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精神达到
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概括地讲,就是“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
自强不息。浙江人不等不靠,自强不息,锐意改革,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坚持以市场为取向,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他们卧薪尝胆,埋头苦干,跑码头、闯天下,兴起了艰苦创业的改革大潮。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目标,他们什么苦都能吃,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肯干。自强不息的信念,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浙江人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浙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坚忍不拔。浙江人一旦确立了奋斗目标,就会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干下去,有一股志在必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对于认准了的事,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绝不半途而废。一个地方没有发展余地,就换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就另找路子,开辟新的发展天地。浙江人从不言败。失败了,不怨天,不尤人,放下包袱,一切从头再来。破产了,不灰心,不丧气,打工赚钱,另起炉灶。没有放不下的架子,没有抹不去的面子,有一股愈挫愈勇的韧劲,就像醇厚的绍兴黄酒,后劲十足。
勇于创新。浙江人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具有一种钱江大潮弄潮儿的无畏气概,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具有“争喝头口水”的超前意识,敢闯敢冒,敢走天下路,敢为天下先。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浙江人哪里就有市场。浙江人还大胆地走出国门,闯国际大市场。正是这样一种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勇气,使浙江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抓住了一个个机遇。
讲求实效。遵照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求真务实。浙江人重视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但不盲从;对于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发展路子,无论外界有什么议论和压力,都能毫不动摇地坚持。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多做少说,做也不说。面对指责,不争论,不辩解;面对成绩,不自大,不张扬,形成了“真富、民富、不露富”的可喜局面。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是浙江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奋发进取精神状态的集中反映,是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刻体现。这种精神赋予浙江人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使浙江赢得了经济发展和体制创新的先发优势,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和最富有活力的省份之一。
第二篇:浙江精神
弘扬浙江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精神是一种凝聚力,聚沙成塔,积弱为强;精神是一种生命力,绵延不绝,生生不息;精神是一种战斗力,砥柱中流,力挽狂澜。在浙江这块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土地上,孕育了一种精神,叫做浙江精神。浙江人把这种精神提炼为12个字:“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
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走尽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较早走上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之路;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解放思想,敢闯敢干,民营经济开全国先河,充满生机和活力;正是有了浙江精神,浙江人民才走到了时代的前列。如今,浙江精神、浙江现象、浙江模式俨然成了浙江的代名词。在新的时期,浙江人必须继续高举“浙江精神”大旗,进一步深化和提炼其深刻内涵,大力弘扬,积极进取。第一,弘扬“浙江精神”,要抓住“创业”这把“金钥匙”。浙江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依赖于浙江人的创新精神、创业热情、创业风范。无业的在创业,有业的创大业,创了大业的创名牌、创名气、创风范,在中国有了不小的地位了,开始走向世界,力争成为世界知名企业。永远无止境,永远不停留,永远不满足,在建设和谐社会之路上,浙江人永远不能丢失“创业”这把“金钥匙”,这是开创富裕之门的“金钥匙”。
第二,弘扬 “浙江精神”,要转变“思想”这个“指示标”。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具有现代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心理状态和社会道德标准,更需要浙江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支撑浙江人民在未来的实践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当客观形势发生变化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囿于以往的经验,不照搬别人的做法,做出符合浙江实际的战略抉择。
第三,弘扬“浙江精神”,要推动“文化”这台“发动机”。文化是催生精神动力的发动机。“浙江精神”的诞生,是以浙江文化为基础的。今天的浙江,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浙江的实际,进一步强化科学文化气质,更加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更博大的胸怀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以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引领社会精神内核的转变,创造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体系和内涵。
第四,弘扬“浙江精神”,要加快“开放图强”的“新步伐”。改革开放是浙江精神的时代特征,当前我们更加需要弘扬这一精神,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不断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充分利用“倒逼”机制推进改革,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内外的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不断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高帆斜挂夕阳色,忽橹不闻人语声。”南宋诗人陆游笔下记录的是古代浙江人的实干精神,只见“忽橹”,“不闻人语”,正是反对空言说教、注重社会实践的生动体现。浙江精神是与时俱进的,与时代浑然一体,与发展同频共振。浙江精神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海,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激励着浙江人开拓进取。经历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浙江人,在浙江精神的带领下,不断迈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在新的时期,浙江人民在浙江精神的引领下,必将奏响时代的最强音。
第三篇: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孕育最美浙江人
摘 要:近年来浙江涌现了一批来自普通岗位的先进典范,被人们亲切的称为“最美人物”。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浙江精神”的精髓,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新时代的召唤。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激发着浙江精神的觉醒,唤醒了一批批坚守信念,向善向上,自强不息的最美浙江人。他们以实际行弘扬孕育自己的浙江精神,感动更多的人。
关键词:浙江精神;最美浙江人;感动
近年来,浙江涌现出一批来自普通岗位的先进典型,他们用爱心和善行,用勇敢和坚强,于危急时刻做出英雄壮举,于平凡生活中坚守信念与美德。他们的善行义举感动了浙江,也感动了全中国,人们亲切地称呼他们“最美人物”。这些“最美人物“无疑是最美浙江人的典范,他们为千万浙江人民树立榜样,将饱含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正能量撒播在浙江大地上,滋润浙江人的心。而最美浙江人纯洁善良的心灵,则是在世代相传而又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孕育下,绽放绚烂的光芒。
“最美妈妈”吴菊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1 ]湖州市德清县武康镇太平村村民马福建设立“孝敬父母奖”、创办养老院,他帮扶济困,把孝心献给父母之外的更多老年人。小小农民,为树立敬老爱老的正气新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尽一点绵薄之力,他觉得很美很开心。他们在向善向上的浙江精神熏陶下,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也许他们只是一名平凡的浙江人,但因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变得不再平凡。他们在“浙江精神”的摇篮里孕育纯洁的心,也将这精神化作一缕清风,拂过千千万万人的心。
宁波慈溪市供电局职工钱海军1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恪守工作,为人民群众工作,哪怕他只是一名电工,却是一名无私奉献的“万能电工”;烈火熊熊的生死关头,台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班长叶凯靖他奋不顾身,救人在先。火灾扑救战斗中,他搜救被困群众的英雄壮举,让人们赞美他为“最美消防战士”。“最美司机”吴斌在被迎面飞来的制动毂残片砸碎前窗玻璃后刺入腹部致肝脏破裂后,强忍疼痛将车停稳并提醒车内乘客安全疏散。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名乘客安全。他们坚守岗位,以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展现最美浙江人坚守信念、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正因有千千万万的他们,才描绘出了浙江美好未来的宏伟蓝图,撑起了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的一片天,逐渐实现流淌着浙江精神的沃土上每个浙江人的中国梦。
有人不免要问,是怎样的“浙江精神”孕育了众多平凡而又高尚的最美浙江人? 是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浙江精神。“浙江人民自古以来总是为理想执着最求,对真理和人生价值的锲而不舍,这是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 2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科研处长乐承耀在《略论浙江精神》中如是说。浙江人民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对信念与道德的坚守,体现在其百折不挠、临危不惧,保持心中最纯真的善意里。自古,这份浙江精神就以一股坚持信念的执着渗入浙江人民的心中。历史上出现了虞世南、史浩、方孝孺、张苍水等刚正不阿、以身殉义的清官。秋瑾、马宗汉为推翻清王朝,不怕牺牲,视死如归……古人的浩然正气充分体现了浙江人民坚持正义,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这般伟大的精神世代相传,在每个浙江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或在日常生活中细微的体现不能感动众人,但在危险、困难来临之际,浙江精神支配着我们,不退缩,不放弃。由此涌现众多最美浙江人,感动浙江,乃至感动全国。
是与时俱进、向善向上的浙江精神。构筑当代浙江人的精神家园,必须凝炼出与之相匹配的共同价值观。2012年6月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 3 ] 《从浙江精神到浙江人共同价值观》一文中曾提到,浙江人的共同价值观是由“浙江精神”凝练出来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顺应潮流,2000年7月,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概括形成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十六字浙江精神。2006年又在继续“坚持和发展”基础上,概括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字精神。直至今日,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的今日,浙江精神中提炼出了“向善”、为人民服务的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浙江人在向善向上的大旗的号召下,弘扬最美精神、争做最美浙江人。在浙江的道德沃土中,让一个个最美盆景连接成最美风景,于无形间激荡起浙江人的中国梦。
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浙江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 ]浙江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确证,每一家成功的企业,每一位富有成就的创业者和企业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浙江企业家为了创业,求得经济发展的一席之地,他们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在创业的过程中严酷的竞争环境迫使他们艰苦奋斗,锐意进取。雅戈尔集团从2万元知青安置费的乡镇小厂,经过艰苦努力,成为拥有15亿元净资产、26家经济实体、销售23亿元、创利2.08亿元亚洲最大最先进的衬衫和西服生产基地。飞翔集团的“方太之路”也靠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不轻言放弃,在夹缝中闯出一片新天地。从原来的小企业,发展成为拥有亿元资产、1200多名于昂、产值超3亿、创汇6500万元的“全国文明乡镇企业”。[ 5 ]他们也许没有“最美人物”的头衔,但他们确确实实是以一颗自强不息的心传承着浙江精神的最美浙江人。
只要用心观察,身边不乏感动人心的最美人物,他们血液里流淌着“浙江精神”的精髓,这是历史的积淀,也是新时代的召唤。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激发着浙江精神的觉醒,唤醒了一批批坚守信念,向善向上,自强不息的最美浙江人。他们以实际行弘扬孕育自己的浙江精神,感动更多的人。
附参考文献:
[ 1 ] 2010感动中国颁奖词之“最美妈妈”吴菊萍
[ 2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略论浙江精神》20页-32页 [ 3 ] 《观察与思考》作者段治文、王学川、钟学敏。[ 4 ] 《周易·乾象》
[ 5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5期《略论浙江精神》20页-32页
第四篇:浙江精神
浙江精神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浙江精神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重商精神。浙江古称越国,很早就出现了商业活动。越国将军范蠡,弃官从商,成为历代富商大贾的楷模。隋唐以来,浙江的宁波、温州就成为海上贸易港,商业活动较为活跃。至两宋时期,特别是南宋,随着家庭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各种专业市场也得到了发展。
第二,自强不息的精神,浙江人没有“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省这个国家投资人均水平不足全国二分之一的地方,走出了一个个货郎担,他们跑码头、擦鞋子、开发廊、弹棉花、磨豆腐,经过埋头苦干,开创了一条条艰苦创业之路。吃苦耐劳成了浙江人在创业之初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体现。第三,创新精神。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就是浙江人创造“第一”的二十多年。从第一个个体户的诞生到如今蓬勃发展、迅速壮大的民营企业,从第一个专业市场到辐射全国的市场大省,从号称全国第一个真正具有现代城市规定性的“农民城”到金温铁路的修筑,从承包飞机到第一辆在民营企业里诞生的汽车等等,这些都是创新带来的奇迹。浙江人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
第四,求真务实的精神。浙江经济发展体现了鲜明的讲求实效的风格。浙江人有两句名言:在外部争论中出名,在内部不争论中发展。
第五,坚忍不拔的精神。浙江人坚忍不拔的精神首先表现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的坚持不懈。由于浙江经济基础薄弱,浙江经济发展的资金多是普通的浙江人用货郎担挑出来,一家人在家庭作坊里敲打出来的,但他们从来不曾因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艰辛而半途而废。
(一)浙江精神的认同
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委组织理论界专家研究总结了十六字“浙江精神”:“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在浙江人中间引起较大反响。
浙江精神对推进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对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浙江精神,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乐观进取精神、诚信求实精神以及创新和谐精神的教育。
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观念趋于多元化,其思想道德水平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现实的冲击,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开始出现,这既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浙江精神作为引领浙江走向繁荣和富强的重要价值理念,在推进浙江经济腾飞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优势,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强大的感召力,对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大的指导价值。积极把学习和弘扬浙江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引导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浙江精神的内涵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飞的巨大飞跃,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一种独特现象,迫使人们不断去探究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精神品质。毛泽东同志曾不无深刻地指出: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浙江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源就在于浙江人有一种独特的精神理念,正是在这种浙江精神的引领下,保证了浙江不断向前迈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发展奇迹。早在2000年,中共浙江省委全体)会议便对浙江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指出其主要内容为四个方面:(1)自强不息。自古以来,浙江就是地少人多,七山一水二分田,自然资源匮乏,工业基薄弱。但勤劳的浙江人不愿接受命运0的摆布,也没有消极依赖国家的援助,而是走出了一条自主创业的发展之路,你经营,我办厂,这种不低头、不弯腰、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浙江创造出了起步的第一桶金。
(2)坚韧不拔。浙江人以肯吃苦著称,在创业的历程中,他们历经千辛万难,但从不气馁,在一个地方遭遇挫折,就换一个地方接着干,一种办法行不通,就再想别的出路。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为浙江创造出了像雅戈尔、娃哈哈、青春宝等众多的著名品牌。
(3)勇于创新。浙江人富有创造精神。他们信奉市场经济规律,敢于作新时代的弄潮儿,不断突破体制障碍,创新思想观念,作改革开放的先锋,这种创新精神使浙江人闯出了一系列特色发展之路。
(4)讲究实效。务实是浙江人在发展中坚持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浙江,只要符合本地实际,能带来实效的发展路子,都不争论、不辩解,而靠事实说话,这种务实的态度构成了浙江前进的重要推动力,保证了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世情、国情和省情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之后,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有了很多新的进展。浙江精神所赖以生存的基础已发生了变化,浙江精神的内涵迫切需要得到充实。时任浙江省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志为此专门撰文进行了阐述,并将新的浙江精神界定为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十二个字。
二、浙江精神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容
浙江精神的引领作用可谓构成了浙江经济腾飞的理念根基,同时,也赋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新的时代内容。尤其在当前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思想状况不容乐观,这也给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而积极弘扬浙江精神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乐观向上、踏实努力的积极品质,以不断提升自我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自身实际和认清社会现实,做到实事求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因此,有必要将浙江精神纳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体而言,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也是浙江崛起的重要经验。弘扬浙江精神,最核心的就是破除小富即安、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时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为迫切的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当代大学生大90后,这一代人得到最多的是宠爱和温暖,缺乏的则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这间接地造成许多大学生在生活上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在消费上产生追求高消费、超前消费,不懂得甚至不屑于勤俭节约。他们意志力薄弱,缺乏竞争和拼搏意识,不少学生还存在价值观念上的扭曲错位,认为经济条件好了,讲艰苦奋斗不合时宜了。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对其进行老一辈浙江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理念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浙江精神教育,使大学生们逐渐做到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学苦练;在工作上不畏艰难、埋头苦干;在精神上意志坚定、毅力顽强;在思想上勇于开拓、乐于奉献,从而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对大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乐观开朗是浙江人在发展实践中一直所秉持的社会心态,而开拓进取则反映了浙江人不惧艰辛的基本理念,这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较为全面地诠释出浙江30年来所取得成就的内在动因。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乐观进取可以说是浙江精神0的又一生动刻画。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必须对学生进行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大学生正,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涯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与异性的关系等等,都会带来压力,使他们产生种种困扰。与悲观心境并存的是大学生思想中理想信念和目标意识的缺乏,目前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为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虽感到自己在虚度年华,辜负了父母和社会的期望,但又不知该从何做起,结果在思想徘徊和苦闷中浪费了大量光阴。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状况亟待高校加强对学生乐观进取精神的教育。
3.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求实精神教育。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诚信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从世人最初对温州假货泛滥的诟病到今日举国对温州模式的追捧,浙江人在创业的摸爬滚打中找到了诚信的价值回归,保证了浙江在市场化的发展道路中能顺利前进。诚信的前提是求实,它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求真务实的作风显示出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为推进浙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念根基。
4.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与和谐精神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浙江人乐于创新,也善于创新,创新的品质构成了浙江精神的核心内涵。创新的目标是谋求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全面的与和谐的.。
浙江精神是浙江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浙江精神概念的提出及内涵的阐发,标志着浙江精神的自我激励从自发的追求走向了理性的自觉。浙江历史源远流长、人文荟萃,孕育了优秀的区域文化,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当代浙江精神是由七千年浙江历史所积淀并且不断吸收、融通各种外来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大禹的“因势利导,敬业治水”,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从钱王世家的“保境安民”,到知府林启的“讲求实学”;无论是叶适为代表的“务实而不务虚”的永嘉学派,还是以陈亮为代表的“义利双行”的永康学派;无论是黄宗羲的“工商皆本”,还是龚自珍的“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王充强烈的批判精神,还是王阳明的开拓创新思想,等等,都给浙江精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浙江精神的提炼
中共浙江省委十届四次全体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 “浙江精神”,这“16 字精神”是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在浙江人身上的生动体现,尤其是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人民精神面貌的高度概括和浙江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2002年5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在全省文化大会上提出研究“浙江现象”、总结“浙江经验”、提炼“浙江精神”的要求,从而使“浙江精神”从实践上升到理论。2006 年,浙江省委根据新的发展形势,提出在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求真务实,诚实和谐,开放图强”的精神,这“12 字精神”体现了浙江与时俱进地对新时代精神的追求,是新时代浙江精神的高度提炼。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一文中所言,“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大省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
浙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浙江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大学生进行浙江精神教育是浙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把浙江精神的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弘扬浙江精神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
2006年,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指出:浙江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浙江的生动体现,是浙江人民在千百年来的奋斗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宝贵财富。密切联系丰富而生动的浙江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学习浙江精神,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智慧、活力和创造精神,推动浙江乃至全国人民的生活更富裕,精神更富足,社会更和谐。
浙江精神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的政治方向 浙江精神所贯穿的实事求是原则是当代大学生不可动摇的思想路线 浙江精神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做人本色 浙江精神所展现的创新创业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质
第五篇:弘扬浙江精神
弘扬浙江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浙江精神是我们的立省之本,也是我省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赢得发展先机的动力之源。在当前国际经济危机持续扩散的形势下,我们尤其需要在浙江精神的感召下,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直面金融海啸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金融危机给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作为一个以外贸为主的经济大省,作为一个产值与出口紧密相联的制造大省,外需不振对我省的影响最直接、最严重。大批中小企业陷入困境,使我省一些地方停产。这不仅是政府案头的严峻课题,也是企业和全省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一次低谷莫不伴随着转折,浙江人和浙商总是善于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好每一个转型期,用自己的辛勤才智缔造了一次次繁荣奇迹。正如吕祖善省长所指出的,过去30年,浙江人和浙商在逆境中崛起,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子;在当今金融危机大风暴下,只要我们敢于面对现实,找准问题症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浙江精神支撑的浙江人民,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在新一轮的发展竞争中占得先机。迎接危机挑战,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我省经济过分依赖出口的情况,要着力推进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性转变,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要把促进消费增长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优先选择,抓住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的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积极的效应。全面贯彻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要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入手,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稳定居民消费预期;要采取增加收入、鼓励消费的两手措施,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要引导企业重视国内市场,把潜力最大的农村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启动内需,使消费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
迎接危机挑战,最主要是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针对我省制造业水平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价值链低位的情况,要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强化企业“变则存、不变则亡”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大力推动自主创新。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应用先进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断提高产品的价值,逐步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切实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要运用技术创新的成果,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为我省产业结构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构筑我省产业竞争的新优势,由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弘扬浙江精神,大力开拓创新,抓住机遇锻造自己抗御危机、持续发展的能力,必将唤醒浙江经济的生机,使浙江再一次从低位奋起,抢占新一轮的发展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