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安徽大学行政学
行政学:
名词解释:
1、常设机构与临时性机构
2、体制伦理和政策伦理
3、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
4、公务员交流与公务员回避
5、行政法律方法和行政经济方法
简答:
1、行政执行的原则和方法
2、公共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形式
3、行政司法和法院司法的差别
4、行政效率衡量中的困难
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张
阅读理解: 国家的大部制改革,材料就是各种机构的合并与新建 问题:
1、大部制的含义及作用
2、结合行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分析材料
材料分析:
太原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种种
问题:结合行政效率的原理分析材料。
第二篇:行政学
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学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行政管学的主要内容:行政管理的权力主体;行政管理的过程与内容;行政效率与行政改革。学习行政学的指导原则: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广泛吸取各国现金的理论和经验;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这门科学。
第二章 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的概念: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人民赋予;行使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运用权力的目的是执行国家意志、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合法的强制力量,依法行政;可具体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行政小三权),或立法权、管理权和决定权。我国行政权力的特点:服务性或人民性;派生性或执行性;统一性或垂直性;权威性或强制性。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以民意为基础;以政策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透明为要义;以高效为目标。行政责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责任包括:政治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行政责任。行政责任的基本特征:不可推卸性、法律的规定性。行政权力与行政问责:决策失误要问责; 执行不力要问责;不认真履行管理职责要问责;内部监督管理不力要问责;行政首长言行与职务身份不符要问责;根据权威问责信息,可以通过合议机构启动问责程序。
第三章行政组织与行政结构
如何理解行政组织:行政组织是行政权力的物化,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国家行政组织是依照法定程序组建和变更的;行政组织是各类行政机关的有机组合,是由人员、职位、单位、部门等复合而成的有机整体;行政组织机构改革与发展的直接目的,是从组织上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政治性与权威性;公共性与系统性;科学性与系统性。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原则:专业化分工原则;命令统一原则;业务类同原则;权责法定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行政幅度原则;政治与行政分离原则;政治中立原则。现代行政组织原则:法治行政原则;职能目标原则;精干效能原则;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职、责、权一致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行政三分制:即在一级政府管理系统内部将决策、执行和监督职能适度分离并在运行过程中使之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行政三分制”的基本宗旨:分权、重组、创新、协调、目标。行政组织体制:首长制:行政组织中法定最高决策权由行政手掌一人行使。层级制:是指政府组织从纵向上划分若干层级,每个层级所管辖的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一层级负责,形成有效的层级节制关系;职能制:是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辖的业务内容不同,但管辖范围大致相当。集权制:表明行政权利是集中行使的,行政管理中一切重大决策都是由行政首长或上级领导决定,部门领导和夏季职员很少有自主决定权。分权制:是指一级政府组织的各层级、各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行政事物有充分的自主决定权,行政首长对下级或下属范围内的事物亦不加干涉。第四章行政职能与公共服务
如何理解行政职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它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行政职能的特点:政治性与社会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多样性和整体性;强制性和服务性;共同性和专门性。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政治职能(保卫职能、专职职能、民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公共行政的程序性职能:(管理七职能:POSDCRB)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当前我国行政职能定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行政职能体系的影响因素: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一国特定的政治文化;行政主体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行政职能的内容和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化;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性职能。
为什么我国要进一步转变行政职能?要矛盾的转变使国家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要求。会主义民主建设,实现公共行政民主化、法治化和现代化的需要。化改革开放对行政职能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对行政职能的新要求。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党。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公共服务的特点: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公共服务的广泛性;公共服务的非排他性;公共服务的动态性。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理。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服务型政府是现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必然产物和发展方向。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以公共服务为宗旨的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强化制度供给对象。“以人为本”促进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公民社会建设。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途径)转变政府行政职能;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公共治理机制;改革公共行政体制;
第五章行政领导与领导体制
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者、被领导者、作用对象、环境。
行政领导: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行政领导特征:统一性、执行性。行政领导的基本职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共产党领导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依法行政原则; 4.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行政领导的方法:群众路线法调查研究法矛盾分析法现代科学方法。
行政领导的艺术:处理事的艺术领导人的艺术掌握时间的艺术。行政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德)业务素质(才)其他素质(健康体魄,人格魅力、创新能力等)组织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央提出的五大能力:不断地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六大领导本领(胡锦涛05年7月山西考察)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六大领导能力(习近平):提高统筹兼顾的能力;提高开拓创新的能力;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维护稳定的能力;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苏荣书记在2008年12月15日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的讲话 :一是科学判断形势、敏锐把握趋势的洞察力;二是勇于破解难题、善于抓好落实的操作力;三是愿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四是冷静应对复杂情况、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驾驭力。行政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具有丰富全面的知识结构;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能力结构;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具有良好的气质结构。
第六章行政决策与行政执行
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作出的行政决定过程。行政决策的特点:目的性、选择性、强制性、政策性、社会性和非营利性。
行政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目标移位; 执行不力; 腐败行为。
行政决策的主要类型: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执行型决策与行政性决策;中央决策、地方决策与基层决策; 基本的决策理论模式:完全理性决策模式;有限理论决策模式;垃圾桶决策模式。行政决策体制:行政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
行政决策过程:
(一)行政决策形成阶段: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收集信息,拟定方案;分析评估,抉择方案
(二)行政决策实施阶段: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行政组织与行政指挥;行政沟通与行政协调
(三)行政决策完善阶段:信息反馈;(2)决策修正;追踪决策。
控制行政执行过程的方法:完善体制和设计;注意对行政执行的过程监控和效果评估;问题诊断;
第七章人事行政与人事体制
人事行政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人事行政的原则:党管干部原则功绩制原则依法管理原则适才适用原则智能互补原则。《公务员法》的有关新内容:公务员范围扩大了;个类别增加到三个类别;公务员任用增加了聘任制;笔试面试法定化了;考核内容增设了“廉”,考核等级增加了“基本称职”。4.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选任制;考任制;委任制;聘任制。
第八章财务行政
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增长的职能。我国公共支出制度的改革:合理界定公共支出的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提高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公共预算管理体制:深化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财政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确各预算主体在预算管理中的职权,实现公共预算的衣服管理。
第九章行政监督与依法行政
行政监督:是指政党、国家和人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纪律与遵守几率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知道、纠错的活动,它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行政管理活动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行政监督的必要性:行政权力地位重要且范围广泛;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行政管理主要是人财物管理,行政人员易受其诱惑。外部监督: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社会团体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内部监督:非专门监督(一般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专门监督(行政监察、行政复议、审计监督)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意义:防止权力滥用;保证政策有效执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为政清廉,健全和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途径: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我国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问题:行政法规、制度不完善,制定落后,一些行政活动无法可依;行政活动中有法不依现象普遍;对行政违法活动的处罚不力,执法不严;腐败现象仍相当严重。
第十章行政文化与行政伦理
行政文化的内容:主观性的行政文化:行政信念、行政价值、行政道德、行政意识、行政理想、行政思想规范性的行政文化: 行政传统、行政习惯、行政原则行政文化的功能:指导与整合功能;铸造与培养功能;凝聚与激励功能;调适与规范功能;行政伦理的内容: 行政个体的个人品德; 行政职业道德(奉公、守法、忠诚、负责); 公共组织伦理; 公共政策伦理;行政伦理的功能: 引导功能; 规范功能;维系功能; 选择功能;
第十一章行政效率与绩效管理
行政效能的测量与评价:衡量指标:质量、数量、费用、时效等指标。技术性测量方法:行政功能测量法、行政费用测量法、行政要素测量法、标准比较法。社会性评价方法:政治价值评价法、社会效益评价法。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环境因素、组织因素、人员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行政管理方式方法;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改善环境、合理设置机构、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行政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 建立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明确行政绩效管理的法定地位。行政绩效管理应以行政发展战略和价值导向的明确化为基本前提。建立和完善行政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以一定的激励制度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人为本”精神,构建开放、和谐的行政绩效管理体系。以电子政务为契机,建设高效、统一的行政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行政绩效管理的工作程序: 制定明确的行政绩效管理协议和行政绩效管理规划。设置科学合理的行政绩效指标。实施行政绩效评估。推动行政绩效管理的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加强行政绩效管理的监督和控制。第十二章行政改革与行政发展
政府工作最重要的位置意义非常重大。加行政改革的目标:提升政府能力;提高行强民生工程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政效率。行政改革的内容:功能调整结构也使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调整行为变革(观念转变)。
量的需要。政府加强社会建设、不断加大西方国家行政机构与管理方式的变化及其公共服务投入,是更好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政府机构日趋庞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内容;从实际情况大,职能分工专业化;政府部门综合协调出发,致力改善和保障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职能的增强;加强政府参谋咨询组织建设;环境也使各级政府的责任,需要认真履行。建立健全行政信息系统,实现行政管理手 段的现代化;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宏观调节 和指导作用;在政府管理中引进私人企业的成功管理方法。
当前我国如何进行行政改革: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监督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
为什么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答: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为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对行政权利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对行政管理有那些影响
答:电子政务的产生与发展既是新技术中行政管理中的运用,也使管理理念革新与发展的结果。它对行政管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能提高政府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提高公民的参与度;能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助于简化政府工作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当代行政发展的趋势:全球化;分权化;电子化;民营化。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答:这段话主要论述了当前我国政府社会职能的主要内容与任务。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
第三篇:行政学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古德诺提出国家功能两分法
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法律和运用国家法定的权力,为实现国家的社会目标和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国家和社会事务所进行的一系列组织和管理活动。
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的管理活动,而是通过国家行政机关对整个国家社会事务所实施的管理。1865年,斯坦因提出“行政学”概念。
伍德罗·威尔逊于1887年发表了《行政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写出《政治与行政》。1926年怀特推出了《行政学导论》。
古立克的管理“七职能说”(即POSDCORB)
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强制力量。
我国的行政权力的特点:服务性、派生性、统一性和权威性。
现代社会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
第一,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基本来源。
第二,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
第三,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
第四,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
现代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
第一,以民意为基础。
第二,以政策为依据。
第三,以法律为准绳。
集权制行政体制的利弊分析:
利:从执行或实现统治者意志角度来看,这种塔式层级制集权结构是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在这种首长制的集权体制下,能够卓有成效地做到命令统一,步调一致;指挥灵便,行动迅速;事权集中,责任分明;层级节制,统筹兼顾;能够保证上级决策或领导意志得到最有效地贯彻执行。
弊:如果把集权制的功能无限制的扩大与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就会出现超强的政治与行政控制,出现一个高高在上的、脱离现实社会的绝对权威,一种没有任何限制和制约的专制权威。
行政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公民或全社会负责的活动。
行政组织:是指国家为推行政务依法组建的行政机构体系。
国家行政组织的一般特征:
1.政治性与权威性
2.公共性和服务性
3.科学性和系统性
4.派生性
现代行政组织的原则:
(一)法治行政原则
(二)职能目标原则
(三)精干效能原则
(四)管理幅度与层次适度原则
(五)职、责、权一致原则
国家行政组织的结构要素:行政职位、行政人员和行政资源。
我国的行政组织体制是国务院总理负责制,属于首长制。
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世界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活动的外部客观因素的总和。
行政职能:亦称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所承担的职责和任
务。
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
1.政治职能
2.经济职能
3.文化职能
4.社会职能
根据政府行政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行政职能模式区分为三大类,即:统治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管制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和服务型政府的行政职能模式。
行政职能的发展趋势:
1、行政职能的内容和手段日趋丰富和多样化
2、行政职能日益分化和专业化
3、行政职能的重心逐渐由阶级统治性职能过渡到社会管理型职能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内容: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2、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继续理顺政府行政组织内部的职能分工。
3、坚决依法行政,从严治政。
4、改革和规范行政审批制度
5、加快政府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我国行政职能转变的基本途径:
(1)继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进一步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3)政企分开是实现行政职能转变的根本途径。
(4)培育社会公众的自我管理意识。
行政领导:就是国家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者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组织和管理行政事务,进行决策、指挥、组织、控制、检查、监督等行政活动。P132
行政领导方式有:
专断式领导方式、民主式领导方式、放任式领导方式p141
行政领导艺术:
处理事的艺术、领导人的艺术、掌握时间的艺术、授权艺术、用人艺术p145
授权艺术(百度,仅作参考)
授权:是分配任务而不是分配权力,根据分配任务的大小,确定授予权力的大小。
授权,就是指由领导者授予直接被领导者以一定的权力,使其能够自主地对授权范围内的工作进行决断和
处理。
授权的优点:
1、集中精力办大事,并使主管有时间学习新的技能
2、提升下属的士气和信心
3、帮助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改善上下级关系
4、有利于信息传递提高工作效率
5、有助于培养下属才干
授权原则:
1、因事设人,视能授权。将权力授予靠得住的人,这是授权的一条最根本的准则。
2、责权对等原则。授予多大的权力,就要负有多大的责任;要求负多大的责任,就应该授予
多大的权力。注意保持权力和责任的对应、对等关系。
3、逐级授权原则。授权应在直接上司与在他领导的直接下属之间进行,不能越级授权。
4、信任原则。授权过程中,领导者应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精神,信任下属,让他
们在自己职权内自主地处理工作,不要过多地干预他们的工作。
5、有效控制原则。既要授权,又不能失控。这是授权工作中必须遵守的一条原则。
用人艺术(百度,仅作参考)
1、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标准
2、用人之道——知人善任
3、激励理论
激励,就是领导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
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动机激励。
动机激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外界给人一种刺激来推动人的行为,而是通过外界的刺激使人的内在动机发生强化作用,从而增强人的内驱力。
目标激励。
强化激励。
行政领导者基本素质:p1461、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
2、业务素质
3、其他素质:智力素质(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
将领导者素质和用人艺术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形成领导者的任用问题。(案例分析)
我国行政领导体制的基本原则:
1、共产党领导原则。
2、民主集中制原则
3、依法行政原则
4、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行政决策:是指公共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依照法律和政策,为实现某种较重要的公共行政目标而做出行
政决定的过程p155
程序化行政决策是为了解决一些常规性或惯例性的问题而作出决定;非程序化行政决策是为解决非常
规的、突发的或新的问题而作出的决定(选择)p158
战略决策是指国家和社会的重大目标相联系,具有全局和长远指导意义的行政决策;战术决策是指与
局部的、阶段性的目标相联系的,依据战略决策处理具体事务或解决具体问题所进行的决策。战略决策一
般只限于中央决策,地区和基层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决策多属于战术决策。(选择)p159
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洛姆)p165
把行政决策看出是不断逐步修改、调整以往决策的过程,而不是要求重新全面考虑决策方案
委员会制,又称集体负责制,是指行政决策是由2个以上的地位平等的人组成的委员会或小组或联
席会议所做出的体制。
瑞士的联邦委员会就是该决策体制的代表。P170
人事行政的作用:p1861、人事行政是提高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2、人事行政是实现政治稳定、巩固国家政权的重要保证
3、人事行政的发展与完善能有力的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4、科学的人事行政管理,能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极大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事行政的主要原则:p1901、党员干部原则
2、功绩制原则
3、依法管理原则
4、适才适用原则
5、智能互补原则
公共财政:是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P213
公共财政职能:p2161、资源配置职能
2、收入分配职能
3、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的监督,是国家、政党和公民根据法律的规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执行法律、政策与遵守纪律的情况所进行的检查、督促、指导、纠错的活动。P256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p2581、行政权力地位重要且范围广泛
2、行政管理活动与国家和公民的利益关系最为密切和直接
3、行政管理涉及大量的人、财、物管理,行政人员易受其诱惑
4、行政机关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容易出现权力的滥用
依法行政:是指公共行政权力的主体,即国家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设定并依法实施行政行P272
完善我国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p2871、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纪检机关的职能
2、完善监督制度和法规
3、加强纪检监察、执法队伍建设
行政改革的动力:p349
外部动力:
1、政治动力
2、经济动力
3、意识形态动力
4、社会动力
5、人口动力
6、文化动力
内部动力:
1、新观念和新意识的出现
2、新技术的采用
3、利益需求
西方行政改革的侧重点是政府职能的减少,具体内容有:p3561、非国有化
2、自由化
3、压缩式管理
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经验:p3571、从本国实际出发推进行政改革
2、行政改革是渐进性的过程
3、注重专家咨询与改革前的方案论证
4、是以立法为先导,注重法律准备
5、是建立精干高效的改革工作班子,推动和控制行政改革方案的实施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选择)p362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
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选择)p36
2加强依法行政和制度建设的重点是严格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健全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选择)p362
行政发展:是指各国政府为了满足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大力推进其公共行政的变革,扩大政府行
政能力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的各种活动p363
当代行政发展趋势:p3671、全球化
2、分权化
3、电子化
4、民营化
试论述如何改变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这是今年行政管理学的自考论述题,答案是百度出来的,不代表标准,仅供参考)
1、创建伙伴型政府间纵向关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打破“职责同构”的政府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政府间权力结构,将奠定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调整的框架性基础。创建伙伴型政府间纵向关系,必须建立相应的权力结构框架,即要在实现政府间纵向分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政府的“再集权”,促进政府间合作与互相依存关系的形成,完善在政府间纵向权力监督保障体制。
划分中央与地方权限,首先应看到,政府是有限政府,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要受到监督和制约。中央与地方的职权划分,归根到底是由中央与地方的经济政治利益关系决定的。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两者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利益均衡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动态平衡的实质性内容。改革开放的经验已经证明,一个有权威的、能对社会发展进程实施有效领导的中央政府,是社会变革时期能以较小代价赢得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中央所集之权只能是依法应属于中央的那部分权力,而不应是所有的国家权力;中央不应侵犯依法应属于地方的那部分权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以保证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增强行政活力。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权力是基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形成的政治权力主体对政治权力客体的一种制约能力。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行使的相对平衡是中央与地方之间权限划分所应达到的直接目标。当然,这里说的权力行使上的相对平衡,并不是说中央与地方在权力的种类和数量上必须相同,而是说与它们各自的职责相对应的权力平衡。
2、提供制度化的政策安排
经济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制度化的必要前提,而制度化,则是经济关系合理化,目的是达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在制度化安排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中央的权威,在此基础上,通过中央权威为中央与地方关系提供秩序安排,这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制度化政策安排的两个方面。首先是权威保证,我国市场化改革是在地方分权化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的。如果没有中央权威,就不可能有效地消除地方主义的封锁,也难以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改革的深入,市场作用的扩大,使得原有的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幅度越来越大,程度也越来越深,特别是不同地区、行业、经济形式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差距扩大、收入悬殊问题,面对经济和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的资本结构重组,必须依靠国家的权威。如果没有中央的权威,不断强化地方的利益就可能损害国家经济的统一性。同时,通过权威来激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政治,又是使发展中国家顺利进入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由此,制度化过程中必须有中央的权威。其次是秩序供给,国家必须在现代化的快速变革的过程中,提供社会有序发展的秩序结构。
3、建立和完善制度化的监控机制
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权体制并不是让地方不受制约。中国是一个单一制国家,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因此中央政府负有对地方政府实施管理和监督的重要责任,实际上在实行分权制后,中央对地方的监督是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要内容。要变直接的行政干预为间接的法律监督、则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要变事前行政审批为主为事后合法性监督、效率监督为主的监督手段,以保证地方政府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自由行使权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监督程序。
第四篇:安徽大学毕业论文
********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证券投资基金及其金融功能浅析系 别 ************ 年级专业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安徽大学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揭示当前基金行业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有效的解决,有利于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和中国证券市场的繁荣稳定。文章回顾和分析了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字】 资本市场 证券投资基金 问题 对策建议
目录
摘要 „„„„„„„„„„„„„„„„„„„„„„„„„„„„„„2
一、证券投资基金概述„„„„„„„„„„„„„„„„„„„„„4
(一)证券投资基金定义„„„„„„„„„„„„„„„„„„„„4
(二)证券投资基金特征„„„„„„„„„„„„„„„„„„„„4
(三)证券投资基金理论基础„„„„„„„„„„„„„„„„„„5
二、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5
(一)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5
(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明确影响投资基金的正确发展方向„„„6
(三)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6
(四)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6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及作用 „„„„„„„„„„„„„„„„7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7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作用„„„„„„„„„„„„„„„„„„„8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改革措施及对策 „„„„„„„„„„„„„9
(一)拓宽基金业的资金来源渠道„„„„„„„„„„„„„„„„9(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9
(三)加快推进投资基金管理体系的建设,健全对基金的监管体系„„10
(四)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11
(五)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11
五、结束语 „„„„„„„„„„„„„„„„„„„„„„„ „„„12
证券投资基金及其金融功能浅析
从规范类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看,我国第一支规范动作的证券投资基金产生于1998年。1997年底,为了解决我国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基金的运作,我国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取消了长期以来束缚投资基金业发展的法规限制,确定了开放式、封闭式并存的基金经营方式,加强了对基金的监管。伴随着风雨,基金业总体发展速度较快,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天相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一季度末,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2.21万亿(含联接基金),与去年底2.19万亿元的规模相比,增长了0.91%;与1998年107.42亿元规模相比增加了204.73倍。并且,早在2006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就已达5000亿元,是美国基金业发展70年后才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中国用9年时间走完了美国基金业发展的70年路程。
截至2012年3月31日,我国共有72家基金管理公司,其中6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着956只公募基金,基金总份额26324.23亿份,总资产22070.51亿元,国内基金的有效账户数也已超过6000万户。证券投资基金和基金持有人成为了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一只生力军。
一、证券投资基金定义、特征及理论基础
(一)证券投资基金定义
投资基金是指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证券投资方法,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按照信托契约的规定将募集的资金适当的分散投资于各种金融商品以谋取最佳投资收益,并将投资收益按基金份额比例分配给投资者。
(二)证券投资基金特征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设立的基本原则是共同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根据投资原理,只要是投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和享有相应的收益。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集合众多投资偏好相同的投资者进行共同投资的组织,因此投资者必须为此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另一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以科学的投资组合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在投资活动中,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 4 的,要实现投资资产的多样化,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小额投资者由于资金有限,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基金则可以帮助中小投资者解决这个困难。基金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法律规定的投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组合,分散投资于多种证券实现资产组合多样化。这样,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一方面借助于资金庞大和投资者众多的优势使得每个投资者面临的投资风险变小,另一方面又利用不同的投资对象之间的互补性,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
(三)证券投资基金理论基础其理论基础
为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参与者之间经济关系的理论,其本质是一种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社会契约形式,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展开的一场博弈,委托人为了使代理人在其不能观察的行为中采取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相一致的个人行为,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达到委托人目的,且代理人愿意接受的合同或契约,即均衡契约。
二.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特征加大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证券投资基金组合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却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政策特征,只有能够准确预测和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才能够分散系统风险,而对于政策的变动,证券投资基金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特征加大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风险。
(二)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不明确严重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企业监管的法律体系尚未完全建全起来,目前基金监管所依据的是《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行业自律和基金管理人的自我监控尚处于探索之中。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也普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基金持有人委托信托人代理行使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实际运作。在我国基金的实际运作中尚无信托人,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兼任了信托人的角色。基金运作中违规操作和损害基金 5 持有人利益时,履行何种法律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同我国的上市公司一样,我国基金管理公司也普遍存在委托代理问题。基金持有人委托信托人代理行使基金持有人的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基金托管人监督基金管理人的实际运作。目前在我国基金的实际运作中,尚无信托人这一法律主体,基金托管人在某种程度上兼任了信托人的角色。根据有关规定,基金托管人只能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担任。由于法律法规上的缺陷,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托管人职责仅仅限于基金的会计核算和基金资产的托管,而面对基金运作中违规操作和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时,采取何种法律行动,履行何种法律程序,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基金的管理和惩罚完全通过证监会的行政处分来实现。且处分多来自行政手段,极有可能为基金管理公司损害基金持有人利益而不受法律制裁留下隐患。
从实际的运作效果来看,我国基金管理中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只是法律形式上的关系,委托人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和制度安排来防范代理人的道德风险,当代理人未能履行诚信义务的时候,利益损失就不可避免,而当利益损失发生后,也没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委托人追偿由于代理人行为不当所形成的损失。
(三)投资者参与证券投资的意识淡薄,对基金缺乏认识
目前国内投资者对基金缺乏认识,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投资股票;另一方面认为投资基金不如存款,因为后者安全系数更高。基金既有股票的收益性,又有存款的安全性,不过程度都略低些,它是一种介于股票和存款之间的投资品种。投资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国内居民金融投资意识淡薄,参与证券投资的程度较低,我国居民证券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例尚不足5%。
(四)基金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国内证券投资基金从业人员的从业时间还比较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方面较为匮乏,尤其是对于各种基金投资理念的产生根源与发展,投资技巧及防范风险能力等方面缺乏经验,整个管理人员队伍还有待建设;我国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时间也较短,企业形象尚不完全建立,管理体系运作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在我国,投资基金尚属于新生事物,真正了解基金、懂得基金的人还很有限,能够熟练运作基金的专业人才就更显得短缺。我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属于“政府推动型”,由此造成了基金经理人的非市场选拔机制。大部分基金经理人是通过 行政任命的,甚至可能存在通过“寻租”行为获取经理权。在这种没有竞争的环境下产生的基金经理人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很难保证,大部分追求“在职消费最大化”,导致代理成本上升,很难为投资者谋取最大化利益。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及作用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
1、直接融资功能。证券投资基金的直接融资功能是指将欲投资于证券市场的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投资于各种有价证券,从而实现储蓄资金直接向产业资金的转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企业不断扩张,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单个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受资本负债率的限制,企业又不能无限地举债,而通过自我积累资本的速度又很慢,原股东资本也有限,因此一些扩张中的企业需要大量的新股东资本的投入,即需要以股票方式从资本市场直接融入大量新的资本,产生了巨额直接融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居民货币化收入程度不断提高,储蓄资金不断增加,这些资金也希望寻求一种收益率较高、风险相对较小的投资方式来实现保值增值,产生巨额投资的需求。证券投资基金就是顺应这样一种融资需求而产生并发展壮大的。它一方面将风险承受力相对较小的投资者资金挖掘出来,增加证券市场的资金供给,另一方面通过购买证券,将这些资金转化为产业资金,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展现了其直接融资的功能。
2、专业理财功能。证券投资基金是将集中的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进行专业运作的。基金管理人设有层次不同的专业证券分析师进行宏观、微观信息的收集、跟踪和分析,捕捉各种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并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和决策方法制订各种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方案,运用各种投资组合技术,进行投资操作,整个运作过程都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理论依据。因此,证券投资基金相对于股票而言风险较小,相对于债券而言收益较高,证券投资基金渐渐成为大众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的专业理财优势不在于其投资收益率是否是比单个投资者来得高,而在于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来保证失误较少;从而可以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基金持有人带来比较稳定的高于存款利率或者是债券利率的长期总收益,因此,这种较高的投资收益,不是指每一次投资运作,也不是指“基金投资收益总能跑赢大市”。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作用
1、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证券投资基金是以追求稳定的高于债券利率收益率为目标的专业理财机构,它们在进行投资决策前,都要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这种事前的调研工作大大促进了证券市场信息的透明化。证券投资基金在信息相对透明和可信的情况下,通过挖掘企业投资价值,然后决定将资金投资于哪种企业的投资过程,就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而个人投资者由于信息相对闭塞,盲目投资可能性较大,因此,如果市场主要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就必然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的降低。我国目前投资者中99%是个人投资者,而我国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发展证券投资基金是发挥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需要。
2、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的规范化运作。一方面可以通过“用脚投票”方式来筛选股票。从而对上市公司市场从市场价格角度产生外部约束力;另一方面,在长期投资情况下,还可以以股东的身份参加股东大会,参与上市公司的投资决策,监督上市公司的行为,要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从而产生内部约束力。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为了得到投资基金的青睐,得到市场资源,就必须努力为股东获取尽可能多的投资回报,规范运作企业。因此,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壮大成一股投资主力后,就会成为推动上市规范运作的主要力量。
3、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规范机构投资者的行。在以个人投资者 为主的市场中,少量的机构投资者就可以发挥其信息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操纵个股,通过虚假交易、发布虚假信息、内幕交易侵害其他投资者的利益。但当市场中存在大量机构投资者时,少数机构者的上述竞争优势就基本消失了。在证券市场提供的现金回报只能等于交易成本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实际就成了零和游戏。为了获取收益,机构投资者就会开展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只能是在制度框架内的竞争,不然就会被对手抓住置于死地。因此,它们的行为就得到了规范;另外,这种竞争是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要想胜出,只能靠智慧。
4、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发展。第一,基金的发展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否同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密切相关。基金的出现和发展,能有效地改善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基金由专业投资者经营管理,其投资经验比较丰富,收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较强,投资行为相对理性,客观上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同时,基金一般注重资本的长期增长,多采取长期的投资行为,较少在证券市场频繁进出,能减少证券市场的波动。第二,基金作为一种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增加了证券市场的投资品种,扩大了证券市场的交易规模,起到了丰富和活跃证券市场的作用。随着基金的发展壮大,它已成为推动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改革措施及对策
(一)拓宽基金业的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将资金购买基金凭证,机构投资者的资金量稳定,可以为基金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输血”通道。为此,我们可进一步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逐步允许社会保障基金会的资金进入基金市场。随着条件的允许,还可以让商业银行的资金进入基金市场。应本着“简化审批、风险外移、优胜劣汰、加强监督”的原则,设立一个各种证券管理公司都应遵守的游戏规则。所有这些措施,不仅将拓宽这些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渠道,也将为基金业的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
放宽保险资金投资于基金的比例,逐步允许社会保障资金进入基金市场。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企业养老基金和居民养老基金和居民养老基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另外,积极引导海外中国基金,逐步建立中外合作基金,鼓励海外中国基金投资于B股、H股,也应发展中外合作基金,引进国外基金管理经验,实现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
(二)完善证券投资基金法律法规体系
在基金比较发达的国家中,通常都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对基金也进行监管,我国目前适用的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一些部门制定的规范指引,总的说来,还需要进一步对公司型基金、基金管理公司的股权激励、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操作细则等方面进一步立法和规范,这样才能使法律覆盖显示,为基金行业进一步创新发展打开空间。
建立健全以《投资基金法》为核心的基金法律制度体系,使基金持有人、基金托管人、基金信托人、基金管理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确立,明确市场运行规则,从而逐步摆脱过去过分依赖行政指令的发展轨道,逐步实现基金业发展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建立和完善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制衡机制,基金立法应当继续完善基 金持有人的事前监督机制。监管机构应出台相关法规进一步扩大持有人的权力以事前监督基金管理人的行为,如减少持有人召集会议的所持基金份额,赋予基金持有人大会更大的权利。同时完善基金持有人的事后监督机制,建议建立我国的“基金持有人代表诉讼制度”,以使持有人的利益在受到基金管理人的损害后,能够通过行使诉讼权得到有效的赔偿,有益于维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
对信息披露和道德建设的完善,中国现有法律对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包括投资组合、成本收益、管理人和托管人的基本信息及一般行为操守等。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基金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基金管理公司要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以及基金规模和基金份额变动的情况。提高CPA行业的进入门槛,保证进入者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限制CPA行业的过渡竞争。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增加其违规成本,提高CPA的职业风险以保证CPA的独立性。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诚信教育,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三)加快推进投资基金管理体系的建设,健全对基金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存在的种种问题,固然主要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监管的不力和非市场化倾向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引入QFII制度,也对市场监管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借鉴国际惯例加强市场化监管,构筑完善的监管体系,就目前而言,有利于改变证券市场的诸多不规范操作现象,建立起有序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更好地吸引境外投资者,为QFII制度的实施做好准备;就将来而言,则在QFII制度实施时才能够积累比较先进的监管手段,以应对外资进入后对市场监管形成的挑战。
首先,建立健全宏观监管体系,改变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管理局面。其次,建立证券投资基金业自律性机构,以加强基金管理体系中信托人对基金业运作的监管功能,提高基金受益人大会的权威,明确规定并在实践上强化受益人大会对基金的监督作用。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合法合规经营,促使基金管理机构构建有足够功效和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监管层要抓住《基金法》颁布和实施的有利时机,提高本行业依法经营的自觉性;提高《基金法》在实施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加强现场监管和不定期巡访,对违法违规问题要及时、高效、公正和严格处理,硬化法律法规的强制约束力和严肃性。
从有效提高基金资产流动性出发,防止发生操控市场价格的情况,在监管办法上要更具体地明确基金投资比例限制,特别是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总和不得超过该股流通市值的10%。
证监会应指定部分具有证券从业资格和诚信卓著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事务所定期或不定期对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业务运营合规性、资产流动性、内控运行状况的现场稽核,加强第三方责任审计,建立独立、公正和权威的问责制度,以提高监管效能、促进证券投资基金业增强合规经营意识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四)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我国的基金管理公司借鉴国际基金企业的先进经验,结合国内证券市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基金产品的创新,适时推出价值型、成长型、平衡型、指数型、行业型等基金品种,丰富基金的投资策略和投资风格,并根据市场变化积极探索推出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国际市场基金、保本基金、B股基金等,扩大基金的投资范围,引导储蓄资金和养老基金逐步进入资本市场,优化居民和企业的资产结构,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要求,从而推动基金业的良性发展。
首先应着手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积极创造条件,适时推出二板市场,不断完善壮大三板市场。其次,要在完善风险控制的条件下,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再次,进一步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培育。在大力发展以开放式基金为主的各类投资基金的同时,加快退休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的发展步伐。引导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证券市场,组建中外合资或合作的基金管理公司并逐步加以规范,使之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兴力量。同时,应尽快改善上市公司结构,改变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的观念,为民营、中小企业及外资企业上市消除政策障碍,实现产品的多元化。
(五)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
人才素质是决定基金业发展的根本,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基金行业是监管层和基金 管理公司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基金管理人的外部竞争市场,建立独立董事的竟聘机制,以独立董事来决定CPA的聘任和报酬,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因此,要完善基金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组织基金从业人员的资格考试和认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完善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建立包括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机 制,督促从业人员恪基金管理公司要加强自身内部建设,从源头上防范虚假信息等违规行为的产生。同时完善基金管理人报酬机制。
守职业道德。外资券商、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合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会以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培训机制和人尽其才的发展环境吸收国内优秀人才。因此,我国必须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争取占领人才制高点,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引进先进的研究方法,积极推动金融创新,全面提升技术水平,加快国际化步伐。一方面,证券交易将成为二级市场上崭新的竞争领域;另一方面,国内机构也可能通过海外的分支机构或设立离岸基金等方式吸收外资。可以预见,那些成功进行公司再造的金融机构将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先机。
五、结论
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 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可以相信,立足于发展的眼光,证券投资基金将不仅仅是金融业中的生力军,而且将成为规模化、效率化、国际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参考文献
[1]汪军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制度缺陷及对策研究[J].皖西学院学报,2005,(01);38-41 [2]王彦国.投资基金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03);56-60 [3]刘鸿儒.中国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基金经验及其面临的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05,(13);103-109 [4]崔新生.中国基金的方向.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第五篇:1 安徽大学
《专家建议》投稿人员名单
1.北京大学
刘燕 楼建波 曹凤岐 陈晓明
陈贻绎 李大遂 卢云峰
薛永玲 姚礼明 2.清华大学
宋耀祖 王腊芳 刘江永 3.中国人民大学
陈雨露 周珂
梁文婷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韦磊
5.中央财经大学
昌忠泽 王雍君 昌忠泽 李晓慧 6.中国政法大学 杨帆 武长海 7.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郝旭光 张汉林 魏磊 郭栋 8.南开大学 张分田 陈弘 9.天津大学
张再生 赵丽华 马军海 10.东北大学
娄成武 李兆友 王玉波 11.吉林大学
王金明 项卫星 孙晓 朱柏义 12.上海交通大学
赵劲松 喻恺石 桂峰 李侠 13.华东理工大学
贾彬
14.华东师范大学
李巍 李明华
白彦锋 杨力 赵劲松 刘士林
15.上海财经大学
兰宜生 俞卫 李华 周珂 田国强 赵大海 马国贤 上海财经大学千村社会调查项目专家组 16.南京大学
韩丛耀 17.江南大学
杨宝国 18.浙江大学
吴佩江 曹仔科 陈赛亚 张玲斌 孙建林 唐琴蕊 景乃权 19.厦门大学
唐礼智 20.山东大学
于良春 余东华 张伟
21.武汉大学
廖奕 罗国强 孙晋 漆多俊 肖永平廖秉宜 杨泽伟 杨艳琳占明珍 胡昌平22.华中科技大学
郭小安 赵振宇 23.华中师范大学
邓大才 聂珍钊 石挺 杜娟 2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朱新蓉 汤湘希 庞凤喜 胡川 赵伟华 丁士军 陈玉萍 25.湖南大学
王跃武 唐双娥 26.中南大学
黄永鹏 27.华南理工大学
宋广文 赵庆年 28.四川大学
周伟 陈永正 29.西南财经大学
陈明立 朱明熙 郭佩霞 胡务 文国权
30.兰州大学
车如山
31.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任国友 32.北京联合大学
张士玉 马丽仪 33.天津财经大学
罗永泰 朱宝玲 34.上海大学
李 梁 35.上海师范大学
王礼鑫 36.西南大学
张正江 37.西南政法大学
黄 忠 38.河北经贸大学
武义青 张云 39.山西师范大学
王黎静 40.东北财经大学
于 左 陈磊 李颖41.沈阳工业大学
田庆军 王哲 42.长春工业大学
张建国 43.哈尔滨工业大学
卢美华
44.哈尔滨工程大学
杨威
45.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马玉波
高静美郭劲光高铁梅3
46.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李济广 47.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课题组 48.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陈继华 徐文莉 49.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周衍安 50.杭州师范大学
白莉 曹士云 51.宁波大学
范 谊
52.绍兴文理学院
尉乐音
53.浙江财经学院
邵有学
54.浙江传媒学院
马健
55.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李文明 56.浙江工业大学
沈小仙 “大学发展与组织变革”高峰论坛秘书处57.浙江科技学院
孙泽生 58.浙江林学院
王冰梅
59.浙江师范大学
蔡伟 陆立军 张天雪 潘涌 60.浙江万里学院
易凌 李毅飞 61.安徽大学
杨志新 李明
62.安徽师范大学
姚本先 何元庆 王道阳
汪丰云 阮成武 63.福建农林大学
蔡贤恩
64.江西理工大学
曾伟明
65.江西农业大学
黄建伟 66.济南大学
张伟 吴胜 郝丽
67.鲁东大学
吴爱华
68.青岛农业大学
王勇 69.潍坊学院
王家忠 70.曲阜师范大学
何云凤 董琛 吴庆军 71.商丘师范学院
张雷生
72.中南民族大学
郑军 陈雪萍 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刘戟锋 74.湘潭大学
周靖祥 郭树理 75.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王跃武
76.衡阳师范学院
彭斌
77.华南农业大学
柳松 刘春桃
王静 5 78.广西大学 79.琼州学院
张耀辉
沈有禄 谯欣怡
80.四川文理学院
范藻
四川理工学院吕福玉
82.西南科技大学 向中全
83.西南民族大学 刘成高 84.陕西科技大学
王坤
85.兰州交通大学 刘海兵 86.新疆大学
黄达远 王兵 87.新疆师范大学 牛汝极 88.石河子大学
方建华
马玉春
古丽巴哈尔高静文戢广南 6 81.张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