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

时间:2019-05-14 01:3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

第一篇: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

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

一、案情介绍 2002年6月10日,铜陵市质监局行政执法人员根据监督抽查计划,来到铜陵市某装饰材料配套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公司销售的氧化铝建筑型材(规格型号为76边封)进行抽样检查,经法定技术机构检验判为不合格。经进一步调查核实后,市质监局对该公司作出如下的处罚决定: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100元整;罚款40920元。

8月5日,该公司不服市质监局行政处罚,向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起行政复议,该公司称:

1.市质监局没有处罚依据,该公司认为市质监局的处罚依据是内部文件,不能作为处罚依据;并且申请人的产品不存在危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和存在致命缺陷,申请人所在市场也不是重点整治的市场。

2.申请人已受到工商部门的处罚,依据《行政处罚法》有关规定市质监局不能再次进行处罚。

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和省编委有关职能分工的文件,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由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市质监局只负责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因此,市质监局的处罚系越权处罚。经过复议,省质监局认为市质监局不存在越权处罚和重复处罚行为,维持了市质监局处罚决定。

2002年11月8日,该公司以同样的理由,向铜陵市铜官山区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铜官山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于2002年12月5日进行了公开审理,2002年12月27日法院作出了判决:“装饰公司主张的被告越权行政和重复实施处罚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所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应予以支持,依据相关法律判决如下:‘维持铜陵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02年7月24日(铜)质技监罚字第220号处罚决定’。”

该公司起初对上述行政判决不服,又向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在该案进入审理程序时,该公司上诉人撤回上诉,据此,铜陵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准许上诉人撤回上诉,双方当事人按原判决执行。后来市质监局根据相对人具体情况,对原处罚决定减半执行。

二、案件焦点

本案的焦点在于:该案中质监部门是否在流通领域具有行政执法权

三、案件分析

这起案件从行政复议到二审诉讼,历时数月,经历了所有的程序,对于质监局是否存在越权行政问题进行过激烈的争辩,笔者就此问题阐明自己的看法,笔者认为该案中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内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不存在越权行政的行为。

该案中装饰公司的铝型材经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后判定为不合格,其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违法事实清楚。证明装饰公司违法行为属实的有质监局的抽样单、检验报告、调查笔录等可相互印证的证据,证据确凿充分。质监局依法履行了立案、调查、审理、告知、处罚、送达等程序,办案程序合法。质监局认定装饰公司的行为违反《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依据该法第五十条规定予以处罚,适用法律正确。这些已不存在异议,关键是本案中质监局在流通领域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越职权。

根据《产品质量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

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法律对产品质量的监督部门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该法第七十条同时规定“本法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至第六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法律、行政法规对行使行政执法权的机关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由此认定质监部门作为产品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具有法定的行政主体资格,质监和工商部门在国务院划定的职权范围内都具有行政执法权。

《宪法》第八十九条第四项规定:“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和《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条规定:“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执法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结合《产品质量法》第七十条都可以看出国务院有权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权。

因质监和工商两部门在具体行政执法中产生诸多矛盾和分歧,故国务院与2001年颁发了56号、57号两份文件,56号文中第一部分职能调整的第二段和57号文第一部分职能调整中均规定“将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的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由此明确划分了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产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权,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权应属工商部门。国务院所发56、57号文件是抽象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以此为据,装饰公司向法院提出的诉讼请求中要求判决质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越权行为。

笔者认为就本案而言认为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内对当事人无行政执法权是不成立的,本案中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

1.国务院56号、57 号文仅将原属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划归工商部门,但商品质量监督与打假行政执法属于即有一定关联又有明显区别的两种不同类型的行政职能,不能将质量监督管理职能调整的规定,视同将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打假职能一并调整归工商部门,故不能作为否定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打假法定职权的依据。

2.国务院56号文中第二部分主要职责的第十六项规定“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及第三部分内设机构的第二项规定“根据国务院授权,组织协调全国有关专项打假活动”,说明质监局职能既包括文中明确规定的的十五项具体职责,又包括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具有打假职能,仍具有行政执法权,这是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进行监督查处的法定职权,可理解为这种行政执法权为国务院授权的在一定时限内针对某专项打假行动赋予的行政执法权。

在本案中,质监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是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授权,是国务院在特定的时间内给质监部门交办的具体任务,质监部门是行使国务院授权的针对某专项打假行动的行政执法权,所以不存在越权行政,质监局在职权范围内对集贸市场的强制检验商品进行监督检查,对装饰公司销售不合格商品的行为进行处罚,是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与此相同,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由质检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的食品、棉花、汽车与摩托车产品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同属于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文件交给质检总局承办的具体事项,赋予了在流通领域开展专项打假的行政执法权。

3.国务院57号文中第五部分其他事项中第一项规定“根据国务院决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在质量监督方面的职责分工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负责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生产领域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实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中查出的属于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移交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处理。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不再重新组建检测检验机构。按照上述分工,两部门要密切配合,对同一问题不能重复检查、重复处理。”根据这条规定,笔者认为该作如下解释: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在流通领域都具有行政执法权,其行政执法权的分工就是质监部门查处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工商部门查处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

什么是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什么又是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笔者以为,生产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是指假冒伪劣产品是在生产环节的生产者制造的,流通领域的销售者不存在主动的造假行为,只是从生产者那里进货再销售;流通环节引起的质量问题是指生产环节的生产的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在流通环节的销售者将该批产品购进之后进行造假和或者流通环节的销售者完全自己制造假冒伪劣产品。

因此,在具体案件中,要分清以上的两个概念,对于在流通环节中出现的商品是在生产环节就产生质量问题的产品,质监部门是有权查处的。再回头看《产品质量法》中的立法原义,是“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了更好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其各条文中的规定在案件查处问题上都没有区分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质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各自受理的案件都有权查处,国务院两份文件是在充分考虑到《产品质量法》立法原义的基础上,在兜底条款“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中赋予了质监部门个案查处上在流通领域内的行政执法权。

2002年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规定》第五条规定:全省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省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制定;县级以上地区性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计划,由所在地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制定,报上一级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批准后实施。该《规定》也并没有刻意强调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这就意味着基层质监部门只要是按照《规定》要求履行报批程序后,是可以同时在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内行使职权的。也就是说质监部门在流通领域的质量抽查工作是得到了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的授权,质监部门是质量监督法定的执法主体。主动退出对流通领域的质量监管反而是未能履行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职权,是一种不作为。

综上所述,质监局在依法取得专项授权后在流通领域内是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质监部门虽没有流通领域内的商品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能,但是对在流通领域内发生的生产环节引起的产品质量问题仍具有行政执法权。因此,本案中质监局不存在越权行政,其对装饰公司所作具体行政行为是合法有权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1】5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1】57号

《关于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2】15号

《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若干规定》

第二篇:擅自改装营运车辆行政处罚诉讼案

擅自改装营运车辆行政处罚诉讼案

(2010-11-18 09:31:28)

转载▼ 标签: 分类: 交通执法案例

杂谈

擅自改装营运车辆行政处罚诉讼案

一、案情简介:

2005年5月26日,市运输管理处稽查人员在实施日常道路运政稽查过程中,发现由南往北行驶的一辆小货车有明显的改装嫌疑,市运管处稽查人员遂示意其接受检查,经初步检查发现该车辆现状与相关证件所载有明显不符,市运管处稽查人员依法对驾驶员进行了询问并进行了证据登记保存。后经进一步调查并委托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市运输管理处依法认定该车车主王某擅自将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栏板载货式小货车通过加装密闭式(有结构加固设计并有活动门可开闭)金属车厢的方式将原车改装成了厢式货车的违法情况属实。市运输管理处稽查人员于6月2日书面通知车主王某到市运输管理处接受处理,并领回被保存车辆。车主王某在规定期限内未到市运输管理处接受处理,也未领回被保存的车辆。另外,市运输管理处经查档案资料发现,该车主王某曾因小货车以类似手法擅自改装行为,于2005年4月被某区交通局运政稽查大队处以罚款处罚。

市运输管理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二款:“客运经营者、货运经营者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的车辆”,及《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之规定,作出了给予该车车主王某罚款人民币壹1万元的行政处罚。

二、本案诉讼过程

对于上述处罚决定,原告王某不服,于2005年7月5日向区法院提起了行政诉讼,原告认为:

1、改装车辆的行为是为了保护货物运输安全和环境卫生,是国家支持的。

2、改装车辆的行为发生在2003年6月,当时原告车辆未取得车辆营运证,原告在2003年11月取得车辆营运证和每年营运证年审时,被告从未要求原告将改装的铁皮外壳拆除或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实施后告知原告改正,应该说是原告加装在前且在取得车辆营运证时得到了被告的许可,被告以原告擅自改装已取得车辆营运证车辆的处罚是对法律规定及效力的错误认识和理解所做出的无效行政处罚。

3、被告使用《证据登记保存》对其采取强制扣车的行政行为违法。

人民法院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实施以后对擅自改装车辆的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和解释。所谓“擅自改装车辆”,是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未经批准,随意改变车辆的原车型(包括厢式改罐式、冷藏车。普通客车改卧铺客车等)和更换不同的主要总成部件(包括如发动机、车架、驾驶室、燃料种类等)以及变更载质量和乘员数。对于经有关管理部门批准,经过专业机构严密设计、计算、试验的改装,国家是允许的,但是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对于未经批准的擅自改装,国家严令禁止。

原告是利用道路运输车辆从事运输服务的经营主体,应当遵守国家关于车辆管理规定维持营运车辆的安全性能要求,以保障运输经营的安全性。而王某未经道路运输部门批准,擅自改装机动车正是导致车辆原有各项技术性能发生变化,造成“车证不符”因此,在申请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七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适用法律正确,并无不当之处。

被告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二款规定的规定,对原告改装车辆采取证据保存的行政行为合法。

一审法院经审理作出了维持市运输管理处行政处罚决定的判决。原告王某认为一审法院判决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不当为由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后,维持一审判决。

三、本案评析

(一)本案启示

本案涉及如何理解和适用《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二款规定的证据登记保存,运管所对相对人的改装车辆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是否合法的问题。对于车辆证据登记保存应该如何进行?

(二)学理分析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交通部《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六条 案件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六)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制作《证据登记保存清单》,并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交通部的规定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对于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在理论和实践中的讨论有下几方面:

一、性质是属于取证方法还是强制措施?虽然《行政处罚法》规定在调查取证的法条里,行政机关多认为属于取证方法,而不是强制措施。但法院认为毕竟是对相对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属于行政强制措施,如果当事人起诉,法院一般会受理。

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的适用条件。从法律规定看,其适用条件有:(1)必须是本案证据,能证明本案事实并符合证据的三性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2)必须是有保存必要的,该证据有灭失的可能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可能。(3)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4)履行相应手续。

三、证据登记保存后如何处理?有人认为应该作为证据,留待复议诉讼时提交。多数人认为应该对登记保存的证据进行采取核实、复制、鉴定、拍摄、录象等技术处理措施。

四、登记保存是否有期限?有人认为既然是作为证据,就不应该限定期限,应该以本案经过复议诉讼终结为期止。有人认为《行政处罚法》规定了7日的期限,过期应予以解除。

五、如何理解“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有人认为是指在7日内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要作出处理决定就可以继续登记保存。有人认为是指7日内对登记保存作出处理决定,或决定对证据进行鉴定、或决定没收证据、或解除登记保存,而不是指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

六、对7日逾期的法律后果? 有观点认为不管是对案件还是对登记保存,只要在7日内做了决定,登记保存可以继续且是合法的。

有观点认为“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必须在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否则,逾期证据登记保存措施自行解除。”【《行政处罚法释义与案例》人民法院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80页】。

有观点认为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将证据退还被检查人,逾期未退还证据的,视为解除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不予退还就是非法的。

如果因鉴定或者必须由其他部门调查核实,而不能在7日内退还证据的,应该在7日内经行政首长批准并书面作出延长登记保存的决定送达相对人。

所谓7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应该是指对登记保存的证据如何处理而言,比如解除、退还、延长的处理决定。需要明确,《行政处罚法》并没有明确限定登记保存的具体期限,而是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在7日内作出决定,行政机关只要在7日内作出合法适当的决定,登记保存就是合法的。

对于登记保存届满,行政机关决定解除登记保存或者发还保存的证据,通知了相对人而相对人拒不取回或者拒绝受领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向公证机关申请提存的方法,将登记保存的物品提存。这样就可以避免承担因登记违法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以上观点虽然时有争论,但我们认为应该采取的趋向性的意见是:

凡是对财产性的证据进行登记保存的,属于行政强制措施;

采取登记保存措施后,应该在7日内对登记保存的证据进行核实、复制、鉴定、拍摄、录象等技术处理措施,并经相对人复核确认,能够用这些手段固定证据的,则应该在7日内发还证据。

(三)结合本案

未完待续,,,,分享: 6 喜欢 0 赠金笔

第三篇:质监局行政处罚程序

质监局行政处罚程序

根据《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质监总局颁布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规定》:

一、质监局行政处罚一般原则

第二条 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 办理行政处罚案件,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法律、法规、规章适用准确,处罚合理、公正,执法文书使用正确、规范。

二、质监局行政处罚一般程序

1、质监局对通过投诉、举报、移送、交办以及通过职权发现的违法行为线索,应当在15日内组织核查,并决定是否立案。检验、检测、检定、鉴定等所需时间,不计入此期限。

2、质监局在立案之后,应当安排不少于两个的承办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承办人员应对案件做全面调查,收集认定事实的证据。依《行政处罚法》的相关规定,收集证据时不得仅收集对当事人不利的证据,应客观、公正、全面收集证据。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检验、检测、检定或者鉴定结果应当告知当事人。

3、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设立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委员会,实行案件集体审理制度。

4、拟作出行政处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及理由、处罚种类及幅度,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听证等权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

5、对当事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书在作出之日起7日内送达当事人。

6、期限: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按期作出决定的,报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延长30天;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报请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批准,适当延长办案期限。

三、听证程序

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拟作出以下行政处罚决定之一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自告知次日起算,当事人享有在3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权利:

(一)责令停产停业的;

(二)吊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核发的许可证的;

(三)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的。

前款(三)项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的标准,按照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执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有关规范性文件未做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的标准为3万元以上(含3万元)

2、质监局接到申请后15日内组织听证。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未依法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或者未依法组织听证的,其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四、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处理程序

可先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再提起行政诉讼;也可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1、申请行政复议: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质检局所属地方人民政府或质监局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在收到复议申请后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2、提起行政诉讼:1)直接起诉的,应在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个月内提起;

2)先付以后起诉的:有复议决定的,应在收到复议决定后15日内提起;如果复议机关不做复议决定的,应当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内起诉。

第四篇:南京双超商贸有限公司不服南京市玄武区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案

南京双超商贸有限公司不服南京市玄武区国家税务局行政处罚案

(一)首部

1.判决书字号

一审判决书: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2005)玄行初字第70号。

二审判决书: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05)宁行终字第167号。

2.案由:不服税务行政处罚案。

3.诉讼双方

原告(上诉人):南京双超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超商贸公司)。

法定代表人:李晖,双超商贸公司总经理。

被告(被上诉人):南京市玄武区国家税务局(原南京市国家税务局玄武分局,以下简称玄武国税局)。

法定代表人:刘许鹰,玄武国税局局长。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秦顺玲,玄武国税局干部。

委托代理人(一、二审):韩光,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律师。

4.审级:二审。

5.审判机关和审判组织

一审法院: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孙村中;人民陪审员:庄亚非、窦冠红。

二审法院: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合议庭组成人员:审判长:李立明;审判员:戴茹芳;代理审判员:杨海波。

6.审结时间

一审审结时间:2005年10月28日。

二审审结时间:2006年1月9日。

(二)一审诉辩主张

1.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被告玄武国税局于2005年7月6日对原告双超商贸公司作出(宁国)税玄局核查049027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认定双超商贸公司于2005年6月18日税控金税卡被盗构成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一款第(五)项的规定,处以罚款400元。

2.原告诉称:原告是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严格保管税控金税卡。2005年6月18日,税控金税卡意外地被他人入室所盗,原告没有过失,也没有保管不当的过错。原告公司装有防盗门,窗户有防护栏,被他人撬窗入室,实属意外,原告也是受害者,被告对原告的处罚实属不当,显失公平。

3.被告辩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原告应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和保管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保障开票设备的安全。开票设备的使用场所应配有安全设施,专用设备在不使用时,须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但是原告未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增值税防伪税控专用设备(含税控金税卡)的安全,其专用设备在不使用时未按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于2005年6月18日被盗,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和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原告未按规定保管存放税控金税卡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被告对其处以400元的罚款,事实清楚,适用依据正确,请求法院维持被告的处罚决定。

(三)一审事实和证据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经公开审理查明:原告单位系一般纳税人,也属于防伪税控企业。2005年6月18日,原告企业使用的金税卡(卡号:J31122204)连同原告用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计算机主机,在公司办公地点被盗。被告核查清楚上述情况后,认为原告没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对税控金税卡进行使用和保管,其行为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项规定的“因保管不善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情形。根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防伪税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保管专用设备,发生上述情形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

被告于2005年7月2日向原告发出《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原告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其处以400元的罚款并告知其有陈诉和申辩的权利。原告未进行书面陈诉和申辩。7月6日,被告对原告作出(宁国)税玄局核查049027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原告处以罚款400元。

上述事实由下列证据证实:

1.原告单位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玄武门派出所接受案件回执单。

3.2005年6月18日双超商贸公司写给被告的情况说明和所附登报声明的凭证。

4.增值税专用发票防伪税控系统“防伪税控开票子系统”等文件材料。

5.2005年6月20日被告向原告发出的限期改正通知书及送达回证。

6.2005年7月2日被告向原告发出的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及送达回证。

7.(宁国)税玄局核查049027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及送达回证。

8.宁国税复决字[2005]第1号南京市国家税务局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

被告提供的法律依据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2.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

3.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

4.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试行)》。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6.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若干问题的通知》。

(四)一审判案理由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根据上述事实和证据认为:被告玄武国税局对其管辖区域范围内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依法查处。

税控金税卡是我国金税工程“防伪开票子系统”中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的组成部分,也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设备。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开票设备的安全。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加强企业专用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和保管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开票设备的使用场所应配有安全设施,专用设备在不使用时,须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开票金税卡、税控IC卡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须由三人分别管理。

原告单位系一般纳税人,也系防伪税控企业,对其使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应当尽其安全保管的责任。原告所使用的设备虽然是在办公地点被盗,按原告的陈述,办公地点也有相应的防盗措施,但是,原告仍然负有对其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中的金税卡保管不善的责任。被告对其作出相应认定,本院认为是成立的。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保管专用设备,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其中第(一)项规定:因保管不善或擅自拆装专用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违反本规定,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被告根据上述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原告作出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款规定的处罚幅度是一万元以下,被告根据原告遗失金税卡的过错责任,决定对其处以400元的罚款,处罚幅度并不存在显失公正之处。

(五)一审定案结论

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六条第(四)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南京双超商贸有限公司的诉讼请求。

本案案件受理费100元,其他诉讼费用100元,合计200元,由原告负担。

(六)二审情况

1.二审诉辩主张

(1)上诉人(原审原告)南京双超公司上诉称:1)被上诉人处罚依据不足,适用法律不当。被上诉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上诉人进行行政处罚,该行政处罚是针对管理发票的过错或过失造成遗失的处罚规定,立法目的是对发票管理不当造成国家发票丢失的情况进行管理,被上诉人适用该行政法规错误。2)对税控金卡保管,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是针对税控金卡在不使用时的保管规定,要求须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没有对正常使用中的税控金卡作出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的要求,事实上,正常使用的税控金卡不可能由使用人随意拆卸,以上行政规章也没有作出此规定。综上,恳请二审法院依法撤销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和撤销南京市玄武区国家税务局(宁国)税玄武核查049027号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2)被上诉人(原审被告)玄武国税局辩称:上诉人未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增值税防伪税控专用设备的安全,其专用设备(含税控金税卡)在不使用时未按税务机关的规定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造成2005年6月18日被盗的事实。一审法院判决认定被上诉人对上诉人作出的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处罚幅度不存在显失公正之处是正确的,请求二审法院驳回南京双超公司的上诉,维持原判决。

2.二审事实和证据

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与一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相同。

3.二审判案理由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上诉人玄武国税局对其管辖区域范围内违反税务管理规定的行为,有权依法查处。税控金税卡是我国金税工程“防伪开票子系统”中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的组成部分,也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设备。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开票设备的安全。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加强企业专用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和保管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开票设备的使用场所应配有安全设施,专用设备在不使用时,须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开票金税卡、税控IC卡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须由三人分别管理。

上诉人单位系一般纳税人,也系防伪税控企业,对其使用的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应当尽其安全保管的责任。上诉人所使用的设备虽然是在办公地点被盗,按上诉人的陈述,办公地点也有相应的防盗措施,但是,上诉人仍然负有对其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中的金税卡保管不善的责任。被上诉人对其作出相应认定,并无不妥之处。

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保管专用设备,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其中第(一)项规定,因保管不善或擅自拆装专用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违反本规定,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被上诉人根据上述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上诉人作出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处罚幅度是一万元以下的罚款。被上诉人根据上诉人遗失金税卡的过错责任,决定对其处以400元的罚款,该裁量已充分考虑该案系刑事案件引发,上诉人主观过错程度较轻的情节并酌情掌握处罚幅度,并不存在显失公正之处。原告要求撤销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或确认被告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内容违法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4.二审定案结论

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上诉案件受理费100元,由上诉人负担。

(七)解说

本案处理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是税务机关对未尽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企业专用设备保管责任的企业,“转致”适用发票管理的规定对其进行行政处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国内法中的“转致”提法,是借用国际法中法律适用的转致概念而来,其含义是:一个法律规定对一个违法行为的处理,比照另一部法律规定的对另一个违法行为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理。在国内法中,此种情况一般称为比照或参照。本案解说,仍然借用“转致”这一提法。

这一问题分析的简单步骤是:(1)a行为的存在;(2)A法律的规范性要求;(3)a行为违反了A法律的规定,a行为构成违法;(4)A法律对a行为的处理规定是“转致”适用B法律对b行为的处理;(5)a行为符合适用B法律对b行为进行处理的条件;(6)“转致”适用的B法律对b行为的处理规定;(7)结论:对a行为适用B法律对b行为的处理规定,其适用法律正确。

本案的分析认定过程:

1.原告的金税卡在未使用的情况下被盗,当时,原告使用的金税卡并没有存放在专用库房和保险柜内。

(a行为的存在)

2.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开票设备的安全,对税控IC卡和专用发票应分开柜保管。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规定:一般纳税人应加强企业专用设备的购置、安装、使用和保管等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开票设备的使用场所应配有安全设施,专用设备在不使用时,须存放在专用库房或保险柜内,并确定专人负责管理。开票金税卡、税控IC卡和增值税专用发票须由三人分别管理。

(A法律的规范性要求)

3.原告的金税卡在未使用的情况下被盗,当时,金税卡并没有存放在专用库房和保险柜内。原告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增值税开票设备的安全。原告对金税卡保管不符合《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原告对金税卡被盗负有保管不善的责任,原告的过错构成违法。

(a行为违反了A法律的规定,a行为构成违法)

4.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防伪税控企业未按规定使用保管专用设备,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处罚。其中第(一)项规定,因保管不善或擅自拆装专用设备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专用设备安全管理的规定(试行)》第十七条规定:一般纳税人违反本规定,将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A法律对a行为的处理规定是转致适用B法律对b行为的处理规定)

5.原告的金税卡被盗以后,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的企业专用设备不能正常运行,认定原告未按规定使用保管金税卡所产生的后果,符合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第(一)项的规定。在此情况下,对原告未按规定使用、保管金税卡的行为,就应当适用未按规定使用和保管专用发票的行为进行处理。

(a行为符合适用B法律对b行为进行处理的条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是对违反发票管理情形的规定与处罚办法的规定。该条第一款规定了违反发票管理的六种行为,其中第(五)项的规定是: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第二款规定,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税务机关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被盗、丢失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意见的通知》中要求,主管税务机关对纳税人没有严格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保管使用专用发票,发生专用发票被盗、丢失的纳税人,必须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转致适用的B法律对b行为的处理规定)

7.结论: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被告玄武国税局依据《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管理办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转致”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对原告进行处罚,适用法律是正确的。所以法院的审判没有支持原告的主张,而是采信被告的主张。

本案另一个值得评析的问题是,被告对原告实施的行政处罚是否存在显失公正之处,即:原告的金税卡是在办公地点被盗,原告本身也是受害者,被告还对其处罚是否显失公正。

因为金税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设备的组成部分。金税卡被盗后,一方面,企业无法正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影响企业开具发票;另一方面,金税卡被盗后,金税卡可能产生被用来非法出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后果,影响国家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正常管理。所以,国家税务管理部门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票设备的管理,规定了比较严格的要求;并对保管不善的使用者,也规定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所以,金税卡被盗,保管不善的被盗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被告根据被盗者的过错责任对其处罚,一、二审法院都认为是正确的,笔者也予赞同。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 孙村中)

第五篇:潍坊市中发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不服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一案

潍坊市中发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不服鲁山县工商行政管

理局行政处罚决定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鲁行初字第009号

行 政 判 决 书

原告潍坊市中发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住所地:山东省寿光市台头镇址。法定代表人张成刚,经理。

委托代理人焦志广,河南黎民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告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住所地:鲁山县人民路中段。

法定代表人孙广平,局长。

委托代理人席振坡,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员。

委托代理人李淮涛,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人员。

原告潍坊市中发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发公司)不服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2009年7月24日鲁工商处字(2009)第09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以下简称《决定》),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原告中发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焦志广,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席振坡、李维涛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被告认定:中发公司在2009年6月6日出具的鉴定证明中没有客观、公正的出具检验结果,出具虚假的鉴定证明,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对中发公司从重作出下列行政处罚:

1、责令改正违法行为;

2、罚款80000元,上缴国库。

原告诉称:

一、被告《决定》认定事实错误,我局先后出具证明始终是对货的出处进行证明,在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我公司马上向被告出具了更正证明,并不存在故意出具虚假

证明之说。

二、该《决定》适用法律错误,《产品质量法》第21条、第57条不适用原告公司。我公司出具证明时,过于盲目,但并未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应当撤销该决定。

被告辩称,被告具有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利与资格,且该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中发公司在产品鉴定过程中,没有客观、公正的出具检验结果,前后出具了两份内容截然不同的鉴定证明,违反了《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证机关必须依法按照有关标准,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的规定,原告的起诉理由不能成立,该决定应予维持。

经审理查明,2009年6月5日,中发公司向被告投诉,在某工地发现有仿冒其公司“中发”牌聚乙烯丙纶防水材料,要求被告组织人员进行查处。被告接报后,到现场进行勘查,并将举报的防水材料进行了封存。6月6日中发公司对被告封存的防水材料向被告出具了“对该批次存货进行了详细鉴定,结果,该批次防水材料不是公司出品,系假冒伪劣产品”的证明。6月22日,中发公司又向被告出具了上述封存的防水材料“经我公司对该批材料进一步查证核实为本公司正规产品”的证明。被告以原告出具虚假证明为由进行立案,并依法告知了原告陈述、申辩和听证的权利后,即作出该《决定》。原告不服,申请复议,平顶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于2009年10月14日作出平工商复决字(2009)第15号复议决定书,维持了《决定》,原告仍不服,提起诉讼。

本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本案原告不能客观、公正地出具鉴定结果,在被告调查处理过程中出具虚假证明,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被告依法对其进行处罚符合法律的规定。但是因原告已经予以纠正,再责令改正已没有必要。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第1目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撤销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2009年7月24日鲁工商处字(2009)第091号行

政处罚决定书中的第一项“责令纠正违法行为”。

二、维持鲁山县工商行政管理局2009年7月24日鲁工商处字(2009)第091号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第二项“罚款80000元”。

案件受理费50元,由原告负担。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一式伍份,上诉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判长王春晓

审判员王炳阳

人民陪审员郭祥云

二O一O年一月二十九日

书记员雷东晓

下载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装饰材料配套有限公司不服质监局行政处罚诉讼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法庭旁听心得体会

    不服工伤认定的行政诉讼案法庭旁听心得体会 市xxxxx xxx x月xx日,我参加了市普法办组织的2018年度法治理论知识考试抽考的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活动,在xxx区法院旁听不服工伤......

    上海赫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服工商行政处罚决定案

    上海赫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诉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不服工商行政处罚决定案 (一)基本案情原告赫谷公司自2011年9月起,以60元/盒(2012年1月后为65元/盒)的价格向三港公司采购“花旗?......

    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岗位职责

    材料部岗位职责 一、部门职责 1、 按照公司工程拓展要求完成材料采购任务。 2、 对国内外的装饰材料及新型材料性能、产品技术和参数、价格及样品进行收集、整理报予机关部......

    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规章制度(范文)

    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规章制度 上班时间:早上九点—中午十二点;下午一点半—下午六点。每周1-5选修一天为正常休息。喜、丧7天带薪假。不可换休不可连休。每组同时休假不能超过两......

    广州市八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市八和装饰材料有限公司(简称:八和建材)是一家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安装为一体的大型装饰材料公司。八和建材自创建以来,先后与保利,万科,恒大,佳兆业等地产巨头合作,并联......

    佛山市绿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佛山市绿宝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PC(聚碳酸酯)系列板材的企业,公司位于经济富裕、工业发达的珠三角城市——佛山市。本公司引进全套意大利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年生产......

    案例研讨:橡胶制品公司不服区环保局行政处罚案

    案例研讨:橡胶制品公司不服区环保局行政处罚案 争议焦点――本案的法律适用 (1)橡胶制品公司租赁仓库、堆放橡胶制品,但未对房屋作任何改建、扩建、装修,这种情况是否构成“建设......

    修武质监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自查报告(精选5篇)

    修武县质监局 开展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自查报告 按照豫质监法发【2010】349号、焦质监【2010】190号和修优化办【2010】5号文件通知要求,严格对照文件精神,我局认真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