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时间:2019-05-14 01:56: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第一篇: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战略性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应有之义。认识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性和怎样建设和谐海关同样重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应看到其中的差异性、发展性、共容性、协调性、共同性、系统性、科学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海关事业进步与关员发展相共容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一)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是稳定。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础。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和谐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常态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和促进和谐海关的建设。和谐海关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是一个集中式的成果展示,更不是一个规避现实的自我封闭,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三)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动力

海关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国家经济不断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主动适应环境提出的。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将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例如,青岛关区今年实施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都是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要求,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的欢迎。

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和谐海关的未来发展,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海关改革进程中的原则,离开这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海关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做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必然会带来海关管理上的和谐。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一)严密监管是建设和谐海关必然要求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是一些重点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非涉税案件也在呈上升趋势,98年打私会之后,海关始终保持了打私的高压态势,遏制了曾经一度猖獗的走私狂潮。同时,海关深化业务改革,不断加大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海关税收连年上升。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实现和谐海关的重要方式。

(二)高效运作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标志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和谐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青岛关区推行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模式,便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口岸海关与属地海关对货物监管的信息共享,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报关、装卸费用,对货物通关的一次革新式的改变,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圆满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牟新生署长在今年的关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5种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国家和政府对海关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视。在海关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加强海关的能力建设,特别是人员的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海关职责任务的要求,从而提高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减少转型时期的阵痛。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青岛海关从“控制”入手,建立职能部门控制与基层自我控制、日常即时性控制与阶段性综合控制、普遍警示性控制与重点风险式控制相互交织的控制网络。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看,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和谐应当是整体和谐、全面和谐。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这是在建设和谐海关过程中,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社会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石。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础。因此,如何做到社会公正,更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考核方面。例如,进出口企业最为突出的需求是海关在通关政策上保持一致性,即对同样情况的企业,以同样的商品估价,同样的通关程序,一致的商品归类等。这样,就会消除企业试图寻找不同口岸的差别,以谋取不当利益,同时,促进企业守法,更好地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缩短物流周期。另外,有助于海关的廉政建设,腐败出现的几率将会大大减少。

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海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所有相同的货物在海关均享受相同的待遇,有利于鼓励竞争。

二是海关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确保基层海关、直属海关、总署的联系沟通渠道畅通,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上的偏差,也有助于加强执法的力度。一方面,在新政策新措施出台前,海关要进行预告或宣传,使相关进出口企业等做好应对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海关与企业的沟通是海关作为整体与企业的沟通,并不代表鼓励与支持海关关员个人与企业的个人发生非工作关系的亲密关系。历史教训在于,海关关员必须与企业人员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否则,就容易失去其执法人员的角色和地位,影响公正执法。

三是海关政务公开化。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能及时地向社会公布。

四是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海关的发展目标要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期待性。现代经济社会,不再是仅局限于短期目标,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企业才能长命百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是海关与企业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世界海关组织也鼓励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对守法的企业来说,海关就是办理通关手续的服务性机构。海关与企业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弥补信息的不对称。海关若对企业信息的不了解,容易造成对企业服务时不到位,出现盲目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海关不了解,容易导致出现因不了解海关政策出现的货物积压港口,经营出现失误,甚至违法违规情事。

六是推行企业“守法管理”,扩大担保范围,建立企业自我评估,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开展客户管理。

(二)严格执法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手段。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意味着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可以实现和谐,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举例说,海关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对进出口货物每票必验。

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在执法过程中,海关要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关员发展和事业进步相共容的海关

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与民主集中相共容的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要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在海关事业进步提高的同时,关员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能否与事业共进步,关系着海关的持续发展、关系着海关的职能实现,关系着海关的前途未来。因此,如何做到海关事业发展与关员个人进步共容,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关员发展是和谐海关的重要基石。海关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各具特色的关员所组成。没有个人良好发展就不会有朝气蓬勃的海关队伍。如果关员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必然会失去对事业的奉献与贡献。目前,我国海关关员大约近45000名。发挥好每一位关员的潜力,必然给我国海关带来必不可少的活力。以关员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深层次的培训教育活动,让关员在海关事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身的价值。但应注意,对关员的培训提高,不能以牺牲企业的合法利益为代价。比如,由于有的新关员可能对于企业的商品归类不熟,会造成归类的不同,因而实际上造成了损害了企业的正当利益。

一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要求为关员的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多元化是社会进化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富有活力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对个人自由的尊重,这是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条件。

二是社会发展的竞争性要求为关员的进步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还应当是一个有序竞争的社会,体现在公正的规则下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竞争上岗选拔干部,专业技能比赛等,激发关员的积极性,都为关员发挥自身的才华提供了一个公平有序的平台。

三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性要求为关员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要在提高关员物质生活待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关员的精神生活,给海关员一个尊荣的机会。例如,对发现重大案件、做出突出成绩的关员要及时给予奖励。

(二)海关事业是广大关员的精神家园和奋斗舞台。海关队伍青年人多,党团员比例大,整体素质高,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海关事业是每一个关员生命理想的寄托与奋斗的舞台,广大关员应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海关应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海关社团组织,有针对性地激发关员的才干和热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富有挑战的专业标准充实、推动关员的精进。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关事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海关事业的运动、发展、变化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充沛的能量;

二是促进和加强海关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维护和保持着海关内部、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各种力量与利益的协调、稳定、平衡。

三是提高和改进海关人才的开发、流动、培养机制。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海关的目的,在于给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创造才能、创造成果,使关员的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通过岗位练兵、能手示范、业务比武等形式,提高关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是创建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为关员提供一个归属感和认可感。社团组织是联系关员和组织的纽带,组织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让广大关员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无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不同社团,都能起到正规组织起不到的作用

五是倡导诚信友爱,实现海关事业“零损耗”的工作环境。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在海关的文化建设上,构筑互信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使关员能够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从而有利于关员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实现海关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重在建设,更要注重管理。管理就意味着矛盾。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监督检查是对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大考验。今年,青岛海关与关区内的当地政府、企业、协会面对面座谈,强化服务理念,送政策上门,主动服务,感情服务,树立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推出“海关服务年”,加快服务速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海关工作对现代经济社会的积极反映。

(一)规范把关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多年来,青岛海关努力推行业务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执法水平,通过风险式审单、通关作业质量评估,形成网上质疑、反馈、核查、评估建议等,形成环环相扣的职能管理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服务促进是建设和谐海关的目的。海关严格把关的最重要目的在于,通过海关规范的执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服务高效、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等商界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海关要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另外,也要求企业能够主动提供机会,邀请海关关员到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企业,以便更好地服务。海关

2、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目前,许多管理措施建立在防范式管理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资源,也未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社会建立起诚信体制,必将减少许多宝贵管理资源的使用,使有限的管理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的平衡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驱动力。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建设和谐海关,对于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保证和谐海关的顺利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也一再启示: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为此,海关要与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建立互动关系。

一是海关组织要不断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海关监管的需要,对海关三级事权进行机构重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电子口岸”“电子海关”、“无纸报关”等形式,缩短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和距离,注重管理效率和过程监管。

二是要加强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协调,提高海关管理协调能力。避免出现海关与海关之间执法上的偏差和沟通上的误解,使进出口企业无所适从。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海关事务,提高和扩大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事务的影响,同时积极向国外先进海关学习,借鉴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与世界各国海关的交流与合作。

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与其他部门处于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和谐状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的配合,才能得到有效的执法效果。

五是海关要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不能偏面地加大海关单证审核率和查验率高。可通过对海关业务流程的再造,海关管理顺序上的“前推后移”,以风险管理的技术,稽查核查的方式,结合不同监管货物的特点,进行全程动态即时性监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拓展工作视野,联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海关资源,综合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一个稳中有变、动态式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海关上下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之间等,存在着互惠、互利、互补、互动、互助的关系,兼容共生,要在各自的工作上形成高效,在共同的事业上形成合力,在社会生活上形成共振,在迅猛的发展中形成协调,在创新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共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实质目的。

第二篇:把握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战略性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应有之义。认识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性和怎样建设和谐海关同样重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应看到其中的差异性、发展性、共容性、协调性、共同性、系统性、科学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海关事业进步与关员发展相共容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一)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是稳定。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矗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和谐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常态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和促进和谐海关的建设。和谐海关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是一个集中式的成果展示,更不是一个规避现实的自我封闭,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三)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动力

海关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国家经济不断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主动适应环境提出的。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将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例如,青岛关区今年实施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都是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要求,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的欢迎。

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和谐海关的未来发展,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海关改革进程中的原则,离开这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海关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做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必然会带来海关管理上的和谐。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一)严密监管是建设和谐海关必然要求

当前,加入WTO后的中国的关税在不断降低,但是一些重点敏感商品的走私依然存在,非涉税案件也在呈上升趋势,98年打私会之后,海关始终保持了打私的高压态势,遏制了曾经一度猖獗的走私狂潮。同时,海关深化业务改革,不断加大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力度,海关税收连年上升。监管是海关职能之一,提高海关管理水平,加强海关监管能力,是实现和谐海关的重要方式。

(二)高效运作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标志

海关的通关效率、办事速度是否方便快捷,执法是否坚强有力,直接影响着建设和谐海关的成效。现代企业的“零库存”战略,对海关的通关监管的方式提出了考验。海关推广建立“一口对外”式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的高度共享与作业模式的有机结合,建立集中的信息处理系统。海关只有不断改变监管方式,才能适应这一变化,为国内企业增加其国际竞争力。青岛关区推行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的模式,便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条件,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口岸海关与属地海关对货物监管的信息共享,节省了企业的运输、报关、装卸费用,对货物通关的一次革新式的改变,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

海关要在进出口监管中体现出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的管理能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资源整合,从而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海关管理行政管理体制。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和加深,我国海关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对海关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法能力,~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神圣使命,又成为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

牟新生署长在今年的关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加强海关执法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海关税收征管、打击走私、通关监管、保税监管、统计监测等5种能力,有效履行国家赋予的各项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始终是海关工作的主线。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国家和政府对海关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视。在海关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只能加强海关的能力建设,特别是人员的能力建设,才能适应海关职责任务的要求,从而提高与现代经济社会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减少转型时期的阵痛。

一是海关要建立可靠的管理保障机制。要通过加强“电子总署”、“电子通关”、“电子口岸”的建设,以期满足进出口企业对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的需求。

二是海关要建立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对各项海关行政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对各业务环节从程序上予以明确,做到控制与管理相一致。青岛海关从“控制”入手,建立职能部门控制与基层自我控制、日常即时性控制与阶段性综合控制、普遍警示性控制与重点风险式控制相互交织的控制网络。

三是海关要建立敏感的预警机制。要通过风险管理平台,统计部门,及时掌握进出口态势,为国家的宏观决策服务。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看,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和谐应当是整体和谐、全面和谐。海关是行政执法机关,海关执法要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这是在建设和谐海关过程中,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关系的一个重要要求。

(一)社会公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石。社会公正不仅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的法律信仰,也是人们的一个道德追求。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我国海关的执法正是为了实现社会公正这一根本性的目的而存在。但在现实生活中,影响社会公正,甚至是破坏社会公正的,正是各种握有“国家利器”的执法机关,它们执法水平的高低、好坏、强弱,直接影响着社会公正,甚至影响着国家政权的基矗因此,如何做到社会公正,更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考核方面。例如,进出口企业最为突出的需求是海关在通关政策上保持一致性,即对同样情况的企业,以同样的商品估价,同样的通关程序,一致的商品归类等。这样,就会消除企业试图寻找不同口岸的差别,以谋取不当利益,同时,促进企业守法,更好地遵守海关法律法规,缩短物流周期。另外,有助于海关的廉政建设,~出现的几率将会大大减少。

海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统一,执法手段和执法目的的统一,公开、透明与公正、公平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海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所有相同的货物在海关均享受相同的待遇,有利于鼓励竞争。

二是海关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确保基层海关、直属海关、总署的联系沟通渠道畅通,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上的偏差,也有助于加强执法的力度。一方面,在新政策新措施出台前,海关要进行预告或宣传,使相关进出口企业等做好应对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海关与企业的沟通是海关作为整体与企业的沟通,并不代表鼓励与支持海关关员个人与企业的个人发生非工作关系的亲密关系。历史教训在于,海关关员必须与企业人员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否则,就容易失去其执法人员的角色和地位,影响公正执法。

三是海关政务公开化。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能及时地向社会公布。

四是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海关的发展目标要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期待性。现代经济社会,不再是仅局限于短期目标,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企业才能长命百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是海关与企业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世界海关组织也鼓励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对守法的企业来说,海关就是办理通关手续的服务性机构。海关与企业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弥补信息的不对称。海关若对企业信息的不了解,容易造成对企业服务时不到位,出现盲目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海关不了解,容易导致出现因不了解海关政策出现的货物积压港口,经营出现失误,甚至违法违规情事。

六是推行企业“守法管理”,扩大担保范围,建立企业自我评估,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开展客户管理。

(二)严格执法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手段。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意味着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可以实现和谐,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举例说,海关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对进出口货物每票必验。

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在执法过程中,海关要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拓展工作视野,联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海关资源,综合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一个稳中有变、动态式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海关上下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之间等,存在着互惠、互利、互补、互动、互助的关系,兼容共生,要在各自的工作上形成高效,在共同的事业上形成合力,在社会生活上形成共振,在迅猛的发展中形成协调,在创新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共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实质目的。

第三篇: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战略性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xiexiebang.com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应有之义。认识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性和怎样建设和谐海关同样重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应看到其中的差异性、发展性、共容性、协调性、共同性、系统性、科学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海关事业进步与关员发展相共容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一)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是稳定。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础。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和谐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常态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和促进和谐海关的建设。和谐海关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是一个集中式的成果展示,更不是一个规避现实的自我封闭,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三)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动力

海关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国家经济不断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主动适应环境提出的。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将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例如,青岛关区今年实施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都是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要求,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的欢迎。

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和谐海关的未来发展,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海关改革进程中的原则,离开这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海关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做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必然会带来海关管理上的和谐。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一)严密监管是建设和

第四篇: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中央领导提出的战略性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公平,来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点。

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的中国海关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应有之义。认识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性和怎样建设和谐海关同样重要。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应看到其中的差异性、发展性、共容性、协调性、共同性、系统性、科学性。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管理能力与任务职责相适应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社会公正与执法严格相一致的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海关事业进步与关员发展相共容的海关;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稳定发展与改革创新相协调的海关

在中国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我国海关始终面临着一个稳定、改革、发展的问题。二十多年来,我国海关伴随着国家的改革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适应,海关工作方针经历从“促进为主”到“依法促进,为国把关”,再到“依法行政、为国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的演变过程,通关作业从手工操作方式到半自动再到现在的“无纸报关”、“电子口岸”。海关在改革大潮中顺势发展,不进则退。对海关而言,某种程度的稳定,就意味着“落后”,同样,不切实际的“激进”,也必然带来海关管理实践上的挫折。

(一)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首要条件是稳定。没有稳定,就谈不上改革创新,谈不上超常发展。稳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基础。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全体海关关员的事业心稳定,积极追求发展的精神稳定,开拓进取的精神稳定,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敬业态度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干部队伍稳定,有一支能够吃苦、精干高效、作风过硬的队伍;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建设现代化海关的目标持之以恒的稳定;和谐海关的稳定,是指海关执法的稳定,不是朝令夕改;和谐海关的稳定,是实现海关管理过程中的稳定,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二)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常态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建设,不是静止不变的。只有发展才能保持和促进和谐海关的建设。和谐海关建设,不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不是一个集中式的成果展示,更不是一个规避现实的自我封闭,而是一个不断勇于自我否定,不断发展创新,不断吸收先进经验,追求更高标准的开创式前进的过程。从国内看,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增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外商直接投资继续保持较高水平。这些因素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尤其是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海关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引导、规范、促进对外经济发展的秩序,创造一个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

(三)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动力

海关的现代化进程是在国家经济不断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强的情况下,主动适应环境提出的。我国已进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不仅要进一步降低关税,对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等部分行业的保护也将逐步到期,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进度将明显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在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同时,针对我国的贸易摩擦也将增多。海关的通关改革、保税监管改革等,都要适应现代经济快捷便利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对新形势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以改革求效能,以改革求发展,以改革求管理,以改革求突破,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引导和推动海关事业的发展。例如,青岛关区今年实施的“属地报关、口岸验放”、“网上付税”、“无纸通关”等,都是适应了现代经济社会对进出口货物监管的要求,受到了地方政府、企业的欢迎。

稳定、发展、改革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决定和谐海关的未来发展,是构建和谐海关的基础性条件,也是海关改革进程中的原则,离开这三者之中任何一方面,都会给海关的建设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的海关

如何处理好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的关系,是海关管理面临的一对矛盾和考验。做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相统一,必然会带来海关管理上的和谐。如果海关仅强调严密监管,忽略高效运作,必然引起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和怨声载道;如果海关仅注重高效运作,而忽视严密监管,必然会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

一是海关为进出口企业提供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所有相同的货物在海关均享受相同的待遇,有利于鼓励竞争。

二是海关建立双向沟通机制,确保基层海关、直属海关、总署的联系沟通渠道畅通,实现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执法上的偏差,也有助于加强执法的力度。一方面,在新政策新措施出台前,海关要进行预告或宣传,使相关进出口企业等做好应对措施,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海关与企业的沟通是海关作为整体与企业的沟通,并不代表鼓励与支持海关关员个人与企业的个人发生非工作关系的亲密关系。历史教训在于,海关关员必须与企业人员保持正常的工作关系,否则,就容易失去其执法人员的角色和地位,影响公正执法。

三是海关政务公开化。所有的法律法规政策性文件,都能及时地向社会公布。

四是长期性和短期性相结合。海关的发展目标要具有可预测性和正当期待性。现代经济社会,不再是仅局限于短期目标,而是具有战略性的企业才能长命百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五是海关与企业要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世界海关组织也鼓励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对守法的企业来说,海关就是办理通关手续的服务性机构。海关与企业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弥补信息的不对称。海关若对企业信息的不了解,容易造成对企业服务时不到位,出现盲目性。另一方面,企业对海关不了解,容易导致出现因不了解海关政策出现的货物积压港口,经营出现失误,甚至违法违规情事。

六是推行企业“守法管理”,扩大担保范围,建立企业自我评估,促进企业自觉守法,开展客户管理。

(二)严格执法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重要手段。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法律是社会公正的平衡器,意味着在规范有序的环境下可以实现和谐,严格执法是海关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海关对社会公正的追求,主要体现在对执法过程的严格。如果海关执法忽“左”忽“右”,偏袒护私,必然引起社会的不满。举例说,海关严格执法并不意味着对进出口货物每票必验。

海关严格执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要执法有据,执法不能随意。海关的各项权力都是法律、法规所授予,行使的权利对象也有明确的行政相对人;二是要执法有“度”。所谓“有度”,是指要把握好行政自由裁量权,对待同一情况或类似情况,不能畸轻畸重,要前后一致。三是要执法有“严”。在海关目前情况下,海关要严格依法办事,不能有法不依,法外施“恩”,曲解和误用法律法规。四是要执法有“情”。海关在执法中,要区别情况,特别是区分一般违法行为和无意出现违法的情况,要积极通过引导来推动海关行政相对人守法。五是执法要“平”。实现社会公正,关键的一点在于执法要公平,能够不偏不倚,在执法过程中,海关要六是要执法有“新”。现代行政发展发展从执法、规范走向促进,引导的服务行政方向,而不是一味地打击与惩罚。海关要通过引导、规范企业的进出口行为,更好地促进行政相对人守法,建立有序的对外经济发展秩序。因此,海关要不断创新和发展行政措施,研究新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行政理念,使进出口企业得到更大的便利。

五、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关员发展和事业进步相共容的海关

现代社会是一个个性张扬与民主集中相共容的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要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在海关事业进步提高的同时,关员个人价值、自我实现的愿望能否得到满足,能否与事业共进步,关系着海关的持续发展、关系着海关的职能实现,关系着海关的前途未来。因此,如何做到海关事业发展与关员个人进步共容,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关员发展是和谐海关的重要基石。海关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各具特色的关员所组成。没有个人良好发展就不会有朝气蓬勃的海关队伍。如果关员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必然会失去对事业的奉献与贡献。目前,我国海关关员大约近45000名。发挥好每一位关员的潜力,必然给我国海关带来必不可少的活力。以关员的需求为导向,开展多层次、深层次的培训教育活动,让关员在海关事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自身的价值。但应注意,对关员的培训提高,不能以牺牲企业的合法利益为代价。比如,由于有的新关员可能对于企业的商品归类不熟,会造成归类的不同,因而实际上造成了损害了企业的正当利益。

一是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要求为关员的个人发展空间。社会多元化是社会进化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富有活力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对个人自由的尊重,这是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条件。

二是社会发展的竞争性要求为关员的进步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充满活力的社会还应当是一个有序竞争的社会,体现在公正的规则下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竞争上岗选拔干部,专业技能比赛等,激发关员的积极性,都为关员发挥自身的才华提供了一个公平有序的平台。

三是社会工作的价值性要求为关员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要在提高关员物质生活待遇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扩展关员的精神生活,给海关员一个尊荣的机会。例如,对发现重大案件、做出突出成绩的关员要及时给予奖励。

(二)海关事业是广大关员的精神家园和奋斗舞台。海关队伍青年人多,党团员比例大,整体素质高,在精神上、文化上有较大的共融性和一致性。海关事业是每一个关员生命理想的寄托与奋斗的舞台,广大关员应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社会组织发达的国家按人口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个社会组织。海关应建设多层次、多类型的海关社团组织,有针对性地激发关员的才干和热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富有挑战的专业标准充实、推动关员的精进。

一是建立和完善海关事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为海关事业的运动、发展、变化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充沛的能量;

二是促进和加强海关事业发展的协调机制。通过维护和保持着海关内部、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各种力量与利益的协调、稳定、平衡。

三是提高和改进海关人才的开发、流动、培养机制。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海关的目的,在于给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每个人的创造愿望、创造才能、创造成果,使关员的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通过岗位练兵、能手示范、业务比武等形式,提高关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是创建多样化的社团活动,为关员提供一个归属感和认可感。社团组织是联系关员和组织的纽带,组织各种类型的社团组织,让广大关员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无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不同社团,都能起到正规组织起不到的作用

五是倡导诚信友爱,实现海关事业“零损耗”的工作环境。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在海关的文化建设上,构筑互信互爱的良好人际关系,使关员能够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从而有利于关员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实现海关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六、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就是建设一个把关规范与服务促进相平衡的海关

社会主义和谐海关重在建设,更要注重管理。管理就意味着矛盾。海关在把关与服务的关系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管理层次,要求也不相同。如何做到把关与服务的平衡,如何做到权力制衡、行为规范、监督检查是对建设和谐海关的一个重大考验。今年,青岛海关与关区内的当地政府、企业、协会面对面座谈,强化服务理念,送政策上门,主动服务,感情服务,树立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推出“海关服务年”,加快服务速度,提高服务质量,这是海关工作对现代经济社会的积极反映。

(一)规范把关是建设和谐海关的主线。海关履行职责的两种表现形式:把关与服务。但两者不是截然分开,把关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把关。规范把关是提高海关管理质量的重要方式。多年来,青岛海关努力推行业务质量管理,全面提升执法水平,通过风险式审单、通关作业质量评估,形成网上质疑、反馈、核查、评估建议等,形成环环相扣的职能管理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服务促进是建设和谐海关的目的。海关严格把关的最重要目的在于,通过海关规范的执法,创造一个公平有序、服务高效、监管规范、成本低廉的海关监管环境,促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使守法的行政相对人得到便捷的通关,从而加快对外经济的发展。海关要保持沟通的顺畅性,包括上下、内外以及横向沟通,减少不必要的管理内耗,海关通过风险管理、稽查、担保、分级管理等方式,提高贸易效率,提供便捷服务,促进贸易便利化。

1、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海关工作服务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等商界建立良好的双向沟通机制,海关要主动到企业调研、向企业宣传海关政策,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使海关的政策信息及时、准确、简单、快捷地传达到企业。另外,也要求企业能够主动提供机会,邀请海关关员到企业进行座谈,了解企业,以便更好地服务。海关

2、建立诚信环境,减少管理成本,全力支持外经贸发展。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社会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海关要与进出口企业建立诚信合作有关系。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海关作为执法机关,如果失去了诚信,必然会失去了进出口企业的信任,增加腐败的机会。如果进出口企业没有诚信,必然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目前,许多管理措施建立在防范式管理的基础上,投入了大量的管理资源,也未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社会建立起诚信体制,必将减少许多宝贵管理资源的使用,使有限的管理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

(三)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的平衡是建设和谐海关的驱动力。海关作为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法律赋予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物品、运输工具实施监督管理、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打击走私、编制进出口统计等重要职责,是党的执政活动的有效工具和重要手段。全面忠实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海关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海关工作存在和发展的立身之本。

建设和谐海关,对于规范把关与服务促进,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保证和谐海关的顺利建设。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也一再启示:海关作为把守国家大门的行政执法机关,守土有责;海关作为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者,服务有责。海关运作顺畅能够促进贸易便利化的发展。海关与进出口企业、国际物流业等贸易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海关是进出口贸易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海关与国内外贸易界的联系在许多方面变得日益紧密,相互联系并互相影响。为此,海关要与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建立互动关系。

一是海关组织要不断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海关监管的需要,对海关三级事权进行机构重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设“电子口岸”“电子海关”、“无纸报关”等形式,缩短时间和空间的差别和距离,注重管理效率和过程监管。

二是要加强海关与海关之间的协调,提高海关管理协调能力。避免出现海关与海关之间执法上的偏差和沟通上的误解,使进出口企业无所适从。

三是要积极参与国际海关事务,提高和扩大中国海关在世界海关事务的影响,同时积极向国外先进海关学习,借鉴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与世界各国海关的交流与合作。

四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联系配合,与其他部门处于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的和谐状态。例如,知识产权保护,海关与其他执法部门的配合,才能得到有效的执法效果。

五是海关要以创新管理方式加强管理,不能偏面地加大海关单证审核率和查验率高。可通过对海关业务流程的再造,海关管理顺序上的“前推后移”,以风险管理的技术,稽查核查的方式,结合不同监管货物的特点,进行全程动态即时性监管。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拓展工作视野,联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海关资源,综合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是一个稳中有变、动态式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海关上下之间、海关与海关之间、海关与社会之间、海关与海关管理行政相对人之间等,存在着互惠、互利、互补、互动、互助的关系,兼容共生,要在各自的工作上形成高效,在共同的事业上形成合力,在社会生活上形成共振,在迅猛的发展中形成协调,在创新的管理实践中形成共赢的局面,真正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的实质目的。

第五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时代精神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一崭新的科学论断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结合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实际而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党的思想理论的又一重大突破。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重要意义

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对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极为重要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价值体系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它受着一定社会基本制度的制约,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整体。由于社会意识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特征,因而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领域都是复杂多元的,都会呈现出多元价值体系并存的态势。但是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或主导价值体系的强力支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居于统治、引导地位的社会价值体系,它能够有效地制约非核心、非主导的社会价值体系作用的发挥,能够保障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社会的进退治乱。因此,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都必然要利用其统治地位的优势,依靠国家的力量,大力倡导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体系,以确保其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与功能的发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我党传统的政治优势。在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思想,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三个概念联系在一起使用,强调其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理想的教育,进行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巩固和发展人民内部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移风易俗,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蔚然成风。”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我国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与此相适应,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新概念,并对其基本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各自以其特有的含义和实践要求,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与精髓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作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认同,从根本上说,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马克思主义是严密而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认识和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自身解放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类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的规律中,发现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演进的“自然历史规律”;从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对抗的本质中,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一百多年来,没有哪一种理论、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保持蓬勃生机,对推动社会进步起那样巨大的作用,造成那样深远的影响。尽管现在世界情况有很大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一百五十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辉煌胜利。马克思主义正是靠着这种与时俱进的品格和精髓,才会在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使我们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新的理论高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的价值。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总结了过去在理想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心和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也曾出现过错误,但仍然不愧为不负历史重托、人民选择的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党的队伍中还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但中国共产党具有反腐倡廉的决心和能力,因而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品格。只有中国

共产党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开创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思想品格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民族风格,就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统一体中,爱国主义居于核心地位,它渗透在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团结统一是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处理民族内部各兄弟民族之间、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祖国的统一和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个民族得以繁荣昌盛的基本条件,要爱国就必须保持民族的团结与统一。爱好和平是爱国主义精神内涵的扩展和延伸,是其体现在处理本民族与世界其他国家各民族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因为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是封闭的,只能是开放式的发展,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力量的支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根本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和精髓。这五种精神,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铸造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相连。我们所说的时代精神,是一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崇高精神,它以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基础和依托,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呼唤,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这是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两者不可偏废。民族精神离开了时代精神,不能及时地从实践中吸纳鲜活的力量,就会失去其时代的价值,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也就无从谈起;时代精神离开了民族精神,就寻找不到民族的承载体,就会失去民族特征,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同样也无从谈起。

(四)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居于重要地位,它指的是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荣或辱不仅是指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产生的自尊或自愧的心理体验,而且是指社会在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时

形成的褒奖或贬斥。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辱观念的总和,是个别的、零散的荣辱观念的理性升华。荣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贬褒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胡锦涛同志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变化,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实际,依据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取向,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史上第一次全面地论述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领域中公民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根本要求,它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规范的概括达到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新性的新高度。

三、坚持不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决定》指出:“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贯穿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容的以上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有机地统一为一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理想信念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含义相同的两个概念,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就是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马克思主义,另一词叫共产主义。”[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分阶段理论运用于中国实际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有了这种共同理想的激励,就会视野宽广、心胸开阔,就能高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祖国的关系,就能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努力走在社会创新的前列。相对而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三方面的内容是对于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理论前提和思想指导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传统美德相承接、与世界道德文明的优秀成果相接轨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系统概括。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为各民族、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明确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规范。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同其他三个方面的基

本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由高到低、由理论到实践、由思想到行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框架结构。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道德风尚。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形成思想共识、引领社会思潮,才能为建设和谐文化提供根本保障。

下载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时代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海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金堂县赵家镇小学陈伟伟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

    和谐海关的基本特征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伟大社会理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

    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富裕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高立国阿荣旗六合镇东山屯村位于阿荣旗的东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0公里,有111国道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全村6个村民小组,443户,共1864口人,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