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加强流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交流材料
云阳公司加强流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实效显著近年来,云阳公司党委继续开拓进取,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创新工作机制,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服务载体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流动党员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党员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党员人数在逐年增加,这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多年来,云阳公司党委根据党
员队伍管理中出现的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走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子。
一、根据流动党员实际,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随着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理停薪留职,退休退养的职工党员越快越多.、,他们的组织关系纳入老协党支部。组织关系转到老协的流动党员人数迅速增加,由原来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23名。流动党员人数的增加与狭小的活动场所、有限的管理覆盖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他们与离、退休党员在年龄、文化、阅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老协支部书记常常埋怨:“流动党员管理有‘三难’,即通知到会难、讨论发言难、监督管理难”。流动党员也抱怨:“和离、退休老大爷、老妈妈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语言谈不拢、兴趣合不拢、思想碰不拢”。造成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时断时续、极不正常。为此,公司党委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对社区流动党员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了排队摸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了认识,按照就近活动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流动党员单独编成一个支部,共划分为6个党小组,小组长由各支部委员担任。有利于加强对他们的集中教育和管理。每季度集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活动,平时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开展日常的党内活动。公司党委同时制定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网络,加强了流动党员支部的组织建设。又定期召开部分流动党员参加的座谈会。流动党员从内心感到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年龄、经历彼此相仿,可以进行工作、事业、生活乃至思想感情交流的地方。
二、创新工作机制,用好服务载体,增强工作实效
1、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分类管理,探索有效的组织载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党对社区组织的全面领导,消除党建工作中的“空白点”,2004年,公司党委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对组织中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公司党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党员流动了,但党员的党性不能流走,党的组织观念不能淡薄,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流失”。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就近分组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流动党员成立了联络站或流动党员活动中心。对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到他们都在外省市,常年不在家,无法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有的一年只交一次党费,有的甚至几年未交。对这些党员的管理,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为了加强对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公司建立了党员联络站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到党员联络站进行登记,定期向组织汇报想工作。
2、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推进规范化管理流动党员支部、党员联络站和党员活动中心的建立,仅仅从形式上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畴。公司党委认为,必须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规范化管理。多年来,公司党委陆续制订了一套便于操作、易于落实的制度,如固定党日制度、签到登记制度、监督评议制度、党员外出管理制度和访问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每月15日下午,用不着通知,也用不着催促,党员从四面八方赶到活动中心,学理论、谈思想、敞心扉,或参加知识竞赛或外出参观。他们每个人虽然有着各自命运的沉浮坎坷,但共同的政治进取心使他们相互理解、成为知己。流动党员们过组织生活,已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流动党员支部坚持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方法为:先由每位党员撰写书面自评报告,再由全体党员对每位党员一年来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党性观念、党纪意识等逐一进行评议,最后由支部根据大家的评议结合党员居住地群众反映等情况,分好、中、差三档评议结论。流动党员们都能把每年一次的评议作为一件大事认真参加。流动党员支部还制订了《流动党员“五要”》规定,即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按规定缴纳党费;坚决执行党支部决议;坚持每季度向党支部作一次思想汇报;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这“五要”,党支部还经常组织对照检查,奖优罚劣。公司党委根据流动党员中有近40%在外省市工作的情况,制定了流动党员外出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实施跟踪教育,规定每年定期两次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他们除了按时办理保留党籍手续,还按时寄来或委托家属交来党费,定期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不论身在何地,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3、解决经
第二篇:公司加强流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交流材料
云阳公司加强流动党员分类教育管理实效显著近年来,云阳公司党委继续开拓进取,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创新工作机制,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中通过有效的服务载体不断取得了新的突破。流动党员是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出现的党员群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流动党员人数在逐年增加,这对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多年来,云阳公司党委根据党员队伍管理中出现的这一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积极实践,使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走出了一条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增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有效性的新路子。
一、根据流动党员实际,不断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随着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办理停薪留职,退休退养的职工党员越快越多.、,他们的组织关系纳入老协党支部。组织关系转到老协的流动党员人数迅速增加,由原来的6名发展到现在的23名。流动党员人数的增加与狭小的活动场所、有限的管理覆盖面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他们与离、退休党员在年龄、文化、阅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老协支部书记常常埋怨:“流动党员管理有‘三难’,即通知到会难、讨论发言难、监督管理难”。流动党员也抱怨:“和离、退休老大爷、老妈妈党员一起过组织生活,语言谈不拢、兴趣合不拢、思想碰不拢”。造成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流动党员的组织生活时断时续、极不正常。为此,公司党委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对社区流动党员思想、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了排队摸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一了认识,按照就近活动和便于管理的原则,将流动党员单独编成一个支部,共划分为6个党小组,小组长由各支部委员担任。有利于加强对他们的集中教育和管理。每季度集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一次活动,平时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开展日常的党内活动。公司党委同时制定了《流动党员党支部工作条例》,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的网络,加强了流动党员支部的组织建设。又定期召开部分流动党员参加的座谈会。流动党员从内心感到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一个年龄、经历彼此相仿,可以进行工作、事业、生活乃至思想感情交流的地方。
二、创新工作机制,用好服务载体,增强工作实效
1、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分类管理,探索有效的组织载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党对社区组织的全面领导,消除党建工作中的“空白点”,~年,公司党委先后两次组织力量对组织中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公司党委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党员流动了,但党员的党性不能流走,党的组织观念不能淡薄,对党员的教育管理不能“流失”。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就近分组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对流动党员成立了联络站或流动党员活动中心。对流动党员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召开了座谈会。了解到他们都在外省市,常年不在家,无法参加正常的组织生活,有的一年只交一次党费,有的甚至几年未交。对这些党员的管理,处于一种真空状态。为了加强对这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公司建立了党员联络站制度,要求流动党员到党员联络站进行登记,定期向组织汇报想工作。
2、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推进规范化管理流动党员支部、党员联络站和党员活动中心的建立,仅仅从形式上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的管理范畴。公司党委认为,必须根据流动党员的不同特点,建立健全一系列制度,以加强对流动党员的规范化管理。多年来,公司党委陆续制订了一套便于操作、易于落实的制度,如固定党日制度、签到登记制度、监督评议制度、党员外出管理制度和访问制度等,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每月15日下午,用不着通知,也用不着催促,党员从四面八方赶到活动中心,学理论、谈思想、敞心扉,或参加知识竞赛或外出参观。他们每个人虽然有着各自命运的沉浮坎坷,但共同的政治进取心使他们相互理解、成为知己。流动党员们过组织生活,已从不自觉到自觉,从“要我来”变成“我要来”。流动党员支部坚持每年一次的党员民主评议。方法为:先由每位党员撰写书面自评报告,再由全体党员对每位党员一年来的思想、工作、作风及党性观念、党纪意识等逐一进行评议,最后由支部根据大家的评议结合党员居住地群众反映等情况,分好、中、差三档评议结论。流动党员们都能把每年一次的评议作为一件大事认真参加。流动党员支部还制订了《流动党员“五要”》规定,即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时按规定缴纳党费;坚决执行党支部决议;坚持每季度向党支部作一次思想汇报;积极参加社区精神文明建设。针对这“五要”,党支部还经常组织对照检查,奖优罚劣。公司党委根据流动党员中有近40%在外省市工作的情况,制定了流动党员外出管理制度,对流动党员实施跟踪教育,规定每年定期两次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思想、学习和工作情况。他们除了按时办理保留党籍手续,还按时寄来或委托家属交来党费,定期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不论身在何地,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3、解决经费困难,贴近思想实际,努力提高对流动党员的党性教育效果流动党员活动经费筹集难是对流动党员实施有效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公司党委却有自己的办法,即建立流动党员活动基金,并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来保证:行政拨出一点,党费拿出一点,经济条件营情好的流动党员捐出一点。活动经费的解决,使流动党员的组织活动载体就丰富和多样化了。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上,针对辖区内流动党员相对来说年龄比较轻、文化层次较高、业务活动比较频繁,思想比较活跃的特点,积极开动脑筋,使流动党员的教育活动开展得既生动活泼,又富有成效。一是坚持正面教育,系统灌输理论;二是围绕热点教育,联系实际研讨;三是组织开放教育,提高教育效果。近几年,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1)结合“双学”、“双争”活动,学习党的理论。将《党章》和邓小平理 论知识编撰成问答题或判断题,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激发了大家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大
家参与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实施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做到“三个结合”。一是结合他们经商业务活动,开展了“创文明柜台”、“文明商户”的活动;党员带头挂牌亮证服务。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经营人员服务质量的提高。二是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贴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情况,进行增强党性的教育。先后在流动党员中开展了“体现人生价值,争做合格的共产党员”和“流动党员如何在各自岗位上坚持党性原则,增强党性观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等专题讨论。2002年以来,还开展了“争创新业绩,迎接新世纪”的主题教育;三是结合党支部在职党员的民主评议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和“离岗、离乡、不离党”的主题教育,从而使流动党员们真正做到了“人散心不散,形散神不散”。(3)利用电化教育的优势,经常组织流动党员观看党纪教育录像片。如,组织观看:《从严治党,警钟长鸣》《“三个代表”促党建》《海南特大受贿案的反思》《胡长清警世录》等录像片,增强了流动党员在经济大潮中拒腐防变的能力。(4)引导流动党员参加法律知识培训,增强法治观念。个别党员退职后,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在社会活动中纠纷时有发生。公司党委积极配合四五普法,开展了一系列普法活动,并进行现场咨询。增强了流动党员在社会活动中运用法律实行自我保护的能力。
4、营造温馨的发展氛围,为流动党员的发展提供服务几年下来,公司党委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总结出“三个需要”,即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党员要有一个归宿、自觉自愿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的需要。为此,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公司党委通过为流动党员提供服务,让流动党员真正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引导,从而使他们“流”而不“失”。党委为了使流动党员有一个固定的活动场所,专门建立了流动党员活动中心,让流动党员共享娱乐设施;党委每年还拨出了一定经费用于流动党员开展组织活动,对流动党员工作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党委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几年来,在党委关心支持下,在流动党员中形成了团结互助、扶贫帮困、奋发向上的氛围。无论是谁遇到生活上的困难或经营上的麻烦,党委、流动党员支部、党员联络站、党员活动中心都会给予一份关爱,使流动党员体会到“家”的温暖。养老金和医保金是流动党员关心的热点,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党委曾多次向县养老保险局咨询。请人力资源部专题为流动党员进行有关政策的讲解,积极为具备条件的流动党员办理养老金、医保金手续。目前,已为20多名流动党员办理妥当,从而解决了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三、规范管理显示成效。“两个文明”建设获得双丰收公司党委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的真正目的,是发挥这一群体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每一个流动党员自觉地履行党员义务,从而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实现新的飞跃。根据流动支部的党员中有不少同志个人收入不高的情况,党委积极发动流动党员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几年来,在流动党员中开展的“向社区孤老献爱心”、“为贫困地区送温暖”,以及“为社区特困党员解忧愁”等活动已形成了风气。他们每年定期走访社区孤老和特困党员家庭,送上一份慰问金,老人们感动地说:“他们跟雷锋一样。~年,开县发生井喷事件,党委开展“奉献一份爱心”的活动,流动党员纷纷响应,慷慨解囊,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表达了流动党员的一份爱心。几年来,有了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流动党员为社区、为社会做好事、办实事已形成制度化、经常化。公司党委没有接到社区居民对流动党员的不良行为举报信或上访,流动党员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参加居委义务值班和巡逻,受到居民的好评。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2007年年底,安徽省旌德县党委、孙村乡党委领导班子一行千里迢迢来到东明社区阳光驿站宣布:依托社区阳光驿站,实现两地共建,成立上海流动党支部。而岁末年初,社区阳光驿站与驻沪党支部联手开展的“敬老谱新曲”活动则拉开了两地联动、合作共建的帷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和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纷纷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发展建设之中。可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离土、离乡的农民兄弟中有许多曾经在当地入党的党员同志,又没有进行正常的组织接转关系,形成实际上的长时间离开党组织的现象。近年来,安徽省旌德县孙村乡外出来沪务工者达2200多人,其中有党员22人,他们中大多数几年甚至长达25年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进城后他们挣了钱,可在政治上缺少正常的组织生活,但内心上还是向往党组织的关怀和帮助,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当地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酝酿在上海成立流动党支部的决定。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用创新思维改进和加强流动党员工作的作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尝试,是加强党组织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建工作的新形式之一,构建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这一做法得到了区委组织部的肯定。
东明社区党工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外来务工党员,在工作上、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给予关心我们为你们提供学习、活动的大舞台,让党员凝聚在党支部的周围。6月1日,设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的安徽旌德县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召开“家乡经济发展座谈会”,并举行“离乡离士不离党、募捐赈灾献爱心”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支部改选和交纳“特殊党费”。社区阳光驿站提供服务与支持,两地党组织一致认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我们面对新情况,对党建新事物要倍加爱护。搞好两地共建流动党支部的建设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党的执政基础建设。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
我们的具体做法:
一是建立流动党支部,增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有效性。目前,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流动党员活动证》,就是让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党组织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再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当地党组织生活。孙村乡共有22名党员在上海打工,分布在上海的各个区县,真正居住或工作在东明社区的不多。是让这22名党员各自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各区县基层党支部报到,凭证参加组织生活,还是打破区域界限,成立流动党支部?东明路街道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进行了研讨。座谈中,有党员反映,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所在单位党组织后,往往没有下文,组织生活还是不知道在哪里过。还有党员反映,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居民区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因为关心的事情不同,组织生活没有吸引力,既不利于党组织加强管理,也不利于流动党员作用的发挥。如果由流出地党组织、孙村乡党委出面,成立驻沪流动党支部,凭借地缘关系、乡情观念、共同利益,就更能够凝聚党员,便于形成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管理机制。东明路街道及时向新区组织部汇报了这些想法,经组织处同意在东明路街道试点,以党建联建的方式,成立了孙村乡驻沪流动党支部。该支部在东明社区阳光驿站挂牌,对流动党员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二是创新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发挥流动党支部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需要根据党员的职业特点、居住特点,区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流动党支部22名党员,从年龄上看,既有二十五六岁的年轻大学生,也有五十来岁的曾在老家当过村支书的老党员;从职业上看,大部分在上海打工、做生意,有搞设计的、有舞龙的、有做保姆的;从生活目标上看,二三十岁的以谋生为主,三四十岁的争取有新发展,四五十岁的趋向生活安定。支部成立前,很多党员到了上海,逐渐和组织失去了联系。党员老吴,过去是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汇打工,住在当地一个村党支部家里好几年,他说:“从来没有人问他,组织生活在哪里过!” 党员们内心迫切希望能够就近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根据党员的这些特点,党支部确定了职责定位和组织活动方式。党支部的职责,突出“巩固组织、凝聚党员、联系群众、提升素质、建设家园”20个字。巩固组织,突出一个“联”字,在党委层面实行“联建”,即流动党支部在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和乡党委联建管理下开展工作;支部层面实行“联动”,即流动党支部与阳光驿站(两新总支)联动,日常事务寻求阳光驿站的支持。凝聚党员,突出一个“需”字,即针对不同年龄段党员、不同发展阶段党员的需求,整合各方面资源,为流动党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如3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谋生,就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4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发展,就为他们提供项目信息;50岁左右的党员侧重交流,就与他们经常性沟通,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联系群众,突出一个“情”字,即在支部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帮助他们适应环境,教育他们诚信做人、守法务工,还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把流动党支部建成党员之家、务工人员之家。提升素质,突出一个“能”字,即依托党组织提供的资源,对流动党员进行个人谋生职业技能培训、融入上海的社交技能培训和联系群众的服务技能培训,并整合党员中的能人资源,进行互帮互学。建设家园,突出一个“促”字,即通过个人的辛勤劳动,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家乡的新家园的建设多做贡献;同时,党支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家乡发展出主意、引项目、招资金、找渠道,促进家乡发展。
三是建立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实现两地党组织无缝对接。孙村乡党委作为流出地党组织负责支部班子配备、支部制度建设、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党费的收缴等,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作为流入地党组织负责指导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党员的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培养,提供支部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和活动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帮助支部党员提高素质、促进家乡经济发展等。同时,逐步探索把流动党支部纳入东明社区党组织的考核、评比和表彰。流动党支部负责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协助将条件适合的流动党员编入当地党组织。通过党委层面“联建”,实现了流出地与流入地有效衔接,使流动党员党支部既有“娘家”,也有“婆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服务和管理。流动党员党支部近期通过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在就业、居住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遇到的困难等,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员的归属感,有效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第四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底数,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我社区根据流动党员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区域化全覆盖”的要求,每月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党员进行登记,对一些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努力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二、注重教育,提高流动党员自身素质。
今年年初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在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返乡时节,采取集中补课、上门辅导、分组学习、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学党章、学法律、听取他们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全面开展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组织社区党员进行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对党员进行“双育”教育,每周定期播放三次电教片;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社区服务QQ群,微博,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及时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通报党建动态,加强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实际困难及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社区党支部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村党总支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狠抓《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五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规定
一、学生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并按规定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一)受地域限制等条件限制,无法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正式党员至少每半年要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工作汇报,或通过其他形式与党组织保持联系,预备党员至少每季度要向党支部递交一份书面思想、工作汇报。无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或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这,均被视为自行脱党,要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二)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提供流动期间个人在工作单位现实表现的证明材料,所在党支部要及时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其转正问题。
(三)自报实际收入,按照党费缴纳的规定标准向所在党支部交纳党费。一般应有党员个人按月缴纳,特殊情况可托人代交、邮寄,预交或补交,但预交或补交但预交或补交的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4)临时就业单位或通讯地址变动后,应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报告。
二、在学院网站上设置学院党建天地,设“党员教育” 专栏、党总支邮箱,定期把党的组织生活内容及学习材料公布在“党员教育”专栏,流动党员应在每月底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汇报材料发到党总支邮箱(jgxydzb@163.com)
三、是严肃党的纪律,坚决处置不合格党员。若流动党员无特殊原因不按期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不及时递交转正申请、不发挥党员作用、无视党的组织纪律,党组织要及时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者,所在党组织要按照党章有关规定对其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