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时间:2019-05-14 01: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第一篇: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及《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意见》(*市办发〔2009〕1号),进一步推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发展规模经营。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动性和紧迫感

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中土地规模经营小、农业比较效益低、人地矛盾的问题日渐突出,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效地减少土地撂荒;有利于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要素的重组和资源的配置,开辟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渠道。各级干部一定要清醒认识,自觉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切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我县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

二、开展宣传与调查,积极营造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的氛围

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市、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宣

传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通过张贴宣

传标语、编黑板报、出宣传栏、印宣传册、派宣传车、组织相关讲座、利用广播媒体等方式,广泛宣传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大力宣传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让广大农民真正了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精神实质,自愿融入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活动中去。县农业局要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培训乡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业务指导员50人,这项工作要在6月底前结束。

同时,要全面开展摸底调查,摸清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实状况,重点摸清流转方式、流转面积、流转规模、流转期限、流转原因、流转手续、流转地用途、流转效果、流转纠纷情况、流转管理状况、流转潜力等。要求各乡镇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及时将摸底调查汇总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摸底调查表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上报县农业局。

三、坚持原则,不断创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

各乡镇指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坚持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承包关系的前提下,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各乡镇创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流转形式,促进土地合理配置、有效使用。

(二)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侵占农民利益。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切实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集中连片、集约经营的原则。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与农业区域布局、农业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开发结合起来,与培育土地规模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实现土地集中连片经营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四)坚持规范管理、有序推进的原则。要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各项制度,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管理,及时调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利益,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有序。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各乡镇要大胆创新探索,切实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采用以下形式:

(一)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型。即引导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投资效益农业,连片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或者采取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化经营。也可采用农民土地入股,然后在龙头企业做工人的办法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二)农村能人大户带动型。即积极鼓励当地有资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种养能人、大户连片承包农户流转的土地,并带动农户发展规模经营。

(三)农村土地合作社型。即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可以选择不同产业,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村级土地合作社,支持其连片开发经营农民流转的土地。

(四)农户相互流转型。即积极鼓励农户之间通过出租、互换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承包农户委托发包方和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其承包土地。

(五)村集体集中流转型。即对二、三产业发展较好,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的村,在依法征得村民同意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土地的集中经营或统一流转。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农民自愿放弃的承包地、通过土地整理新增的土地以及集体的“四荒”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按政策规定统一组织公开发包或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六)撂荒土地代管型。即对撂荒一年以上的承包土地,集体经济组织可按规定组织代耕,代耕收

入归代耕者。对举家长期外出且失去联系农户的撂荒土地,在确保原承包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代为流转,流转收益归原承包方。

四、规范运作,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

(一)建立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县农业局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负责指导全县土地流转服务日常工作;乡(镇)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站,负责本乡镇内土地流转服务具体工作;各村要设立土地流转服务,直接承担土地流转服务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是负责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工作,主要登记汇总可流转土地的数量、区位、类别等情况,并将农户需要流转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对外发布招商信息,吸引村组内外的农户和企业单位投资高效农业;二是负责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协调和指导,开展土地评估、合同鉴证、法律政策咨询等工作;三是负责土地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四是负责对流转土地进行监管,确保土地的农业用途和适度规模经营。各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做到“六有”,一是有统一制作的名称规范的牌子;二是有统一刻制的印章;三是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四是有能正常开展各项服务所必需的实施;五是有2个以上相对专职的工作人员;六是有正常运转所必要的工作经费。在组建初期,要重点做好制订管理服务制度、搜集登记土地流转信息,以及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等工作。有条件的乡镇,可逐步建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要在6月中旬前设立起来,其中乡、村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设立的具体情况、制度建设情况和已开展的指导服务项目要及时报县农业局。

(二)规范流转手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和《**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必须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合同样式统一使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各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在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的指导下,在各村、组开展一次土地流转合同文本的公示和有关政策的宣传活动。农户流转土地时,各乡(镇)、村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室)要免费为流转双方提供合同文本,并指导合同签订。合同要载明下列事项:当事人双方的名称或姓名,流转方式,土地的位置、面积、用途、使用期限和使用条件,土地收益及支付方式,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流转使用期满后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处理办法,争议的解决办法,违约责任等。在指导合同签订时,对流转当事人提出的流转合同鉴证申请,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及时予以办理,发现流转双方有违反法律政策的约定,要及时提供咨询,帮助纠正。对土地流转规模较大的,可以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要重视对流转土地用途的审查,防止改变农业用途。要严格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资质审查,确保已流转土地农户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给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必须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前对受让方的资信情况、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拟经营的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项目效益风险等进行审查。

(三)建立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制度。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要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落实专人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流转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建立一户一表、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网的土地流转台帐制度和信息资源库。

(四)建立土地流转信息上报制度。一是上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格。为及时统计、汇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各乡镇要指定专人负责,在每季度后5日内(具体为4月5日前报一季度、7月5日前报二季度、10月5日前报三季度、次年1月5日前报四季度)填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统计表》(统计表样式由县农业局另文下发),并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在上报统计表的同时,各乡镇要对本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书面材料与统计表一并上报县农业局。二是上报典型案例。各乡镇要对土地流转工作中产生的成功案例进行认真剖析,形成经验材料及时上报县农业局,县农业局将在《**农经》中予以刊发,供各乡镇学习参考。三是上报问题。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尤其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大问题,各乡镇要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同时抄报县农业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上报工作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今年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考评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部分评分的重要依据。

(五)妥善处置土地流转纠纷,切实维护承包农户的合法权益。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引发诸多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假如解决不到位,势必影响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土地流转工作。县里准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建立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着力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化解矛盾,理顺情绪,规范行为,排除隐患,加快和促进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仲裁委员会由农业、司法、法制、国土等部门组成,办公室及仲裁庭设在县农业局,同县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仲裁庭应选配3名以上仲裁员,由县仲裁委员会考核聘用,实行持证上岗。

各乡(镇)要高度重视解决涉及农民工返乡可能出现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的土地承包权益。要加强对农民工返乡情况的监测,及时了解和掌握涉及农民工的土地承包和流转纠纷的发生与调处情况,积极做好工作预案。要畅通纠纷解决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工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

(六)扎实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试点。开展工作试点可以起到率先示范作用,由此进一步促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各乡镇要选择若干个产业发展较快、土地流转工作基础较好的行政村开展流转工作试点。试点中,要着重探索如何引导农民流出土地,如何吸引大户(农业企业)流入土地,如何发挥土地流转服务组织作用,如何解决流转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等问题。要通过试点认真总结经验,加强指导服务,确保试点一个,成功一个,以推动土地流转工作快速有序发展,并力争每个乡镇涌现1个以上土地流转面积占土地总面积50%以上的村。原则上要求小乡镇建立1~2个示范点,大乡镇建立3~5个示范点。各乡镇试点村的选择情况及试点工作方案要在5月中旬前报县农业局。

五、完善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县财政每年将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切出15万元作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培育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鼓励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出贡献的组织。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一是一次性流入土地面积100亩以上;二是流转期限在5年以上;三是与农户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四是按流转合同要求及时支付给农户土地流转费用;五是没有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六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0人以上;七是规模经营效益显现,亩产值高于农民个体耕作200元以上;八是年内没有与农民发生土地流转纠纷。土地流转服务组织突出贡献的认定标准:一是机构健全、人员到位、制度完备、程序规范、经费落实;二是每年开展土地流转政策宣传3次以上,接受宣传的总人数200人以上;三是成效显著,包括及时规范地进行了流转土地的供求登记和信息发布,协调和指导农户签订规范合同文本每年100份以上,成功流转土地面积每年300亩以上,开展了土地流转后续跟踪服务,确保了土地的农业用途,有效地促进了土地的适度(20亩以上)规模经营,及时完成了土地流转信息的分析、上报工作,土地流转档案管理达标,没有出现土地流转纠纷等。

(二)制定完善鼓励土地流转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快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优惠政策,对承包土地全部流转出去且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从事企业经营的农民,享受兴办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其子女可在教育部门指定学校就学,享受与城镇居民子女同等待遇;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建立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范围,促进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特别是加快解决60岁以上和已经丧失劳动能力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让他们放心的流转土地;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

积极探索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的做法。对农民原有房屋区分建筑结构、建筑年限、建筑面积、建筑用途、地理位置等给予相应的拆迁补偿。

(三)强化金融信贷和用地支持。农业生产和农业开发项目的专项资金,重点向生产大户倾斜,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高新技术引进;金融部门要简化生产资金贷款手续,积极支持和帮助种养大户发展生产;农村土地合作社可依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规定进行及时登记,并享受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农村土地合作社从事种养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支持。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按实际需要允许规模经营主体将占用面积的2—5‰的土地建造简易仓库、晒场、运输道路等,作为农业生产管理辅助性用地。但土地流转到期时,规模经营主体要负责还耕。

(四)完善土地流转风险防范机制。要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流转风险基金,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形成土地流转风险预防、控制、处置机制。加快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建立农业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土地流转大户(企业)就生产的农作物、畜牧产品进行保险,降低规模经营的意外灾害风险。

(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就业力度。要进一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民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加大劳务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脱离土地,从农村走向城镇;加强劳务培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通过组织劳务洽谈等形式,建立固定的劳务输出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推动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六、加强领导,保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稳步推进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乡(镇)务必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工作经费。今年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新产业工作统一考评。各乡镇要制订并落实好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措施。县直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共同做好工作,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政策环境。

第二篇: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开展农村土地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摘要:本文在系统研究我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相关政策的前提下,分析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加强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流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

关键词: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农业规模经营

中图分类号: F32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5.029

目前,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现代农业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发展,为新一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1]。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够实现集中连片经营,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益,促进农民致富、农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溯源

1.1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

建国以后,我国农业经营经历了曲折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从互助组到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地,奠定了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基础。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党和国家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关系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我国农村土地在人民公社时期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之上,逐步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土地所有权分离的基本事实,即农村土地所有权坚持集体所有制不变,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承包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农户),奠定了基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家庭经营体制基础。

1.2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响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农业技术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从而出现了“农民工”现象,农民进城务工或经商取得经济收入的同时,无法有效经营土地和从事农业生产,从而出现了土地流转的现实需求:部分农户愿意放弃或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出去的社会需求。与此同时,专业大户需要更大规模地经营土地资源,社会资本投资兴建的农业企业需要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出现了土地经营权转移的社会需求。为此,进入新世纪以后,党和国家响应农村社会的现实需求,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并于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有法可依;2007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属于用益物权,界定了相关的法律关系,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有效推进。

1.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支撑

2008年~2015年,连续8个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完善和补充,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做为稳定和完善农村工作的基本制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使农村土地流转进入常态化操作时期。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实践,部分地区以村为单位统一组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部分地区建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专业服务机构,有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特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存在有效的具有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和农业用途;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受承包期限制,即要以剩余的承包期为限;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坚持自愿和平等协商原则;新承包人享有的权利以原承包人享有的权利为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可以取得合理补偿[3]。

2.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通过发放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和登记造册等措施,确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归属,这样体现了国家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特殊的用益物权关系的有效干预,实现以公权力确认私权利,保护承包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对于这一特殊的用益物权,《物权法》规定发包人不得收回、调整承包期内的承包地,土地承包权人有权自主决定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并明确非公共利益需要不得征收承包权人的承包地,切实保证承包权人的合法权益[4]。

2.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性质的法律界定

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它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农村土地是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国家所有归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资源是在建国初期农民所有的基础上经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后过渡到集体所有制的,对于属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农民,在承包农用地时,由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分离,土地承包经营权既可以理解为使用他人之物(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理解为使用自己之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它是在具有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这一身份权之后,才能取得的用益物权。第二,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用益物权,其特殊性还表现在集体土地的功能方面。农村土地既是一种生产要素(农业生产资料),同时也具有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职能,农民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基于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和谋生手段的需要,失去土地或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基本生活来源。所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拥有者必须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

2.3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法定主义原则

在农村家庭承包关系中,必须坚持法定主义原则,即必须在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下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关系:发包方(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方(农户)必须依照法定的内容确立土地经营权承包关系,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任意意志必须被强制性的法律规定所取代,必须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法律法规来规范双方行为,体现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时对主体的强制性,实现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法律保护。

2.4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定期限

《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在农村土地资源中,耕地的承包期限为30年,草地的承包期限为30~50年,林地的承包期限为30~70年,这是法律规定的基本年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土地承包经营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进一步明确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长期稳定性。

2.5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抵押人依法承包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使用权,经发包方同意后可以抵押。但该法同时也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宅基地、耕地、自留地、自留山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在这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上位法均无规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强调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处置、抵押、担保、继承等方面的权利。在这方面,后续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可望得到妥善解决。目前来看,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抵押、担保等方面仍缺乏可操作的法律依据。

3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1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

近30年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但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立法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目前看来,土地承包关系的确定和土地经营权流转已具备基本的执法环境,但现行的法律法规所界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主要包括出租、转让、转包、互换、入股等,在抵押和担保等方式没有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混乱,致使一些地区土地流转实践中出现的抵押、土地信托、赠与等方式无法可依[5]。

3.2加强土地整理,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土地流转

目前我国耕地细碎化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源于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过程中的田块细碎化和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田块细碎化,这种土地细碎化已成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极大障碍,同时也增加了田间道路和分隔垄的占地面积[6]。为了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土地整理,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为集中连片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3.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组织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自发行为或单纯的市场机制,必然导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混乱状态或内耗增加,增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的成本,延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谈判进程。要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得动”、“转得出”,县、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制订适合当地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当地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应主动承担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和保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减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纠纷和内耗。

3.4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法律赋予的用益物权,属于不动产物权,土地承包权人拥有的经营权一旦流转出去,转入方就享有实际土地使用权。但是,在我国现行立法体系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合意主义做法,容易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的物权变动缺乏必要的公信力,从而可能造成对善意第三人的伤害。为了提高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的公信力,必须由政府国土管理部门委托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登记机构来担任登记职能,建立分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公告―查询制度,以便土流转当事人查阅相关土地经营权现状,保护土地流转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实现政府或国土管理部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的有效监控。

参考文献

[1] 高志强.中国特色家庭农场制度框架:基于湖南“十县百村千户”调查的思考[J].农业工程,2014,(4):169-172.[2] 许经勇.农业现代化视野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与职业农民[J].学习论坛,2015,(3):27-30.[3] 许贵松.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立法探索[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14.[4] 张艳,马智民,朱良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建构[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60-64.[5] 黄建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立法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1):45-53.[6] 陈明,武小龙,刘祖云.权属意识、地方性知识与土地确权实践:贵州省丘陵山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4,(2):65-74.作者简介:李姗姗,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

通信作者:高志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农业发展研究。

第三篇: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xiexiebang推荐)

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

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一些农民离开农村离开土地,将土地流转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在这种形式下,应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解决耕地零散分割、经营规模过小问题,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连片开发,实现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土地、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建设的统筹发展。

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机制下,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建立健全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做了一些工作。

一、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全县11个乡(镇)79个行政村,农户数43477,人口157510,劳动力数77938人,家庭承包耕地面积1,563,237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64054 亩,涉及农户4256户,其中转出户为3042户。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中自发流转面积55086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86%,;通过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面积8968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的14%。

土地流转用途:流转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为60082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94%,用于发展棚室面积为3972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6%。

土地流转方式:农村土地流转以农民自发性流转为主,多在农民与农民之间进行,绝大多数采取转包方式。通过转包方式流转的面积为60242亩,占总面积的94%;通过出租方式流转的面积为2133亩,占总面积的3.3%;通过转包形式流转的面积为1679亩,占总面积的2.7%。

土地流转去向:流转土地流入种植大户面积59197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92.4%;土地流入村集体经营面积409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0.6%。土地流入外部个人面积4448亩,占流转土地总面积的7%。

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土地流转合同2229份,涉及面积32231亩,其中流转期限为1年的合同1140份,涉及面积21752亩;流转期限为2-3年的合同4份,涉及面积210亩;流转期限为3-5年的合同556份,涉及面积4808亩;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合同529份,涉及面积5461亩.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有利的促进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得土地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增加了土地使用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将土地流转的农民不仅获取了承包收入,而且劳动力资源得以解放,外出务工、从事养殖业、商业等,又为农民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进行,达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推进措施

鼓励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使土地相对集中,发展生态高效农业。鼓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将剩余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一次性流转出去。

依托旅游产业发展设施农业。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创办农业观光园和采摘园,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依靠设施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农业收入,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让农户流转土地,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围绕市场需求,建立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以企业带产业,以产业带基地,以产业兴企业。通过企业带动,将农村劳动力分为两块,一块是土地向产业大户、种田能手集中,专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一块是转出土地的剩余劳动力进企业做工人。

依托农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流转。鼓励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组建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统一经营,与投资主体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各类农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开展多种形式的 “代耕代种”,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土地流转。

引导社会非农资本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城镇能人、干部职工带资金、带技术领办或联办农业企业,进行土地的整村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集中成片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的实际问题。

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扶持引导工作。通过定期召集农户举办培训班、《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相关政策,;要深入辖区开展摸底调查,及时掌握农村生产情况,提供跟踪培训、政策法规咨询等服务,提高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部分农户自发流转土地未向发包方备案。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户自发流转情况较多;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未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未向发包方备案,存在很多矛盾隐患。

部分土地流转双方未签订书面合同。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明确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在全县土地流转中实签流转合同占应签流转合同总数的45.11%,其中有一部分为补签。转出方与受让方多数为口头协议,未明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旦当事人双方产生矛盾,没有法律依据。

新型经营主体规模还比较小,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因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成立时间较短,又是新生事物,目前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对产业化经营中的促进作用还不大,合作社的龙头、桥梁和纽带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部分群众对专业合作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往往把其与原来的村集经济组织混为一谈,因此对入社的兴趣不高,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从而导致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会员偏少。

四、建议和措施

搞好宣传,加强领导。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工作的指导。向群众广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特别是国家《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切实做好流转服务工作。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努力完成工作目标。健全依法运作的土地流转机制,依托农经系统,建立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步推进规模流转,抓好高标准土地流转典型。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妥善调处理因流转引发的土地纠纷,尽量避免带来的纷争。

尊重农民利益,规范土地流转行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土地流转方式、确定合理的流转期限。鼓励和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种田能手和专业大户集中。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健康有序地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登记册和数据

库。将调查数据录入微机,及时准确记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同时,要指导村组干部注意掌握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意向,建立农户土地流转意向数据库,引导和帮助农户选择适当的流转对象,加快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程。

(作者单位: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合作经济管理站)

第四篇: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经营的情况调查

对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经营的情况调查

2008-8-1来源:蔡甸区桐湖办事处 点击率:208

------------------

农村税费改革后,国家用土地资源形式固定免交农业税费,落实优惠补助等鼓励政策,保持农民对土地的经营权长期稳定不变,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种粮积极性,确保了粮食生产和农村社会的安全稳定,政策性增收确实让广大农民喜出望外。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按人配置资源、分散承包经营与大市场、大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中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这对矛盾症结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产出效益向教育、住房、消费等领域的转向投资,农业农村经营管理形势不容乐观。当前,寻求有效办法解决农村土地合理流转规模经营,让实实在在地种田种粮农民实现增收,推动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已成为突出的焦点、难点问题,急待解决。本文就武汉市蔡甸区农村及桐湖农场的现实情况为例,特作如下调查思考。

一、突出问题

1、以改托管与以包代管,充分反映出放权让利农民延包经营后的集中开发难度。自“十五”末期,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以当地农村人平实际耕地面积标准按在册农业人口分配责任田后,不收取任何税费,保持农民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并在此前基础上又进行了二轮延包加以确定。这一改革政策的落实,让依靠土地生存发展的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国家还辅以一系列补贴优惠政策,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存发展条件,让广大农民种田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此项改革中所称“责任田”,又称“税改田“,它的突出特点是把土地的经营权长期发包给农民自主经营,以改革的形式托付给农民自主管理资源,以土地经营权证的形式发包给农民长期使用经营,让广大农民参与全社会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有其极为积极的一面。但是,仅蔡甸区现有在册的农业人口32.6万人就分配了近33万亩耕地,占全区现有耕地面积39.7万亩的83.1%,这种分散式的长期承包经营,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集中开发、基础建设征用地80%以上的工作面。

2、自由流转与私自转包,充分表现出让农民对土地有自主流动空间上的管理难度。农村大量土地分包给农民后,取消了农业税和“三提五统”费用,政府组织所需经费由国家财政补贴进行转移支付,比较彻底的减轻了农民负担。政府组织和农民不用年年为收交税费犯愁,政府组织督促落实的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变成了农民当家作主的责、权、利关系。因此,农民对土地经营权的利益享受、支配,有了明确的长期自由活动空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二元结构差距的逐步改善缩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量地农村劳动力涌向城镇打工发展,很大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思想和行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至农民对长期取得经营权证的土地,视作既得利益的“养命田”,采取了离土不离乡,离乡不离权的作法,以家族田、乡亲田、关系田等多种形式外出务工经商后进行自由流转,私自转包,甚至有二三手转包的土地,自主流动频繁,大量游离于《农业法》、《土地承包法》的规定之外,让农村基层组织无法管理控制。据初步统计,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城镇生活的追求向往,目前蔡甸区每年按政府目标向外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就多达千余人,加上自由转移,举家外迁的农业人口有近三成流向城镇,这其中有85%以上的农业人口基本上放弃了农业生产劳动,全区有近8.3万亩土地进行了自由流转,私自转包获利。

3、既得利益与责任义务,充分显示出农民在认识观点上的误区。

从蔡甸区洪北、桐湖、永安、奓山、侏儒等地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国有土地、集体土地性质中土地经营权流转现象,都具有普遍的倾向性。农民认为对自己所取得的长期经营权证的土地利益,以当地的市场价位流转转包,是国家让其享受权利,对耕地的保护责任和地区性公益建设义务漠不关心,对农业生产全局性、地区性的条件提供改善和服务是政府的事,与已无关。究其原因,这些认识观点很明显。一是责任田,只要我不抛荒资源,或不改变对土地的用途,我就尽到了责任。二是对责任田取得了长期的经营权,我就有权进行自由支配,谁也管不着。三是我对责任田应享受的既得利益,这是国家政策规定的,包括一些补贴政策的享受,至于加快发展,如何进一步增收,培肥地力或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模式发展生产,我目前不依赖土地产出吃饭,暂不作考虑。至于转包者参不参与,哪是他们的事,他们愿意参与投资增效增收,我不阻拦,但是今后的转包价格我是要重新考虑的。承接转包者也只好犹豫,瞻前顾后。

4、青年打工与老年务农,充分体现出农业生产能力与资源配置上的不合理性。当前,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年青力壮出外挣钱,老弱妇孺在家种田”的现象。据调查,在蔡甸区农村农业从业人员7.28万人中,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为32032人,占44%;50—36岁的为24024人,占33%;35岁以下至劳动年龄内的为16744人,占2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富余劳动力和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截止目前,在蔡甸区东部农村发达地区,每100名农业劳动力中就有50名青壮年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中部发展地区,每100名农业劳动力中就有40名青壮年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西部落后地区,每100名农业劳动力中就有45名青壮年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其结果是在现有农业劳动力队伍中,老年、中年、青年劳动力比重为6∶3∶1。通过以上情况分析,有60%的老年农业劳动力承担并耕种着55%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强度,有30%的中年劳动力承担并耕种着40%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强度,有10%的青年劳动力承担并耕种着5%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强度,青壮年劳动力并且主要是依靠父母打理农业生产活路。这一人力、资源配置形势,不但极其疲软困感,而且严重缺乏后劲活力。

5、分散经营与集中开发,充分显现出统一模式规模经营上的尖锐矛盾。

在以上调查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政策性的平均主义按人头配置责任田上,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的现实主义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劳动能力老化弱化,以及基层组织及管理体制失控下的土地自由流转弊端,都充分显现出分散经营与集中开发的潜藏矛盾。根据在蔡甸区农村各地的初步调查了解,以及家庭经济收入来源的比例分析和农民现实企盼,得到了较为充分的证明。在农户家庭年经济收入比重中,有40%的收入依靠农业和家庭副业获得,有60%的收入依靠劳务打工和农业以外获得。当前,在农村老年留守人员中经常谈到的是,只要自己在家里平平和和搞口饭吃就行了,企盼子女平平安安挣钱回来解决家庭主要开支。有大部分人认为,农业风险较大,只能把农业作为副业,主业是在外打工挣钱。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无过硬技术特长,只有依靠农业致富。在谈到如何集中开发,土地合理流转和实行集约化规模经营时,大部分人不赞成或漠不关心,少数人认为切实可行。这反映出分散与集中的矛盾比较尖锐。

二、整改探索

1、基础条件的改善,推动了资源升值和利益认识的观念转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从2003年起,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为主,切实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武汉市推出了“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蔡甸区经过近五年的建设,农村基础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仅桐湖农场来说,全场6个农业单位已全部列入并进行了建设改造,形成了沟、路、渠、泵站等新一轮的建设高潮。通过家园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绝大多数中低产田得到改造,生产条件基本上适应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需求,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升值空间明显,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转型的农业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广大农民感觉在实惠中。因此,切实转变了对农业效益失去信心的农民群众的认识,广大农户惜田爱地,纷纷争包土地资源,从事高效农业种养经营。在加快土地流转的同时,农村基础组织顺势引导管理耕地转让也出现了紧俏活跃的良好势头。

2、体制改革的调整,优化了统一经营与自由流转的方式同化。

随着农业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土地资源的紧俏,统一性的政策调整,可以有效规避土地资源自由流转的劣势。它的核心作用就在于统一的功能发挥,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组织发展。近几年来,桐湖农场抓住国有土地经营体制改革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办法,在统一经营管理的框架内,使土地资源向种田能手、经营大户和优势项目开发的方向有效聚集流转。一是实行责任田和经营田的“两田分离”方式,将农户按人头按当地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标准每人

1.2亩成块划出责任田,集中连片预留经营田,限制流转范围,便于集中开发管理。二是实行“多数人种少数田,少数人种多数田”的办法,让大多数农业家属种少量的责任田,按农业劳动力每劳配置10亩以上的经营田,合同一年一签定,随时进行调整调剂,实现能者多劳、需者适量,让土地的经营权有效流转到有劳动能力和种田能手的手中。三是实行统一开发和建立基地推广模式,吸引土地向高效项目模式流转和扩展,先后发展各类科技示范户450户,建立了高效蔬菜、高效经济作物、优质粮食、特色鲜鱼养殖等四个生产基地,农业特色种养殖面积达1.5万亩,占全处总耕地面积的85%以上。

3、科技项目的推广,促进了基地效应和板块经济的机制发展。

在“两田制”、“劳力制”、“基地制”的统一调整优化土地配置流转基础上,要想解决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关键在于科技项目的推广应用和增收效益的最大化实现。近几年来,全区各地农业特色基地建设项目层出不穷,但在实现最终目的效果上确有很大差异。无论怎样的调整发展项目,最终目的是实现增收效益。增收效益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两条腿走路。一是科技竞争力;二是市场气候的培育。桐湖农场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一方面,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路子,依靠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大型农业公司在当地兴建配套基地,用基地吸引和网络农户参与生产经营,实行订单制集约化经营抱团发展。另一方面,走特色农业的发展路子,依据市场经济规律,由农场统一开发基地,培养和组织科技示范大户,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板块经济基地,利用生产、服务、技术、销售等协会组织,推广应用高新优品种闯市场,实现联营制规模化经营对接市场发展。

4、现代农业的理念,启示了集约方式和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

有了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基地的发展,是实现农民直接增收、搞活市场流通、保障供给的单向经营。如何保证资源效益的有效共享,督促农户稳妥培植发展后劲,实现土地的所有权、经营权双层经营获利,这是兴办农业企业,有效盘活资源增收,实现互利双赢的关键。桐湖农场在此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一是用现代农业的理念,实行集约化经营,积极引进农业专业公司,用整块的经营田和大中型湖泊资源转让给公司经营发展高效农业模式,借助农业企业产加销成龙配套的资金、技术市场投资改造农业,由集体经营专业公司,并在承包费的收取上,改原来每年每亩收取承包费150元提高到300元,再由专业公司投资建设后组织农户承包或自主生产,即专业公司经营农户,实行包生产资料、包技术指导、包产品回收的办法,由农户落实生产和务工,确保农户在原收入水平上实现大幅度增收。目前已发展了侨通林业、桐湖水乡等11000亩的开发生产项目。二是用现代都市农业的理念,实行规模经营,积极兴办农业特色基地,用成片的责任田和流转田发展示范户、科技大户,让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科技能人集中,实行规模经营吸引土地流转获利。

5、示范引导的作用,培养了农业企业和科技大户的吸引优势。

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除了灾害风险较大外,基础投入大,投资收回年限长,选准项目模式和新产品新技术获利至关重要。因此,每一个推广应用项目模式的选择,必经要进行试验示

范,慎重权衡实验。为了稳妥实施和确保既得利益实现,只有通过示范引导。近几年来,桐湖农场成立了资源开发流转专班,完善了一整套基层农业管理办法,运用瞄准市场,内外结合的方式,树典型、推模式、建基地,让优势项目快速调整发展,层层建立责任制度,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地效果。一是实行“

十、百、千”工程,以香炉山大队优质西甜瓜接茬苦瓜的大棚种植模式,引进正大集团优质产品模式,组织10户示范户种植150亩,亩产值达到8000元,成熟后用身边典型带动和吸引周边农户100户迅速加入发展到2000亩,用协会组织市场销售。二是实行“百、千、万”工程,在什鱼湖特种水产养殖基地100户专业水产养殖示范户中,引进高龙、通威和康祥公司的优质水产养殖技术和饲料机械精养模式,发展了1500亩的精养优质成鱼、反季节名特优质鱼和鱼鳖、鱼虾、网箱立体养鳝等高效模式,每亩收入过万元,每户年收入10万元以上,带动全处万亩水面优质精养增收,形成了水产养殖特色基地。三是实行租赁、入股、出让等方式,兴办农业企业。对大面积资源进行整体开发,形成经营劳务市场活力,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务工比农业收入高、比承包来钱快的需求。其中,以租赁的形式发展“桐湖水乡”经营性生态休闲旅游渔业中心4500亩,以资源经营权入股的形式发展侨通林业公司种植连生意杨6500亩,以出让的形式发展康祥鱼产品加工厂占地50亩,解决农工就业460人,年人均分包或劳务收入达万元以上。

三、对策建议

1、坚持统分结合的经营管理体制,择重统的功能发挥作用。

根据各地土地流转和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实践,为了有效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按照农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在认真落实好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的同时,坚持实行统分结合的农村经营管理体制不动摇,择重统的功能有效发挥作用,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合理,有利有效的方法统筹兼顾,规范有序的完善好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形成长效机制加以解决。一是要按照武汉市政府已出台的《农村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管理试行办法》,建立健全机构,规范程序,加强管理。二是要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既结合又分离的原则,突出所有权的导向管理优势,加强督促和引导发展,宣传政策,教育和引导农民调整开发。

2、坚持有效开发的集中连片方式,择重有效益的稳步推进。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重点是要状大实力,创造实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重点也在于板块式的集中连片开发和集约化规模经营效益的实现。发展是硬道理,农民群众是讲实惠的群体。因此,无论是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还是认真做好集约化规模经营的工作,都必经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引用竞争机制,重点做好效益文章。有了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益,形成一定的气候,推进工作就不难实现了。在农业的调整开发上,我们还必须十分注意地做好各种风险的规避工作,切忌重复建设,切忌搞形式主义和政绩工程,切忌高投入、低产出的劣势项目推广应用,切忌千篇一律追求一致,切忌做劳民伤财的事情。要立足资源实际和生产条件,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和开发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地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板块经济基地,始终瞄准效益目标,创立品牌特色效益。总之,要做“有效益”的文章,扎实推进,做大做强农业竞争优势项目。

3、坚持规模经营的基地吸引模式,择重引的效果示范带动。

农业的集约化规模经营,说到底就是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模式。这个现代农业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要靠高度的组织形式和协作体系来实现。仅观单个农业承包户或家庭农场,单家独户闯市场,只能是沧海一栗,生产经营的最终效果,只能是不成气候,自给或半自给经济占主要成份,商品率及变现效益不高。因此,在坚持实行农业的集中连片开发形式下,兴建农产品特色基地,可以吸引分散经营农户向基地聚集扎堆,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效果,在品种、技术、管理、销售等重要环节上形成比、学、赶、超的竞相发展趋势,让实实在在的种田农民和专业生产能人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有效推动农业的发展增收。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在引导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服务生产经

营,建设好基地的重点上来,进行组织、协调、落实。另外,要择重于身边典型、借鉴成功经验和实际效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用企业融合、基地幅射、典型示范、能人带动等多种途径和办法发展生产,吸引投资,网络和吸引农户上基地、进企业、参与联营体,将土地自由流转转变成有组织有规范管理程序的转租倒包,借鸡下蛋,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增收发展的实际目的。

第五篇: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模版)

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府《关于开展全市现代化大农业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立即组织了专门力量,对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全县辖x镇x乡,x个行政村,总人口x万(其中农业人口x万)。耕地总面积x万亩。经调查统计,全县累计流转土地x万亩,实现规模经营土地x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x%,其中:种植业合作社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农机合作社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家庭农场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涉农企业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场县共建规模经营x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x%。按规模经营面积划分,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x亩,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x亩以上,共涉及x个经营单位,面积x万亩。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在强化领导上抓落实。我县把推进土地流转、实行合作化规模。

合作社“三位一体”运作架构,鼓励村组干部领办合作社,村党总支书记每人领办1个经营面积超2000亩的合作社,包乡县领导和包村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抓1个新建面积超2000亩的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37万亩。我县的x镇x农民专业合作社就是由村干部带头领办的,规模经营土地1.2万亩,覆盖全镇2个村17个屯。五是实施企业牵动推进模式。围绕十大特色经济,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今年,我县依托x生物、x米业、x薯业等龙头企业,组建了万寿菊、水稻、马铃薯种植合作社,落实万寿菊、水稻和马铃薯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3万亩和4万亩以上。六是实施大户引带推进模式。培植种地大户和家庭农场x户,平均每户达到x亩以上,规模经营土地面积达到x万亩以上。

(四)突出重点,在强化服务上抓落实。一是强化宣传发动。除采取组织乡村干部驻村入户宣传、发放宣传单、召开各级推进会议等常规措施外,集中精力突出打造了一批标杆村屯和标杆地块,在促使群众了解政策、拥护政策的同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施规模经营带来的好处,真正明白什么是规模经营、在内心上接受规模经营,切实提高了主动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科技培训。聘请农垦专家,指导备春耕生产,并印发指导意见10万余份,达到每户1份。由农口各部门组成科技下乡小分队,深入全县x个村,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特色作物栽培等专题培训,印发技术资料7万份,培训农民5.1万人次。三是强化机构建设。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档案全部实现微机化管理。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村服务站必须做到“四有”:即有专门办公室;有专门办公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办公设备。有工作图版;有土地流转专门信息发布专栏。四是强化劳务输出。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民就近就地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然条件和有效空间。同时,支持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拉动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土地规模流转。

三、主要成效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量的不断增加,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规模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一方面,种田能手、专业大户以土地流转的方式获得大量土地经营权后,通过集中管理,规模经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转让方在将土地转出获得相应转出收益的同时,通过外出务工还可获得一份收入。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发展了乡村经济。二是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投入更加集中。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后,由一家一户分散投入转变为一户集中投入,必然引起农资市场、农机作业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等内在变化,在总供需量不变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市场高效运转、优化组合、协调发展。三是规模经营促进了与农业龙头企业密切联合。规模经营本身对农业龙头企业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龙头企业也有效带动规模经营,两者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一方面,龙头企业以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引导规模经营,减少投入风险。另一方面,经营业户为企业提供充足优良的原料资源保证,减少经营风险,最终实现共赢。四是规模经营丰富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根据目前已经实现规模经营的实例看,组织规模经营的种田能手和种田大户的经济基础普遍较好、抵御风险能力较强、信誉度较高,更大规模经营财力不支,需要资金支持,这就为农村信贷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土地流转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群众流转积极性还不够高。受传统农业思想观念束缚,有的农民恋土情结较重,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有的农民担心通过村集体长期流转土地会丧失土地承包权,对土地流转持谨慎观望态度。有的地方因个别农户不同意流转,使得土地无法成方连片的流转,从而影响了规模经营。二是个别流转行为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民间私自流转存在流转手续不完备,不到村级组织备案问题。

下载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促进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三个问题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的三个问题 乔新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教授 在我国农村,随着资源流转的不断......

    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调查

    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问题调查在稳定农村家庭经营制度基础上,随州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势利导,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等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陕政发 〔2011〕1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范文模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通化县_________乡(镇)_______村________组中共通化县纪委党风室制土地流转合同承包方:(甲方)住址:受让方:(乙方)住址: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合同 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 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改变传统陈旧的农......

    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委托合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流转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转出方): 住址: 乙方(受让方):法定代表人:住址: 为了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切实维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的合......

    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合同范本大全

    农村土地流转合同 甲方(转包方):,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乙方(承包方):,住址:,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为了发展高效农业,经双方共同协商,甲乙双方本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就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