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学C

时间:2019-05-14 01:51: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行政学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行政学C》。

第一篇:行政学C

《行政学》模拟试卷(C卷)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

注意:所有答案均要写在另附的答题纸上。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2、集权制及其特点

3、立法监督及其方式

4、行政职能的主要内容

二、论述题(20分)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三、分析说明题(20分)

有人认为“行政领导的权威就是职位权力。”请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四、案例分析题(20分)

2009年10月14日晚上7时许,上海某公司18岁司机孙中界驾驶一辆金杯面包车好心搭载路人,却被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认定为“非法营运”。孙中界在遭遇钓鱼执法后,无法接受做好事被冤枉遭受屈辱的事实,断指以示清白,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10月17日,上海市政府要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10月20日,浦东新区公布了调查结果,称孙中界涉嫌非法营运行为,行政执法人员在处理过程中,取证手段并无不当,不存在“倒钩”执法问题。该结果一经公布引起社会广泛质疑。上海浦东新区政府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于10月26日对“孙中界事件”重新认定为“在执法过程中使用不正当取证手段,依法终止执法程序”。浦东新区政府为此向社会公众作出公开道歉,同时启动相应的问责程序,对直接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

最后,上海政府网站公布浦东钓鱼案最新处罚结果,上海市监察局决定给予浦东新区副区长陆月星和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吴福康行政警告处分,处罚原因是在对原南汇城市交通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对驾驶员孙中界采取非正常执法取证的“10·14”事件中,没有深入实际进行核查,轻信基层执法大队对该事件的情况报告,并在浦东新区五部门共同讨论的新闻统发稿上签字,以致公布的结果与事实真相不符,误导了社会公众,损害了政府形象。

1、什么是行政监督?

2、分析说明该案例中有哪些方面的行政监督?

第二篇:行政学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学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管学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行政管理的过程与内容;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学习行政学的指导原则: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广泛吸取各国现金的理论和经验;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门科学。

第二章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的概念: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人民赋予;行使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合法的强制力量,依法行政;可具体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行政小三权),或立法权、管理权和决定权。我国行政权力的特点:服务性或人民性;派生性或执行性;统一性或垂直性;权威性或强制性。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透明为要义;以高效为目标。行政责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不可推卸性、法律的规定性。行政权力与行政问责:决策失误要问责; 执行不力要问责;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要问责;内部监督管理不力要问责;行政首长言行与职务身份不符要问责;根据权威问责信息,可以通过合议机构启动问责程序。

第三章行政组织与行政结构

如何理解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权力的物化,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国家行政组织是依照法定程序组建和变更的;行政组织是各类行政机关的有机组合,是由人员、职位、单位、部门等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行政组织机构改革与发展的直接目的,是从组织上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政治性与权威性;公共性与系统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原则:专业化分工原则;命令统一原则;业务类同原则;权责法定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行政幅度原则;政治与行政分离原则;政治中立原则。现代行政组织原则:法治行政原则;职能目标原则;精干效能原则;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行政三分制:即在一级政府管理系统内部将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适度分离并在运行过程中使之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行政三分制”的基本宗旨:分权、重组、创新、协调、目标。行政组织体制:首长制: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手掌一人行使。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从纵向上划分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形成有效的层级节制关系;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当。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利是集中行使的,行政管理中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行政首长或上级领导决定,部门领导和夏季职员很少有自主决定权。分权制:是指一级政府组织的各层级、各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物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行政首长对下级或下属范围内的事物亦不加干涉。第四章行政职能与公共服务

如何理解行政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它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的特点:政治性与社会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和整体性;强制性和服务性;共同性和专门性。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保卫职能、专职职能、民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公共行政的程序性职能:(管理七职能:POSDCRB)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当前我国行政职能定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行政主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行政职能的内容和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化;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

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要矛盾的转变使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公共行政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化改革开放对行政职能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职能的新要求。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党。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公共服务的特点: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共服务的广泛性;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公共服务的动态性。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发展方向。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制度供给对象。“以人为本”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治理机制;改革公共行政体制;

第五章行政领导与领导体制

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环境。

行政领导: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行政领导特征:统一性、执行性。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共产党领导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依法行政原则; 4.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行政领导的方法:群众路线法调查研究法矛盾分析法现代科学方法。

行政领导的艺术:处理事的艺术领导人的艺术掌握时间的艺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德)业务素质(才)其他素质(健康体魄,人格魅力、创新能力等)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央提出的五大能力:不断地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六大领导本领(胡锦涛05年7月山西考察)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六大领导能力(习近平):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苏荣书记在2008年12月15日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讲话 :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敏锐把握趋势的洞察力;二是勇于破解难题、善于抓好落实的操作力;三是愿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四是冷静应对复杂情况、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驾驭力。行政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具有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具有良好的气质结构。

第六章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

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的行政决定过程。行政决策的特点:目的性、选择性、强制性、政策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

行政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标移位; 执行不力; 腐败行为。

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执行型决策与行政性决策;中央决策、地方决策与基层决策; 基本的决策理论模式: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论决策模式;垃圾桶决策模式。行政决策体制:行政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行政决策过程:

(一)行政决策形成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抉择方案

(二)行政决策实施阶段: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行政组织与行政指挥;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三)行政决策完善阶段:信息反馈;(2)决策修正;追踪决策。

控制行政执行过程的方法:完善体制和设计;注意对行政执行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问题诊断;

第七章人事行政与人事体制

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人事行政的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适才适用原则智能互补原则。《公务员法》的有关新内容:公务员范围扩大了;个类别增加到三个类别;公务员任用增加了聘任制;笔试面试法定化了;考核内容增设了“廉”,考核等级增加了“基本称职”。4.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聘任制。

第八章财务行政

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的职能。我国公共支出制度的改革:合理界定公共支出的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深化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各预算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实现公共预算的衣服管理。

第九章行政监督与依法行政

行政监督:是指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纪律与遵守几率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知道、纠错的活动,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行政监督的必要性:行政权力地位重要且范围广泛;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行政管理主要是人财物管理,行政人员易受其诱惑。外部监督: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非专门监督(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专门监督(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审计监督)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意义: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政策有效执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政清廉,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途径: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我国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行政法规、制度不完善,制定落后,一些行政活动无法可依;行政活动中有法不依现象普遍;对行政违法活动的处罚不力,执法不严;腐败现象仍相当严重。

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

行政文化的内容:主观性的行政文化: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意识、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规范性的行政文化: 行政传统、行政习惯、行政原则行政文化的功能:指导与整合功能;铸造与培养功能;凝聚与激励功能;调适与规范功能;行政伦理的内容: 行政个体的个人品德; 行政职业道德(奉公、守法、忠诚、负责); 公共组织伦理; 公共政策伦理;行政伦理的功能: 引导功能; 规范功能;维系功能; 选择功能;

第十一章行政效率与绩效管理

行政效能的测量与评价:衡量指标:质量、数量、费用、时效等指标。技术性测量方法:行政功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要素测量法、标准比较法。社会性评价方法:政治价值评价法、社会效益评价法。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改善环境、合理设置机构、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行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明确行政绩效管理的法定地位。行政绩效管理应以行政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为基本前提。建立和完善行政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以一定的激励制度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开放、和谐的行政绩效管理体系。以电子政务为契机,建设高效、统一的行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行政绩效管理的工作程序: 制定明确的行政绩效管理协议和行政绩效管理规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指标。实施行政绩效评估。推动行政绩效管理的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加强行政绩效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第十二章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

政府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意义非常重大。加行政改革的目标:提升政府能力;提高行强民生工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政效率。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也使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调整行为变革(观念转变)。

量的需要。政府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大西方国家行政机构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及其公共服务投入,是更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府机构日趋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内容;从实际情况大,职能分工专业化;政府部门综合协调出发,致力改善和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职能的增强;加强政府参谋咨询组织建设;环境也使各级政府的责任,需要认真履行。建立健全行政信息系统,实现行政管理手 段的现代化;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 和指导作用;在政府管理中引进私人企业的成功管理方法。

当前我国如何进行行政改革: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为什么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答: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为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有那些影响

答: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新技术中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也使管理理念革新与发展的结果。它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度;能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简化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当代行政发展的趋势:全球化;分权化;电子化;民营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政府社会职能的主要内容与任务。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

第三篇:行政学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古德诺提出国家功能两分法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而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对整个国家社会事务所实施的管理。1865年,斯坦因提出“行政学”概念。

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写出《政治与行政》。1926年怀特推出了《行政学导论》。

古立克的管理“七职能说”(即POSDCORB)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强制力量。

我国的行政权力的特点:服务性、派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基本来源。

第二,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

第三,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第四,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

现代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民意为基础。

第二,以政策为依据。

第三,以法律为准绳。

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利:从执行或实现统治者意志角度来看,这种塔式层级制集权结构是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在这种首长制的集权体制下,能够卓有成效地做到命令统一,步调一致;指挥灵便,行动迅速;事权集中,责任分明;层级节制,统筹兼顾;能够保证上级决策或领导意志得到最有效地贯彻执行。

弊:如果把集权制的功能无限制的扩大与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出现超强的政治与行政控制,出现一个高高在上的、脱离现实社会的绝对权威,一种没有任何限制和制约的专制权威。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公民或全社会负责的活动。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国家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

1.政治性与权威性

2.公共性和服务性

3.科学性和系统性

4.派生性

现代行政组织的原则:

(一)法治行政原则

(二)职能目标原则

(三)精干效能原则

(四)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

(五)职、责、权一致原则

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和行政资源。

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是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首长制。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世界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

务。

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职能

根据政府行政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行政职能模式区分为三大类,即:统治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管制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

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的内容和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2、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

3、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型职能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

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4、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

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

(1)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3)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

(4)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行政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P132

行政领导方式有:

专断式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方式、放任式领导方式p141

行政领导艺术:

处理事的艺术、领导人的艺术、掌握时间的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p145

授权艺术(百度,仅作参考)

授权:是分配任务而不是分配权力,根据分配任务的大小,确定授予权力的大小。

授权,就是指由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以一定的权力,使其能够自主地对授权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决断和

处理。

授权的优点:

1、集中精力办大事,并使主管有时间学习新的技能

2、提升下属的士气和信心

3、帮助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改善上下级关系

4、有利于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5、有助于培养下属才干

授权原则:

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将权力授予靠得住的人,这是授权的一条最根本的准则。

2、责权对等原则。授予多大的权力,就要负有多大的责任;要求负多大的责任,就应该授予

多大的权力。注意保持权力和责任的对应、对等关系。

3、逐级授权原则。授权应在直接上司与在他领导的直接下属之间进行,不能越级授权。

4、信任原则。授权过程中,领导者应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精神,信任下属,让他

们在自己职权内自主地处理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的工作。

5、有效控制原则。既要授权,又不能失控。这是授权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用人艺术(百度,仅作参考)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

2、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3、激励理论

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

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动机激励。

动机激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外界给人一种刺激来推动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外界的刺激使人的内在动机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

目标激励。

强化激励。

行政领导者基本素质:p1461、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

3、其他素质:智力素质(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

将领导者素质和用人艺术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形成领导者的任用问题。(案例分析)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共产党领导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依法行政原则

4、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做出行

政决定的过程p155

程序化行政决策是为了解决一些常规性或惯例性的问题而作出决定;非程序化行政决策是为解决非常

规的、突发的或新的问题而作出的决定(选择)p158

战略决策是指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目标相联系,具有全局和长远指导意义的行政决策;战术决策是指与

局部的、阶段性的目标相联系的,依据战略决策处理具体事务或解决具体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战略决策一

般只限于中央决策,地区和基层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决策多属于战术决策。(选择)p159

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p165

把行政决策看出是不断逐步修改、调整以往决策的过程,而不是要求重新全面考虑决策方案

委员会制,又称集体负责制,是指行政决策是由2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人组成的委员会或小组或联

席会议所做出的体制。

瑞士的联邦委员会就是该决策体制的代表。P170

人事行政的作用:p186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的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p1901、党员干部原则

2、功绩制原则

3、依法管理原则

4、适才适用原则

5、智能互补原则

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P213

公共财政职能:p216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国家、政党和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政策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P256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p2581、行政权力地位重要且范围广泛

2、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

3、行政管理涉及大量的人、财、物管理,行政人员易受其诱惑

4、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

依法行政:是指公共行政权力的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设定并依法实施行政行P272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p287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

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

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改革的动力:p349

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

2、经济动力

3、意识形态动力

4、社会动力

5、人口动力

6、文化动力

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

2、新技术的采用

3、利益需求

西方行政改革的侧重点是政府职能的减少,具体内容有:p3561、非国有化

2、自由化

3、压缩式管理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p357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

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

4、是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

5、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选择)p36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

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选择)p36

2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的重点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选择)p362

行政发展:是指各国政府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大力推进其公共行政的变革,扩大政府行

政能力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各种活动p363

当代行政发展趋势:p3671、全球化

2、分权化

3、电子化

4、民营化

试论述如何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这是今年行政管理学的自考论述题,答案是百度出来的,不代表标准,仅供参考)

1、创建伙伴型政府间纵向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政府间权力结构,将奠定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的框架性基础。创建伙伴型政府间纵向关系,必须建立相应的权力结构框架,即要在实现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政府的“再集权”,促进政府间合作与互相依存关系的形成,完善在政府间纵向权力监督保障体制。

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首先应看到,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归根到底是由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决定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利益均衡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动态平衡的实质性内容。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有权威的、能对社会发展进程实施有效领导的中央政府,是社会变革时期能以较小代价赢得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中央所集之权只能是依法应属于中央的那部分权力,而不应是所有的国家权力;中央不应侵犯依法应属于地方的那部分权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形成的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的一种制约能力。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行使的相对平衡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划分所应达到的直接目标。当然,这里说的权力行使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说中央与地方在权力的种类和数量上必须相同,而是说与它们各自的职责相对应的权力平衡。

2、提供制度化的政策安排

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制度化的必要前提,而制度化,则是经济关系合理化,目的是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制度化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中央的权威,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央权威为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秩序安排,这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化政策安排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权威保证,我国市场化改革是在地方分权化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如果没有中央权威,就不可能有效地消除地方主义的封锁,也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改革的深入,市场作用的扩大,使得原有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幅度越来越大,程度也越来越深,特别是不同地区、行业、经济形式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差距扩大、收入悬殊问题,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的资本结构重组,必须依靠国家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不断强化地方的利益就可能损害国家经济的统一性。同时,通过权威来激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政治,又是使发展中国家顺利进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由此,制度化过程中必须有中央的权威。其次是秩序供给,国家必须在现代化的快速变革的过程中,提供社会有序发展的秩序结构。

3、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监控机制

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体制并不是让地方不受制约。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因此中央政府负有对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和监督的重要责任,实际上在实行分权制后,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要变直接的行政干预为间接的法律监督、则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要变事前行政审批为主为事后合法性监督、效率监督为主的监督手段,以保证地方政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自由行使权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程序。

第四篇:行政学论文

论 文 题 目

专 业:行政管理 姓 名:--王磊-----

学 号:--10013-----课程名称:--行政法研究--------授课教师:---齐明山---日 期:-20101210-

论政府绩效考核与企业行政管理的加强

企业行政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上上下下和方方面面的沟通和协调,政府绩效管理则是政府借鉴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形式的产物。行政管理在企业中主要有管理、协调、服务二大功能,其中管理是主干,协调是核心,服务是根本。从现在发展趋势来看,政府绩效考核与这几点具有相同之处,但是,政府与企业的根本不同在于组织的性质,政府作为公共组织,以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为基本职能,而企业则相反。因此,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行政管理新体制,从而推动和保证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加强和改进企业行政管理,同时能够对政府绩效考核的改进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价值取向:明确与多变

企业管理的价值取向是明确的,这就是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经营理念、策略的调整,实际上都是为了在变化了的环境中更好地实现这个价值取向,而价值取向自身是没有根本改变的。而政府管理则不同,政府组织具有公共性、公益性,因此政府不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组织必须把公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另外,公众利益还是多元的,公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从其根本性上说是一致的,但它们的实际表现形式却会有所不同,这些都决定了政府价值取向的不固定性。

政府价值取向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首要地位。政府的价值取向不同,管理目标也就不同,从而管理的手段和方法也不一样。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间,我国政府的价值取向一直在进行调整。绩效管理只是政府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工具,这个手段和工具的使用是完全服从于政府管理的总目标的,而政府管理的目标又是由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政府的价值取向决定的。这也是政府绩效管理和企业绩效管理的重大区别之一。

二、企业行政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企业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这些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并以此为指导来促进他们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通过企业行政管理来实现,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换言之,企业行政管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

有助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讲,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企业行政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服务和保障的作用。

有助于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它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其职工也会存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目前我国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政企不分的现象依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努力同政府部门打交道,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思想上的和实践中的难题,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有助于保证企业实现生存发展目标。一般来说,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开展如下工作发挥作用:一是计划工作,即确定管理内容的目标和决定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二是组织工作,即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明确工作的内容,并将其按性质分类,逐级建立自上而下的责权关系,保证行政管理渠道的畅通无阻;三是指挥工作,即采取具体措施,调动和协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按要求完成各项工作;四是控制工作,即对指挥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监测、控制与调整。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提出不同的重点和要求。上层行政机关的主要活动,是规划、决策、控制、沟通等全局性工作,追求的是社会总体效率。重点要从领导方式、决策程序、组织结构、信息反馈、协调监督等方面改进工作,提高效率。

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得到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竞争实力大大加强。为促进中国更快更好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被提出,这不但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企业的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经济实力以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企业的科技竞争力体现为能否紧密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学习;能够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地健康发展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之中,企业在发展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企业的职工也会存在思想和实际上的一些问题,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因素。同时,企业也需要同一些政府管理部门打交道,以争取项目和资金。而企业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同政府部们打交道以为企业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企业职工面临的思想和实际困难以及企业的困境,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

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如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等。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通过将企业管理讲求投入和产出、讲求成本核算的精神引入企业行政管理之中,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还可以科学地衡量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行政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必须把学习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紧密同工作结合起来,这样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才能杂而不乱,有序的进行。

四、企业绩效考核对政府绩效考核发展的作用

绩效标准是得出评估结论的依据,在绩效管理中举足轻重。企业生存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的赢利性质,决定了它们绩效管理目标总是围绕经济效益设定,即便是垄断性企业,其垄断程度也远低于政府的垄断性行为。所以,企业总是根据竞争的需要,从内部或者是外部找到提高管理绩效的参照系,确定绩效管理的标准数值。而相比于企业,政府却有以下不同。

政府的垄断性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政府的生存环境是法律规定的,所以是绝对安全、稳定的,而且是缺乏竞争的。政府机关从来是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生活中,而政府机关自身却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所以也不容易制定出严格、科学的自我约束性的绩效管理政策。由于缺乏竞争,政府的官员们没有必要关心社会财富的使用效率,也没有必要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反,如果不“制造”出超额的公共服务,不想办法“制造”出预算赤字,就不能争取到特权、不能获得要求扩编的理由、不能争取到来年的增加预算款,还有种类繁多的“精神鼓励”——荣誉。这些“制造”出来的公共服务、“制造”出来的预算赤字,往往与实际需要混杂在一起,使绩效管理无从评判。

政府部门的工作弹性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由于政府部门是唯一的,工作的弹性非常大,比如治安、消防、市场稽查等工作,都不能预先设定刚性指标。我们曾经看到报道,由于有的地方为治安工作设置了考核标准,于是就出现了有案不办和花钱雇人坐“班房”的两类怪事。政府自身的主管地位使绩效标准难以确定。由于政府本身是处在领导和管理的地位,而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肯定是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进行的,对工作的评价监督的标准、方式、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等,全部由他们自己制定、执行,这其中的困难可以想见。

绩效管理的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管理形式,在我国一些地方和部门试行绩效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对政府与企业绩效管理的区别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否则就可能走上形式主义的歧途,不能真正实现政府绩效改革的目的。

第五篇: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复习指导

单选项(单项选择考10个----占10分)

1、我国最早出现行政班这一概念是在 《纲鉴易知录》上。

2、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亚里士多德。

3、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 公共性。

4、中国的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5、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欧文。

6、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的是 威尔逊。

7、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8、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常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官僚制理论。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9、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生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11、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梁启超,他于1876年在《论译书》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1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13、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14、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5、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1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里格斯。

17、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农业社会。

18、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棱柱型。

19、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工业社会。20、按照里格斯的划分,棱柱型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21、高斯发表于1936年,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2、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政府职能。

23、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非赢利性上。

24、我国于1998年又进行了机构改革,改革后的国务院原40个部门减为29。

25、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26、政府由“守夜人”变成“社会主宰者”的时期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7、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上述三者,即行政权力的划分、公共组织的设置、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28、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其演变而来的稳定性

29、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30、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美国,是以总统经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31、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半总统制。

32、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瑞士。

33、英国地方政府形式是最典型的自治体地方政府体制。

34、典型的行政府体地方政府是德国的地方政府。

3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市、自治乡就是特殊型的行政区。

36、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特 殊型的行政区。

37、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38、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39、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委任制。

40、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职务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委任制。

41、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考任制。

42、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决策权力。

4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4、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45、美国的文官司委员会、日本的人事院等机构属于部外制类型。

46、部外制是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47、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同家有英国。

48、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中国。

49、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50、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英国。

51、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52、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放行于

53、为了解决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出现的而一对又难以查清原因的问题的决策方案,称为临时方案。

5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追踪方案。

55、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5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领导决策系统。

5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58、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会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实施阶段。

59、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纠正偏差。

6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

61、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62、行政评估准备阶段,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评估对象。

63、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社会监督。

64、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理行的监督检查,也叫跟踪监督。

65、1987年颁布实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性法规备案工作的通知》要求,备案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和单行条例应于批准之日起的三十日内报送国务院各十五份。

66、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发政府及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应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其文本、起草说明、备案报告等有关材料一式二十五份报国务院备案。

67、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事先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

68、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由行政监察机关调查处理。

69、对监督对象构成犯罪的案件,由检察机关追究武刑事责任。

70、对具有公务员身份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分 71、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国家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72、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73、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中央预算。74、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75、《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2002年10月1日。

76、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毕达斯最早提出的。

77、根据《立法法》,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30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78、目标管理方法是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79、从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国家因为

实行市场化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多 项 选 择 题(考5个---占 10分)

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a司法、b行政、c立法)。

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怀特、b汤姆森、c西蒙、d斯密斯堡)。

3、传统公共行政时期,也有人称为(a科学管理时期、b静态公共行政学时期、X理论时期)。

4、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威尔逊、古德诺)。

5、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魏劳毕、怀特、费富纳)。

6、公共行政学的特点是(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7、行政环境的特点是(特殊性、复杂性、约束性)。

8、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9、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阶级状况、法律制度、政治文化)。

10、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意识形态、道德伦理、价值观念、教育)。

11、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价值观、道德感情)。

12、马克思认为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两种,即(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

13、从现代社会和各国政府行政实践来看,政府的基本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

14、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外部性问题、公共物品的提供、无知和非理性、不平等问题)。

15、政府的政治职能主要包括(民主职能、政治统治职能、保卫国家主权的职能)。

16、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十六版)中,认为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执行国际经济政策、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稳定经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收入分配)。

17、按社会制度划分,行政体制可分为(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封建社会的行政休制、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8、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中央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行政区划体制)。

19、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比利时、加拿大、斯里兰卡)。

20、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墨西哥、埃及)。

21、下列实行半总统制的国家有(葡萄牙、坦桑尼亚、奥地利、芬兰、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联邦)。

22、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自治体地方政府、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行政体地方政府)。

23、行政区划的类型可以分为(传统型、特殊型、发展型)。

24、传统公共行政学时期的主要组织理论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理论、法约尔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理论)。

25、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梅奥、巴纳德、西蒙。

26、梅奥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组织理论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新型领导能力理论、社会人理论。

27、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非正式组织理论、权威接受理论、组织平衡理论。

28、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非政府性、组织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

29、非营利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作用表现在:在制度建设方面的倡导作用、监督市场、监督政府、中介作用。

30、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减免税收、委托公共事务、辅导监督、补助、法律管制。

31、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组、不受牵制。行动词、简便易行。

32、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

33、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奖惩权力、归属权、专业知识权、决策权力、合法权力。

34、美国学者西拉季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除应具有身体特点物质外,还应具备:社会技能、智力、个性、社会背景、任务定向。

35、较有代表性的领导行为理论有:领导作风理论、领导系统模式、PM型领导模式、四分图理论、领导方格理论。

36、在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莫顿、布莱克于1964年提出了领导方格图理论。

37、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民主式的领导作风、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专制式的领导作风。

38、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

39、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部内制、部外制、折中制、党统一领导制。

40、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法国、瑞士、德国。

41、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严格考核、功绩晋升。人事分类、依法管理。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2、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43、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法国、英国。

44、下列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美国、中国、日本。

45、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越级晋升制、考试晋升制、年资晋升制、功绩晋升制、综合晋升制。

46、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近姻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五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夫妻关系。

47、我国国家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绩、勤、德、能。

48、机关行政的职责可以概括为:参与政务、处理事务、搞好服务。

49、科学合理的机关日常工作程序应注意的环节有:奖惩教育工作、组织实施工作、协调控制工作、检查总结工作、计划安排工作。

50、一般说来,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大致分为如下阶段:系统实施、系统设计、系统维护、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评价。

51、从决策的风险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2、从决策主体的行为方式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集体决策。

53、从决策对象的结构性程度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54、从决策主体采取决策的方法上来讲,行政决策可以分为:经验决策、科学决策。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策系统、行政评估系统、专家咨询系统、信息支持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55、决策方案一般有:临时方案、追踪方案、应变方案、积极方案。

56、行政执行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57、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行政协调、行政控制、行政沟通、总结阶段。

58、根据控制的范围划分,行政控制分为:微观控制、宏观控制。

59、通常有四种信息被领导者用来衡量和评估实际工作效果,它们是:口头汇报、统计报告、个人观察、书面汇报。

60、行政控制的控制对象有:行政工作人员、信息、工作、组织绩效、财务。

61、工作控制是对具体执行工作的各方面的控制,它包括:质量控制、标准控制、成本控制、程序控制、计划控制。

62、按沟通的线路划分,行政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双向沟通。

63、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组织结构障碍、心理与语言障碍、职位与专业障碍。

64、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层级结构的协调、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人际关系的协调、各种资源的协调。

65、社会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新闻机构、政协。

66、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行政监督可以分为: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事前监督。

67、事中监督的主要形式是:跟踪都督、现场监督。

68、下列属于一般行政监督工作报告的有:临时报告、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报告、工作简报。

69、一般行政监督中,审查的形式主要有:事中审查、事先审查、事后审查。

70、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检查权、建议权、调查权、行政处分权。

71、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对监督事项涉及的单位和个人的查询权、对违反行政纪律取得的财物的处置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时的请求协助权。

72、权力机关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监督、法律监督、政治监督。

73、按照不同的政府级别,公共预算可分为:地方公共预算、中央公共预算。

74、预算草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是:政策审核、体制审核、指标审核、技术审核。

7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无偿性、固定性、强制性。

按照税制结构的单一性与复尽可能性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税制、复合税制。

76、按照税收的征收办法或税额的确定方法,可分为:定率税、配赋税。

77、按照税收管理权限,可将税收分为: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地方税。

78、在我国,根据国家职能的区别,将财政支出区分为:国防费、行政管理费、经常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其他支出。

79、政府采购的基本程序一般分为:签订采购合同、选择采购方式、确定采购需求、履行采购合同、效益评估来进行。

80、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法律保留、法律俦、职权法定、依据法律、权与职责统一。

81、行政复议的合法性审查包括:法定程序的审查、滥用职权的审查、法定权限的审查、法定依据的审查。

8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技术方法、行政程序、基本手段。

83、行政方法的特点有:科学性、民主性、创新性、系统性、技术性。

84、行政基本方法包括:行政指令方法、法律政策方法、经济方法、思想工作方法。

85、行政程序的特点主要有:稳定性、合法性、强制性、简便性。

86、行政程序从纵向可分为:(行政计划准备、决定计划、考核奖惩、执行计划、检查监督)。87、按照时间划分,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计划、长期计划、中期计划。)

88、从公共组织层次上来考察,行政效率可以分为:(组织效率、管理效率、工作效率)。

89、传统的测定行政效率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公共组织要素评分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职能测量法)。

90、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一般性指标包括:(经济指标、效率指标、公平指标、效能指标)。

91、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a核心战略:明确组织目标。b后果战略:创设绩效后果。c顾客战略: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上。d控制战略: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e文化战略:创造企业家文化。

9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彼得斯提出的政府模式主要有:(市场政府模式、参与政府模式、解制式政府模式、弹性融会贯通政府模式、科层政府模式。)

93、参与政府模式的理论基础有:(参与管理、对话民主、公民社会、承认公共组织中基层官员是组织有效动作的核心)。

名 词 解 释(考4个---占20分)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具体环境: 具体环境也叫组织环境,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4、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5、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行使行政权力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6、市场体制是不经过中央指令而凭借交易方式的相互作用,实现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人的行为进行协调的一种制度。

7、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8、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9、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0、地方分权制。亦称多元制和分离制。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分权制又分为联邦分权制和单一分权制。地方分权制的优点和缺点。

1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

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2、完整制又叫一元统属制,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3、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4、层级制又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5、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

16、公共组织结构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7、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8、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19、行政领导,是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20、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21、行政领导权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22、行政领导责任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3、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24、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25、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6、国家公务员的辞职,是指国家公务员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主动地提出解除与其所服务的行政机关工作关系的申请,并经过

有关部门批准而辞去所担任的行政职务的制度。

27、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可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8、机关行政,就是指综合办事机构对机关的日常事务、规章制度和工作秩序等所进行的自身事务管理。

29、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30、行政机关档案是行政机关在公共行政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保存备查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31、办公自动化是指在行政机关工作中,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一系列现代化的办公设备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广泛、全面、迅速地收集、整理、加工、存储和使用信息,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服务,从而达到提高行政效率的目的。

32、行政决策是指行政领导者在处理政务时,从公共利益和公平与公正原则出发,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的行政行为。

33、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34、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做出决定的过程。

35、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36、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37、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

38、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39、行政评估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

40、广义的行政监督是指政党、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社会舆论和公民以及行政系统内部,依法对政府和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的监察和督促的行为。

41、行政监察管辖,是指对某个监督对象确定由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实施监督和哪一级或者哪一个行政监察机关对哪些特定监督事项有权进行管辖的法律制度。

42、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43、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44、国家预算制度是国家政权内部立法机构与行政机构划分财政权限,并且由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财政行为予以根本约束和决定的一种制度。

45、国家决算是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用以反映国家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由决算报表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构成。

4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47、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48、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9、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50、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51、行政赔偿,也叫行政赔偿责任,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52、行政诉讼管辖是确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的权限划分。

5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

54、行政方法是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

55、目标管理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56、战略管理是指对公共组织在一定时期的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的决策和管理艺术。

57、标杆管理技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58、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

59、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60、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61、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62、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63、电子政府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简 答(考2道----占20分)

1、公共行政的特点。(1)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公共行政的高效性。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2、公共行政学的特点。(1)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性学科;(2)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3)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5)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3、公共行政环境的特点。

1、复杂性。公共行政环境是多种多样的,是多层次、多结构的,是非常复杂的。

2、约束性。公共行政只能在公共行政环境所提供的空间和各种条件下进行,不能超越它所提供的各种限制条件,必然受到公共行政环境的约束。

3、特殊性。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其次,这种特殊性还表现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的公共行政环境的差别。

4、不稳定性。

4、组织文化的特征。①组织成员的同一性程度。②团队精神。③对人的关心程度。④组织的一体化的程度。⑤风险承受程度。⑥民主程度。⑦报酬标准。⑧重视结果。⑨控制程度。

5、政府职能的特点。

1、政府职能普遍性的特点。

2、政府职能的强制性特点。

3、政府职能的系统性特点。

4、政府职能的不可替代性的特点。这里所说的不可替代性,是指政府职能只能由政府来行使才有效,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者不能替代,或者即使能够替代它也不可能管理好。

5、政府职能的服务性特点。

6、政府干预市场应该遵循的原则

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政府对市场失效进行干预是必要的,但是,政府在进行干预时也应该讲究成本效益。

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7、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

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8、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1、意识形态职能;

2、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9、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第一,外部性问题。第二,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第三,提供公共物品的失灵。第四,无知和非理性。第五,不平等问题

10、行政体制的特点。

1、鲜明的政治性;

2、较强的稳定性;

3、严格的系统性;

4、相对的滞后性,也就是行政体制的惰性;

5、历史的继承性。

11、行政区划体制的原则。①政治原则;②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③有利于发展的原则;④有效管理的原则;⑤民族自治原则。

12、公共组织部门划分的标准有多种,一般按下列三种标准划分:(1)按管理职能和职能目标来划分行政部门。每个行政部门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和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们各自有自成体系的行政职能、业务范围和权力与责任。(2)按地区划分行政部门。公共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定的地域空间里进行。(3)按公共行政管理的不同环节来划分公共行政管理部门。

13、非营利组织的特点。①组织性;②非政府性;③非营利性;④自治性;⑤志愿性。

14、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l)合法权力。(2)奖惩权力。(3)专业知识权。(4)归属权。

15、行政领导责任分为四种:①政治责任;②法律责任;③行政责任;④道德责任。

16、行政领导责任的内容①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②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③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④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⑤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⑥做好协调工作。

17、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①政治素质:坚定信念,忠于国家,忠于党;忠于政府,忠于人民,忠于职守。②文化素质:一般文化知识;专业知识;管理知识。③道德素质:大公无私,克己奉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个人修养。④心理素质: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型的性格;坚忍不拔的意志。⑤身体素质

18、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1)选任制。选任制是指行政领导者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制度选举产生的行政领导者。(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4)聘任制。聘任制是指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选用外部人员在一定的任期内担任一定的行政领导职务的制度。

19、人事行政的特点。

1、法治化。法治化是现代民主国家推行法治行政的必然结果。根据法治行政原则,人事行政必须符合宪法精神,并以法律和法规为依据。

2、专业化。专业化来自现代政府行政事务的复杂化、多样化和规范化的趋势,为此,政府管理体制必须相应地部门化,政府行政人员也必须实现专业化。这可作如下分析:(1)国家公务员职业专业化;(2)人事行政理论专业化;(3)人事行政机构专业化;(4)人事管理方法专业化。

3、职业化。职业化即政府国家公务员职业的终生制或永业制。

4、现代化。现代化是指人事行政适应公共行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作的改变或更新。

20、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德才兼备原则;

2、知人善任原则;

3、公平竞争原则;

4、功绩原则;

5、依法管理原则。

2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保证;(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不断开发和培养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造就一支优秀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途径。

22、机关行政的特征。

1、机关行政的事务性;

2、机关行政的综合性;

3、机关行政的时效性。

23、机关行政的作用。

1、发动作用;

2、枢纽作用;

3、保障作用;

4、效率作用;

5、联系作用。

24、机关行政的主要内容。

1、机关日常工作程序管理;

2、会议管理;

3、公文与档案管理;

4、行政经费管理;

5、机关总务后勤管理;

25、行政决策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

2、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

3、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26、行政决策的基本原则。

1、科学预测原则;

2、信息原则;

3、可行性原则;

4、满意原则;

5、成本效益原则;

6、公平与民主原则;

7、法制原则;

8、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27、行政决策体制的内容。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组织体系。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1、领导决策系统。领导决策系统是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实际权力的把持者。

2、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3、专家咨询系统。

4、信息支持系统。行政决策体制的四个组成部分,缺一不可。领导决策系统是核心系统,它决定是否设置其他三个系统,决定它们如何发挥作用,决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协作。

28、行政决策程序。

1、认识问题,界定问题,找出差距,2、确定决策目标。

3、确定决策标准,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拟定决策方案。

5、分析方案。

6、选择方案。

7、实施决策方案,完善决策。

8、评估决策。

29、行政监督的特点。(1)监督主体的多样性;(2)监督对象的双重性;(3)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4)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5)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30、舆论监督的特点:(1)监督方式的公开化;(2)监督表达形式的直接性;(3)监督效应的及时性;(4)监督效果具有社会效应。

31、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1)执政党的监督;(2)权力机关的监督;(3)行政机关的监督;(4)司法机关的监督;(5)社会监督。

32、行政执行的特点。(1)综合性;(2)目的性;(3)具体性;(4)强制性;(5)灵活性。

33、行政执行的原则。(1)忠实决策的原则;(2)迅速有力的原则;(3)创新灵活的原则;(4)计划安排的原则;(5)团结协作的原则。

34、改善行政沟通的途径。①全面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②明确沟通目的,建立沟通的规章制度,使行政沟通规范化;③建立信息反馈系统,进行信息的核查和监督。

35、行政协调的原则。(1)依法协调的原则;(2)统筹兼顾,顾全大局的原则;(3)求同存异,动态协调的原则;(4)公正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

36、公共财政具有的主要特点:

1、政府是公共财政的分配主体;

2、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3、公共财政具有强制性和补偿性。

37、公共财政的职能:

1、优化资源配置职能。其内容主要有:(1)将资源配置于无法按付费原则经由市场配置的公共部门;(2)将资源配置于具有自然垄断倾向而不宜由市场配置的非竞争性商品和行业;(3)将资源配置于具有高风险,且预期收益不确定,但对经济发展有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4)将资源配置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私人部门无力投资的基础产业和部门。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1)调节个人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2)调节部门及产业间的收入分配关系;(3)调节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关系。

3、稳定经济增长职能。(1)调节经济增长速度,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2)调节经济结构,使其具有协调性和合理性。

38、法治行政的特点。

1、职权法定。

2、法律保留。

3、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职权与职责统一

39、行政立法的原则。我国行政立法要求处处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这一原则包括的内容有:(1)人民权力至上;(2)人民政治参与;(3)个体权利为重点;(4)权利救济。在行政立法中,除了权利原则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原则:①依法立法原则;②民主立法原则;③科学立法原则。

40、行政法规具有的基本特征有:(1)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2)行政法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3)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41、行政规章具有的基本特点:(1)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2)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行政法级以及决定、命令的授权;(3)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4)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42、行政方法的内容包括:(1)基本手段。具体有行政指令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思想工作手段。(2)行政程序。(3)技术方法。

43、行政方法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要保证;

2、科学的行政方法是政府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地开展行政工作的关键;

3、科学的行政方法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4、科学的行政方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条件;

5、科学行政方法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需要;

6、科学的行政方法可以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主,可以加强政府的合法性。

44、标杆瞄准的类型①内部标杆瞄准。②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③行业内标杆瞄准。④跨行业标杆瞄准。⑤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45、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1、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公共利益;

2、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46、测定行政效率的标准。

1、测定行政效率的量的标准。这是以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消耗的数量作为评价行政效率的标准。

2、测定行政效率的质的标准。

3、测定行政效率的社会效益标准。

4、测定行政效率的规范性标准。

47、公共服务绩效评价的指标分析包括哪些内容。(1)经济指标;(2)效率指标;(3)公平指标;(4)效能指标。

48、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分配的原则;(4)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49、行政改革的取向。

1、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

2、以精简机构为取向;

3、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

5、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取向。

50、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注意哪些问题。(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1、行政改革的原则。

1、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

2、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3、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52、行政改革的对策。

1、政治保障是进行行政改革的前提。

2、加强宣传,制造行政改革舆论。

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改革政策。(1)制定政策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占有第一手资料;(2)行政改革政策应该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不受损失为原则;(3)公众参与制定政策;(4)制定政策一定要充分考虑和利用行政改革的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4、制定进行行政改革的法令和政策,使行政改革有法律保证和强制力。

5、恰当地选择行政改革的突破点,恰当地选择发动改革的时机。

6、行政改革要尽快地取得效果,提高行政效率和为公众服务的质量。

53、从哪些方面理解行政改革。我们要从以下方面理解行政改革:

1、行政改革是个政治过程;

2、行政改革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提高行政效率,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3、行政改革必须改革内部体制和组织机构,重新配置行政权力;

4、行政改革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54、行政改革的阻力。

1、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5、行政改革的动力。

1、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3、社会演变的要求;

4、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论述题(考2道题---占40分)

1、公共行政的作用。(1)公共行政是对国家的治理;(2)公共行政是执行人民意志和实现公共利益的必要保证;(3)公共行政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证;(4)公共行政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保证;(5)公共行政是教育和培养一支高素质、会管理的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需要。

2、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公共行政环境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的关系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适应、互相作用的关系,是输出与输入的关系。

1、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环境是公共行政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宏观形态,是公共行政产生、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行动的空间。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行政。

2、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如果公共行政不适应公共行政环境,也就是政府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公共行政管理。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公共行政可以利用公共行政环境提供的实际条件和要求,选择切合实际的公共行政目标,确立科学的行政关系。通过达成行政目标而达到改善公共行政环境的目的。

3、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要彻底转变政府管理的观念(1)政府机构改革必须纳入法制化轨道;(2)要实现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观念转变;(3)要实现从权威主义行政向民主行政的转变;(4)在管理方式上要实现从统治方式向管理方式的转变;(5)实现从以官为本到以民为本的彻底转变;

4、必须正确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角色,要处理好的关系:(1)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2)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3)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5)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6)正确处理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5、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基本依据,但是,政府干预也非万能,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可能性第一,政府成本过高。第二,政府的低效率。第三,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第四,寻租。第五,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6、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1、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它涉及到中央政府的权力划分与配置,涉及到政府集权与分权的程度,涉及到政府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的权力划分与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7、行政体制的作用

1、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生产力,提高行政效率;

2、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大幅度地全面地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3、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造就大批的优秀的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

4、科学的行政体制是公共行政民主化的保证;

5、科学的行政体制能够确保公民的各种权利和生命与财产。

8、公共组织的特点

1、政治性;政府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是国家政治统治的主要机关,是管理各种公共事务的主体。

2、社会性;

这是由公共组织位了稳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治统治的合法性的目的决定的。

3、服务性;政府要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服务。

4、权威性;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对公共事务进行干预和管理。

5、法制性;主要表现在依法设置机构和依法行政上。

6、系统性。此外,中国行政系统服从中国共产党的系统的领导和指挥。

9、公共组织的作用

1、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10、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11、行政领导在公共行政中起的重要作用。

1、行政领导是政治领导的贯彻执行;

2、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协调统一的保证;

3、行政领导贯穿于公共行政的全过程;

4、行政领导对行政效能具有决定性作用。

12、行政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能力。(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指挥、协调与监督能力;应变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激励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技术能力就是指专业能力,是指行政领导者处理专业行政管理时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

13、如何理解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职权的统一。行政领导责任和其行政职位、行政职权是统一的。首先,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位,即行政领导者在国家行政机关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行政领导职务,这是行政领导者行使职权、履行责任的前提。其次,行政领导者要有行政职权,即来自于行政职位的权力,它是行政职位所具有的一种由法律规定的权力,是行政领导者履行责任的必要依据。第三,行政领导者要履行行政领导责任。作为领导者,责任是第一位,权力是第二位的,权力是尽责的手段,责任才是行政领导的真正属性。

14、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1、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

2、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

3、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

4、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15、行政执行的作用。(1)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6、行政指挥的原则。(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的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17、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1)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2)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3)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4)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18、行政协调的作用主要有:(1)行政协调可以使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在工作上密切配合,和谐一致,避免内耗和互相冲突,从而达到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目的。(2)行政协调可以促进各行政部门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行政资源,精简和优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3)行政协调有助于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并从整体和全局立场出发,充分认识本职工作的意义,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从而有利于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4)行政协调有助于将分散的力量集中起来,使每个部门和个人的努力成为集体的努力,单独的行动成为合作的行动,从而产生整体的“合力”。

19、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具有的作用:(1)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3)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5)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20、行政监督的原则。(1)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它有以下三点基本含义:①依法监督;②自主行使监督权;③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实事求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行政监督工作中的要求是:①任何监督对象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法律保护;②任何监督对象都必须履行法定义务,遵守法律和行政纪律,不允许有超越法律和行政纪律的特权;③一切违反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任何监督对象都不能例外。(4)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5)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6)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21、行政监督的作用。(1)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2)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3)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22、从哪些方面来理解行政监督。(1)行政监督主体由三方面主体构成。一是法定监督主体;二是法律、政策的授权的行政监督主体;三是委托监督主体。(2)行政监督的内容是指行政过程中的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的行为和与其相关联的机制。(3)从形式特征方面。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性”的监督活动。所谓整体性,包含三方面:一是方法和技

术的多样化;二是行政监督的双重性;三是行政监督结果的综合性。(4)从价值特征方面,揭示行政监督是一种“整体配置效益”和“效率与质量均衡性”的监督。

23、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注意:简答和论述只是给出了答题要点,考试中还要具体展开论述,否则只能得到一半分(特别是论述题,一定要展开论述)。

下载行政学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行政学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学经典书目(范文大全)

    《行政管理学》主要参考书目 期刊 1.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中国社会科学 3.社会学研究 4.公共管理学报 5.政治学研究 6.公共行政评论 7.中国行政管理 8.甘肃行政......

    西方行政学

    请结合实际谈谈对官僚制的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对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学习,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官僚制思想,更是激发了我浓厚的学习兴趣。 官僚制思想是由德国著名的政......

    公共行政学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 3.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4.称之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

    行政学名词解释

    行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行政学B

    《行政学》模拟试卷二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 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其特色。......

    2014安徽大学行政学(范文大全)

    行政学: 名词解释: 1、常设机构与临时性机构 2、体制伦理和政策伦理 3、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4、公务员交流与公务员回避 5、行政法律方法和行政经济方法简答: 1、行政执行的原......

    【公共行政学】

    电大天堂【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

    《公共行政学》

    形考一1、有些学者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三种权力。A. 立法C. 行政E. 司法2、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A. 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