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

时间:2019-05-14 01:4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怎样使水变清

一、教学目的: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

4.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5.愿意合作交流。

6.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二、教学准备:

1.烧杯、铁架台、塑料瓶等。

2.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3.做好参观自来水厂的准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一杯浑浊的水,问: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

2.围绕“怎样使浑浊的水变清?”进行讨论。

3.学生进行推测。

4.汇报交流学生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推测,设计实验研究方法。

2.分小组汇报实验研究方案,集体交流评议,完善实验方案。

3.组织实验:

(1)实验一:将浑浊的水静置,存放一段时间后,观察有什么现象。(加明矾后,效果更明显)

(2)实验二:

a.用绳将一个去底的空塑料瓶倒吊着;

b.在吊着的瓶中装入洗净的石子和砂;

c.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瓶中,从瓶的下口渗出了相对清洁的水。

4.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实验一采用的是沉淀的方法;实验二采用的是过滤的方法,这些方法都能使浑浊的水变清。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提问: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办法?

2.讨论后,合作做一做。

3.引导学生小结:能使浑浊的水变清的方法有过滤.沉淀.消毒.蒸馏.离子交换等。

4.参观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程序。

第二篇: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怎样使水变清教学设计及教后感

《怎样使水变清》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怎样使水变清》是鄂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所学内容。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怎样使水变清的方法。为以后学习“烧开水”、“水位为什么会升高”、“水是怎样变热的”等内容起了铺垫作用。此外,学习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水是什么样的》,了解了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对物体的分类(气体,液体,固体)也有了初步认识。具备了学习本单元内容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且学生们对水知识的学习有极大兴趣,我们采取传统的实验探讨教学和现代的较直观的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学生们会很快地、轻松地掌握本课的知识点

三、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能用感官直接感知浑浊的水,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以及学会使水变清的方法。并且知道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浑浊的水变清的过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1、通过用简单的器材做使水变清的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重点:知道使水变清的两种方法,沉淀法和过滤法。

难点:实验过程与分析。

四、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烧杯、漏斗架。

2、生活中的污水图片(课件)

3、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示意图(课件)。

学生准备:

塑料瓶、浑浊的水、洗干净的小石子和砂。

五、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并且知道水是生命源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依存于水。而我们平常在厨房、浴室及厕所使用过的水会流到什么地方了呢?

生:下水道、河流、大海……

2、师:我们把这些水称之什么水?(污水)

3、师:除了刚才上面提到途径可以产生污水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产生污水?

4、播放课件:生活中排放污水的画面、图片。

5、师:.淡水资源本来就很少?这些污水要不要再次利用?

【利用谈话、播放污水图片引入课题,在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洞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目的。】

(二)质疑猜测

1、师:污水在再次利用以前,怎样才能使水变清,得到净化呢?

2、学生猜测、并讨论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静放一段时间、把水里的泥砂取出来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表扬并加以解释)

(三)实验探究

1、用沉淀方法使水变清。

(1)师:要除去水中的泥砂等杂质,最简单的办法是什么呢?

生:放那里不动,过一段时间就比较干净了。

师:把水放在容器中,不要动手,过一段时间,大部分泥砂就会沉入水底,这种使水变清的方法叫沉淀。

(2)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观察。

(3)

利用把水静置的时间,进行下面的讨论:

a.生活中哪些方面应用了这种方法?(生活用水)

b.观察沉淀后的水有什么变化?(变清)

2、用过滤的方法使水变清。

(1)学生实验

①师:刚才有些同学说把污水里的泥砂“取”出来,那么我们用什么办法才可以“取”出里面的泥砂呢?

②学生进行推测。

③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推测,师生共同评议并小结。

④师:下面各组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将污水中的泥砂“取”出来

⑤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演示实验过程。

①教师介绍各组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实验工具,②教师根据发现的问题,边示范边讲解过滤的方法、步骤。

a.将已沉淀的还比较浑浊的水慢慢倒入漏斗。

b.水透过滤纸缓缓流入下面的烧杯中。

c.观察烧杯中的水与刚才沉淀的水有什么区别?

d.观察滤纸有什么变化?

③学生将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并小结:像这样利用一些实验器材,将污水里的泥砂“取”出来,这种使水变清的方法叫沉淀。

(3)学生再次试验

①学生分组实验

②教师巡视指导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懂地老师要及时点拨,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及要求:)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点,此处安排了四个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验证和应用,掌握学习研究科学知识和科学现象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初步建立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四)拓展探究

1、沉淀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它有什么缺点

(能使水中的悬浮的杂质凝聚成一些较大的颗粒并慢慢沉到水底,但它不能使这些沉淀除去。)

2、过滤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同时又有哪些缺点?

(过滤可以将水中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但它不能将已溶在水中的物质除去。)

【此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五)回归生活

1、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使水变清的方法,2、出示课件,介绍自来水厂净化的过程。

自然界的沉沙池

一泵站

调蓄池

加氯

滤池

反应沉淀

加矾

二泵站

清水池

送水泵站

千家万户

【此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树立科学探究理念,以此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六)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有哪些感悟?

3、有没有困惑?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然后教师再进行补充、总结性复述,最终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

板书设计:

9、怎样使水变清

沉淀法

过滤法

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的,适应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新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在科学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一、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指导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要采用观察法、假设法、模拟实验法、研讨法等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假设——实验——结论”的途径对怎样使水变清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进行探究实验,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在实验中,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2、放手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

科学离不开实验。因此,科学教学很重要的一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实验。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猜测、讨论净化水的方法,然后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进行试验,从而让学生来验证自己猜测,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在教学当中,还是有很多细节没能够很好的处理,比如学生在做过滤这个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课前考虑不够周全,课堂秩序比较混乱,造成教学过程的不完美。还需要日后不断提升自己本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去探究如何去完善课堂,让学生学得更开心。

要生存,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开拓教学更宽更广的前程

第三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水与生命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水与生命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片资料和做植物的实验,以及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到水与生物的密切关系。2.能与同学合作做好有关水与植物关系的实验。3.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图片:干旱的土地和枯黄的庄稼,动物在钦水,被喷灌的大片植物等等。2.学生: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一株盆中的植物。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讨论:为什么说“水是生命的源泉?”

(1)出示图片:a.土地龟裂;b.禾苗旱死;c.斑马钦水;d.一株植物浇水前后的变化情况的图片。(看图后学生还可更多地举例)

(2)学生讨论,并汇报:动物要喝水,人也要喝水,植物要吸收土中的水;有了水,小草才是绿油油的,大树才能长出新的叶子,没有水,草和树都有会枯死„„

2.做实验观察植物身体内的水分到哪里去了。实验一:

(1)出示实验器材:盘子三个;西红柿两个,青菜两棵,西瓜两片。(2)让学生讨论实验方法。

(3)实验:用力挤压,看看植物的茎.叶和果实里有没有水,有多少水。(4)学生汇报实验结论:植物的身体内有很多水分。实验二:

(1)将一株长得比较好的植物,用一个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放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2)观察:在塑料袋的内壁上,有小水珠和水雾,这说明了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植物身体内的水分蒸发出来了。

(3)小结: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可见植物“喝”的水,一部分留在“身体”里,一部分被蒸发了,水实际上也是在植物体内不断循环的。

(4)讨论:我们喝的水到哪里去了?

(5)归纳:水是生命脉的源泉,人类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植物也离不开水。

(三)运用知识: 1.阅读小资料。

2.讨论怎样保护水资源。

(1)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2)合理安排生活用水;

(3)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树多了,可以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鸡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研究身边动物的乐趣。

2.能按一定的顺序去观察鸡的外部特征。

3.能按照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去开展研究。

4.知道鸡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个部分,身上长满羽毛,有喙,繁殖方式是卵生。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活鸡或鸡的剥制标本、课件、鸡的生活习性场景、小鸡、养鸡场等。

2.学生准备:课前有目的地观察鸡的生活习性,收集有关鸡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启发学生回顾关于鸡的已有认识。

1.教师出示:有关鸡的图片和鸡的生活资料,提问:说说这些鸡在做什么?

2.教师提问:除了鸡的这些活动,你还知道鸡的哪些事情?

(二)观察鸡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获得对鸡的整体认识。

1.出示活鸡,学生观察,说出鸡的身体特点。

2.联系生活,回顾已有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鸡的生活习性。

(三)提出问题,整理问题,确定研究课题。

1.通过观察.了解,关于鸡,你们还有哪些问题?

2.整理问题,指导学生将问题分成两类:一是本节课可以研究的问题;二是课后可以在家里或者到养鸡场自行研究的问题。

(四)设计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1.设计研究方法。

2.学生动手实验。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五篇: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的消化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物的消化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以及食物在人体内的主要消化过程。

2.知道如何保护人体的消化器官。

3.回顾进食过程并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4.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述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结果。

5.意识到现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面包、水果、纯净水等食物

消化器官的课件、消化过程的资料

三、教学重点:认识人的消化器官,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知引入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身体里后,只有消化了才能被身体吸收利用,你知道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食物的消化”。

(二)探究人体的消化器官

(1)问:你知道消化器官分布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吗?我们用吞咽食物来体验并推测消化器官的消化过程。

学生吞咽食物,慢慢感受并用手摸颈部等部位,体验食物在身体的运动过程,吃进去的食物到哪里去了,注意要细嚼慢咽。

(2)相互交流吞咽食物时的感受。

(三)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主要作用。

(1)出示消化器官图的课件,阅读课文中的资料,认识消化器官及其作用。

(2)说一说,人的消化器官有那些?并在自己的身体中指出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样?

(3)小结:人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口腔在人的头部,内有牙齿,舌等。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里面,是口腔到达胃的通道。胃在腹腔的上部,进入体内的食物首先到达这里。小肠在腹腔的下部,连着胃与大肠,大约5——6米长,弯弯曲曲的。大肠比较粗,下端与肛门连接,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四)描述并且填写消化器官

(1)在书中填写流程图。

(2)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来表述

(五)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问:消化器官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应该怎样做保护好它,使身体更健康?

(2)学生讨论,然后归纳出基本方法。

(3)小结:保护消化器官要做到: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要狼吞虎咽;暴饮暴食;这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写字,做剧烈的运动。

下载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上册 怎样使水变清 1教案 鄂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的营养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物的营养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所含的主要成分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2.能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等实验材料。 3.用火烤、滴碘酒、按......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胡华锋 一、教材简析: 1、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编写,这册教材着眼于学生科学素......

    三年级科学上册 兔和猫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兔与猫一、教学目标 1.热爱小动物,乐于去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 2.能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猫和兔的相同点,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3.知道哺乳动物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明天的天气怎样1教案鄂教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明天的天气怎样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明天的天气怎样》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力求调......

    四年级科学上册 明天的天气怎样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明天的天气怎样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明天的天气怎样》是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力求调动已有......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沙尘暴 1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3.沙尘暴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 2.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3.能利用简单表格、......

    三年级科学上册 食物从哪里来 1教案 鄂教版

    (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食物从哪里来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来源。 2.能按食物的来源将食物分为动物类食物及植物类食物。 3.能按照食物的来源对常见的食物......

    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1、信

    1、信 教学目标: 1、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这两个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中蕴含的互亲互爱、互帮互助的人情美。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