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法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充分认识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强化服务工作。要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责任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村(居)经常性服务和管理之中,依托村(居),最大限度地满足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村(居)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为外出流动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规定流动人口育龄女性外出前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辖区内流动的男性不必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在流入人口育龄妇女居住30日内,应及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进行查询。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者,书面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逾期
仍未按规定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处理。
3、积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益。在外来流动人口的各方面,等同于常住人口对待。特别是对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流入人口家庭给予了独生子女奖励费和保健费的发放,给予了流入人口家庭的关爱。
4、实行分类管理。按流动人口性质分三个类型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已婚育龄妇女重点做好生育管理和技术服务;二是对未婚育龄女性重点做好宣传教育、信息跟踪与服务;三是对男性重点做好政策咨询与信息跟踪。
5、抓好农村流出人口村民自治服务与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之中,建立和完善流出人口村民自治服务与管理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双向责任”及实行“双向追究”。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等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实行双向检查考核,双向责任追究。即既要对村(居)计生部门进行考核,又要对村(居)民自治行政村(居)领导进行考核。
6、建立定期清查和有奖举报制度。实行季查年清(每季度查环孕情、年度全面清理)制度,把强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查环孕情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源头来抓,通过办证、查证、查环孕情,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向,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开通举报电话,发放有奖举报资料,充
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确保违法怀孕行为早发现、早核实、早处置,有效防止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行为的出现。严禁各种强令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设立管理站开展环孕检查和乱收费等违法行为,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7、建立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将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这为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发现流入人口有计划外妊娠的应及时采取终止妊娠手术,手术经费由计生部门自己承担,并给一定的手术经费。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通报制度。涉及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坚持“谁先发现谁征收”、征收标准“就高不就低”、“先向当事人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的原则征收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所征社会抚养费实行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对半分成;对跨市的流动人口,发现地人口计生部门在作出征收决定之前,应先向当事人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可参照市内跨县(市、区)征收原则协商确定征收事宜,有效制止“法律规避”现象的发生。
三、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坚决查处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我镇实行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绝不会以做好流动人
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加价收费。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向流动人口乱收费的违法行为。对出具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按照《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伪造、变造、买卖、骗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按照《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严格依法行政。对政策外生育的流动人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相关政策,坚决杜绝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成立乡镇政府和人口计生、公安、建设、城管、工商、卫生、民政、劳动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加强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研究解决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并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分级分类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管理,明确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单位、流动人口的雇主、用人单位、专业市场和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出租户等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建立健全信息登记通报制度。一是建立和落实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登记通报制度。公安、工商、城建、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在审批(办理)或者年度审验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要将相关信息登记,并定期通报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二是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交换和反馈制度。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双向信息沟通。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日常使用和监管,做好信息跟踪与更新,将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措施、持证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户籍地,提高信息交换的反馈率、及时率和准确率,加强省际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互动。三是实行流入人口信息申报制度。流动人口流入现居住地三天内,房屋出租、出售、租借户主或单位应将其入住信息告知村(居)民委员会计生专干;村(居)民委员会计生专干接到告知后应及时上门采集和核实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上报镇计生办;镇计生办及时将流入人口基本信息登录到全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四是实行流出人口信息登记制度。流出人口申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及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登记流动基基本信息,并录入微机。
增强管理与服务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居)、社区作用,形成公安配合、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流动人口党员之家、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鼓励流动人口参加计划生育协
会等志愿者组织。协会开展活动要丰富多彩,提供服务要突出流动人口的主体地位,切实搞好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镇加强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纳入人口计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科学合理地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把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工作未达标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单位评先资格,其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公务员,对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村(居),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机构,并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经费。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二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
一、培训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的及工作要求
目的:依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要达到的工作要求:
(一)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服务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行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做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二)坚持分类指导,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新机制和“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统筹管理是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保障;服务均等是基本要求,也是根本目的;信息共享是基础;区域协作是关键;双向考核是手段。)
(三)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工作制度,落实户籍地和现居住地责任,促进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实施流动人口信息化服务管理。
二、培训的基本内容
(一)、《条例》的基本知识:
1、《条例》的公布实施时间、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
公布实施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55号温家宝总理签署,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第60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立法宗旨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立法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条例》中所称的流动人口是指那些人群?
从流动空间、目的以及人员年龄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18—49周岁)人员。但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和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不属(条例)所称流动人口;
3、那些外出人员需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拟到外地务工经商、年龄在18---49周岁的育龄妇女,外出前应持本人居民身份证和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两张到户籍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已婚的,要出示结婚证,自觉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流动出未办证的成年育龄妇女可委托家人、亲友在其户籍地补办婚育证明。
4、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1)、免费获得避孕药具,免费享受规定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2)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乡(镇、街道)计生部门办理生育服务登记,凭有效地《生育服务证》在现居住地怀孕生育。
(3)免费在户籍地计生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享受户籍地有关独生子女、双女户的奖励和保障措施。
(4)晚婚晚育或者在现居住地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享受休假等。实行计划生育的,按照现居住地的规定,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获得支持、优惠,在社会救济等方面享受优先照顾。
(5)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参加查环查孕后,可不再回户籍所在地检查。
(6)受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罚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
5、在现居住地申请办理一孩生育服务证需提交哪些证明材料?
(一)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二)结婚证;
(三)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
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收到女方的婚育证明和男方的婚育情况证明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实有关情况。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接到核实要求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予以反馈。核查无误的,育龄夫妻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接到情况反馈后即时办理生育服务登记;情况有误、不予办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自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育龄夫妻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办理结果。
6、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采集流入人口信息,查验婚育证明;(3)督促未办理婚育证明的成年育龄妇女补办婚育证明;(4)组织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的落实;(5)为流动人口办理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生育服务登记;(6)与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运用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通报流入人口计划生育信息;(7)及时向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通报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8)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及时了解掌握相关信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措施。
7、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什么?
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1)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2)出具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 2 料;(3)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运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核实流出人口计划生育信息。
8.《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是什么?
《条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即明确一个宗旨,坚持两大原则,着力三个推进,强化四个落实,突出五项便民维权措施,规范六项基本内容。
一个宗旨:《条例》明确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宗旨。
两大原则:一是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原则;二是户籍地、现居住地共同负责的原则。
三个推进:一是推进统筹协调;二是推进部门配合;三是推进信息共享。四个落实:一是落实管理责任;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考核;三是落实免费技术服务;四是落实奖励优待。
五项便民维权措施:一是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流动人口可以在现居住地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二是取消由已婚育龄妇女本人邮寄避孕节育报告单的规定,改由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互相通报、核实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信息;三是缩小办证范围,将婚育证明的办证对象由成年流动人口缩小为成年育龄妇女;四是严格禁止要求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五是首次增加了隐私保护的条款,规定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涉及流动人口隐私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六项基本内容:一是规范了《条例》的适用范围;二是规范了各地、各部门之间沟通协商的制度;三是规范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对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应当享受的奖励和优待政策进行了集中的表述;四是规范了婚育证明管理制度的操作规程;五是规范了保障工作的经费安排;六是规范了违法责任。
<二>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一盘棋”工作
2009年国家人口计生委提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战略部署是: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
1、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总体部署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总体部署:“三年三步走”——2009年实现省内“一盘棋”,2010年实现区域“一盘棋”,2011年初步实现全国“一盘棋”。总体目标 :到2011年末,全 国基本建立“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工作机制。
2、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各司其职、责任共担。落实法律法规对现居住地和户籍地的各项工作要求,以现居住地为主,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密切配合,共同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责任。
(2)、协调配合、多方共赢。要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协作,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的目标。
(3)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从协调相关政策、规范工作程序、统一服务标准入手,逐步建立统一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规范,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创造政策制度环境。
(4)、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立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现状,集中解决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探索不同类型的管理和服务工作模式,推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体制的建立。
概括说: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基固本,重点突破;分步实施,鼓励创新。
3、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加强统筹管理,健全综合治理机制;二是推动服务均等,实现免费服务基本覆盖;三是实现信息共享,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四是强化区域协作,推进区域服务管理一体化;五是实行双向考核,落实流入地、流出地责任。
4、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的基本内容
(一)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纳入本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将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建立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及《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核查通报制度,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
(二)落实流入地责任,强化属地化管理。流入地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流入地人口总数,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纳入属地的经常性工作范围,实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要定期检查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依法履行相关管理服务责任情况,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登记建档制度,为符合条件的流 4 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免费服务。要充分利用城市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平台,采取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方式,提供便民服务。
(三)落实流出地责任,加强源头管理。流出地要发挥源头管理的优势,做好外出人员的登记、宣传、教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免费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等相关工作。要依法落实流出人口及其家庭应该享有的奖励优惠政策。要严厉查处、公开曝光各种强令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跨省设立管理站开展孕检和乱收费等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违法行政行为。要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的上门访视工作,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帮助计划生育留守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四)强化双向配合,建立层级协调机制。流入地要及时将流入已婚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情况通报给流出地,流出地要及时向流入地提供、反馈流出人口相关信息。要建立两地间密切协作的案件查办制度。要建立层级协调机制,两地协作中的争议,在本级协商无效的情况下由上级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协调解决。
(五)推动多地合作,建立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各地要根据流动人口的总量、流向、趋势等实际情况,加强和推进两地或多地的区域合作,通过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信息通报和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等形式,形成合作共赢的长效协作机制。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等重点地区应积极开展区域协作,创新协作模式,带动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构建便捷高效的工作平台。依托“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完善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开展跨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点对点”试点,逐步形成以国家流动育龄妇女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以各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为依托,与相关部门信息联通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的平台。
概括说: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格局是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央《决定》的要求,党政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流入地和流出地互动互补、各司其责,以区域协作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三>流动人口信息化管理
按照国家流动人口“一盘棋”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乡级每月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1)、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
村(居)对流出人口实行全员登记并采集相关信息,上报乡(镇、街道)录 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乡(镇)、街道及村(居)对辖区内流出人口进行巡查和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和对信息进行更新。采集上应基本达到正常流动人口数量。
(2)、信息核查
要根据数据库下发的核查通知,对已经入库数据信息进行核查,清理系统中的重复信息、修改错误信息,确保系统个案数据信息准确、完整和逻辑关系合理,做到处理及时。(演示)
(3)、信息变更
实行月信息变更制度,每月月底前要变更完毕,保证数据库的七项统计指标(流出人口持证率、流出人口合同签订率、流入人口持证率、流入人口合同签订率、流入人口康检率、流动原因家庭户信息、流入(出)地详细地址精确到乡级以下)达到99%以上,流入人口的各项统计指标要达到100%。(演示)
(4)、信息交流和反馈
包括省内、省外两项代办事宜的处理和跨省育龄妇女信息的接受三项工作。做到紧急信息3日内反馈,一般信息7日内反馈;核查结果要准确无误并及时录入到数据库;信息平台反馈的政策外及无办证或无落实节育情况的对象,要认真核查并按有关法律法规落实处理;为申请在现居住地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跨省流动育龄夫妻办理“一孩生育服务登记”后,要及时通过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向户籍地进行通报,为户籍地接收并存档备案提供依据;所有的信息提交和反馈均要登记存档。(演示)
(5)、流动人口信息档案
要求村(居)建立流出人口信息登记簿、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卡和其他情况记载资料,乡(镇)、街道流动人口管理档案要按“男性类、未婚女性类,健康检查类”三类分类整理;达到“一乡一专柜、一村一套、一人一档” ;分类建立流出(入)人口登记簿;流出(入)男性类直接从数据库提取登记名单即可,未婚育龄女性类需提供登记簿和办证申请表;已婚育龄妇女档案包括两大项七小项内容:即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登记簿、个人档案(档案封皮、申请表、计划生育合同、联系人书、外出前康检证明、寄回康检证明),要求每季度整理一次管理档案。
<四>流动人口管理目标考核,资料准备要求
(一)、省检查方案中流动人口问题的界定:
1、假流动人口判定方法:被查方报为流动人口,调查走访发现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流出前没有康检记录、没有落实避孕措施、没有办理婚育证明、没有签订计生管理合同、没有确定联系人、没有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或信息系统通报单、入户调查时有两户以上证明没有流出的已婚育龄妇女,经调查组书面通知被查 6 方,调查组离开样本点前2小时内无正当原因未能见面的,视为假流动,可以判定出生。
2、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的认定:属于应康检对象,如果有不同户两人以上村民证明确实流出,样本点能够同时提供真实、合格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下称申请表)、流出前康检记录、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提供的通报单或流动人口系统记录,经调查组长审核,可以认定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凡是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都要在本表“备注”栏注明“流出”,同时在《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管理服务情况调查登记表》中填写相关信息。
真实合格的《申请表》、流出前康检记录指:格式统一;不缺项、漏项、错项;有印章。
(二)、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
流出到泛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即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浙江省、上海市)和福建省的已婚育龄妇女,每年不少于2次,且间隔时间不超过6个月。
流出到其他省份已婚育龄妇女,自流出之日起,其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下同)提供通报单(规范的纸质或电子通报单,下同),或者通过流动人口系统通报康检的次数为每3个月1次。
流出3个月以上的,根据流动人口现居住地乡级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最近一次提供的通报情况,或者流动人口系统通报记录上显示的避孕措施填写。流出不到3个月的,根据流出前最后一次康检记录和申请表显示的避孕措施,两 7 者一致的,如实填写,两者不一致的,视为无措施。
同省份的信息通报单内容、格式如不一致,视为不合格。
(三)流出育龄妇女管理服务情况调查登记表
填写对象是户口在样本村,离开本县域外居住30日以上,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上学、探亲、访友、就医、出差等除外)的育龄妇女。调查时限为2011年1月1日至调查日。调查对象为流出育龄妇女的,仅填写第(1)~(6)列。
1、康检次数:康检次数以现居住地或流动人口系统提供的通报单为准,具体内容参农表四关于“流出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填写”解释。流出不满3个月的对象和免检对象,应康检次数填0。
2、是否采取避孕措施:指流出已婚育龄妇女现在采取的避孕节育措施情况。
3、现居住地地址:省内流入地填写到县(市、区)、跨省流入填写到省级。
(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指标释义(管理率需达到91%以上)
1、办理《婚育证明》比例=(流出育龄妇女中办证人数/流出育龄妇女总数)×100%
2、签订《计生合同》比例=(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签订合同人数/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3、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措施人员比例=(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正当原因无措施人数/流出已婚育龄妇女总数)×100%。
4、流出育龄妇女管理率=办理《婚育证明》比例×40%+签订《计生合同》比例×40%+(100-流出已婚育龄妇女中无措施人员比例)×20%
5、流动人口管理率=流出育龄妇女管理率×50%+流入成年育龄妇女管理率×50%
(五)迎检资料要求
要与乡所配合、结合流动数据库系统登记审查申请表、合同书、流出前康检记录、末次寄回报告单节育措施,是否填写节育措施类型,情况是否一致。
1、申请表:婚育证明号要与流动人口数据库系统登记一致,注意已2、3、4、婚育龄妇女的照片与服务手册必须对照,表中各项(包括日期、合同号、现居住地)必须填写规范、完整,签字问题不得一种笔迹下来;
合同书:逐项填写,不得漏项。乡村两级的公章要清晰、本人的签名不得一种笔迹下来。(若申请表上未注明合同号的,要在合同书的右上角注明,已注明的则不用再标注)
流出前康检证明:所有的流出前康检证明和返乡面检证明必须是乡所统一出具,不得出现同一个医生签名不一样。要注明姓名、身份证号码、村组别、孕检情况和检查日期,公章清晰。《报告单》:严格按流入地时间要求粘贴,要注意前后措施、照片、日期、编号、制式的统一逻辑性。(原则上网上反馈的康检信息供参考)
第三篇: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法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法
一、充分认识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
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对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规定,坚持“公平对待、搞好服务、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
强化服务工作。要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责任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村(居)经常性服务和管理之中,依托村(居),最大限度地满足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社会化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实现村(居)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1、为外出流动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规定流动人口育龄女性外出前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在辖区内流动的男性不必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2、在流入人口育龄妇女居住30日内,应及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通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进行查询。对未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者,书面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补办。逾期仍未按规定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根据国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进行处理。
3、积极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优惠政策,保护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中的合法权益。在外来流动人口的各方面,等同于常住人口对待。特别是对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流入人口家庭给予了独生子女奖励费和保健费的发放,给予了流入人口家庭的关爱。
4、实行分类管理。按流动人口性质分三个类型实行分类管理:一是对已婚育龄妇女重点做好生育管理和技术服务;二是对未婚育龄女性重点做好宣传教育、信息跟踪与服务;三是对男性重点做好政策咨询与信息跟踪。
5、抓好农村流出人口村民自治服务与管理工作。把流动人口的管理纳入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之中,建立和完善流出人口村民自治服务与管理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双向责任”及实行“双向追究”。对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等问题,依据实际情况,实行双向检查考核,双向责任追究。即既要对村(居)计生部门进行考核,又要对村(居)民自治行政村(居)领导进行考核。
6、建立定期清查和有奖举报制度。实行季查年清(每季度查环孕情、全面清理)制度,把强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管理、查环孕情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源头来抓,通过办证、查证、查环孕情,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流向,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情况,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开通举报电话,发放有奖举报资料,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确保违法怀孕行为早发现、早核实、早处置,有效防止流动人口违法生育行为的出现。严禁各种强令流动已婚育龄妇女返乡孕检、设立管理站开展环孕检查和乱收费等违法行为,杜绝恶性案件的发生。
7、建立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将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经费,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这为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发现流入人口有计划外妊娠的应及时采取终止妊娠手术,手术经费由计生部门自己承担,并给一定的手术经费。
建立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通报制度。涉及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征收,坚持“谁先发现谁征收”、征收标准“就高不就低”、“先向当事人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的原则征收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所征社会抚养费实行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对半分成;对跨市的流动人口,发现地人口计生部门在作出征收决定之前,应先向当事人户籍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可参照市内跨县(市、区)征收原则协商确定征收事宜,有效制止“法律规避”现象的发生。
三、切实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
坚决查处乱收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我镇实行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绝不会以做好流动人口的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为名,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加价收费。切实加强监督,严肃查处向流动人口乱收费的违法行为。对出具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按照《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伪造、变造、买卖、骗取《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等计划生育证明的,按照《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严格依法行政。对政策外生育的流动人口,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相关政策,坚决杜绝违法乱纪的事情发生。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工作机制
建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成立乡镇政府和人口计生、公安、建设、城管、工商、卫生、民政、劳动保障、财政、教育等部门参加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主要任务是加强相关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沟通,研究解决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解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
建立并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责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实行分级分类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管理,明确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单位、流动人口的雇主、用人单位、专业市场和向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的出租户等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建立健全信息登记通报制度。一是建立和落实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登记通报制度。公安、工商、城建、卫生、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在审批(办理)或者审验流动人口有关证照时,要将相关信息登记,并定期通报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二是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户籍地与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交换和反馈制度。人口计生部门要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流入地与流出地的双向信息沟通。并明确了专人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的日常使用和监管,做好信息跟踪与更新,将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育状况、生殖保健、避孕节育措施、持证等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户籍地,提高信息交换的反馈率、及时率和准确率,加强省际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的互动。三是实行流入人口信息申报制度。流动人口流入现居住地三天内,房屋出租、出售、租借户主或单位应将其入住信息告知村(居)民委员会计生专干;村(居)民委员会计生专干接到告知后应及时上门采集和核实流动人口基本信息,上报镇计生办;镇计生办及时将流入人口基本信息登录到全省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四是实行流出人口信息登记制度。流出人口申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及时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登记流动基基本信息,并录入微机。
增强管理与服务工作合力。充分发挥村(居)、社区作用,形成公安配合、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建立流动人口党员之家、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鼓励流动人口参加计划生育协会等志愿者组织。协会开展活动要丰富多彩,提供服务要突出流动人口的主体地位,切实搞好生产、生活、生育服务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我镇加强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此项工作纳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领导。将流动人口纳入人口计生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要求,落实党政领导责任,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形成政府主导、领导协调、部门联动、综合治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格局。科学合理地制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中,把相关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不履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工作未达标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单位评先资格,其主要领导和领导班子成员当年不得评为优秀公务员,对单位给予黄牌警告并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出现计划外生育的村(居),实行一票否决。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机构,并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经费。确定专兼职工作人员,承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
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难度日益增大,城镇居民对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生殖保健知识、政策法规知识以及技术服务和管理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生殖健康权、发展权的意识日益增强。为进一步完善规范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要做到“四个保障”:即组织保障、政策保障、资金保障、考核保障。二要抓好“五个环节”。即宣传动员环节、澄清底数环节、阵地建设环节、网络完善环节、制度建设环节。三要落实“五个结合”。即与“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相结合、与国优省优县创建工作相结合、与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相结合、与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五个结合,有力推动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孙晓红强调,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动流人口“统筹管理、均等服务、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的长效工作机制。一要继续搞好《条例》、《规范》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协调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搞好《条例》、《规范》的学习宣传教育。二要积极推进部门协调和综合治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综合协调机制,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实现信息共享,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格局。三要完善落实流动人口利益导向和便民服务政策,切实维护流动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获得奖励优待以及计划生育家庭经济优先发展的权益;四要建立健全流动人口计生经费保障机制,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中按照户籍人口经费标准同比列支。五要积极开展示范化社区、都市村庄和城乡结合部村庄、市(商)场创建活动。通过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市区和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六是完善规章制度,为城镇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工作,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强部门合作,搭建政府管理流动人口的综合平台,全面实现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免费提供基本项目的计生技术服务,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魏劲平主任强调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三个重点”,即要围绕“管理服务均等化”这个中心,抓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流动人口惠民政策”、“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建设”三个重点。
第四篇: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要点
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要点
一是强化《条例》落实,构成统筹管理格局。加强《条例》宣传、贯彻和落实,依法行政,落实便民维权措施,促进工作思路、方法转变,提高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加强部门联系沟通,推进部门协调配合,完善流动人口综合治理机制。加强服务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基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
二是强化权益保护,推进基本服务均等。促进流动人口在现居地享有与户籍地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加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办理,办证率必须达85%以上,确保流入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技术服务覆盖率90%以上、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药具获得率和可及率达90%以上。建立便民维权工作制度,落实便民维权工作责任制。认真受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访诉求,建立信访通报制度。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社区、企业等地建立流动人口协会,增强流动人口自我服务、自我维权能力。
三是强化全员统计,提升信息互动率。开展全员流动人口清理及个案信息抽样调查工作,提升全员流动人口统计数据质量。实现全员流动人口信息入库率90%以上(尤其是陵江镇要加强流入人口信息的录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入库率95%以上工作目标。确保流出地信息协查反馈率达90%以上,避孕节育、一孩生育服务登记信息通报、接收率达70%以上,提高网络化协作水平
四是强化考核导向,完善目标考核制度。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的日常管理,随时抽查、定期检查、重点督查,及时通报情况、督促整改,确保目标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将SCPIP流动人
口子系统工作记录及省际网络协作情况作为考核评估的重要量化指标,完善双向考核机制。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先进县级部门、乡镇评选活动,带动全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职责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职责
1、综治部门: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共同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2、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围绕生育、节育、不育开展有关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的宣传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国家规定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行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和节育措施随访服务,满足流动人口的生殖健康服务需求。
3、公安部门:将暂住人口管理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暂住人口登记、出租房屋治安管理登记备案、户籍登记等工作中,核查相关证明(《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生育证》等),并将有关情况定期通报现居住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做到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共享。要督促房屋出租户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协管责任。
4、民政部门:配合人口计生部门指导开展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充分发挥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流动人口,因病或其他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难达到城乡低保和特困救助标准的,优先办理低保和给予特困救助。在为流动育龄人口办理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时,应积极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做好婚前生殖保健咨询及领取《生育证》的程序说明,并定期以书面形式将流动育龄人口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情况通报当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
5、财政部门: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经费纳入同级
财政预算,保障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必要的经费。
6、卫生部门: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优势,积极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性病、艾滋病防治等生殖健康知识;禁止为流动人口作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对要求提供孕期保健或分娩服务的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要查验《生育证》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情况登记(本人身份证、丈夫身份证、《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现居住地址、孕产情况),并定期以书面形式通报给其现居住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对无证怀孕、生育的对象在进行正常的医疗行为的同时,应在48小时内通知当地人口计生部门。依法加强对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使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同样免费享受国家规定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办理流动人口《健康证》和《卫生许可证》时,必须查验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定期以书面形式通报给其现居住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
7、劳动保障部门:在组织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过程中,要对农村计划生育户优先提供就业信息和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服务;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提供劳务输出信息,引导农村计划生育户开展劳务输出。在办理流动育龄人口劳动用工手续时,必须核查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情况登记,定期以书面形式将流动育龄人口劳动用工情况,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
8、建设部门: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计划生育管理,在办理施工手续和许可证时,要查验中标单位提交的-2-
与施工所在地人口计生部门签订的责任书,并严格监督、检查计划生育管理责任履行情况,督促其做好建筑工地工人及其随同家属的计划生育工作;积极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和有关部门对违反计生政策的情况进行查证核实和处理。对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单位,按“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本单位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劳资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条款中必须有计划生育条文。并定期以书面形式将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通报其现居住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
9、房管部门:协助人口计生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督促物业管理单位配合社区做好人口计生工作,在办理房屋出租手续时,必须查验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将情况登记,定期以书面形式将流动人口办理房屋出租手续等情况通报当地县级人口计生部门。
10、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做好流动人口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及专业市场的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时,要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每月以书面形式将流动育龄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情况向同级人口计生部门通报;对支持、配合计划生育工作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在办理企业年检、个体工商户验照、申请变更等事项时提供优质优先服务;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对违反有关人口和计生法规政策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落实相应的处理措施。
11、城管部门:积极配合人口计生部门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工作。
12、教育部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配合相关部门在学校为
流动人口子女提供生理卫生、青春期、性健康及防治艾滋病等知识教育;对符合入学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各类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均享受法律、政策赋予的合法权益,享受与城镇人口同等待遇。
13、出租或出借房屋的单位房主(包括宾招单位)及个人房主:对要求租借住房或包住客房30天以上的流入育龄妇女,应核查其《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及时了解、掌握和报告流入人口育龄妇女的生育、节育等情况,发现其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或计划外怀孕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部门。
14、用工单位: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登记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情况;落实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措施;承担流入人口的节育手术费;定期向当地乡镇(街道)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流入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接受并协助乡镇(街道)对流入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与监督检查。
15、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单位管理区域范围内的所有育龄人群都是本单位的管理对象,含本单位职工(不论其户籍、用工性质)、家庭、租房户、非本单位的居住户等。单位与开发商共同开发的商住楼住户,以单位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单位卖地给开发商,由开发商单独开发的商住楼住户或者是政府划拨土地、挂牌出售给开发商新建商住楼的住户由社区管理。各单位具体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的人口信息收集、核实、统计、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以及生育指标申领的审核工作。
总人数超过100人的,必须由单位单独建立育龄妇女个案信息(WIS)系统,每月底报送单位计划生育呈报表和单位育龄妇-4-
女个案信息数据盘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
总人数少于100人的,单位要建立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卡,及时变更卡片信息,每月底报送单位计划生育呈报表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
环孕检由单位专(兼)职计生干部每半年组织本单位的育龄妇女检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报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由县(市、区)人口计生服务站、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组织实施。
16、工业园区和集贸市场:每个工业园区(集贸市场)作为一个单位,园区(集贸市场)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以所属工业园区管委会(工商所)管理为主,街道、社区管理为辅。街道办事处要与辖区内的工业园区管委会(工商所)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合同,实行责任合同管理。管委会(工商所)具体负责本园区(集贸市场)计划生育的人口信息收集、核实、统计、宣传教育、药具发放以及生育指标申领的审核工作,建立育龄妇女个案信息(WIS)系统,每月底报送单位计划生育呈报表和单位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盘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
环孕检每半年实施一次,由乡镇(街道)组织计划生育技术人员上门服务,确保环孕检服务对象全部到位。
17、住宅小区:社区要积极协调,争取属地物业机构上级部门的支持,建立健全住宅小区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实行物业机构代管机制,健全人口信息档案。在商住楼的建前、建中、建后三个时段实施管理与服务,确保做到“四个清楚、三个到位”。“四个清楚”即:楼房出售、入住情况清楚,已住
户的家庭结构清楚,已入住户已婚育龄妇女的基本情况和计生个案信息清楚,承建单位、物业公司及小区店面流动人口计生情况清楚。“三个到位”即:宣传教育到位、生殖健康服务到位、日常管理到位。
社区要加强对物业机构或小区居民自治组织计划生育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对有条件的住宅小区可以由小区单独建立育龄妇女个案信息(WIS)系统,每月底报送小区计划生育呈报表和单位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盘到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并接受街道、社区的计生工作指导。尚不具备条件的小区要建立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卡,及时变更卡片信息,每月底报送小区计划生育呈报表到社区,育龄妇女个案信息数据由乡镇(街道)、社区负责管理。
环孕检由社区定期组织,每年两次。生殖保健系列服务由县(市、区)人口计生服务站、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负责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