀骜不驯,因而校园流行语也表现出了这些特征。他们运用所学的反语、比喻、别解、正义反用、反义正用、仿拟等修辞手法, 使一些旧词的含义被歪曲甚至与本意完全相反。或者利用把汉字的每个词语拆开,赋予每个音节不同的意思,组合成新的含义,赋予其嘲讽意味,使交际语幽默、诙谐、风趣。例如:你真是个“天才”,貌似是赞扬,其实它的意思是:你是个天生的蠢才,创造者认为利用“反语”表达本意,更能增强话语幽默讽刺的意味。如两人见面的问候说一句: “哥们, 还活着呢?” 同学过生日送上一句“猪(祝)你生日快乐!”。
另外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 校园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采用中英文并用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的思想趣味。这种语言风格, 在汉语传统表达的基础上加入了西方的味道, 是一种很时尚的校园流行语言。其中有些是汉语语法加上英语单词,如“ I服了YOU”, “好cool”,有些是汉语词和英语单词混用,如“Hi,大家好!”,“哦, my god!”等等。有的是直接运用英语单词的直译,如“秀”是英语show 的音译, 意思为表演, 由此又产生了一些新词,如“做秀”(make show)、“脱口秀”(talk show)等。在大学生中还流传着一些中西合璧的歌谣,如“The river向东流啊,天上的star擦北斗啊。说go咱就go啊,你own我own全都own啊”,叫人忍俊不禁。
(三)简单快捷
1、校园流行语使用字母词[4]。字母词的使用频率在校园内更高,学生们受自身知识和网络语言的影响,喜欢运用字母词来表达意思。如GG(男孩)、MM(女孩)、CET(英语四级)、TOFEL(托福)、POSE(造型)、FANS(追星族)、BT(变态)、TMD(他妈的)、CS(反恐精英)等。
2、校园流行语使用数字词。
数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但青年学生们发现了隐藏在数字中间的巨大的语言价值:利用谐音转换数字意思。如:584(我发誓)、5920(我就爱你)、1314159(一生一世跟你走)、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7456(气死我啦)、847(别生气)、55(呜呜)等。
3、校园流行语使用缩略语。
缩略语的大量运用也体现了校园流行语简洁的特点。比如:学工办(学生工作办公室)、大英部(大学英语教学部)、研究生(烟酒不离身的学生)、特困生(特别喜欢睡觉的学生)、外院(外国语学院)、毛概(毛泽东思想概论)等。
(四)形式多样
由于汉语中词及词以上的语言单位都能独立运用并表达丰富的意义,所以造就了校园流行语“形式多样”的特点,有的为单个的词或短语,有的为句子,有的编成民谣,有的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有的则以数字形式出现[5]。以词或短语形式出现的校园流行语占绝大多数。如油条、枪手、白菜、放电、知本家、花间派、后起之秀,等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多为套用、仿用的名言、格言等。如“横眉冷对父母养,俯首甘为女子牛”、“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以民谣形式出现的流行语在校园流行语中也占一定比例。如反映青年学生对金钱的不同追求方式的:中文系,投笔从“融”;历史系,谈“股”论“金”;医学系,精益求“金”;外语系,西游取“金”。描写不同年级学生心态、心智的:“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知道自己知道。”“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等等。
四、高校大学生流行语存在的原因
高校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已步入成人化阶段,生理、心理渐趋成熟,思想也比较独立,但是作为学生,经济上尚未独立,事业还未起步,不得不依附于家庭、学校,精神上的独立与生活上的依附性造就了这一群张扬个性、桀骜不驯的年轻人。此外,如今,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学生虽在校园之中,但面临着社会的压力,年轻人的热情与好胜让大学生们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抗这种压力,释放自己,其中语言就是很好的一种手段。接下来,我们将从社会、心理两个方面来具体分析的学生流行语存在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尤其是大学,由于校园气氛更加自由、活跃,其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性就更加浓厚。社会中所流行的时尚或者所标榜的一些东西,也会引导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口头语言。
1、确认自己的身份地位。
身份、地位在当今社会的很多人心目中是两种非常重要的东西,也是划分人的层次和交际圈的标志[6]。人们的穿着、谈吐无不体现这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可以说人们只有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后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大学生也不例外,虽然同为大学生,但专业不同,身份也就有所差别。更重要的是,大学生长期学习本专业知识,耳濡目染,总会在无意的交谈间将一种专业气质流露出来。例如,大学生常常使用的“英语四六级”、“考研”、“托福”、“挂科”,即表明了他们的学生身份。再如,当有 同学这样说道“I’m sorry.这事情对我来说已经是过去时了。”那么大体就能确定这是位外语学院的学生;“死机了,他的想法和我的不兼容。”则很有可能出自计算机系学生之口。
2、便于交流。
社会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们已习惯一种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快餐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文化,为了节省时间,凡事都要简,凡事都要快,当代社会的快节奏也体现在语言上,人们倾向于用更少的词语来表达较完整的意思,是人们之间的交际更加简明。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加之年轻人的精力充沛,许多校园流行语更是简明扼要。如“法基”是“法律基础”的简称,将四个字简化为两个字,“打电话给我”简化为“call 我”两个字代替原来的五个字,更加简洁明了。
(二)心理原因
大学生流行语是在特定群体和环境中流行的词语,大学校园特有的生活风尚必然蕴含在其中,真切地反映出大学生内心世界的某些侧面,大都带有较浓重的情感色彩。大学生使用流行语的心理原因可以归纳为:
1、求新求异的心理。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容易喜欢新奇、新鲜的事物,对于时尚流行文化具有敏感和强烈的猎奇心理,加之大学生本身作为知识分子,对文化的接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生是一个社会的时尚先锋。所以他们更可能从流行的影视剧中汲取养分来充实自己的口头语言,例如当下流行的“甄嬛体”不仅能显示自己的时尚前沿,还能展示自己的构思才能,深受大学生喜爱。
这个年龄段的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些无一不在他们的日常语言中显示出来。例如大学生中流传这样一句话:“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还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还可能是鸟人。”这类校园流行语独具新意,趣味生动,个性鲜明,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关于白马王子和天使的想象,颇有解构经典的调侃意味,正好符合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于是他们就用其标榜自己新颖的思想。
2、求简求快的心理。
大学生是一个年轻化的群体,他们精力旺盛,对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对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他们希望用更短的时间来处理更多的事情,大学生使用的流行语标志着自己所处的年代和当代年轻人所持的生活态度与方式。这种追求速度与效率,希望通过节省时间和精力以达到最简化的心理反应在流行语上就形成了琅琅上口,风趣、幽默而且简洁、尖锐的语言,例如“毛概”“马哲”“毛邓三”等对课程名称的简化,“挂科”是对“考试失利”的简化,正好迎合了大学生的这种心理。
3、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亚健康的状态。
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对人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当代学子面临着学习、考研、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与年轻好胜、充满活力等特点相撞,使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性和两面性,内心充满了矛盾:校园里象牙塔式的生活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年轻人强烈交往需求的矛盾,精神的独立与经济的依赖之间的矛盾,情绪与理智间的矛盾,理想愿望与当前现实间的矛盾,在多方面压力和矛盾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大学生群体中产生了许多不良情绪,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这种负面的不良情绪中既包含了对当前生活和教育的不满,对未来的迷茫,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无所适从,个人的期望值过高等因素[7]。大学生在面临这些不良情绪时,一方面采用个性的语言把它发泄出来,达到心理的平衡,比如“郁闷”一词在大学生群体中使用率就相当高,就鲜明地概括了当代学生苦闷的心态,另一方面,这些压力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大学生逐渐怀疑自己从小所受的教育,开始以一种调侃的心态对待生活,例如下面这一句校园流行语:“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可我却用它来翻白眼。”这句是改自顾 城有名的诗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很经典的诗句一向被认为是积极向上的,表现诗人面对困难的无畏精神,被大学生拿来改造后却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瓦解了这种的精神,换之以对努力、奋斗的不屑,体现了大学生对自身现状的一种自嘲与无奈。这种负面情绪的疏导,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靠大量的含有贬义的词语来宣泄,校园流行语中大量贬义词的存在就是最好的说明。
五、校园流行语的语用价值及其趋向
流行语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生活变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大学校园流行语以一定的文化基础作为依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流行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大学生自己创造发明的新词语,还包括很多外来词语和网络词语,跟传统的汉语语言成分有着很大的区别。
就语用价值来看,校园流行语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发泄情绪、表现自己的重要途径。使得大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从而使大学生这个群体在整个社会中有了一种标志,在日常交流中,大学生们习惯于使用这种校园流行语。比如“晕”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应用,适用于各种语境来表现惊讶、不屑、讨厌等各种情绪,这一说法已被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同。这种表达方式因使用夸张的修辞方式而比传统的表达方式来更具有表现力,且生动活泼,幽默诙谐,更易为大学生所接受。
然而,大学校园流行语作为流行于某个特定的社会圈子内的社会方言,属于语言的社会变异,尽管大学生们觉得新鲜和另类,但它并不能为所有的社会成员所接受,在社会上某些正式场合如果使用这些语言就会显得不得体,不会达到应有的语用效果。有些校园流行语所显示的价值观含有消极成分,更是不易为社会成员所接受。
综上所述,校园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确实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校园流行语都能为社会所接受。但随着大学生不断走上社会,校园流行语也开始走向社会,并影响着传统语言成分。
首先,它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一方面大学生自己创造的词汇使词汇量增大,比如“挂科”一词,形容考试不及格,需要补考,再如“菜鸟”一词,则形容某人在某方面是新手,不精通。这些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需要而被创造出来,自然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一些原有词汇增添了新的意义,比如“恐龙”“青蛙”原来只是动物的名称,现在也只丑女和丑男,使得这些词有时候可以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增加了趣味性。
其次,它使词汇的构成更加多样化。一方面,除了传统词汇之外,校园流行语加进了许多数字词和字母词。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GG(哥哥)MM(妹妹)。另一方面,一些词语的词性也发生了改变,如程度副词所修饰的一般是形容词,来表现某种事物的状态,而在校园流行语中也出现了“程度副词+名词”的情况,例如“很女人”“很男人”“太爷们了”“很淑女”等等,这种情况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其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校园流行语走向社会,不可避免影响传统语言,其中好的部分可以借鉴,但由于校园流行语来源广泛,所以也不乏粗俗恶鄙的语言,这会影响这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语文的孩子们,他们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遇到新词汇感到新鲜很可能会全盘接受。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可能对校园流行语全盘否定,遏制其流行传播,而只能正确疏导,规范其使用。对于那些有益于身心健康且创造巧妙的词语我们可以允许其进入语文课堂,以此来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而对于另一些粗俗之语或不符合语言发展的流行语,我们应加以规范,其中语文老师在其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种规范不仅对于中小学生学习语文必不可少,对与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十分必要 的。
总之,校园流行语无论在语言方面还是在价值观方面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有利有弊,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社会之中不可能阻挡这种潮流,但可以因势利导,争取使校园流行语在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致谢
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困难和障碍,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战胜了困难并取得了进步。在这里,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田广文老师,因为老师的悉心指导,论文才有了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参考文献:
[1] 胡青青.从合作原则的角度分析校园流行语的特点[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10).[2] 马秀春.大学校园流行语研究现状述评[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4).[3] 秦祖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以校园流行语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4] 李少丹.大学校园流行语修辞应用论析[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5] 李 君.大学校园流行语新探[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 潘世松.大学校园流行语的词语特征[J].咸宁学院学报,2005(4).[7] 张丽红.大学校园流行语的模因理据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第四篇: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浅析大学校园流行语
[摘要] 大学校园流行语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的出现给中国的语言文化带来相当强的冲击力。一方面,它满足了学生群体的交际要求 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大学校园内的流行语进行简单的归类、分析及评价。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流行语; 归类;校园流行语
如今的大学校园内,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左一个“我晕”,右一个 “我倒”,上一个 “我顶”,下一个 “我吐”,这些词都是时下大学校园流行的 “行话”,对于业外人士而言,是无论如何也明白不了的。像这类的词语在大学校园内俯拾皆是,如 “特困生”、“觉皇”、“学习文件”、“晒月亮”、“白骨精” “恐龙” “BF”、“好high”、“94” ……大学校园流行语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的激变在语言方面产生的影响,真实反映了大学校园。特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文化心态。
一、校园流行语的内容
校园流行语涉及大学生活的各个层面,如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爱情、友情、就业、消费、时尚等。
从内容上看,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反映日常生活、学习方面的流行语:
这一类流行语是校园流行语中数量较多的一类,主要包括衣食住行、娱乐、学习等方面。如灌水、泡
茶、刷卡、疲软、洗胃、充电、学习文件、考研、找寄托(考 GRE 和 TOEFL)、call 我。
2、表现人际交往的流行语:
人际交往是青年学生主要活动之一,表现人际交往的流行语主要在三个方面。
(1)反映人际关系的特定称谓语,这一类流行语特多。如另类、根号 后起之秀、油条、烧饼、孔雀、老板、主管、金刚钻、偶(呕)像、作家、美眉。
(2)反映两性关系的流行语。如种草莓、甜蜜一下、钓鱼、钓虾、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
(3)反映打架斗殴、骂人的流行语。如围炉、猪头、超级恐龙、蛋白质
二、校园流行语的来源
1、网络用语风行。
互联网自20世纪初兴起,至21世纪初,以惊人的速度遍及全球。至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时代,伴随网络的产生,以网络为媒介的人际交流方式出现。在这个交流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产生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具有便捷、灵活、新颖的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生网上交流的增多,网络词汇大量涌入青少年的口语及书面语中,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如:登录、在线、聊天室等,又如网虫、网友、黑客等。这里具体又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网络上的新造词:例如:“菜鸟”是指电脑水平比较差的人;“竹本一郎”是用来形容愚笨者。(2)旧词新义类新词语:如“冲浪—使用Internet服务浏览信息”这里形象地把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比喻为在大海的波浪中驾驭自如地冲浪。(3)创新的新词语:例如“美眉—妹妹”“大虾—大侠”“格格—哥哥”。这种谐音词比谐音的原词更加形象生动、俏皮亲切,所以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2.缩略新词语。
缩略语的大量出现是大学生们追求高效、简洁的体现。为了省时,一些英文或汉语拼音缩写语应运而生。(1)英语缩略语:校园流行缩略语很大一部分是对英语的缩略,反映出学生的英语优势。例如“BBS”指的是“Bulletin Board System 电子公告牌系统或称论坛”、“IT”指的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信息技术”;(2)汉语缩略语:基本是传统的拈取部分字的方法。例如编程(编制计算机程序)、招办(招生办公室)、数控(数字控制)等。这些缩略语幽默风趣、形象实用,成为校园里学生们的通用语言。
3.外来词运用广泛。
所谓外来词就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校园里流行的外来词主要是指从英语中借用过来的词语,以音译、意译等方式进入学生语言。(1)音译词:就是直接模仿英语词的语音形式,用汉语语音加以改造,使它符合汉语语音的特点和规则而产生的新词。在书面上用音同或音近的汉字来表示。例如“秀”是英语show的音译,意为演出、表演,现产生出一大批新词在青年中流行:做秀、脱口秀、生活秀等。(2)意译词:在英语词的基础上,借鉴其意义,然后用汉语的语素根据汉语的构词规则形成的新词。这类词的特点是直白、形象。例如“新鲜人”(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自英语freshman。(3)还有一些词语是由英语加上汉字复合而成的,例如“I时代”“IT业”“IP电话”等等,这类词也可以勉强归在这一类。
4、各地方言。
大学校园的学子们来自全国不同省市,一些有特色、有代表性、能引起学生共鸣或产生微妙的情感体验的方言词语便流行起来。流行方言的主要来源产地有下面几个:1.港澳方言:港澳商人在大陆做生意增多、港台电影的流行、港澳学生在大陆求学的人数逐年上升……有:“靓妹”(美女)、“拍拖”“(谈恋爱)、“爽”(感觉好)、“打的”、“买单”、“泡妞”、、“翘课”(逃课)。2.南方方言:川剧的流行,四川话的独有魅力使得一些四川方言在校园流行,最流行的一句话是“有没有搞错”,用具四川特色的方言一说,效果就是不一样
三、校园流行语特点
1、简洁精练,方便快捷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大学生们更崇尚简洁、方便、快捷,因此一大部分数字、字母流行语言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如 88(再见)、7456(气死我了)、sL(色狼)、BF(男朋友)、GF(女朋友)、94(就是)771(亲亲你)等。
2、形象鲜明,风趣生动
当今大学生喜欢张扬个性、标新立异,其在言语的表达上也显示出独特的风格。如 “炮灰”、“裸考”、“闪人”、“棒槌”、“K你”、“孔雀”、“恐龙”、“小强” “呼呼”、“汗” 等词形象生动,新鲜活泼,展现了青年大学生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心理。
3、幽默、诙谐
校园流行语经常使用反语、比喻等修辞手法,刻意歪解、扭曲词语的原意,并赋予其讽刺的意味,彰显出幽默、诙谐、调侃的特征。如 “猪头”、“白骨精”、“白”、“天才”、“神童” “呕像”、“可爱” 等。
4、调侃、自嘲 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无奈、自嘲、烦躁的情绪,如 “郁闷”、“有没搞错”、“我快崩溃了” 是近年大学生使用频率相当高的流行词,表达忧虑、空虚、烦闷的情绪; 再如 “去死吧”、“恶心”等折射出大学生对某事的无奈与自嘲的心理,也是其烦躁心情的体现。
五、大学 校园流行语产生的双重影响及失范现象
校园流行语一定角度上体现了在校学生特定的生存方式和社会心态。从积极方面说,校园流行语反映了当今大学生敢于想象、创新、要求独立价值追求。他们创造了一些属于自己群体的语言,显示出一种独特的交往方式。比如“ 灌水”、“ 金刚钻”、“ 种草莓”、“ 后起之秀”,这些含有诙谐、调侃、戏谑、幽默的流行语,读后使人哑然失笑。这是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自娱自乐和自我解压的一种方法,能使学生彻底放松自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品位较高、表现力较强的语言研究流行语还能丰富汉语词汇。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词语的新颖、新奇而忘却了其中不健康的成分。校园流行语中有50%以上的话语含有讽刺和挖苦的意味,折射出一部分大学生不健康的社会心态。有关专家对几所高校近千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排列出时下大学生最常说的十大流行语,有“ 真酷,酷毙了”、“ 去死吧”、“ 哇噻”、“ 恶心”、“ 也不行”、“ 帅呆了”“ 白痴”、“ 上网去”、“ 变态”、“ 有没有搞错”。除三个赞叹词之外,“ 去死吧”、“ 恶心”、“ 白痴”、“ 变态” 等体现了学生在各种压力下产生的烦躁情绪。晚自习被翻译成一个个枯燥的词“ 学习文件”、“ 革命”;挨老师批评为“ 冗长而无聊的泡茶”;把别人笨说成“ 猪头”、“ 天才”、“ 神童”。这些言语具攻击性,含有讽刺、挖苦的意思,体现了学生游戏学习、玩世不恭和消极的处世态度,折射出大学生不健康的心态。部分校园流行语除了对学生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外,还对学生语言的纯洁与运用造成了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以辨证的观点来看待校园流行语,要具体词语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形象生动、表现力强、规范度高的流行语给予肯定;对于品位和规范度较低,且传播低级趣味的污言秽语,应明确地加以抑制。青年应该在语言文字发展创新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不断提高汉语的品位,引导汉语走上纯洁规范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杨文全.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 ].新疆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2] 于根元.新词新语和语言规范[J ].语文建设,1995(9).[3] 徐耀民.缩略语的划界和规范问题[ J ].语文建设,1988(3).
第五篇:流行语剖析
有木有2011网络流行语,是由云南地方方言演化而来的(普通话夹杂方言)就是“有没有”的意思,是咆哮体中的一种。“咆哮体”一般出现在回帖或者QQ、MSN等网络聊天对话中。使用者有时候激动的时候会觉得1个感叹号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打出很多感叹号。有些人回复的时候也会用来凑字数。“咆哮体”没有固定的格式或内容,就是带许多感叹号的字、词或者句子。这种看上去带有很强烈感情色彩的咆哮体引来了粉丝的追捧。很多咆哮体的粉丝还很注意感叹号的排序,适当的排序可以使咆哮体显得美观,而又能表达自己的情感。神马“神马”并非一匹马,而是“什么”的意思。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什么都是浮云”的谐音,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感叹之意。“神马都是浮云”一般表现人们对某件事情的不屑,现已经窜红于网络。这是一个万能的网络流行语,就像一块泥巴一样,你可以随便捏成一个形状。如果你是婉约派,可以把这个词演绎得婉约婉约再婉约;如果你是豪放派,可以把这个词演绎得豪放豪放再豪放。抱怨者可以读出抱怨,超然者可以读出超然。
3给力给力读音为,gěi lì,中国北方的土话,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给力”一般理解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1.作为形容词,类似于“很好”、“牛”、“很带劲”、“酷”、“棒”、“很有意思”等。常作感叹词。2.“给力”一词是从闽南话演变过来的,意思为很精彩、很棒的意思。
4御姐日文写做“御姉”(おねえ),本意是对姐姐的敬称,这里引申为成熟的强势女性。一般泛指比自己年龄稍大,性感成熟的女性。御姐是以御姐美德为处世观念,以御姐礼仪为行为规范的女性形象。御姐精神是御姐宣言、御姐美德和御姐礼仪所涵盖的意义的总和。
5萝莉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缩写,洛丽塔原指美国一部小说《Lolita》,后在日本引伸发展成一种次文化。“萝莉”或“萝莉塔”作为名词用以指称“女孩子”本身,或指称“穿着萝莉装的女性”。但作为形容词有时会专指“拥有萝莉风格”,例如萝莉装(ロリータ?ファッション,Lolita
fashion)。现今具有萌属性的(属性暧昧)的少女,无论是动漫(二次元)还是现实,都被称为萝莉(loli or lolita)。名不副实者基本为年龄过大者或不具有萌属性。
6正太正太一词起源于日本,标准的正太是指12岁的短发东方男孩,因此,严格来说西方男孩子不能称之为正太。所谓正太控是指对8~14岁左右之未成年男孩、少年哥哥弟弟本身及以这两者为对象的绘画、漫画、小说抱有强烈爱情、感情的人或关爱这个年龄群体的人们。hold住“hold住”一词来源于香港中英混用词汇。在2011年8月9日的《大学生了没》中,一位名叫miss lin的网友以夸张另类的造型、一口做作的英语、扭捏妖娆的姿态向大学生们介绍什么是Fashion。其极度夸张搞笑的表演震撼了所有观众,miss lin的口头禅是“整个场面我要Hold住”,导致“hold住”一词红遍网络。
8我爸是李刚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囧”“槑”“囧”是现在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之一,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这个汉字念jiong(三声),本义“光,明亮”,但在网络语义中,网友因为它的象形,而赋予它“郁闷、悲伤、无奈”之意。“槑”念mei(二声),古文的“梅”字。因字由二呆组成,故网友用它形容人比呆还呆,很呆很傻很天真。打酱油网络用语:网络上不谈政治,不谈敏感话题,与自己无关,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用此话回帖而已,相当于“路过”。一种在天涯十分流行的对现实无奈的术语,道义上强烈关注某事,行为上明哲保身,受压抑的轻微呼喊,朝野都能接受的行为,属于“非暴力不合作”幼稚阶段的行为。
11“雷倒”“雷人”“雷”可以说是2008年网络语言中最“雷”的一个词。它是指听到别人的话很讶异很惊奇或难以理解,类似现代词汇“晕倒”、“无语”等的意思。“山寨”“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点“地下工厂”的意思,其主要特点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山寨版,山寨版明星、山寨版“神七”,山寨版“鸟巢”,山寨版的《红楼梦》甚至火过新版《红楼梦》。山寨文化深深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宅女”“宅男”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要送饭上门管饱就成。这是“宅女”的口号。“宅女”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孩子,在疼爱的目光下成长,步入社会难以一下子展示自我,于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找舞台。随后,“宅男”的概念也被引入。14 “霹雳”“霹雳”一词的灵感来自于琼瑶编剧的《情深深雨蒙蒙》,剧中女演员听到自己的好友被抛弃了,非常震惊,脱口而出:“怎么会有这么霹雳的消息嘛!”感受过“霹雳”那非一般震撼效果的网友称,“霹雳”比“雷”更有创意,更传神,一定会取代“雷”成为最红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