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测绘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之初探
中小测绘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之初探
顾庆华
(南通市现代测绘工程院,江苏南通226008)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测绘企业认识到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它不仅对其当前的经营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其未来发展成为大企业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的中小测绘企业很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伴随着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因此,面对现实,建设中小测绘企业创新文化,逐步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创新文化体系,是我国中小测绘企业走向成熟的关键和标志。
【关键词】中小测绘企业企业文化创新文化建设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分析海尔经验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是生生不息的,它会成为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发展史,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但企业文化又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性的一环,它反映在企业的价值观、士气和沟通方式中,也反映在全体员工的行为习惯中。这说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一、测绘企业文化的内涵
测绘企业文化是测绘单位在长期服务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单位成员的润滑剂,单位活力的激发剂,它可将全体职工的思想、作风、习惯、行为准则和审美标准等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方针之下,成为单位自下而上发展的无形推动力。
上海市测绘院党委书记陆洁中曾对测绘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做了详细的阐述:首先是物质文化层,包括先进的单位目标、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系统的教育设施、先进的技术装备、合理的劳保福利、一定量的文体设施、优美整洁的单位环境。第二是行为文化层。内容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和谐密切的干群关系、发挥作用的党团员队伍、良好的职业修养、良好的单位风气。第三是观念文化层,即通过测绘文化的实践,培育和树立起吸纳传统文化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目标理念和测绘精神。
测绘企业文化的提出,是测绘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的理性思考,是低层面管理到高层面管理――文化管理的一种探索,是测绘界长久、持续、健康、顺利发展的一种实践和尝试。
二、中小测绘企业现有文化建设的弊端
对于我国许多中小测绘企业而言,构建强势测绘企业创新文化,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其现有文化建设的弊端。分析我国中小测绘企业过去创业的过程,更多谈到的是要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但却很少会有人提倡注重创新文化的建设。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中小测绘企业,生存是关键,目前还谈不上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甚至管理界一些专家也持同样观点,这就使得中小型测绘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更为滞后。以下四个方面是中小测绘企业现有文化建设存在的弊端。
第一,是盲目效仿的形式化企业文化。现阶段,不少中小测绘企业创始人都是原测绘大单位的中下层管理人员,有的甚至是野外作业组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一定很高,管理水平也很一般,他们仅凭一股闯劲,依靠业已建立的人际关系,带领一帮弟兄打天下,往往无视实际,盲目贪大,凭个人经验办事,没有规范完整的管理体系。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也不肯放权,使大量的中下层管理者有职无权,事无巨细均等待老总批示,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多变的创新能力不强。老总被日常琐事所缠,缺少学习的机会,无法对自身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当他们看到原来的测绘大院纷纷建立起了自身的测绘企业文化后,误认为测绘企业文化就是创造特色环境,羡慕之余,在没有充分考虑客观情况、自身特点、决策层缺乏统一认识的情况下,盲目效仿,导入CI系统,而忽略了测绘企业文化的内涵,对企业理念不能真正达成共识,使测绘企业文化流于形式,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是独端专行的家长式企业文化。一些中小测绘企业在创业之初主要采用“作坊”式经营方式,信奉“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的用人理念,任人唯亲。企业主的地位至高无上,企业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根本谈不上管理体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企业主的个人才能与经验。没有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团队的决策机制,集体智慧缺失,企业主一人说了算,决策往往缺乏理智与制约。可谓是只有“冒险”,没有“创新”,凭关系决定企业发展的战略,靠亲缘维系企业命运,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埋下深深的隐患和巨大的风险。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便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昔日的表面辉煌一夜之间就烟消云散。
第三,短视偏激的企业文化。中小测绘企业大多将眼前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长足发展的要求和战略规划,看到市场上什么测量类别红火就马上购置相应的测量设备,上什么测量类别,没有自己的主打产品,没有自己的个性和创新,也就形不成自己的拳头产品。由于中小测绘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在生产过程中只重数量,只求速度,而忽视了产品质量、客户服务和科技创新,甚至偷工减料,假冒伪劣,以次充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只要能赚钱什么都能做。这不仅使企业自身无法长期发展和壮大,而且失去了信誉,没有了个性,永远走不出一条真正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路子。
第四,单打独斗式的企业文化。许多中小测绘企业主初创立时都是单枪匹马,散兵游勇,但又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不想成为别人的附庸物等想法。企业文化上重单打独斗,轻联合协作。事实上,在当代高位竞争深度合作日渐成熟的市场环境中,不联合就难以生存,无协作便无法发展。如:我省众多中小测绘单位,因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低层次、低价位竞争十分激烈,从而使我们的测绘产业生存环境日趋恶劣,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共同发展。笔者以为,中小测绘企业可以
走联合重组,整合资源的路子,在测绘企业文化建设中打破单打独斗的心态,确立协作竞争的新思维、新理念、新方法,方能使企业走出困境,决胜于未来。
三、中小测绘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
测绘企业文化是在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因此,中小测绘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不应一味模仿测绘大企业的做法,测绘大企业组织层次多,信息传递路径复杂,可能更需要一些系统的创新文化运作方法。而中小测绘企业,就几十个员工,信息沟通较为便利,不需要太多的形式或系统的东西,只需将重点放在如何让核心理念深入人心的工作上。让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企业自身,并融进员工的意识,注重创新与发展,使之成为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塑造企业形象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制胜法宝。
第一,积极营造测绘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测绘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中小测绘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课题,因此,需要广泛的舆论支持,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企业主必须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员工进行充分交流,并明确开展测绘创新文化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使员工学会欣赏,并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温情、关怀、亲和、引人向上、催人奋进的人文环境和良好氛围。这个时候有效沟通比测绘大企业更重要,无需太多形式上的条条框框,这样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共鸣,让员工有归属感和使命感,感觉自己就是企业的一份子,现在是在为自己的企业做事,并相信可得到相应的工作和报酬,大家愿意在有情趣、有事业目标和创新气氛的环境中工作,而不仅仅满足于完成例行工作。在这样的氛围中,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灵感和积极性,这种激励是用金钱不能够替代的。
第二,努力建造学习型企业创新文化,提升专业化实力。企业员工培训和自主学习工作是创新文化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企业应确立培养员工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的文化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企业学习激励约束机制,将创新性的学习和教育不断地扩展和延伸到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之中。同时应大量引进创新人才,给与他们物质和精神的激励,从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出发,还可定期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以及体育、歌咏、演讲、书法、美术、摄影比赛等活动,以激发员工积极向上,拚搏进取、开拓创新的斗志。
第三,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基石,培养勇于进取的企业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是测绘企业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生命力所在,是企业的灵魂和希望,也是一个企业长久不衰的秘诀。它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变化同步,不能有丝毫的窒息和停滞。没有创新的文化就没有创新的企业英雄人物和创新的员工队伍,就没有创新的技术、管理、产品、服务和市场,企业就会丧失其社会价值的依据。企业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员工所有的创新信条、创新价值观念、创新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对企业的意识、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等。它是企业创新活动得以开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结合体,是企业创新文化之魂,企业创新精神渗透于创新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和企业中的每一环节,潜移默化地指导和制约着每一个员工的创新心理和行为。树立企业创新文化的精神,同时企业还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观念,树立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文化,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四,建设中小测绘企业家的创新文化。中小测绘企业主不仅应当开阔眼界,大胆引进外来优秀人才管理企业,使他们在规范合理的企业运营规则和规章制度下,合理竞争,取长补短,以形成人力资源整合优势,而且要大胆放权于他们,让他们能够根据市场的竞争趋势,科学地、理性地自己做决定,以使企业更灵活地适应市场的变化,更贴近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最后,更为重要的是中小测绘企业主是企业的掌舵人,在决定着企业发展方向,经营方针的过程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测绘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本身就是测绘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载体,所以,我们的中小测绘企业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学习和总结,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的小作坊老板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测绘企业家,当好企业创新文化的领路人,发挥好创新文化轴心的作用,出色地引领员工构建良好强势的测绘企业创新文化。
第五,全面构建测绘企业创新文化体系,是测绘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围绕企业观而形成的一系列具体文化价值观所组成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文化本质上是一种体系性、系统性的存在,单个的文化要素是无法存在的。测绘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其完整的体系中才能显示出来,其本质上是这种体系所具有的系统性能量。所以,测绘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全面建构这样的文化体系,即: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流程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构成的测绘企业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石明,漫谈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2】(英)罗伯·高菲著《公司精神 决定成败的四种企业文化》哈尔滨 出版社 2003
【3】 李海军等,谈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第二篇: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企业创新文化
摘要:目前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存在诸多弊端,突出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匾乏,进而忽略企业的创新文化建设。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普遍薄弱,企业创新文化理论欠缺等等。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普遍较弱以及和国际上的企业对比可以看出,想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必须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对企业来说,要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既要构建科技创新的战略,更要注意培育与自主创新战略相适应的企业创新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护广大员工特别是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与活力,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
关键词: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 发展
一、企业创新文化概述
一、企业创新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定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
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些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常规和传统行为的一种冲突。创新文化需要满足以下四种价值观和态度:公司管理者乐于冒险、公司所有员工的参与、激发创造性、共同的责任。
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和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
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
创新文化是指建立一种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无论是技术创新、知识创新,还是制度创新、组织创新,都需要有相应的机制体系和文化环境。
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
创新型文化就是能够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的文化,有利于组织内创新行为的发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变化的组织文化。因此我们对创新文化做出如下定义:创新文化就是指能够激发和促进企业内创造新思想、创新行为和创新活动的产生,有利于创新实施的一种组织内在精神和外在表现相统一的综合体,主要包括有利于创新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制度等。
二、企业创新文化的内涵
企业创新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和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形态的总和。它拥有相当广泛的内涵。任何企业创新活动都是创新人才思想火花的结晶,以各企业只有占有相当数量的创新人才,企业的创新及创新行为才能得以发生与维持。企业创新文化就是一种吸引与培养创新人才,支持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取得的企业文化。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加强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就是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吸引与培养创新人才的创新文化环境,推动企业的全面创新。
创新是企业生命之所在,能力之所在,希望之所在。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包括丰富的内涵。主要有: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创新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其他创新的先导,没有观念创新,其他创新便无从谈起。观念创新最主要的是要求企业树立起知识价值观、竞争优势观、知识更新观等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新观念。技术创新。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尤其是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这是众多企业的成功之道。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永葆企业青春之活力。产品创新要求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重点是进行产品标准创新,产品品种、花色、式样创新,产品包装创新,产品品牌创新,产品服务创新。组织结构创新。即由过去的高耸结构逐渐向扁平结构转变,以加速信息传播速度,精简管理人员,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降低经营管理费用。决策方式创新。即由传统的家长,专家决策模式向集团决策、程序决策等现代决策模式过渡,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可靠性、降低风险。
三、企业文化、企业创新与企业创新文化间的联系
企业创新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生存发展能力。企业创新文化主要是指服从、服务于企业创新,并推动企业创新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包括企业和员工的创新精神、创新氛围、创新工具体系等,其特质表现为: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富于竞争、持续创新等。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自我否定、变革,从而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企业创新、企业创新文化三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企业文化包含企业创新文化,但企业文化有先进的企业文化与落后的企业文化之分,而企业创新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先进的、积极的文化形态;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制度保障,先进的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创新起到重要、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企业创新又会促进企业文化或企业创新文化的变革和发展。
二、构建企业创新文化的必要性
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企业与企业创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科学分析国际竞争形势和国内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一、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意义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时代,而且未来的社会还会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展和变化。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富兰克林说过:“停止了创新思维,便是停止了生命”。21世纪将是一个智力竞争、科技竞争,特别是创新竞争的时代。创新是现代企业经济活力之源,技术创新一直是经济发展和生产率增长的基本驱动力。但企业的技术创新不是孤立进行的,总要依赖创新环境条件。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是企业技术创新潜力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及动力所在,企业创新活动需要具有创新本质的文化来支撑,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技术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二、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功能
(1)导向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对企业整体及每位员工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赋予它们创新精神,使之符合企业所确定的创新目标。企业创新文化为全体职工确立的基本价值观、道德规范、企业精神等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准则,却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文化氛围,能够把职工的个体行为引导到群体行为上来。企业创新文化一旦建立,就等于企业形成了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2)约束功能 企业创新通过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区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的。企业创新文化的约束,不是硬约束,而是一种内在的软约束,一旦一个企业的群体意识、内部风气和风尚等精神文化内容具有了创新的特点,就会造成强大的、使个体行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心理共鸣,进而自我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展开技术创新活动。(3)凝聚功能 企业创新文化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并接受之后,就会把全体员工团结在创新目标之下,调动企业内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力量,进而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创造的群体意识,它所包含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内容,均寄托了企业全体员工的理想、希望和要求,以及他们的命运和前途。(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它的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它对人的激励不是一种外在的推动,而是一种内在的引导,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在员工心目中树立起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技术创新而拼搏的献身精神,形成对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强烈使命感和持久驱动力量,激励企业全体员工不断追求技术创新。
企业创新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它无处不在,无时没有,企业的一切现象,无不深深地打上该企业特有的文化烙印。它是企业一切创新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一切创新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三 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概况
一、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较薄弱
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意识基本和管理者的学历成正比,和管理者的年龄成反比,但相比发达国家管理者的创新意识,还很薄弱。企业家调查系统通过对不同学历的经营者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有46.52%把创新作为主要的企业家精神;对不同年龄的经营者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平均有49.53%把创新作为主要的企业家精神,两者均未过半。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企业家均把创新作为成功企业家的典型特质,使企业家的核心精神,由此说明,我国企业管理人员对创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2 企业内没有形成创新氛围
企业没有意识要创新必须使创新扎根于企业文化,使企业上下、全体员工都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因为企业创新文化是最利于创新的土壤,能够加速企业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活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经营业绩的提高。由于企业创新文化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课题,所以,关于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总是不明确。许多企业的员工都把企业文化的建树和创新归结为企业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认为企业或企业高层管理者是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实际上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主体应是企业全体员工,只由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企业内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勤于创新的创新氛围,从而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缺少创新经费的保障
目前,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没有建立企业创新文化的专项经费,而只对部分立项的科研创新项目有一定的经费支持,其支持额度与科研创新所需的实际经费相比仍是远远不足。我国总体创新经费的欠缺,使得创新成果缺乏,创新发展举步维艰,造成了整体创新能力不足,从而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氛围。4 缺乏有利于创新文化形成的社会环境
虽然有的人具有创新的思维、想法,但由于缺乏创新文化的大环境,他们怕失败、怕创新不能达到既定的结果、怕在企业中提出了自己的创新想法结果却导致的失败,使得许多创新思维在萌芽阶段就被迫流产,导致社会总体创新意识不足、创新人才欠缺、创新经费缺乏、创新成果稀缺,整体社会缺乏开放的创新文化环境,而在大环境欠缺的情况下要发展企业创新文化是非常困难的。
五、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给员工自由
允许“来去自由”,多种成分杂交,为自由创新提供了自由竞争的条件,营造了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减少了妨碍信息流通和迅速行动的组织构造层次障碍,打破雇员间死板僵硬的只能按企业组织层次进行互动的模式。人与人之间可以自由交叉相互沟通,允许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使他们在自由沟通中产生创造的火花,企业文化有利于“创新个人”或“创新小组”给他们以特别鼓励和保护以保证成员的新思想及时得到研究和开发,奇妙的设想才有可能迸发出来,并因而付诸实施。企业意识到了给员工自由的时间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必要时可以得到公司资金或人力方面的资助,这种自由融入到了企业的创新文化氛围中。
二、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
企业创新文化建设是由若干个连续不断的创新项目组成的。企业的创新项目是企业经营管理者或企业员工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对产品、工艺、原材料、市场、组织以及制度等提出的更能适合企业持续发展的建议。对这些建议进行研究、实施便形成了企业的创新项目。既然是创新,就存在着成功与不成功两种可能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为了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不仅能够接受一些奇思异想,鼓励创新,更能够宽容创新失败。传统的失败观,往往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失败给企业带来的只是损失。能够正确对待失败的失败观,是指全方位、多角度,从新的视野去看“失败”,认为“失败”是新的起点,是合理的是机会是财富。所谓起点,是因为每次“失败”就意味着此路不通,另找一条路是一个新的起点会使人们离目标的距离越来越近。“合理”指创新环境的不确定,创新本身难度与复杂性,失败是难免的,也是合理的。所谓“机会”指如果坦然面对失败,人们就会大胆冒险,从而创造出更多的机会来。所谓“财富”是指失败中的经验与教训,恰恰是组织中非常宝贵的。所以要创新,企业就应当创造出一个自由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接收失败容忍失败”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理念。
三、决策机制公平民主
创新思想更容易在宽松、民主、愉悦的环境下孕育和产生。透明、公平、民主的决策机制让创新者直抒胸臆,坦诚相见,而不会由于惧怕权威而压抑自己内心的思想。公平、民主的决策机制体现了企业内员工竞争的公平,能够让员工通过自己对企业的贡献不但能获得满意的物质追求,更能获得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活员工的创新思想。哈佛管理杂志提出:要笼络员工的心,公平民主的决策过程比加薪更重要。
四、企业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导向、规范作用。其凝聚力体现在企业的吸引力上,是一种能够使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自觉地为企业奋斗的内在动力;而其导向和规范作用则体现了企业所提倡的最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崇高的价值取向所具有的一切硬性管理都不可比拟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具备了积极向上、开拓进取、敢于胜利的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思想即出路”,创新精神是创新事业成败的关键,思想观念的创新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先导。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发展、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重要转型期,谁能首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谁就能抓住变革时代所蕴涵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五、建设学习型企业
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无论组织还是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想搞好科技创新是不可能的。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合体,很显然,要完成企业的科技创新目标,仅靠个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远远不够,群体的能动性、创造力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科技创新成效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调动企业全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呢?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个人的梦想只有通过组织才能实现,组织的发展必须以个人的发展为基础。换句话说,通过共同价值观念和目标的引导,科技创新群体将不仅仅是相互利益需要而聚集起来的集体,而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精神状态的人凝聚成的团队。这样的团队成员对企业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科技创新充满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将个人利益同企业利益、国家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三者形成了命运共同体,这个命运共同体将不断激发出强大的创新力量。
因而,在建设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把企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把广大科技人员的信仰、理想和心理、思维、道德等因素整合成企业共同愿景、创新理念、团队精神;把科技人员的奋斗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汇合成企业强大的科技创新动力,把企业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的企业,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学习。这样,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就会不断推进。
结 论
当前我国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还存在众多的问题,如企业领导缺乏开拓意识,企业员工缺乏创新精神等。而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核心,从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普遍较弱以及和国际上的企业对比可以看出,想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必须重视企业创新文化建设。企业创新文化建设的研究还是一个前沿课题,而且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大多数的企业还是在摸索中建设企业创新文化。我国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整体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但创新文化建设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明显。企业创新文化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应当始终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相伴。企业创新文化的建立需要理论的支撑,更需要企业制度的保证以及领导、员工的同心协力。企业创新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在营造一种激励员工不断创新的适宜氛围,在这个创新氛围中推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创新的发展中形成企业所特有的创新文化。
第三篇:企业文化建设贵在创新
邮政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邮政事业是国家重要的社会公用事业,邮政网络是国家重要的通信基础设施。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等出版物发行、邮政汇兑、邮政储蓄、邮政物流、邮票发行等业务。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是国内惟一同时拥有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企业。
中国邮政
于大连市南部海滨风景区南端,是一个以海洋动物展示、表演为主,集旅游观光体验、科普教育、文艺演出、餐饮休闲为一体的大型海洋公园。建园十年来,老虎滩海洋公园从大连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大连旅游界的旗舰品牌,这都得益于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活动中凝结、积淀起来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也就是我们独具特色的“虎滩文化”。如何突破企业目前发展的瓶颈期,把老虎滩海洋公园做成一个国内领先、世界著名的品牌;又怎样让员工认同企业的这个发展理念,建立起统一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用企业文化力去推动海洋公园的健康发展,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课题。因此,把企业文化提升到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地为企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促进企业文化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一,企业文化创新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发展观。
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为主的服务型公园。公园旅游服务设施有极地馆、珊瑚馆、海兽馆、欢乐剧场、四维影院、鸟语林、侏罗纪、海盗村、游船观光、空中索道、海上飞降、滑水表演等精品项目。年接待游客在200万人左右。海洋公园的战略定位是:“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这一战略定位的形成,是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公园经营实际出发提出来的。它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前瞻性,因此在公园形成了广泛的共识,极大地鼓舞了职工热爱公园、建设公园的热情和斗志。公园制定了“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建设战略,提出海洋旅游服务型公园文化,是以海洋景点旅游服务价值观为核心,以游客满意为目标,以形成旅游服务共同认知和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公园文化。它是公园在旅游服务管理经营中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服务理念、服务机制、服务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第二,企业文化创新需要不断地更新观念。
海洋公园一直致力于运用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指导公园的改造建设,使公园的景点建设和旅游服务等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地向前走,成为同行业的骄傲。公园顺利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认证,先后被大连市授予先进单位、旅游先进单位和“大连十佳景区”称号,荣获辽宁省建设厅“文明建设标兵单位”、辽宁省“五十佳”景区称号,荣获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点)、建设部“全国风景管理区系统先进单位”等称号。实践表明,企业观念新了,就能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企业只有常变革才能够“成长”。去年,我们根据公园的环境变化和公园内部的变革,适时地对公园文化进行了创新。制定了公园新的战略目标:跻身世界级海洋公园的最前列。公园的发展战略是:重塑虎滩新形象,多元互动,全面发展。公园精神是:大海无边,兴园无限。公园核心价值观是: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还有公园道德理念、公园服务理念等,形成了公园新的理念体系。为公园在新的环境下不断开拓进取,指明了前进方向和规定了行动准则。
第三,企业文化创新要培育一支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
公园文化建设表明,“爱”就是力量,“爱”就是创造力。以公园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实现富有爱心的职工队伍建设。“团结、敬业、创新、优质、诚信”是职工队伍的精神支柱,“创建一流景区,提供一流服务”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目的。而这所有的一切,可以用一个“爱”字来诠释。一是“自爱”。它体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精神。例如,公园园区管理所的保洁工郇庆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劳任怨、不怕困难,就是在摔伤的情况下,还是坚持工作。她说,我是公园一名职工,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才能汇集成团队的力量,形成公园不断发展的动力。二是“互爱”。它体现了职工之间互相帮
助、互相关心、共同提高和发展的精神。例如,鸟语林有个大龄青年,公园领导多次为他牵线搭桥,终于使他喜结良缘,婚礼也是公园给操办的。再如,园务部职工张富智患肝病,病情十分严重,曾一度昏迷,不省人事。治疗过程中,共花去十多万元医药费。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全园职工捐款3万余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为了使帮助特困职工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公园建立了“爱心互助基金”,以职工捐款、公园行政补贴的形式保证正常运转。三是“关爱”。关爱就是对人的关心爱护。例如,公园游艇公司常年资助特困学生上学,其中共产党员宋永利一人就资助了4名学生。票务部、机关也先后资助了多名特困学生上学。尤其是公园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资助一名特困学生读完大学。另外,公园还投资20万元建起了极地希望小学,让更多的失学儿童有书读,让更多的困难孩子有人关爱。爱使公园增强了凝聚力,爱使公园形成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职工队伍。近几年来,公园上的新设施、服务的新项目,在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工作下,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并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系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总经理
第四篇:关于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情况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五重一创”活动,努力打造我省企业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和谐企业建设。近日,市委宣传部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深入职工,采取了座谈、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我市各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从调查情况看,尽管不少企业面临困境,经济不景气,职工收入较低,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是好的、积极向上的,91.7%的企业能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推行具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培育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鼓舞职工士气。全市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党政工团形成共识。在调查中,随着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99.2%的企业党政工团领导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98.7%的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点,是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动力,是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它具有外树形象,内增动力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对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学习先进性教育之后,81.3%的企业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摆上党委和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加强调研,制定规划,推广典型,既抓软件建设又抓硬件投入,企业文化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各级工会、团委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多种活动,凝聚人心,激励职工,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注重企业精神培育,品牌意识明显增强。87.6%的企业紧紧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与灵魂—企业精神的树立与培育,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修改完善本单位的企业精神。例如:新华书店的居进思变、和衷共济精神,九联集团的团结协作、勤俭敬业、求实创新精神,还有建筑总公司、乐好、万福等部门的企业精神,都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培育企业精神的同时,86.9%的企业还增强品牌意识,先后培育出了“东方”牌磷酸二铵、“金浪”牌复合肥、“蓝宝石”啤酒、“九联”“万福”放心肉食品、“乐好”西服等一批名优品牌。市建筑总公司大力实施“创一流质量、树名牌形象、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战略,工程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全省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先后两次获得国家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两次获得全国建筑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优秀奖——金屋奖,多次获得省工程质量“金杯奖”、“泰山奖”,成为山东省首家获得“全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的单位。通过企业形象塑造,大大提高了企业知名度,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三)开展各具特色活动,干部职工情操得到升华。为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89.2%的企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活动。一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市涌现出一批文明单位、文明集体、文明班组、文明工地,选树了一批自来水公司等10个企业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和王希帅等10名企业文化建设先进个人。二是开展送温暖活动。73.6%的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活动。万福集团公司员工大多来自鲁中西地区,每年春节,公司都组织车辆送员工回家与家人团聚,同时,积极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员工入养老保险和工伤事故保险等五大保险,公司成立以来,没有拖欠员工一分钱的工资。青岛九联集团公司时刻把职工冷暖放在心头,每年定期组织职工健康查体,定期向贫困职工发放救济金,重大节日和重大庆典,公司都要组织召开职工联欢会、座谈会,每逢职工生日公司领导都要为职工送上祝福,并赠送生日蛋糕。“厂给职工一分爱,职工还厂十分情”,全体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热情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87.3%的企业以“学、演、展、赛、讲”等多种形式,结合重大节假日举办茶话会、演唱会、文艺晚会、歌咏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为改善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思想情操,市委宣传部也先后举办了“企业厂歌联赛”、“企业广告文艺大赛”、“企业职工文艺汇演”、“企业精神演讲”、“祖国颂”大型文艺演出、“龙腾盛世迎千年”彩车巡游等活动,广大干部职工通过自编、自导、自讲、自演,既可获得高雅的艺术享受,又可抒发向往美好生活、追求幸福明天的思想情感;既可陶冶精神情操,又可激发爱党、爱国、爱厂、爱岗和团结拼搏、开拓创新的精神斗志,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四)营造学习氛围,职工素质得到提升。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关键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现代经营观念的养成,离不开长期的思想教育、理论学习和文化熏陶。在调查中87.6%的企业结合“三讲”、“三个代表”、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企业领导干部中先后开展了“厂长经理学理论谈发展”、“我看国企改革访谈”等活动,并坚持长年开展“四爱四树”教育、“四职”教育、“爱岗敬业”教育、“以德治企”教育,使各项教育活动能及时与干部职工的思想同频共振。同时,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咨询、举办企业文化培训班,引导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自觉遵守企业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为企业改革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投资5988万美元的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泰光制鞋有限公司鼓励员工进修培训,举办了成人高中班和韩语、英语等各类培训班,并对按时参加学习的员工给予补助,成绩优异的还给予奖励、加薪,使员工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都有明显提高。泰光公司被列入“全国外资企业500强”、全国“100家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二、存在的问题
(一)认为企业文化是设计出来的,因此过于重视策划人员的创意而忽视了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到企业文化,人们能马上说出许多企业的核心精神,如海尔的“真诚到永远”、奥柯玛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索尼的“做开路先锋”、松下的“报国精神”等等。因此,20.4%的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或专门的咨询、设计公司精心雕琢,做几幅牌匾、出几本册子、扯几
条横幅,并找出几个诸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和“拼搏”等夺人眼球的字眼来表现自己的企业精神,以为这样就成就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可是,企业文化不是设计出来的。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的确,企业文化要高瞻远瞩,要有未来导向,但如果全都是美好理想,却无法实现,这样的企业文化只能是名义上的,而不是实质的。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各项作用。此思想误区将导致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只是花瓶,无法获得员工的认同。
(二)将企业文化误认为就是企业领导文化。在县级56.4%的企业一谈及企业文化,大家都认为是领导文化。总认为领导者的“言、行、举止”就是企业文化的化身,是企业文化的本质属性。搞企业文化首先就要弄清领导的想法,搞清领导想做什么?不做什么?因而,也就出现了以领导者为核心的“酒文化”、“茶文化”、“礼文化”。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企业中众人的文化,要得到企业成员最广泛、最真诚的认同和拥护,哪怕是强势的领导文化,也要通过整合企业所有成员的根本利益与个人文化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首先是领导人的责任,通常由企业领导人提出、启动、整合、推进和提升,并使建设成果逐渐成为组织中主流共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体系,但并不能表明领导就是企业文化的化身、形象。如果一个领导人仅仅要求别人诵读自己所总结的信条,而这些信条又不能够帮助企业和众人发展时,这样的文化就只是领导文化,而不能成为企业共同的文化。如果只用领导文化给下属洗脑,领导本人却凌驾于企业文化之上,那种企业文化就会缺少员工的积极支持,就注定沦为独裁文化,最终走向衰败。
(三)企业文化“务实”与“务虚”两张皮。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有这么几种倾向,一种是26.7%的企业将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联系起来,在行业标识、办公环境、员工制服、设施配置、企业宣传品上下工夫,做得漂亮堂皇,并定期贴标语、出墙报、搞演讲赛。而对流程再造、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和领导力水平的提高等高层次文化重视较少,尤其是忽视了企业文化最核心的精神层面——企业价值观的建设。另一种是21.5%的企业对企业文化不重视,只关心市场净化率、市场占有率,关心查扣量和挖窝点数,认为企业文化与专卖管理没有多大关系。再一个就是38.2%的企业把理论文化学习与推广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并把学习过程视为一种敷衍上级检查的差事。而且学习的科目针对性不强、学习的内容不够活泼, 照本宣科,硬性灌输,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人念、大家听,布置一下写心得就完事,员工不关心、没兴趣、学不进,因而效果不明显。
(四)企业文化千篇一律,没有行业和企业特性。在调查中发现15.9%的企业为搞所谓的企业文化建设,盲目照搬照抄,模仿或克隆国内外其他企业的样板,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结果搞的不伦不类,不仅没有突出本企业鲜明的文化个性,而且很难形成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独具特色的经营哲学和行为理念,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风格与形成的传统就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一样,所以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与海尔或者青啤。究竟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呢?
一个最简单的检验标准就是你的企业文化理念放在其它企业是不是显得不伦不类,而别人一听到你的企业文化理念就知道你的企业是干什么的,特色是什么。例如:为什么?一提到”情满旅途”就知道是交运集团,一提到”情溶水甜”就知道是自来水公司,一提到”书海情深”就知道是新华书店的企业文化,为什么?因为他们的企业文化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很有个性。
(五)将思想政治工作等同于企业文化的建设。13.7%的企业认为抓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搞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企业文化建设堂而皇之地誉为“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以学习、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为主,仍将学雷峰、讲奉献挂在嘴上,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挂标语、搞活动、树典型、唱赞歌。因而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的错误认识,也养成了上级叫怎么干就怎么干,领导怎么吩咐就怎么干,创新精神不强或者不想去创新,省一事是一事、反正工资不少拿一分,不想作为的坏习惯。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能替代企业文化的建设。客观地讲,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如果思想政治工作做得好,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顺利;反之,如果企业文化建设做得好,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就少。二者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合力。
(六)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立起来。在县级21.9%的企业认为,在目前这种大好的专卖体制下先要保证赢利,赢利是企业的前提。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处在“说起来重要,动起来次要”位置,忽视了“两个维护”的崇高理念。要知道企业如果把它的经济性放在社会性之上,它迟早是会犯错误的。早期的秦池、近期的冠生园就是典型的例子。在社会监督日益严密的今天,在以信誉和信任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必然是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有机统一。海尔的企业精神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摩托罗拉的目的是“光荣地为社会服务,以公平的价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这些国内外优秀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立起来,最终都会削弱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降低管理者和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信心。
三、建议和对策
(一)培育企业文化要做到内外结合,内容上要体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企业职工在思维方式、价值尺度、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如果援引老做法及老的价值观念,势必导致职工反感,企业文化建设更无从谈起。因此,要彻底改变一味简单模仿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片面做法,必要时应聘请专家指导,内外结合,以尽快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
中国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企业管理者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实践中,应该“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中使组织结构适应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为建设优秀的海尔文化,张瑞敏提出要把“个人生涯计划与海尔事业规划的统一”作为海尔的企业口号和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并进行大力宣传,努力使海尔的每一名员工接受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并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个人的生涯计划而积极奋斗。在海尔优秀企业文化的激励下,海尔员工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使公司从开始只有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名列全国500强第30位、品牌价值高达265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离不开专家学者的指点迷津,但是,如果仅仅只有这些,甚至过分依赖,而没有企业管理者的深思熟虑、卓越的创造能力和全体员工高度的主人翁精神,要建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也是不可能的。
(二)培育企业文化必须富有个性。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也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属于“个体文化”,具有自我封闭性。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特色的个性文化色彩。有个性才有吸引力,有个性才有生命力。许多深谙其理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这些独特的优秀企业文化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经验。
要知道,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相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而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则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每一个企业都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三)培育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企业文化内容丰富多彩,从企业道德、企业民主、企业教育到企业行为、企业制度、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任何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是,培育企业文化必须突出重点,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建设好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最深奥、最具魅力的内容是企业精神,而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表现,是企业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推动力,是一种自觉养成的特殊意志和信念,是企业之魂。因此,企业精神是每个企业在培育企业文化过程中应该抓住的主要矛盾。纵观中外著名企业在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时,都十分注重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是海尔的企业精神,但海尔并不是把企业精神当作口号来喊,而是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企业精神,并以此来教育他们的员工自觉地实践企业精神。海尔人认为,观念创新是先导,战略创新是方向,技术创新是手段,管理创新是基础,市场
创新是目的,组织创新是保证,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海尔人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企业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不断地开拓进取,才使得海尔成为中华民族工业的骄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IBM公司的“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享誉全球。IBM的管理者谦虚地认为,IBM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原因就是全心全意地为用户服务,用户不仅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而且还能享受优质的服务。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里,对企业精神的塑造还没有引起我们企业管理者足够的重视,即使有所谓的企业精神,也是诸如“团结”、“求实”、“开拓”、“创新”和“拼搏”等词汇的排列组合,毫无个性特色。
总之,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是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产物,从提炼确立,到成为企业的精神支柱和全体员工的力量源泉,需要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在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促进作用。
(四)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必须不断创新。任何一种成功的企业文化都是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它反映了企业成员的动机和价值取向,但这种文化是以开始的条件为基础的,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这种文化就可能与形势的需要不相适应,这时,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就要及时地予以发展和完善,扬弃旧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首先要建设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即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因为21世纪是强调“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世纪,人的发展需要学习;21世纪还是一个科技更加迅速发展,全面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时代,个人和团体为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样需要学习。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1988年时,有50名资深经理开始学习突破传统思考模式的方法,到1995年,有数千名员工主动参与组织学习。1991年,公司成立新款汽车开发小组。开发小组近300人,就是按组织学习的模式进行产品开发的。他们开发的林肯新车于1995年问世,该车的每项指标纪录,其中的品质不良率比一般新车少20%,节省经费6500万美元。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所带来的显著成效。
其次要建设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只有在协作参与型的文化系统中的人们的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极大的调动。以信息技术业的活跃而闻名遐迩的硅谷,其流行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包容失败、追求风险,对公司再投资、对变化充满热情,论功行赏、沉迷于产品的改进、合作、多样化,任何人都可参与。硅谷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协作参与型的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我们同样要高度重视协作参与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第三是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形象设计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企业腾飞不可或缺的两翼。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新的企业文化构建模式层出不穷,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所发挥的巨大推动力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由此又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可以预见,随着我国把企业文化建设逐步纳入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相应的工作内容、方法、措施都会因势而动,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更加明显,对于打造企业优势,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之观察
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与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大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反之则将削弱企业的组织功能。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文章所指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美国哈佛大学的约翰.科特教授和詹姆斯.赫斯克特教授深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性。他们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发现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在11年的考察期中,前者总收入平均增长682%,后者则仅达166%;前者公司股票价格增长为901%,而后者为74%;前者公司净收入增长为756%,而后者仅为1%[1]。”
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企业的永恒主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什么?企业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在讨论企业文化建设时十分关注并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这些基本问题,然后提出建设企业文化应抓好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众说纷纭的现象,企业文化也不例外。纵观国内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大体有以下几种主要观点:
1. 五因素说
美国的迪尔和肯尼迪在《公司文化》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因素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和文化网络,是它的四个必要的因素,而企业环境则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又一最大的影响因素[2]。
2.两种文化总和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物质文化是显形的文化,主要指企业中的设施、工具、机器、材料、技术、设计、产品、包装和商标等;精神文化是隐形文化,主要指企业的价值观、信念、作风、习俗、传统等。
3.群体意识说
这种学说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员工群体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群体意识及行为方式。所谓群体意识,是指员工所共有的认识、情绪情感、意志及性格风貌。
4.精神现象说
这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企业最高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企业的“意识形态”。
究竟什么是企业文化?我们不妨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认识。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 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既是了解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企业文化作如下定义:企业文化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以企业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经济文化[3]。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通常是由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制度文化、企业的行为文化和企业的物质文化等四个层次构成的。
1、企业的精神文化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企业精神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企业精神是企业广大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并经过企业家有意识的概括、总结、提炼而得到确立的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它是企业优良传统的结晶,是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本来只有人才具有精神。企业精神这一概念的自身就是把企业人格化了,它是由企业的传统、经历、文化和企业领导人的管理哲学共同孕育的,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独特的、鲜明的经营思想和个性风格,反映着企业的信念和追求,也是企业群体意识的集中体现。企业精神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经营优势和精神财富,它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正如美国IBM的董事长小托马斯.沃森所说: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较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决定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机构、革新和选择时机等重要得多。例如,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的企业精神为“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这十二个字是株洲时代集团公司老一辈创业者和新一代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铸就的。它的含义是:顾全大局、团结一致、共创大业;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知难而上、敢打硬仗、勇于奉献。株洲时代集团公司精神成为其全体员工的基本价值观。
2、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中坚和桥梁,把企业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地结合成一个整体。企业的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业法规、企业的经营制度和企业的管理制度。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必然涉及到与企业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企业的管理制度等问题。企业的法律形态体现了社会大文化对企业的制约和影响,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共性。企业的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则体现了企业各自的经营管理特色,反映了企业制度文化的个性。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 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一般来说,企业法规和企业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同时也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但真正制约和影响企业文化个异性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经营观念。企业的制度与企业的经营观念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而正确的经营观念和价值观念又会促进制度的正确贯彻,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在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模范人物。这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
4、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其显著的特点是以物质为载体,物质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现形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通过重视产品的开发、服务的质量、产品的信誉和企业生产环境、生活环境、文化设施等物质现象来体现的。
企业文化不仅体现在产品服务以及技术进步这些物质载体上,还通过厂区建设,包括生产环境的改造,生活设施、文化设施等诸多方面来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
(1)生产环境的改造。生产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与心理。企业如果绿化好、厂容美、环境清洁整齐,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可以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优秀的企业特别注重为员工创造优美的工作环境,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文化设施建设。人有多种需要,不仅仅是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精神需要。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精神需要的追求愈加强烈,求知、求美、求乐等心理迅速发展,构成企业文化建设中不可忽略的课题。建立和完善员工的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是许多优秀企业的重要物质文化内容[。1.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环境中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形成的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 境中形成的。例如用户等一,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大庆的为国分忧、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面临国外封锁、国内经济困难,石油生产又具分散及一定危险性等环境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2.企业文化发端于少数人的倡导与示范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
3.企业文化是坚持宣传、不断实践和规范管理的结果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
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
文化的自然演进是相当缓慢的,因此,企业文化一般都是规范管理的结果。企业领导者一旦确认新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在宣传教育的同时,便应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努力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模式,建立起新的企业文化[6]。
四、企业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以下主要环节:
1、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
在确定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2)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例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商品经济要求与用户搞好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这些都是不以民族和企业特点为转移的。但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3)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 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
(4)博采众长,借鉴吸收其他民族和企业的优秀文化。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就十分注重荟萃世界优秀企业文化。它规定在国外的子公司有研究各国企业文化的使命,子公司领导人回国述职或参加培训,首先要报告所在国家和地区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于外来的企业文化,也不能简单地采取“拿来主义”,而应持认真鉴别,分析研究,有选择吸收的态度。要搞清楚哪些是优秀的,哪些是适用于自己的。同时,采借别人的长处、精华,还必须进行一番改造,才能适用于自己的企业。如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人给日本企业家传授产品质量管理的考评和测量技术,很快被改造成世界著名的QC小组活动。
(5)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它只为这个企业所有,只适用这个企业,是这个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同是美国文化区内的企业,惠普公司文化便表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倡导团体主义,主张建立轻松、信赖、和谐的人际关系。公司宗旨明确写着:“组织成就乃系每位同仁共同努力之结果。”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一般企业还不具备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6)着眼企业发展战略,注重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要配合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企业精神的内容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例如,40年来,株洲时代集团公司员工辛勤耕耘,铸就了“团结和谐,求实创新,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株洲时代集团公司事业的发展才有了不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2、宣传倡导,贯彻落实
(1)广泛宣传,形成共识。大庆油田1205钻井队是“铁人”王进喜生前领导的钻井队,以后虽换过不少届领导班子,员工也不断更新,但由于坚持对工人进行艰苦创业传统的宣传,“铁人精神”一直保持并发扬光大。
(2)领导带头,身体力行。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文化的龙头,企业领导者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因此,要塑造和维护企业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成为这种价值观的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的价值观。首先,领导者要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倡导。其次,要表率示范,在每一项具体工作中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
(3)完善制度,体制保证。企业文化是软硬结合的管理技巧。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软硬”兼施,相辅相成。在培育企业职工整体价值观的同时,必须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同时,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调整好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建立和形成文化建设所要求的组织体系。
(4)树立榜样,典型引导。发挥榜样的作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把那些最能体现价值观念的个人和集体树为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表彰,并根据客观形势的发展不断调整激励方法,有利于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迪尔和肯尼迪在其合著的《公司文化》一书中,把英雄楷模人物作为企业文化五大构成要素之一,认为没有英雄人物的企业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
(5)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个企业若员工的基本素质不高或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生产力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企业文化建设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保证。在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每一个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必须首先接受职业道德、经营思想、集体意识、自我修养的集训,进行语言、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考试合格后才被录用。
3、积极强化,持之以恒
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强化指的是人们的某种行为因受到一定刺激而获得继续或中断的过程。获得行为继续下去的结果的强化,叫做正强化或积极强化;使行为中断或中止的强化,叫做负强化或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的刺激使人们获得奖赏性情绪体验,而消极强化的刺激带给人们惩罚性情绪体验。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法则,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
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靠短期突击不能奏效,而且是有害的。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学习、采借别的文化质,不仅要经过鉴别,以决定取舍,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企业文化建设之观察
陈世海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产生的客观现象。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形态,企业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企业文化同企业发展史同一个血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的加快,使得作为经济实体的企业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文化的滋润和营养。经济活动往往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运作,经济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呼唤文化的支持。
重视企业文化本质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济文化,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种最为活跃的组织文化。企业文化是经济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它既属于经济学范畴,具有管理学属性,是运用文化所固有的特点和规律进行企业管理的现代文化管理科学;又属于文化学范畴,具有亚文 化属性,是受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的一种经济文化。正因为企业文化属于两种范畴、具有两重属性,从哲学角度思考,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基本原理出发来看,企业文化的经济属性是第一位的,只能是“企业文化”,而不能是“文化企业”。企业文化是为企业这个赢利性的经济组织服务的,其经济属性决定文化属性,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为企业着想,而不是为文化着想。
同时也必须看到,企业不仅是一个由资金、技术、组织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经济系统,也是一个由价值观、信念、原则、企业哲学和企业精神等要素组成的文化系统。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微观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主动地作用于经济。企业重视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基础变革要求上层建筑与之适应、为之服务的规律在企业里的反映。企业文化本着直接的经济目的,可以对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整合、生成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局部文化环境、亚文化系统,促进企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同步协调,保持企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浑然统一,从而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
在当今社会,商品和服务中的文化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文化因素对企业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经济系统和文化系统有机地融合形成经济文化一体化,作为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融合的产物的企业文化,也越来越成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和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力。
透视企业文化误区
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存在较多缺陷,在变革和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目标定位上的误区。有的认为建设企业文化仅仅是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手段,而不是奋斗的目标之一。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必然是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有机统一,其目标必然是赢利的经济目标和为社会公众创造价值的社会目标的统一,企业文化作为经济和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也必然是企业要达到的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的统一体。有的企业把建设企业文化的目标定位在塑造员工,包括按照领导者和组织的意图改变员工的观念、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就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塑造员工确是一项重要工作,但企业文化的根本方面是要在促进员工发展的同时塑造企业自身,实现“造企”与“造人”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主客体关系上的误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领导者或“老板”所倡导的,由专家策划、指导、设计的文化,是自上而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应当看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全部或大多数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不能把它等同于企业家文化、“老板文化”,而必须让全体员工参与建设,因为企业员工是企业文 化建设的主体。只有把企业领导者的战略思考、主导作用与广大员工参与的基础作用、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才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成为领导者和全体员工共有的精神家园。
内容上的误区。把企业文化的内容,要么简单为“企业”+“文化”,用空洞的口号、华丽的说辞装饰企业,造成企业文化口号化;要么使企业文化表象化,有些企业文化建设常常是“纸上谈兵”,使之成了美化厂容厂貌的装饰;要么使企业文化虚置化,“包装”、“炒作”现象突出,追风、作秀、摆花架子;或简单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精神,文体活动,CIS(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或复杂到“企业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期望用企业文化装进经济、文化、精神文明的所有内容。
方法上的误区。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缺乏理论判断的自然主义,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等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策划、设计、建设;另一种是缺乏实证分析的主观主义,认为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等就是根据企业领导者的意图,人为地策划、设计出来的。前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缺乏特色和个性。
正视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企业文化,正确审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企业文化作为一个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一种完整系统的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面:表层的以物质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物质文化;浅层的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行为文化;中层的以制度规范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制度文化;深层的以意识和观念为形态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这四个层次是紧密相联的:物质层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和载体,也是其他层次的物质基础;行为层是企业文化的动态体现,也是其他层次的反映;制度层是约束和规范其他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保证条件;精神层是形成其他层次的思想基础和导向动力,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在构成各个层次企业文化的诸要素中,塑造和确立企业科学的共同价值观,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高境界。企业文化具有开放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有着导向、凝聚、协调、激励、约束、辐射的功能。一个企业拥有良好的、为世人称道的企业文化,可以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程序,一般可分为调研总结、定格设计、宣传推广和完善提升四个阶段。调研总结阶段主要是把握总结企业现有的文化状况及影响企业文化的各种因素;定格设计阶段主要是认真研究企业的经营状况、员工素质、人文环境及企业传统和现有文化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提炼设计企业文化体系;宣传推广阶段主要是采用必要的手段,将企业文化所确定的 各种理念和行为方式全面地体现到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员工的行为上来;完善提升阶段主要是根据企业实践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及时吸收社会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精华,使企业文化不断完善提高。
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要把握现代人价值取向的变化趋势,更多地采用与企业员工双向互动式的共享和参与的形式,以引导企业全体员工自主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个性化发展的趋势,更多地采用定量分析和个性分析的规范化的手段,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顺应注重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的国际潮流,更多地采用员工和消费者共同了解参与的方式。(作者为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与时俱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曲仕松
企业文化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企业文化开始呈现出多种多样的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在企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力建设企业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
化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
化大企业的不断涌现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我们建设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水平,从而更加有效更加快速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而积累凝聚形成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时间和传统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在企业自身发展平稳、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中的企业物质文化(如企业工作和生活环境等)、行为文化(如企业目标和企业制度等)、企业精神文化(如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一般都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久而久之,如果没有新的血液和活力注入,企业文化就会慢慢变得保守、滞板、封闭,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企业要对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断地反思并积极地改进,对企业文化中影响生产力发展、影响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等方面的已不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要坚决摒弃。对那些能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应变能力等具有现代意识的积极因素,则要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与时俱进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充分提高对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功能和作用的认识。
不可否认,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一些企业领导和员工认为企业文化无外乎多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如举办球赛、文艺演出、外出游览,无外乎给员工们多订几份报刊、多放几部电影,有的甚至还认为有厂服、厂歌和厂旗就是有“文化”。其实,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片面的、肤浅的理解。企业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最根本的是企业精神,它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面貌、水平、特色、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创造力的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精神源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源于广大员工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基本信念、创造力等。每一个企业对其都应进行不断地总结、整合、提练和升华,从而形成和体现出自己的企业文化精神。抓不住企业精神这一精髓,只是一味地抓文体活动,形成不了真正的企业文化。
另外,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表现出的这种区间性和差异性,不应成为企业文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理由。认真比较和研究世界上优秀企业的文化,就会发现它们在企业制度、价值观念、服务方针、质量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通性。对此,要以开放的态度,学习的态度,积极地借鉴和吸纳,从而充实、改进和丰富自己的企业文化。
最为关键的是,要以不断创新的精神来建设企业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勇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要求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创新,否则就会被市场无情地淘汰。勇于创新是我们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文化灵魂、导向、约束、激励等作用,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并不断壮大,我们必须以积极创新的精神来建设企业文化,要在建设战略上创新,在经营理念、人才培养和管理、企业形象确定等具体内容上创新,在手段和方法上创新。只有这样,我国具有时代特征和鲜明特色的企业先进文化才能得以塑造和形成.(作者单位:山东莱西市电业工司)
中小企业如何培育自己的文化资本
郑晓明
据最近的三联《竞争力》杂志报道:中小企业现已是中国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其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我国GDP的50%以上。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是缓慢的,而且平均生命周期只有3.5年左右。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很多中小企业不重视企业文化资本的培育也是造成企业不能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大企业相比,众多中小企业主认为企业最关键的问题是生存与发展,注重的是产品经营及以产权交易为中心的资本经营。殊不知,无论是产品经营还是资本经营,它都是企业的一种行为,是在一定企业文化背景下的行为,都含有企业文化的经营内容。企业文化是资产,而且是一项特殊的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不仅仅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管理资源去研究以提高管理效率,而且更应该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资本去培育与经营。那么,应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文化资本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树立文化资本制胜的新观念。现代管理的发展经历了由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由科学管理到文化管理的两次飞跃。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管理企业。现代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托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企业文化的投资不但能营造企业发展所需的动力和氛围,还能够减少巨额的管理成本。然而,我们的许多中小企业只看到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产品等有形资产,看不到企业的商品文化、形象文化、营销文化、环境文化等无形资产,或者就文化办文化,把文化游离于己于经济之外,没有把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去研究去开发。为此,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就是要转变思想,经营好文化资本这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牢牢树立起文化资本制胜的新观念。
———建构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又叫企业的制度文化,是指把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管理制度的过程,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能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但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成长的特点,其初创阶段制度相对不完善,经验管理、家族管理比较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竞争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主意识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今后,中小企业在建构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时,应努力将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从家族经营制走向现代公司治理制,将家族文化变成现代公司文化。尤其注意的是尊重制度,树立制度的权威比制定制度本身更重要是建立科学而有效的企业制度文化的关键。
———尊重人才和重视员工的情感管理。中小企业在管理中贯穿“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文化理念,其前提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员工情感和人际关系的需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其次,尊重人才的参与意识和归属欲望。情感管理是文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一项重要的亲和工程。情感管理是注重员工的内心世界,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正向感情,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来实现有效的管理。它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员工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他们真正能做到心情舒畅、不遗余力地为企业开拓新的优良业绩。这种情感力量,是一种内在的自律性因素,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有效地规范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乐于工作,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心理效应。
———注重企业共有价值观的提炼。企业文化是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与行为规范体系。它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体系,使组织独具特色,以区别于其他组织。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资本的培育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总结、提炼共有价值观。但培育文化资本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固有的优秀文化是表现 于员工身上的优秀品质,是经过提炼形成全体员工认同的准则。所以,不断提炼表现于员工身上优秀言行的过程,就是形成企业文化资本的过程。具体来说,共有的价值观的提炼要从三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关于产品与物的价值观,如“精益求精”、“技术第一”、“追求创新”等均属于此列;二是关于人员的价值观,包括员工的价值观与关于客户的价值观;三是关于社会的价值观,它更多体现企业的责任、社会义务等,如“诚实守信”、“产业报国”精神等。
———做好企业文化的沟通传递工作。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资产,如何使之价值最大化,并引导员工的行为,关键在于各级中小企业管理者做好沟通传递工作。企业家所形成的企业家文化并不代表企业文化发展的终点。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经企业家个性魅力(企业家文化)再到企业个性魅力(企业文化),直至最终形成的社会个性魅力(竞争性文化)三个阶段的过程。因此,企业家以自身的言行积极主动地传递与沟通对企业文化资本的积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中小企业的文化又如何进行沟通与传递呢?我们认为,关键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形成员工的良好习惯。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的作用。中小企业结构具有小巧灵活、亲情人情味浓、所有者与员工接触机会多等优势,这也为它们改变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确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互信为前提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可能。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文化才能吸引到企业所需的人才,才能使企业员工潜能得到发挥,才能使企业的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得以产生相应的效率。只有这样,我国中小企业才能不断地积累文化资本,走上持续的发展之路。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简述
李俭
文化作为一种“力”,在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中怎样发挥其作用?日前,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召开研讨会,探讨“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徐惟诚、周叔莲、贾春峰等专家学者与企业实际工作者同堂切磋,共献良策。
与会同志认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的发展之所以相对落后,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老化,关键原因是思想、观念陈旧。改革体制、机制,转变思想、观念,都离不开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文化人、文而化之”;必须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观念的力量、管理的力量、作风的力量、形象的力量、品牌的力量等,从而用文化力培育竞争力,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周叔莲指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先进文化之于经济,至少有三种作用:一是指引方向;二是增强动力;三是促进发展。困难的企业各有各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精神的滑坡;兴盛的企业各有各的做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这就是文化的引领。实践证明:文化强、实力弱者兴;文化弱、实力强者衰;文化强、实力也强者胜;文化弱、实力也弱者亡。因此,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企业,一定要重视文化力的作用。
如何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来自辽、吉、黑三省扭亏脱困企业的实践,给了人们启示:
———摆正“道”的位置,“道”正事兴。“道”即企业之“道”,亦即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方针、经营哲学、经营宗旨。大家认为,这种“道”,在企业振兴发展中弥足珍贵,特别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企业里更举足轻重。黑龙江华安工业集团是一家建立于新中国诞生之初的特大型国家骨干军工企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陷入极度困境之中,连续六年成为全国亏损大户。1997年,组成新的领导班子后,提出新的治厂理念:“成败在人,休言结果都在天,竭尽人力可回天;命运在人,不信现状都是命,安身立德皆养命”,并在这些理念的贯彻中破除等、靠、要、闹的观念。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企业呈现出良好局面,受到胡锦涛、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发挥“魂”的作用,“魂”强体魄。“魂”即企业之“魂”,亦即企业精神。大家指出,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企业就一定要重视铸魂炼魄,以文化人。吉林石化曾被誉为新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却成为东北地区有名的亏损大户。进入新世纪,形成了“创业兴企,敬业报国”的企业新精神,取得扭亏脱困的胜利,重新跨入先进企业行列。
———坚持“本”的聚合,“本”牢“根”壮。“本”即全体员工,亦即企业之根。研讨中大家形成共识: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必须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是企业振兴的关键,人是企业发展的目的。把人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就要改进对人的管理,变“行为控制”模式为“自主管理”。徐惟诚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特别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领导素质决定管理水平,管理水平体现领导素质;员工素质决定企业风貌,企业风貌体现员工素质。
研讨中专家学者还提出,企业文化绝非是“嫌贫爱富”的文化,它既可以“锦上添花”,也能够“雪中送炭”。以文化力推动经济力、用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与生产、经营、销售紧密结合,与加快科技进步紧密结合,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与转换经营机制紧密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之我见
宋若涛
二十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建设伴随着中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重视。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亟须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强劲、持久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出来。近年来,像海尔、联想、同仁堂等一批知名的品牌企业茁壮成长。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还很不平衡,人们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进一步做好企业文化研究工作,并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创新,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西方的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方法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并以麦肯锡在中国一些不成功案例加以证明。持这种观点的人,采取了不重视研究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态度。另有一种观点恰恰相反,认为真正管用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在西方,对中国传统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不屑一顾。实际上,企业文化研究的立足点既不在西方文化,也不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而是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企业文化研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凡是有益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营养,不管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不管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吸收过来,并加以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
另外,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与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结合起来。目前,有一种观点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对立起来,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属于党的政治工作,而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二者是分离的,在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时,采取了以企业文化建设排斥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其实,无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是企业文化建设,二者都统一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都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可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观念变革作为首要问题,通过转换观念促进文化建设。观念转变包括:从封闭保守,对改革持恐惧态度,转变为开放向上,拥护和支持改革;从“大锅饭”、平均主义思想,向承认能力差别、以绩效定薪酬的分配观念转变;从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念向既竞争又合作的协作精神和新型竞争观念转变;从固定专业、单一技能、单一岗位,向多学科、多技能、多岗位的就业观转变;从青春学习向终身学习的知识型社会学习观转变;从坐而论道的虚浮作风向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转变;从消极地对待工作安排,向主动地积极地实现个人价值转变;从量的发展、单一或某些方面的发展,向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观转变等等。尽管不同企业变革观念的做法各有特色,但它们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企业文化建设要采用新的经营管理机制和方法作为有效形式,在建立新机制,使用新方法的同时,培育新的文化。譬如,充分利用市场的方法配置人才,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在1996—2000年的五年内,北汽福 田在全国范围内先后29次公开招聘人才,吸引了全国同类企业中5万多人次的拔尖人才前来应聘,形成了以管理和技术人员为核心的强劲的中层力量。2002年,公司又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人才,有120多位发达国家的国际人才前来应聘。在这一过程中,公司淘汰了一批不合格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形成了高效的用人机制。又如,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改造传统企业,创新企业文化。北京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医药流通业,提高员工的科技素质和现代流通意识,在短短的两年内成功实现了新老企业的合并重组和企业的快速发展;北京的双鹤药业通过导入CIS,积极打造文化链,营造了和谐的双鹤大家庭文化;很多企业借鉴和采用了现场管理方法、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等。新方法的采用,从深层次上改变着企业文化传统的价值,形成了与市场相适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文化。
让企业充满人文精神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高平
通讯员 王彦
一个从低谷中爬向希望之岸的群体,依靠的是精、气、神。在濒临破产的企业机体上,如何收回散了的心、如何理顺冒火的气、如何鼓起奋争的劲?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公司党政班子团结一致,以人文管理为主线,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构建起一整套以人为本的心智模式。公司先后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文明标兵单位,全国优秀企业,全国电力用户满意施工企业等称号。
民心工程+人格魅力
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内蒙古出名的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建设的电厂在内蒙古有20多座,为内蒙古电力能源基地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内蒙古电建二公司在改革旧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减人增效的过程中明确提出:让改革工作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刘埃成说:“前几年有许多企业名称改了,人也减了,但企业还是死了。这不是真改革。真正的改革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始终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让员工得到改革的甜头。”
在财务风险严重、资产负债多的情况下,电建二公司在改革中优先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2002年,公司刚刚改制完成,企业就自筹2600万元用于解决拖欠职工的工资、生活费、养老金。并明确规定了一条政治纪律,从2002年起,公司再不许拖欠职工工资、生活费、养老金。同时,公司加大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先后筹集160万元帮助困难职工。2002年为220名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职工上岗率达到98%。他们还为360 名工作关系、住房在呼市,而户口却在外地的职工解决了长达15年的人户分离问题。
改革是利益分配的重新调整,为了向生产管理一线的员工倾斜,弘扬正气鼓励先进,确定工程项目部班子成员实行日常工资和责任工资相结合的分配方式。公司根据责任制内容进行考核,项目经理可以一次拿到责任工资12万元,全年全口径收入20余万元,而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还实行10年前的档案工资,平均在1200元左右。
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极大地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一位二公司的老党员对此深有感触:“就凭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我们敢断定,他们是真干事的人、会干事的人、想干事的人,能干成事的人。公司今后的发展更有希望。”
企业文化+精神动力
企业没有文化,如同一个人没有文化。在企业文化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时,内蒙古电建二公司把企业文化建设当做先导工程来抓。二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为改革创新提供智力和信念支持,努力塑造企业核心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在改革和管理的实践中,他们凝结出“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并在全体员工中倡导“文明、向上、敬业、效率”的行为准则。
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逐渐形成了与企业患难与共的价值理念,凝聚了人心,积聚了力量。二公司认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管理问题,而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企业文化必须为激发人的活力而存在。他们在各个项目部广泛开展“十佳班组”和“十佳职工”活动,以身边的榜样引路,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
2003年10月份在上都发电厂2×60万千瓦机组基础出零米施工中,共产党员、搅拌站站长赵满顺同志连续六天六夜没下现场,一个月内完成混凝土浇筑近一万方。他自八月份入场以后,三个多月没有回家,和职工一起顶风冒雪、日夜施工。10月15日基础出零米前夕,总经理武斌在现场遇到他,看着他那满脸疲惫、胡子拉碴、满身灰尘的样子,感动地落下了泪,武斌说:“二公司有这样好的同志,企业的重新崛起指日可待。”
学习+人的成长
2002年,在青岛海尔集团,二公司的一批技术人员如饥似渴地学习、考察。刚刚从低谷中奋起的二公司迫切需要开放。公司领导认为,人的成长价 值要远远大于企业利润增加的价值。让员工在企业的大平台上锻炼心智,增长才干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
为此二公司制定了一整套吸引人才、开发使用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明确提出“谁有多大本领,就给谁搭建多大的平台,谁有多大贡献,就给谁多少回报”。这些人才理念,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公司形成了人人争先、各显其能的良好局面。2002年,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先后提出49项合理化建议,直接创造经济效益300多万元。
创建学习型企业是二公司新的目标,为此他们在施工生产异常繁重的情况下,为员工“充电”。每年举办3期理论培训班,每期轮训200人,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学习科学管理知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公司决定,劳模、管理技术骨干每年要送出去学习、考察,形成制度。目前他们已安排了4批共150人的公司劳模、十佳职工标兵、技术骨干到先进企业学习。一种比学赶帮、赶超先进的氛围正在二公司形成,一支知识型、素质型、开拓型的经营管理队伍正在壮大。2003年,公司在内蒙古新增500万千万电源项目中,承揽到270万千瓦的建设任务,走上了良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