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人口的流动,对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困难。
一、我县流动人口的现状和特征
(一)数量规模特征
从改革开放初期劳务输出800人(俗称八百娘子军进城)到现在的劳务输出总量达1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每年以成倍的速度递增,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质量构成特征
1、流动人口的文化水平偏低,外出务工人员多数是小学、初中文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不大,初步统计,小学占35%,初中占45%,高中以上20%左右。
2、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男性略多于女性,年龄25至35岁之间的比例大,处于生育高峰期的育龄人员较多。
3、流动人口职业不稳定,流动性强,特别是男性职业很不稳定,女性略稳定些。
4、流动人口择业范围较为狭窄,由于受经济条件、技术限制,外出务工人员经商较少,从事建筑行业的较多,基本靠汗水和生命的风险获得微薄的收入,尤其男性较为突出。
5、流动人口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知识太少,在遇到工伤或劳动仲裁纠纷时,无法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两重性
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工作具有双重作用。从根本上看,从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流动人口的发展对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有利的;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又在某些方面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和困难。
(一)流动人口对实行计划生育的有利方面
1、流动人口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促进农民生育观的转变。流动人口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它又进一步促进和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不仅改变了其职业和社会环境,而且流动人口本身增加和提高了经济收入,改善了物质生活条件。先进的社会环境和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其价值观和生育观发生相应变化。
2、流动人口促进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从而有利于生育率的降低。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直接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动人口告别农业,从事工业、商业、运输等产业,或在农业领域中告别种植业转向林、牧、副、渔业。这一变化对于降低农村人口出生率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不同职业的人员的生育水平差别最大,农业劳动者与其他职业劳动者生育水平差别最大。
3、流动人口的发展直接促进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流动人口在从事农业以外的各种产业劳动时,商品经济的实践使他们认识到,子女多并不是致富之道,反而会影响他们致富。在商品经济实践活动中,使流动人口懂得,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且注意到下一代人的培养教育。
事实上,文化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妇女生育亦有决定性影响。育龄妇女的文化程度越高,平均生育子女越少;文化程度越低,平均生育子女越多。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这一代农民及下一代农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也就有利于降低农村妇女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4、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农村妇女,改变其政治经济地位,从而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女性人口质量。流动人口的主体是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女性人口,包括一大批农村妇女。流动人口和商品经济的大潮,把她们从“锅台转”的地位和封闭落后的环境里解放出来,从养儿育女、侍候男人的小圈子中解放出来,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大学校里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和生产技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改变流动人口中妇女本身的生育观,而且也有益于在全社会形成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的强大社会舆论,这对于克服人们“重男轻女”的习惯势力,提高计划生育自觉性,有重大作用。
5、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人口再生产的差别,推动农村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城乡人口再生育存在着的差别和矛盾,实质上是城乡经济、文化、科技、生活水平等多方面差别和矛盾在人口再生产上的反映。流动人口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逐步扩散和城市经济的辐射作用,必须在农村经济的内联外引上不断扩大商品生产的深度和广度。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这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推动农村人口从过渡型人口再生产、向集约型人口再生产的转变。
(二)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困难
1、流动人口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的新问题。
由于流动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处于生育年龄,因此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情况较多。我县流动人口政策外出生占流动人口出生的60%以上,占全县政策外出生的90%。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已成为计划生育工作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因素。
(1)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在不同的时期分别具有促进和抑制的作用。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们的经济状况初见富裕后,是有多生育的愿望和要求的。这一规律和趋势表现在流动人口方面,超生的经济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子女的家庭经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提高。现阶段,城乡流动人口中特别是农村进城人口的经营活动基本上还是以手工操作的体力劳动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经济收入的多少直接与家庭劳力数量的多少相关,这必然刺激一部分流动人口产生多生多育及生育男孩的愿望。二是流动人口中有很多是从事第三产业的富裕户,这从客观上为想多生孩子的提供了经济条件。
(2)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思想因素。流动人口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思想仍然顽固地束缚着许多人的生育行为。再加上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机制比较薄弱,他们一般缺少经常接受思想教育的危机和途径,较多地表现出组织纪律观念和法律政策观念薄弱的弱点,表现在生育问题上就是较多地出现计划外生育行为。
(3)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年龄文化因素。流动人口的年龄构成轻,生育力旺盛期的人数比重大,这使得流动人口中的婚育行为较为普遍。这种因素在上述经济、思想及社会管理状况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则成为超生行为比重大的自然基础。另外,流动人口特别是从农村流入城市及农村内部异地流动的人口,其文化素质一般都较低,他们难以从传统的生育观念中摆脱出来,加上经济、思想方面的因素,他们现阶段倾向于多生孩子。
(4)影响流动人口计划外生育的社会管理因素。由于流动人口具有数量庞大、分布广泛、分散、人户分离和流动性极强等弱点,这在客观上给其管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如此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又是改革开放后较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事物,适合其规律与特别的社会综合管理体制尚未健全,容易出现漏洞。
三、近年来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一)以宣传开路,促进婚育观念转变
婚育观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工作治本的根本途径。一是在交通要道的村、组书写永久性计划生育标语,办宣传栏,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二是印制流动人口宣传资料发放到每家每户,并组织群众认真学习,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三是以组为单位定期组织召开流动人口亲属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教育培训,详细分析计划生育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用朴实的语言,用具体的典型事例分析政策、法律法规、优先优惠政策、奖励扶助制度对子女的成长,对自己养老的有关问题,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逐渐把群众婚育观念从“养儿防老”、“无儿难养老”的落后婚育观念中解脱出来,逐步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
(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村(居)民自治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若干规定》做到流动人口权责利的统一,切实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二是按《村(居)自治章程》、《村(居)民公约》有关规定与已婚育龄妇女签订合同协议,推行合同制管理,达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建立“一干三长”[村(居)、干部、村(居)民小组长、育龄妇女小组长、中心联系户长]联系制度,用最贴近流动人口的人员去联系、通报和反馈流动人口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便及时解决和处理问题。
(三)强化部门责任,推进综合治理
一是坚持部门“一票否决”的原则。公安、工商、卫生、计生、建设、劳动、教育、民政等部门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把本职能管理范围内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二是坚持“一证通行,无证否办”的原则。相关部门在为成年流动人口办理有关证件时,必须查验经计生部门审核过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方可办理相关手续,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口不予办理,并及时通报给当地计生部门;三是坚持“谁用工、谁负责”。用工单位和私营企业主要对雇用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负管理责任,要同流动人口签订计划生育合同或协议书,履行相关责任和义务;四是“以静制动”,加强房屋租赁户管理。房屋租赁户要及时将流动人口有关情况报村(居)或计生部门,协助村(居)共同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三个服务
1、流出前的服务:一是向流动人口发放一本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劳动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知识手册,让流动人口学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在流出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为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一次查环、查病和治病服务,确保流出人员有健康的身体在外勤奋工作,为家庭多创收;三是对流动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服务,包括电工、家政服务、文明用语等。
2、外出期综合服务。一是帮助外出人员解决好生产、生活、子女入学入托等困难,让外出人员在外安心工作;二是加强与流入地联系合作,为流出人员在生育、避孕节育等各项服务中提供便利。三是与流入地配合动员有条件的外出人员在流入地经商、定居的综合服务,实现农村向城镇化转移。
3、返乡后的综合服务。一是积极与乡镇企业联系,把流出人员在外所获的技术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实到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书
甲方:
乙方夫妇:男:住址:
女:住址:
为了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根据国家、省、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的规定,甲乙双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权利和义务
1.自觉遵守和履行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接受乙方的依法监督。
2.应向乙方开展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教育;提供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的咨询与服务。
3.及时组织乙方已婚育龄妇女环孕情服务等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免费发放避孕药具。
4.依法及时为乙方流出育龄人员办理《生殖保健服务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计划生育证件。
5.有权要求乙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回寄一次有效的《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以下简称《报告单》)。
6.有权要求乙方流入育龄人口持《婚育证明》居住或务工、经商等;及时将《婚育证明》送辖区街道办事处或乡镇计生办审验。
7.有权要求乙方流入已婚育龄妇女依法生育后在规定期限内落实相应避孕节育措施;计划外怀孕的要自觉落实补救措施。
8.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有权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回户籍地补办:
①未持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办理的《婚育证明》的;
②现孕人员未持《生育保健服务证》或《生育证》的;
③已生育人员未持《生育保健服务证》、《生育证》的; ④申办计划生育证件自报材料、证件不全的。
二、乙方权利和义务
1.有自觉遵守和履行国家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本合同规定的义务。
2.应自觉服从甲方的依法管理与服务,接受甲方的监督检查;欲离开甲方居住地前,有告知甲方的义务。
3.当乙方婚育、节育发生变化时,应主动向甲方申报,新婚、分娩、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一个月内报告,怀孕三个月内报告,并回户籍地发证机关办理《婚育证明》变更手续。
4.怀孕发生流产或生育死产、死婴的,应在24小时内向甲方或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报告,并负举证责任。政策内怀孕因病理性等原因需终止妊娠的,需向甲方或现居住地乡镇、街道办事处计生办报告,经法定程序鉴定后方可施行手术。
5.享有甲方提供的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知情权和相关服务的权利。
6.享有甲方提供避孕节育、环孕情服务等有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的权利;乙方持《身份证》和《婚育证明》可免费享受国家规定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7.享有在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指导下正常分娩后三个月内知情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的权利。
8.享有监督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权利。
三、违约责任
(一)甲方责任
1.乙方符合条件并遵守本合同,甲方拒绝或拖延为其办理《生育保健服务证》、《婚育证明》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计划生育证件的,每次向乙方支付违约金50元。
2.无正当理由拒绝为乙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每次向乙方支付违约金50元。
3.在为乙方提供基本项目技术服务时违规收取费用或变相乱收费的,双倍退还乙方。
4.乙方在现居住地发生流产、死产、死婴并及时报告甲方,甲方逾期48小时未组织鉴定的,每逾期一日向乙方支付违约金200元,并承担相关责任。
5.对乙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寄回的有效环孕检证明,必须登记存档,如因保存不妥导致乙方重复参检的,每次向乙方支付违约金100元,并承担乙方往返基本交通费。
6.要求乙方回户籍地办理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证件或配合工作所依据的理由不充分,经乙方举证属实后,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要求。
(二)乙方责任
1.逾期不参加环孕情检查或未寄回有效《报告单》的,每逾期一日,向甲方交纳违约金10元。
2.在三个月内未补办《婚育证明》的,每逾期一月,向甲方交纳违约金200元。
3.怀孕逾期不报告的,每逾期一周一孩交纳50元违约金,二孩交纳100元违约金;分娩后未及时向甲方报告的,每逾期一月向甲方交纳违约金100元;逾期不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每逾期一月向甲方交纳违约金200元。
4.乙方流出育龄夫妇发生流产、死产、死婴等现象未及时报告鉴定导致甲方无法作出鉴定结论的,或乙方不能举证(现居住地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出具的证明性材料)的,对照《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由乙方承担责任。
5.乙方流入育龄夫妇计划外怀孕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自甲方依法查出并动员、教育其采取补救措施之日起,每逾期一周向甲方交纳违约金100元,直到采取补救措施为止。
6.接到甲方要求在规定期限内补办人口与计划生育证件或配合工作的通知后,逾期不回的,每逾期一日向甲方交纳违约金30元,并承担相关责任。
四、争议处理办法
甲乙双方因本合同发生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难以解决的,按法律程序处理。
五、附则
1.甲、乙双方违背合同约定,除缴纳违约金外,依据《甘肃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条款及有关法律、法规另行处理。
2.本合同签定后,若发生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重大调整,依据有关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补充调整。
3.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及乙方所在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各执一份,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至乙方流入或流出育龄人员离开或返回甲方辖区后终止。
甲 方:(盖章)代表人:(签字)
乙 方:(签字)
年月日
第三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计划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
工作计划
2011年10月30日
国荣乡计划生育办公室
国荣乡201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管理与服务工作计划
2012年,我乡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将以党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稳定生育水平这一主线,坚持以实行现居住地管理和流入、流出地齐抓共管的原则,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优质服务,不断提高育龄群众的满足率,为我乡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则,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责任目标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对流入、流出育龄人群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针对流出人口持证率低的问题,工作中要不断加强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广大育龄群众合法流动、持证流动和有序流动。及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流出育龄妇女计划生育合同书。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全心全意为广大流动育龄群众服务。
四、健全和完善流动人口统计台账,做到填写规范,表册相符,上报及时。努力提高统计质量,减少统计水分,杜绝漏统漏报现象。
五、加强对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管理和服务做到信息的录入、反馈工作,确保信息反馈及时、准确。把好信息采集、录入关,不断提高信息质量。
六、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工作坚持谁用工,谁管理,并与房屋出租户用工单位签订合同书。
七、年内进行两次流动人口清查工作,对流入育龄人群造册登记,变动统计台账,严格检验《婚育证明》,减少违法生育行为。
八、积极做好乡党委、政府和县人口计生局安排的各项工作。
国荣乡人口计生办 2011年10月30日
第四篇:浅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
浅析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流动人口与日俱增。人口的流动,有利于发展经济、繁荣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带来了诸多新的困难和问题。如何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不仅关系计生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而且还关系到低生育水平的稳定。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亟待采取措施予以改变。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状
什么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流动?流动人口的特征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流动人口,总体来说就是指没有实现户口迁移的迁移人口。资料表明,目前急剧增加的人口流动实际上包含着两种主要的类型:一种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增加的城市功能型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滞留的时间一般较短,这类流动人口的流向由城市功能、城市辐射范围所决定,其时间和空间分布相对平衡;另一类是进入城市寻找工作机会的劳动力。这类“流动人口”规模大,在城市滞留时间长,且流向相对集中,因而产生的社会震荡也较大。并且,后者通常依其户口登记状况被称之为“暂住人口”或“外来人口”。
我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必须看到,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发展趋势决定了今后一段时期,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人口流动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促进流动人口同当地居民和睦相处”。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人们婚育观念的转变,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无论是流入地,还是流出地,违法生育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中,约占各地计划外生育总量的50-80%,反映出对流动的育龄妇女在计划生育的管理上不到位,在生殖健康的服务上不到位。此外,由于管理上的疏漏和规章上的缺陷,导致流动人口比较容易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已成为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是新时期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任务。从现实情况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流动人口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婚育信息难掌握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相比,因其居无定所、劳无定职、行无定踪而成为社会管理的难点人群,有些甚至是盲点人群。流动人口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就业行为的随意性、生育行为的隐蔽性、文化的多样性增加了服务与管理的难度。同时,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差,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不高,难以及时获得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流出地和流人地人口计生部门也很难及时、准确地掌握其婚育动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住处传递载体虽然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避孕节育报告单”、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三种主要载体,但使用和效率都较差。
(二)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农民工除了普遍存在的-工资拖欠、劳动安全无保障、居住条件差等问题外,在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也享受不到应有的公正平等待遇。就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来说,一是流人地没有真正将流入人口纳入常住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体系,未能使其真正享受同等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和妇女保健服务,对法定的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服务未落实到位。流动人口对流入城市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流出地对外出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优惠政策难以兑现。流动人口依法应得到的服务往往在两地互相推诿中落空,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
(三)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1、由于流动人员构成复杂、就业行为随意、生育行为隐蔽,再加上流动频繁,使计生部门对流动人员的行踪和信息难以掌握,有的全家外出,像断了线的风筝失去联系;有的居所更换频繁,犹如蜻蜓点水,落实“以房管人”变成了一句空话,难以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其婚育动态,难以及时提供避孕节育指导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造成管理和服务难以到位。迫于人口目标责任制考核的压力,有的地区在统计工作中,对外来人员生育、政策外生育信息故意隐瞒不报或是虚假上报的问题比较突出。
2、户籍地片面强调“现居住地为主”,忽视共同负责协助管理的职责。有的只知开具证明,人走后则不再过问;有的甚至对流人地提交的信息有来无回。
3、由于流动人口的特殊性,其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需要诸多部门的有机配合与互动。目前,县、乡政府虽然分别与所属的公安、工商、卫生、劳动保障、建设、药监、房管等部门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但是由于缺乏对有关部门强有力的行政监督和制约,个别干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认识不足,部门不能按要求履行职能,流入地、流出地双向管理、双向考核与信息交流薄弱,已成为制约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瓶颈”。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决策难、协调难、落实难”、“挂名不出兵,出人不出力”、相互推诿等现象时有发生,难以形成合力。
(四)流动人口违法生育难处罚
1、流动人口流动性大,违法生育查证属实难、送达难。
2、流动人口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境贫困,即使作出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也因征收对象无偿付能力而难以执行到位。
3、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征收标准差异悬殊,一些违法生育行为人绞尽脑汁钻法律的空子,恶意规避处罚。四是对不按时参加孕检、不及时终止意外妊娠、不按时寄回有关证件者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法律支持,基层在日常工作中有时陷于两难的境地。
(五)流动人口管理人员、经费配置相对不足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人员不足。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工作基本由村(社区)计生干部承担。各地计划生育部门的机构、人员一直是按户籍人口的数量设置的。但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计划生育部门现有的人力难以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责任,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全国一些地方设置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有两种形式:一是计划生育部门设立专门机构;二是与相关部门合署办公(如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等)。管理队伍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专门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人员(包括聘用临时人员);二是综合管理流动人口的机构中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人员;三是居委会人员(包括聘用临时人员);四是企业设专职或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兼管流动人口。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人手明显不足,只能靠坐办公室验、发《婚育证明》,结果使现居住地的登记验证管理成为一种表性、暂时性的管理。实际上,以计划外生育为目的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去登记验证,而流动人口管理人员坐办公室难以发现、统计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孕环检情况,结果造成计划外生育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管理人员除了要健全外来育龄群众的及时发放、查验《婚育证明》外,还要定期深入基层企事业用工单位检查、督促外来已婚育龄妇女的孕环检情况,督促企事业用工单位加强外来已婚育龄妇女参与孕环检的动员工作,尽量避免孕环检对象“未检”、“漏检”现象发生,要做到这一点仅靠现有人力是根本不可能的。
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配置相对不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的来源主要有三项:一是流动人口管理费(200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后停止收取);二是计划生育事业费挤用;三是地方财政临时拨款。支出主要有六项:一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费用;二是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费;三是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检查费用;四是流动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补救措施手术费;五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支出,包括印制责任书、执法文书、管理档案、统计报表、《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登记表、信息通报等费用;六是聘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员费用。随着流动人口管理费的停收,各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经费明显短缺,使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有的甚至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础管理支出、流动育龄妇女计划外妊娠的手术费都难以支付。
(六)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宣传教育不到位,生殖保健服务薄弱
1、宣传教育力度不够,内容、形式、手段缺乏新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完成了社会角色(由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和空间位置(由农村向城市转变)的改变,但大多数人尚未实现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因此,加强生育文化宣传,转变他们的婚育观和婚育行为十分必要。但目前,人们对通过宣传教育去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往往更多地看重每年的考核结果,更多的是讲有关迎接检查、考核或者清理收钱的事,有关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得很少,也不主动去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品位在不断提高,新情况、新问题在大量涌现,所以,需要加大针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服务一方面使流动育龄妇女掌握计生知识,减少意外妊娠或生育;另一方面改变其生育意愿,转变其生育观念,使他们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变为自觉行动。
2、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薄弱。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与农村有了很大变化,促使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服务、生殖保健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发生相应变化,不少人希望在现居住地获得多种类、高层次的服务,如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和使用方法指导、安全避孕方法选择、防止意外怀孕的紧急避孕知识、婚育知识宣传教育及保健指导、女性生殖系统和性传播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多方面的计划生育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同时,流动人口大多以建筑、服务和非正规部门就业为主,从事体力劳动,收入比较低,属于城市的贫困群体,需要城市为其提供低偿或无偿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和优生优育服务(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和纳税人,城市的公共资源和社会服务系统理应对他们开放)。然而,现居住地由于体制方面的原因,受人力、财力等方面的制约,尚不能满足流动人口在这些方面的需要。有关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官僚作风还比较严重,更有甚者借管理之名乱收费、乱罚款。
三、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这一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加强和改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重点、难点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深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流动人口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自觉性。要加快破解流动人口难题的进程,人口计生部门必须顺势应时,更新观念,理清思路,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依法维权、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体系。
(一)在认识和实践方面,树立人本理念
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探索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转变观念,最重要的是充分认识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自觉把管理和服务工作定位统一到“稳定低生育水平”上来;不断深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发展方向的认识,自觉把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重点统一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上来;不断深化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目的的认识,自觉把管理和服务的工作重点统一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来。同时,根据流动人口的职业特点、行业分布及知识层面等特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专栏、宣传品、宣传车、手机短信和文艺演出等形式,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奖励扶助、生殖保健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国策意识,充分认识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造福子孙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要保障,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唤起广大流动育龄群众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相互配合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强调服务优先
管理和服务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两个既相联系、又各有侧重的重要方面。统筹管理和服务,是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的基本保证。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优质服务”的方针,广泛开展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孕情检测和避孕药具发放等方面的免费全程服务,享受常驻人口同等待遇。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地要树立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认真落实管理职责,做到两地各负其责、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合作,实施“双向管理”。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定点孕检”和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制度,努力减少流入人口政策外怀孕率和流产率,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同时,以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想方设法为流动人口办实事、办好事,努力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产、生活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提高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通畅的计划生育投诉渠道和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严格禁止并认真查处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侵权案件,把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作为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抓实抓好。
(三)在区域发展方面,主攻重点环节
1、抓重点区域。主要是针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各类农贸市场、私营企业、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在场所内建章立制,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实施综合管理。
2、抓重点部门。坚持流入地为主,流入地和流出地密切配合的双向管理和“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的辖区谁清理”的管理原则,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实行“一证管多证”,着重从户籍、租房、就业、计生技术服务四个方面抓好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工作。公安、工商、劳动和社会保障、建设、交通、卫生等部门严把“验证关”,将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作为办理相关证件的前置条件;房产部门严把“居住关”,在办理房屋出租手续时,流动人口必须出具婚育证明和与现居住地签订的计生协议;用工单位把好“用人关”,各单位在招收和聘用流动人口时,对无婚育证明者不予录用,同时必须签订流动人口计生协议;纪检监察部门对机关干部政策外生育和顶风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说情的严肃依法依纪处理;计生部门重点对外来人员进行建档立卡,开展生育节育技术服务,有效控制政策外生育。
3、抓重点人群。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关键在于抓好重点人群,将18至49岁育龄妇女中的失业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无主管企业人员纳入重点人群管理和服务范围,依托社区服务网络,依法落实各单位、各类企事业组织、居民小区法定代表人的责任,构建完善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扩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覆盖面,消除了“盲点”和“死角”。
(四)在内外沟通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1、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把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晋升、奖惩、任用、评先表模的重要内容,严格领导干部责任追究,落实“一票否决”政策,对工作失职或渎职、造成生育失控,以及弄虚作假、瞒报漏报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责任领导。
2、完善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各级人口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作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沟通、合作、综合评估,加快实现与公安、卫生、民政、交通、建设、经济商务、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协调有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高效运作机制。
3、进一步落实好“以房管人”工作机制。在城区,流动人口较多、出租房屋较密集的街道或社区办好“以房管人”的试点,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总结经验,逐步全面推开。
4、实施双边交流和协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促进形成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的意见》,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协作制度,落实信息交流和现场办证,加强政策外怀孕补救、政策外生育查处、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工作上的合作。以流动人口离线平台为载体,开展与周边县市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协作,不断拓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边交流与协作的层面。
5、健全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建好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强化信息提交和反馈。依托WIS系统完善流动育龄妇女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逐步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适时变动、异地查询、跟踪管理和服务。
6、落实保障激励机制。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加大人、财、物的投入,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财政专款保障制度。县、乡两级在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方面,要切实做到“三有”、“四同”,即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同宣传、同管理、同服务、同考核。各级政府出台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奖惩政策,对在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方面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对用工单位和房屋出租户进行抽样调查,对没按规定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依法给予处罚。同时,树立一批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做得好的典型,推广其经验,促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
7、健全检查与督导机制。定期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检查,对出现管理责任不落实、乱办证、乱收费等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行为,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必要的制约。坚持流动人口工作一月一检查,一月一通报。各级政府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执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计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计生队伍建设,对现有人员定期开展培训和考核,不断提高其自身业务素质和计划生育执法水平。参考文献
[1]王国强:《关于完善我国人口政策的思考》,载于《人口与计划生育》,2005年第一期 [2]王承宽:《21世纪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年10月 [3]黄彩英、孙跃明:《外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探讨》,载于《南京人口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何爱娥:《加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服务的管理》,载于《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年第三期 [5]肖万春:《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创新》,载于《决策探索》,2008年第一期
第五篇: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作法与体会
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我区的流动人口也随之快速增长,今年,我区流动人口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人,出生率,符合政策生育率,综合节育率。
流动人口的到来为我区的经济繁荣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流动人口流动性强,就业广泛,居住分散,成分复杂,且处于生育高峰期人群所占比例较大,这些特点为我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较大冲击,如何管住、管活、管好流动人口的生活、生育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下计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面对严峻的挑战,区委、政府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以下工作原则和思路:一是按中央“因势利导、宏观控制,加强管理、兴利除弊”的方针来指导我区流动人口的各项工作;二是客观评价流动人口的作用和影响,既要正视其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加强管理,又要充分看到对发展本地经济、方便人民生活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资源和财富;三是党委、政府牵头,围绕地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着眼于社会稳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将流动人口各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整体规划,通盘考虑,扎扎实实,力争形成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四是建立和采取必要的综合治理机制和措施,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五是正确处理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和户籍人口工作的关系,两者要等量齐观,齐抓共管。多年来,我们遵循以上原则和思路,在区领导的重视和市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联系实际,扎实工作,初步在外来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上探索出了一条以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健全制度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手段,以宣传服务为特色,以综合治理为保障的长效工作机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制约机制,实施齐抓共管。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区长为副组长,计生、公安、工商、卫生、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和重要单位为成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各部门结合实际,均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共管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都要召开共管工作会议,签订责任书。各街道办事处相应成立了由办事处计生办、派出所、工商、劳动、卫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责任书,从上至下形成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网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大格局的逐步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强化管理责任,加大考核力度。区政府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纳入了全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并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定时检查考核、通报,年终严格按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奖惩兑现。在公安、工商、劳动等相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综合治理流动人口工作中,年初各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就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情况进行专项部署,各部门在办理《暂住证》、《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时,都必须查验原籍地签发的《婚育证明》,对无《婚育证明》的限期补办。各共管部门树立“一盘棋”思想,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层层落实责任制,责任到人。建立了镇、办事处牵头,计生部门业务指导,以镇、办事处“属地”管理为主,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新机制。
坚持“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管理原则。我们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科学管理与服务,将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社区,建立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的工作模式。使流动人口和本地育龄群众在宣传培训、生殖保健、药具发放、咨询、就业服务等工作上一视同仁,享有“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等一系列同等的计生优质服务,让他们在异地有“家”的感觉,社区居委会随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变动情况以及生活、工作情况,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提供同等的优质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婚育观念的转变及生殖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严把“发证”、“验证”关。建立《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以下简称《婚育证明》)查验登记和办理制度。凡是外出人员必须到原籍地办理《婚育证明》,现居住地把好“验证”关,将其纳入现居住地管理。建立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管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档案,严格流出关和流入关。对无婚育证、身份证、暂住证的“三无”人员实行重点管理,流出地和流入地相互反馈信息。利用国家建立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不断提高交换平台的使用率,提高信息交换质量和反馈率,加强日常检查、指导、通报和督促,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使信息交换平台在双向管理服务中发挥出了应有的积极的作
用。
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管理
基础管理制度健全之后,好范文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实现工作目标的关键就要看抓落实;抓落实的关键在于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为此,我们在经过对本地区外来人口的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后,决定按居住、经营、从业三大块对流动人口进行分类管理。
1、以现居住地为主,将服务对象分类进行管理。
首先镇、办事处通过对辖区内的流动人口进行详细统计,建立登记卡,摸清底数。一是摸清生育、节育措施;二是摸清流动人口服务需求。然后将流动人口实行分类管理与服务,突出重点管理服务对象,着力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将服务对象分为六类:1.对初婚或已生育过子女但未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作为重点管理服务对象,纳入日常管理;2.对已落实长效节育措施的育龄夫妇或单身流入的育龄人群进行非重点管理;3.对未婚男女流动人口作为一般登记、验证对象跟踪管理;4.对在此购房或有固定收入的按常住人口管理;5.对租房无固定收入的夫妇重点监控其生育史、避孕史;6.将其他流动人口作为提供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随访服务对象。其次,在流动人口居住较多的村、居发放自制的《流动人口服务证》。最后将工作重点放在三个方面:1.以45岁以下已婚育龄妇女为重点人群;2.以已婚育龄妇女生育节育和避孕节育措施落实为重点环节;3.以流动人口聚居地为重点地段。在管理上坚持“三关”:即流出人口发证关、流入人口验证关、避孕节育跟踪服务关。
2、以经营地为主,落实对市场、门店的管理。为了落实对市场的管理,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首先是由镇、办事处与市场主办单位签订计生责任书,镇、办事处计生办负责对单位计生工作进行经常性指导与检查;二是指导市场主办单位推行责任制,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层级管理。(具体做法是:首先市场主办单位与市场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职责;市场负责人与外来人口签订合同书,明确计生义务。其次市场主办单位设一名计生干部,负责对市场和其它下属企业的日常管理与指导;第三严格查验、督办《婚育证明》,市场在为外来人口办理执照和提供摊位时,严格把关,查验《婚育证明》、签订育龄妇女计生责任书。对未持证者,发放限期办理《婚育证明》通知书;第四市场对成年育龄人员登记造册、建卡;第五采取集中组织或分别督促的办法,让市场已婚育龄妇女落实孕情检查。经过层层抓落实,使各市场的外来人口计生工作落到了实处。
3、以用工单位为主,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
我区各市、区属单位,招用着大量的外地工,我们本着“谁用工、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与流动人口形成雇用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全面负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并实行法人负责制。镇、办事处分别与这些单位签订外来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明确管理责任,并把工作纳入计划生育年终考核中,使他们把外地工视同本地工一样管理,做好查验、督办《婚育证明》、孕情检查及政策法规宣传服务工作。
三、优化宣传服务,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我们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流动人口计生工作中,把教育人、服务人提高到重要位置,把管理和服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了颇具人性化色彩和内涵的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机制,做到“四个到位”,实现管理、宣传、服务相统一。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认真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避孕节育知识。特别是对“一法四规”的宣传,我们重点在流动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进行声势浩大、广泛持久的宣传活动。开展“三下乡”活动,进村入户,利用张贴宣传画、开通广播、展出板报、散发传单、刷写标语等宣传手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二是“三生”服务到位。开展“四上门”服务:即送政策温暖上门、送婚育知识上门、送节育技术服务上门、送避孕药具上门。三是优质服务到位。建立流入已婚育龄妇女访查制度。在驻区、区属各大医院设置了计生服务科室,在街道开设社区医疗服务诊所(中心),在各居委会设立了避孕药具专柜,在区计生服务中心集中技术力量,创造良好的技术服务条件,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进村入户查环、查孕、查病、咨询,开展义诊服务活动。镇、办事处计生办每季度组织一次辖区内流入的已婚育龄到社区医疗服务站或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查环、查孕、查病。四是自我服务到位。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集贸市场和单位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吸收流动人口为协会会员,实行自治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四、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多种服务途径,拓展服务领域,推进优质服务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不仅要管理也要提供服务,在管理的同时,真心诚意地为广大外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提高他们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才能“治本”,才能长治久安。为了最大范围地服务流动人口和确保服务的质量,具体工作中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
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实现一厅式服务。为满足外来育龄群众在务工经商的生活、就业等方面需求,我区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融入劳动就业保障平台,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机会、宣传培训、避孕药具发放、生殖保健、咨询服务等方面为流动人口提供综合、系列服务,实现了一体化服务。具体措施为:
1、制定工作人员职责。为流动人口建卡立档,每年组织流动人口妇女享受免费查环、查孕、查病至少一次,无偿提供避孕药具服务、生殖健康保健服务。
2、对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郑重做出服务承诺;
3、建立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卡,实行信息化管理。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帮助失业、下岗人员、流动人口创业或再就业。二是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生殖健康优质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
改善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技术服务软硬件条件,为开展优质服务打基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齐全、服务优质”的建设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立档建卡工作,以流动育龄群众为重点,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人员实行免费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努力做好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婚前咨询、孕期保健、产前诊断、避孕节育措施落实、妇女病防治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保健全程服务。
三是落实孕情保健检查工作制。将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防止外来人口超生超怀。首先我们将组织网络优势与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设备优势相结合,组织辖区内外来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进行一次孕情检查,避免流动人口非意愿妊娠,及时发现救治患病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二是不断充实和完善孕检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将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理念引入孕检工作中,将孕检工作变成了以保健检查为主,同时融避孕节育健康咨询、发放药具、法规宣传和情感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以融洽双方关系;三是采取多种手段督促漏检者补检,如利用计划生育服务车深入社区进行孕情检查,确保孕检工作得以有序高效运作,孕检率逐年提高。
四是丰富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知识。为使她们对避孕知识有更深的了解,社区居委会利用计生书籍、VCD光碟等进行宣传,还对当年采取上环、取环、节育、人流手术及产后42天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随访,并送去慰问品、药具、宣传册,向她们宣传避孕知识以及产后的注意事项。社区“流动人口之家”还积极为流动人口提供生育、生殖、保健等各项优质服务,为流动人口捉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生育服务,使其真正享受到一视同仁的“居民待遇”,从而为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体会
多年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效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将工作真正抓好、抓落实,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领导重视是关键。即地区党政一把手必须对流动人口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对工作实行“三统一”:即统一领导决策、统一计划行动、统一检查考核。
2、以人为本,提供优质服务,寓管理与服务之中。通过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服务促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
3、现行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管理原则、办法是基本符合工作实际的,要取得实效关键是在抓依法管理、抓科学决策、抓工作落实。而要做到这些,必须落实管理的机构、人员和投入。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现居住地管理服务工作要更上一层楼必须实现与流出地管理部门更加密切的配合。现行双向管理的工作机制、方式、内容和保障措施还须调研、充实、完善。
5、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是做好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治本之策。我地区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对外来流动人口给予了比较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他们不仅是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资源、是财富、是市场。因此,我们在依法管理的同时,不断创造条件为其服务,建立了与常住人口“同管理、同宣传、同服务”的机制,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在一片蓝天下,同享优质服务,共建第二美好家园,从而打动了人心、融洽了关系,取得社会管理效益和地区经济效益的双赢。
《人口和计划生育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的作法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