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化林权流转工作助推现代林业建设(江山交流材料)
深化林权流转工作助推现代林业建设
江山市位于浙江省西南部,与福建、江西二省交界,是浙江省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区域总面积303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220万亩,森林覆盖率68.4 %,森林蓄积量600.9万立方米。
2004年,江山市率先在全省开展了以明晰产权为主要内容的主体改革。2006年在完成主体改革任务后,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流转、抵押贷款等配套改革试点。截止目前,全市集体所有的林权流转面积达到44064亩,流转交易金额6803.9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1.75亿元,森林保险面积102.34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江山市先后被浙江省林业厅列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和省级林改示范市。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集体林权流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涉及各个方面权力和利益的重大调整,而且事关整个林区的长远发展和稳定。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的江山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市林权流转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在此基础上,由市编委批复同意在江山市林业局下设林权管理中心,作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其配备5个人员编制,从而确保有专职机构、专职人员、专职经费来具体支撑林权流转的开展。
2、制定政策,规范操作。为规范林权流转,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江山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试行)》、《江山市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实施办法(试行)》等政策性文件,对流转的交易程
1序、方法和步骤作出规定,坚持做到林权流转遵循“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设置了申请、审核、评估、信息发布、交易等八步流转交易程序,确保在操作过程中做到依法、依规、有序。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行林权流转的目的在于发展。因此,在具体流转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性质的所有权和森林经营类别,采取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流转工作。如对集体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为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我们要求必须通过林权流转交易中心进行交易;而对于农户责任山和自留山的流转,其林地只需经原集体所有权人同意,农户既可委托林权交易中心进行流转,又可由其自行流转。又如,对生态公益林的流转,我们本着“实事求是,有利发展”的原则,在不改变公益林性质的前提下,也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性地流转,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在流转过程中,因一块山场中夹杂着一小块公益林而导致整块山场不能流转的问题。
4、优化服务,破解难题。我们始终把广大林农和工商业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优化服务,破解难题,提升工作实效。构建服务平台。根据林权流转需要开展资产评估的实际情况,及时成立了江山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科学评估,为林权所有者提供参考依据;针对林权流转无交易场所,我们在全市设立了22个林权流转交易中心,其中市级交易中心1个,区域性交易中心1个,乡镇交易中心20个,并且明确规定交易中心的职责是为广大林农提供流转供求信息、组织流转交易、政策咨询解答和
办理相关交易手续等服务,极大方便了广大林农的林权流转交易行为。破解流转难题。为了鼓励规模流转,提高林地产出率,我们还着力破解一些制约林地流转的瓶颈。如针对流转后承包者在今后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林木采伐难问题,我们规定对流转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经营大户,通过编制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方案,在今后的采伐指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以帮助其缓解林木采伐难的矛盾,从而激发起广大林农和工商业主参与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的热情。
5、强化监管,保障权益。在林权流转过程中,我们切实履行好监管职能,确保广大经营者的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一是事前严格把关。对拟流转的林权,根据有关的政策法规进行审核把关,杜绝将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林权上市流转交易,防止出现有损林农利益的事情发生。特别是集体林权流转,为防止出现集体资产流失或贱卖行为,我们特别规定在流转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且流转的交易金额不得低于评估价格,以此来维护广大林农的利益。二是事后加强监督。对已流转成功的林木林地,我们要求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合同手续,一切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不得随意改变林地用途,严防流转后造成林农失地。三是畅通流转渠道。在依法的前提下,对林权流转的形式、期限都由林权所有者自己说了算,他们可以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招标以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进行,让所有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处置权,不搞定式。对已流转的林权,只要符合相关规定,流转受让方还可以将其进行再流转,以切实维护广大经营者的最大权益。
通过开展林权流转,我市林业发展机制体制正发生着巨大的变
化,逐步实现了资源增长、林农增收、生态良好、林区和谐的目标。
1、流转激发经营热情。林权流转大大提高了广大经营者的积极性,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热情,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提高了林地产出率,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更好显现。林地效益大幅递增。经营者最懂得自己的利益从哪里来,到哪里找。通过林权流转获得经营权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发一些经营周期短、效益高的林业品种。如我市塘源口乡林农林庆祝,通过林权流转获得了12亩山场的经营权,通过结构调整全部种植了猕猴桃,去年该户12亩猕猴桃收入达到10万元,亩均产值近9000元,产出效益是原来林地的6倍。通过林权流转,使我市林地亩均效益增值了55元,仅此一项全市林地效益升值1.1亿元。林业投入明显增加。通过林权流转获得经营权后,与单纯的林农相比,经营者们更敢于向山上投资,更舍得向林业投入。如我市峡口镇的经营大户童日龙,通过林权流转获得了1100多亩的竹林经营权,先后投入110余万元对竹林进行低产改造,修建林区简易道路等;长台镇经营户周文科承包山场1000多亩,并投入资金200多万元进行绿化造林等;我市天行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林权流转,获得碗窑乡的3块山场,投资近200万元建立了用材林、经济林和高山蔬菜基地。据统计,自2006年开展林权流转以来,我市新增各类林业经济合作社21个,注册资金415万元;经营规模大户55户,经营面积达到5万多亩;各类工商资本投入林业的资金达到了6000多万元。
2、流转促进生态安全。林权流转不仅盘活了森林资源资产,促进了林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对于生态建设和保护也起到了十分
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生态建设基础得到巩固。通过林权流转,使得原先无人要的荒山找到了经营主体,不仅较好解决了原先“有山无人造、有人无山造”的尴尬局面,而且通过经营主体对荒山的绿化造林,既可提高森林覆盖率,又可提高林地的使用率。另一方面,生态保障机制得到优化。过去村集体要办事业、林农要整体搬迁下山脱贫,主要靠砍伐山上林木来筹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修了一条路毁了一片林,移了一个村毁了一片林”,致使原先许多青山变成了“秃头山”,既不美观也不利于生态保护。通过林权流转这一机制,对于林农,他们再也无须砍伐林木就可把资源兑现成资金来办事;对于承包经营者,他们通过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对山场进行合理经营开发和利用,使得许多山场依然青山依旧,较好地解决了保护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极大地维护了我市的生态安全。林改以来,我市先后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中宣部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等荣誉称号。
3、流转促进和谐发展。一是助推了山区群众下山脱贫。林权流转为山区农民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实现了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变,为下山脱贫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如我市张村乡龙头店村小南坑村民小组,全组26户75人由于深处大山,村民生活较为贫困。为了摆脱困境,全组农户决定整体搬迁下山脱贫,却又苦于没有资金。在市林权管理中心的帮助下,为他们成功流转了644亩集体山林,获得了229.9万元的资金,户均可得资金近10万元,从而彻底解决了该组农民下山脱贫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二是流转改善了民生。通过林权流转,许多村组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具备了搞
各种公益事业的经济基础。如峡口镇柴村村,该村将其2303亩集体所有的竹林进行对外招标流转,通过转让40年经营权一举获得1182.4万元的资金(以2年为一周期分期付款)。仅此一项,该村每年就有近30万元的稳定收入,有了经济保障后,他们为村民统缴了合作医疗保险,安装了自来水、闭路电视,维修和新铺了通村通组公路,进行了村庄绿化美化,不仅让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而且也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流转促进了林区和谐。由于公开、公平、公正的规范流转,增加了集体资产处置的透明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广大农民群众因情况不明产生的误解和矛盾,有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通过林权流转,有效激活了我市林业各类生产要素,增强了林业发展的活力,有力提高了林业的贡献率,也让更多的林农得到了实惠。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下一步,我们将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深刻领会《意见》的精神实质,努力贯彻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不断总结经验,立足完善,着力提升,顺势而为,为林权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运行机制
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 构建现代林业运行机制
珙县政府副县长 杨学东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完成,如何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真正实现“生态保护是基础,还权于民是根本,农民得利是目的”这一基本目标,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解决的课题。近年来,珙县逐步深化集体林权配套改革工作,紧紧围绕“抓改革、强配套、壮产业、促增收”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林权配套改革作为林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举措来抓,始终结合林改实践探索建立现代林业运行机制,始终以构建林木资源流转体系、林业经营管理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和林业产业发展体系的“四大体系”为重点,通过集体林权配套改革的创新突破,真正让群众手中的林权证变成了“致富证”,走出了一条适合珙县林业发展、促进林农增收的产业发展现实路径。
一、全面加快改革步伐,实现“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
珙县因林而美,是典型的南方集体林区和传统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县,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以林为主,综合开发”试点县和国家大林业改革试验区,是全省第一个实现全面绿化达标的盆周山区县,先后荣获国家工程造林银质奖、全国绿化百佳县等荣誉称号,林业逐步成为县域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全县现有林地面积82.02万亩,占全县幅员面积的47.63%;活立木总蓄积34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48.57%,绿化覆盖率53.17%。林地面积中,集体林地面积80万亩,占林地总面积的97.5 %。自2006年实施集体林权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全县已实现集体林确权面积79.2万亩,确权率达98.9%;确权农户8.69万户,确权到户率达97.6%;林权证发证率达92.5%。林改期间,全县共发生林权纠纷1412件,涉及面积1.42万亩,调处1407件,调处面积1.39万亩,调处率达98.8%,未出现一例林农非访、集访的不稳定事件, 全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2008年,全县林业产值达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申宇木业、盛世金潮、观宝山林业开发公司、名盛木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较好的协调发展。
二、全力破解“四大难题”,现代林业初具规模
(一)实行林权流转“阳光交易”,突破公平流转难。作为林改的配套措施,我县根据实际,制定出台《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紧急通知》,成立了珙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林地林木流转的相关程序和操作规范,实行公开、公平、透明的林权流转交易。我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履行职责,广泛进行政策宣传、技术指导、咨询服务,为有各种需求的主体搭建交易平台。2008年以来,在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的指导下,沐滩、恒丰、罗渡、石碑、仁义、洛表、孝儿、王家、下罗等乡镇,按照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的要求,委托县林业调查设计队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将原乡镇集体林场的林木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实行公开拍卖,林木纯收益达到1000-1700元/亩,与林改前相比提高了5-10倍。乡镇按照原林场的章程,将拍卖的林木收益及时分配到农民手中,同时将林地划分到原投土村、社,由村、社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确定林地的经营管理权,有的承包到户,有的由集体统一经营、分利到户。许多村、社林场在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和乡镇政府的指导下,参照乡镇集体林场的处置办法,采取公开拍卖、承包、转让、租赁等流转方式进行林地、林木流转,有效的防止了林权流转交易的暗箱操作和损害林农利益的行为,维护了林农的合法利益,保持了社会稳定。两年来,全县公开拍卖林木经营权21宗,纯收益1850余万元;林地流转1198宗,流转面积8.5万亩,流转均价30元/亩/年,农民年收益258万元,是林改前的6倍。
(二)创新林业经营模式,突破集约经营难。林改后,我县将原集体林分到农户手中,单家独户经营,农民个人的思路、发展意识不同,经营管理的方式不一,林地种植五花八门,并没有达到林改促进林农增收的目的。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问题,及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调整和完善各项支持政策,探索新型的管理和发展模式,引导农民分多种形式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是实行家庭联户经营,组建家庭林场;二是实行林地流转,将林地出租、转让给其他经济实体,组建私营林场,农民收入土地租金和实现劳务收入;三是走合作化经营的道路,农民投入土地,公司或业主投入资金、技术,收益按比例分成;四是走专业化合作道路,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制定章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销售。目前我县已建立工商注册私营林场15个,林业专业合作社15个,100亩以上的林业大户105个,其中1万亩以上的3个、5000亩以上的5个、3000亩以上的10个,全县集中经营林地面积已达35万亩。
(三)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突破融资贷款难。为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投融资难问题,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积极为林业企业寻求融资渠道,多次与县内金融机构商讨贷款政策、程序、操作办法、森林资产评估认定、林权抵押过户手续,同时积极为林业企业办理林权证,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2008年5月,巡场镇林业大户张成龙首次实现林权证抵押贷款,融资100万元用于林业产业发展,开创林权抵押贷款的先例,打破了林业贷款融资的体制机制障碍。200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市分行、四川省林业厅、四川银监局联合下发《四川省林权抵押贷款管理试行办法》,为拓宽林业投融资渠道、促进林业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证,社会投资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林权抵押融资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今年以来,由县林权交易管理中心牵头,已为11家企业评估了28宗林地森林资产,总价值达到6500余万元,林业企业从银行已抵押贷款融资1200万元,正在办理的有4宗1000万元。林业投融资渠道的拓宽,全面加速了林业产业的飞速发展。
(四)坚定“资源”变“资本”,突破发展壮大难。县委、县政府围绕“工业强县、特色富民”的战略目标,坚持“富民为根本,生态为底线”的发展思路,坚定推进潜在的林业资源优势变为现实经济优势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径,制定了珙县林业发展5年规划,重点培育申宇木业、名盛木业、盛世金潮林业有限公司、恒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观宝山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天馨香料有限公司、龙凤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扶持造林大户,建设林业百万元村,探索林业产业、生态建设的新模式,寻求林业发展的新突破,拓展延伸林产品的产业链。到2015年,我县将形成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明显、主导产业突出、竞争力较强的“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化一体化”的特色林业产业体系,预计将建成工业原料林基地40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10万亩、特色林化林(岩桂)基地10万亩。
三、以人为本用好“三权”,确保林农致富增收
针对我县的实际,我们在开展集体林权主体改革的同时,对林业产业的主体―林农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放活林农的经营自主权。允许林权所有者自主销售木竹产品,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允许林权依法、自愿、有偿、规范流转;允许将林权作为抵押、担保入股或合资、合作的条件;允许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种养业,开发森林旅游业。
(二)落实林农的自我处置权。通过调整商品林采伐管理政策,放宽经营采伐工业原料林的限制,落实更加优惠的林地利用和税收政策,保障农民经营自留山和承包林地的收益,使农民的生活更加宽裕。
(三)保障林农的改革收益权。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我们对所有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全面公开,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做到了公平、公正,保障了林
第三篇:林权流转——林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调查表
1、为什么要规范流转?
A 私下流转易导致林权纠纷B 农户正当利益等不到保障
C 能帮助农户提高流转发生率D 有助于引导农户林地林木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流转 E 保证入场交易,保障林权交易市场正常运行F 其他
2、现在私下流转多么?
A 没有了B 很少C 少数D 较多
3、现在林地流转活跃么?
A 活跃B 不活跃C基本活跃
4、现在活立木流转活跃么?
A 活跃B 不活跃
5、转出林地林木的用户得到了合理的收益吗?A 得到B 基本得到
6、农户为什么要私下流转?
A 不知道要素交易市场C 私下流转便捷
7、限制农户流转的因素:
A 农户文化程度低,不知道可以流转C 农户地理位置远,不方便来要素交易市场E 农户林地面积小,没人愿意转入G 农户要求的流转价格太高I 其他
8、流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A 没时间B 流转办理时间长D 社会资本不够活跃,转入方少
9、是否应加快流转?
A 不是B 是
10、下一步流转完善的方向:A 加大宣传力度B 上门服务
11、基层林业管理和执法单位地方财政经费保障:A 充足B 不足
12、您认为林权流转中最大的问题以及纠正措施:C基本活跃 C 没得到B 林地林木数量少,在要素市场无法流转D 其他B 找不到转入方F 农户的林木未达到流转要求H 农户所在村的限制C 农户地块分散,不好流转E 流转工作成本高C 不好说C 提高评估能力C 刚刚好
D 不好说
D 农户林地面积小,不愿意来交易市场D 减少流转费用
F 资产评估工作不规范E 其他
第四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范文
深化林权制度改革 大力发展林业经济
****镇位于****市****区中 部,总面积平方公里,辖 个村,万人,是。近年来,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上级部署,立足****实际,深入扎实地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 月,同志视察了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现将我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镇林业产业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滩区,以生态公益林和丰产林为主,全镇林业用地面积达到 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 万亩,用材林 亩,路林 多公里、万余株。年开始,我镇就在全区率先进行了路林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以拍卖、承包等为主的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林地产权制度改革,从而放开了林地使用权,激活了林业生产经营机制,调动了群众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彻底转变了“年年栽树不见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极大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其经验和做法在全区得到推广。文件颁布实施后,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为进一步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按照“抓林改,做产业”的指导思想,我们在工作中主要做到了: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林权改革工作开始后,镇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全镇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迅速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由分管副镇长任副组长,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设臵了林改办,抽调文化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精干力量专门从事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同时将林改工作做为全镇重点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另外,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详实的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通过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批复。镇里召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议,层层发动,分别签订林改工作责任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全面安排部署林改工作。
(二)宣传发动,培训骨干。为使林权制度改革深入人心,我们通过广播、标语,发放宣传册、明白纸和召开现场会等方式,加大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重要意义的宣传,特别是对 等试点村的典型做法进行重点宣传推广,使各级党员干部和群众认识到实行集体林权改革,不仅能调动群众种好树、管好树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调动了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镇林改办组织 次培训班,对直接参与和指导林改的镇、村人员进行以操作规程、方式方法为主的业务培训,共培训 余人次,发放明白纸 多份,确保了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摸清底数,明确任务。由 等部门组成调查小组,对全镇 个村的林木资源进行了逐村排查,在基础材料上报过程中实行“三级审核制”,严把三关:一是严把村级摸底统计关。村工作小组进行集体林业资源的统计,填写《集体林地(木)调查摸底情况统计表》;二是严把包村干部初审关。包村机关干部对所包村林木和林地的数量、四至界限、株数和造林等,逐村逐户核实,明晰权属;三是严把登记上报复核关。镇林改办对照****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场审验,检查村上报的登记表是否准确一致,审验合格后整理归档,并进行林权登记公示。最终确定有林改任务 个村 涉及宗地数 宗,面积 亩,其中生态公益林 宗,面积 亩;用材林 宗,面积 亩;路林 宗,株,公里。
(四)强化监督,稳妥推进。为扎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保质保量如期完成林改任务,我们建立了三项工作制度。一是统计制度。我们统一制订下发《 》,明确各办事处每月 日前上报工作进度,以便林改 办及时掌握工作状况。二是监督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必须积极稳妥,确保群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由镇 等部门组成的林权制度改革监督检查小组,对不严格按程序操作、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及时纠正,严肃查处。同时,充分发挥村务公开的监督作用,扩大群众参与认知度。认真对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妥善调处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纠纷和矛盾,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进行。三是考核制度。制订下发了《 》,在全镇的整体工作结束后,镇里成立林改考核组进驻各村,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对林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有利促进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五)完善档案,严格发证。一是严格规范林权制度改革档案资料管理,做到了资料齐全,有据可查。二是制定方案、规范程序、规范各种表格、规范林权勘验等制度,做到了登记内容统一、操作程序统一、业务标准统一。三是制定了林改档案管理办法。将林改资料的归档范围、内容、方法和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明确专门档案人员进行管理。同时,切实抓好林权证发证工作。我们采取以 为单位,逐村逐组开展林权证发证工作。共发放林权证 份,涉及 宗,面积 亩,占应发证的 %。
二、林改工作的主要成效
我镇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一)稳定了林木权属,增强了群众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实现了“种者有其林,谁造谁有权”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颁发(换)了林权证,落实了经营主体,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我镇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目前,全村人均树木 亩,路林人均 棵树,全村收入每年达到 万元,人均 元。
(二)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群众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时雨 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近年来我镇未发生一起森林火灾事故,连续 获得“ ”和“ ”荣誉称号。
总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我们坚决落实好,并且在下一步工作中,镇党委、政府将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稳定和发展林业生产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效益共赢,为实现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一
坚持九个结合确保林农得实惠、林业大发展*村林权改革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在新的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下,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州要求,扎实做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此次林权改革是继80年代初的分
山到户,90年代的四荒拍卖后在林业产业上一次规模更大、要求更高、更具实质意义的改革举措,也是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又一次重大的改革。作为中国核桃产业大县,漾濞县人民群众对山林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它的地区。漾濞的山是真正的“金山银山”。在这样的前提下开展林权改革试点工作,每一点决策、每一点措施触及的都是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此次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的参与者和实施者,我们县、镇驻高发村林权改革试点工作组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明晰林业产权为核心,以群众满意为宗旨,按照州县的统一部署,扎实推动了高发村林权改革试点工作。
高发村位于平坡村以西的普映山下。全村总面积35473.4亩,林地23856.2亩。村民委员会下辖13个村民小组356户1575人。高发村海拔在1800米至2200米之间,林地广,适宜发展核桃产业,核桃产业已成为高发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村民对林地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工作组进村后,我们分为三个组在全村深入开展了宣传发动工作,以召开户长会议、入户宣讲、发放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等形式,做到全村林农户主100的知晓林改、参与林改。在宣传发动过程中,我们有目的地进行了调查摸底,进一步摸清了高发村林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实施林权改革试点工作将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一是农户居住散聚不均,村民小组较多。二是大部分林农对林权改革持有怀疑态度,有等待、观望的心理。三是原有两山到户工作中四至界限表述模糊,四至界限交叉现象严重,且年代久远,难以具体指定山林界限。四是在林业三定中部分林地亩积与实际林地亩积不相吻合。五是群众对山林的依赖程度较高,拥有林地欲望较强。
针对上述问题,工作组在科学合理制定村民委员会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制定各组林改办法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注重抓实九个结合,全面推进林权改革各项工作。
一、一村一案、一组一策与公平、公正、公开、依法守法相结合一村一案、一组一策是此次林改试点工作为适应基层农村实际情况所作出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在高发村林业产权改革试点工作中,工作组在摸清林情地情、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全村的改革试点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方案报批按照“两上两下”的要求,严格按照《土地法》、《森林法》和村规民约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高发村实际的实施方案,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镇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并召开村民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经全村村民代表大会审议且通过,最终形成《高发村林改方案》。方案的制定严格按照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充分尊重民意,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得到了百分之百的农户拥护。
在制定一组一策的工作方案过程中,工作组将各组成员科学合理地安排到各改革小组中,加强了对各小组的领导。在具体制定各组方案中,各小组组长一是把好方案的合法关,使方案达到既不违法,又能充分贯彻好各级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都能依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把好公平关,有效避免了各村民小组在讨论、审议、表决实施方案过程中,借助宗族、民族、家族和地方势力,使少数群众利益受到侵害,或打着“一组一策”的幌子无原则地划分林地的现象发生。杜绝了无山、无林农户的产生。充分体现了实施方案的公平、公正、公开与合法。
二、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与维护党在农村政策的严肃性和延续性相结合80年代所进行的两山到户改革中的山林四至界限表述不清,常常以“东至某某山、西至某某路、北至某个石头、南至某某家山林边”一类的方式进行表述,而且存在绘图粗糙、山林证上的面积与实际面积不符等问题。如今,当初标识的界限大部分已被人为或自然灾害破坏或挪位,为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林改难度很大。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我们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做到与现实相结合。对目前四至界限尚未被破坏的山林地块给予优先划定,并坚持面积服从于历史四至,不管现有面积与原来登记的面积有多大出入,均按现有四至界限予以确权。对于目前四至界限已不存在的地块,我们要求原户主与与之有争议的农户出示相关证据。如请当初划定四至界限的老村干部指认或请村民小组70以上的农户户长予以确认,最终根据所提供证据,进行确权。
针对此次林改政策所提出的“均”山到户,工作组既坚持做到维护好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严
肃性与延续性,又做到既不使原来开荒种树的农户利益受到伤害,又能体现出此次均山到户的政策。在具体工作中,工作组经过反复研究,并通过广大林农表决后提出方案,即:按全组林地面积平均分摊到户的方式求出各户应享有的平均面积,然后先对现有面积达到或未达到平均面积的农户进行原有山林划定,并予以勾图确权。其次再对超过全组户均面积的开荒户和超出部分
进行划定。对开荒户超出户均数的部分,请相关专业人员对超出面积上的附着物进行估价,经当事双方协商同意补助差价后进行确权。另一方面,农户如不愿享有林地权,愿将林地权转让给开荒户或其他,经当事双方协商同意补助价格后,方可确权。
三、宣传工作与具体工作相结合宣传工作是让林改政策家喻户晓的主要形势。在工作中,我们一是做好了常规的宣传工作;二是坚持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林改工作始终。即:在实施中,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矛盾纠纷,及时做好调解、协调的同时,将林改政策和《土地法》、《森林法》、村规民约宣传好、宣传透,让林农真正明白林改的目的和好处,使林农由原来对林改持消极态度,不愿林改向我要林改转变,由等待观望向积极参与转变。
四、找准突破口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在林改中,各项实施方案虽然都经三分之二以上的村民代表、户长会通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纠纷较多、矛盾较突出,还有很多农户不理解、不支持,更有甚者还持有怀疑态度,迟迟不愿参与到林改中来。对此,工作组深入调查分析,找准突破口,采取从易到难的办法,选取问题不多、纠纷较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民小组进行试点中的试点,为各组全面推进作了表率,安了定心丸,大大降低了在全村全面进行林改的工作难度。
五、集体分配与个人调配相结合在高发村,因受群众小聚居大分散的居住格局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你家的山林在我家房前屋后,我家的山林在别家的房前屋后的现象,给农户管护好山林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另外,有的农户需要林地来发展畜牧业,而有的农户则需要荒地来发展核桃和其他经济林果。对此,工作组首先通过集体讨论,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荒地、林地进行均分到户。然后,给予一定时间,让有不同需求的农户之间相互进行协商。通过农户间协商议定后,工作组再对两家议定的结果进行确权,最大限度地照顾了农户的利益。
六、统筹兼顾与因地因人因组制宜相结合高发村13个村民小组各组与各组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村村民整体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有的村村民整体素质不高,群众思想不统一;有的村民小组问题多、纠纷多;有的村民小组问题少、纠纷少。因此,一是工作组在具体工作中不搞一刀切,根据各组的实际,深入广泛做好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等各项工作,并对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二是在坚持既定方案的基础上,阶段工作交叉进行。
七、目测和实际丈量相结合因高发村群众对林地的依赖性强,户户都想拥有位于村子周围,土质肥沃,适宜发展核桃等经济林的林地、荒地,且拥有的欲望较强。所以,在具体分配中,我们采取了实地丈量与目测相结合的方式。对群众拥有欲望强烈的林地、荒地,进行了实地丈量分配;对于离村较远、不便于管理,也不便于实地丈量的林地,经征得群众同意,采取目测丈量的方式。
八、工作组总体推进与突出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相结合在实施林改试点工作中,高发村工作组13名成员分成三个工作组,深入全村13个村民小组进行林改宣传、方案制定、划地勾图等工作,做到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在分工的基础上,全组成员做到分工不分心,各块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工作组实行定期集中协商讨论的工作机制,在遇到突出困难、纠纷和问题时,全组成员集中力量,集中智慧进行处理,使林改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困难和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不留隐患。避免了林改工作中“这边压下,那头撬起”的现象的发生。
九、着眼当前与兼顾长远相结合此次林改工作将一定70年,时间跨度大。一经定下的林业产权将在长期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根据群众的意愿,划出1000亩林地作为村级公益林。公益林又分为水源林、护村林、集体公墓林地,使群众“眼前有耕地,有水源、有宅基地;今后也有耕地、也有水源,故后也有墓地”,确保了群众的长远利益。
通过抓实九个结合,高发村林改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到6月底已解决组界纠纷、村民之间纠纷近30多起,初步完成了山林划定和勾绘草图的工作。所开展的工作均实现不留隐患,不留尾子,真正达到了林农满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