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龙王庄中心校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二〇一三年九月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和国家、省、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按照县教育局的总体要求,结合我乡教育实际,经研究,决定开展多元课程研究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大课间活动是学校管理、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表现,是对学生进行身心教育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它既是学校精神风貌、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的展现,又是学校管理水平、学生组织纪律的反映。它是学校管理、学校形象的一个综合体现,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乡教育实际,决定开展多元课程研究活动——开展“大课间活动”。
二、领导机构
(一)中心校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管理,中心校成立校长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 “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建立管理制度,组织活动研究,并将加大对学校开展活动情况的评价。
(二)学校领导机构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是一项涉及到学校主要领导和教师的一项系统工作。因此,各学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全体教师参与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日常管理。
(三)保证时间
各学校每天进行大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
(包括课间操时间)和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而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
(四)拓展空间
各学校在组织好正常的课间活动基础上,创建快乐体育园地,充
分利用学校的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多样体育器材,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五)丰富活动内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地创新,活动才会有生命力。因此,各个学校在开展活动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编出符合自己学校特点的活动来。对于活动中的一些选择项
目,游戏、舞蹈、自编操、健美操、球类项目、武术等,如:竹竿舞、故事会、诗朗诵等,可以班、组、个人为单位,在规定音乐旋律中,留给学生空间,让学生们去创新,要使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在活动中突出创新,不仅增强了少年儿童的求知欲,而且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六)培养健身观念
1、通过丰富多彩的大课间和快乐体育园地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种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乐中练,在练中乐。
2、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会练、懂练,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课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本身的需求,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工作,张贴、悬挂健身格言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我运动、我快乐”,举行健身讲座,组织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感受到锻炼带来得益处的同时,从理论层次上也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三、活动管理
“快乐大课间活动”的管理是从管理者入手,进行正确分工,其日常管理是关键,根据相关经验,提出实施管理的“五落实、六到位”与“人员负责制”,各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有所调整与侧重。
(一)“五落实、六到位”即器材落实,活动场所落实,活动时间落实,值班领导落实,带班教师落实;领导督促到位,班主任组织到位,各方协调到位,体育教师指导到位,安全检查到位,学生参与人人到位。
(二)人员负责制
1、领导负责制:大课间活动要建立校长责任制、校长挂帅,学校主要领导到操场,亲自参与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校师生对课间操的重视程度。
2、班主任负责制:要想提高大课间质量,就必须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因为班主任是班级凝聚力的核心,有极强的感召力和约束力,而这些都是由班主任的特殊身份所决定。因此班主任此时的责任是:①认真组织本班学生按时出操。②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并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参与大课间)来影响、教育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是一种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③指导学生
大课间活动。摸清本班学生的体育兴趣、特长及基础,协助体育教师一起制定大课间活动内容,并对出操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给予批评教育,不能敷衍了事走过场,对于不积极参与活动,不愿携带活动器材的学生应加强教育、引导和激励。
3、课任教师负责制:①负责大课间内容的安排、乐曲的选择。内容安排必须符合季节特点,乐曲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和内容的特点,用音乐来控制学生在三十分钟内的一切活动。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进退场的安排。入退场方法要切合实际、形式多样,队列动作整齐规范。②负责组织课间操的全过程,指挥得当,仪表大方,带操动作规范,并协助班主任组织好所带年级的大课间活动。③组织学生会的学生检查评比大课间。
四、方法与措施
(一)活动的开展要具有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规律。
活动内容的选择:第一,要符合少年儿童的性别、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第二,要科学地安排好活动内容的顺序以及活动量;第三,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变化规律,不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学习。实践证明:活动时间上午最好安排20-30分钟,下午15—25分钟,学生每分钟的脉膊次数最好控制在小学110—160之间,这样会有利于消除疲劳和体力恢复。随着季节的变化,活动内容和活动量也要进行科学地调整。
(二)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实效性,要与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能否满足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能否达到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是开展活动的关键。活动的开展搞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也不是看谁搞的多么热闹,而是要把体育活动与健身寓于快乐之中,要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要把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要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满足感,逐步培养其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同时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活动的开展不仅是求形,更是要讲究实效,最后的评价应放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
(三)教研活动的开展将以200分的分值纳入学校量化考核。各校开展的活动要留有材料和图片,每月30日前把活动进展总结材料交中
心校一份,把活动中出现的先进人、先进事迹写清楚,建议各学校把教师与多元课程教研活动纳入教师师德综合评定中。
(四)活动的开展要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是增强活动教育功能的重要举措,学生们在欢快优美的乐曲声中,自由地、有节奏地进行身心活动,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所以在活动中要重视音乐的作用,要把握好活动的节奏,要把音乐与体育活动结合起来,要选择学生喜爱的歌曲或名曲,用音乐来调整和指挥队伍,让学生们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踏着轻松自然的节拍,进行身体锻炼。活动中也要使学生学会创造美、欣赏美,要以艺术教育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达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
(五)活动的开展要具有渗透性,要使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教师在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把德育、智育、美育、心理教育等活动融合进行,要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在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达到以体辅德(思想品德)、以体激智(智力水平)、以体促美(创造美、欣赏美)、以体益心(成功后的快乐和胜利后的喜悦)的目的,使大课间活动成为一个育人的综合实体。
(六)活动的开展要具有安全性,对学生及时进行安全教育
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全面的、扎实细致的安全制度,同时教师要高度负责,要组织、指导好,以预防为主,做到器材保护与人员保护相结合,杜绝事故的发生。
附件:龙王庄中心校多元课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多元课程教研活动
领导小组
组长:李福增
副组长:李中祥杨学华
田玉立
成员:田廷旭李培强
邢福征孟新安
钱重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公室主任田玉立(兼)
龙王庄乡中心校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二篇: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
课程理念: 纵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过程和趋势,我们不难发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幼儿主体建构,确立科学合理的以幼儿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培养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在对2-6岁儿童发展诸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上海市从一期到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10年历程,尝试将正确的教育理念应用于学前教育的实践,在寻找适合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我们教育实践的智慧和具体操作策略。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始终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园课程的建构以及由此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儿童发展”四个字,即 “怎样发展”,“如何看待发展”,“如何有效发展”。说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进行幼儿教育的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复多次强调以“幼儿发展为本”,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在建构幼儿园课程时,努力把握好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考虑社会进步;汲取心理学、教育学多种理论的合理内核,由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内外分离走向内外结合;由重自然发展、或环境教育决定走向重相互作用。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依据“0-3岁儿童是按自己的大纲学习”和“我们的大纲必须符合幼儿(3-6岁)发展的大纲”的思想设计本课程。主题从“我”(幼儿)--“小小的我”、“长大的我”、“了不起的我” 出发,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少至多、由表及里。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育的内容不断的丰富、拓展、深入,体现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学习特点的尊重。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幼儿早期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化教育,正确把握幼儿发展的全面性、全体性、差异性和持续性:全面性--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全体性--所有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和特性的幼儿都应享有每天的优质教育。差异性--尊重有遗传携带和环境、教育不同所形成的个体特征。持续性--所有影响幼儿的活动,都应对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起坚决的作用。努力使幼儿发展为本和社会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从对立走向渗透和整合,反映社会发展应有的价值取向与人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合一,体现时代精神和优质整合的学前教育理念。2 努力实现课程的整合与共生: 当今,整合在学前儿童学习和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为学前儿童提供整合的课程,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纲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强调“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将“整合”作为一条主线清晰地贯穿于所有的教育活动中。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需要高度的整合。这就意味着幼儿园课程设计应该而且必须从提高幼儿基本素质出发,关注各种因素间的互动与渗透,反映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有鉴于此,本课程的整合还体现在教育观念--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教育资源--教育方法、手段--幼儿发展系统的有机、有序、有效的整合,而非简单、笼统、盲目的堆砌。教育观念--价值观、哲学观、儿童观,合理吸纳各流派教育理论的合理内核。活动目标--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活动内容--五大领域、三个方面(共同生活、表达表现、探索世界)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家长、教师、保育员、幼儿、社会有关成员。财力资源:信息、材料、自然领域、社会领域 教育方法、手段--游戏、运动、教学、生活、区域活动、集体、小组、个别、讨论、交流等。我们试图通过围绕幼儿生活的核心经验选择主题、设计活动,使各领域及领域间得以有机整合。“既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幼儿的经
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展”。努力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和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幼儿获得最基本的感性经验,得到最基本的发展,形成对幼儿的全面综合的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还十分关注来自于幼儿生成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或合理地有效地吸到教师的预设活动之中,或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为幼儿的生成提供广阔的空间,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和注重幼儿发展的全面性中寻找平衡点。本课程的主题内容是通过五大领域的各类活动得以反映,是根据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由浅入深地安排,通过各类活动,促进幼儿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考虑到全国各地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和现有条件的不同,在主题活动计划表中,凡打上*的活动内容,均有一定的拓展性,使用者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使用。3 注重多元文化影响,开启幼儿多元智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世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地球村概念的形成,使得教育的国界和种族的分界线变得模糊起来,在这样的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优质的早期教育课程理应在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海纳世界多元文化起积极的作用。椐此,优秀经典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三只小猪、七色花等)、反映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武术、国粹京剧等)、体现我国地方特点、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等)的内容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课程内容的一部分。其目的是为了让幼儿获得初步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会、不同文多元智能理论还给予我们启示:“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但是除了个别的奇特个体外,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以多种智能组合运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因而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儿童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儿童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业余爱好和特长。”(加德纳)因此,《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强调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寻找相对符合幼儿兴趣,又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幼儿共同学习的经验。在幼儿发展的差异性和全面性、可能性与必要性的两端找到一个合适的支点。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将《纲要》中提出的五大领域与幼儿的基本经验有效地整合起来,置幼儿的学习于一个有意义的丰富的生活实景中。
二 课程框架: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是依据2001年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建构的。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幼儿发展和学前教育的理论与教育改革的实践三方面因素,形成了三根撑起本课程基本框架的龙骨,按照五大领域的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和谐、自主发展。同时,我们强调在执行新课程中要改变传统教育中存在一些刻板的观念:
其一:以星期为完成教育任务的唯一时间表,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将幼儿看作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强调规格化、标准化,忽略了每个幼儿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个人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其二:彻底打破单学科的体系,力图使班级两位教师单学科的分工状况成为历史。强调通过两位教师的共同执行主题活动,提高教师综合教育能力和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其三:关注幼儿个体需求与发展,突出区域活动在个别化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改变将教学活动看作是完成培养目标的主要途径,努力体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游戏化、个别化。其四:本课程主题内容的安排,原则上体现了幼儿发展心理序和知识结构逻辑序的,但这个序在执行中不是一层不变的,最合理的序是最适应本班幼儿实际发展情况的,所以教师在运用中还得要从实际出发。本课程是以主题为核心构建的,它主要由主题说明与目标、主题活动计划表、活动进程一栏、活动设计和活动评价五部分组成。
1.主题说明与目标 是对该主题作一个简单扼要的介绍,主要说明了该主题对幼儿五大领域发展的关联性及主题实施的预期目标。但主题目标不完全等同于幼儿的发展目标。
2.主题活动计划表 它是有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进程、活动形式、重点领域、幼儿用书、配套材料等七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作了概要的提示,可以帮助使用者清楚地了解该活动的实施安排,形成对该主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是给教师运用本课程时做参考,教师在运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性地使用。
3.主题活动进程一览 介绍某一内容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多个环节中的主要实施建议,以体现幼儿园课程存在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各环节,是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建的思想。凡是打有*的,表示该活动还提供详细的操作过程。
4.活动设计: 为使用者提供了活动的详细操作步骤。但它不是封闭的、不可改变的;活动设计只是为方便大家的使用提供具体的参考,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特点,有选择的使用。尤其是建议与提示,留给了使用者充分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5.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手段。
目的有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促进教师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第三篇: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2014年岑湖小学教研教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入推动我校教研教改工作,推动高效课堂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精细、特色发展、质量立校”办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改革,稳步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实施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通过学习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手段,改进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改变:(1)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还学生自由表达和展示的权力,随时质疑和争辩的权力,自主安排学习活动的权力,允许出错的权力。(2)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变教案为学案,变主讲为导师,变只关注知识传授为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3)改变课堂活动的样态。实现动与静的共存;精讲与多练的共存。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强化常规就是质量,常规就是效益的意识,持之以恒地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学习教委和孟彦中心校制定教学常规督导方案,对导学案的实施、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进行评估,对教师、学生实行评价。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教学研讨,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并由中心校摄像、刻光碟等鼓励教师进行优质课评比听课、新课程培训。吸取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大力开展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突破课堂为重点,全面深化教研教改。要做到人人手中有课题,力争每人每学期做成一件事。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教学竞赛活动。做好各学科兼职教研员管理工作,开展课题研究。
5、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好语文、数学、科学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在学科知识竞赛中的成绩。
6、强化学生身心教育。彻底扭转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着力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觉学习、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
孟彦镇岑湖小学
2014.11.14
第四篇: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党坝中学特色工作之:
“三个一”有效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平泉县党坝中学教务处
二0一二年八月二十六日
党坝中学特色工作之:
“三个一”有效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平泉县党坝中学教务处
一、教研活动的目的我校教师未曾经过优化组合,且新教师占任课教师近三分之一。为尽快提升新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特开展“一周一组一节”的“三个一”有效听评课教研活动。其优点是“发挥集体智慧,博采众人之长,及时提出不足,尽快改进方法,提高教师素质,落实有效课堂”。此项活动,目的明确,可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能系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和章节知识体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与《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环节,合理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的放矢、优质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快速成为教学骨干。经学校研究决定,从二0一二年九月起,在所有教研组进行“一周一组一节” 有效听评课教研活动。
二、教研活动的原则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研活动的宗旨和归宿,以研促教、为课堂教学服务,是教研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教研活动必须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同时,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大对我校师培工作的力度,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课堂驾驭能力,实现教学与管理共赢。
三、教研活动的组织
1、包学科领导及职责:
数学组、理化组——杨春青
语文组、地生组、艺术组——张宝柱
英语组、政史组——孙国江
包学科领导负责督促所包学科教研组长完成活动安排,开展教研活动,围绕主题完成研究活动,督促所包学科组教师完成活动记录。按时参加所包学科组教研活动并收集活动材料存档。
2、学科教研组划分:
语文组(尹明友)、数学组(倪海林)、英语组(付宝印)、政史组(王天生)、地生组(任雪莲)、艺术组(孙凤玲)七个教研组
教研组长负责在期初安排出本组参加教研活动的顺序,印刷后发本组教师及包学科领导;组织本组教师按周进行教研活动并主持评课、记录。
四、教研活动的内容
1.授课内容的设计:包括基础知识及章节知识体系,章节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和“课标”中的地位;通过教学应当实现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知识考点及中考命题方式,课堂教学应该达到的深度和广度、目标检测等。
2.研究教法与学法:重点观察三维目标的达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指导策略;研究本节课的授课方法、重难点的突破策略、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典型问题的剖析与纵横延伸,方法技巧的梳理归纳;对学生思维盲点和易错之处的把握,研究学科学法等。
3.落实“361”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效情况,对基础预学、重点研学、目标评学三个环节设计与效果实施情况进行探索。
四、教研活动的要求
1.“四统一”:即统一思想、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记录。积极认真开展好教研活动,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大好事。要求全体任课教师统一思想认识,积极参与,为本组教研活动的开展献计献策,不得应付了事。各教研组必须按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按要求开展教研活动,并做好详细记载,保存有关记录材料。
2.“三提前”,教研组长务必提前安排好讲课教师顺序,提前通知讲课时间地点,提前告知评课地点。
3、“三不准”:教研组长要充分认识到教研活动的意义,作好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策划,把此项工作做细做实,既做好长远规划,又做好近期安排,不准走过场或唱独角戏;任何人不准迟到早退、无故缺席,包学科领导做好不参加活动人员的记录,违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任何教研组不准随意拖延或中止集体教研活动,确有特殊情况,须提前向包学科领导请示。
五、教研活动的办法
1、全校七个教研组,每组7-12人不等,各教研组长在期初制定好活动安排。
2、每周每组必须安排一名教师做课,同组成员必须提前换好课,前往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
3、听课后,立即到就近的办公室集合,由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主评,别人补充,七分钟完成。不说优点,只指不足,提出建议,即时记录,下一步完善。如果学科领导或教师有要进一步交流的,待双方没课时另行安排。
4、如遇本组与教务处安排的课例研讨、教学评优等活动重合的,暂参加教务处活动,本组活动顺延,能确保每组每周都在讲课、在研讨,这样每周就有七次教研活动在进行。
5、对实施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一切围绕“有效”进行。
六、教研活动的考核
1、对各教师,与教务处要求的每周一节听课的常规要求挂钩,纳入教学常规工作考核;
2、对未按时参加听课、评课的教师,依旷工、事病假、公出等不同情况,按平时工作考核方案执行,最终合入年终量化考核;
3、对教研组长的工作,在年终考核时,根据履职情况给予不同加分奖励。
2012年8月26日
第五篇:2012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开展备课,听课,评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及时发现和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实际问题,研究对策,共同解决,并写好课文反思,小结,做到让上课者有进步,听课者有启发,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后反思”的教研风气
活动重点
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努力提高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特别是英语语言专业素质,为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同时要求教师学习并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并适当地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来,丰富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活动对象:全体英语老师
活动时间:10月11日----10月18日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教研室
活动内容:根据进度集体备课,上课并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