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对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既是纪检监察机关同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又是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助手和“生力军”,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战线上,认真履行“保护、教育、监督、惩处”的职责,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的基础性工作,为从源头防治腐败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在管理工作方面尚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是职责权限不够具体。目前,纪检监察派出机构除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明确的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一些宏观职责和权限外,暂无一个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细则”可循;派出机构的工作原则、范围、内容、权限和工作标准尚不明确,应当履行哪些职责?每年应重点抓好哪些常规性的工作?年度工作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都尚未加以明确,致使多数派出机构的“专职”纪检监察人员成了所在单位的“机动”人员或勤务人员,常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有的甚至长期处于无事可干的“闲置”状态。
二是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从目前的状态看,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不管受派单位人多人少,也不管该单位是管钱、管人还是管物的,不管是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还是比较单一的单位,基本上是统一的一种模式——“一长带一室”式。不能因地、因事“量情用兵”,致使比较有限的纪检监察力量在总体分布上出现了“平均分配”、众寡不
一、强弱不均的状态,结果出现了“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三是沟通联系不够紧密。由于派出机构点多面广,且分散“驻扎”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管理教育和成长进步、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都是由所属单位统一领导和安排,“双重管理”逐步被“一元化”管理所替
代;加之上级机关组织开展的活动较少、业务往来和横向联系不多,久而久之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统一管理观念和领导、指挥意识逐渐地淡化起来,出现了“召之不能来,来之不能战”的现象。
四是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从目前的情况看,派出机构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依附”机构,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和管理机制的制约,工作很难得心应手地开展,普遍存在“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的现象。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到,在个别大案尤其是窝案中,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同流合污、共同参与作案的也为数不少。通过10多个派出机构的调查,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目前状况下,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工作,普遍存在着“七难”现象,即关系难协调、工作难开展、作用难发挥、能力难提高、经费难落实、待遇难兑现、成效难体现。也有不少人认为:现行的管理机制没能营造出一种栓心留人的工作氛围,缺少一些与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相配套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一些人总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当前,监察室主任中途“跳槽”、“改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把监察室当作过渡岗位或“跳板”的也大有人在。其因何在?“难,使之然也”。
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这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从理论上谈几点看法:
一、因事设人精机构。常言道: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最基层的派出机构——监察室,可谓是“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工作艰辛,使命光荣”。由于其所处的地位、所履行的职责比较特殊,因此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配等方面,要坚持“认真、科学、合理、务实”和因事设人的原则,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充实到一线,去摔打和磨练。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五协调,四便于,三改变,二坚持,一促进”: 五协调,即要使机构的设置与被派单位的工作性质、管理职能、行使职权的范
围和总编制数(总人数)、内设的业务机构数等相协调。四便于,即在人员的配置上,应本着便于开展工作、便于行使职能、便于监督管理、便于提高效益的原则选配人员。三改变,即要改变以往“因人设事”的做法,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受派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律采取“一长带一室”的配置模式,而应根据各需派出单位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编配人员;要改变目前仍将纪检、监察派出岗位当作安置待岗、分流人员的“人才回收站”或接纳那些“年龄到线,职务到顶,工作到点”的“干部中转站”的过时做法,择优选派一些精兵强将到一些必需派出的单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二坚持,即要坚持转变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到派出机构工作。一促进,即促进所在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抓管理。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检组和监察室,是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基层组织和办事机构,理应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有关权利和义务,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及规章制度。但是,为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努力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执纪、依法监督,还应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具体、便于操作的工作规章和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目前,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三项职责,九项制度”。纪检书记(组长)工作职责、监察室工作职责和纪检干部或监察人员职责;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述职(述学、述廉)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和目标考评制度。
三、勤学苦练强素质
为加强派出机构的全面建设,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适时地安排一些业务学习和培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了规范学习行为,首先要有一套好的学习计划;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任务、对象,制定明确、具体、务实的针对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习计划。其次要有一套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学习的目标责任制、学习报告(述学)制度、学习检查考评制度和学习奖惩制度。第三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六个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纪检监察业务与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和作风纪律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化设备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一般的普通内容的学习与较高层次的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相结合,指导性学习计划与指令性学习计划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四要营造一种好的学风;要大力培养求真务实、勤学苦练、自觉严谨、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任务主义”的学习倾向,真正使学习达到进入思想、进入工作的目的,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提高。
四、密切联系凝合力
为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必须加强上下联系和左右沟通,既可确保政令的畅通,又能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密切联系,改进管理,可在现有基础上 “增设一个机构,建立一项制度,做到五个定期”:一是增设“派出管理”机构。在设区的市级纪检监察机关增设(或明确)一个职能科(室),专门负责对派出机构实施教育管理、协调联系、指导业务、培养使用等工作;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指定专人专管此项工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主持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主要由下级和各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探讨问题,加强思想沟通和工作联系。三是做到“五个定期”: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人员要定期向上级管理机关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情况;上级机关要定期组织进行业务交流;定期开展学习培训、跟班锻练和或业务竞赛活动;上级机关定期组织到受派单位进行工作回访;定期对派出机构的监察人员进行工作检查和讲
评。这样,便可增强派出机构和监察机关的联系,使“双重管理”取到“双重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者系上饶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监察室主任)
第二篇:对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问题的思考
对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问题的思考
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既是纪检监察机关同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又是深入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助手和“生力军”,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工作战线上,认真履行“保护、教育、监督、惩处”的职责,默默无闻地从事着反腐倡廉和纪检监察的基础性工作,为从源头防治腐败做了大量的积极有效的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但是,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在管理工作方面尚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一是职责权限不够具体。目前,纪检监察派出机构除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已明确的监察机关和监察人员的一些宏观职责和权限外,暂无一个明确、具体、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细则”可循;派出机构的工作原则、范围、内容、权限和工作标准尚不明确,应当履行哪些职责?每年应重点抓好哪些常规性的工作?工作应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等等都尚未加以明确,致使多数派出机构的“专职”纪检监察人员成了所在单位的“机动”人员或勤务人员,常出现“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的现象;有的甚至长期处于无事可干的“闲置”状态。
二是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从目前的状态看,不管是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不管受派单位人多人少,也不管该单位是管钱、管人还是管物的,不管是行政职权相对集中还是比较单一的单位,基本上是统一的一种模式——“一长带一室”式。不能因地、因事“量情用兵”,致使比较有限的纪检监察力量在总体分布上出现了“平均分配”、众寡不
一、强弱不均的状态,结果出现了“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三是沟通联系不够紧密。由于派出机构点多面广,且分散“驻扎”在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学习、管理教育和成长进步、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都是由所属单位统一领导和安排,“双重管理”逐步被“一元化”管理所替
代;加之上级机关组织开展的活动较少、业务往来和横向联系不多,久而久之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统一管理观念和领导、指挥意识逐渐地淡化起来,出现了“召之不能来,来之不能战”的现象。
四是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从目前的情况看,派出机构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依附”机构,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和管理机制的制约,工作很难得心应手地开展,普遍存在“在人屋檐下,不能不低头”的现象。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近几年查处的一些违纪案件中可以看到,在个别大案尤其是窝案中,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同流合污、共同参与作案的也为数不少。通过10多个派出机构的调查,有90%以上的人认为:在目前状况下,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工作,普遍存在着“七难”现象,即关系难协调、工作难开展、作用难发挥、能力难提高、经费难落实、待遇难兑现、成效难体现。也有不少人认为:现行的管理机制没能营造出一种栓心留人的工作氛围,缺少一些与所从事的纪检监察工作相配套的保障措施和激励机制,致使一些人总是“人在曹营心在汉”。当前,监察室主任中途“跳槽”、“改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把监察室当作过渡岗位或“跳板”的也大有人在。其因何在?“难,使之然也”。
如何妥善地解决好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派出机构的作用,这是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都十分关心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试图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从理论上谈几点看法:
一、因事设人精机构。常言道: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作为纪检监察部门最基层的派出机构——监察室,可谓是“岗位重要,责任重大,工作艰辛,使命光荣”。由于其所处的地位、所履行的职责比较特殊,因此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配等方面,要坚持“认真、科学、合理、务实”和因事设人的原则,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充实到一线,去摔打和磨练。
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五协调,四便于,三改变,二坚持,一促进”: 五协调,即要使机构的设置与被派单位的工作性质、管理职能、行使职权的范
围和总编制数(总人数)、内设的业务机构数等相协调。四便于,即在人员的配置上,应本着便于开展工作、便于行使职能、便于监督管理、便于提高效益的原则选配人员。三改变,即要改变以往“因人设事”的做法,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要改变过去那种不顾受派单位的实际情况,一律采取“一长带一室”的配置模式,而应根据各需派出单位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编配人员;要改变目前仍将纪检、监察派出岗位当作安置待岗、分流人员的“人才回收站”或接纳那些“年龄到线,职务到顶,工作到点”的“干部中转站”的过时做法,择优选派一些精兵强将到一些必需派出的单位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二坚持,即要坚持转变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到派出机构工作。一促进,即促进所在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抓管理。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检组和监察室,是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基层组织和办事机构,理应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有关权利和义务,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及规章制度。但是,为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努力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执纪、依法监督,还应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具体、便于操作的工作规章和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目前,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三项职责,九项制度”。纪检书记(组长)工作职责、监察室工作职责和纪检干部或监察人员职责;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述职(述学、述廉)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和目标考评制度。
三、勤学苦练强素质
为加强派出机构的全面建设,提高纪检、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适时地安排一些业务学习和培训是一条重要的途径。为了规范学习行为,首先要有一套好的学习计划;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任务、对象,制定明确、具体、务实的针对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习计划。其次要有一套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学习的目标责任制、学习报告(述学)制度、学习检查考评制度和学习奖惩制度。第三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六个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纪检监察业务与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和作风纪律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化设备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一般的普通内容的学习与较高层次的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相结合,指导性学习计划与指令性学习计划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四要营造一种好的学风;要大力培养求真务实、勤学苦练、自觉严谨、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任务主义”的学习倾向,真正使学习达到进入思想、进入工作的目的,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提高。
四、密切联系凝合力
为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力度,必须加强上下联系和左右沟通,既可确保政令的畅通,又能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的整体效益。要密切联系,改进管理,可在现有基础上 “增设一个机构,建立一项制度,做到五个定期”:一是增设“派出管理”机构。在设区的市级纪检监察机关增设(或明确)一个职能科(室),专门负责对派出机构实施教育管理、协调联系、指导业务、培养使用等工作;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或指定专人专管此项工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主持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主要由下级和各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探讨问题,加强思想沟通和工作联系。三是做到“五个定期”: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人员要定期向上级管理机关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情况;上级机关要定期组织进行业务交流;定期开展学习培训、跟班锻练和或业务竞赛活动;上级机关定期组织到受派单位进行工作回访;定期对派出机构的监察人员进行工作检查和讲
评。这样,便可增强派出机构和监察机关的联系,使“双重管理”取到“双重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者系上饶市政府法制办公室监察室主任)
第三篇: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工作职能的建议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工作职
能的建议
2009-09-13 阅读: 460 出处:大理日报A3版 作者:杨继学 编辑:
2007年10月以来,大理州各县市全面完成了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工作,各县市增设了6至10个派出机构,增加了编制和人员,工作覆盖了各辖区内的所有单位及乡镇。因此,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管理,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根据工作实际问题,对加强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统一模式精机构。当前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改革,各县市无论是人员编制,隶属管理,经费保障,还是领导机制,办公模式,职责权限等诸多方面都是自行其是,五花八门,工作难以正确把握方向和重点,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应当全国至少全省统一模式一盘棋,在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选配、工作职能职责等方面,进一步统一规范,要坚持“认真、科学、合理、务实”和因事设人的原则,挑选一些“精兵强将”充实到一线。具体地说,就是要做到“五协调,四便于,三改变,二坚持,一促进”:五协调,即要使机构的设置与被派单位的工作性质、管理职能、行使职权的范围和总编制数(总人数)、内设的业务机构数等相协调。四便于,即在人员的配置上,应本着便于开展工作、便于行使职能、便于监督管理、便于提高效益的原则选配人员。三改变,即要改变 “因人设事”的做法,坚持“因事设人”的原则;改变过去那种不管受派单位实际情况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应根据各需派出单位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设置机构、编配人员;要改变接纳那些“年龄到线,职务到顶,工作到点”的干部,择优选派精兵强将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二坚持,即要坚持转变观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指导思想;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到派出机构工作。一促进,即促进所在单位的全面建设和各项工作圆满顺利地开展。
(二)建章立制抓管理。纪工委是纪检监察机关派出的基层组织和办事机构,理应认真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和其它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有关权利和义务,带头严格遵守党的各项纪律及规章制度。但是,为加强对派出机构的管理,努力实现依法管理、依法执纪、依法监督,还应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比较具体、便于操作的工作规章和管理制度。目前,应尽快健全和完善“三项职责,九项制度”,纪工委工作职责和纪检干部监察人员职责,制定和完善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述职(述学、述廉)制度、信访工作制度、工作调研制度和目标考评制度。
(三)勤学苦练强素质。为了规范学习行为,首先要有一套好的学习计划。要根据不同的形势、任务、对象,制定明确、具体、务实的针对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学习计划。其次要有一套好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学习的目标责任制、学习报告(述学)制度、学习检查考评制度和学习奖惩制度。第三要有一套好的教学方法。要进一步改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做到“六个结合”:个人自学与集中授课相结合,纪检监察业务与所在单位的实际工作业务相结合,政治理论与法律法规和作风纪律教育相结合,传统的学习方式与现代高科技的电化设备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一般的普通内容的学习与较高层次的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相结合,指导性学习计划与指令性学习计划相结合;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第四要营造一种好的学风。要大力培养求真务实、勤学苦练、自觉严谨、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纠正和克服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和任务主义的学习倾向,真正使学习达到进入思想、进入工作的目的,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学有提高。
(四)密切联系凝合力。要密切联系,改进管理,可在现有基础上“增设一个机构,建立一
项制度,做到五个定期”。一是增设“派出管理”机构。在州和县市一级纪检监察机关增设一个职能科(如干部室),专门负责对派出机构实施教育管理、协调联系、指导业务、培养使用等工作;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主持召开一次工作联席会议,主要由下级和各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参加,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探讨问题,加强思想沟通和工作联系。三是做到“五个定期”。派出机构的纪检监察人员要定期向上级管理机关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情况;上级机关要定期组织进行业务交流;定期开展学习培训、跟班锻炼或业务竞赛活动;上级机关定期组织到受派单位进行工作回访;定期对派出机构的监察人员进行工作检查和讲评。这样,便可增强派出机构和监察机关的联系,使“双重管理”取到“双重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五)切实履职创佳绩。要积极探索有效促进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履行职能的途径和方法,不断建立完善工作目标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创造条件,鼓励纪检监察派出机构大胆履职,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工作。纪检监察派出机构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威,有为才有位”的思想,通过努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有效进行责任追究,有力进行工作监督,为地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来提升地位和威信。要因地制宜,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学习制度和措施,克服困难、开拓创新,不断推进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不断推进工作向新的领域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努力实现工作质量、效能的新突破。
[作者系永平县乡镇第一纪工委书记]
第四篇:纪检监察派驻派出机构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派驻派出机构调研报告
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高度重视派驻监督工作。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责,发挥好“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是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区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工作现状。
2019年以来,在*市纪委监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纪委监委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向62个区级部门(单位)派出8个纪检监察组,实现了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全覆盖”,监督执纪问责的独立性、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均得到有效提升。(一)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区纪委监委先后制定印发《*区纪委监委派出机构履职监督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区纪委监委2020年机关部室(派出纪检监察组)主要工作任务清单》,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明确了派驻(出)机构干部管理权限及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各派出纪检监察组结合联系单位特点,围绕监督重点、监督措施、工作流程、内部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了《监督责任清单》、《工作台账制度》等工作制度,为派驻(出)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机构设置科学高效。
*区委2019年5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区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区纪委监委设置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每个纪检监察组配备行政编制5名。区纪委监委科学设定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监督范围,整合纪检监察工作力量资源,撤销原纪委3个派出纪工委和区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等11个重点派驻纪检组,以及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原有内设纪检组,择优调配人员充实到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实现了对全区党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直属事业单位派出监督全覆盖。(三)监督成效稳步提升。
各派出纪检监察组自觉强化“派驻意识”,厘清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监督优势,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着力聚焦重点人员、关键岗位、重要节点,采取走访调研、提醒谈话、专项检查、廉政意见把关等形式,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不断提升监督实效。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成立时间不长,积累经验不多,目前我区纪检监察派驻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区各派出纪检监察组平均监督7至8个区直部门,每组定编5人,实际到岗3人,且部分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因工作需要被上派到上级纪委监委工作,或参与巡察、驻村扶贫等中心工作,因此,各组普遍存在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有部分派驻纪检监察干部是纪检监察系统的“新兵”,缺乏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经验,对监督执纪问责和监察调查处置的具体工作流程还不够熟练。派驻纪检监察队伍中懂业务、精专业、会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有的同志是党建领域的熟手,却不懂与监督主业息息相关的金融、财会、审计、法律等业务,尤其缺乏办案的经验和技巧。(二)监督体量有待均衡。
目前各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监督范围大多以条块或战线来划分,没有具体考虑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的体量、职能和廉政风险,导致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体量不均,有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党员干部队伍多、工作职能多、廉政风险多,如公安局、卫健局等单位,监督体量较大,两三个人的派驻监督队伍根本忙不过来。有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是群团组织,由于被监督部门工作职能单一,长期没有收到相关举报信件和转办案件,且监督事项较少,难免会出现角色身份尴尬的现象。(三)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虽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职责、监督权限、工作关系、保障管理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派驻工作中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监督到什么程度仍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大多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三、对策建议。
(一)厘清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一是强化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牢固把握政治监督这一核心职能定位,突出派驻监督的政治属性,加强对驻在部门党组织的监督,重点检查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等情况,推动驻在部门党组织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要增强派驻意识。
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深刻认识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对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适应改革要求,增强派驻意识,在纪律监督、检查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全面提升派驻监督执纪能力。三是要做实日常监督。
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把日常监督挺在前面,工作定位向监督聚焦,工作责任向监督压实,工作力量向监督倾斜,强化常态化精准监督,实施“靶向”治疗,不断丰富日常监督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监督途径,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做起来、做到位,力求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上取得突破。(二)创新工作方法,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一是要理顺工作关系。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与派驻单位沟通交流,主动介绍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职能、人员分工情况,确保派驻改革有关精神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纪委监委领导请示汇报,加强与纪委监委相关部室的沟通联系,促进工作交流,寻求业务指导。二是要实施台账化管理。
结合日常监督重点,实施台账化管理,建立基础信息台账、风险防控台账、“三重一大”事项台账、重点工作监督台账、问题线索处置台账、内部管理工作台账,全程记录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通过台账记录夯实派驻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履职能力。三是要开展嵌入式监督。
定期到所驻单位现场办公,主动与驻在部门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沟通交流。积极参加或列席驻在部门及直属单位党组会、办公会等重要会议,开诚布公提出意见和建议。围绕决策、执行、管理的过程,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协助驻在部门对廉洁风险点进行再排查、再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三)健全工作机制,解决“干得好”的问题。
一是要制定派驻监督工作细则。建议从中、省层面,加快建立统一规范、便于实际操作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职责任清单等工作细则,明确对监督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和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关键岗位具体参与监督程序、内容、环节和方式,为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制度保障,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权,有效履行职能,增强监督实效。二是要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
紧紧围绕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业务能力建设,着力在增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履职本领、自我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工作复盘”、全员培训、全员考试、全员练兵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作为的纪检监察派驻干部队伍,有力有效推动纪检监察派驻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完善人员调配轮岗制度。
针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手不足的现状,争取组织部门、编制部门的支持,通过遴选、招考、调剂等方式择优调配优秀干部充实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队伍。定期开展派驻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调动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破解“熟人圈”“朋友圈”的监督难题。第五篇: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经验材料
破 冰 之 旅
——东宝区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巡礼
鲁志山
东宝区做为荆门市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的先行者,从2010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运行近2年,改革成效如何?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略到县级纪检派驻机构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加强,监督职能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惑则求变
像大多数的基层单位一样,东宝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尽管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反腐倡廉形式的发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按照原有的纪检监察领导体质和工作机制。区直部门纪检组难以全面履行职能,一些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
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区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业务上受区纪委监察局领导,工资、福利待遇、人员编制都在所在单位。“端别人碗,服别人管”,部门纪检干部的尴尬处境,使他们难以独立的行使职权。
一个机构一个人,纪检干部身兼数职,诸多事务缠身。外界形象地比喻区直单位纪检组织是唱着“独角戏”,跳着“独角舞”。
1种种苦衷导致纪检干部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无心监督、无力监督。
东宝区的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中央、省、市对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系列改革指示精神更坚定了东宝区改革的信心。2009年10月份,东宝区纪委监察局先行试水,开启“破冰之旅”。
筹成合力
五指并拢握成拳,自然成合力,这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2010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面咨询意见,东宝区出台了《关于区直部门综合派出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12月30日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挂牌仪式顺利举行,时任省纪委副书记余幼明、时任荆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刚等领导亲自出席,标志着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正式推行。
东宝区在保留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的纪委的同时,撤销派驻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专职纪检员)22个,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关、工作量大小相配”的原则设立4个区纪委监察局综合派出机构。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均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对全区49个区直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督办、检查,重点对区直部门的领导干部监督,直接调查涉及派出部门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这4个派出机构,在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区纪委(监察局)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形成区纪委(监察局)抓“面”、纪工委(监察分局)抓“块”,重
点、难点、热点工作双重检查,双重监督的工作格局。
成效初显
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后,由于体制机制的转变,一年多来呈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位置转变:由分心变为专心。实施统一管理后,增强了全区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合力,更利于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专职干部不再分心,能够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专心工作。
方式转变:由怕管变为敢管。纪工委监察分局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区纪委监察局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与受监督单位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后勤保障等方面完全脱离“依附关系”,缩短了监督机构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距离。
态度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于纪工委监察分局直接向区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纪检监察组织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形成的“等、靠、要”的工作态度,变上级“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认识转变:由争议变为认同。试点工作开展初期,争议和反对意见不少。有的认为削弱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职能。自挂牌运作以来,纪工委监察分局开拓创新,大胆开展工作,在化解群众矛盾、促进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渐得到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在其位,谋其政,是当政者的切身体会:
第三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刘纯刚现身说法:“过去身兼多职还好说,如今没了退路。”之前他是区粮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他说,现在到了纪工委监察分局,目标明确,性质单纯,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没有干不好的理由。自去年元月开始,他们先后对10个单位开展专项巡查,发现违纪线索5个,给予4名党员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下达检查建议书10份,有效促进了所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千帆并进,百舸竞流。东宝区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高歌猛进,紧锣密鼓的开展一项项工作,创新的成效日益凸显,党风廉政之花绽放出生机活力。