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

时间:2019-05-14 01:4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

第一篇: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于我们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再创浙江发展新辉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浙江现象”值得认真研究

“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国家资金投入、特殊优惠政策的条件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

——民富,主要表现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增长快、差距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7年和23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5.6%和59.1%,下降到2007年的34.7%和36.4%。1985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2007年全省全面小康实现度接近90%。

——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从经济综合实力看,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第14位上升到第5位。

从区域创新能力看,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知识获取能力居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4位,专利申请量居第3位,专利授权量居第2位;全省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居全国第1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免检产品均列全国第2位。

从协调发展能力看,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在2.5∶1左右,差别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时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乡镇全部脱贫目标。根据国家发改委和统计局评估公布,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居全国第3位。

从可持续发展能力看,全省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逐年下降,2007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3吨标准煤,居全国第3位。据国家有关部门评估公布,浙江为全国6个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优良的省份之一,浙江可持续发展能力列全国省区第1位。

“浙江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浙江模式”的研究日渐深入。“浙江模式”,就是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浙江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民创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是浙江模式的重要内涵。浙江工业化发端于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产业根植于本地,从原始资本积累开始,从家庭工业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积累、自行生长的历程,呈现出明显的内生工业化性质。民本型、内源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彰显了浙江的经济特色,造就了浙江的经济活力。浙江模式最基本特征是:

——“小商品、大市场”。浙江许多企业生产的大都是小商品,形成以日用轻工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发展日用小商品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门槛较低,符合群众的创业需求。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是浙江建设了数量众多的专业市场,作为小商品的主要销售渠道,逐步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大省”。目前全省已建立起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市场为支撑的市场体系,有力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发展。

——“小企业、大协作”。专业市场、民间资金、股份合作制共同构成小企业生长的肥沃土壤。小企业通常势单力薄,但浙江小企业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基础、以协作为纽带,依托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形成了细密的分工协作生产体系,“大协作”的机制优势弥补了企业“小而散”的劣势,既保持机制灵活优势,又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具有“无形大工厂”的发展特色。这种经济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技术难度、企业管理费用和产品制造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小区块、大产业”。与小企业裂变复制的生长方式相对应,浙江许多地方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聚,出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和“块状经济”现象。这种“块状经济”既具有企业相互竞争的活力,又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品牌逐步打响,在小区域内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

——“小资源、大制造”。浙江人针对自身资源不足的问题,积极创造和利用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借助市场力量,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形成了生产原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格局。依托这种“零资源经济”,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省,并向创造大省迈进。

——“小资本、大经营”。浙江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是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企业,企业规模小,单个资本量不大,2007年户均注册资本仅为40万元左右。他们敏于“以小见大”,善于“以小做大”,敢于“以小搏大”,实现了小资本、大经营。他们在竞争中发展壮大,不仅形成了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且大胆跳出“家门、省门、国门”,努力“走出去”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浙江人经济”现象。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4项指标,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小城市、大经济”。家庭工业、乡镇企业和专业市场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进浙江城市化的主要力量,涌现了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小城市和中心镇。不失时机地实施城市化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了大中小城市和中心镇协调发展、与产业布局相协调的城市化格局。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推出“强县扩权”政策,努力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做强做大。

“浙江经验”值得全面总结

“浙江经验”,就是浙江人民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生动实践的概括,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富民优先、富民强省成功做法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体现。“浙江经验”最具特色的内涵是:探索了符合浙江发展实际的根本动力、根本途径、根本方法、根本追求和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发展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总结。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最具有浙江特色的经验主要有:

——率先改革、敢为人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动力。浙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在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率先改革,创造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为区域赶超发展赢得了先机。率先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局面;率先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构筑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率先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

——尊重群众、激发创造,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途径。浙江人民具有脱贫致富的创业热情、勇于探索的创新激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法宝,充分尊重、保护、支持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方法。浙江一直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注重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强县(市)扩权,促进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着力打造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追求。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发展的首位,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党政有为、科学施政,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保证。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始终保持“坚定、清醒、有作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既放手让人民群众干事业,又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创大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全面落到实处。

“浙江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文化,“浙江精神”就是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坚持与时俱进的要求,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人文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推动浙江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走遍千山万水、讲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到“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浙江精神的发展,再到“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的提升,其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创业创新。

——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浙江人民把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变为高涨的创业致富热情,无论在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艰苦创业、奋发图强、追求卓越的信念从不动摇。即使在“左”倾思潮盛行的年代,浙江人仍然想方设法发展家庭副业,“资本主义尾巴”割了又长;即使别人瞧不起的艰苦行当,浙江人不畏艰辛,甘于从中干起,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即使在完全陌生的领域,浙江人也敢于摸爬滚打,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修鞋匠、泥瓦匠、理发匠、供销员、采购员,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史上的开路先锋,创业精神已成为富民强省的强大精神动力。

——敢为人先、开放图强、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浙江人敢想敢闯、敢试敢创,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等等。浙江人的创新观念也体现在党委、政府的工作之中,在推进乡镇企业转制、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推行城乡统筹就业、建

立覆盖城乡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等方面都走在前列。浙江人正是凭借着这样一种创新观念,不断实现自我超越,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浙江经验”和“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改革开放30年来的伟大创举,是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科学发展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深入研究“浙江现象”,不断完善提升“浙江模式”,不断总结发展“浙江经验”,不断弘扬丰富“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的新使命,需要继续为之作出更大的努力和新的贡献。

(作者陈一新系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

第二篇:浙江现象浙江模式浙江经验

浙江现象 浙江模式 浙江经验

陈一新

2009年第4期 ——他山之石

浙江省是我国改革开放先行区。浙江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是一部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史,是一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史。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点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奇迹。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浙江现象”值得认真研究

所谓“浙江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在缺陆域自然资源、缺国家资金投入、缺特殊优惠政策的情况下,浙江人民不等不靠不要,坚持自主自强自立,善于“无中生有”,敢于“小题大做”,勇于创业创新,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并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转变并向经济强省迈进,人民生活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转变并向全面小康迈进。“浙江现象”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民富、省强。

民富,主要表现为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增长快、差距小,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2%,由332元增加到20574元,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3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5%,由165元增加到8265元,由第8位上升到第3位。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已分别连续7年和23年保持全国省区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33、0.35,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分别从1978年的55.6%和59.1%,下降到2007年的34.7%和36.4%。1985年前后全省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1999年全省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

省强,主要表现为经济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从经济综合实力看,1978年到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由全国第12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生产总值由第16位上升到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第12位上升到第4位;外贸进出口总额由第15位上升到第4位,其中出口总额由第14位上升到第4位;财政收入由第14位上升到第5位。

从区域创新能力看,目前浙江的科技综合实力居全国第7位,区域创新能力居第5位,知识获取能力居第3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第4位,专利申请量居第3位,专利授权量居第2位。

从协调发展能力看,浙江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前列。城乡居民收入比长期保持在2.5∶1左右,其差别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五”时期,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贫困乡镇全部脱贫目标,25个欠发达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978年到2007年,全省城市化率从14.5%上升到57.2%,由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到高出全国12个百分点。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评估公布,浙江社会发展综合水平已居全国第3位。

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浙江成功地走过了发达国家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

“浙江模式”值得深入探讨

所谓“浙江模式”,就是立足民力、依靠民资、发展民营、注重民富、实现民享的民本型、内源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浙江模式”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协作”,“小区块、大产业”,“小资源、大制造”,“小资本、大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全民创业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民营企业成为最活跃的市场主体,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是浙江模式的重要内涵。浙江工业化发端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基础,大多数产业根植于本地,从原始资本积累开始,从家庭工业起步,从小商品生产入手,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自我积累、自行生长的历程,呈现出明显的内生工业化性质。民本型、内源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彰显了浙江的经济特色,造就了浙江的经济活力。

“小商品、大市场”。浙江许多企业生产的大都是小商品,这与浙江工业化的国内背景、要素禀赋、发展路径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日用轻工产品严重短缺,买方市场特征明显,市场需求十分旺盛。浙江走的是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民白手起家创办家庭工业、私营企业,既缺资金又缺技术,发展日用小商品生产,其技术、资本、设备的进入门槛较低,符合他们的创业需求。区域产业发展存在路径依赖,在推进产业升级过程中,由于小商品性价比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覆盖面广,许多产品占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的1/3以上,使浙江轻工业发展优势继续保持,以小商品为主的特征没有改变。因小企业缺乏构建自有营销网络的实力,小商品销售需要公共营销平台的服务,数量众多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浙江逐步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市场大省”。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商品交易市场4096个,市场成交总额9325亿元,市场成交总额、单个市场成交额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

“小企业、大协作”。浙江农村工业化蔚为壮观的景象就是小企业高速繁衍。专业市场、民间资金、股份合作制共同构成小企业生长的肥沃土壤,小企业近乎“铺地板”式地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赶超发展在企业层面的生动体现。小企业通常势单力薄,市场竞争力较弱,但浙江小企业以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基础、以协作为纽带,依托健全的社会化服务,形成了细密的分工协作生产体系,“大协作”的机制优势弥补了企业“小而散”的劣势,既保持机制灵活优势,又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从而具有“无形大工厂”的发展特色。这种经济组织方式大大降低了生产的技术难度、企业的管理费用和产品的制造成本,增强了浙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小区块、大产业”。与小企业裂变复制的生长方式相对应,浙江许多地方同类产品生产企业在地理上高度集聚,出现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布局,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块状经济”现象。这种“块状经济”既具有企业相互竞争的活力,又具有产业集群发展的效应,在参与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产业层次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区域品牌逐步打响,在小区域内形成了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产业,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同类产品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随着产业的发展提升,这种“小区块、大产业”的块状经济,逐步向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共同构筑区域技术创新平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网络化生产体系不断健全,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小资源、大制造”。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针对自身发展的先天不足,积极创造和利用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善于借助市场的力量,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源,获取加快工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形成了生产原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格局。浙江人在缺乏本地资源的条件下,善于做“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奇中生优”的文章。如余姚不产塑料,却享有“塑料王国”的美誉;嘉善没有森林,却成了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基地。就是依托这种“零资源经济”,浙江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出了具有浙江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小资本、大经营”。浙江经济最活跃的主体是量大面广的个体私营企业,企业规模小,单个资本量不大。2007年,全省有45万家私营企业和181万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本仅为40万元左右。这些小资本的个私企业,敏于“以小见大”,善于“以小做大”,敢于“以小搏大”,实现了小资本、大经营。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不仅形成了雄厚的整体经济实力,而且由制造业向服务业、社会事业、城市和基础设施等领域拓展,并且大胆跳出“家门、省门、国门”,努力“走出去”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浙江人经济”现象。2007年,浙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2.5%,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占54.5%。浙江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额等4项指标,已连续10年居全国第一。

“浙江经验”值得全面总结

所谓“浙江经验”,就是浙江人民善于创业、勇于创新生动实践的概括,是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富民优先、富民强省成功做法的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大地生根、开花、结果的体现。“浙江经验”最具特色的内涵是:探索了符合浙江发展实际的根本动力、根本途径、根本方法和根本追求。具体来看,最具有浙江特色的经验主要有:

率先改革、敢为人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党建工作创新,在经济社会多个领域率先改革,创造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为区域赶超发展赢得了先机。

尊重群众、激发创造,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途径。浙江人民具有脱贫致富的创业热情、勇于探索的创新激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伟大壮举。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尊重民意、依靠民力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法宝,充分尊重、保护、支持群众和基层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和激发全社会的积极因素,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力地推动了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方法。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重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注重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城市化战略,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不断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注重统筹区域发展,积极推进强县(市)扩权,加大支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力度,促进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是推动浙江发展的根本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始终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发展的首位,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同时,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摆在各项工作的优先位置,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推动公共资源向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领域倾斜,努力使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第三篇:浙江精神

弘扬浙江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精神是一种凝聚力,聚沙成塔,积弱为强;精神是一种生命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精神是一种战斗力,砥柱中流,力挽狂澜。在浙江这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土地上,孕育了一种精神,叫做浙江精神。浙江人把这种精神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较早走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之路;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民营经济开全国先河,充满生机和活力;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才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如今,浙江精神、浙江现象、浙江模式俨然成了浙江的代名词。在新的时期,浙江人必须继续高举“浙江精神”大旗,进一步深化和提炼其深刻内涵,大力弘扬,积极进取。第一,弘扬“浙江精神”,要抓住“创业”这把“金钥匙”。浙江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依赖于浙江人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创业风范。无业的在创业,有业的创大业,创了大业的创名牌、创名气、创风范,在中国有了不小的地位了,开始走向世界,力争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永远无止境,永远不停留,永远不满足,在建设和谐社会之路上,浙江人永远不能丢失“创业”这把“金钥匙”,这是开创富裕之门的“金钥匙”。

第二,弘扬 “浙江精神”,要转变“思想”这个“指示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更需要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支撑浙江人民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当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

第三,弘扬“浙江精神”,要推动“文化”这台“发动机”。文化是催生精神动力的发动机。“浙江精神”的诞生,是以浙江文化为基础的。今天的浙江,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浙江的实际,进一步强化科学文化气质,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更博大的胸怀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引领社会精神内核的转变,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体系和内涵。

第四,弘扬“浙江精神”,要加快“开放图强”的“新步伐”。改革开放是浙江精神的时代特征,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这一精神,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推进改革,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南宋诗人陆游笔下记录的是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只见“忽橹”,“不闻人语”,正是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浙江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代浑然一体,与发展同频共振。浙江精神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海,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激励着浙江人开拓进取。经历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浙江人,在浙江精神的带领下,不断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在新的时期,浙江人民在浙江精神的引领下,必将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第四篇: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孕育最美浙江人

摘 要:近年来浙江涌现了一批来自普通岗位的先进典范,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最美人物”。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浙江精神”的精髓,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新时代的召唤。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激发着浙江精神的觉醒,唤醒了一批批坚守信念,向善向上,自强不息的最美浙江人。他们以实际行弘扬孕育自己的浙江精神,感动更多的人。

关键词:浙江精神;最美浙江人;感动

近年来,浙江涌现出一批来自普通岗位的先进典型,他们用爱心和善行,用勇敢和坚强,于危急时刻做出英雄壮举,于平凡生活中坚守信念与美德。他们的善行义举感动了浙江,也感动了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最美人物”。这些“最美人物“无疑是最美浙江人的典范,他们为千万浙江人民树立榜样,将饱含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正能量撒播在浙江大地上,滋润浙江人的心。而最美浙江人纯洁善良的心灵,则是在世代相传而又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孕育下,绽放绚烂的光芒。

“最美妈妈”吴菊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1 ]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太平村村民马福建设立“孝敬父母奖”、创办养老院,他帮扶济困,把孝心献给父母之外的更多老年人。小小农民,为树立敬老爱老的正气新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尽一点绵薄之力,他觉得很美很开心。他们在向善向上的浙江精神熏陶下,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许他们只是一名平凡的浙江人,但因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变得不再平凡。他们在“浙江精神”的摇篮里孕育纯洁的心,也将这精神化作一缕清风,拂过千千万万人的心。

宁波慈溪市供电局职工钱海军1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守工作,为人民群众工作,哪怕他只是一名电工,却是一名无私奉献的“万能电工”;烈火熊熊的生死关头,台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班长叶凯靖他奋不顾身,救人在先。火灾扑救战斗中,他搜救被困群众的英雄壮举,让人们赞美他为“最美消防战士”。“最美司机”吴斌在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后,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乘客安全疏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安全。他们坚守岗位,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展现最美浙江人坚守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正因有千千万万的他们,才描绘出了浙江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撑起了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的一片天,逐渐实现流淌着浙江精神的沃土上每个浙江人的中国梦。

有人不免要问,是怎样的“浙江精神”孕育了众多平凡而又高尚的最美浙江人? 是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自古以来总是为理想执着最求,对真理和人生价值的锲而不舍,这是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科研处长乐承耀在《略论浙江精神》中如是说。浙江人民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信念与道德的坚守,体现在其百折不挠、临危不惧,保持心中最纯真的善意里。自古,这份浙江精神就以一股坚持信念的执着渗入浙江人民的心中。历史上出现了虞世南、史浩、方孝孺、张苍水等刚正不阿、以身殉义的清官。秋瑾、马宗汉为推翻清王朝,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古人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民坚持正义,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这般伟大的精神世代相传,在每个浙江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或在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体现不能感动众人,但在危险、困难来临之际,浙江精神支配着我们,不退缩,不放弃。由此涌现众多最美浙江人,感动浙江,乃至感动全国。

是与时俱进、向善向上的浙江精神。构筑当代浙江人的精神家园,必须凝炼出与之相匹配的共同价值观。201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3 ] 《从浙江精神到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一文中曾提到,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是由“浙江精神”凝练出来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顺应潮流,2000年7月,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概括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十六字浙江精神。2006年又在继续“坚持和发展”基础上,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字精神。直至今日,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的今日,浙江精神中提炼出了“向善”、为人民服务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浙江人在向善向上的大旗的号召下,弘扬最美精神、争做最美浙江人。在浙江的道德沃土中,让一个个最美盆景连接成最美风景,于无形间激荡起浙江人的中国梦。

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浙江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 ]浙江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确证,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每一位富有成就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浙江企业家为了创业,求得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他们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在创业的过程中严酷的竞争环境迫使他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雅戈尔集团从2万元知青安置费的乡镇小厂,经过艰苦努力,成为拥有15亿元净资产、26家经济实体、销售23亿元、创利2.08亿元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衬衫和西服生产基地。飞翔集团的“方太之路”也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不轻言放弃,在夹缝中闯出一片新天地。从原来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亿元资产、1200多名于昂、产值超3亿、创汇6500万元的“全国文明乡镇企业”。[ 5 ]他们也许没有“最美人物”的头衔,但他们确确实实是以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传承着浙江精神的最美浙江人。

只要用心观察,身边不乏感动人心的最美人物,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浙江精神”的精髓,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新时代的召唤。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激发着浙江精神的觉醒,唤醒了一批批坚守信念,向善向上,自强不息的最美浙江人。他们以实际行弘扬孕育自己的浙江精神,感动更多的人。

附参考文献:

[ 1 ] 2010感动中国颁奖词之“最美妈妈”吴菊萍

[ 2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略论浙江精神》20页-32页 [ 3 ] 《观察与思考》作者段治文、王学川、钟学敏。[ 4 ] 《周易·乾象》

[ 5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略论浙江精神》20页-32页

第五篇: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浙江精神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商精神。浙江古称越国,很早就出现了商业活动。越国将军范蠡,弃官从商,成为历代富商大贾的楷模。隋唐以来,浙江的宁波、温州就成为海上贸易港,商业活动较为活跃。至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随着家庭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专业市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自强不息的精神,浙江人没有“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这个国家投资人均水平不足全国二分之一的地方,走出了一个个货郎担,他们跑码头、擦鞋子、开发廊、弹棉花、磨豆腐,经过埋头苦干,开创了一条条艰苦创业之路。吃苦耐劳成了浙江人在创业之初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第三,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就是浙江人创造“第一”的二十多年。从第一个个体户的诞生到如今蓬勃发展、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从第一个专业市场到辐射全国的市场大省,从号称全国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城市规定性的“农民城”到金温铁路的修筑,从承包飞机到第一辆在民营企业里诞生的汽车等等,这些都是创新带来的奇迹。浙江人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

第四,求真务实的精神。浙江经济发展体现了鲜明的讲求实效的风格。浙江人有两句名言:在外部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

第五,坚忍不拔的精神。浙江人坚忍不拔的精神首先表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坚持不懈。由于浙江经济基础薄弱,浙江经济发展的资金多是普通的浙江人用货郎担挑出来,一家人在家庭作坊里敲打出来的,但他们从来不曾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艰辛而半途而废。

(一)浙江精神的认同

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委组织理论界专家研究总结了十六字“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在浙江人中间引起较大反响。

浙江精神对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浙江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乐观进取精神、诚信求实精神以及创新和谐精神的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其思想道德水平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这既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精神作为引领浙江走向繁荣和富强的重要价值理念,在推进浙江经济腾飞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的感召力,对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积极把学习和弘扬浙江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精神的内涵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飞的巨大飞跃,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迫使人们不断去探究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精神品质。毛泽东同志曾不无深刻地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浙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源就在于浙江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理念,正是在这种浙江精神的引领下,保证了浙江不断向前迈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奇迹。早在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全体)会议便对浙江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其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1)自强不息。自古以来,浙江就是地少人多,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薄弱。但勤劳的浙江人不愿接受命运0的摆布,也没有消极依赖国家的援助,而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发展之路,你经营,我办厂,这种不低头、不弯腰、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浙江创造出了起步的第一桶金。

(2)坚韧不拔。浙江人以肯吃苦著称,在创业的历程中,他们历经千辛万难,但从不气馁,在一个地方遭遇挫折,就换一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就再想别的出路。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为浙江创造出了像雅戈尔、娃哈哈、青春宝等众多的著名品牌。

(3)勇于创新。浙江人富有创造精神。他们信奉市场经济规律,敢于作新时代的弄潮儿,不断突破体制障碍,创新思想观念,作改革开放的先锋,这种创新精神使浙江人闯出了一系列特色发展之路。

(4)讲究实效。务实是浙江人在发展中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浙江,只要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发展路子,都不争论、不辩解,而靠事实说话,这种务实的态度构成了浙江前进的重要推动力,保证了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和省情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之后,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浙江精神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已发生了变化,浙江精神的内涵迫切需要得到充实。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志为此专门撰文进行了阐述,并将新的浙江精神界定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个字。

二、浙江精神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

浙江精神的引领作用可谓构成了浙江经济腾飞的理念根基,同时,也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尤其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思想状况不容乐观,这也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积极弘扬浙江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乐观向上、踏实努力的积极品质,以不断提升自我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实际和认清社会现实,做到实事求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因此,有必要将浙江精神纳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也是浙江崛起的重要经验。弘扬浙江精神,最核心的就是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迫切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大90后,这一代人得到最多的是宠爱和温暖,缺乏的则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这间接地造成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在消费上产生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不懂得甚至不屑于勤俭节约。他们意志力薄弱,缺乏竞争和拼搏意识,不少学生还存在价值观念上的扭曲错位,认为经济条件好了,讲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其进行老一辈浙江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理念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浙江精神教育,使大学生们逐渐做到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在工作上不畏艰难、埋头苦干;在精神上意志坚定、毅力顽强;在思想上勇于开拓、乐于奉献,从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对大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乐观开朗是浙江人在发展实践中一直所秉持的社会心态,而开拓进取则反映了浙江人不惧艰辛的基本理念,这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较为全面地诠释出浙江30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内在动因。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乐观进取可以说是浙江精神0的又一生动刻画。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必须对学生进行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大学生正,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种种困扰。与悲观心境并存的是大学生思想中理想信念和目标意识的缺乏,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虽感到自己在虚度年华,辜负了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但又不知该从何做起,结果在思想徘徊和苦闷中浪费了大量光阴。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亟待高校加强对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求实精神教育。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从世人最初对温州假货泛滥的诟病到今日举国对温州模式的追捧,浙江人在创业的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诚信的价值回归,保证了浙江在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中能顺利前进。诚信的前提是求实,它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求真务实的作风显示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推进浙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念根基。

4.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与和谐精神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浙江人乐于创新,也善于创新,创新的品质构成了浙江精神的核心内涵。创新的目标是谋求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与和谐的.。

浙江精神是浙江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浙江精神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阐发,标志着浙江精神的自我激励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浙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代浙江精神是由七千年浙江历史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王世家的“保境安民”,到知府林启的“讲求实学”;无论是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还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无论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还是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王充强烈的批判精神,还是王阳明的开拓创新思想,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浙江精神的提炼

中共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 “浙江精神”,这“16 字精神”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浙江人身上的生动体现,尤其是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人民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和浙江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2002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在全省文化大会上提出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的要求,从而使“浙江精神”从实践上升到理论。2006 年,浙江省委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提出在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实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这“12 字精神”体现了浙江与时俱进地对新时代精神的追求,是新时代浙江精神的高度提炼。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所言,“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大省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

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进行浙江精神教育是浙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浙江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弘扬浙江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2006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密切联系丰富而生动的浙江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学习浙江精神,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智慧、活力和创造精神,推动浙江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富裕,精神更富足,社会更和谐。

浙江精神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浙江精神所贯穿的实事求是原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动摇的思想路线 浙江精神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做人本色 浙江精神所展现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质

下载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现象浙江经验浙江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浙江现象”

    资源小省 经济大省----解读“浙江现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人民走出了一条体现中国特色、契合时代特征、彰显浙江特点的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实现了由资源小省向经济大......

    弘扬浙江精神

    弘扬浙江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浙江精神是我们的立省之本,也是我省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赢得发展先机的动力之源。在当前......

    浙江精神达到

    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概括地讲,就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自强不息。浙江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锐意改革,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坚持以市场为取向,闯出了一条脱......

    学习浙江经验心得体会

    学习浙江经验心得体会学习浙江经验,最根本的是要学习浙江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用自己的行动铸造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在社会主义......

    浙江传媒考试经验

    浙江传媒大学考试经验浙传编导的学生,当年也拿过电视节目制作证的。首先,如果没有编导联考,是不需要合格证的,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就行了,当时我就没有联考什么的,就是直接考试的。......

    学习浙江经验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在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推动下,全省掀起了学习浙江经验的热潮。其实学习浙江经验,最根本的就是要像......

    学习浙江经验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浙江经验心得体会(共2篇)在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的《关于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推动下,全省掀起了学习浙江经验的......

    论浙江企业家精神

    论浙江企业家精神 09工商2班093210621金柳宾 本质上说,企业家精神是一种与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现代文化现象。浙江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成功地在传统文化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